汉英句子结构差异及翻译

合集下载

英汉十大区别: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英汉十大区别: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英汉十大区别: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

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一)主谓结构。

(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二)主题—评述句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

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

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

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

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

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

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

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

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

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 Jimmy Carter
Trunk line: S + V + (O)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 这样的英语句子,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非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 英汉句子的差异:形合与意合 •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给译者带来一定的障碍。将一个重形合的
语篇译成重意合的语篇,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迁 移(transfer)到重意合的语言中。 • 翻译中译者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句型结构的迁移是最大的障 碍。现在不少译者的译文充斥着英语的句法结构,甚至还美 其名曰“忠实于原文”,这种观念实在有害。
• 英语的结构性就很明显,如:
• It is a curious fact, 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1. 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常被翻译为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

例如:英语句子 "I drink tea"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喝茶"。

2. 汉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而英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例如:英语句子 "a red car" 在汉语中翻译为"一辆红色的车"。

3. 汉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而英语中的状语一般放在句尾。

例如:英语句子 "I often go to the park"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经常去公园"。

4. 英语中存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没有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如:英语句子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写的书"。

5. 汉语中的句子通常比英语中的句子更加简洁,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修饰语或补充语来传达完整的意思。

例如:英语句子 "He is a teacher"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是一位老师"。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句子结构差异,实际翻译时还会受到具体语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正确的翻译需要考虑词语选择、语序调整和意义传递等因素。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01
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1
2
3
5
这个问题必须予以处理。
6
This matter must be dealt with.
7
无被动助词
1
看似主动,但在主谓关系上却有被动含义,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大量存在。
2
例句:
3
那里讲什么语言?
4
What language is spoken there?
5
这个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6
This task must be fulfilled in tim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computer.
这台电脑没有什么毛病。
2 –ible, -a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与every, the only或形容词最高级连用来修饰一个名词时,也常需后置。 The doctors have tried every way possible. 大夫们已经试过各种可能的办法了。 They had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maginable getting there in time. 为了能及时赶到那儿,他们克服了极大的困难。 It is the only wild berry edible here in this area. 它是这个地区惟一能食用的野莓。
I worked very hard on this book.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精品文档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英汉翻译“翻译是一种语言行为,须依靠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才能进行,其任务主要是达到语言上的对应。

”东西方文化之间有相似性,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也是有同有异。

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被动句而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长句而汉语多短句、英语句子重心多在前而汉语句子重心多在后等。

英汉两种句子的结构差异让译者在翻译时倍感压力。

因此,英汉翻译中,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这样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一、形合和意合与省略和补充(一)“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结构严密,主谓分明,好比一棵大树,每个枝节都同主干直接或间接相连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子结构疏散,但形散而神不散,好比一盘散落的珍珠,错落而有致。

汉语各分句主要通过逻辑关系和语序间接联系。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句间各个成分之间往往通过连词连接,少一个连词,就有可能引起英语句子在语法上的错误。

因此,英语句子连接标志十分明显,往往必不可少。

而汉语句子主要是靠语序和逻辑关系来连接句中的各个成分。

汉语中也有不少连词,但是在许多句子中,省去这些连词,汉语句子依然是可以为读者所接受的,并且也是符合汉语语法的正确句子。

“基于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的‘形合’与‘意合’之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需要在保持语义连贯的前提下删减掉一些作用不大的连接成分,这样可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明了,文气流畅自然,从而更加突出原文的主要部分。

”例如:1,The present onslaught of vehicles poses a serous threat to ur-ban life and pedestrain peace of mind,译文:车辆横冲直撞,严重威胁着城市生括,路上行人无不提心吊胆。

2,He liked his sister who was warm and frlndly and he did notlike his brother who was aloof and arrogant,译文:他喜欢热情友好的妹妹,姐姐,不喜欢冷漠高傲的弟弟,哥哥。

英语句子结构和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

英语句子结构和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

英语句子结构和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英语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外语。

学习一门外语是认识其文化,了解其思考方式、行为逻辑的最佳途径。

因此,更多地了解英语与汉语在句子构成、词汇运用等方面的差异,置身对方语境,或可让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这篇文章不乏涉及西方世界与中国文化之大不同的思考,具象到语言上,就如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先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
汉语则相反,多用主动。 如左侧红色字体翻译为中 文为“传统的历史研究方 法被增加了附加的方法论” 这样会显得很生硬,但是 改为主动就不同了,即 “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中 增加了新的(研究)方 法”。
在英语学习中,被动语态句子十分常见,主 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当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是谁时; • The English evening has been put off till Saturday. • We haven’t been notified.我们还没收到通知。 • When will I be interviewed? 我什么时候来参加 面试? • He is said to be the most respected teacher in our department.据说他是我们系最受尊敬的老师。
他不来,我不走。
Explanation
英语是强调形式上紧密结合,汉语是强 调意义上结合紧密。具体来讲,英语的句子 是通过一整套完整系统的语法结构和连接词 将单词和词组组合在一起,强调结构上正确, 逻辑上严密,思维上严谨。而汉语则不 然。在上面的例子中汉语完全是通过意义 联系起来,但是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就必 须要加上连接词。
⑤ 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who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who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本句中,view…as 把…看作 ; equate…with …把….等同于。这两个词组 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但是用了不同的英语 词组来表达,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可以采用重 复的用法来表达。
Inspiration
•要求我们在拿到翻译题的时候,要首先分析整个句 子的结构,根据汉语意合的特点和规律去翻译,而 不是看一个单词翻译一个单词 •翻译的时候就要一定要将繁杂的英语句子翻 译成简短的汉语,就要破句重组,化英语长句 为汉语的短句,不可拘泥于原文的层次结构。 •在拿到一个英译汉翻译题的时候,如果这个句子 是被动句,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在汉语译文中调整为 主动形式。
英文
汉语
Sample: • After a while I stopped trying to discover the sender's identity and just delighted in the beauty and heady perfume of that one magical, perfect white gardenia nestled in soft pink tissue paper. 原译:此后,我不再查问送花的是谁了,只是尽情 享受那只裹在粉红色绢纸中的富有魅力的纯白的 栀子花的瑰丽和浓郁芳香所带给我的欢悦。 改译:后来,我不再猜测谁是送花人了;只是欣赏 这枝美丽神奇的栀子花:它偎在柔软的粉红色的 纱纸里,洁白的花朵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④ 英语中多使用抽象的单词,而汉 语则多用具体的形象地词汇。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it was the farthest that scientists had been able to look into the past, for what they were seeing were th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that existed 15 billion years ago.” 在翻译上句中红色字体是,如果我们简单的 翻译为“看到过去”,就会感到很别扭,但 是在后面加上“景象”或“东西”就具体多 了,即“看到过去的景象”。
• 英语中这种it做形式主语的被动句型在各类文章中比比皆 是,汉译时一般均按主动结构译出。 • It is believed that… • 据信;人们(大家)相信 • It is claimed that… • 有人(人们)主张;人们要求 • It is declared that… • 据宣称;人们宣称 • It cannot be denied that… • 不可否认 • It is estimated that… • 据估计(推算) • It has been found that… • 已经发现;实践证明
汉英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CONTENTS

汉英句子结构有哪些不同 特点? 汉英句子结构的不同特点 对汉译英的启示?

CONTENTS
①形合和意合来源 ②英语多繁杂,汉语多简短 ③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④抽象与具体 ⑤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① Eg:I won„t go unless he comes.
• a) There was so much dust that we couldn't see what was happening. 原译:尘土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看不清发生 了什么事。 改译:尘土很大,我们看不清发生了什么事。 • b) As the sun rose, the fog disappeared. 原译:随着太阳的升起,雾就散了。 改译:太阳一升起,雾中碰到一些抽象的词的时候,我们 要根据汉语的习惯,在译文中增加表示范畴和概念 的词来使抽象的词汇变得具体。
•英语的习惯是尽量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 单词或是词组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而汉语就不 同,汉语喜欢用同一个词汇来增强自己说话的 语气或是强调。
• 如果英语中某些要求宾语及宾语补语的动词是被动语态, 翻译时往往可在其前加“人们”、“大家”、“我们”、 “有人”、“众人”等含有泛指性的词做主语。例如: • 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to wherever it is needed. • 随着现代化电气工程的发展,人们能把电力输送到所需要 的任何地方。 • 2)But Japan spent roughly $3 billion, and is considered the international leader in most optic fields. • 但日本却花费了约30亿美元,人们认为它在光学的大多数 领域居国际领先地位。
② 英语多繁杂,汉语多简短
Mr.Song is my English teacher who is fat, short ,bold but still attractive.这 个句子的主句是“Mr.Song is my teacher” 后面是一个定语从句。 翻译为汉语我们如果说“宋先生是我的那 个体态肥胖、身材矮小、头发掉光但仍魅 力无限的英语老师”。就会显得累赘,我 们应该把主句和定语从句分开来翻译,即: “他是我们的英语教师,体态肥胖,身材 矮小,头发掉光,但仍魅力四射。”
• 。“The role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evolution was formulated only a littl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and the selectiv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shaping and maintaining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is only beginning to be recognized and studied.”(自然选 择在进化中的作用仅在一百多年前得以阐明,而环境在塑造和保持个 体行为时的选择作用则刚刚开始得到认识和研究。) • 我们看这个句子中的The role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evolution. Role 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角色的意思,natural selection的意思大家 也都能耳熟能详,即自然选择,那么in evolution 呢,我们有的同学 认识evolution,他是进化的意思,那么知道了每一个词的意思是不是 就可以翻译了呢?我们试译:“进化中的自然选择的角色(功能)” ,是不是感觉特别别扭呢,好像是缺了什么东西。别扭的原因是因为 进化这个词本身就是很抽象的,我们看到这个词并没有什么概念,那 么我们如果想具体一点,因该翻译成“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的功能 ”这样比较符合汉语的习惯。所以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碰到一些抽象 的词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汉语的习惯,在译文中增加表示范畴和概念 的词来使抽象的词汇变得具体。
③ 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英语
英语比较喜欢被动,科技英 语或是论文中尤其如此。 ,“During this transfer, traditional historical methods were augmented by additional methodologies designed to interpret the new forms of evidence in the historical study.”
• 以上例子原译保留了原文的连接词,而改 译都顺应韩语的表达习惯省去了连接词。 两者相比较,改译更简洁、地道。译者翻 译过程中有必要提醒自己韩语重意合,英 语重形合。英译汉时不必拘泥于英文句子 的形式,省略那些不必要的连接成分;而 汉译英时,则可以做相反的调整,在必要 处添加相关的连接成分。
• Exercises: a) We must not violate the voluntary principle by dragging them in against their will. 译文:我们不要违反自愿原则,勉强把他们 拉进来。 b)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译文:While the road is tortuous, the future is brigh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