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的辩证法”是否定辩证法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辩证否定观的关系》一、引言在哲学和逻辑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都是重要的概念。
它们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关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1.1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概念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法则之一,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现的。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
1.3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辩证否定观的内涵2.1 辩证否定观的概念辩证否定观是辩证法的重要观点之一,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转化实现的。
2.2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过程实现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2.3 辩证否定观的意义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具有积极作用,否定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启示。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辩证否定观的关系3.1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辩证否定观的内在联系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都强调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它们都指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3.2 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辩证否定观的区别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即通过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而辩证否定观更侧重于对立统一的过程,强调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3.3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共同点在深入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补充。
否定之否定规律更加强调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而辩证否定观更加强调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深刻规律。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4.1 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的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都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深刻的见解,我认为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的否定——精选推荐

辩证的否定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
如果没有肯定方面,事物就不能存在;如果没有否定方面,事物就失去了变动性而成为僵死的东西。
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事物就会丧失其原有的性质而发生质的变化。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
离开了肯定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
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例如,在生物学上,假设生命是肯定,死亡就是对生命的否定,生命正是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排除死亡因素的过程中发展的,生命中就包含着死亡。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例如,在化学上,分解是对化合的否定,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过程,也就是氢原子化合为氢分子、氧原子化合为氧分子的过程,分解中就包含着化合、,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就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火亡的理解;辩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足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米说,它足批判的和革命的。
”④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绝对的,总是要被否定的。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否定不是单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来实现的。
事物正足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身运动、自我发展。
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阿多诺 否定的辩证法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一、阿多诺简介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 - 1969)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在20世纪的哲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历史背景- 20世纪上半叶,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兴起,传统的西方文明价值观遭受重创。
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工业化和商品化,人的异化现象严重,大众文化成为统治阶级操纵民众的工具。
阿多诺试图通过哲学思考来揭示这种社会现实背后的逻辑,并寻找反抗这种不合理现实的理论依据。
2. 哲学思潮背景- 当时西方哲学界实证主义盛行,强调科学方法的唯一正确性,试图将哲学科学化。
同时,传统形而上学依然有一定影响,但在应对现代社会问题时显得无力。
阿多诺既反对实证主义对经验事实的片面强调而忽视社会批判,又不满传统形而上学的抽象性和对本质的简单追求。
他试图开辟一种新的哲学路径,这就是否定的辩证法。
1. 对传统辩证法的批判- 批判传统辩证法的同一性原则- 传统辩证法(如黑格尔辩证法)强调同一性,认为矛盾最终会走向同一。
阿多诺认为这种同一性是一种虚假的概念,是对差异和非同一性的压抑。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同一性思维表现为商品交换原则的普遍化,一切不同的事物都被抽象为可交换的等价物,人的个性和多样性被抹杀。
- 例如,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中,工人被视为一种劳动力商品,他们的独特个性、情感和创造力被忽视,仅仅被看作是与其他生产要素相同的可量化的存在。
- 批判传统辩证法的总体性概念- 传统的总体性概念往往将社会或事物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部分服从整体。
阿多诺认为这种总体性概念容易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压抑个体和差异的工具。
他主张一种非总体性的思考,关注个体的特殊性和被总体性所掩盖的矛盾。
- 在法西斯主义的极权统治下,国家被视为一个具有绝对权威的总体,个体的权利被完全剥夺,所有的社会元素都被强制纳入到法西斯政权所设定的总体框架之中。
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

184文|姜巧莹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摘要: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是否定性的辩证法,这是使哲学成为纯哲学的方法。
而在小逻辑中,黑格尔并没有格外的对之研究,原因可能不证自明,因为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其逻辑学的内容,即概念的规定,这种概念的规定,继而再规定,引导概念自己否定自己,而向前的,则是否定性。
概念自己运动,是黑格尔主义的实体,而在概念运动的论述中始终贯穿着自己向前运动的原则即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
同样也可以把三段式说成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环节,绝对真理在这样运动过程中,逐渐的发展自身,完成自身。
关键词:黑格尔;辩证法;辩证否定辩证法就其哲学来源来说,可以追朔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苏格拉底为追求绝对的确定性的知识,将他的助产术运用于不同的对象,讨论各种的问题。
但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直接思想来源则是康德的二律背反。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的扬弃,在黑格尔看来,一切有限事物都是变化的,消逝着的,任何一个有限事物都是依赖另一个有限事物,并包含着另一个有限事物,因而它本身具有矛盾,但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绝对的、无限的,也可以说是绝对理念作为发展过程的终结,它以自身为对象,自己作用自己。
因此,它本身是不包括矛盾的,所以黑格尔说“原则的内在性是一切矛盾的调和和解决”也就是说,绝对理念,在自我运动的过程中,已经将矛盾内在的消除了,并使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环节上。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一直是每个哲学家不可以逾越的哲学问题,哲学家们对之做出了许多的回答,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一个知性思维,到康德那里,他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做出的反应是通过批判指出光靠知性范畴去认识把握世界是不行的,知性范畴只能认识到表象,可是真正的“物自体”是不能被把握的。
但是在康德哲学中建造了一个现象界,而物自体则在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他有意的避开客体,便给与逻辑规定以一种本质上的主观意义。
可见,康德当初提出的要改造形而上学的任务,自己却没有完成。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用逻辑关系图表示,是这样的形式:对立统一规律┤ (核心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
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提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否定性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之否定性的辩证法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所谓: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姑且不论其中所含之禅意,单是这种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式就足见其高明。
在哲学史上,康德明确地把否定之否定思想引进思维领域,认为“每类的范畴都是三个,而且每一类的第三个范畴又都是由第二个范畴与第一个范畴联结而生”。
透过康德的范畴表可以看出,康德把否定之否定作为构成先验范畴结构的形式,已经具有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而在黑格尔那里,否定之否定是在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中展开的。
在正题中,矛盾处于同一状态,其对立是潜在的;在反题中,矛盾的对立得到了展开,这是对正题的否定;在合题中,矛盾的对立得到解决,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因而是否定的否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肯定的“自身中就具有否定性,所以它可以超越自身之外,并引起自己的变化”。
同时,“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或说,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的无,而是基本上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或说,这样一个否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规定的事情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
所谓“规定了的否定”,是指否定本身有着肯定的意义。
换言之,否定的结果不是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
因此,否定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过程描述为矛盾从潜在到展开再到解决的过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思想。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
恩格斯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一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
这里所说的矛盾的“共存”、“斗争”、“对抗”、“向反面的转化”、“融合成一个新范畴”、“整个过程的核心”,就是矛盾从潜在到展开再到解决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否定的辩证法”

“否定的辩证法”作者:施筱萌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0期摘要:在《读巴尔扎克》一文中,阿多诺主要通过对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的评价,将其“否定辩证”、“非同一性”的美学观念应用到了对文学的分析中来。
本文主要通过异化的现实、虚假的现实,对“总体性”的批判表达了阿多诺对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评价,并进而表达了他的独特的文学现实主义观。
关键词:异化,非总体性,现实主义作者简介:施筱萌(1988.4—),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文化学。
阿多诺的《读巴尔扎克》一文是由十四个篇幅长短不一的随笔和札记式的短评组成的。
在这篇文章中,阿多诺以其独特的“否定的辩证法”为基础,主要通过评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阐释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非总体性”的辩证式的文学思想。
一、异化的现实、虚假的现实在阿多诺看来,“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变成了工具理性,在机器发展转变为及其控制的地方,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最后导致对人的“总体” 把握[1]”。
这样的结果是,技术成为知识的本质,其目的不是偶然的认识,而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和资本。
阿多诺写道:“他(巴尔扎克)的写作是由异化所激发的,这种写作看上去就好像是要用勤奋的笔来建构通向未知的一架桥梁似的。
而异化本身也就是巴尔扎克借助他那想象的工作力图发现的秘密生活。
”在这里,阿多诺认为所谓的“总体性”社会现实是异化的、虚假的现实。
阿多诺和卢卡奇都将发达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历史的形成物,在那里商品形式已经渗透到文化领域。
“异化(物化)”是指这一普遍深入的商品化过程与结构。
阿多诺看到了“总体性”美学中隐含着使艺术和人类屈从于异化现实的意识形态特征,具有弱化人类想象力和反抗力的因素。
阿多诺提到:“巴尔扎克通过他的知性直觉意识到,在发达资本主义中,人们都是一些——用马克思后来的表述说——性格面具。
物化在新生活勃勃向上的精神之中也放出光彩,但其形式却比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的政治经济形态中那种物化有着更为可怕的形式。
否定的辩证法马克思

否定的辩证法马克思
否定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一种发展和补充。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否定的辩证法是指通过否定和超越原有的状况,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否定的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的矛盾运动来实现的。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否定和超越原来的状态,实现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性,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否定的过程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中的一方面不断地否定另一方面,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消灭或拒绝,而是指通过超越和综合解决矛盾,实现新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的辩证法并不是纯粹的否定,而是通过对矛盾的斗争和解决,实现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它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提出了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思想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定的辩证法”是否定辩证法
内容提要: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由于包含着改造马克思主义的企图,因而被划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也自诩继承了辩证法的传统,实际上,社会批判理论由于无条件地强调辩证法的否定性方面而走向了否定辩证法的哲学道路。
在 20 世纪思想史上,法兰克福学派是以激烈的社会批判理论引人注目的,而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否定的辩证法”。
其实,否定的辩证法并不是辩证法,而是辩证否定观的绝对化,是在辩证法的旗号下对辩证法的否定。
本文拟通过介绍马尔库塞的《理性与革命》和阿多尔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二本著作中关于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辩证法绝对化的危险。
一 . 马尔库塞的“否定的辩证法”
马尔库塞的《理性与革命》是一部力求通过研究黑格尔哲学,来为社会批判理论寻找哲学基础的学术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马尔库塞极力去发现批判的黑格尔。
他不仅在早期黑格尔那里发现了作为政治学范畴的国家整体和作为伦理范畴的文化整体的否定内涵。
而且,通过对黑格尔逻辑体系的考察,把握客体、主体、实在、因果性等一系列范畴所标示的否定统一体。
他通过对黑格尔精神哲学的考察,去揭示制度化了的交换关系整体、法律制度整体对个体的否定,并进一步超越这种否定。
马尔库塞甚至干脆把黑格尔哲学称作“否定的哲学”。
也就是说,马尔库塞完全是用“否定”这一单一的色彩来妆扮黑格尔的,在他看来: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自我意识必然证明其自身的世界被分成了对立的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是人在其中受制于他的劳动,以至于劳动限定了他的整个存在;另一个领域是一部分人占有和拥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由于这种拥有和占有而使其成为主人。
” [1] 由于这两个领域的存在,自我意识就只能从其“对立”的意识中获得自由。
因为,作为客体的整体束缚了我的自由,致使自由是走出思维的领域,进入自我意识完全实现了自己的世界。
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对现实持积极的“否定态度”。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积极的“否定态度”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所正在身体力行的。
黑格尔的“逻辑学”主要是一种批判的手段。
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否定的特征,否定构成了辩证理性的本质,趋向理性的真正概念的第一步。
“在实在运动的过程中,否定是必然的。
否定揭示出,特定的形式中没有什么是真的。
”因而,否定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一事物的实在的质料部分是由这一事物的否定所构成的,是由它所排斥和扬弃的作为其对立面的东西所构成的。
” [2] 否定是本质,它迫使其自身对存在状态的超越。
存在在变化的过程中分解,存在的无限统一是一个否定的统一体,它包含着所有的质和量的规定的否定。
每一个规定的性质都是与自身相对立的,因而无论是自在的存在,还是自为的存在,都不是存在于世界中任何一个地方的质和量的统一体,而是所有规定的否定。
因此,所谓统一体“似乎由于一个过程而是这样的统一体,在这个过程中,事物否定了一切单纯的外在性和他性,并把它们和能动的自我
联系起来。
”所以,实际上统一体只不过是“否定的整体” [3] 。
马尔库塞紧紧抓住黑格尔“过程”思想,指出统一或同一是一个过程,即统一或同一不是一个永恒的和孤立的实体,而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事物都与其固有矛盾相抗争,并展示作为抗争结果的自身。
也就是说,“同一包含着事物的对立和差别,表明了自我矛盾和一个与矛盾相伴随的统一。
每一存在都使自身陷入否定,并只有通过否定之否定才达到它所是的东西。
它把状态和关系的多样性分割成无数其它的事物,这些其它的事物对于它来说完全是外在的,但当它们被本质的影响所征服时,这些事物则变成综合真正自身的部分。
统一因此也就是‘否定的整体’,它被表明是实在的结构,它也是‘本质’。
”
[4]
在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考察中,马尔库塞提出: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个体是分立的,社会无法使他们统一起来,一切为了个体的完善而展开的自觉活动都不可能发生。
自由与个体无缘,个体的存在成了自由的否定形态。
因为,个体是处在被束缚的地位上的,他们自身并不能作为自身的过程去选择自由。
因而,个体若要获得自由,首先要成为主体,占有自由意志,把自由视作自己的本质。
然而,自由意志是两个方面或两种活动的统一体:一方面,“个体能够从每个特殊条件中抽象出来,并经过否定,回归到纯粹自我的绝对自由中”;另一方面“个体的自由是适应一个具体条件的活动,自由地、肯定地作为特殊个体的存在活动,又限定了自我”。
[5] 马尔库塞显然是赞赏自由意志的前一个方面的,因为 , 它不断地对每一个特定的条件进行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