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上册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 走进大自然丨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走进大自然丨苏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介绍走进大自然的主题,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自然景观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描述;2.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表达自然之美;3.学生能够养成对大自然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自然之美,找到自然景观的灵感,进行手工制作。
四、教学具体步骤1.先让学生观察窗外的自然景观,并简单描述观察到的树木、鸟类等。
2.让学生看一些自然风景的图片,例如海、山、河流、森林等,引导他们感受自然之美。
3.给学生提供一些手工材料,例如纸张、颜料、笔、剪刀、胶水等,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作,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自然景观。
4.当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通过展示和交流,互相欣赏和学习。
五、教学反思1.本课中手工制作的部分稍有不足,学生在制作中有些互相模仿的现象,还需要针对这一点做出改进。
2.整节课的渲染氛围不够,需要通过讲解和展示更多的自然风景图,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感受和发现,让他们深入感知自然之美的内涵和意义。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走进大自然的主题,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在手工制作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他们爱护自然,关注环保。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自然在实际生活中的美术创作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教师可以设置明确的任务和角色,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协作和交流。 Nhomakorabea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大自然美景?”比如,路边的花草、天空的云彩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带领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景象,如花草、树木、天空、小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形状和纹理;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具体内容包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大自然是指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山水等。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心灵享受,是我们美术创作的源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描绘大自然美景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如何观察大自然,并将之美化为艺术作品。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走进大自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观察确实很感兴趣,但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色彩的运用和形状的描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走进大自然|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苏少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1.了解大自然的美好,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妙与神奇2.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风景,学习并运用不同色彩的组合和分布原理,提高色彩的认知和敏感度3.了解画笔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画笔表现自然风景,从而提高画画水平和审美能力4.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关爱地球教学准备•PPT课件•教材《苏少版美术》•美术工具:颜料、画笔、画板等•大自然图册案例教学内容导入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然后,通过展示精美的自然画作,或讲述走进大自然的故事,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倾听内心的声音,开始跟随画笔,走进大自然的世界。
展示示范及讲解•让学生观察自然场景图片,并介绍不同色彩的组合与分布原理。
•教师可逐一为学生说明不同的色彩搭配,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和自己的实际感受,发现这些色彩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情感和感受。
•展示画笔的运用技巧及方法,并通过讲解不同画笔的用途与区别,让学生掌握画笔的使用方法。
练习•给学生分配素描练习任务,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眼中的自然风光,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美感的画面。
•在完成素描后,教师可在学生的画板上,点缀一些颜色小点或填充颜色,让学生在自然场景中添加色彩,从而培养他们对画面色彩的敏感度。
•提供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一起合作绘制一幅自然风光,学生可以在绘画中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提醒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保护自然环境,从小事做起,爱护地球。
并鼓励学生们体验自己作品的感觉,回想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总结本节课是美术教学中基础必备课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不同颜色的组合方法,还能够通过画笔的运用,表达出自然风光的美丽数感。
同时,本课程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帮助他们发现大自然的美好之处,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和想象力。
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

教案名称: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学习能够利用画笔和颜料表达大自然的美。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好大自然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如花、树叶、小虫等。
2.准备好画纸、颜料、画笔和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拿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
2.老师问学生:你们在大自然中看到过什么?二、发散思维(10分钟)1.老师给出一幅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其中的内容。
2.老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问学生:你们还能想象出其他在大自然中的事物吗?如:蝴蝶、雨滴、太阳等。
三、示范绘画(15分钟)1.老师选择一个大自然的主题,例如花朵,示范给学生看。
2.老师用画笔蘸取颜料,将颜色涂在画纸上。
3.老师在画纸上画出花朵的形状,并向学生解说自己的操作。
四、学生绘画(30分钟)1.学生利用纸和颜料,根据老师的示范,尝试画出花朵的形状。
2.老师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完成绘画后,老师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
2.老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例如:“你的花朵画得很好看,颜色很鲜艳。
”等。
六、小结(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大自然的画法。
2.老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大自然,并用画笔记录下美丽的景色。
七、拓展活动(10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附近的公园里观察大自然的景色,并进行素描。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大自然的事物进行绘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美。
通过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可以在绘画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观察和绘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将所学的技巧应用到自己周围的环境中,进一步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自然的大致画法有了初步认识,为之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一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大自然中的常见元素,如花草树木、飞鸟走兽、山川河流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外形特征。
学会用简单的形状(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和色彩(绿色、蓝色、棕色等)来描绘大自然中的场景,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如近大远小、疏密安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图片、视频,以及实地观察(如果条件允许)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在创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美术材料(如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表现大自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元素的特征,如花朵的花瓣形状、鸟儿的羽毛颜色和姿态等。
帮助学生掌握用美术形式表现大自然的方法,包括用线条勾勒物体轮廓、用色彩填充表现物体质感。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在作品中展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使画面富有情感和故事性。
在创作中引导学生协调画面中的各种元素,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氛围,避免画面过于杂乱或单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大自然风光视频,视频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五颜六色的花朵、清澈见底的小溪、飞翔的鸟儿和奔跑的小动物等。
播放结束后,教师微笑着问:“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画面美不美?这就是我们神奇的大自然,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自然》,用我们的画笔把它画下来。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认识大自然的元素植物:教师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包括花朵、树木、小草等。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花朵,它们的颜色可真鲜艳啊!有红的、粉的、黄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像喇叭,有的像圆盘。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等。
2. 美术表现手法:素描、水彩、版画、雕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大自然,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2. 难点:如何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自然景观的图片、绘画作品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笔、画纸、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授课:教师讲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生物,介绍美术表现手法,示范绘画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6. 作业:学生课后完成一幅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1. 学生绘画技巧的提升: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发展:评价学生在作品中的创意表现,是否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见解。
3. 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大自然保护的认知和态度,评价其环保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4. 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直接在大自然中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邀请自然摄影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大自然的美。
走进大自然美术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教案走进大自然美术教案【篇一:美术一上《走进大自然》教案设计】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一册《走进大自然》教案设计【篇二: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大自然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简析: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
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
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活动一:带队来到校园里。
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
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
第1课 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第1课讲述的是走进大自然。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万物,引导孩子们自然地产生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其美术创造活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们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大自然”这一概念,了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够表达对大自然中运动的物体的感受;3.能够在美学审美的思考下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包括多幅大自然中的图像,如树木、花草、小动物等;•包括“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等有关词汇;•包括“色彩感知”、“色彩搭配” 等概念。
2. 教学方法•观察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及实物观察,观察大自然中的图像,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美感;•语言法:通过口语讲解,让学生了解有关词汇的释义;•实践法:引导学生尝试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
四、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是自身教学工作的重要反馈机制。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如下:•口头表述;•按要求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出来。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图像,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兴趣,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图像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介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等有关词汇。
2. 展示展示老师自己的美术作品或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图像,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图像,让学生感知其中的美感,提高其审美情趣和色彩感知能力,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或图像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具体步骤如下:1.让学生准备画纸、颜料、画笔等美术工具;2.引导学生调配颜色,进行绘画创作;3.让学生表述自己的创作主题和色彩搭配等;4.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走进大自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
2、简单了解色彩的一些调配知识。
3、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
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调配大自然的颜色。
教学准备铅画纸、水彩笔、水粉颜料等。
预习要求
1、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欣赏书中作品。
2、准备好油画棒、水粉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席状况及学具准备情况。
二、精讲探究
1、暑假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的暑假过得如何?在暑假里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新鲜、特别快乐的事?老师就遇到了很多开心的事儿。
比如:带着我女儿去公园划船,到动物园去玩等。
2、哪位同学愿意把你遇到的开心事与大家分享呢?可以说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也可以说发生在你周边的事。
3、猜谜:
红橙黄绿蓝靛紫,当空南北架彩桥。
平常时日看不见,雨后偶尔露妖娆。
——彩虹
4、彩虹,大家都很熟悉。
不过,你留心观察过吗?觉得怎么样?它由哪些颜色组成?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教师出示彩虹挂图
小结:关于彩虹,古往今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有人说它是王母娘娘系的飘带,有人说它是七仙女舞的彩练,其实呢,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下雨后太阳光射入大气中的小水滴,经折射后原来的白色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靛、紫七色,形成的弧形彩带。
5、大自然就是由这些基本颜色构成的。
同学们想一想在大自然中你见到的哪些东西是这些色彩的?你喜欢这些色彩吗?为什么?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你没见过的色彩呢?他们是怎么来的?你想知道吗?
6、其实啊,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呢!请看,教师示范:
(1)用油画棒、水彩笔或彩色铅笔示范:先涂一种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颜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用水粉颜料示范:在第一中颜色没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他们就回融化在一起。
7、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
你能用手头的色彩画工具,调配出大自然的色彩吗?请学生上黑板练习,评讲练习。
三、练习展评。
1、用手头的色彩画工具调配大自然的色彩并且画到作业纸上。
要求:画面整洁。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调得最多。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作业。
评选“色彩之星”。
四、反思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并调配了色彩,希望大家课后多动手,调出更多的色彩!布置下一节课学具:水彩笔、铅笔、作业本、书等作画工具。
板书设计:
1、走进大自然
挂图
演示
学生作业
1、走进大自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叫出它的名字。
2、熟悉作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训练调色能力。
3、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画成的图画也是美丽的。
教学重点:认识并运用基本的色彩。
教学难点:如何调配大自然的颜色。
教学准备铅画纸、水彩笔、水粉颜料、水彩笔、铅笔等。
预习要求
1、预习课本内容。
2、准备好油画棒、水粉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查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根据学生所带学习用具,分成若干小组,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2、复习上一节课的所学知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彩虹有哪几种颜色?
(3)许许多多的颜色是怎么得来的?
二、精讲探究
1、抢答题: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和黑夜的颜色一样吗?白天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积极思考,举手回答教师提问。
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2、欣赏书中作品。
(1)问:书中的作品画了一些什么?作者采用了哪些颜色来表现作品的?
学生观察、分析书中的作品,回答问题,再听教师小结。
(2)教师小结。
《我画的是晴天》:作者大面积地运用了红色、黄色等比较亮丽的色彩来表现晴天。
《我画的是阴天》:作者大面积地运用了蓝色、灰色等比较暗淡的色彩来表现阴天。
3、大家想画什么?用什么色彩去表现?
学生发言,交流各自的创作构思。
三、练习展评
1、作业要求:用色彩表现大自然,可以画动物、植物、人物,也可以画你看见的大自然。
大胆地画。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3、展评作业。
四、拓展反思
今天我们用色彩表现了大自然,其实大自然中可以表现的东西很多,大家课后可以多画画。
要画好大自然还需要我们经常走进大自然,去
观察,去感受,去发现……
五、作业
1、预习第2课七彩生活。
2、准备下一节课的学具:油画棒、水彩笔、铅笔等作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