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意象艺术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1.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2.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来表现世界。
凡•高作品欣赏
凡•高
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 师家里,他的童年是在乡 下度过的,这唤起了他对 大自然、农民和劳动的热 爱。 27岁开始学画,37岁 逝世。他在短暂的一生中 创造出超乎寻常的业绩。
吃土豆的人们(模仿米勒,现实主义作品)
星 月 夜 ( 油 画 , 年 )
1889
这幅作品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 蓝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使得面对自然的奥秘而 不禁战战兢兢的人们,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 表现出了凡•高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油画,1897 年)
在远离法国的塔西提岛,高更的日子过得极为凄惨,贫困交加以及身染重 病,使他心情十分沮丧,他决定自杀以求得解脱,便跑到深山中服下了毒药。 他在被人救起后,又突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一幅反映内心对人生疑问 的哲理性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在其狂热 的创作状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此画的右边有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中间有一个采摘水果的青年,左边
《向日葵》梵高(荷兰) 用色彩来表现强烈的情感,并赋予这些 色彩以象征意义是凡•高最有特征的艺术手法。
《自画像》梵高(荷兰)
红 色 的 葡 萄 园
群鸦乱飞的麦田
高更作品欣赏
保罗•高更
生于法国二月革命余波未 息的巴黎。拿破仑三世上台执 政后,全家逃往秘鲁,在那里 生活了四年。那里的热带风光 给童年的高更以深刻的记忆, 以至后来他迷恋带有异国情调 的热带风光。Βιβλιοθήκη 对比下面两幅作品,有何不同?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人教版高二美术《走进意象艺术》课件(共39张)

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 且还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观念和意识。
•美术家在这类作品中往往采用了 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
三.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可以从两个角度解意象艺术
1、一种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 来表现世界的角度;
2、一种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 的角度。
1、一种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的角度;
——走进意象艺术
了解意象艺术的概念 为什么有的作品形象怪异 怎样理解和认识意象艺术 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异同
意象艺术:
意象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里自 然对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 因素来客观归纳作者的思想情感形 成概括的艺术形象。画家是按照自 己的感受去描绘世界的。
二,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的形象怪异? 形象怪异跟什么因素有关?
作品欣赏
徐渭 山居图
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
好结果。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以追求吉祥的喻意成 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寿桃=多福多寿
荷花=高洁、和睦,
鲤鱼=年年有鱼.连
年有余
带着上面的问题看下面的图片
•
客
观
《 星 月 夜
现 实 的 天 空
》
和
画
.
中
梵
的
高
相 比
较
有
何
画面左侧是柏树,一棵燃烧的柏树!
不
天空中有星星,她们翻滚着..
.
同
小镇似乎笼罩在某种不安之中...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 在夜空中放射艳丽的色彩
《呐喊》蒙克 (挪威)
《内战的预感》达利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走进意象艺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教案课题:走进意象艺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授课年级:一年级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本课是具体了解认识和了解三大美术类型之一的意象艺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并通过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方法采取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转换观念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艺术,用意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思想等。
3、情感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幻灯片。
学生: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教师出示课件《马蒂斯夫人像》虚拟情境,在美术馆两个观众在欣赏《马蒂斯夫人像》。
走进意象艺术

我们从那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高更
挪 威 蒙 克 《 呐 喊 》
湖滨山居
黄宾虹
清代朱耷的作品,明皇室之后, 轶事很多。
鹌 鹑 图
《 三 个 女 人 》 林 凤 眠
《 狐 狸 的 游 戏 》
《舞蹈》马蒂斯
说 唱 俑
黄 色 的 房 子
夏加尔
生日
亚 威 农 少 女 毕 加 索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美术
1、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 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教学重点 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 主要要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 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 1.你认为意象艺术真实吗?这种真实与 具象艺术的真实有什么不同? • 2.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具 有表现力?为什么?
具象艺术
• 一、视觉的真实性或 客观性
意象艺术
• 一、更倾向于心理的 真实, 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 传达 • 二、艺术形象更典型、 更集中 • 三、超越了时空的限 制。
• 二、艺术形象的典型 性 • 三、情节性。
•理解意象表现性美术两个角度: 1、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 现世界的角度; 2、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角 度。
星 月 夜 梵 高
圣维克多山 塞尚
合作探究
• 1.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如此 怪异? • 2.意象艺术的怪异与艺术家的观 念是怎样的关系?
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 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 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 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 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指导设计

精心整理《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走进意象艺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的第四课,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意象艺术。
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白意象艺术和前课所学的具象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除一般人看到“不像”的作品时产生的排斥心理,从而提高审美的眼睛,开阔眼界,是提高美术鉴赏水平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本课主要有以下的内容:感、能力美感,。
同时,还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追求的艺术目标。
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1、在教法上我将采用分析讲解、提问法、引导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情趣。
2、在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讨论等形式的学习。
六、教学过程1、导入:在这一环节中,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表演我先写好的几个表情词语,比如“惊讶、难过、开心”等,让下面的同学猜出那些表情所传达的意思。
我则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那些词语表情。
学生很快就能认出这些熟悉的图案就是我们都经常能见到的QQ表情图案,这些图案不再是再现人的脸多么真实,而是在于能传达某一种心理活动,而这就是意象艺术最重要的特征。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媒体展示课题:《走进意象艺术》(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主要就是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意象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2、讲授新课师:在上节课中,通过对具象艺术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具象艺术除了具有视觉真实性、客观性,典型性和情节性、叙事性等特点外,它还具有记录和社会干预的功能。
那么什么又是意象艺术呢?(1)媒体展示:什么是意象艺术?师: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比,略,较,所以,、夸张、较为详老师引导、归纳:。
走进意象艺术

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 惶恐 。在这幅画上,不仅体现出前一幅画那种叫喊,而且还充满忿 怒与兴奋感。形象的孤独、愤怒以致狂乱的情绪更为强烈。
鹌鹑图 中国画 朱耷( 朱耷(清)
• 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 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 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感觉的 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 样子来表现世界, 样子来表现世界, 一个是艺术家按照 “我”想表现 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 意象艺术的特点: 意象艺术的特点: 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 、 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 、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 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 、 的限制。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什么是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圣维克多山 油画 塞尚(法国)
• 呐喊 油画 • 蒙克 (挪威)
• “一天晚上我沿着 小路漫步, 小路漫步,路的一 边是城市, 边是城市,另一边 在我的下方是峡湾。 在我的下方是峡湾。 我又累又病, 我又累又病,停步 朝峡湾那一边眺望, 朝峡湾那一边眺望, 太阳正落山, 太阳正落山,云被 染得红红的, 染得红红的,象血 一样。 一样。 • “我感到一声 刺耳的尖叫穿过天 地间; 地间;我仿佛可以 听到这一尖叫的声 音。我画下了这幅 画,画了那些象真 的血一样的云。 的血一样的云。那 些色彩在尖叫。 些色彩在尖叫。这 就是‘生命组画’ 就是‘生命组画’ 中的这幅《呐喊》 中的这幅《呐喊》。
高中美术_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的积极性。
走进意象艺术第二步:悟其“理”总结意象艺术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主观感受。
自主探究:同桌两个人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环节主要采取合作学习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总结意象艺术的最重要的特点。
走进意象艺术第三步感其“意”欣赏一组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
探究三:意象艺术作品中那些“怪异”甚至是“丑陋”的形象,想表达画家什么样的情感?一、教师引导分析蒙克的《呐喊》色彩:鲜艳的色彩线条;曲线与直线的对比人物形象:夸张的形象蒙克的人生经历,分析、聆听《呐喊》这幅作品。
欣赏图片,以小组形式有组织的发言,谈一谈对画家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情感。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环节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教学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总结意象艺术的最重要的特点。
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
——走进意象艺术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
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
对美的感受和判断能力逐步增强,即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
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
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认为一件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像的就是美的,不像的就是没有水平或者纯粹就是乱画,根本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欣赏。
本课将通过比较学习方法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感受和理解意象艺术表达的主观性和多元化。
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意识。
受多元化社会环境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要渗透积极地高尚的情感教育,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走进意象艺术效果分析本节课基本遵循了课标的要求,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获得审美享受。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试着从以下作品中选一幅说说 艺术家是怎样对客观世界进行主观表达的?
1
2
3
5
4
6
要求:任择一幅你熟悉的意象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 (1)试用一句画家名言,或通过对画家身世与经历的 介绍,来分析概括你所选的作品中艺术家的“主观”的 感受与思想。
➢ (2)试谈谈你选的意象作品所描绘的“客观”现实世 界是怎样的,与艺术家“主观”心理感受有何不同。
野兽派 .马蒂斯
“那不是一位女士, 那是一幅画。”
你认为这幅作品美吗? 这个解答真正的含意是什么呢
“难道女人都象画的这样吗?”
?
马蒂斯夫人 像
➢
油画 1905
这幅头像,模特是马蒂 斯的夫人。
试着用一些恰当的词语, 谈谈画作所带给你的主 观感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美版)
第 4 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方式,表现出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这里 艺术家独特的、赋有表现力的传递与表现, 是为强调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服务的。
以“像不像”作为评判美术作品的唯一 标准。排斥“不像”的作品,认为它不真实。
在鉴赏意象艺术时,常出现的现象有哪些?
看作品第一眼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 理解。
结论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我们看到或 感受到现实中没有,也无法呈现的东 西。
➢
这一俏皮话在杂志上登出,“野兽主义”的名称被广泛认同。翌年
,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
兽派”这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
➢
坚定、豪放、原始、 用色大胆,色 彩鲜艳、夸张、强烈的对比、毫不遮 掩、质朴、不加修饰。
真正含义:
那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女士, 而是根据艺术家主观心理感受,运用 赋有表现力的艺术 语言所表达的艺术作品。
请欣赏意象艺术 作品动画
为什么这些作品荒诞怪异?
➢ 按一般人的想象和理解,所谓美术就是要 画的“像”,看到夸张变形的艺术作品就 难以接受,这都是对意象艺术不了解的原 因,但是像不像并不是判断美术作品的唯 一标准。
蒙克 《呐喊》
为什么意象美术作品中形象怪异?
让我意象作品与具象作品的对比
请用恰当的几个词语说出两件作品分别带给你的感受?根据比 较,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谈谈为什么?
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人 》
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
意象作品与具象作品的对比
培根所表现的教皇形象模糊、表情紧张、惶恐,血腥、 可憎、呆板、畸形、阴森、恐怖。
委拉斯凯兹画的教皇栩栩如生、目光凶狠、嘴唇吝啬、 尖刻、清晰、华丽。
意象作品与具象作品的对比
达芬奇《蒙娜丽莎》 高更《塔希提妇女》
雷东《维奥蕾特海曼像》
《蒙娜丽莎》使人感到清晰、真实、可触摸,是活 生生的人,很古典。 高更表现的女性是原始的、强烈的、象火一样,带 着温度,有泥土气息。 雷东表现的女性是娇弱的、美丽的,朦胧的、象花 一样,有诗意的,让人回味。 结论:意象艺术更倾向于表现心理的“真实”而不是 眼见的“真实”的传达。
这涉及到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观念。 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各样与我们现实中 看到的所不同的艺术形象。艺术家的 表达越独特、越强烈,形象就越与众 不同。
谢谢观赏!
南漳二中 张玉凤
蒙克 《呐喊》
看看蒙克的《呐喊》 来充分解释与感受一下。
“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 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 峡湾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红,象血一样。 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 ——蒙 克
扭曲的人,双手捂面,目光空洞,嘴脸被拉长,融入天空暮色的 大旋涡中,恐惶、骷髅般神经质的人,痉挛、冲突的画面和鲜血 般的红色,使人不安、迷失、惊骇。 而尖叫者身后,有两个衣冠楚楚的人走远,对他毫不同情,好像 没有听到任何叫喊,既不反应,也不关注,惊恐的人如置身于无 边的荒原,这反映的是画家极度的悲哀、寂寞与恐惧呀。
5
3
6
10
7
8
12
重点回顾:能否给意象艺术下个定 义?
并找出定义的重点词。
正确答案: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
—— ——
——走进意象艺术
定义重点词的解释:
➢ “客观”是指艺术家面对的客观现实世界。 ➢ “主观”是艺术家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 ➢ “表达”是指艺术家独特的、赋有表现力
的艺术传递与表现。 ➢ 即面对客观现实世界,用自己独特的表达
得出结论:相比较,培根画的教皇更加使人难忘,表 现得更入木三分。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作品更具有 浓缩性与表现力。
1
2
一、考考你:这些画作中哪些
55
是意象艺术作品呢?
请把编号记下来,
看谁正确率高?
12
7
9
8
3
4
13
6
10
11
正确答案: 3、5、6、7、8、10、12
你答对了吗?答对四个以上算你过关!
走进意象艺术
马蒂斯简介
➢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全名亨利 马蒂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 表人物。同时也是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同时又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他与毕加索是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马蒂斯作品很多,其中《 舞蹈》《奢华 宁静 快乐》《开着的窗户》是其主 要代表作。他的作品充满快乐和轻松。
➢ (3)试用几个恰当的词,具体分析艺术家是怎样用独 特的构图或色彩来传达精神和宣泄情感的。其中艺术家 的主观“表达”表达了些什么,谈谈给你带来怎样的感 觉?
《圣威克多山》
塞尚
谈谈第一眼看这幅作品的感受,它“像”现实存在的 山。吗?使用恰当的几个词语概括它带给人的感受。
《圣威克多山》
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在我发现的道路上前 无古人”。 画中没有完整的平面, 全是细小的块面。 塞尚认为绘画不是对现 实光影的再现,而是表 现自己独特的感受。 画中:紫色、棕色、绿 色、蓝色……象征:热 烈、盛夏、灾难将至、 没有开垦、蛮荒时代。
蒙克生平与作品的关系
蒙克生于挪威,父亲是军医,母亲有良好 的艺术修养。
5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的抑郁强烈感染 了蒙克,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感到死亡的恐 怖。
蒙克13岁,姐姐因肺病去世,她的死亡再 次刺激了蒙克。后来他的妹妹也患了精神分 裂症。
一系列的打击决定了蒙克对孤独、绝望、 死亡的创作基调。在这一时期,他画出了重 要的作品《呐喊》。
野兽派
➢ 野兽派,也称野兽主义,是1898年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 个现代绘画潮流。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 ,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青年画家对感动力稀薄、表现不够深入的印象 派画风持反抗态度,继续着后印象主义梵·高、高更和塞尚等人的探 索,追求更为强烈的艺术表现,他们主张色彩的彻底纯化,以便更加 清晰地表现画家的感情。这些作品在展出时,被形容为“一罐颜料掼 在公众面前”。杂志记者、评论家路易·沃克赛勒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绘 画作品中间,看到一件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罗风格 的作品时,便随口说了一句:“多那泰罗置身于一群野兽的包围之中 。”
神状态。落款提名,即像“哭 之”,又像“笑之”,哭笑 不得,充分说明作者无可奈 何的复杂情绪。
宋 苏 轼 《枯木怪石图》
这幅画抒发苏轼政治上,不得意的思 想感情。 他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 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宋 苏轼 书法家 主张画“不求形似”, 应写情寄意,以表达 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 有一幅《枯木怪石 图》,画一株枯树、 一块顽石,树下几根 细草。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 很早人们已经意识到,美术不仅可以再艺 术家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 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意象作品与具象作品的对比
达芬奇《蒙娜丽莎》 高更《塔希提妇女》
雷东《维奥蕾特海曼像》
根据同样表现女性题材的三幅作品,用恰 当的词语谈谈意象艺术“真实”吗? 怎么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 “真实”?
梵高 《星月夜》
“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 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 所欲”。 ——梵高
梵高,后印象派代表人,是 一位极具个性的画家。他要 画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画 他所看到的东西。
使人感到:奇幻,象龙卷风 卷过;也象阵阵声浪传来; 骚动有趣,想去看,却又有 点害怕,想逃走,树也在发 抖和燃烧,感觉自然也要疯 掉了。
蒙克 《呐喊》
为什么意象美术作品 中形象怪异?
“我并不照自然描绘, 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 收。我不是要画现在看 到的东西,我要画的是 曾经看到过的东西。”
——蒙克
清 朱 耷《鹌鹑图》
朱耷 明朝后裔,明灭亡后,为逃避
治迫害,出家为僧。别号 “八大山人”。他画的花鸟 竹石,都以简略取胜,独出 新意。 《鹌鹑图》作者以鹌鹑自喻。 形象怪诞,表情奇特,冷酷逼 人,表现作者孤傲、冷漠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