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床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方法

正常人的体温、脉搏跳动、呼吸、血压均有一定范围。但在生病时会有不同程度变化,这些变化提供给医生作为观察、判断的依据。老年人为了保持自身健康,应学习掌握人体生病指征变化规律,在可能的情况下自我监测,有利于及早发现变化,向医生提供准确信息及时就医治疗。

1.体温测量

测量体温是经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按测量方法不同,分口腔测温、肛门测温、腋下测温三种。由于腋下测量方便且卫生安全,因此常用此法。体温计的刻度为35℃—42℃,测量前应先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把水银柱头端放置病人腋窝部正中,前臂曲肘将体温计夹紧,使其紧贴皮肤。5分钟后取出,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体温计后,举至与眼平行高度,转动体温计,察看水银柱相对应的刻度,即为病人的体温。正常成人体温腋下为36℃—37℃,一般午后稍高,清晨稍低,昼夜之差在1℃之内。剧烈运动后体温稍有升高。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所以体温也稍低。老年病人

测体温时,要等测完体温后再做其他事,否则因记忆力差,夹上体温计后忘记取出,以致打破体温计,扎破皮肤。

2.脉搏测量

脉搏是由心脏收缩将血液泵人动脉而产生的。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次数和脉搏的搏动次数是一致的,所以通过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心脏及其他病情变化,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测量脉搏的部位,在可触到动脉搏动的桡动脉(在手腕拇指侧),足背动脉(足背正中部),颞动脉(耳前凹处),常用桡动脉,中医切脉的部位测量。病人应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取坐式或平卧位,伸出一侧手,掌心向上。检查者用二、三、四指的指端,轻轻按压在病人的桡动脉上,可清楚触感到病人脉搏的跳动。计数1分钟搏动次数,即为病人的脉搏。正常成年人脉搏每分钟60~90次,老年人稍慢,爱运动者可低于60次/分。在发烧时,脉搏也要加快,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2—15次/分,正常脉搏的节律规则,强弱均等。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搏常可暂时增快、增强,故应在安静状态下测量。

一些疾病能显著地影响脉搏的频率、速度,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时,称为心动过速,常见于发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休克等,脉搏每分钟少于60次时,称为心动过缓,常见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某些心脏病心律失常者。在下列情况下要注意观察脉搏。

(1)运动前后,为了掌握老年人适合自己体力的运动量,一般在运动前先测一分钟脉搏数,锻炼后再测一次作为对照,如果运动量适宜,正常健康老年人运动后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70减年龄,以5~10分钟内能恢复正常的运动量较为合适。

(2)服用强心、抗心律失常药前后,强心的药物如洋地黄、地高辛、强心灵,抗心律失常药如乙胺碘呋酮片、奎尼丁等,用药前应数一分钟脉搏,如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应暂停服用。

(3)为观察病情的需要,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每日清晨活动前要测量基础脉搏。心脏病人每日测量1—2次,对心律不齐的病人应数一分钟,并数出每分钟期前收缩、漏跳次

数。心脏病发作时随时测量,如心绞痛、心衰呼吸困难的,要及时测量脉搏次数,必要时听心跳次数,如心房纤颤时,心跳不规则,此时脉搏数少于心跳次数,应及时就医。

3.呼吸观察法

观察呼吸是否正常,对于观察呼吸系统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健康人在安静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为16—20次。一般情况下,观察呼吸与查脉搏同时进行,观察病人胸壁或腹壁起伏,一呼一吸为一次呼吸。对呼吸非常微弱的病人,用棉絮或薄纸片放于鼻孔前,观察其被气流吹动时摆动次数,计数一分钟。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呼吸的节律是否均匀,呼吸的深浅,有无周期性改变。老年人通常呼吸较慢,在运动、劳动、情绪激动时,可暂时增快,休息后即可恢复。呼吸过快若超过40次以上,多见于肺部、循环系统疾病、高热、缺氧时,是病情危重的重要指征。每分钟呼吸不足15次,称为呼吸减慢,若低于8次以下,多为危险指征,常见于药物中毒、颅内压增高等疾病;呼吸节律异常,如深快变为浅慢甚至暂停后又由浅变深、快,多是临危的征象;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