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分析(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世界美术大师作品赏析

世界美术大师作品赏析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 《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构造,它并不照顾外在的世界。它所照顾的,是
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 《阿维尼翁的少女》不仅是 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 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 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或许 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 为现代艺术进展的里程碑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
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
保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展的一 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中选 为20世纪最宏大的十个画家之首全世 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 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 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最终是“抽象主义 时期”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究如何唤醒良知, 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 久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 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森林中的少女(Young Girl in the Wood at the Hague)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月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托付,为1937年在巴黎进展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
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作为一个具有猛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
巴伯罗•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 西方现代派绘画代表 〔Pablo Picasso,1881~1973〕
诞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制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 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 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230幅,平版画 6121幅

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大师作品分析计算机系网络2班ITeamfjl20125528234目录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3)1、彼得沃克简介 (2)2、彼得沃克作品 (3)(1)、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分析 (4)(2)、柏林索尼中心分析.......................................................................................................(3)、日本埼玉广场分析.........................................................................................................二、户田芳树作品分析 (4)1、户田芳树简介 (5)2、户田芳树作品 (5)(1)、绿色津南中央庭园分析 (6)(2)、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广场分析 (6)三、二者对比及总结 (6)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1、彼得沃克简介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

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

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

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两种颜色的草铺成的流动图案
红棉树群
现代艺术博物馆庭园
博物馆的外部环境设计完善了博物馆本身的理性主义 部分,布雷.马克斯基于抽象的艺术形式, 部分,布雷.马克斯基于抽象的艺术形式,在建筑物 附近运用几何元素,将环境与建筑物协调起来。 附近运用几何元素,将环境与建筑物协调起来。园林 和建筑之间形成的对话是景观师和建筑师之间不断交 流的结果。 流的结果。
弗拉门哥公园平面图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 这个公园是一个文化休闲的活动区域,位于 这个公园是一个文化休闲的活动区域, 里约热内卢的瓜纳巴拉湾海滨。 里约热内卢的瓜纳巴拉湾海滨。项目最初是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要在山脉和海之间的狭 窄地段里修建一条双向高速工路。 窄地段里修建一条双向高速工路。
马蒂斯
包豪斯大学;由格罗 皮乌斯主持,一些最 激进的青年画家和雕 塑家在校任教,成为 欧洲先锋派艺术的据 点。
在参观柏林的达姆雷植物园时,布雷.马克斯意识到,当时巴西 马克斯意识到, 在参观柏林的达姆雷植物园时,布雷 马克斯意识到 人对本国热带植物不屑一顾,却热衷于从欧洲引入的植物, 人对本国热带植物不屑一顾,却热衷于从欧洲引入的植物,且保 留着欧洲的传统风格,如法国和葡萄牙的规则式园林,并未采用 留着欧洲的传统风格,如法国和葡萄牙的规则式园林, 英国的风景园林风格。 英国的风景园林风格。他却认为其实巴西土生土长的植物 在庭 院中大有可为的。于是他开始致力于本土植物的研究, 院中大有可为的。于是他开始致力于本土植物的研究,以至于在 今后的景观设计中他对植物运用得得心应手。 今后的景观设计中他对植物运用得得心应手。 1929年,德国的政治气氛开始变得污浊,文化先 锋派遭到 年 德国的政治气氛开始变得污浊, 迫害,马克斯决定返回祖国,开始了他景观设计生涯。他创造了 迫害,马克斯决定返回祖国,开始了他景观设计生涯。 适合巴西的气候特点和植物材料的风格, 适合巴西的气候特点和植物材料的风格,开辟了景观设计的新天 与巴西的现代建筑运动相呼应。从此, 地,与巴西的现代建筑运动相呼应。从此,他以巴西为起点和平 开始了50多年的 绘画创作”生涯。 多年的“ 台,开始了 多年的“绘画创作”生涯。 1994年,一代伟人于种植园中与世长辞。 年 一代伟人于种植园中与世长辞。

第四章 第二节 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作品赏析

第四章  第二节  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作品赏析

分析立体主义 ——1910年至1914年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 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 到巅峰。雅克· 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 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 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 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 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 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 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 画。
苍凉的麦田 里,播种者阔 步挥臂,撒播 着希望的种子。 飞鸟在空中盘 旋,寻觅食物, 掠夺播下的种 子--正是一幅 人与大自然关 系的壮丽图景。
1850年,法国沙龙展出的作品《播种者》
这幅画招到了"高等市民"的不安,他们在播种者那充满韵律 感和强有力的动作中看到了类似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 形象。但当时的进步人士却有不同的反映。作家雨果从这幅 画中看到对人民创造力量的赞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文艺 评论家戈蒂叶说这个形象是用播下种子的土地的泥土画成的, 太真实了。画家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概括地表 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所以荷兰画家梵.高评述说:"在米勒的作品 中,现实的形象同时具有象征的意义。" 米勒从来没有画过农民反抗的场面,这也许是由于他的温 厚的人道精神中含有宗教情绪的缘故。但他画的胼手胝足,粗 衣陋食的劳动者的形象,实际上对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上流 社会就是一种抗争,虽然这种抗争是较温和的。这幅《播种者》 即是如此。
第四章 西方绘画艺术鉴赏
第二节 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作品赏析
内容提要
一、毕加索 二、米罗 三、米勒 四、莫奈 五、梵高 六、达利

一、毕加索——时代的晴雨表

现代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现代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主要作品 1902年 芝加哥威利茨住宅(Willitts House) 1904年 纽约州布法罗市拉金公司办公楼(Larkin Building) 1907年 伊利诺州罗伯茨住宅(Isabel Roberts House,River Forest,Illinois) 1908年 芝加哥罗比住宅(Robie House) 1911年 威斯康星州普林格林(Spring Green, Wisconsin)建造居住与工作总部塔里埃森 (Taliesin) 1915-1922年 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 1936年 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Waterfall) 年代不详 约翰逊公司总部(Johnson and son, Inc Racine, Wiscosin) 1938年 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Scottsdale, Arizona) 1959年10月建成开幕 古根海姆博物馆(The Guggenheim Museum, 六个原则 1)简练应该满足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 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水别墅方案分析——平面图
中文名: 雷姆· 库哈斯 外文名: Rem Koolhaas 国籍: 荷兰 出生地: 印度尼西亚 职业: 建筑师 毕业院校: 美国康奈尔大学 主要成就: 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 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荷兰驻德国大使馆等
雷姆· 库哈斯(Rem Koolhass)建筑作品: 法国图书馆(1981年) 波尔多住宅(1994年) 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 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年) 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 中央电视台新楼(2002年) 等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环境处理 B
人为 景观
住宅
自然 环境
安藤在对周围环境处理上采用采用了他那封闭---开放的 都市观,对已有建筑采取隔离的态度,而对自然景观则进行 人为地纳入。
环境处理 C
1 在对人为景观的处理上运用大面积的混凝土 墙体减少周围环境对住宅造成的影响。在面对公路 一侧采用一面斜墙以阻断车流造成的影响。而且在 一层墙体很少开窗,主入口更是设在树林之中,保
大师作品分析——安藤忠雄
07级建筑学01班第五组
安藤其人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 建筑大师之一,也 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 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 成才的设计大师。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 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 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 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安藤亦开创了 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 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 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 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 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 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 “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 然的内在联系。
伊东认为:具备透明感、 漂浮感、金属感和皮膜 性的建筑是最佳的,并 且应该把建筑和环境融 为一体。
二人在材料应用上的不同之处——少于多
安藤认为:材料使用 要尽可能简单,才能 将隐藏在空间构成背 后的设计意图表达出 来。
安藤的极少主义:
使空间感更单纯——天 花板与墙面采用相似 材料
避免柱子对空间单纯性 的干扰——将墙做到 与柱子等厚
2、安藤空间——空间内化精神的构成体
安藤并不是把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元素直接 或间接地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并不在符 号上寻求传统。

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B
63
参考书目:
1. 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南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2. 史密斯.建筑理论(下)—勒柯布西耶的遗产.王贵祥译.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弗兰普顿.建构文化研究.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2007 4. 柯洪编著.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刘托译.北京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 罗杰•H •克拉克,迈克尔•波斯.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汤纪敏,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 2006 6. 路易斯 康的空间构成—图说20世纪的建筑大师 原口绣昭 著 徐苏宁 吕飞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B
19
柯布西埃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 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 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 分别为 86,113,183,226厘米。 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 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 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 和113厘米。
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 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 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 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 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 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
美国,阿拉维纳曾为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圣爱德
华大学设计了学生宿舍(2008年)。
B
62
圣爱德华大学宿舍
作业任务书
以组为单位(4人/组),从现代主义或其后的建筑大师中选择一位大师在欧洲的建筑 作品进行分析:
(1)与周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区位、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外部空间、出入口、景观组织等,绘 制黑白图,归纳总图设计特点; (2)建筑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绘制功能分析图、平面与垂直交通空间组织的类型与特点、空间限 定的方式、家具布局分析,总结特点; (3)建筑形态与造型:建筑形体组合与构图、各立面的构图、轴测、开窗方式、建筑造型特点; (4)建筑结构与材料运用: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各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细部构 造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 -丹凯利

大师作品分析  -丹凯利
大师作品分析 -丹凯利
在美国现代园林史上,人们永远会记得一位景观设计大师,被人 誉为“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这就是丹· 凯利。他以毕生的园林 建设实践和生活历程折射出园林事业和人生的真谛:追求和谐。 他是“哈佛革命”(Harvard Revolution) 发起者之一,也是美国 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凯利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组织性,常常 用网格来确定园林中要素的位置。他创造了建立在几何秩序上 与众不同的空间和完整的环境。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 通过序列组 织,景观空间被建构(constructed)、 充实(substantial)和清晰的表达 (articulated)。这些空间的层化现象就是 景观的透明性的本质。
在设计 中使用 规则的 几何构 图,巧 妙的几 何要素 的使用 表现出 了极强 的组织 感。
巧妙地水景的加入增添了整个设计的灵动性
• 80年代后: 在日本和欧洲各地进行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尝试。 • 从不同文化角度对现代景观设计作出全新的探索。 • • 1997: 被授予美国国家艺术勋章,是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园林设计师 2003.2.21: 辞世
丹·凯利的设计特征:
• 规则的几何构图
结构主义的现 代景观
• 并置与交错 • 动态的边界区域
• • • •
二战后: 和沙里宁一起组成设计小组,承接了多类设计项目。同时继 续在公共住宅管理机构工作,并经常在大学演讲授课。 50-60年代: 一生最多产的时期,诸多作品逐渐吸引大众视线。完成米 勒庄园的设计,这是其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突破。 1963: 发表《自然:设计之源泉》,标志了凯利设计思想的成熟。 60-80年代: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景观设计大 师的地位。
由于达拉斯炎热的气候, 或许也可能 受到建筑方案的玻璃幕墙的启发, 凯利 第一次到现场观察时, 就产生了将整个 环境做成一片水面的构思。在设计中, 他仍采用以往的网格结构,只是与米 勒庄园相比,网格结构更加复杂。首先, 地面铺装是一个5 米见方的网格,在所 有网格的交叉点上,一共种植了二百多 棵水杉,水杉种在圆形的种植池里,接 着在第一套方格网的正方形中心布置喷 泉,形成喷泉交织的第二个构,然后在 广场的中心区域,用十字交叉的铺装代 替原来两个网格的节点,并将网格切割 成一米见方的正方形,在每个点上布置 线性喷泉,一共361个喷泉的方阵可以 喷出不同形状的水流。这种看似严谨、 规整的网格秩序在被赋予了一定的景观 元素后,变得温和、亲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部分析
• 通过这张室内向室外看的照片, 我们可以知道,在设计的时候, 设计者通过从地板到天花的板 的落地窗使室内室外的空间有 机的联系起来,设计者考虑到 了沙漠的特殊环境 • ,设计了游泳池,满足了主人 的需求,我们觉得游泳池不仅 是起到了娱乐作用,同时进一 步增强了内部视野,对于天空 的视野。
细部分析 • 很明显,建筑以风车 状发散开来,平面组 合大致为十字形,从 南向北大致分为三大 块,车库,起居室, 客房,三者之间的联 系就是室外的走廊, 在走动中还可以欣赏 贯穿内外的景观,同 时内部空间分布也很 独立。
细部分析
• 设计中有很多地方都是敞 开的模式,目的很明确, 为了让室内的人能清晰的 看见外部的沙漠景观,在 此处,走上这个外部楼梯, 可以到达二层的室外凉亭, 人置身在这里就可以全方 位观赏高低不平的山和沙 漠,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 也增强的内部外部的联系, 达到了设计者的设计目的 的初衷。
大师自己的看法
• 诺伊特拉设计建造的 建筑,并不是为了看上 去是在一处风景中的 一个构筑物。他在 《场所的神秘与现实》 一书中这样描述黄昏 中的沙漠之屋:"薄暮带 来了一片祥和。山脉 地貌轻柔的蓝紫色动 人地衬托出了建筑神 秘而生动的幻影,轻若 无物却清晰透明。"
大致功能分布
住宅整体呈十字布局(下图), 住宅整体呈十字布局(下图), 东西轴长,南北轴短, 东西轴长,南北轴短,两轴交 汇处为住宅的中心, 汇处为住宅的中心,设置有起 居室、餐厅和一个室内庭院, 居室、餐厅和一个室内庭院, 属于公共区。 属于公共区。中心向南为住宅 的入口,设有一个车棚; 的入口,设有一个车棚;中心 向北是客房; 向北是客房;中心向西分别是 厨房以及西端的工人房, 厨房以及西端的工人房,属于 后勤服务区; 后勤服务区;中心向东则分别 是主卧及东端的办公室, 是主卧及东端的办公室,属于 私密区。这几个区域各自集中, 私密区。这几个区域各自集中, 空间功能明确, 空间功能明确,生活流线都没 有交叉。这样一来, 有交叉。这样一来,既保障了 主人甚至客人各自的私密性, 主人甚至客人各自的私密性, 以餐厅和起居室这样的公共区 为中心又保证彼此间不会过于 隔膜生疏。 隔膜生疏。
大师作品分析
——考夫曼沙漠
理查德•诺伊特拉 理查德 诺伊特拉
别墅
组员 管茜茜 杜云锋
大师简介
• 理查德•诺伊特拉(Richard Neutra)1892年出生于维也纳,1929 年移居美国。维也纳建筑华美和高雅的 特点在其作品中均有体现,但却以全新 的形式来展现。1928年,他为罗维尔 博士(P.M. Lovell)设计的别墅使他赢得 了国际声誉,他称其为“健康别墅”, 因为它除了具有明显的室外活动与娱乐 区域外,它还与大自然中健康的因素紧 密相连。 另一个方面,理查德•诺伊特是在美国 最早从事德国风格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强调探索,设计的核心是生活的本质。 通过不同地点人的生活需求,提供他们 所需要的设计方式,才是建筑设计的核 心因此他在设计现代住宅的时候,充分 考虑环境与室内的关系密切内外关系一 达到他真正居住的本质目的。从下面要 分析的考夫曼沙漠别墅就可以看出他的 设计风格。
结构分析
从开始就可以看出,在别墅设计时,理查德•诺伊特拉 就希望把室外的自然环境拉入室内,达到很好的融合, 所以在建筑中他采用的大面积开窗,居住者可以在室内 任一点望见室外的景色,也使整个建筑的体量感减轻。
平立剖
从3D模型看设计
整 体 呈 风 车 状 发 散 开 来
仔细观察内部功能及其房间的排布,主要功能 仔细观察内部功能及其房间的排布, 区域(除了主卧外),其余的具有较好的视野, 区域(除了主卧外),其余的具有较好的视野, ),其余的具有较好的视野 更加印证了前面的话,设计师试图通过这种方 更加印证了前面的话, 法,把外环境拉入室内,建筑融于环境。 把外环境拉入室内,建筑融于环境。
模型制作过程及展示
The End~
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092班 管茜茜
地理位置简介
• 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 小城帕穆斯林斯拥有 一片苍凉而迷人的沙 漠绿洲,早在1774年, 这里的荒漠景观就为 西班牙人所熟知并深 受他们喜爱。20世纪 中叶,美国著名的富 商考夫曼也为之倾倒, 请建筑大师理查德'诺 伊特拉设计了著名的 考夫曼沙漠别墅。
简要介绍
通风分析
• 起居室南北凉山玻璃门打开时可以形成良好的 通风,使室内空气很好的流通。
流线分析
• 前面就说到该设计的每个房间都相对的比较独立,通过走廊连接, 其间互不受影响,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划分清晰。
融入环境 功能环境结合
• 考夫曼沙漠住宅的建造目的是度假、放松身心,要求舒适,但由于棕榈泉 处于沙漠地区,风沙是影响住宅舒适性的一个大问题。诺伊特拉在设计住 宅时设置了大量的绿化带,整个绿化面积几乎是住宅建筑面积的两倍大小, 这片缓冲地带一方面防风以及固沙非常实用,另一方面,对于观赏沙漠景 致不会造成影响,映衬着远处苍茫的山脉,又对住宅环境的美化起到了重 要作用。 与此同时,沙漠特有的气候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强烈的日 照,昼夜的温差等。 既然是在这里享受阳光,那么就少不得可以尽情享受的设计。整个住宅如 起居室、厨房、走廊、主卧室等区域大量采用玻璃幕墙,既给予了住宅开 阔的视野,如拍卖所说的打破了户外与户内的极限,同时也可尽情享受阳 光,而且,为了避免玻璃幕墙的日照过强,住宅的屋檐有一段悬挑,避免 了阳光直射,有选择的“放入”不强烈又温暖的日光。 在避免日照过强这 个问题上,住宅还采用了其他办法。住宅外立面有许多地方采用了铝材, 一是颜色的美观,二是该材料对于阳光的反射作用非常强烈,与阿拉伯地 区的人们身着白色服饰是同样的道理。而为了避免金属材料加剧昼夜温差, 住宅的内部大量使用木材,并辅以暖色调的灯光,使住宅看来很是温暖。 另外,住宅的西立面等立面,还采用铝材制成大型的“百叶窗”——尺来 宽的铝条垂直放置,相互遮挡的同时又留出足够的空隙,这样一来,既可 以调节阳光,同时保证了通风的状况。
• 考夫曼沙漠别墅是在二战后为 比兹堡百货公司所有者考夫曼 及其家人和客人冬季度假而从 中找到更轻盈,宽阔的感觉而 设计建造的 • 别墅以起居室的四分之一角为 中心向外延伸的横向和纵向的 轴线,主卧,客房,车库等如 风车状包围着起居室。 • 别墅二层的突出部分能加少阳 光直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大 了建筑内部的视野。诺伊特拉 设计的住宅和其所处环境之间 的边界,破减少至最低的限度。 这就使得建筑周围的天然景色 可以进入房间,或者说融入进 这个房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