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防治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针对棉花枯萎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和病菌源,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二是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提高抗病能力。
三是合理施肥,保证棉花的养分平衡,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四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生期进行喷洒,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对于黄萎病的防治,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清理病残体和病菌源,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同时,要注意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避免积水和缺氧情况的发生,以减少病原菌的繁殖。
其次,要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此外,合理施肥也是防治黄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保证棉花的养分平衡,提高抗病能力。
最后,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生期进行喷洒,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防治方法。
一是合理轮作,避免连作连种,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根据病害的不同,轮作的作物可以选择花生、玉米等不同的作物,以减少病原菌的发生。
二是栽培技术上要注意合理密植,保证棉花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菌的传播。
三是注意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我们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合理轮作,注意栽培技术和病害的监测与预警。
只有通过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保障棉花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棉花枯、黄萎病如何防治

棉花枯萎病
该病主要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水流、灌溉水等传播,从根部 侵入棉株。高温、高湿、多雨等条件下容易发生。
棉花黄萎病
该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从根部侵入棉株。土壤中存在大量 的菌源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夏季高温、高湿、多雨等条件下 也容易发生。
02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 果。
03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实践
品种选择
01
02
03
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 病抗病性强的品种,降低 病害发生的概率。
适应性广的品种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稳定 的品种,减少环境变化对 棉花生长的影响。
传播有影响。
土壤环境
03
土壤的质地、pH值、肥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
病和传播。
05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总结词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传统和现代育种手段,选育出具有抗病性、适应性强的棉花品种,并推广种植,可有效降低棉花枯萎病和黄 萎病的发病率。
04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评价标准
发病率
评价防治效果的首要指标,发病率越低,防治效 果越好。
病情指数
反映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严重程度,病情指数 越低,防治效果越好。
产量
防治效果好的处理,棉花的产量明显增加。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黄萎病是世界上对棉花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农业科学家不断探索和研究综合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对抗棉花黄萎病。
一、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棉花时,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第一步。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具有抗病性的棉花品种,如新疆亚麻籽棉、早籽系列品种等。
这些品种在抗病性方面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棉花受病害侵染的风险。
二、合理施肥棉花黄萎病与土壤酸碱度密切相关,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棉花的生长和抵抗病害。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整,保持适宜的土壤pH值。
适量施入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增强棉花的抵抗力。
三、合理灌溉管理黄萎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因此合理的灌溉管理对防治病害至关重要。
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水分过多,增加棉花感染黄萎病的风险。
合理控制灌水量和灌水频率,避免土壤积水,提高土壤排水能力,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
四、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害源的存在,避免病害的蔓延和暴发。
合理轮作,不连种棉花,避免连作导致土壤病原体积累,增加病害发生的概率。
定期修剪和整枝,保持棉花植株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菌在植株间的传播。
五、合理防治药物在黄萎病发生初期,及时喷洒防治药物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效果的农药,按照使用说明和推荐剂量进行喷洒,务必注意药剂的安全使用和合理稀释。
同时,要注意防止病菌对药物产生抗性,避免频繁使用同一种药剂。
综合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农民朋友们始终保持警惕,并严格按照防治措施执行。
同时,农业科研部门也应加大对抗病品种的培育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助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管理、合理田间管理以及合理防治药物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蔓延。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防治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防治黄萎病症状:在苗期及定植初期易染。
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首先发黄,逐渐发展至叶片半边或整个叶片发黄。
天气干旱或晴天中午前后棉苗萎蔫,早晚恢复正常。
后期由黄变褐,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垂或脱落,严重时病株叶片落光,仅剩茎秆。
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
将种子用55℃温水浸1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然后催芽播种。
②苗床处理。
每平方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克~15克与土充分拌匀制成药土,然后将药土制成苗钵备用。
另按10公斤细土配10克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比例拌制盖种用土。
播种时做到用药土对种子下垫上盖。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灌根,每平方米灌药液5公斤,7天一次,连灌2次~3次。
枯萎病症状:棉花枯萎病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现蕾前后发病最盛。
可归纳为5种类型:①黄色网纹型:病株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大部呈黄色网纹状,叶片逐渐萎缩枯干。
②黄化型:叶片边缘局部或大部变黄,萎缩枯干。
③紫红型:叶片局部或大部变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萎缩枯干。
④青枯型:叶片突然失水,叶色稍变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而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
⑤皱缩型:5片~7片真叶时,大部分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形,色深绿,节间缩短,比健株矮小,一般不死亡。
成株期症状有多种类型。
叶片也可表现为黄化型、网纹型等类型,容易落叶。
重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形,色深绿,节间缩短,株型矮小。
雨后常出现急性凋萎型,棉株突然失水。
叶片迅速凋萎青枯,叶片下垂,常落叶成光秆。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最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措施。
2、轮作换茬。
3、加强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病重田块要施速效氮肥。
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0倍25%使百克药液加500倍“美洲星”液肥进行灌根,每病株灌100毫升~150毫升。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
棉花黄萎病是为害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有人称它为“癌症”。
黄萎病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0%~30%,发生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80%以上,甚至绝收,对此病的防治一定要引起注意。
1.选抗病品种。
这是防治黄萎病、提高棉花产量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2.轮作倒茬。
在棉田种植3~5年的田块或病株较多的田块采取轮作方式。
以多年种植禾本科作物的田块轮换倒茬。
3.加强棉田管理。
清洁棉田,减少土壤菌源,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棉田湿度,并喷施新高脂膜,使其不利于病菌滋生和侵染。
平衡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使用,重施有机肥,侧重施氮、钾肥,以利棉株健壮生长,增强自身的抗逆能力。
4.药剂处理。
棉花种植前对土壤消毒;定期喷施防时疫病虫害的针对性药剂和新高脂膜,提高药效,起到预防作用;严重者拔除病株,及时烧毁、及时灌根,从而避免减量减产。
1。
棉花枯和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及时发现
在发病初期,及时发现并 记录病情,采取相应措施 。
清除病株
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清 除并销毁,以防止病原菌 的扩散。
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剂对病株进行 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
化学药剂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针对性药剂
根据病情选择针对性的化学药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效果。
合理使用药剂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 操作,不可随意加大剂量。
02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生态防治 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是生 态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 重要措施。
抗病品种的选用能够显著降低 棉花病害的发生率,提高棉花 的产量和品质。
在选购棉花品种时,应了解其 抗病性能,并选择经过审定且 具有较强抗病性能的品种。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能够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
合理轮作
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应避免同一种作物连作,尤其是 枯萎病严重的地块更应避免。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应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的 施用量,以防止植株过度生长,降低抗病能力。
加强病害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的病害监测网络
通过定期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干旱季节,应加强灌溉管理, 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需求。
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能够减少土壤中的病原 菌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可以采取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 的方式,如与玉米、小麦等作物
轮作。
轮作时间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 情况而定,一般建议至少进行两
年的轮作。
棉花黄萎病防治方法

棉花黄萎病防治方法汇报人:2023-12-02CATALOGUE目录•棉花黄萎病概述•棉花黄萎病的病因•棉花黄萎病的诊断与识别•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棉花黄萎病的预防措施•棉花黄萎病防治案例分析01棉花黄萎病概述棉花黄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也称为“黄叶病”或“萎黄病”。
棉花黄萎病主要导致棉花叶片变黄、萎缩,植株生长缓慢,结铃少,产量和品质下降。
病株叶片边缘常有深褐色斑块,后期叶片易脱落。
定义和症状症状定义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通过棉株的根部和土壤中的菌丝体进行传播。
土壤传播病菌也可通过气流传播,在风的作用下,可从发病棉田传播至邻近未发病的棉田。
气流传播传播途径棉花黄萎病可导致棉花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
产量损失品质下降防治困难病株所结棉铃的纤维品质也受到影响,导致品质下降。
由于棉花黄萎病的传播途径多且难以控制,防治较为困难。
030201影响和危害02棉花黄萎病的病因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质地类型容易导致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土壤质地土壤中某些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有关。
土壤微生物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量也可能导致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土壤营养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棉花的抗病性,导致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棉花的抗病性,导致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湿度降雨的频率和量也可能影响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降雨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高可能导致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品种抗性不同品种的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有差异。
施肥施肥不当可能导致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03棉花黄萎病的诊断与识别症状观察棉花黄萎病通常会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或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观察棉花生长情况受黄萎病影响的棉花植株会变得矮小,枝叶稀疏,且棉花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影响。
有机质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土壤酸化,从而为黄萎病的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检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群落失衡可能会为黄萎病的病原菌提供更多的传播途径。
棉花黄萎病防治方法

发病原因与传播途径
发病原因
棉花黄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土壤带菌、气候条件适宜、品 种抗性差等。
传播途径
棉花黄萎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壤、水流和气流等途径 传播。
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01
02
03
产量下降
棉花黄萎病会导致棉花的 叶片枯萎、脱落,植株矮 小,生长缓慢,从而影响 棉花的产量。
品质下降
棉花黄萎病还会影响棉花 的品质,使棉纤维变短、 强度降低,影响纺织品的 品质。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
通过保护和利用棉花黄萎病的天敌昆 虫,如瓢虫、草蛉等,可以有效地控 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减轻棉 花黄萎病的发生。
人工释放天敌昆虫
在棉花黄萎病发生较重的地区,可以 人工释放天敌昆虫,增加天敌数量, 提高防治效果。
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生物防治
微生物菌剂的种类
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微生物菌剂主要包括木霉菌、芽孢杆菌等。这些微生物菌剂能够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 菌的生长和繁殖。
防治困难
由于棉花黄萎病的传播途 径广泛,防治难度较大, 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02
防治策略与措施
农业防治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 有效途径。
合理轮作
与非寄主作物进行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深耕翻土
通过深耕翻土,将表层土壤中的病原菌翻入深层,减 少其数量和繁殖空间。
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方法
将微生物菌剂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喷洒到棉花的叶片上,能够有效地控制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利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生物农药的种类
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物农药主要包括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这些生物农药能够干扰病原菌的代 谢过程,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 ,降低 棉花发病 程度 ,降低发病株率 。在深层土壤 中,致 病菌和病株残体将会 加速消解 ,有 利于保持 土壤 的健康 。相关 研究指 出 ,深翻土 壤 2 0 e a,能 够有效 降低 2 r 2 . 5 % 左右 的植株 发病率 ,减 轻 1 5 % 左右 的植 株发病 程度 ,能够 取得较好 的棉 花黄萎病防治效果 。
棉 花黄萎 病 防治 喻梦花
棉 花 黄 萎 病 防治
喻梦花
( 新疆石河子 1 4 7团 4 连 ,新 疆维吾 尔 自治 区 石 河子 8 3 2 0 0 0)
摘 要:黄萎 病威胁 着棉花 生产 ,黄萎病 防治一直是棉花种植业关注的焦点 问 题。目 前 ,棉花黄萎病防治的主要 措施 包括 :加 强预防 ,
强化检 疫 ;轮 作倒茬 ,改造病 田;选用抗病 品种 ;加 强田间管理 ,健株栽培等。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 4 8 1 +. 9 文献标识 码 :A
1弓 I 言
棉花黄萎病流行性强 ,发病范围广 ,在我 国各个 产棉区均 有 分布。由于棉 区多年连作、大面积推广抗 虫棉、病菌致病力 多变、环境 条件 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棉花黄萎病出现了危害加 重 的趋 势。黄萎 病已经成 为了我国棉花优质、稳产、高产的瓶 颈 ,因此探究棉 花黄萎病 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 的。 2加强预防 。强化检疫 旦棉花黄萎病菌进入土壤后 ,就难 以根除。因此 ,棉花 黄萎病 防治的首要环节就是加强预防 ,强化检疫。采取相应的 保 护措 施严格施 行无病 田田间管理 ,防治带病土壤或种子进入 无 病区 , 特别是我 国西北内陆棉 区需要 高度重视种子检疫工作 。 为此 ,必须做好普查工作 ,对棉区情况进行评估 ,合理划分重 病 田、轻病 田和无病 田,并且建立完善的病 田档案 ,打下坚实 的 良种繁育 、品种布局 、植物检疫基础。必须做好无病 良种繁 育工作 ,建立无病供种基地。在引种、调种时 ,需要根据检疫 要求 ,对棉种进行消毒处理。在试种、繁育、鉴定后 ,才能够 在无病区进 行推广。 3轮作倒茬 。改造病 田 目前 , 轮作倒茬是棉花黄萎病防治经常采用重要措施之一 。 在出现黄萎病的棉 田,特别是叶落型黄萎病的棉 田和重病 田, 必须 开展轮作 倒茬 。轮作倒茬 通常 以水旱 轮作 为主 ,3 — 5 a后 方可种棉花。连年植棉的 田地 ,在水稻调茬改种后 ,棉花产量 能够获得可观的提升 ,通 常增 产约为 2 0 %。在干旱地区 ,可 以 通过小麦 、谷子 、高粱 、玉米和棉花轮作的方式 ,进行轮作倒 茬。值得一提的是 ,棉花轮作倒茬应当尽量避免和蔬菜进行轮 作 ,特别是不能够和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一般情况下 ,轮 作1 a 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 2 0 %,轮作 2 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
5 . 4合 理 施 用 缩 节 安
棉花黄萎病发生 的初期 ,合理施用缩节安喷施植株 叶面 , 能够有效缓解棉花黄萎病的症状 ,防治黄萎 病进 一步蔓延 。在 7 月上旬 , 喷施 1 - 2 次缩节安 , 能够降低 4 4 . 7 %左右 的发病程度 , 3 0 %,轮作 3 a 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 4 5 %,轮作 4 a 能 够有 效地 增加棉花产量 。在缩节安喷施后 ,植株的激 素代谢水平会产生 降低发病 6 5 %。出现黄萎病 的棉 田改种非大丽轮枝菌寄主的农 变化 ,提高 了抑制病菌物质的含量 ,诱 导了植株 的抗病性 。缩 作物 ,尽可能得降低黄萎病菌含量水平 ,从而达到防治棉花黄 节安能够提高感病植株的无机离子的运输量 ,从 而提高植株 的 黄萎病菌抵抗能力。 萎病的 目的。 6结语 4选用抗病 品种 综上所述 ,棉花黄萎病会严重降低棉花产量 ,造成棉花种 最经济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措施 , 就是选用抗病 品种 。 特别是一些种植 面积大 , 而又难 以开展 改造 的病 区棉 田。目前 , 植经济损失 。目前 ,防治棉花黄萎病应当坚持综合 防治 、预 防 我国 已经陆续培育成功 了抗虫棉 、常规棉等抗病品种 ,例如 , 为主的防治原则 。通过采取强化检疫、轮作 倒茬 等综合性措施 中植 棉 2号 、邯 5 1 5 8 、冀 2 2 8 、冀杂 1号、豫棉 1 9号 、中棉 防治黄萎病 。在种植实践 中,需要做好土壤深翻、平衡施肥 、 所 1 7号 、中棉所 l 2号等。近些年 ,一些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 合理整枝 、合理施用缩节安等工作 ,以改善植株 生长环境 ,及 也陆续选育 了出来 ,例如 ,新陆 中 1 4号 、新 陆早 1 1 号等 。推 时控制黄萎病 ,从而确保 棉花产量 。 广应用抗病品种 ,起到 了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蔓延的作用 。然 而 ,由于我 国大面积推广抗虫棉 , 黄萎病 又出现了回升 的趋势 。 参 考 文 献 1 】 齐东梅 ,梁启美,惠明 ,等 . 棉花枯萎、黄萎病结抗芽孢杆菌 的抗 目前抗棉花黄萎病的基因仍然缺少 ,高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仍 [ 然较少 ,特别是 抗落叶型黄萎病棉花品种。此外 ,作为一个复 茵蛋 白 特性【 j J , 微 生物学通 报,2 0 0 5 ,3 2( 4 ) : 4 2 — 4 6 . 合 种群的棉花黄萎病菌 ,不断出现强致病力菌系 ,造成病菌致 [ 2 ] 卢镇岳 ,扬新芳,冯永军 . 植物 内生细菌 的分 离、分 类、定殖 与应 病 力在 不同年份产生多变现象。因此 ,棉花黄萎病抗病品种的 用[ J 】 . 生命 科学,2 0 0 6 ,1 8( 1 ) : 9 0 — 9 4 . 选 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 [ 3 】 宋 晓研 ,陈秀 兰,孙彩 云,等 . 棉 花黄萎病病菌拮抗木霉 的筛选及 5加强 田问管理 ,健株栽 培 其抑菌机制 的研究 [ J ] . 山东大学学报 , 2 0 0 5 ,4 0( 6 ) : 9 8 . . 1 0 2 .
5 . 3 合 理 整 枝
合理整枝能够改善棉花的营养情况和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小气候 ,从而 防治棉花黄萎病 。在 7月上旬 , 将1 - 2果枝上的 5 个早蕾摘除 , 能够显著减 轻棉花黄萎病 ,降低 1 . 6 %~ 1 5 % 的病情指数 。在 8 月 中下旬 ,将植株 中上部的无效花蕾和下部 的无效果植剪 除 , 能够改善棉 田的透光 、通 风条件 ,降低黄萎病的发生概率 。
5 . 2平 衡 施 肥 棉 田施 肥 可 以采 用 N 、P 、K,其 比例 为 1 : 0 . 5 : 1 . 2 ,或 是
1 : 0 . 7 : 1 。这样 的施 肥 比例能够推病 害进行有 效地控制 ,增加棉 花产量 。相关 试验 表 明,增 施钾肥 与有 机肥 ,能 够有效 降低 1 7 %左 右的棉花黄 萎病病株 率。通常在 N、P 、微肥 足量施用 的基础上 , 每公 顷施钾肥 2 2 5 k g , 或有机肥 3 . 0 ×1 0 4 k g 较为合理。 为 了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施肥方法可 以采 用上喷下灌 。在棉花生育前期 ,施用氨基酸微量 肥 8 0 0倍 、活 性腐植酸液肥 8 0 0 倍 、高盛一喷绿 5 0 0 倍等灌根或喷施 ,以壮 苗促根 。在棉花生育 中期 ,可 以喷施靓丰素 7 5 0 g / h m ,斯德考 普叶面微肥 3 7 5 m 。在棉花生育后期 ,可 以喷施 0 . 3 % 磷酸 二氢钾 、0 . 1 % 硼酸 、活性腐植酸液肥 8 0 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