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常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其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其中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是最关键的,要把握以下原则:1、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2、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3、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5、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6、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 7、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 8、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9、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

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10、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祝您早日康复!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有讲究的,患者的最基本饮食原则是要根据患者的活动量、体重、以及血糖,来估计一天所需要的总热量,科学合理的制定每一天的饮食规划。请看糖尿病饮食指南。

一、糖尿病人如何吃水果?

具体来说,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应该遵循一下原则:一般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

<1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5以下的,不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可在指导下选用含糖量

交低,味道酸甜的水果。

推荐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西瓜、猕猴桃、西红柿、柚子、橙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青梅、樱桃、椰子乳等。

慎重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和山楂等。

不宜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包括红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以及果脯应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

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葡萄、冬枣、黄桃等也不宜食用。

吃水果的时间:通常情况是在两餐之间,饥饿和体力活动后,可作为能量和营养的补充,一般在上午九点或下午三点或是晚餐后一小时和睡前一小时,不能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避免一次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升高,加重胰腺的负担。

二、糖尿病人如何吃甜食

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一点甜食都不可以吃,主要要根据食品的热量来决定,而且必须要限制总热量。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各种甜点心、巧克力、含糖饮料如可乐及甜果汁、或者冰淇淋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大都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蔗糖,所含热量较高,吸收后会明显升高血糖。

糖尿病人可以吃的甜食:

木糖醇,是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多聚戊糖,经水解后再加氢还原成的产物。有引起腹泻的作用,应慎用,不应大量服用。

山梨糖,在很多水果中都存在,甜度仅为蔗糖的50%,热量稍低于葡萄糖,服用后不会转为葡萄糖,是适合糖尿病并发肝炎、胆囊炎者服用的甜味剂。

麦芽糖醇,甜度和蔗糖接近,不产生热量,也不含合成脂肪和刺激胆固醇形成。它是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病患者较理想的甜味剂。

甘草甜素,甜度为蔗糖的250倍,与少许蔗糖。柠檬酸钠配合,不仅可减少蔗糖的用量,还可以获得甜美的口感。

甜菊苷,俗称甜菊糖。甜菊苷的甜度为蔗糖的200--250倍,甜味特点接近于蔗糖。可降血压,促进代谢,治疗胃酸过多的保健作用。是糖尿病患者普遍选择的一种理想的甜味剂。

氨基酸衍生物甜味剂,阿斯巴甜(又名天冬甜肽或蛋白糖)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人造甜味剂,其主要原料为苯丙氨酸与天冬氨酸。

5大习惯助您稳定血糖

日常饮食要注意的:

谷薯类占1/4

原则:粗细搭配,谷薯交替

粗粮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血糖上升速度,每日主食中粗粮的比例应为

1/3。

薯类(如红薯、土豆等)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有利于维持血糖平稳。但因其含有较多的淀粉,能量较高,故应减少一部分主食。

蛋白质类占1/4

原则:蛋肉奶豆,择优适量

每天保证一个鸡蛋;可摄入适量瘦肉,肉类最好选择鱼禽类,尽量不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加工肉制品;奶类最好选择低脂或脱脂的;可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但需替换掉一部分肉类。

蔬果类占1/2

原则:多吃蔬菜,水果适量

建议每日食用蔬菜的种类多样、五颜六色,科学搭配。低糖蔬菜(如冬瓜、茄子等)应多于500克,其中深色蔬菜要占一半以上;如果吃高糖蔬菜(如南瓜、柿子椒、胡萝卜等),应替换掉一部分主食。

血糖如果控制平稳,可适量食用水果(每天200 克左右),但高糖水果(如香蕉、葡萄、荔枝等)

应慎重选择。食用水果建议在两餐间,也需替换掉一部分主食。

合理烹调

加工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限糖。

烹调油宜选择植物油,每日20~25 克;食盐每日不超过5 克;严格限制精制糖及甜食的摄入量。食物加工得越精细、越成熟、越软糯就越容易吸收,升糖作用也就越大。比如,主食对餐后血糖升高速度的影响为:米粥>软烂米饭>软米饭>硬米饭。

烹调食物时最好采用清蒸、炖、水煮、凉拌等方式。

正确的进食顺序

正确的进食顺序可帮助糖友控制进食量,避免餐后血糖波动过大。一般来说,推荐的进食顺序为:清淡的汤类→蔬菜→主食→肉类。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D 通过“饥饿”降低血糖 11.以下有关糖尿病饮食治疗正确的说法是:(B) A 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计划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摘要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状况与高血脂密切相关,高血脂特点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的非药物手段有控制饮食、减肥、运动、药物治疗。通过综合性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紊乱对策 糖尿病是人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指标发生紊乱的综合征,高血糖与高血脂密切相关。 糖尿病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或同时伴有胆固醇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低,糖尿病患者多有这种通常被称为“混合型血脂异常”的血脂紊乱表现,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糖代谢发生异常时,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其结果是引起血脂紊乱。糖尿病患者这种血脂异常与血糖的控制好坏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血脂异常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后,紊乱的血脂水平就会“自动地”恢复到正常,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其中比较

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遗传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多在血糖控制后会基本恢复正常,2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后,紊乱的血脂水平仅部分恢复正常,所以,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常常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可表现为仅有的血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但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高血糖合并高血脂时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增加 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人统计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即使是单纯糖尿病患者,也属心血管病高危范围,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与已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相当,所以人们又把糖尿病当成“冠心病等危症”来对待。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急性期的死亡率会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高危险性应该与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有关。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100ml血增高10mg,其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100ml血降低10mg,则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2%,这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会使其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对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积极进行降

糖尿病论文综述1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一、介绍 本指导原则为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临床试验提供建议。在以下的讨论中,简要描述了1型和2型糖尿病及其治疗目标,为临床试验设计、适用于不同研究阶段的终点事件和适宜的人群等问题提供指导原则。这些问题适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 本指导原则不讨论临床试验设计或统计学分析的一般问题。本指导原则重点是特定药物的研发和试验设计。同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一样,这些问题仅用于糖尿病研究中。HbA1c 的下降直接反应血糖控制的改善。因此,对于糖尿病的短期高血糖治疗和长期微血管并发症的控制,HbA1c 被认为是一个良好的有效替代指标。 本指导原则仅视为推荐性的建议。 二、背景和治疗目标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并存所致的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的改变也是胰岛素分泌和反应缺陷的重要表现。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为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或特发性)和2型糖尿病(进展性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并存的复杂病理生理,并有遗传背景)。糖尿病也与妊娠期间激素水平、遗传缺陷、其他内分泌病、感染以及某些药物有关。

上述研究均采用HbA1c 的改变来评价血糖控制水平。HbA1c 这个替代终点反映了有益于治疗糖尿病的直接临床疗效(高血糖及其相关症状),而且降低HbA1c 可以合理地预期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长期风险。此外,已逐渐认识到诸如高血压、吸烟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重要,因为目前糖尿病已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等危症。 三、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若没有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表1 糖代谢分类 WHO 1999(mmol/L) 糖代谢分类 FBG 2hPBG 正常血糖(NGR)<6.1 <7.8 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 <7.8 糖耐量减低(IGT)<7.0 ≥7.8-<11.1 糖尿病(DM)≥7.0 ≥11.1 注: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表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从人类遗传学角度看糖尿病

摘要: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本文主要从人类遗传学角度,通过对多个最新研究事例的概括,对糖尿病的致病原因、遗传方式等方面进行简要地综合论述。 关键词:糖尿病基因遗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如今糖尿病是世界上第五位主要死亡原因,在发达国家更是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一、糖尿病的两种类型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共同点为:都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但两者也存在明显不同: (1)年龄上: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大多数40岁以下发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越肥胖越易患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 (4)急慢性并发症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这些病变在2型糖尿病都较多见。 (5)临床治疗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二、关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依赖胰岛素治疗,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从基因角度看,不同的基因型会使相同疾病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青春期前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drb1*0301/drb1*0401基因型,起病急骤并伴β细胞的广泛破坏,而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多表现为β细胞的缓慢破坏,c肽水平较高且有较长时间的缓解趋势。后者往往存在低到中度水平的人白细胞抗原(hla)易感基因型。多项研究证实,ptpn22基因c1858t多态性(arg620trp)与多种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相关。乌克兰学者季哈诺夫等研究了乌克兰人群中的ptpn22基因c1858t多态性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ptpn22基因c1858t多态性与lada的相关性强于1型糖尿病,其在lada 基因遗传易感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述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的意义

简述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9-04-08T11:25:23.493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6期作者:高中凯 [导读] 糖尿病患者可伴有明显的血脂异常的症状,而且其血糖水平越高,其血脂异常的症状就越严重。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血脂检测。然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的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且均高于正常值,其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且低于正常值,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可伴有明显的血脂异常的症状,而且其血糖水平越高,其血脂异常的症状就越严重。对糖尿病患者检测血脂水平,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恢复,充分满足糖尿病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临床诊断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检测;临床诊治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lipid test in diabetic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lipid test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2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The 20 patients were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20 healthy people who were in the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for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lipids were taken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lipid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hen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The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low the normal value,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may be accompanied by obvious symptoms of dyslipidemia, and the higher their blood glucose levels, the more severe the symptoms of dyslipidemia. The detection of blood lipid levels in diabetic patients can help the treatment and recovery of diabetic patients, fully meet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diabetic patients, help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rognosis,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clinical diagnosis High satisfaction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abetes; blood lipid detectio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糖尿病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不可能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研究发现,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代谢性疾病[1],因此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血脂异常症状。本文就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女20例;年龄39-71岁,平均(46.9±6.2)岁。对照组中,女20例;年龄37-73岁,平均(47.3±6.5)岁。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在试验前3天保持低脂饮食,停止使用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原有的睡眠习惯,并停止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在测试开始之前,要求受试者静置10分钟,然后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ml静脉血。将收集的血液样品离心,分离上层血清,并使用全自动血脂分析仪测量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2]。 采取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且均高于正常值,其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且低于正常值,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葡萄糖代谢紊乱和脂质代谢紊乱。当人体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例失衡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异常,使整个脂质代谢水平失衡。血液中的血脂沉积在管壁上,这可引起动脉硬化。因此,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原因之一。载脂蛋白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 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参考模板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6.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52例糖尿病患者、健康者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并检验其TG、TC、HDL-C以及LDC-C;结果实验组TG(5.42±1.27)mmol/L、TC(2.82±1.08)mmol/L、LDL-C(3.37±1.11)mmol/L均高于对照组TG(4.01±0.62)mmol/L、TC(1.61±0.68)mmol/L、LDL-C(2.49±0.79)mmol/L,而实验组HDL-C(1.32±0.54)mmol/L低于对照组(1.64±0.71)mmol/L,并且实验组血脂异常发生率36.5%明显高于对照组11.5%,且P<0.05;结论跟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TG、TC、LDL-C升高,HDC-C降低,因此血脂检验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辅助手段。 标签:糖尿病;血脂;检验 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血脂检验已经成为诊断糖尿病的一种重要辅助方法,该类方法主要是检验人体的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2014年6月~2015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分别检验并对比了52例糖尿病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水平,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经胰岛素检测均确诊为糖尿病,男患者31例、女患者21例,患者34岁~65岁,平均年龄为(41.3±3.4)岁;现另选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5岁~63岁,平均年龄为(4 2.1± 3.1)岁。将两组检验对象性别、年龄逐一比较,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剂和仪器本次检验所需要的试剂是由罗氏公司生产的原装试剂,并且均能正常使用,检验所需仪器为由罗氏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血液采集方法所有被检验对象在采集其血液前1个月便开始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饮食的清淡、禁烟禁酒,并禁止服用任何会对血脂产生影响的药物。采血应该选择在早晨空腹,每人采血量为3ml,被检验对象应该在3h内完成TG、TC、LDL-C以及HDC-C等血脂指标的检验。 1.2.3检验方法关于被检验对象甘油三脂水平(T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实用参考]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姓名: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132********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RR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

面向糖尿病的临床大数据分析研究与应用

学校代码:10255 学号:2131567 面向糖尿病的临床大数据分析研究与应用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DATA ANALYSIS FOR DIABETES 学科专业:软件工程 作者:陈潋 指导教师:华东平 答辩日期:2016年1月 2015年12月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东华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面向糖尿病的临床大数据分析研究与应用 摘要 随着各大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医院中的各生产系统如HIS(医院信息化系统)、EMR(电子病历系统)、LIS(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等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临床数据。这种临床大数据对于提升临床医疗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治疗周期长,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肾病、眼病),病情反复等特点。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临床数据包括就诊信息、实验室检验、临床诊断信息和医嘱用药信息等,这类数据隐含着患者群体特征、病情的变化趋势、药物疗效等关键信息。为了找出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临床医疗信息的分析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 为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糖尿病临床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对糖尿病临床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和时序挖掘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根据糖尿病临床数据的特点,给出了糖尿病临床数据分析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该系统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多维分析模块以及时序挖掘模块。其中,数据预处理模块主要为系统分析部分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系统架构,数据预处理模块将会主要从两个方面组织数据:其一是HANA数据库中数据,按照多维分析模型,构建多维分析事实表与维度表;其二是将临床诊断数据按照诊断事件进行序列化,

糖尿病患者管理制度

2011年南亩卫生院糖尿病管理工作度 一、目的 通过以我院服务为基础,以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采取社区一般人群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患者管理和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指导与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糖尿病防治体系。 二、内容与方法 1.患者的发现 (1)通过我院和乡医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检测血糖来发现、诊断糖尿病患者; (2)重点人群的筛查。包括:45岁以上人群、超重或肥胖人群、高危人群等; (3)通过以往人群健康档案、基线调查、各种体检、收集我镇内现患病人等途径。 2.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诊断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其中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 采用WHO1999年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若为静脉血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标准见表1,推荐用此方法;若

用毛细血管或全血测定葡萄糖值,其诊断分割点有所变动,标准见表2。 表1 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mg/dl) 表2 糖尿病及IGT/IFG的血糖诊断标准 血糖浓度[mmol/L(mg/dl)] 全血血浆 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糖尿病 空腹≥6.1(110)≥6.1(110)≥7.0(126) 或负荷后2小时≥10.0(180)≥11.1(200)≥11.1(200) 或两者 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如行检测)<6.1(110)<6.1(110)<7.0(126) 及负荷后2小时≥6.7(120)≥7.8(140)≥7.8(140) ~<10.1 (180) ~<11.1 (200) ~<11.1 (200)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5.6(020)≥5.6(100)≥6.1(110) ~<6.1 (110) ~<6.1 (110) ~<7.0 (126) 及负荷后2小时(如行检测)<6.7(120)<7.8(140)<7.8(140) 正常 空腹<5.6(100)<5.6(100)<6.1(110) 负荷后2小时<6.7(120)<7.8(140)<7.8(140) 3.登记 对于新确诊或各种方式发现的患者,要进行患者信息登记,要求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一般信息、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是否会遗传,是糖尿病患者以及孕妇糖尿病患者,比较关注的话题,那么糖尿病到底会不会遗传呢?下面就请济南糖尿病医院的专家们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一下。 据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在研究中发现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因而认为糖尿病会通过基因遗传给子女。目前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遗传涉及多个基因,这些基因的变异使人更易患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尤为明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就一定会患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还受环境、肥胖等后天因素的影响,积极的预防对于这些易患糖尿病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这个问题,简单的回答是:会遗传。因为糖尿病患者的亲属中发生糖尿病的机会比非糖尿病患者的亲属要大,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因此,父母或某一方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应定期查血糖以便

及早发现糖尿病。有资料统计表明,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下一代只有5%会患糖尿病呢?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有些人有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至于这种环境,目前认为和饮食热量过剩及生活方式改变、活动太少及肥胖有关。 以上回答是“简单的回答”,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最多见的2型糖尿病来说的。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糖尿病学会新的分型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情况就复杂得多。如最近有报道,发现了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基因,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可能性就比2型糖尿病大得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条件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2型糖尿病在我国近几年的发病率有快速增长的势头,由于环境因素的改变,很可能双亲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病率超过5%。 至于新分型中一类“特殊类型糖尿病”,情况就更复杂。有一部分病因已明确为因线粒体突变引起者,则是母系遗传,即母亲患有此种糖尿病,会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还有“成年型青年糖尿病”,则已明确了几个特定的基因遗传缺陷,当然和遗传有关。但因药物(如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等)或内分泌疾病(如临床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24T09:10:13.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许敬奇 [导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原因,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许敬奇(广州市花都区天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10800 )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原因,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就诊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脂4项,对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按照国际、国内诊断标准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120例糖尿病患者中,64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3.3%。单项TC、TG、LDL-C升高分别为8、12、6例,TC、TG二者同时增高7例,TC、TG、LDL-C同时升高5例。结论摇糖尿病患者以TG、TC、LDL-C增高,HDL-C下降为特征。及时纠正异常血脂,利于糖尿病患者归转及减少并发症。【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血脂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02-01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其他类脂的总称。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1]。为了解本地区血脂异常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笔者分析2年来120例糖尿病患者脂异常的检测结果,旨在研究其在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对象和标本采集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检测血脂4项目的糖尿病患者。被检测者检测前未服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检测前空腹8小时。测试项目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 1.2仪器与试剂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宁波美康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血脂采用广东省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血清。定标液为英国朗道定提供。 1.3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血脂异常的标准。TC≥6.5、TG≥1.7、LDL-C≥3.1、HDL-C≥ 2.2或<1.0。 2 结果 120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64例,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3.3%。64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单项TC、TG、LDL-C升高分别为8、12、6例,TC、TG二者同时增高7例,TC、TG、LDL-C同时升高5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并常常会合并脂类代谢的异常。在糖尿病患者中,除少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减少外,大多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胰岛素含量正常或升高,由于胰岛素不仅参与糖代谢以控制血糖水平,还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糖尿病患者分为依赖型(IDDM,胰岛素分泌的绝对量减少)和非依赖型(NIDDM,胰岛索分泌的相对量不足)两种。胰岛素具有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脂肪组织激素敏感的脂肪酶(HSL)的活性。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浆乳糜微粒(CM)及VLDL颗粒中TG降解障碍,使血中TG含量升高,同时血中F-FA含量也增高。此外,胰岛素缺乏时,脂肪酸B氧化增强,大量乙酰COA不能进人三羧酸循环氧化而合成胆固醇量增加是血胆固醇升高。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伴有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者比非合并高脂蛋白血症者冠心病的发病高3倍,因此,糖尿病不仅仅表现为糖代谢紊乱,往往也合并有脂代谢紊乱,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3],同时血脂的代谢异常也参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4]。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而糖代谢紊乱又会引起脂代谢异常,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同时高脂血症又会由于脂毒性因素促进脂肪的堆积,使胰岛素抵抗加剧,从而恶性循环。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高脂血症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机体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促使糖尿病慢性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在糖尿病中,低密度脂蛋白是心血管意外的最主簧危险因素,而富含三酰甘油升高也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发生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是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以TG、TC、LDL-C增高,HDL-C下降为特征。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TC增高积聚血管壁会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HDL-C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HDL-C的减少可导致体内清除TC的能力下降,引起TC积聚及血管病变,因而HDL-C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低HDL-C水平已被确定为一个重要的心血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且HDL-C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转归有关,高TG水平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TG水平升高,可以预测心血管危险[5]。张帆等[6]研究后认为TC、LDL-C随血糖浓度增高而增高具有相关性。糖尿病胰岛素缺乏会引发高血脂,相反高血脂也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二者互为影响,互为加重。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该实施必要的血脂监测,如果血脂异常,在控制血糖过程中,还应注意纠正异常的血脂,使其降至正常范围,利于糖尿病患者转归和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郭金富.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102-103.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3]田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与其慢性血管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3(11):84-85. [4]杨继荣.血脂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0,17(26):35. [5]潘英利,米古丽.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6 [6]张帆,杨继筠,李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联合监测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71-72.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概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在介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之前,首先简要说明一下糖尿病的分型[1]。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Ⅱ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包括,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下面我将按照糖尿病的分型,介绍相应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一、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手术方法(胰腺切除法[2]) 是最早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1890年,Mehring和Minkowski报道,在切除狗胰腺后,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严重的糖尿现象。一般选用较大的实验动物,如狗和家兔等,其次用大鼠。全部切除胰腺,可制成无胰性糖尿病动物模型,需补充外源性胰酶。全部切除胰腺,除可引起高血糖外,并可致酮症酸中毒和死亡,故一般主张切除75%~90%的胰。 (二)化学药物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 1.四氧嘧啶(alloxan)四氧嘧啶产生超氧自由基而破坏β细胞,导致胰岛素合成减少,胰岛素缺乏。其作用可能与干扰锌的代谢有关。豚鼠具有抗药性。四氧嘧啶引起的血糖反应分三个时相,开始血糖升高,持续约2h,继而因β细胞残存的胰岛素释放引起低血糖约6h,12h后开始持久的高血糖。 ⑴小鼠给药剂量因给药途径不同而异(均需临用前配) 200mg/kg(ip) ,85-100 mg/ kg(iv)。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很多。王柳萍等[3] 观察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小鼠体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死亡率、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剂量的增加,小鼠死亡率增高;小鼠体重增加,死亡率亦增高;静脉注射成模率比腹腔注射高;同等剂量分次给药,死亡率、转阴率均降低,认为四氧嘧啶以同等剂量分次给药小鼠糖尿病成模率高。黄敏等[4] 通过ip四氧嘧啶(ALX)建立速发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不同禁食时间对ALX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ALX糖尿病小鼠造模的最佳时间为禁食12、18h后造模,禁食18h糖尿病小鼠模型组为最好。但陈建国等[5]观察各种因素对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模型最佳条件为: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剂量为200mg/Kg,给药前小鼠禁食16h,选雌性小鼠更佳,选造模后第3天血糖值在15~30mmol/l小鼠为造模成功小鼠为宜。 ⑵大鼠Alloxan糖尿病大鼠是研究糖尿病治疗药物疗效的常用动物模型。但是,Alloxan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成分、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动物体重、个体差异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会造成动物死亡率、转阴率高,以致模型的成功率降低,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何学令等[6]观察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所需的最低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静脉给药优于腹腔给药;用四氧嘧啶以静脉给药方法成功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未禁食情况下需剂量≥40mg/kg。艾静等[7] 探讨四氧嘧啶致Wistar大鼠高血糖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