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可以划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这两个纲的基本区别如表10-2。

表10-2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基本区别

但是,这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1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特别是在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科中为多;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毛茛科等有3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合科等有4基数的花。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缺乏形成层、平行脉等性状,都是次生的,它的单萌发孔花粉却保留了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还要原始的特点。在原始的双子叶植物中,也具有单萌发孔的花粉粒,这也给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提供了依据。

10.3.1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又称木兰纲(Magnoliopsida)。根据克郎奎斯特系统共有 6 个亚纲,64 目,318 科,165 000余种。

10.3.1.1 木兰科(Magnoliaceae)* P6-15 A∞G∞

1、树皮、叶、花有香气,具油细胞;

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早落,节上留有托叶环痕。

2、※P3 A∞G∞

花先叶开放。花被花瓣状;雄蕊花丝短、花药长,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下半部;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3、聚合蓇葖果,每个心皮含1-2胚珠;或为带翅的坚果。

4、种子具小胚,胚乳丰富,成熟时常挂在细丝上,该丝来自珠柄的螺纹导管。

一般认为本科是木本植物最原始的类群。其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常单生,花各部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等。

重要特征: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生,花被3基数,两性,整齐花。雌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棒状花托上,子房上位。聚合蓇葖果。

10.3.1.3 毛茛科(Ranunculaceae)

K3-∞C3-∞A∞G∞-1

1、草、藤、灌;单叶或有分裂、复叶,茎生或基生;无托叶。

2、花托突起,

3、5基数花;花两性→单性,辐射对称→两侧对称;异被→单被。

3、A∞G∞, 胚珠1-∞倒生。花萼分离; 有蜜腺、蜜叶。

4、聚合蓇葖果, 少浆果、瘦果。

本科约有50属,2000余种。广布世界各地。

代表植物:毛茛属Ranunculus

※K5 C5 A∞G∞

花瓣基部具1个密腺穴。

乌头属Aconitum

↑K5 C2 A∞G2-5

花萼花瓣状,最上一瓣成盔状;花瓣退化为蜜腺叶;聚合蓇葖果。

重要特征:草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花瓣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瘦果。

本科是草本多心皮类最原始的科,似乎很早就从木兰科中单独演化出来。毛茛科是形态上变化比较多的科,花被的形状与构造、雄蕊与心皮的数目显示出很大的不同。原始的属种如毛茛属,花萼、花瓣分离,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突起的花托上;高级类群如乌头属、翠雀属等,花被向减少和联合的方向发展,由辐射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花蜜叶的出现,在虫媒传粉的道路上,发展到了相当高级的程度。

10.3.1.4 罂粟科(Papaveraceae)K2 C4-6 A∞,4 G(2-16:1)

1、草本、灌木;有乳汁;叶深裂;无托叶。

2、※K2 C2+2 A∞G(∞)

花萼苞状,早落;侧膜胎座1室。

3、蒴果(瓣裂、孔裂);种子具油质胚乳。

重要特征:有黄色或白色乳汁,无托叶,萼片早落;雄蕊多数,分离。子房上位,侧膜胎座。蒴果。

10.3.1.5 桑科(Moraceae)

1、木本,常有乳汁,具钟乳体。

2、雌雄同株或异株,柔荑花序呈头状、假穗状或隐头花序。

♂:* K4-6 C o A4-6,♀:* K4-6 C o G(2:1)

3、无花果属(Ficus)隐头花序的结构:

总花序托:肉质,包裹内部的单性花;总托口部被覆瓦状排列的总苞所封闭。

三种花:一种雄花(位于总托的上部);两种雌花:结实花(长花柱)和瘿花(短花柱)。

授粉:依靠榕小蜂。无花果属植物为榕小蜂提供产卵场所和营养。

4、坚果或核果,常形成聚花果,如桑椹、无花果等。食用植物: 桑、无花果、薛荔、菠萝蜜等;有毒植物: 见血封喉; 栽培树种: 菩提树、榕树。

重要特征:木本。常有乳汁。单叶互生。花小,单性,集成各种花序,花单被,4基数。坚果或核果,或各式聚花果。

10.3.1.6 胡桃科(Juglandaceae)

1、落叶乔木,有树脂;羽状复叶,无托叶。

2、雌雄同株;雄花构成柔荑花序,雌花单生或直立的柔荑花序。

♂:* P3-6 A8-10,♀:* P3-5 G(2:1)

花柱羽毛状;子房下位,为不完全的两室。

3、果实核果状或具翅。种子无胚乳,子叶常皱褶,含大量油脂。

重要特征: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单性,雄花为柔荑花序。子房下位,1室或不完全的2~4室。坚果核果状或具翅。

10.3.1.7 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K4-8 C0 A4-20,♀:* K4-8 C0 G(3-6:3-6:2)

1、木本,单叶互生。

2、花单性,单被;雌雄同株,风媒。

3、柔荑花序,雄花:每苞片具1朵小花。

4、3-6心皮3-6室,每室2胚珠。仅1枚胚珠成熟。子房下位,坚果,多生于总苞中。

壳斗科的种子同称为“橡子”,为淀粉植物。该科植物多为主要的经济植物。

重要特点:木本。单叶互生,羽状叶脉直达叶缘。雌雄同株,单被花;雄花呈柔荑花序;雌花2-3朵着生于总苞中;子房下位。坚果。

10.3.1.8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1、叶对生,茎节膨大。

2、花两性;花瓣前端撕裂状或二深裂。

* K4-5,(4-5) C4-5 A5-10 G(5-2:∞)

3、特立中央胎座。

4、蒴果,顶端齿裂或瓣裂。

康乃馨(香石竹)为重要观赏植物,太子参、王不留行等为药用植物。

重要特征: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对生。花瓣常具爪;子房上位,一室,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10.3.1.9 蓼科(Polygonaceae)

1、草本,茎节膨大,托叶膜质,鞘状包茎,称托叶鞘。

2、花3基数或5基数,单被,花瓣状。

* K3-6 C0 A6-9 G(2-4:1)

3、坚果三棱形,包于宿存的花被中。

4、胚弯曲,位于胚乳中。

食用植物:荞麦;药用植物:何首乌、虎杖、大黄等。

重要特征: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全缘,互生,具膜质托叶鞘;花两性,单被,花瓣状;子房上位;坚果,三棱形或凸镜形。

10.3.1.10 锦葵科(Malvaceae)

1、木本或草本,韧皮部纤维发达具粘液;

2、托叶早落,单叶互生,常为掌状脉;

3、花两性,具付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

* K5 C5 A(∞)G(3-∞:3-∞)

4、中轴胎座,蒴果或分果。

本科植物的经济价值主要为纤维和观赏,如:棉花、蜀葵、木槿、扶桑等。

重要特征:纤维发达;花两性,辐射对称,5基数,具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

10.3.1.11 葫芦科(Cucurbitaceae)

1、攀援或匍匐草本,有卷须;茎5棱,具双韧维管束;

2、单叶互生,常掌状深裂;

3、花单性,花瓣合生。花药弯曲成“S”型;

♂:* K(5) C(5) A1(2)(2),♀:* K(5) C(5) G(3:1)

4、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胎座发达,瓠果。

葫芦科的瓠果是人们食用的各种瓜果。

重要特征:草本,具卷须;茎具双韧维管束,叶互生,掌状分裂;花单性,合瓣,聚药雄蕊,3心皮,子房下位,侧膜胎座;瓠果。

以前有些学者根据葫芦科上位花、花瓣合生、雄蕊趋于结合以及萼片有叶状先端等特征

将其列入合瓣花类的桔梗目。

现一些学者根据葫芦科下位子房、部分具离瓣花以及胚珠具大而宿存的珠心、两层珠被等,认为它与典型的合瓣花类不同,而与西番莲科接近,因而将本科置于堇采目侧膜胎座类中。

10.3.1.12 杨柳科(Salicaceae)

1、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

2、单性花,雌雄异株,柔荑花序,先叶开放;

♂:* K0 C0 A2-∞,♀:* K0 C0 G(2:1)

3、具花盘或腺体;

4、侧膜胎座,具多数直立的倒生胚珠;

5、蒴果,种子细小,由珠柄长出多数柔毛。

重要特征:木本,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柔荑花序。无花被,具花盘或蜜腺,侧膜胎座。蒴果,种子具丝状长毛。

杨柳科的系统位置:杨柳目因单性花、无花被、柔荑花序、合点受精,一直被放在柔荑花序类中。但由于具有侧膜胎座、多数胚珠,以及柳属的虫媒传粉,将其归入侧膜胎座类中。

10.3.1.13 十字花科(Cruciferae)

1、草本,植物体具辛辣味;单叶互生,无托叶。

2、花十字形,四强雄蕊,具腺体。

* K2+2 C2+2 A2+4 G(2:1)

3、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4、种子无胚乳。胚弯曲,子叶与胚根有3种排列方式:子叶缘倚、子叶背倚、子叶对

折。

本科为被子植物中的一个大科,是日常主要的蔬菜,以及重要的药用植物。

重要特征:草本。植物含芥子甙,而具辛辣味;花两性,辐射对称,十字花冠,四强雄蕊,子房1室,2个侧膜胎座,具假隔膜;角果。

10.3.1.14 蔷薇科(Rosaceae)

1、草本,灌木或乔木。常具刺。

2、单叶或复叶,叶互生,通常具托叶,

3、※K(5) C5 A∞G1-∞或G(5)

花托凸起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合成一碟状、杯状、坛状或壶状的,称为萼筒或花托筒。

4、心皮1-多数,分离或结合;子房上位至下位,每室1至多数胚珠。

5、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本科为被子植物中较大的科,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科,有多种果树和花卉。

根据雌蕊心皮数目、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分为4个亚科:

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K(5) C5 A∞G5

子房上位,心皮5枚,分离,聚合蓇葖果。

蔷薇亚科Rosoideae:※K(5) C5 A∞G∞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分离,聚合瘦果。

苹果亚科Pomoideae:※K(5) C5 A∞G(5:5)

子房下位,心皮5枚,合生,梨果。

梅亚科Prunoideae:※K(5) C5 A∞G1

子房上位,心皮1枚,核果。

10.3.1.15蝶形花科(Fabaceae,Papilionaceae)↑K(5) C5 A(9)+1 G1:1

1、木本或草本。

2、羽状复叶或3出复叶。

3、花两侧对称,花冠蝶形;

4、雄蕊10,多成(9)+1的二体雄蕊,稀分离。

蝶形花科是种子植物第三大科,仅次于菊科和兰科。包括许多经济植物:食用植物(大豆、花生)、药用植物(甘草、黄芪)、木材用植物(紫檀、黄檀、花榈木)等。

广义的豆科还包括:含羞草科(Mimosaceae)和苏木科(Caesalpiniaceae),它们都具有单心皮的雌蕊,荚果,区别在于含羞草科花辐射对称,花冠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苏木科花两侧对称,花冠上升覆瓦状排列,雄蕊10,分离。

重要特征:花两侧对称,花瓣下降覆瓦状排列,雄蕊10,常形成二体;荚果。

10.3.1.16 大戟科(Euphorbiaceae)

1、木本、草本,或木本的肉质植物,具乳汁。

2、花单性。♂:* K0-5 C0-5 A1-∞,♀:* K0-5 C0-5 G(3:3)

3、常构成各种花序。杯状聚伞花序(假单花)的构造:外面为绿色杯状的总苞,其上

具腺体,内部具多数雄花和一枚雌花,雄花仅具一枚雄蕊,雌花仅具3心皮构成的雌蕊。

4、蒴果。

本科是一个热带性大科,多为橡胶(橡胶树)、油料(油桐、蓖麻)、鞣料、淀粉、观赏及用材等经济植物。

10.3.1.19 伞形科(Apiaceae,Umbelliferae)

1、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茎中空或有髓,多为芳香草本。

2、叶互生,叶片分裂或多裂,一回或多回掌状、羽状复叶,叶柄基部膨大或成鞘状。

3、花序常为复伞形花序,有时为单伞花序。

4、花两性。* K(5) C5 A5 G(2:2)

花柱基:花柱基部膨大与上位花盘愈合。

5、双悬果。

本科经济植物较多,供药用(柴胡、当归、川芎)、蔬菜(胡萝卜、芹菜、茴香)等。

10.3.1.20 茄科(Solanceae)

1、直立或蔓生的草本或灌木,具双韧维管束。

2、单叶或复叶,互生,无托叶。

3、花两性。子房偏斜,中轴胎座,胚珠多数;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花药常孔裂;花

萼常花后增大。*-↑K(5) C(5) A5 G(2:2)

4、蒴果或浆果。

本科植物有许多重要蔬菜(西红柿、马铃薯、辣椒、茄子等)和药用植物(枸杞、颠茄等)。

10.3.1.21 唇形科(Lemiaceae,Labiatae)

1、草本,含挥发性芳香油;茎四棱,叶对生或轮生,无托叶。

2、花两性,二唇形。二强雄蕊,花药2室,药隔延长;2心皮,分裂成4室,花柱着生

于子房裂隙的基部。

↑K(5) C(4-5) A4,2 G(2:4)

3、果实为4个小坚果。

4、轮伞花序。

本科包括许多药用植物:薄荷、益母草、藿香、夏枯草等,观赏植物:一串红、五彩苏等。

10.3.1.22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1、草本植物,植物体有乳汁管和树脂道。

2、头状花序,下面托以1至多层的苞片组成的总苞。

同型花:头状花序中的小花形状和功能相同。

异型花:头状花序中分为盘花和边缘花,形状和功能不同。

3、依据花冠形态分为5种类型:

管(筒)状花、舌状花、二唇型花、假舌状花、漏斗状花。

花的结构:K0-∞C(5) A(5) G(2:1:1)

花萼:变态为冠毛状、刺毛状、或鳞片状。

花冠:合生,形态5种。

雄蕊:5枚,花药联合,称为聚药雄蕊。

雌蕊:2心皮,子房下位。

4、果实为连萼瘦果。

5、菊科分类:

筒状花亚科:植物体不含乳汁;头状花序全为筒状花,或边缘花为假舌状花、漏斗状花,盘花为筒状花。

舌状花亚科:植物体含乳汁;头状花序全为舌状花。

10.3.2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1edoneae)

又称百合纲(Liliopsida)。根据克郎奎斯特系统共有5个亚纲,19目,65科,50000余种。

10.3.2.1泽泻科(Alismataceae)

1、水生或沼泽地的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2、叶常基生,基部有开裂的鞘,叶脉羽状,具根状茎。

3、花两性。※P3+3 A∞-6 G∞-6

外轮3片,花萼状,宿存;内轮3片,花瓣状;雌蕊螺旋状排列于凸起的花托上或轮状排列于扁平的花托上。

4、聚合瘦果,少数为聚合蓇葖果。

泽泻科的花与毛茛科的花很相似,但各部分的组成不同,胚具单子叶。泽泻科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中一群最古老的类群。可是,从演化的位置来说,它们决不会在单子叶植物进化的主干上,因为,原始的单子叶植物应该具有双核花粉和具胚乳的种子。

因此,泽泻科被看作是靠近基部的一个旁支。

10.3.2.2 棕榈科(Areacaceae,Palmae)

1、乔木或灌木,主干直立不分支。

2、叶常绿,大形,多集生于树干顶端,形成“棕榈形”树冠。叶柄基部常扩大为纤维状

的鞘。

3、花单性,小,聚成肉穗花序。

♂:※P3+3 A3+3,♀:※P3+3 G3,(3)

4、核果或浆果。

热带经济植物为主:棕榈、椰子、油棕、槟榔等。

重点特征:木本,树干不分枝,大型叶丛生于树干顶部;肉穗花序,花3基数。

棕榈科是单子叶植物唯一兼有乔木状的习性,宽阔的叶片和很发达的维管束系统(整个

营养器官都具导管)的一群。这些明显机能的综合特征,与木本双子叶植物近似。但槟榔科缺少充分的次生生长,而且从来没有发展成落叶的习性,除少数种类外,它们不能适应温、寒带的气候。因此和本本双子叶植物相比,其生态变幅是有限的。它们在热带地区生长很好,而且是热带雨林下层林木的普通成分。

10.3.2.3 天南星科(Araceae )

1、草本,具根状茎或块茎。

2、叶基常具膜质鞘。

3、花两性或单性,小,构成肉穗花序,被佛焰苞所包,佛焰苞常具色彩。

※P 0,4-6 A 6-1 G (3,2-15)

若单性同株时,上部雄花,下部雌花,中部不育花或中性花。

4、浆果。

经济植物有:半夏、魔芋、马蹄莲、龟背竹等。

10.3.2.5 禾本科(Gramineae ,Poaceae )

1、草本或木本(竹),多具地下茎,地上茎特称为秆。

2、秆圆柱形(少数方形、三棱形)具有明显的节与节间,节中实,节间中空。

3、叶2列,具叶片、叶鞘和叶舌,叶鞘开放,少数闭合。

4、小穗:为简单的穗状花序。包括:2枚颖片、几朵小花和小穗轴。

中性小穗:小穗上的小花为无性。

假小穗:小穗上的颖片无花只有芽。

5、花两性。* P 2-3 A 3,6 G (2-3:1)

小花的构造:

外稃:可育的苞片,顶端或背部具芒或无。一般较厚或硬,基部有时加厚变硬称基盘。 内稃:具2枚隆起的脊。

浆片:2-3枚花瓣特化为透明而肉质的小鳞片。

雄蕊:3枚。

雌蕊:2心皮合生。

6、颖果。

7、分类:2个亚科。

禾亚科(Agrostidoideae ):秆常为草质,秆生叶即是普通叶,叶片具有明显中脉,通常不具叶柄, 叶片与叶鞘之间无明显的关节,不易从叶鞘脱落。

竹亚科(Bambusoideae ):秆常为木质,多年生。秆生叶(笋壳)与普通叶(枝生叶)明显不同。箨片缩小,无中脉;普通叶具叶柄,与叶鞘之间有明显的关节,易从叶鞘脱落。 秆生叶:箨鞘(秆箨)、箨叶(箨片)、箨耳、箨舌

普通叶:叶鞘、 叶片、 叶耳、叶舌

10.3.2.4 莎草科(Cyperaceae ) * P 0 A 3-1 G (3-2:1)

莎草科与禾本科的区别:

禾本科 Poaceae 1、秆圆柱形,中空,少数实心,节与节间明显。 2、叶2列互生,叶鞘多开放。 3、花被变为浆片。 4、雄蕊丁字形着生。 5、2心皮合生。 6、颖果。 莎草科 Cyperaceae

1、秆三棱形,实心,少数中空,

无节与节间之分。

2、叶3列互生,叶鞘闭合。

3、花被退化成刚毛、鳞片或缺。

4、雄蕊基部着生。

5、3心皮合生。

6、坚果。

10.3.2.6 百合科(Liliaceae)

1、多为草本,木本(菝葜属);具根状茎、鳞茎、球茎。

2、花两性。* P3+3 A3+3 G(3:3)

3、子房上位,中轴胎座,3室。

4、蒴果或浆果。

经济植物有:葱、蒜、百合、天门冬、郁金香、麦冬等。10.3.2.7 兰科(Orchidaceae)

1、多年生草本,少数为攀援灌木。

陆生:一般具有须根、根状茎、块茎;

附生:具有肥厚根被层的气生根,生于热带雨林中;

共生:与真菌共生,如:天麻。

2、叶互生,2列,少数对生、轮生。叶具抱茎的叶鞘。有的退化为鳞片状。

3、花单生或成花序,着生花的茎称为花葶。

花两性,两侧对称。↑P3+3 A2,1 G(3:1)

外轮花被:3枚萼片,花瓣状。

内轮花被:3枚,2枚称花瓣,1枚特化而称唇瓣。唇瓣具有复杂的结构。

合蕊柱:雄蕊和花柱合生而成的柱状体。

1枚雄蕊: 能育雄蕊为外轮中央雄蕊,生于合蕊柱顶端背面。花药两室,花粉常结成花粉块。3个柱头中,2个可育,1个不育变成1个小突起,称为蕊喙。

2枚雄蕊:能育雄蕊为内轮侧生雄蕊,生于合蕊柱两侧。花粉粒状不结成花粉块。退化雄蕊呈花瓣状。3个柱头全发育合生成单柱头。

4、子房下位,180°角度扭转,3心皮,合生成侧膜胎座。

5、蒴果,种子极多,微小,无胚乳。

兰科植物是种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表现在花的结构与虫媒传粉之间高度的适应性。首先花的色彩和香气很容易引起昆虫的注意,在花的基部或距内,或在唇瓣的褶皱中产生花蜜;原来在上面的唇瓣,由于子房180°扭转,使唇瓣转向下面,成为昆虫的落脚点,昆虫落在唇瓣上,头部恰好触到花粉块基部的粘盘上,离开时将花粉块粘着在昆虫的头部,当昆虫向另一花采蜜时,粘盘恰好有触到有粘液的柱头上,把花粉块卸在花的柱头上,完成异花授粉。但是,兰科植物产生大量种子是一个原始的特征,并且兰科的种子在果实开裂时,并未完全发育,需待种子落在基质上,与真菌共生,分解脂肪后才能继续发育,因此,大量产生出来的种子并不能使兰科植物无限制的繁殖下去。

重点特征:草本,花两侧对称,花被内轮1片特化成唇瓣,能育雄蕊1或2(稀3),花粉结合成花粉块,雄蕊和花柱结合成合蕊柱,子房下位,侧膜胎座,种子微小。

园林植物常见科识别要点

园林树木各科识别要点 目录 1、苏铁科(Gycadaceae) (5) 2、泽米铁科(Zamiaceae) (5) 3、银杏科(Ginkgoaceae) (5) 4、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6) 5、松科(Pinaceae) (6) 6、杉科(Taxodiaceae) (6) 7、柏科(Cupressaceae) (7) 8、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7) 9、红豆杉(Taxaceae) (7) 10、买麻藤科(Gnetaceae) (8) 11、木兰科(Magnoliaceae) (8) 12、番荔枝科(Annonaceae) (9) 13、樟科(Lauraceae) (9) 14、小檗科(Berberidaceae) (9) 15、白花菜科(Capparidaceae) (10) 16、酢浆草科(Oxalidaceae) (10) 17、千屈菜科(Lythraceae) (10) 18、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11) 19、山龙眼科(Proteaceae) (11) 20、沉香科(Aquilariaceae) (11)

22、海桐科(Pittosporaceae) (12) 23、山茶科(Theaceae) (12) 24、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 (12) 25、桃金娘科(Myrtaceae) (13) 26、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13) 27、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13) 28、金丝桃科(Hypericaceae) (14) 29、藤黄科(Guttiferae) (14) 30、椴树科(Tiliaceae) (14) 31、杜英科(Elaeocarpaceae) (15) 32、梧桐科(Sterculiaceae) (15) 33、木棉科(Bombacaceae) (16) 34、锦葵科(Malvaceae) (16) 35、大戟科(Euphorbiaceae) (16) 36、蔷薇科(Rosaceae) (17) 37、腊梅科(Calycanthaceae) (17) 38、含羞草科(Mimosaceae) (17) 39、苏木科(Caesalpiniaceae) (18) 40、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18) 41、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19) 42、黄杨科(Buxaceae) (19) 43、悬铃木科(Platanaceae) (19)

植物学双子叶单子叶区别啥啥的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与次生结构 2011-02-17 18:46:24| 分类:植物学 | 标签: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初生结构次生结构 |举报|字号订阅 一、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构造 (1)共同之处: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细胞类型在根和茎中也基本一致,根、茎中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2)不同之处:a.表皮上有无根毛、气孔;b.内皮层、凯氏带、中柱鞘的有无;c.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方式;d,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e.髓、髓射线存在与否。 二、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三者共同点为: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成熟区表皮具根毛,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有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顺序、排列方式相同。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不同之处在于;a.维管组织的成分有差别,裸子植物初生木质部无导管,而仅具管胞,初生韧皮部无筛管和伴胞而具筛胞。b.松杉目的根在初生维管束中已有树脂道的发育。 (3)单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在根的初生结构上的差别是:内皮层不是停留在凯氏带阶段,而是继续发展成为五面增厚(木质化和栓质化),仅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此为通道细胞。 三、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三者均具表皮,维管组织,薄壁组织。 (2)裸子植物茎初生结构的特点:a.与双子叶植物茎一样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b.与被子植物的差别:初生木质部台管胞而无导管,初生韧皮部含,筛胞而无筛管、伴胞;初生结构阶段很短暂,无终生停留在初生结构阶段的草质茎。 (3)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在茎初生结构上的区别为:a.茎无皮层与维管柱之分,而具基本组织和散布其间的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外具维管束鞘。b.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无束中形成层。 四、比较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1)二者共同之处: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形成层长期存在,产生次生结构。使茎逐年加粗,并有显著的生长轮。 (2)二者不同之处:a.多数裸子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由管胞、木薄壁组织和射线所组成,多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b.裸子植物的次生韧皮部由筛胞、韧皮薄壁组织和射线组成,一般无筛管、伴胞和韧皮纤维。C.有些裸子植物茎的皮层、维管柱中常具树脂道。

植物学复习资料1 植物各科识别要点

植物学复习资料(下册)附录1 植物各科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毛茛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桑科识别特征: 木本,常有乳状汁液,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Ca4; CoO; A4 ♀:*Ca4; CoO; G(2:1) 石竹科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本科中有许多著名纤维植物,如棉花、麻、洋麻,此外,还有许多观赏植物,如锦葵、蜀葵等。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杨柳科识别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主要特征: 木本,常无托叶。 心皮通常5个,花托浅盘状。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 2、蔷薇亚科Rosoideae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有托叶,托叶和叶柄愈合。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生长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 果实为瘦果或小核果。

单子叶-双子叶

首先,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双子叶植物中内无胚乳。单子叶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木质部不甚发达。双子叶植物大多为木本植物,木质部很发达。另外,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高级。 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高级主要表现在它的有机物合成上。单子叶植叶的维管束里和叶表面都有叶绿体,而双子叶植物只有叶表有。双子叶植物是由叶表的大叶绿体吸收入二氧化碳,并就在那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单子叶植物叶表的叶绿体能产生一种四碳化合物,与非常低浓度的CO2结合,从而吸收CO2,再运送到维管束中的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 由于那单子叶植物的那种四碳植物与CO2的结合能力超强,它可以利用自己身呼吸作用产生的存于叶细胞间的低浓度CO2再合成有机物。这样在很炎热的时候,为了保持住水分,植物的叶孔要关闭,这样就不能从外面空气中吸收CO2用于光合作用。这样若是双子叶植物根本不能生存,而单子叶植物却能自给自足,到少可以保持消耗不大于合成。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的类群。全世界约有20—25万种,超过植物界总种数的一半。我国被子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近3万种。被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主要类群。根据粗略的估计,已描述的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000种,单子叶植物55000种。在中学植物学教材中曾多次讲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所谓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除此之外,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还有哪些基本区别呢? 在自然界,我们可以根据叶片的脉序、根系的类型和花的形态特征来区别这两类植物。一般来说象苹果树、杨树、榆树、洋槐、棉花、向日葵等双子叶植物,它们的叶片具有网状脉序;而小麦、水稻、竹子、鸢尾等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为平行脉序或弧形脉序,这种特征用肉眼即可观察,若把叶片对着阳光来看,可以观察得更清楚。在根的形态上,双子叶植物一般主根发达,故多为直根系,如棉花、月见草、榆树等;而单子叶植物一般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如小麦、葱、水稻等。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花萼和花冠的形态也多不相同,如苹果花、油菜花等;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且花萼和花冠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如百合花、萱草花等。 如果在实验室内作进一步观察,可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来区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在解剖结构上的区别。双子叶植物的支脉末梢是不封闭的,故有自由支脉末梢;而单子叶植物的支脉末梢是封闭的,故无自由支脉末梢。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通常有两片子叶,如大豆、花生、南瓜等;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仅有一片子叶,如水稻、洋葱、玉米等。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维管束成环状排列,即排列成圈,且有形成层,能够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属无限维管束(开放维管束),因此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而单子叶植物茎中的维管束是散生的,不排列成圈。若排列成圈,则排列成两圈或两圈以上,且无形成层,故不能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属有限维管束(封闭维管束),因此单子叶植物的茎不能任意增粗。双子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排列的不规则,多为散生,如天竺葵、棉花等;单子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排列的比较规则,多排列成行,如玉米等。双子叶植物的花粉,多具3 个萌发孔,如油菜等;单子叶植物的花粉,多具单个萌发孔,如玉米。为方便读者现列表比较(见下表):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植物学 第1题: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 [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显微镜结构下后生和原生基本区分不开 举例:花生、大豆、蚕豆、油菜、向日葵、白菜等 单子叶植物:[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 举例:小麦、玉米、甘蔗、兰花、水仙、百合、凤梨、香蕉等 第2题: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分生组织: ①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薄壁组织 生长--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 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 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年轮形成原因:形成层逐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 ②木栓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 生长: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 最终发育--形成周皮(皮孔) 第3题: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同: ①初生结构的基本结构相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②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异: ①根表皮具有根毛,没有气孔,角质层薄;茎表皮无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②根中有外中内皮层,内皮层细胞上有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茎中无显着的内皮层,没有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但维管柱占比大,皮层中有厚角组织。 ③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各自成束,呈辐射状;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④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⑤根中无髓射线;茎中央为髓(环髓带),维管束间有髓射线。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第4题: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同: ①初生结构的基本结构相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②都有气孔,薄壁组织,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都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发育方式一致,木质部为内始式,韧皮部为外始式。异:①双子叶表皮由单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多为狭长型,没有胞间隙; ②表皮细胞外壁角质化,形成角质层,其外部还形成蜡层; ③机械组织大多为厚角组织,一般没有内皮层;

观赏植物的分类方法常用

观赏植物学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一、 按自然分布分类 分为热带花卉、温带花卉、寒带花卉、高山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沙漠花卉。 1、 热带花卉 椰子 棕榈科,椰子属 Chamaedorea 观赏特性:茎干直立,不分枝,叶片由顶部生出,羽状全裂或羽状。高 温、湿润、半阴(袖珍椰子、散尾葵),有休眠期(秋冬季),越冬温度 控制在10℃以上。 栽培繁殖:每年春天换盆换土,春、夏、秋三季注意遮去50%~70% 的阳光。4月播种或分株繁殖(散尾葵和鱼尾葵),发芽温度24~ 26℃,发芽缓慢(2~6个月) 园林用途:布置客厅、书房、会议室等,以增添热带风光的气氛,室内 可长期摆放或适时调换。 2、 温带花卉 郁金香 百合科,郁金香属 观赏特性:郁金香属长日照花卉,性喜向阳、避风,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扁圆锥形或扁卵圆形,茎叶光 滑具白粉。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钟型、漏斗型、百合花型等,有单瓣也有重瓣。花色有白、粉红、洋红、紫、 褐、黄、橙等,深浅不一,单色或复色。花期一般为3~5月, 有早、中、晚之别。蒴果3室,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 栽培繁殖:常用分球繁殖,以分离小鳞茎法为主。秋季9~10 月分栽小球。秋季露地播种,深度1~1.5厘米。次春可发芽,四至五年才能开花。新球与子球的膨大,常在开花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园林用途:郁金香花朵似荷花,花色繁多,色彩丰润、艳丽,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矮壮品种宜布置春季花坛,鲜艳夺目。高茎品种适用切花或配置花境,也可丛植于草坪边缘。中、矮品种适宜盆栽,点缀庭院、室内,切花、盆栽等,增添欢乐气氛。 3、 寒带花卉 丁香 木樨科 ,丁香属 观赏特性: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 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 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 白色和紫色为居多。 栽培繁殖:丁香宜在早春芽萌动前进行移栽。丁香适应性强, 管理比较粗放,平时只要注意除草,雨季防涝, 干旱时注意浇浇水,便可顺利生长。丁香不喜大肥,切忌施 肥 过多,以免引起枝条徒长,影响开花。丁香3月中旬发芽前,要对丁香进行整形修剪,硫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中截旺长枝,使树冠内通风透光。花谢后如 不留种,可将残花连同花穗下部两个芽剪掉,以减少养分消 耗,促进萌发新枝和形成花芽。落叶后,还可以进行一次整 枝,以保树冠圆整美观,利于来年生长、开花。 园林用途: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

被子植物常见科识别要点一览表分析

被子植物常见科识别要点一览表 序 号 科名关键识别特征参考识别特征 1 木兰科 Magnoliaceae 枝具环状托叶痕,花单生枝顶木本,单叶、互生,心皮离生,螺旋 状排列,聚合蓇葖果穗状 2 蜡梅科 Calycanthaceae 花被多数,螺旋状排列,心皮多数,分离,生于一空 壶形的花托内,聚合瘦果 木本,单叶、对生、全缘,羽状脉, 无托叶,花两性,单生,周位花 3 樟科 Lauraceae 全株含芳香油,花药瓣裂,花3基数,三出脉或羽状 脉 木本,单叶、互生,无托叶,核果或 浆果,子房上位,无胚乳 4 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茎节明显,花常两性,无花被,雄蕊1-3枚,合生, 花药1或2室,子房下位,1心皮。 单叶、对生,叶柄宽,合生,托叶小, 花序顶生或腋生,常穗状,核果小 5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茎节明显,总状或穗状花序与叶对生,苞片明显,雄 蕊3-8,子房上位,3心皮 草本,单叶、全缘、互生,托叶与叶 柄合生,花两性,无花被 6 胡椒科 Piperaceae 具芳香味,花极小,无花被,穗状花序,桨果极小, 托在盾状苞片内 多草本,单叶,子房上位,1室,花柱 不明显 7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单被花,常不整齐,花被管基部囊状膨大,子房下位, 蒴果室背或室间开裂 多草本,单叶、互生,常心形,无托 叶,花两性,雄蕊6-12枚 8 八角科 Illiciaceae 子房上位,花被和雄蕊1至多轮,心皮7-15,轮生, 离生,聚合蓇葖果 常绿木一,有芳香油,单叶、互生、 全缘,花两性,单生或簇生叶腋 9 睡莲科 Nymphaeaceae 花两性,单生于无叶花葶上,花萼4-6,花瓣3或多, 雄蕊6或多,心皮常分离 水生草本,心形叶或盾形叶,具长柄, 芽时内卷,具托叶,花托花后发育增 大 10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雌蕊多心皮,常离生, 螺旋状排列于凸起的花托上 多草本,无托叶,花药侧裂 11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雄蕊与花瓣同数而对生,或2倍,花药常瓣裂,子房 上位,1室 叶互生,花两性,整齐,萼片与花瓣 相似,离生,覆瓦状排列,每轮3基 数 12 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小叶柄基部膨大,萼片6枚,花瓣状,花瓣退化,雄 蕊6,外向纵裂,心皮多数,离生,1轮,多汁浆果 木质滕本,多掌状复叶,互生,无托 叶,花常单性,子房上位 13 罂粟科 Papaveraceae 具有色或白色浆汁,花瓣4-6,其中1或2常有距,雄 蕊数轮或合生成束,蒴果孔裂或瓣裂,柱头宿存 常草本,叶互生,无托叶,叶柄基部 常宽扁半抱茎,花两性,萼片2或4, 雄蕊多数,子房上位 14 连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 e 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花簇生,花药红色,子 房上位,心皮离生,聚合蓇葖果 落叶乔木,有长短枝,假二叉分枝, 单叶,在一年生长枝对生,在短枝中 互生,有托叶 1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基本区别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的基本区别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基本区别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的类群。全世界约有20—25万种,超过植物界总种数的一半。我国被子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近3万种。被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主要类群。根据粗略的估计,已描述的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000种,单子叶植物55000种。在中学植物学教材中曾多次讲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所谓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除此之外,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还有哪些基本区别呢? 在自然界,我们可以根据叶片的脉序、根系的类型和花的形态特征来区别这两类植物。一般来说象苹果树、杨树、榆树、洋槐、棉花、向日葵等双子叶植物,它们的叶片具有网状脉序;而小麦、水稻、竹子、鸢尾等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为平行脉序或弧形脉序,这种特征用肉眼即可观察,若把叶片对着阳光来看,可以观察得更清楚。在根的形态上,双子叶植物一般主根发达,故多为直根系,如棉花、月见草、榆树等;而单子叶植物一般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如小麦、葱、水稻等。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花萼和花冠的形态也多不相同,如苹果花、油菜花等;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且花萼和花冠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如百合花、萱草花等。 如果在实验室内作进一步观察,可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来区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在解剖结构上的区别。双子叶植物的支脉末梢是不封闭的,故有自由支脉末梢;而单子叶植物的支脉末梢是封闭的,故无自由支脉末梢。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通常有两片子叶,如大豆、花生、南瓜等;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仅有一片子叶,如水稻、洋葱、玉米等。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维管束成环状排列,即排列成圈,且有形成层,能够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属无限维管束(开放维管束),因此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而单子叶植物茎中的维管束是散生的,不排列成圈。若排列成圈,则排列成两圈或两圈以上,且无形成层,故不能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属有限维管束(封闭维管束),因此单子叶植物的茎不能任意增粗。双子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排列的不规则,多为散生,如天竺葵、棉花等;单子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排列的比较规则,多排列成行,如玉米等。双子叶植物的花粉,多具3个萌发孔,如油菜等;单子叶植物的花粉,多具单个萌发孔,如玉米。为方便读者现列表比较(见下表): 以上是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基本区别,也是它们的典型特征,据此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但是这些特征并不是绝对的、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特殊的例子还是有的。如双子叶植物中可以作中药用的柴胡,它的叶片就具有平行脉序;而单子叶植物中的山药的

植物学复习植物各科识别要点

植物学复习植物各科识 别要点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植物学复习资料(下册)附录1植物各科形态特征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毛茛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桑科识别特征: 木本,常有乳状汁液,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Ca4; CoO; A4 ♀:*Ca4; CoO; G(2:1) 石竹科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本科中有许多着名纤维植物,如棉花、麻、洋麻,此外,还有许多观赏植物,如锦葵、蜀葵等。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杨柳科识别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主要特征: 木本,常无托叶。 心皮通常5个,花托浅盘状。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有托叶,托叶和叶柄愈合。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生长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 果实为瘦果或小核果。 主要特征:

常见植物识别要点说明

常见植物识别要点 Ⅳ、被子植物门ANGLOSPERMAE 木兰纲(双子叶植物)A、木兰亚纲Magnolloldeae 一、木兰科Magnoliaceae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 ) Sarg 乔木。单叶互生。叶片马褂状,叶背有白粉。聚合果纺锤形,由具翅的小坚果组成。花期5月,果期9-10月。 1、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 灌木。叶椭园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花紫色。 2、白玉兰[M denudata] 乔木。冬芽密生灰绿黄色长绒毛。小枝灰褐色。叶倒宽卵形,先端突尖。花白色,生于枝顶。果柄有毛,聚合骨突果。 3、广玉兰[M. grandiflora] 常绿乔木。芽、叶的下面及叶柄均被绣褐色或灰黄色的绒毛。单叶互生,叶厚而草质。花单生于枝顶,白色,具香气。聚合果呈园柱状卵形。 4、含笑[Mi chelia figo (Lour.) Spreng] 常绿灌木。树皮褐色,芽、枝、叶柄及花梗密生绣褐色绒毛。单叶互生,基部楔形。花单生于叶腋,淡黄色,聚合果卵园形或园形,顶端有短啄。 二、腊梅科Calycanthaceae 5、腊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落叶灌木。叶对生,近草质,较粗糙。芽具多数复瓦状的鳞片。花芳香,腊月

叶落后开花。 三、樟科Lauraceae 6、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常绿。枝叶具樟脑气。单叶互生,全缘或略带波状,有离基三出脉,脉腋间有明显的褐色腺点。 7、山胡椒[ Lindera glaucac (Sleb. et Zucc) Bl] 落叶小乔木。单叶互生,全缘,背面密生白毛。叶揉破后有特殊香味,叶经冬枯死而不落。 8、乌药[L. strychnifolia ( Sieb. et Zucc) villar] 草叶,三出脉,尾尖。 9、檫木[Sassafras tsumu Hemsl] 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叶片形状多种,质薄,羽状脉或三出脉,叶三裂。顶生总状花序先叶开放,花小黄色。 10、白楠[Phoebe neurantha Gamble] 11、大叶楠[Machilus ichangendid Rehd] 12、山橿[Lindera reflexa Hemsl] 13、山鸡椒[Litsea cubeba Pers] 四、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14、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草质滕木。茎表面有回旋状棱条。单叶互生,三角形、矩园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心形,花单生于叶腋。 根2两,水煎服,红糖为引,治高血压。

《观赏植物学》复习题_文档

一、名词解释 1、观赏植物: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2、观赏植物学: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分类、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学科。 3、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总称,是植物体的基本器官,吸收、制造、输送营养物质。 4、气生根:凡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的根。 5、节(node):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 6、节间(internode):相邻两节之间的部分。 7、叶痕:落叶植物落叶后,在茎上留下的叶柄的痕迹。 8、叶迹:叶痕中的斑点(维管束断离后的痕迹)。 9、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 10、复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 11、叶序: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12、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是适应于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13、花序:花在花轴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14、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的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15、双名法:用两个拉丁单词作为一种植物的名称,第一个单词为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单词为种加词,在名称后还要附加命名人的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16、一年生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的花卉。 17、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的花卉。 18、宿根花卉:地下部分不发生变态肥大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19、球根花卉:地下部分肥大呈球状或块状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20、多浆植物:广义上指茎、叶特别粗大或肥厚,含水量高,并在干旱环境中有长期生存能力的一群植物。 21、水生花卉:生长在沼泽地或水中及耐水湿的花卉。 22、岩生植物:指抗逆性强、耐脊薄,适合在岩石园栽培的植物。 23、花相: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 24、春色叶植物:春季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色(与其他季节相比)的植物。

校园常见植物识别与分类

创新项目设计 校园常见植物的分类识别 黄兆广 课题背景 校园内有很多花草树木,这些植物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惬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每一种植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春天繁花似锦,有的秋天来了落叶纷飞,有的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这是因为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分类学地位,这一地位决定了植物的外形特征。本次学习中学生将对一些校园常见植物进行分类识别。 初中学生意见学习了植物的主要类群和植物的主要结构,对植物的分类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开展本次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学以致用,关爱校园中的常见绿色植物。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并能只是 和方法对校园中的常见绿色植物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中绿色植物的关爱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合作。活动重点和难点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对校园中的常见绿色植物进行分类。 活动方式 1、对已有名称的植物,可以采取先入为主的研究方式,在植物分类检索表中对 应观察植物的相关特征。 2、对未知名称的植物,可以全面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的特征,再对应植物分类 检索表来查找名称。 活动过程组织设计 一、准备阶段 1、人员准备: 把学生分为4—5个人一组,要求学生在本小组内确定组长、观察员和记录员,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本次研究性学习。 2、材料准备 每人领取工具箱一只,内有教师自制的植物分类检索表、调查报告单、放大镜、镊子等。 二、实施阶段 活动1:什么是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本次研究的只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植物分类研究,其对象是我们校园常见植物。 给学生提供植物分类的小资料 活动2:植物分类有哪些方法?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植物学 第1题: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 [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显微镜结构下后生和原生基本区分不开 举例:花生、大豆、蚕豆、油菜、向日葵、白菜等 单子叶植物:[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 举例:小麦、玉米、甘蔗、兰花、水仙、百合、凤梨、香蕉等 异 同 双子叶植物 1.有形成层 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均含有中柱鞘)三部分组成,初生韧2.木质部和韧皮部相间排列 3.维管柱为无限外韧型 4.内皮层细胞有凯氏带,双子叶四面加厚 1.没有形成层

第2题: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分生组织: ①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薄壁组织 生长--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 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 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年轮形成原因:形成层逐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 ②木栓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 生长: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 最终发育--形成周皮(皮孔) 单子叶植物 2.维管组织分散在薄壁细胞之间 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3.维管柱为有限外韧型 4.内皮层细胞为马蹄形五面加 厚 5.多数单子叶植物有髓

第3题: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同: ①初生结构的基本结构相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②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异: ①根表皮具有根毛,没有气孔,角质层薄;茎表皮无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②根中有外中内皮层,内皮层细胞上有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茎中无显著的内皮层,没有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但维管柱占比大,皮层中有厚角组织。 ③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各自成束,呈辐射状;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④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⑤根中无髓射线;茎中央为髓(环髓带),维管束间有髓射线。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与双子叶区别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⑴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外壁角化并硅化. ⑵机械组织是位于表皮内的厚壁组织. ⑶基本组织占茎的大部分体积的薄壁组织,其中常有气腔或气道. ⑷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在实心茎中星散分布,在中空茎中排成疏松的两环. 双子叶植物有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之分 A.初生结构 ⑴表皮是茎外表的初生保护组织,其最显著特征是细胞外壁角质化,并形成角质层. ⑵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构成.厚角组织及近外侧的薄壁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皮层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作用,并可产生木栓形成层. ⑶中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构成. ①维管束多数双叶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外韧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束中形成层.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成熟方式为内始式.维管束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②髓是茎中央的薄壁组织,起贮藏作用. ③髓射线是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和髓的薄壁细胞,起贮藏和横向输导的作用,正对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可恢复分裂转变为束间形成层. B.从外至内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同皮上通常有皮孔,是老茎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2) 被挤压的皮层:有或无,是初生结构的皮层在次生生长过程中,被挤压破坏留下来的一些残余. 3) 次生韧皮部:由韧皮薄壁细胞、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射线组成.主要起输送有机养分和机械支持作用.在木本植物的老茎中,次生韧皮部还是木栓形成层发生的场所,一旦在此处形成周皮,其外方的部分韧皮部即死亡成为干树皮的一部分 4) 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组成. 5) 次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木射线组成.起输送水分、矿质营养和机械支持作用. 6) 初生木质部:是由初生结构中初生木质部保留下来,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木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射线原始细胞和韧皮射线相连,共同构成维管射线(vascular ray).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又称木材 7) 髓:在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常含淀粉粒等贮藏物质.髓边缘常有环状的环髓带.

精选-西南大学2017年,《观赏植物分类学》,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最重要的共同特征为 . 两性花 . 二强雄蕊 . 子房下位 . 荚果 2、杜鹃花属植物的花药常 . 纵裂 . 孔裂 . 瓣裂 . 横裂 3、柏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 分离仅基部合生

. 合生仅先端分离 .完全合生 . 完全分离 4、杉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 分离仅基部合生 .合生仅先端分离.完全合生 .完全分离 5、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两性花 .两被花 .单性花 .单被花

6 、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的主要区别在于 不同 . 花萼排列方式 . 花冠排列方式 . 子房位置 . 果实类型 7、梨果为 亚科所特有 . 绣线菊亚科 . 苹果亚科 . 蔷薇亚科 . 李亚科 8、杜鹃花科植物的雄蕊通常为 . 花冠裂片的2倍 . 与花冠裂片同数

. 较花冠裂片数少 . 通常为多数 9、唇形科区别于玄参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 . 对生叶序 . 二强雄蕊 . 4裂子房 . 唇形花冠 10、下列为杉科植物的是 . 罗汉松 . 水松 . 金钱松 . 落叶松 11、下列特征不为银杏的是

. 叶扇形 .具长短枝 .雌雄异株 .种子无胚乳 12、每节着生一叶,节间极度缩短,此类叶序称 .互生 .对生 .轮生 .簇生 13、 百合科、石蒜科、鸢尾科均具有。.子房上位 .3心皮复雌蕊

. 子房下位 . 侧膜胎座 14、 木兰科花腋生的属是 。 . 木莲属 . 木兰属 . 含笑属 . 鹅掌楸属 15、 松科植物苞鳞与珠鳞 。 . 分离仅基部合生 . 合生仅先端分离 . 完全合生

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⑴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外壁角化并硅化。 ⑵机械组织是位于表皮内的厚壁组织。 ⑶基本组织占茎的大部分体积的薄壁组织,其中常有气腔或气道。 ⑷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在实心茎中星散分布,在中空茎中排成疏松的两环。 双子叶植物有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之分 A.初生结构 ⑴表皮是茎外表的初生保护组织,其最显著特征是细胞外壁角质化,并形成角质层。 ⑵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构成。厚角组织及近外侧的薄壁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皮层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作用,并可产生木栓形成层。 ⑶中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构成。 ①维管束多数双叶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外韧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束中形成层。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成熟方式为内始式。维管束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②髓是茎中央的薄壁组织,起贮藏作用。 ③髓射线是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和髓的薄壁细胞,起贮藏和横向输导的作用,正对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可恢复分裂转变为束间形成层。

B.从外至内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同皮上通常有皮孔,是老茎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2) 被挤压的皮层:有或无,是初生结构的皮层在次生生长过程中,被挤压破坏留下来的一些残余。 3) 次生韧皮部:由韧皮薄壁细胞、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射线组成。主要起输送有机养分和机械支持作用。在木本植物的老茎中,次生韧皮部还是木栓形成层发生的场所,一旦在此处形成周皮,其外方的部分韧皮部即死亡成为干树皮的一部分 4) 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组成。 5) 次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木射线组成。起输送水分、矿质营养和机械支持作用。 6) 初生木质部:是由初生结构中初生木质部保留下来,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木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射线原始细胞和韧皮射线相连,共同构成维管射线(vascular ray)。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又称木材 7) 髓:在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常含淀粉粒等贮藏物质。髓边缘常有环状的环髓带。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1 2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3 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4 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5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6 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7 次生结构。 8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9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0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1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12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13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14 (一)实验材料 15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16 (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17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 18 椴树属 (Tilia)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19 黑松木材三切面。 20 (二)仪器与用品

21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22 (三)试剂 23 40%盐酸、5%间苯三酚。 24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25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6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取 27 向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 28 结构(图10-1): 29 1.表皮 30 2.皮层 31 3.维管柱 32 3.1维管束 33 3.2髓 34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茎、南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面,注意维管束35 的区别。 36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7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38 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 39 重要的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 40 结构为观察对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

观赏植物分类

观赏植物分类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观赏植物分类 (花卉园艺工---中级) 系统分类法:根据植物的进化系统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它反映植物在自然演化过程的客观规律,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方法。 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单位) 国际植物学会规定,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给植物命名,作为该植物的国际统一名称,即学名。“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词作为一种植物的名称,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为形容词。有的在种名后面,还需写出命名人的姓氏缩写,以便考证。 人为分类法:人们为了实际工作的方便而采用的实用分类方法,一般是根据植物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法,虽然没有考虑植物的进化规律,但因其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具有实用、方便的特征,故被广泛应用。 按植物习性分类 1、草本观赏植物。 A、一年生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命史,即从播种到开花、结实直至枯死均在同一年内完成。一般春季播种,夏秋季开花结实,然后逐渐死亡。因此这类花卉常被称为“春播花卉”,如千日红、地肤、百日草等。 B、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命史。播种当年一般只有营养器官的生长,不进行生殖生长和开花结实,到第二年才开花、结实,然后死亡。此类花卉一般是秋播,翌年春夏季开花,因此亦称“秋播花卉”,如石竹、雏菊等。 C、多年生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多年的花卉。分为常绿类与落叶类。

落叶类:因不耐热或不耐寒,地上部分在开花后枯萎,以芽、根蘖或地下根等形式越冬或越夏的花卉。分为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菊花、紫菀、芍药。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发生变态,包括根的变态和地下茎的变态。 块根类:地下根变大呈肥大块状,仅在块根顶端处发芽。大丽花、花毛茛。 鳞茎类:地下茎极度缩短,形成扁平的鳞茎盘,有叶包裹成球形。百合、水仙、郁金香。 球茎类:地下茎缩短肥大,呈球形,内部实心,外部仅有数层膜质外皮,在球茎顶段着生肥大顶芽,侧芽不发达。唐菖蒲、仙客来。 块茎类:地下茎肥大成块状,外形不规则,其顶端有发芽点,可萌芽生长。马蹄莲、大岩桐。 根茎类:地下茎肥大而形成粗大的根状,有明显的分枝,每节上生侧芽和根。美人蕉、荷花。 D、水生花卉:能在水中后沼泽地中生长的花卉。体内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根、茎、叶又形成相互连接的通气组织系统,叶片很薄,常分裂成带状、线状,有的形成异形叶,植株有较强的弹性和抗弯曲能力等。 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沉浸在水中。金鱼藻。 浮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睡莲、凤眼莲、菱。 挺水植物:茎叶大部分挺生在水面以上。芦苇。 E、多浆植物:指茎、叶具有发达贮水组织,呈肥厚多汁变态的植物。 植物蒸腾面积很小,表面有很厚的角质层,有些种类叶已退化,而以茎进化光合作用。有极强的抗旱能力。仙人掌科、畨杏科、景天科、大戟科、菊科、龙舌兰科、马齿苋科。 2、木本观赏植物: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植物学 第1题: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 [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显微镜结构下后生和原生基本区分不开 举例:花生、大豆、蚕豆、油菜、向日葵、白菜等 单子叶植物:[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 举例:小麦、玉米、甘蔗、兰花、水仙、百合、凤梨、香蕉等 第2题: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分生组织: ①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薄壁组织 生长--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 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 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年轮形成原因:形成层逐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

②木栓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 生长: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 最终发育--形成周皮(皮孔) 第3题: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同: ①初生结构的基本结构相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②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异: ①根表皮具有根毛,没有气孔,角质层薄;茎表皮无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②根中有外中内皮层,内皮层细胞上有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茎中无显著的内皮层,没有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但维管柱占比大,皮层中有厚角组织。 ③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各自成束,呈辐射状;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④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⑤根中无髓射线;茎中央为髓(环髓带),维管束间有髓射线。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