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理解.

初中数学阅读理解.
初中数学阅读理解.

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学生看数学书并领会其内容的能力。

内容摘要:“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一、数学阅读的五个方面。二、数学阅读的有效方法。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看书并领会其内容的能力。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本没有阅读的必要,它只是做作业的依据而已;不少学生做数学题时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是先看题目结果求什么;有的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心烦,因为对题目给出的众多条件难以辨清关系。这种把“数学阅读”

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目前已成为一些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上的一个误区。

甚至不少教师和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做大量解题练习。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学生很少得到有关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他们由于阅读能力的长期弱化,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内容越来越少。例如:有的学生对“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说不清它的由来和意义。再如,近几年来的中考,数学应用题、阅读理解题的比重愈来愈大。又如,不少学生不但对应用题有厌烦心理,而且“看到较长的题目就无所适从,那么多的条件不知该如何取舍”,甚至“这些条件中还隐含什么条件”就更望而生畏了。因此,“数学阅读”已成为教师走出上述误区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

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但在课改的今天,不少数学教师恐怕学生不会,一直在课堂上反复、透彻地讲述,学生手里有课本却不让他们亲近和阅读课本,并且强制他们听讲,这真是强横至极。课标还指出,数学课本“提供的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见数学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所以,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培养学生

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因此,“数学阅读”走进课堂是完全必要的行为。

一、数学阅读的五个方面

(一、阅读引言

1.要注意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课文主题;

2.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

3.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这对于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

(二、阅读概念

1.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

2.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

3.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三、阅读定理

1.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2.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

3.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

4.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四、阅读公式

1.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

2.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

3.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五、阅读例题

1.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

2.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

3.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二、数学阅读的有效方法

(1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例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实际背景是什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易混淆概念的辨析,能举出正反例,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等等。

(2主动阅读,手脑并用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阅读要求一种主动阅读,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思维的目的不是去印证而是去发现. 如数学证明的阅读,看完定理内容之后,不马上看证明,而是先分析条件与结论,试着去证

明,若证明出来了,对照课本,比较修正;若证不出来,适当参考课本,再尝试证明。

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使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书写能加快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3进行归纳小结

阅读完一章一节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4增强理解,提高速度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阅读、默念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1.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境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更是提倡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长大成人后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靠自学才能进一步

吸取知识,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要自学的前提必须要学会阅读,利用当今各种媒体书本,报纸,网络等等都是探求知识的渠道,这些媒介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2.阅读可以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说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去看的。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部分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的格外重要,这样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方便他们去自我提高。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科书的充分发挥。

我们在教学调研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上课循循诱导,深入浅出,讲完后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仅把教科书当作习题集,不能充分的利用教材的资源,这导致教师讲的精彩而有一些学生成绩

不理想。实际上,新课标也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是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建议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里活

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像,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阅读数学不会像阅读文艺小说那样轻松有趣,相反会感到枯燥乏味,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

1. 让学生课内主动阅读

课内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于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内容,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带着问题去思考,可根据学生阅读时的情绪,及时进行组织教学,调动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如初一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在时间上是完全允许的。

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设计好阅读理解思考提纲:如①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② a5 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底数,指数,幂。③ 94有几种读法?④-22与(-22相等吗?-23与(-23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这一节的内容就比较清楚了。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如《合并同类项》一节。因为前面已经讲过一次式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这里只是把原来一次式的范围扩大到了整式的范围。所以,这里可以放心让学生自己先阅读完成。阅读完了教师可以问,这一节讲了什么?学生答: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学生答的比较粗糙不够深入,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里的同类项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发现,现在的同类项不但所含的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指数也必须相同。教师强调点明同类项概念的两层含义,然后让学生训练,从而熟练掌握整式范围内的合并同类项。

2、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内阅读与课前预习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课内阅读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作出相应的指导。

①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阅读一本小说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的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也不能一遍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细加仔细

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在第三册中开始出现几何证明的教学,学生开始接触很多定理,公理,推论,这些定理,公理,推论是几何证明的依据。因此阅读,理解,辩清这些定理,公理,推论成了学生首要做的事。在讲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每种方法后,教师都应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公理。如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读边理解某些关键词,“夹角”,“对应”同时几何问题转换成几何图形用几何语言更直观的来理解表达公理。如图:

在△ABC和△A1B1C1中

∵AB= A1B1,∠B=∠B1,BC= B1C

∴△ABC ≌△A1B1C1

反复看图形,看公理,理解“夹角”,“对应”含义。由上引导学生观察出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在学了四个判断方法后可以带领学生比较这四种方法的异同点,以使他们能正确使用这四种方法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否则有些学生会任写三个条件就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另外,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多数是概念不清,算理不明造成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整理提炼归纳,让他们在演算中注意,但尽管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注意。如负数的幂,经常把-34错算成(-34,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真正理解乘方概念,紧扣课文,揭示实质,让学生自己辨析(-34是乘方运算,而-34是表示3的四次方的相反数与(-34是不同的,就能避免

此类事情的发生。而且到了复习阶段有了相当的阅读能力的话就能自己看书,查漏补缺,不用盲目作题了。

②数学阅读过程应指导学生读与写相结合。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阅读时碰到重要的或一时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或是其中的一些字,词,可以作一些具体的记号,以示注意。对于一些遗忘的或不理解的概念时要有自己去查书或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在教材编写中,有些推理的理由,证明的过程会省略,这时指导学生自觉的在省略的地方批注出理由,思考省略的证明过程。如《整式的加减举例》,阅读例题时应指导学生理清整式加减的运算步骤,并柱出每一步运算依据。第一步去括号,第二步合并同类项,第三步化简。通过注明理由巩固了对法则的理解。

课文阅读完后要从中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这一节到底讲了什么?解题格式如何?用了什么方法?写在边上的纸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③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示范性,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约分》一节,让学生先阅读例题。

例3.化简下列分式:(1ab bc a 622- (21

2122+--x x x 第一小题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什么?2ab 实际上是什么?分子分母的公因式是如何确定的?当分子分母的系数是整数时,取他们的最大公因数与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的积。第二小题第一步首先应因式分解,用什么方法分解?为什么要因式分解呢?分解了后出

现了公因式可以约分。比较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呢?第一个小题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第二个小题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要约分必须先要因式分解。例题讲完后的两点注意,教师似乎是自言自语,其实是告诉学生方法与规律,以及老师是如何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④数学阅读之后可把某些数学问题转化为自己易于理解的方式或语言。如证明中遇到的定理,不需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于直观的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达出来。如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转化成如图:∵

PC⊥AO,PD⊥BO,OP 平分∠AOB ∴ PC= PD 3、教师应有选择性布置阅读内容选择阅读内容时,除了选择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主要是为了控制时间。因为在小学,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预定目的并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坚持的时间不长,容易疲劳。无选择的将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让学生阅读,并都安排在新课的讲解前,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死板的模式,学生会厌烦。阅读材料课灵活的安排在新课前,讲解过程中或引导学生小结时,时间可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如《用字母表示数》,课本用了非常有趣的儿歌引入,学生非常有兴趣,所以前面几段安排在新课前让他们阅读会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给于学生一个阅读机会,就包括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理解时间,所以在课堂上

只需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如导出定义或法则的一段文字,一道例题等。选择中小学衔接的知识点做阅读内容也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4、重点的内容教师应注意边读边讲边练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边读边讲边练,此法可以巩固深化通过阅读所得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检验阅读理解的效果。一般地,在阅读数学概念定义后,要求学生能准确的叙述。阅读公式、法则后,除了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外,还要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如,幂的乘方法则,用文字语言叙述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用符号语言叙述为:a 的 m 次幂的 n 次方等于 a 的mn 次幂;公式表示: ( a m n a mn 。阅读公式、法则、例题后应该多练,阅读概念,定义后也应该多练,教材为此设置了很多练习。如为了巩固概念,在练习里设置了口答题,是非题,改错题等等。例如,阅读了单项式的概念后,既请学生口答,下列代数式哪些十单项式,哪些不是?又如学了完全平方公式后,马上出示简单计算及改错题,通过练习及改错题,让学生及时的,仔细的辨别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这两个公式在很长的时间里学生都是混淆不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参与阅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实现真正的阅读。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后,教师可从阅读一节、一段扩大到一章、一本书;从阅读教材的知识延伸到阅读课外的知识;从教师的指导到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学;这样就能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改变为自学能力了。因此,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完整版)阅读理解型(初中数学中考题汇总49),推荐文档

第45 章阅读理解型 1. (2011 江苏南京,28,11 分) 问题情境 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a 为常数,a>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数学模型 设该矩形的长为x,周长为y,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 2(x +a )(x>0) . x 探索研究 ⑴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y =x +1 (x>0) 的图象性质.x ① 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 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 ③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 1 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y =x + 解决问题(x>0)的最小值. x ⑵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

1 x x x 1 x a a ? , , , , 【答案】解:⑴① 17 , 10 5 2 5 10 , 17 . 1 4 3 2 2 3 4 函 数 y = x + (x > 0) 的图象如图. x ②本题答案不唯一,下列解法供参考. 当0 < x < 1时, y 随 x 增大而减小;当 x > 1 时, y 随 x 增大而增大;当 x = 1 时函数 y = x + 1 (x > 0) 的最小值为 2. x ③ y = x + 1 x = ( x )2 + ( = ( x )2 + ( 1 ) 2 x 1 ) 2 -2 x x ? + 2 x ? = ( - 1 ) 2 + 2 x 当 - =0,即 x = 1 时,函数 y = x + 1 x (x > 0) 的最小值为 2. ⑵当该矩形的长为 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为4 . 2. (2011 江苏南通,27,12 分)(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 A (1,0), B (0,-1),C (-1,2),D (2,-1),E (4,2)五个点,抛物线 y =a (x -1) 2+k (a >0),经过其中三个点. (1) 求证: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 y =a (x -1)2+k (a >0)上; (2) 点 A 在抛物线 y =a (x -1)2+k (a >0)上吗?为什么? (3) 求 a 和 k 的 值. 【答案】(1)证明:将 C ,E 两点的坐标代入 y =a (x -1)2+k (a >0)得, ?4a + k = 2 ? 9a + k = 2 ,解得 a =0,这与条件 a >0 不符, ∴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 y =a (x -1)2+k (a >0)上. 1 x

中考数学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题 1.(2019·重庆中考A卷22题)《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出了自然数的特征.在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对其中一些具有某种特性的数进行研究,如学习自然数时,我们研究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现在我们来研究另一种特珠的自然数——“纯数”.定义:对于自然数n,在计算n+(n+1)+(n+2)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则称这个自然数n 为“纯数”. 例如:32是“纯数”,因为计算32+33+34时,各数位都不产生进位; 23不是“纯数”,因为计算23+24+25时,个位产生了进位. (1)判断2019和2020是否是“纯数”?请说明理由; (2)求出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 解(1)2019不是“纯数”,2020是“纯数”. 理由:当n=2019时,n+1=2020,n+2=2021, ∵个位是9+0+1=10,需要进位, ∴2019不是“纯数”; 当n=2020时,n+1=2021,n+2=2022, ∵个位是0+1+2=3,不需要进位,十位是2+2+2=6,不需要进位,百位为0+0+0=0,不需要进位,千位为2+2+2=6,不需要进位,∴2020是“纯数”. (2)由题意可得, 连续的三个自然数个位数字是0,1,2,其他位的数字为0,1,2,3时,不会产生进位, 当这个数是一位自然数时,只能是0,1,2,共3个, 当这个自然数是两位自然数时,十位数字是1,2,3,个位数字是0,1,2,共9个, 当这个数是三位自然数时,只能是100, 由上可得,不大于100的“纯数”的个数为3+9+1=13,即不大于100的“纯数”有13个. 2.阅读材料:黑白双雄,纵横江湖;双剑合璧,天下无敌.这是武侠小说中的常见描述,其意是指两个人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威力无比.在二次根式中也有这种相辅相成的“对子”,如:(5+3)(5-3)=-4,(3+2)(3-2)=1,它们的积不含根号,我们说这两个二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其中 一个是另一个的有理化因式.于是,二次根式除法可以这样解:如1 3 = 1×3 3×3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

应用题练习 行程问题 1.甲、乙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倍还快20km/h,两地相距298km,两车同时出发,半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 2、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0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80km,已知慢车先行,快车再开出,问快车开出多长时间与慢车相遇 3、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 4、甲乙两个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同点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乙跑几圈后,甲可超过乙一圈 、 5、.甲乙两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200米/分和160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3次相遇 (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2次相遇 }

6.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 二、工程类问题 1、有水桶两只,甲桶的容量是400升,乙桶的容量是150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水是乙桶放出的2倍,那么甲桶剩的水是乙桶所剩的4倍。问每桶放出了多少升水 { 2、一项任务由甲完成一半以后,乙完成其余的部分,两人共用2小时。如果甲完成任务的 3 1 以后,由乙完成其余部分,则两人共用1小时50分钟。间由甲、乙两人单独完成分别要用几小时 & 3、车工班原计划每天生产50个零件,改进操作方法后,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个零件,结果比原计划提前5天,并超额8个零件,间原计划车工班应该生产多少个零件 " 4、某工厂甲、乙、丙三个工人每天生产的零件数,甲和乙的比是3:4,乙和丙的比是2:3。若乙每天所生产的件数比甲和丙两人的和少945件,问每个工人各生产多少件 【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小时完成,乙队单独做15小时完成,丙队单独做20小时完成。开始时三队合作,中途甲队另有任务,有乙、丙两队完成,用了6小时

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

F E D C B A E D C B A 1、14东城一模22. 阅读下面材料: 小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EAF =45°,连结EF ,则EF =BE +DF ,试说明理由.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图1 图2 小炎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相对集中.她先后尝试 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最后发现线段AB ,AD 是共点并且相等的,于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的方法是将△ABE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 ,再利用全等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2). 参考小炎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3,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90°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EAF =45°.若 ∠B ,∠D 都不是直角,则当∠B 与∠D 满足_ 关系时,仍有EF =BE +DF ; (2)如图4,在△ABC 中,∠BAC =90°,AB =AC ,点D 、E 均在边BC 上,且∠DAE =45°,若BD =1, EC =2,求DE 的长. 图3 图4 (本小题满分5分) 解: (1)∠B +∠D =180°(或互补). ………………1分 (2)∵ AB =AC , ∴ 把△ABD 绕A 点逆时针旋转90°至△ACG ,可使AB 与AC 重 合. ………………2分 ∠B =∠ACG , BD=CG , AD=AG ∵ △ABC 中,∠BAC =90°, ∴ ∠ACB +∠ACG =∠ACB +∠B =90°. 即∠ECG =90°.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最新整理)

用题练习行程问题 上同时同点出发,甲的速度是 6 米/ 应 秒,乙的速度是 4 米/秒,乙跑几圈 后,甲可超过乙一圈? 5、.甲乙两人在 400 米环形跑道上练 1.甲、乙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5 倍还快 20km/h,两地相距 298km,两车同时出发,半 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甲、乙两地相距 30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 40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 80km,已知慢车先行 1.5h,快车再开出,问快车开出多长时间与慢车相遇? 3、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 以5 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 18 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 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4、甲乙两个人在 400 米的环形跑道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 200 米/分和 160 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 3 次相遇? (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 2 次相遇? 6.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 3 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 小时,逆水航行需要 3 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二、工程类问题 1、有水桶两只,甲桶的容量是 400 升,乙桶的容量是 150 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水是乙桶放出的 2 倍,那么甲桶剩的水是乙桶所剩的 4 倍。问每桶放出了多少升水? 2、一项任务由甲完成一半以后,乙完成其余的部分,两人共用 2 小时。

1 如果甲完成任务的以后,由乙完成 3 其余部分,则两人共用 1 小时50 分钟。间由甲、乙两人单独完成分别要用几小时? 3、车工班原计划每天生产 50 个零件,改进操作方法后,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 6 个零件,结果比原计划提前5 天,并超额 8 个零件,间原计划车工班应该生产多少个零件? 4、某工厂甲、乙、丙三个工人每天 生产的零件数,甲和乙的比是 3:4,乙和丙的比是 2:3。若乙每天所生产的件数比甲和丙两人的和少 945 件,问每个工人各生产多少件?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 10 小时完成,乙队单独做 15 小时完成,丙队单独做 20 小时完成。开始时三队合作,中途甲队另有任务,有乙、丙两 队完成,用了 6 小时完工。甲做了几小时? 6、一个水池上有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10 小时可把空池注满,单开乙管,15 小时可把空池注满。现先开甲管,2 小时候后把乙管也打开,再过 几小时池内蓄有四分之三的水? 三、数字、年龄、几何问题 1.一个两位数的十们数字与个位数字 的和是 7,把这个两位数加上 45 后,结果恰好成为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试求原两位数是多少? 2.将连续的奇数 1,3,5,7,9…, 排成如下的数表: (1)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平均 数与 15 有什么关系? (2)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平移,可框住另外的五个数, 这五个数的和能等于 315 吗? 若能,请求出这五个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有一批课外书分给若干个儿童,若 每人 6 本,最后缺 2 本;若每人分 5 本,最后多 3 本,请问有几名儿童呢? 4.在一只底面直径为 30 厘米,高为 8 厘米的圆锥形容器中倒满水,然后 将水倒入一只底面直径为 10 厘米的 圆柱形空容器里,圆柱形容器中的水

初三数学阅读理解题集

初三数学阅读理解题集 1、请你阅读下列计算,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 ()2331133111 313111133126 x x x x A x x x x x B x x x x x x C x -----=-+----=-+-+-=---=-- (1)上面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2)从B 到C 是否正确;(3)请你正确解答此题。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把AB 分成几条相等的线段,以每条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小圆,设AB =a ,那么⊙O 的周长l a π=。 A · B A · B A · B 计算:(1)把AB 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每个小圆的周长2l = 。 (2)把AB 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每个小圆的周长3l = 。 (3)把AB 分成四条相等的线段,每个小圆的周长4l = 。 (4)把AB 分成n 条相等的线段,每个小圆的周长n l = 。 结论:把大圆的直径分成n 条相等的线段,以每条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小圆,那么每个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 。 找出规律、计算推导出每个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关系。 O O O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解方程()()22215140x x ---+=,我们可以将2 1x -视为一个整体,然后设21x y -=,则()2 221x y -=,原方程化为 2540y y -+= (1) 解得 121,4y y == (1)当1y = 时,2211,2x x x -=∴=∴= (2)当4y = 时,2214,5x x x -=∴=∴= ∴原方程的解为 1234,2,5,5 x x x x =-解答问题: (1)填空: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1)的过程中,利用 法达到了降次的目的,体现了 的数学思想。 (2)解方程 4260x x --= 5、阅读下面材料: 在计算3+5+7+9+11+13+15+17+19+21时,我们发现,从第一个数开始,以后 的每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的差都是一个相同的定值,具有这种规律的列数,除了直接相加外,我们还可以用公式()d n n na s 2 1-+=来计算它们的和,(公式中的n 表示数的个数,a 表示第一个数的值,d 表示这个相差的定值) 那么3+5+7+9+11+13+15+17+19+21=10×3+ ()2211010?-=120。 用上面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为保护长江,减少水土流失,我市某县决定对原有的坡荒地进行退耕还林,从1995年 起在坡荒地上植树造林,以后每年又以比上一年多植相同面积的树木改造荒地,由于每年因自然灾害、树木成活率、人为因素的影响,都有相同数量的新坡荒地产生,下表为1995、1996、1997三年的坡荒地面积的植树的面积统计数据,假设坡荒地全部种上树后,不再为水土流失形成新的坡荒地,问到哪一年,可以将全县所有的坡荒地全部种上树木。 (2001年重庆市中考题) 5、①以下是一道题目及其解答过程: 已知:如图,从菱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O 分别向各边引垂线,垂足分别是E 、F 、G 、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 =CO

初中应用题分类

应用题分类汇集 一.行程问题——画图分析法(线段图)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甲、乙两物体的时间关系或所走的路程关系,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并且还常常借助画草图来分析,理解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行程问题基本类型 (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1: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1)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 (3)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5)慢车开出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此题关键是要理解清楚相向、相背、同向等的含义,弄清行驶过程。)

2、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的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定的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某人计划骑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由A地到B地,这样便可在规定的时间到达B地,但他因事将原计划的时间推迟了20分,便只好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比规定时间早4分钟到达B地,求A、B两地间的距离。 4、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比甲慢,半小时后,甲调头往回走,再走10分钟与乙相遇,求乙的速度。 5、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前往相距25.5千米的B地,甲骑自行车,乙步行,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的2倍还快2千米/时,甲先到达B地后,立即由B地返回,在途中遇到乙,这时距他们出发时已过了3小时。求两人的速度。 6、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汽车速度是60千米/时,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步行者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这辆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头接步行的这部分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是60千米。问:步行者在出发后经过多少时间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汽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 7、休息日我和妈妈从家里出发一同去外婆家,我们走了1小时后,爸爸发现带给外婆的礼品忘在家里,便立刻带上礼品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追我们,如果我和妈妈每小时行2千米,从家里到外婆家需要1小时45分钟,问爸爸能在我和妈妈到外婆家之前追上我们吗?

中考数学阅读型试题

中考数学阅读型试题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型试题题型新颖,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较大,它可以是总计课本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思想,然后把握本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 例1、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算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它的面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 ])2 ([41222222c b a b a s -+-=……①(其中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s 为面 积)。 而另一个文明古国古希腊也有求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 ))()((c p b p a p p s ---=……②(其中2 c b a p ++= )。 (1)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7、8,试分别运用公式①和公式②,计算该三角形的面积。 (2)你能否由公式①推导出公式②?请试试。 分析: 这是一道阅读理解题,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三斜求积术”的现在代公式,第(1)小题是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第(2)题是考查学生是创新能力。

1 2 4 3F E D D D C C C B B B A A A 练习 1.阅读下面操作过程,回答后面问题:在一次数学实践探究活动中,小强过A 、C 两点画直线AC 把平行四边形ABCD 分割成两个部分(a ),小刚过AB 、AC 的中点画直线EF ,把平行四边形ABCD 也分割成两个部分(b ); (a ) (b ) (c ) (1)这两种分割方法中面积之间的关系为:21____S S ,43____S S ; (2)根据这两位同学的分割方法,你认为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满足以上面积关系的直线有 条,请在图(c )的平行四边形中画出一种; (3)由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经过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的任意直线,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满足条件的图形;

中考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doc

中考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

中考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 类型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用六个字概括,即审(审题),设(设未知数),列(列方 程),解(解方程),检(检验),答。 1.;以“开放崛起,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博会”已于2012年5月20日在湖南长沙圆满落幕,作为东道主的湖南省一共签订了境外与省外境内投资合作项目共348个,其中境外投资合作项目个数的2倍比省内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多51个. (1)求湖南省签订的境外、省外境内的投资合作项目分别有多少个? (2)若境外、省内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引进资金分别为6亿元,7.5亿元,求在这次“中博会”中,东道湖南省共引进资金多少亿元?

2、小明的妈妈在菜市场买回3斤萝卜、2斤排骨,准备做萝卜排骨汤. 妈妈:“今天买这两样菜共花了45元,上月买同重量的这两种菜只要36元”; 爸爸:“报纸上说了萝卜的单价上涨了50%,排骨的单价上涨了20%”; 小明:“爸爸、妈妈,我想知道今天买的萝卜和排骨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请你通过列方程(组)求解这天萝卜、排骨的单价(单位:元/斤).

3、用一根绳子环绕一个圆柱形油桶,若环绕油桶3周,则绳子还多4尺;若环绕油桶4周,则绳子又少了3尺。这根绳子有多长?环绕油桶一周需要多少尺?

4、儿童节期间,文具商店搞促销活动,同时购买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可以打8折优惠,能比标价省13.2元.已知书包标价比文具盒标价3倍少6元,那么书包和文具盒的标价各是多少元?

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 1、某玩具店购进一种儿童玩具,计划每个售价36元,能盈利80%.在销售中出现了滞销,于是先后两次降价,售价降为25元. (1)求这种玩具的进价;(2)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精确到0.1%)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专题

中考百分百——备战2008中考专题 (阅读理解题) 一、知识网络梳理 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理解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等.考查内容既有考查基础的,又有考查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综合素质的. 这类题目的结构一般为:给出一段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将材料所给的信息加以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推理解答。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很多,几乎涉及所有中考内容。 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频频出现在中考试卷中的一类新题型,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帮助考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想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今后的中考试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题型考查解题思维过程的阅读理解题 言之有据,言必有据,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前提。数学中的基本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都是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这类试题就是为检测解题者理解解题过程、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设置的。 题型考查纠正错误挖病根能力的阅读理解题 理解基本概念不是拘泥于形式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实质,理解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脉络,从而整体地获取知识。这类试题意在检测解题者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考查归纳、探索规律能力的阅读理解题 对材料信息的加工提练和运用,对规律的归纳和发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应用数学、发展数学和进行数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类试题意在检测解题者的数学化能力以及驾驭数学的创新意识和才能。 题型考查掌握新知识能力的阅读理解题 命题者给定一个陌生的定义或公式或方法,让你去解决新问题,这类考题能考查解题者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考查解题者接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解阅读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阅读理解题时,首先做到认真阅读题目中介绍的新知识,包括定义、公式、表示方法及如何计算等,并且正确理解引进的新知识,读懂范例的应用;其次,根据介绍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运用,并与范例的运用进行比较,防止出错。 第一课时代数阅读题 [目标导学] 此类阅读理解题一般以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计算以及函数知识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知识;内容可以包括定义新思路、新方法,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也可以是提供全新的的阅读材料,介绍新知识,用来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题精析]

初一数学五大类方程应用题归类含答案

文心教育七年上册数学应用题提高练习训练 一、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h=π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 V=长×宽×高=abc 1.把一段铁丝围成长方形,发现长比宽多2cm;围成正方形时,边长刚好为4cm.求所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用一个底面半径为40mm,高为120mm的圆柱形玻璃杯向一个底面半径为100mm的大圆柱形玻璃杯中倒水,倒了满满10杯水后,大玻璃杯的液面离杯口还有10mm,大玻璃杯的高度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养鸡场的长边靠墙,墙长14米,其他三边用竹篱笆围成.现有长为35米的竹篱笆,小王打算用它围成一个鸡场,其中长比宽多5米;小赵也打算用它围成一个鸡场,其中长比宽多2米.你认为谁的设计符合实际?按照他的设计,鸡场的面积是多少? 4.将一个装满水的内部长、宽、高分别为300毫米,300毫米和80?毫米的长方体铁盒中的水,倒入一个内径为200毫米的圆柱形水桶中,正好倒满,求圆柱形水桶的高(精确到0.1毫米,π≈3.14). 5.在一个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8cm的圆柱形瓶内装满水,再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是6cm、高是10cm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能否完全装下?若装不下,那么瓶内水还剩多高?若未能装满,求杯内水面离杯口的距离. 二、打折销售问题 ×100%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2)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 商品成本价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5)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价格大幅度下降,某品牌电脑今年每台售出价格为4200元,比去年降低了30%,问去年该品牌电脑每台售出价为多少元? 2、东方商场把进价为1890元的某商品按标价的8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多少? 3、某种商品的进价是1000元,售价为1500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不低于5%,那么商店最多降多少元出售此商品。 4、某种商品的进价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于该项商品积压,商品准备打折出售,但要保持利润不低于5%,则至多可打多少折? 5.某商店出售甲、乙两种成衣,其中甲种成衣卖价120元盈利20% ,乙种成衣卖价也是120元但亏损20% ,问该商店在本次销售中实际上是盈还是亏,盈或亏多少钱? 6.某商店的冰箱先按原价提高40% ,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冰箱反而多赚了270元,试问冰箱的原标价是多少元?现售价是多少元? 7.某种商品的进价为100元,若要使利润率达20% ,则该商品的销售价格应为多少元?此时每件商品可获利润多少元? 三.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1.有一火车以每分钟600米的速度要过完第一、第二两座铁桥,过第二铁桥比过第一铁桥需多5秒,又知第二铁桥的长度比第一铁桥长度的2倍短50米,试求各铁桥的长. 2.从甲地到乙地,公共汽车原需行驶7时,开通高速公路后,车速平均每时增加了20千米,只需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解析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解析 一、 题目来源:原创题 这类题目的结构一般为:给出一段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将材料所给的信息加以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推理解答。本题依据初高中数学在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 二、 原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解不等式 |x-5|-|2x+3|<1 解:x =5和x =2 3 分别使上式两个绝对值中代数式的值为零,它们将数轴分成三段: 于是,原不等式变为 (Ⅰ)

或(Ⅱ) 或(Ⅲ) 解(Ⅰ)得 x<-7, 解(Ⅱ)得315; 所以(Ⅰ)(Ⅱ)(Ⅲ)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为原不等式的解集,解集为 x<-7或x>3 1。 同学们,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解不等式|x+3|+|x-3|>8 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解:x =-3和x =3分别使上式两个绝对值中代数式的值为零,它们将数轴分成三段:

……………………2分 于是,原不等式变为 (Ⅰ) ???>--+--<8 )3()3(3x x x 或(Ⅱ)???>-++-<≤-8 )3()3(33x x x 或(Ⅲ)? ??>-++≥8)3()3(3x x x ……………………4分 解(Ⅰ)得 x<-4, 解(Ⅱ)得无解, 解(Ⅲ)得 x>4; ……………………6分 所以(Ⅰ)(Ⅱ)(Ⅲ)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为原不等式的解集,解集为x<-4或x>4。 ……………………8分 四、试题解析 此阅读理解题含两个绝对值不等式的计算为背景,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组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解题过程新思路、新方法,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同时也提供全新的的阅读材料,介绍新知识,用来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此题的难点是把绝对值不等式转化为一次不等式(组)来求解。通过不等式的求解,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熟练运用“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能力。本题还突显了初高中数学教材之间的联系。 五、试题与考试说明的对应关系 新课标和考纲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在运算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情况和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的领悟程度。 六、考查知识点 本题用到的知识:绝对值、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等基础知识, 七、能力要求 主要技能: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核心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 八、试题难度:中等 九、试题价值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类比能力等,同时也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来说这类问题至少有据可依,有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题还充分体现初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突显数学学科整体的系统性。阅读理解题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灵活性、全面性,除了初中数学

中考数学应用题类型汇总

中考方程的应用题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归结为:“设、列、解、验、答”. 1、“设”是指设元,也就是未知数.包括设直接未知数和设间接未知数以及设辅助未知数(较难的题目). 2、“列”就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3、“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4、“验”就是验解,即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5、“答”就是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应用题类型: 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的应用题类型主要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产率问题,百分比浓度问题,和差倍分问题,与函数综合类问题,市场经济问题等.几种常见类型和等量关系如下: 1、行程问题: s .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即:vt 常见等量关系: (1)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2)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 ①同时不同地: 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②同地不同时: 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时间差;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2、工程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常见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3、增长率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现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4、百分比浓度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溶质=溶液×浓度. 5、水中航行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 6、市场经济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售价-进价; 商品利润率=利润÷进价;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 中考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例析

初二数学经典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型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 和△CD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 =∠COD =90?.若△BOC 的面积为1, 试求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 图1 图2 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 CO 到E , 使得OE =CO , 连接BE , 可证△OBE ≌△OAD , 从而得到的△BCE 即是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 请你回答:图2中△BCE 的面积等于 . 2.如图所示,圆圈内分别标有1,2,…,12,这12个数字,电子跳蚤每跳一 步,可以从一个圆圈逆时针跳到相邻的圆圈,若电子跳蚤所在圆圈的数字为n ,则电子跳蚤连续跳(2-3n )步作为一次跳跃,例如:电子跳蚤从标有数字1的圆圈需跳12-13=?步到标有数字2的圆圈内,完成一次跳跃,第二次则要连续跳42-23=?步到达标有数字6的圆圈,…依此规律,若电子跳蚤从①开始,那么第3次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第2012次电子跳蚤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 3.请阅读下列材料: 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BAC =90°,AB = 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BC 上两动点,若∠DAE =45°.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结E′D ,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1)猜想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 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图(1) A D C O B B O C D A 11 12109 87 6 543 21

初一数学应用题归类(十到十七类)

第十类分段计算的问题 分段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指同一个未知量在不同的范围内的限制条件不同的一类应用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先要确定所给的数据所处的分段,然后要根据它的分段合理地解决。应用最广泛的问题是,网费,电费、水费、打的费、上税费等。 例题1、某地上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其一: A.计时制:1.5元/时;B.包月制:45元/月; 此外,每种上网方式都要加收通信费1元/时。 (1)某用户平均每月的上网时间为20小时,若选择方案A,应 缴元上网费;若选择方案B,应缴元上网费; (2)某用户平均每月的上网时间为30小时,若选择方案A,应 缴元上网费;若选择方案B,应缴元上网费; (3)某用户平均每月的上网时间为40小时,若选择方案A,应 缴元上网费;若选择方案B,应缴元上网费; (4)某用户发现他家10月份的上网费,按方案A与方案B的缴费一样;求他家10月份的上网时间? (5)根据用户上网时间的不同,请你为用户选择省钱收费方式(选择方案A或选择方案B)?练习:昆明市出租车计价规则如下:行程不超过3千米,收起步价8元;超过3公里的部分每公里加收1.8元。 (1)、若乘坐出租车2.5公里,则应缴元车费; (2)、若乘坐出租车8公里,则应缴元车费; (3)、小明从学校坐出租车到家,共付出租车车费为26 元, 求学校到小明家的路程? 例2、电话计费问题 下表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月使用费固定收,主叫不超限定时间不再收费,主叫超时部分加收超时费,被叫免费 (1)一个月内用移动电话主叫为t min(t是正整数).根据上表,列表说明:当t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 (2)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看法. 例3: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 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5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出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

初三数学《阅读理解》专题训练

2011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阅读理解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1. 阅读下列证明过程: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DC,AC=BD,AD≠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读后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证明过程是否有错误?如有,错在第几步上,答:_________. (2)作DE∥AB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有人认为第9步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为什么?答:________. (4)判断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的依据是:_________. (5)判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的依据是__________. (6)若题设中没有AD≠BC,那么四边形ABCD一定是等腰梯形吗?为什么?答______. 2、阅读以下短文,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满足条件:三角形的一边与矩形的一边重合,且三角形的这边所对的顶点在矩形这边的对边上,则称这样的矩形为三角形的“友好矩形”. 如图8①所示,矩形ABEF即为△ABC的“友好矩形”.显然,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其“友好矩形”只有一个 . (1) 仿照以上叙述,说明什么是一个三角形的“友好平行四边形”; (2) 如图8②,若△ABC为直角三角形,且∠C=90°,在图8②中画出△ABC的所有“友好矩形”,并比较这些矩形面积的大小; (3) 若△ABC是锐角三角形,且BC>AC>AB,在图8③中画出△ABC的所有“友好矩形”,指出其中周长最小的矩形并加以证明. 3、阅读材料: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相似图形时,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及其性质,可以拓展到扇形的相似中去。例如,可以定义:“圆心角相等且半径和弧长对应成比例的两个扇形叫做相似扇形”;相似扇形有性质:弧长比等于半径比、面积比等于半径比的平方…。请你协助他们探索这个问题。 (1) 写出判定扇形相似的一种方法: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个扇形相似; (2) 有两个圆心角相等的扇形,其中一个半径为a 、弧长为m ,另一个半径为2a ,则它的弧长为 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1是一完全打开的纸扇,外侧两竹条AB 和AC 的夹角为120°,AB 为30cm ,现要做一个和它形状 相同、面积是它一半的纸扇(如图2),求新做纸扇(扇形)的圆心角和半径。 4、阅读下面材料: 新知识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一般不依赖其他知识的新知识,如“数”,“字母表示数”这样的初始性知识,第二 类是在某些旧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拓广等方式产生的知识,大多数知识是这样一类。 (1)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是第几类知识? (2)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之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知识?(写出三条即可) (3)请用你已有的有关知识,通过数和形两个方面说明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如何获得的?(用(a+b )(c+d) 来说明) 5、我们学过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如:将二次函数2 3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所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2 3(2)4y x =+-。 类比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我们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作类似的变换: (1)将1 y x = 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2)函数1x y x += 的图象可由1 y x =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1 2 x y x -= -的图象可由哪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3)一般地,函数x b y x a += +(0ab ≠,且a b ≠)的图象可由哪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和怎样的变换得到 24.规律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数学中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一些特定的规则、符号(数)及其运算规律、图形 的数 第23题图2 C

中考数学材料阅读题练习

阅读理解(24题) 解题方法和技巧:1、根据他给的例子,模仿求解,2、转化思想,3、较强的观察、归纳、推理、分析能力,4、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升华。 阅读理解题按解题方法不同常见的类型有:(1)定义概念与定义法则型;(2)解题示范(改错)与新知模仿型;(3)迁移探究与拓展应用型等. 【解题策略】解答阅读理解型问题的基本模式:阅读——理解——应用.重点是阅读,难点是理解,关键是应用.阅读时要理解材料的脉络,要对提供的文字、符号、图形等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整理信息,及时归纳要点,挖掘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类比、转化、迁移等方法,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式或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 典型例题: 整除类: 例1、若一个正整数,它的各位数字是左右对称的,则称这个数是对称数. 如22,797,12321都是对称数,最小的对称数是11,但没有最大的对称数,因为数位是无穷的. (1)若将任意一个四位对称数分解为前两位数表示的数和后两位数表示的数,请你证明:这两个数的差一定能被9整除; (2)设一个三位对称数为______ aba(10 a b +<),该对称数与11相乘后得到一个四位数,该 四位数前两位所表示的数和后两位所表示的数相等,且该四位数各位数字之和为8,求这个三位对称数. 例2、(2015?重庆)如果把一个自然数各数位上数字从最高位到个位依次排出一串数字,与从个位到最高位依次排出的一串数字完全相同,那么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数叫做“和谐数”.例如:自然数64746从最高位到个位排出的一串数字是:6、4、7、4、6,从个位到最高排出的一串数字也是:6、4、7、4、6,所64746是“和谐数”.再如:33,181,212,4664,…,都是“和谐数”. (1)请你直接写出3个四位“和谐数”,猜想任意一个四位“和谐数”能否被11整除,并说明理由; (2) 已知一个能被11整除的三位“和谐数”,设个位上的数字为x(14 x ≤≤,x为自然数),十位上的数字为y,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