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生产黄瓜的生物学特性及品种类型(精)
黄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2年第22 期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60%~90%,幼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结果期土壤湿度增加到80%~90%。
水分过少时,会抑制地上部位的生长;水分过多,根系易腐烂。
对土壤肥力要求较严,氮磷钾同等重要,施基肥时要多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随翻地施入。
种植地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性状好的地块,酸碱度要求5.5~7.2,以6.5为最好。
整地采用高畦深沟,一般畦宽1~2 m,畦高25 cm 以上,多为南北走向,双行种植,株距保持在25 cm 以上。
(三)定植从育苗到定植大概需要15 d,当夜间温度不低于15℃时,便可以定植。
定植前1 d,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对垄上的土进行消毒,然后浇上水。
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将幼苗从钵内移出,移栽到事先挖好的小沟内,然后在移栽苗的25 cm,30 cm,每667 m 2栽植3500株。
(四)浇水与追肥黄瓜定植后要浇1次缓苗水,促使黄瓜苗尽快缓1260%以上的黄瓜秧开始坐果,浇第2次大3~4 d 浇1次水,中期每2~3 d 浇1次水,后期~2 d 浇1次水,浇水以晴天上午为好。
进入结瓜667 m 2每次追施尿素硫酸钾5 kg,或高氮钾肥10 kg,根据黄瓜苗长势,(五)绑蔓引蔓黄瓜是蔓生型作物,在定植后长到30 cm 时开始(六)除草缓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松土,锄田能切断土壤1次,第1次锄地深度为2~3 cm,以后锄地(七)整枝打杈摘心黄瓜茎叶生长较快,侧枝也较多,相互遮掩时,中上部的侧枝也有结瓜能力,要在结1~2个瓜留2叶时摘心。
当瓜位上移后,要及时摘除下部的老叶、病叶,防止过度消耗营养,提高透气性。
一般在爬满架时,可进行摘心。
(八)病虫害防治黄瓜定植后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虱、霜霉病和白粉病等。
白粉虱以若虫危害为主,取食黄瓜叶背面,通过吸收黄瓜的汁液,造成细小的斑点,严重时褪色、萎蔫,直至死亡。
第三章 黄瓜育种

美容有间接的作用。
治糖尿病:所含的葡萄糖苷、甘露醇、果糖、木糖不参与 通常糖代谢。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癌病痛:葫芦素C
第一节 黄瓜种质资源
一 、起源与传播
黄瓜又称胡瓜、王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 缘植物。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带的热带雨林地 区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我国黄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 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就开始栽培黄瓜。古代分两路传入我 国,即一路由源产地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华南系 统黄瓜;一路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华北型
三 、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连续自交3-5代不引起明显的生活力衰退现象。
目前采用的黄瓜育种系统大多遗传基础狭窄,已被证 明是一种遗传变异有限的作物。由适应当地的育种材料得 来的群体所含有关产量的遗传变异很少。对数量性状选择 适用具有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始群体,才会更有效。在现有 群体中引入未被利用或外来种质资源,首先要对产量进行 几个周期的轮回选择,然后对果实品质、抗病性及其他性 状的改良。
四、生态育种
黄瓜周年栽培要求的需要,且有地区生态条件的差役。
生态育种是以后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理想的保护地黄瓜品种: 1. 对低温或高温的适应性 2. 耐弱光性 3. 抗病性 4. 单性结实性 5. 株型结构:紧凑、叶量节间长度适中、分枝性弱、适于 密植 6. 早熟性:应是节瓜早,做瓜部位低,节成性强,雌花多
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
灰霉病
菌核病
根腐病
蔓枯病
黑斑病
黄瓜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白粉 虱等,近几年流行的美洲斑潜蝇及以为害黄瓜果实为
主的鳞翅目害虫有严重发生之势,黄瓜的抗虫育种工
作亟待开展。
霜霉病
黄瓜农业生物学分类

黄瓜农业生物学分类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是属于葫芦科葫芦属的一种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
黄瓜的农业生物学分类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包括植物形态特征、生命周期、生殖方式、生长习性、分布区域等。
一、植物形态特征黄瓜植株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直立或爬升的茎,通常可长至1-3米左右。
叶片呈掌状深裂,具有5-7个小叶,边缘有锯齿状的裂片。
黄瓜的花朵单性,雌雄异株,雄花较为常见,雄花比雌花早开放。
雄花的花萼瓣片扁平,花瓣5枚,花药5枚,雄蕊柱头发达。
雌花的花萼瓣片较大,花瓣较小,花柱长而细。
果实为葫芦状,长圆形或圆筒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包括绿色、黄绿色、白色等。
二、生命周期黄瓜属于一年生植物,其生命周期一般为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整个过程。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发芽,幼苗期需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养分供应。
黄瓜植株生长迅速,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黄瓜的花期一般在植株生长后的30-60天,花期较短,通常为1-2周。
果实在授粉后迅速发育,成熟后可采摘食用。
三、生殖方式黄瓜的生殖方式主要是通过花粉的传播进行有性生殖。
黄瓜的雄花和雌花分开生长,需要通过昆虫等媒介进行授粉。
雄花的花粉由花药产生,通过风或昆虫等传播到雌花的柱头上,完成授粉。
黄瓜也可以进行人工授粉,提高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四、生长习性黄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黄瓜对光照要求较高,光照不足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黄瓜对土壤要求较松散,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更适宜生长。
黄瓜是爬蔓植物,可以通过卷须攀附在支架上生长,也可以爬行在地面上。
五、分布区域黄瓜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蔬菜之一,分布于全球各个温带和热带地区。
在中国,黄瓜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份。
总结起来,黄瓜的农业生物学分类可以从植物形态特征、生命周期、生殖方式、生长习性和分布区域等方面来进行描述。
黄瓜种植技术手册

黄瓜种植技术手册第一节概述一、重要性黄瓜是瓜类蔬菜中栽培适用范围最广、面积最大,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黄瓜主要以幼嫩的果实供食,可生食、熟食、盐渍和酱制。
黄瓜连续结果能力强,采收期长,产量高,而且品种丰富,可以根据不同气候分期播种,分期供应。
二、历史典故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
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
他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
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瓜字,违者问斩不赦。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
他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
”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
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
到了唐朝时,黄瓜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
现在黄瓜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春黄瓜、架黄瓜和旱黄瓜。
而闻名全国的品种乃是外形美观、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宁阳刺瓜。
有关石勒改“胡瓜”的典故的真实性并不高,石勒与樊坦都是《晋书》中明确记载的人物,根据《晋书》卷一百五记载如下:勒见坦衣冠弊坏,大惊曰:“樊参军何贫之甚也!”坦性诚朴,率然而对曰:“顷遭羯贼无道,资财荡尽。
”勒笑曰:“羯贼乃尔暴掠邪!今当相偿耳。
”坦大惧,叩头泣谢。
勒曰:“孤律自防俗士,不关卿辈老书生也。
”赐车马衣服装钱三百万,以励贪俗。
《晋书》只记载了典故的前半段,并没有关于“胡瓜”的后半段,疑似是后人附会的。
黄 瓜 栽 培 技 术

黄瓜栽培技术江阴市金国良黄瓜又称王瓜、胡瓜、土瓜、青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蔓生攀缘植物,为我国主要瓜类之一。
黄瓜清香可口,且营养成分比较齐全,适作鲜果、凉拌、熟食、泡菜、盐渍、糖渍、酱渍、制干和制罐,各种食法都别有风味,为我国各族人民所爱好。
一、生物学特征(一)形态特征1、根系黄瓜的根系是一种浅根系。
通常主根向地伸长,并且不断地分生侧根。
黄瓜根群主要分布在20cm左右的耕层土壤中,入土浅而细弱,对土、肥、水以及微生物等条件的选择较严,吸收能力较弱。
2、茎叶黄瓜蔓细节间较长,无限生长。
长蔓品种在优良环境中主蔓长达5m。
短蔓品种在不良条件下,主蔓长仅1.5m。
通常粗蔓0.6~1.2cm,节间长5~9cm。
黄瓜叶为掌状全缘长柄大叶,通常成龄单叶面积为200~500cm2。
叶腋有腋芽或花芽原基,抽蔓后出现卷须。
3、花、果实和种子黄瓜花为退化型单性花。
雄花单生或簇生,雌花一般单生,也有二个以上簇生的。
因生长条件而异。
早中熟品种主蔓3~6节,侧蔓1~2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每隔一定的节位发生雌花或连续发生雌花,可分为强雌型、多雌型、雌雄相间型三大类。
黄瓜的果实为假果,是子房下陷于花托之中,而由子房与花托合并形成的。
果实的形态、大小、颜色因品种而异,果面有刺毛,分为黑刺和白刺。
果实生长速度,平均每日2~4cm。
通常于开花后8~18日达商品成熟,生理成熟约需45日。
黄瓜的侧膜座上,每座着生两列种子,单果种子数150~400粒,种子披针形,扁平,种皮黄白色。
栽培品种的千粒重约22~42g,种子无生理休眠,但需后熟,种子发芽年限可达4~5年。
(一)生长与发育1、发芽期从播种到子叶展开,在25~30℃的适宜温度下约需5~7天完成。
2、幼苗期从子叶展开到卷须出现。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生长缓慢,节间短、茎直立、叶片较小。
这时地下部生长快。
从破心至4~5片真叶展开完成幼苗期的生长,在18~20℃的适温下约需15~18天。
3、抽蔓和开花结果期幼苗在4~5片真叶展开至进入开花结果直至衰老拉秧。
黄瓜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黄瓜属于葫芦科,草本植物。
由于是浅根系,所以根量较少,并且不易再生,有时会出现木质化的现象,好气性比较强,在季节上有时会出现不定根。
细长攀援蔓生的茎,茎五棱、中空并且有刚毛,劲节上有卷须或分枝。
叶片呈现五角形的深绿色,在边缘有缺刻,有刺毛生长在叶片和叶柄上。
花色发黄,雌雄同株,习性上有单性结实的表现,常在早上五点半到六点半之间开花,筒状花冠。
果实的外表皮是黄色或者绿色的,上面长有瘤刺,果实往往是棒状或者长筒状的,果实中有苦瓜素。
种子黄白色,椭圆形,扁平,每千粒种子重量在22到43克之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黄瓜喜欢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
种子发芽适温25-30度,生长发育适温20—25度,10度以下停止生长,5度以下会受冻害,35度以上发生生理障碍。
早熟品种较耐低温,中晚熟品种较耐高温。
(2)水分:黄瓜根系浅,多分布在15-20厘米的表土层,叶大、叶肉薄、蒸腾旺盛,对水分要求较严,既要土壤有充足水分,空气有较大相对湿度,又怕土壤积水,受涝沤根,还怕空气湿度过大,易感病害。
(3)光照:黄瓜雌雄同株异花,属短日照作物,一般三叶期开始花芽性别分化,此时每天8-10小时日照和较低温度有利于增多雌花。
不同品种的雌花着生位置有很大差异,早熟种3-5叶出现雌花,中晚熟种5叶以上,侧蔓多于第一叶着生雌花,有些品种以侧蔓结果为主,有些品种每节连续发生雌花,绝大部分品种雌花间断发生。
黄瓜茎蔓生,需搭架栽培。
较耐弱光,十分适应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
(4)土壤营养:既要有充足无机营养满足连续不断生长结果的需要,又怕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根;黄瓜极不耐盐碱,以微酸性土壤、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强的壤土或粘壤土最好,产量最高。
二、种子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于本地栽培,适应市场需求的黄瓜品种。
黄瓜品种类型比较多,有属性的差别,有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的品种,还有一些地方品种。
黄瓜育种

4、亲本的选择
实践表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之间相配,如 东方系品种配西方系品种、华北系品种配华南系品 种、主蔓结果型品种配支蔓结果型品种、早熟品种 配中晚熟品种、春黄瓜配秋黄瓜、鲜食黄瓜配加工 黄瓜等,大多在产量上表现出较明显的高配合力。
但是,亲本选配还须同时考虑抗病性、熟性和瓜条 性状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即充分考虑双亲的相对性状在 F1代的显隐性表现,以求在F1代能够充分表现出综合的 优良性状。因此,对于一些优良的隐性性状(如对霜霉 病的抗性等),双亲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配出真正优良 的组合。
专供全条卤瓜用。
★两者兼用品种的育种目标
(1)果细长,青绿色,心室小近似实心,初期幼瓜 可供鲜食,后期成熟嫩瓜可供加工之用。
(2)含水分少,果皮稍硬不脆,耐贮运。
但是,从当前我国黄瓜育种的现状而言,仍在将 某些单一性状的选育作为育种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黄瓜育种主要目标之一是抗病育种。黄 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白粉病、 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对这些病害 最积极、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是培育抗病品种。 20世纪80年代以前,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单抗某个 病害为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总趋势是以兼抗 多种病害为目标。
目前国内外黄瓜 的种质资源主要分 为华北型、华南型 和北欧型三大类型。
(一)华北型
俗称“水黄瓜”,分 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 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 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 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对 日照长短要求不严。该类 型黄瓜茎节和叶柄较长, 叶片大而薄,果实细长, 绿色,刺瘤密,白刺。
(二)华南型
① 雌性系 通常所称的雌性系包含全部为纯雌株 的纯雌系、全部或大部分为强雌株而小部分为 纯雌株的强雌株系。
② 雌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强雌株,部分 植株为纯全株或雌全同株。
设施蔬菜新优品种——水果黄瓜

分 供 给 ,定 植 前 每 67m 施 腐 熟 有 机 肥 50 0 6 0~ 600k , 时 加 入 复 合 肥 7 g 过 磷 酸 钙 3 g 0 g 同 5k 、 0k 、
饼 肥 2 0k , 翻混 匀 , 平起 垄 , 上 地膜 。 1 0 g深 耙 铺 当 0 c 地温稳定 在 1 m 5℃ 以 上 时 即可 定 植 。 每 6 7m 6 栽 20 0 25 0株 , 选择 晴天 上 午 定植 。 0- 0 应
13 栽 培 要 点 .
绳 吊蔓 固定 植 株 , 以下 不 留瓜 , 以 上 即 中部 5节 5节
每 节 可 留 1 2个 瓜 , 株 近 2m高 时 将 下 部老 叶打 ~ 植
掉 进 行 落蔓 。 有 条件 的可 进 行二 氧 化 碳 施 肥 。 ④ 施
肥 时 间从 根 瓜 坐 住 后 至盛 瓜 末 期 ,需 6 ~ 0天 , 08 可 采 用 吊袋式 二 氧 化 碳施 肥 的方 法 。
新优品种
每弛园艺
21O O17 .
设 施 蔬 菜 新 优 品种
— —
水果黄瓜
齐小 平 倪 光 荣
陈 永顺
李 敏侠
1 戴 多星 F 1杂 交种
以 降 低 温 度 , 般 白 天控 制 在 2 - 5℃ , 间 1 ~ 一 22 夜 6
1 8℃ 即可 。进 入 盛 果 期后 , 白天 温 度 应 维 持 在 2 ~ 5 3 0℃ , 间 1 - 7℃ , 大 温 差 有 利 于 坐 果 和 果 实 夜 51 扩 生长 。 肥 水 管 理 。 植 7天 后 轻 浇缓 苗 水 , 根瓜 ② 定 在 坐住 前 应 控 制 浇 水 , 般 不 浇 水 , 瓜 坐 住 后 每 隔 一 根 3 5天 浇 1次 小 水 , 水 随水 追 肥 1次 , 6 7I ~ 隔 每 6 n 追 复合 肥 1  ̄ 5 k 。在 生 长 期 内还 应 追 施 叶 面 肥 0 1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生物学特性
(一)黄瓜的形态特性与栽培的关系
1. 根。
黄瓜的根大部分集中在10—30cm 表土
层中,属浅根系(如图4—1所示)。
根系好气性较
强,抗旱力、吸肥力都比较弱,故在栽培中要求定
植要浅,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并保持土壤湿润。
黄
瓜根系易老化,并且发生得早而快,根系老化后或
断根,很难生出新根。
所以在育苗时,尽量早移苗,
定植时保护好根系。
2.茎。
黄瓜茎蔓性,中空,易折断,不能直立
生长,6—7片叶后,需要搭架或吊蔓。
第3片真叶
展开后,每一叶腋均产生卷须,叶腋有分生侧枝的能力。
茎的长度取决于类型、品种和栽培条件。
3.叶。
黄瓜真叶呈掌状,叶片大而薄,保护组织不发达。
叶片上有刺毛和气孔,植株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同时进行蒸腾作用。
叶缘还有许多水孔,湿度过大时,常可见到叶子边缘有水珠出现。
水孔和气孔既是植株生理需要的门户,也是外部病菌传染的途径。
由于叶背面气孔大而多,更有利于病菌入侵,所以打药防病时,应侧重于叶背面。
同时,进行叶面喷肥也应以叶背面为主。
4.花。
黄瓜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偶尔也出现两性花。
黄瓜为虫媒花,依靠昆虫传粉受精,品种间自然杂交率高达53~76%。
黄瓜花着生于叶腋,一般雄花比雌花出现早。
雌花着身节位的高低,即出现早晚,是鉴别熟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不同品种有差异,与外界条件也有密切关系。
黄瓜花芽在幼苗期开始分化。
一般早熟品种子叶展平时,已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性型具有选择性,低温短日照有利于雌花形成,高温长日照有利于雄花形成。
土壤湿润有利于形成雌花,而干旱利于形成雄花。
在苗期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光合作用增强,养分积累增多,有利于雌花形成。
乙烯利、奈乙酸、2.4—D 、吲哚乙酸、矮壮素等,都有促进黄瓜雌花分化的作用。
5.
果实。
黄瓜的果实为假果。
果面平滑或有棱、瘤、刺。
果形为筒形至长棒状。
黄瓜的
图4-1 黄瓜的根系
食用产品器官是嫩瓜,通常开花后8~18天可达到商品成熟,时间长短由环境条件决定。
黄瓜具有单性结果的特性,既使在没有昆虫授粉的情况下,子房照样发育成果实,形成种子不发育的果实,这一特性在设施栽培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般设施中昆虫较少,授粉困难,由于大多数黄瓜品种都具有单性结实的特点,所以黄瓜很适合在设施内栽培。
6.种子。
黄瓜种子扁平,呈长椭圆形,黄白色。
黄瓜种子千粒重22~42g,种子寿命2~5年不等。
黄瓜新采收的种子约有2个月左右的休眠期,所以新籽立即播种往往出苗慢且不齐。
尤其是高温下完熟的种子,这种趋势更强。
因此,黄瓜播种时以隔年的种子最好,出苗早且整齐一致。
(二)生育周期
黄瓜的生育周期大致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瓜期和结瓜期4个时期。
育苗的春夏黄瓜生育期长,直播的秋黄瓜生育期较短。
黄瓜定植后,植株个体发育总的趋势是前期生长慢,中期生长快,后期又缓慢下来。
各时期划分及特点见下表。
黄瓜的生育周期表
生育期时间特点及管理重点
发芽期
由种子萌动到第一
真叶出现为发芽期,约
5~10天。
需要较高的温湿度,以促使种子出苗早、出苗齐,
并提高成活率。
幼苗期
从真叶出现到4~
5片真叶,直到定植前
都称为幼苗期,约需30
天以上。
营养生长为主,生殖生长并进,即主要是幼苗叶的
形成、主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发生,同时进行苗端各器官
的分化形成。
该期的重点是促进花芽分化和根系发育,
在保护地栽培上要注意适当控水蹲苗、通风炼苗。
开花坐瓜期
从定植后到第一朵
花开放为开花坐瓜期,
时间大概在25天左右。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
栽培上原则是:
既要促使根系增强,又要扩大叶面积,确保花芽的数量
和质量,并使之座稳,为结果期获得高产打下基础。
结果期
从根瓜坐住,直到
拉秧为结果期。
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围绕延长结果的时间、叶
片的寿命、确保植株不早衰为重点,结果期的长短因栽
培形式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
(三)黄瓜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黄瓜喜温,生育界温为10~30℃,超过此范围,生育严重受阻。
生物学温度为14~15℃,从播种到果实成熟需有效积温800~1000℃,植株冻死温度为0~2℃。
35℃以上生育不良,40℃以上引起落花落果,催芽适温为25~28℃。
白天适温较高,约为25~32℃,夜间适温较低,约为15~18℃。
光合作用适温为25~32℃。
2.光照。
黄瓜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光照充足产量与质量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能随温度
升高而增强。
最适宜光照4~6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
3.水分。
黄瓜喜湿不耐旱,也不耐涝。
土壤相对湿度85%~95%适宜,高湿低温易发生沤根。
空气相对湿度以70%~90%为宜,果实发育期需大量水分。
黄瓜必须经常浇水才能保证黄瓜正常结果和取得高产。
4.土壤和养分。
黄瓜喜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
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5~7.2。
黄瓜喜肥,但根系吸收养分的范围小,能力差,忍受土壤溶液的浓度较小,所以黄瓜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只有在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才能施用较多的速效化肥。
施用化肥要配合浇水进行,以少量多次为原则。
5.气体。
黄瓜适宜的土壤空气中氧含量为15~20%,低于2%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
黄瓜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与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密切相关。
生产上增施有机肥、中耕都是增加土壤空气氧含量的有效措施。
棚室黄瓜生产二氧化碳饱和点浓度为0.1%,超出此浓度则可能导致生育失调,甚至中毒。
黄瓜的二氧化碳补偿点浓度是0.005%,长期低于此限植株可能因饥饿而死亡。
保护地栽培,特别是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生产,严冬季节很少放风,室内二氧化碳不能像露地那样随时得到补充,必将影响光合作用。
生产上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和人工施放二氧化碳的方法得以补充。
二、黄瓜的品种类型
(一)根据栽培品种的生态型分类(见下表1)
黄瓜品种与类型列表1
黄瓜类型特点代表或主栽品种华南型植株较繁茂,茎粗,叶厚,根系较发达,果实短粗,
皮坚,无棱,瘤稀多黑刺。
耐湿热。
绿箭、秀春
华北型植株长势中等,茎节细长,叶薄,根群稀疏,果实长,皮薄,有刺。
长春密刺、新泰密刺
南亚型茎叶果较大,易分枝;短圆筒形或长圆筒形;果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
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
锡金黄瓜、版纳黄瓜
欧美型露地型植株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老熟果浅黄或黄褐色。
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北欧型温室型茎叶繁茂,耐弱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长达50cm 以上。
荷兰温室黄瓜哈研2018
小型(加工)型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多花多果,果实小。
扬州乳黄瓜(二)根据栽培季节及孰期分类(见表2)
按照栽培季节可分为春黄瓜、夏黄瓜和秋黄瓜;按成熟期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黄瓜。
根据黄瓜成孰期分类表2
类型特点代表品种
早熟品种
第1雌花出现在主蔓的3—4节,雌花密度大几乎节节有瓜,
一般播种后55—60天开始收获,该品种的耐低温和弱光能力以及
雌花的单性结实能力均较强,适合于露地早熟栽培及设施栽培。
长春密刺
中农5号
哈研808
中熟品种
第1雌花出现在主蔓的第5至6节处,雌花密度中等,一般播
种后60天开始收获,该品种的耐热和耐寒能力中等,露地和设施
栽培均可,多用于露地栽培。
中农2号
津研4号
晚熟品种
第1雌花出现在主蔓的第7至8节处,雌花密度小,空节多,
一般每3—4节出现雌花,一般播种后65天左右开始收获,该品种
生长势强,教耐高温,瓜大,产量高。
主要用于露地高产栽培以及
塑料大棚越夏高产栽培。
津研2号
津研7号
三.栽培制度
目前我国黄瓜种植主要有以下10个茬口:春大棚种植、春露地育苗种植(包括春季小拱棚种植)、春露地直播种植(包括露地直播后用地膜覆盖种植)、夏露地种植、秋露地种植、秋大棚种植、秋延后温室种植、越冬日光温室种植、早春温室种植(包括大棚多层覆盖栽培)、冬露地种植。
不同地区栽培茬口、播种时间及适宜品种各不相同。
在进行黄瓜设施保护地周年、多茬生产安排茬口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遵循原则:
●根据各种保护设施的性能特点安排保护地栽培的茬口。
●根据产品的供应期、上市高峰、价格规律,安排保护地栽培的播种期、采收期,以期得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注意轮茬倒茬,应与非葫芦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减轻病虫害。
●合理利用行间,套作、立体栽培,提高保护设施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