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画鉴赏
唐代郑愚经典茶诗妙句《茶诗》全文赏析_古代描写品茶的精美句子

唐代郑愚经典茶诗妙句《茶诗》全⽂赏析_古代描写品茶的精美句⼦古代的诗词⽂⼈爱喝茶、会品茶,并为茶创作出了许多传世诗作,有些优雅的茶诗中尽管全篇不见⼀个茶字,却句句点透茶的灵与妙。
下⾯带您赏析⼀⾸描写品茶的精美句⼦。
《茶诗》唐·郑愚嫩芽⾹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郑愚茶诗注释(1)嫩芽:刚萌发出的芽,⾮常嫩,诗中指鲜嫩的茶芽。
(2)灵:有灵性,有灵⽓。
(3)吾谓:我将其称作。
(4)英: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
(5)夜⾅:指将⽇间采摘的鲜叶(经蒸煮杀青),连夜⽤杵与⾅将其捣碎、定型、烘焙。
(6)寒炉:寒天的⽕炉。
采摘茶芽的季节为初春万物复苏之时,在夜间还会有少许寒⽓。
(7)雪烹:⽤雪⽔煮茶。
初春时节,天⽓变幻⽆常,有时会有降雪。
(8)惟:表⽰只有、仅仅、只是、希望等意思。
(9)茶诗:品茶的诗句,关于茶的诗句。
(10)忧:发愁。
可忧虑的事。
(11)碧粉:碧绿的茶末,将茶饼捣碾成茶粉。
(12)绿花:绿⾊的花朵。
(13)最是:诸多备选对象中的最⾼级。
在古⽂中属提前结构的常见格式,这句“最是堪珍重”,可恢复成“能令睡思清,最是堪珍重”。
(14)堪:能,可以,⾜以。
(15)珍重:重视;爱惜。
(16)睡思:睡意。
困倦欲睡的感觉。
郑愚茶诗翻译这⾸郑愚的茶诗的意思⼤致是:刚⽣长出的鲜嫩茶芽,不仅⾹⽓超凡,并拥有仙灵之⽓;我认为此时的茶是万千草⽊中的奇葩。
迫不及待的将⽩天采摘的鲜嫩茶芽,在夜间就制作⽽成,并抓紧将茶饼碾压成茶粉;挑着灯⽕,完全不顾春寒⽓,取些雪⽔,将茶末烹煮。
看到茶粉在茶器中煮的时候,我有些担⼼⽔也会变成碧绿⾊;但茶汤沸腾的时候就应是如此,茶粉在滚⽔中好像⼀朵绿⾊的花⼉⼀样美丽。
此茶汤能使困倦欲睡的感觉完全消失;是提神醒脑、摆脱困乏的必选佳品。
郑愚茶诗赏析唐代是我国茶⽂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代⽣产的茶类虽然都属蒸青茶类,但茶的形态已有好⼏种。
咏茶诗词曲赋鉴赏

咏茶诗词曲赋鉴赏
哎呀呀,茶这玩意儿可真是太神奇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
它写下了动人的诗词曲赋啊!就像卢仝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你说神奇不神奇,几碗茶下肚,就仿
佛有了无尽的灵感。
你想想看,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泡上一杯香茗,翻开那些古老的诗词,不就像是在和古人对话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这句诗描绘的场景多惬意呀!
苏轼也写过关于茶的诗词呢,“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细节嘛。
茶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贴
心伙伴,在我们疲惫时给我们慰藉。
再看看那些曲赋,也是各有各的精彩。
它们用或优美或豪放的文字,把茶的韵味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像画家笔下的风景,每一笔都那
么生动。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寄托啊!当我们
品味这些咏茶的诗词曲赋时,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对茶的热爱,对生活
的热爱。
我们也能从中汲取力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所以啊,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欣赏、去品味这些珍贵的咏茶作品,让
它们带给我们更多的美好和感动。
不要只是把茶当作解渴的东西,要
用心去体会它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呀!。
中国古代茶诗赏析

中国古代茶诗赏析《茶》 [宋]林逋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尝茶》 [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尝云芝茶》 [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尚书惠蜡面茶》[唐]徐寅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 [元]谢宗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茶烟》 [明]瞿佑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咏茶》 [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咏贡茶》 [元]林锡翁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蓝素轩遗茶谢之》 [明]邱云霄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武夷茶》 [清]陆廷灿桑苧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名家山水画《烹茶图》欣赏--慢煮光阴一盏茶,品尝世间百味生

名家山水画《烹茶图》欣赏--慢煮光阴一盏茶,品尝世间百味生在这个浮躁时代里,我们都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
很少有闲情雅致,静坐品茶以静心。
但是我认为,只有在慢里,才能见到我们生命中丰盛的细节。
比如用一盏茶的时间,思考和总结人生的得失,整理自己细碎的人生想法。
而在古代的文人世界里,也离不开茶,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诗中,画中,品味他们以茶清心,以茶雅志,以茶助禅的百味人生。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古代文人墨客的闲致品茶生活。
《陆羽烹茶图》元赵原赵原,原名赵元,中国元末明初画家。
生卒年不详。
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
莒城(今山东莒县人,一作东平(今属山东)人,)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
善诗文书画,明洪武初奉诏入宫,因所画不称旨而被杀。
擅山水,师法董源、王蒙,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
亦长于画竹,画法多变,有龙角、凤尾、金错刀之称。
山水清远,茅檐数座,屋内峨冠博带、倚坐榻上者即为陆羽,前有一童子焙炉烹茶。
此图山石皴法的侧锋圆转,树点墨法的粗重厚实。
赵原以草书的笔法,运笔甚快,多以侧笔皴画山石纹路,渲染甚少,岩石的凹凸,轮廓曲卷,尽在飞舞的笔端下得之。
近景树石是李郭一系,远岸山峰则是董巨,笔下树石皴点,加以赭石设色,颇为苍润。
《斗茶图》明唐寅(传)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江苏吴县人,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同被誉为明四大家。
寒林之中,草屋数间,主人坐堂前,指点童子烹茶。
后间尚陈设茶具杂器,童子二人,亦为调茗而忙碌。
山树屋宇人物,笔笔皆用中锋,而用淡墨烘染,极其厚润。
寒林之中,草屋三间,主人坐堂前,童子烹茶于屋角。
后间陈茶器数事,童子二人,为调茗之事。
山树屋宇人物苔点,笔笔皆中锋,而用淡墨烘染,极其厚润。
笔墨凝重守法,疑三十一岁所作,较骑驴归思图略先。
此图绘冬日文人读书品茶景象。
寒林中草屋三楹,主人坐于案前读书,一僮蹲于屋角,煽火煮泉;侧屋几上置茶壶与茶瓯等,整体呈现文人悠闲的山居生活。
唐代茶诗赏析合辑~

唐代茶诗赏析合辑~唐代“茶诗”概括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咏茶之作。
李白有咏“仙人掌”名茶诗,杜甫写有三篇茶诗,白居易写有50余篇,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尤为脍炙人口。
僧皎然咏陆羽诗最多。
元稹的宝塔诗《茶》亦颇有名。
据对《全唐诗》的统计,唐代写过茶诗的诗人和文学家有130余人,写有茶诗550余篇。
内容涉及名茶、茶神陆羽、煎茶、饮茶、茶具、采茶、造茶、茶园、茶功及其他诸多方面。
支持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作者李白常闻玉泉山,山溅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祥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赏析●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主要是讲仙人掌茶创始人玉泉寺中孚禅师不仅爱茶,而且会制茶作者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作了详细的描述故此诗成为重要的茶叶历史资料和咏茶名篇支持春风啜茗时◇作者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晴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粉,来往亦无期。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写春日傍晚,作者在何氏山森的平台上饮茶兴之所至,便倚石阑在桐叶上题诗旁边有翡翠鸟、蜻蜓做伴,犹如一幅色调雅致的“饮苍松题诗图”唐佚名萧翼赚兰亭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支持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作者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赏析●这首“三饮便得道”的茶诗,和卢仝的“七碗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前四句铺垫,写新茶的名贵和煮茶时茶沫的色香之美接下来三碗相连、神韵贯通首次明确提出了“茶道”的“道”最后八句拟写饮茶之后的愉悦心情通过有典对比、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描绘饮茶后飘飘欲仙的美妙体验支持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作者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标题:茶韵千年:唐宋茶诗词赏析
引言:
茶,这个字眼,如同一种古老而醇厚的韵味,弥漫在中华文化的每一个角落。
在唐宋时期,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象征。
诗人用笔墨描绘出了茶的千姿百态,品茶如品人生,这便是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唐代:茶的颂歌
1. 《玉泉仙人掌茶》——李白
此诗以玉泉山之玉泉仙人掌茶为题材,描绘了采茶人的艰辛和制茶过程的乐趣。
诗中呈现了茶叶制作过程中所包含的苦与乐,展示了茶叶的独特魅力。
2. 《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
白居易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山间用清澈的泉水煮茶的情景,展现了对茶的热爱和享受。
这首诗表达了品茶过程中的愉悦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清新与自然。
二、宋代:茶的艺术
1.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苏轼以超然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日烹茶的画面。
诗中描述了采摘茶叶的过程和烹茶的乐趣,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茶的欣赏。
2.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陆游在诗中描述了雨后品茗的情景,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赞美和对茶的热爱。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品茶时的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静谧与美好。
三、结论:
唐宋时期的茶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展现了茶叶背后的故事,揭示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品味到千年茶文化的韵味,感受到茶叶带给人们的愉悦与享受。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这些诗作,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唐朝茶诗风格特点探析

唐朝茶诗风格特点探析唐朝茶诗的风格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
在唐代社会中,茶文化迅速流行,并与文人雅士的诗词创作相结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诗作品。
这些诗作往往表现了诗人们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自然的细腻感悟,情感真挚动人。
譬如白居易《夜泊牛渚怀古》中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表现了诗人的离情别绪和对人生沧桑的深切感慨。
而陈子昂《茶歌》中的“神女宫前落花风,华清池上秋月孤。
生涯未肯忧沧海,儿女长须闻豉浦”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对家国的忠贞,情感真挚感人。
唐朝茶诗的风格特点之二是形象生动。
唐代茶诗多以写景的方式表现茶的品饮、制作以及茶园的景致。
诗人们通过对细微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使得诗作中的形象生动、鲜活。
比如王之涣《画松》中的“山情倚过千古在,松影依依寄远情”的婉约之美,表现了诗人对松树的情感。
而孟浩然《夏日山中》中的“牛羊入海诸春葩,人游泉石此来多”则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山中的景致。
这些富有画面感的诗句使得唐代茶诗的形象更加生动,让读者置身如临其境。
唐朝茶诗的风格特点之三是意境深远。
唐代茶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茶的品饮、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多的是通过这些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表现出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生境遇的深邃感悟,展现出了意境深远的艺术特质。
例如杜牧《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表现了诗人对于秋夕的冷清与宁静的领悟,意境深远。
而岑参《白雨》中的“翠蕙芳馨处处风,白雾悠悠万木冰。
岁华晨光多暗处,放袍曾得一枝凤。
”则表现了诗人对雨水的清新和年华的深邃思考。
这些诗句通过情感和思想的升华,形成了深远的意境,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唐朝茶诗的风格特点之四是意境淡雅。
唐代茶诗多以婉约、淡雅的笔触表现出茶的美好、生活的静谧,而这也成为了唐代茶诗的一大特色。
诗人们善于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现出茶的淡雅之美。
例如王之涣《归程》中的“辞家谁谓在青蝉,一日千里一日宽。
茶诗赏析2-完整版PPT公开课件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一
——
壶
得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客来寒夜来访,诗人以茶代酒招待,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却炉火熊熊,茶 水沸腾。窗外的月光和梅花相映成趣,主客二人真是情趣高雅,宾主尽欢 ,诗人不禁抒发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容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 作 春 瓮 鹅 儿 酒 。
忽 惊 午 盏 兔 毛 斑 ,
来 试 点 茶 三 昧 手 。
道 人 晓 出 南 屏 山 ,
送 南 屏 谦 师
谦师治茶,有独特之处。他的茶艺在宋代很有名气, 苏东坡另一诗句曰:“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
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三昧手”就成了
吃茶去
《五灯会元》载: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 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
“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
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
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
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第三章
茶与画
文会图(北宋)
文会图(北宋)
作者赵佶,宋徽宗皇帝,1101年即位,在朝29
年,轻政重文, 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
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
着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妇人饮茶听曲图 [辽]
作者不详
河北宣化下八里韩师训墓出土。 壁画右侧一女人正端杯饮 茶,桌上还有几盘茶点,左侧 有人弹琴,形像逼真。
萧翼赚兰亭图(唐)
前言:
我们都知道茶在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化中有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以及亲近自 然的感受。近代以来,茶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也对茶叶文化进行了阐释,
大致包括了人内心的清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尊重以及人
与自然相融合的精神追求。所以,茶与诗情画意在精神上存在着一致 性。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理念,以及儒家善与美的统一,绘画也是 民族智慧的结晶,道家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尊重,中国的山水画中通常 都很少出现人或者是做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所以……与茶的静心
点茶技艺高超的代名词。 “三昧”在宗教意识中为一种奥妙的境界。 无论对哪一种追求, 一旦达到痴迷便成为愚昧。茶包容了人生的三大追求,成为 “三昧”的共同载体,“三昧”也自然成为茶的独特内涵。
① “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是人们生存的第一物质 需求,为人间“一昧”; ② “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是人修身养性、怡情悦 志不可或缺的一角,为二性之“昧”; ③ 茶道、茶礼、禅茶通灵之茶,形成第三之“昧”。 而茶之三味者,滋味、趣味和信仰的味道。 “三 味”与“三昧”,是人们长期用茶以来的总结。
第二章
又赠老谦&吃茶去
又赠老谦
——苏东坡
泻汤旧得茶三昧,觅句近窥诗一斑。
清夜漫漫困披览,斋肠那得许悭顽。
此诗前两句“泻汤旧得茶三昧,觅句近窥诗一斑”为成语 “得其三昧”出典处。后两句作者婉转地表示,自己经常深夜在书 斋阅读、写作,希望谦师不要太吝啬,能惠赠些许佳茗润肠,启发 文思。 从两次赠诗和诗句内容来看,足见爱茶的苏东坡,对这位茶中 高人印象非常深刻,且关系友善,他知道谦师不仅精通茶艺,还藏 有奇茗因此婉转地向他索要。
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 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
感 谢 聆 听
养性相吻合。
目录
第一章 · 谦师得茶三昧 第二章 · 又赠老谦&吃茶去 第三章 · 茶与画
第一章
谦师得茶三昧
苏东坡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 般,专门为之作诗一首,诗中对谦师 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会 使 老 谦 名 不 朽 。
先 生 有 意 续 茶 经 ,
玉 川 凤 液 今 安 有 。
天 台 乳 花 世 不 见 ,
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
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
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
画面上,机智而狡猾的萧翼 和疑虑为难的辨才和尚,其 神态维妙维肖。
萧翼赚兰亭图(唐)
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 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
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
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
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