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共19页文档
主题48美苏争锋(两极格局、冷战)

雅尔塔三巨头会议
“冷战”的概念(Cold war)
• 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 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 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
局 部 热 战
美苏全球对抗的冷战格局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表现一、美苏之间——军备竞赛
项目 原子弹
热核炸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多弹头导弹(MRV) 反弹道导弹(ABM)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 远程巡航导弹
全面冷战
苏联(年)
1949 1953 1957 1968 1968 1968 1975 1984
1949年, 美国 、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 的代表在 华盛顿 集会,签定了《 》, 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 苏联的 军事政治 集团。
知识小结
对象: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 国 的 “ 冷 战 政 策 ”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 形式: 形式,进行遏制 杜鲁门主义 (全面开始)
美国(年) 1945
1952 1958 1960 1966 1972 1970 1982
-------- 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 《全球通史》(下)
表现二、德国分裂——柏林墙
全面冷战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 柏林墙全长169.5公 里。沿墙修建了253 个了望塔、136个碉 堡、270个警犬桩。 此外,还有一接触时 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 栏119.5公里。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共39张ppt)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战争的结果很难 预料。 (2)战后军事格局、核武器及其他军事技术的发展导致战争更 加具有破坏力,美苏两国不敢贸然开战。 (3)世界人民刚刚经历残酷的世界大战,厌战情绪明显。 (4)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平趋势的增强。 3.“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 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 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影响
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3)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消极 1)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导致核战争的威胁;
2)导致一些国家分裂。
精讲点拨
二、重难点解析 考点一 冷战的起源和发展
1、冷战与“热战”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美苏“冷战”的重点是争夺欧洲控制权。 (2)“热战”是指在“冷战”的大环境中采取的军事行动,不 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冷战”的扩大。例如:朝鲜战争和 越南战争是“热战”,但又均属于“冷战”的范畴。这是因为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两国国家利益和意 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美苏没有直接交战, 对于美苏而言是“冷战”。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美国与 中国、朝鲜、越南均直接交战,对于中美、美朝、美越是“热 战”。
C.双方都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D.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
解析 北约和华约,仅是两大阵营在军事领域对峙的体现,故 A项错误; 斗争是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反映,基本手段就是除“热战”以 外的一切敌对行为,故B项正确; 从目的上讲,美国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故C项错误; 这场战争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故D项错误。
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PPT文档资料

1.概念: 1945年2月,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 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 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 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美苏均势 2.基础: 3.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4.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21题)美国历史学家沃尔 夫· 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 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 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战争宣传单是一方为了瓦解敌 人意志、鼓舞自己士气而印制 的宣传材料。右图为二战后某 次局部战争时期的宣传单,对 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形成背景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胜利后,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直接原因) 3.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欧日:实力削弱; 美国:实力大增,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苏联:努力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存 在大国沙文主义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重要原因) 5、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 6、英国(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wps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学法指导:1、本单元涉及的历史概念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概念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的去处理好概念与教材的关系。
2、本单元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联系选修3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
单元主题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至今核心内容形成美苏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苏全面“冷战”,最终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由于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当前的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面单元主旨(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第11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提示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9.1美苏争锋——两极格局确立

3、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⑴消极影响: 冷战与热战交织,世界局势持续紧张
– 冷战:1948年朝鲜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古巴导弹 危机 – 热战:1950年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⑵积极影响: 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双方相互借鉴学习,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 ③客观上促使第三世界的崛起
中美关系——新冷战?
雅尔塔体制
确立背景
美苏实力均衡 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冲突 美国冷战
确立过程 苏联反击
消极 影响
积极
重点记忆
• 两极对峙格局确立的背景 • 两极对峙格局确立的过程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 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 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 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 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 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 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 式”,即“大国一致原则”。 以美、苏、中、英、法五 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 护世界和平。 •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苏联极力在欧洲 扩张势力
•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近来在违反其意愿的情况下,被迫 接受极权政制。美国政府曾经屡次提出抗议,抗议在波兰、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使用压力和威胁,因为这违犯了雅尔 塔协议。我还须指出,许多别的国家,也有相似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 • 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 美国遏制 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 • 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其特点为自由制度, 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人自由之保障,言论与信仰之 自由,免于政治压迫。 社会主义制度 • 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它 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 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7-1991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基础落实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战后美苏两国成为实力相当的超级大国。
二战结束,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根本对立。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基础落实
2、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 苏联
①序幕: (丘吉尔”铁幕”演说)
②政治: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 ③经济: 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基础落实 世界格局——二战后初期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 结构。任何一种国际关系格局都是相对的,随着 力量对比的消长,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在国际关 系格局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 乃至科技、文化等多方向的因素。 战后初期,美苏均势基础上两分天下形成了 雅尔塔体系(基础,基本轮廓) 在雅尔塔体系基础上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VS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1947年9月)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49年1月)
VS VS
华约的成立 ④军事: 北约的成立 (1955年) (1949年)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 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敌对行动。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基础落实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专题九(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纲重点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基本过程) • 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 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华 约,“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 导弹危机”(史实或基本概念) • 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 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演变和向多极的转变

经济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经济上各自 拥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多极格局
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格局逐渐向多 极化发展,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崛起,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关系的变化
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紧张,美苏两国进 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地缘政治争夺。
VS
多极格局
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关系逐渐走 向合作与竞争并存,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 度增加。
未来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1 2 3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各国将更加注重国 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 引擎,各国将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 新发展。
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成 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将加强合作, 推动绿色发展。
非对称性力量的崛起
在两极格局结束后,一些非对称性力 量逐渐崛起,如中国、印度等新兴大 国。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 力不断提升,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03
向多极的转变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的特点
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 多极化趋势逐渐显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曲折性等特点,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推 动。
发展与繁荣。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03
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
平与稳定。
04
两极格局与多极格局的比 较
政治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世界被划分为两个对 立的阵营,美国和苏联主导全球 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