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方案(草案)

新课程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为保证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课程改革体系,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特点的课程改革路子,倡导新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

二、新课程实施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的推广提供有益和可以借鉴的经验。

2、通过实施工作的开展,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探讨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完成从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3、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4、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改革校内评价方法,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5、全面加强学校所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光是教师的事情,是学校内部所有人员的事情,学校内部所有人员都需要改变观念,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真正做到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在高中的学习生活都能得到发展。

6、通过课程改革实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的管理体系,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能缩手缩脚,又不能不切实际;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对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量力而行,积极积累经验,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理念先行的原则。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要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全校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把新课程实施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学校的终极目标,作为一所学校工作的全部,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思想先行应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3、科研引领的原则。新课程实施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作支撑。学校要在充分借鉴教育研究部门及我省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实施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改革实施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课改实施将牵涉到多方人员参加,因此,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来统一教师的思想,协调各部门参与者的活动。课程改革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总结经验,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羁绊,闯出一条课改新路。实施人员观念更新与行为到位是保证课改运行的两股不可或缺的动力。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摒弃那种先观念、后操作或理论灌输与行为转变脱节的做法,又要反对缺乏先进观念引导、用旧经验老做法来进行新实施的蛮干,而应把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课改实施顺利进行。

5、协同推进的原则。高中新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对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为新课程实施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6、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注重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氛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施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1、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的制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要符合国家新课程方案的刚性要求,体现新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同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教室等资源,并保证学生有机会多修习一些与高考紧密相关的科目和模块。

2、学生选课指导和个性化修习计划的形成。长期以来过于集中的教育体制使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个性,没有主见,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中观察和认识学生,判断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课程修习计划,选取最能挖掘学生潜能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3、基于学校的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深刻理解新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探索适于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

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4、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整体提高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好教师的通识培训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以及实施教材的培训。结合我校实际,校本培训是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

5、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6、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五、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机构

(一)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包彦敏副组长:林德清包建强林立先

成员:孙如福、郑霄云、郭秀家、杨崇正、徐友德、葛周兴、冯国富

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及选课指导中心(设在教务处)

主任:林德清

副主任:郭秀家、杨崇正、徐友德、葛周兴

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

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要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要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依据;教研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

(三)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

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副组长:各学科备课组长

成员:各学科教师

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四)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

组长:年级组长

副组长:各班学习委员

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必要时协助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及时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课程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五)学分认定委员会

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林德清副主任:孙如福、郭秀家、徐友德、杨崇正、葛周兴

成员:教务处其他人员,政教处、教科室、团委领导,年级段长,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

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要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要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要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基本程序:(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出勤、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六、教师管理和评价

1、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新的教师评价体系要包括教师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

2、教学研究管理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校为本课程研发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研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听评课活动,通过具体课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组织理论学习,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进修等形式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以教研评价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校研的积极性。

3、学科组建设

学科组要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建立学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制度,要加强对教学班的管理,探讨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七、学生的管理与评价

1、行政班管理

高一年级必修课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在行政班进行。进入高二后,根据倾向于理或倾向于文的学生学科选择不同,对行政班进行部分调整。行政班的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外,要注重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情况汇报、总结和反馈。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及时向各处室提供资料。

2、教学班管理。

教学班由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的管理工作由任课教师即导师承担。导师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导师承担教学班的班风班貌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管理课堂秩序(如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

八、实施工作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协调,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课程改革。

2、政策保障:对参与课程实施,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确定教师工作量、职评、聘任、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为课程实施提供充分的支持。

3、经费保障:设立新课程实施专项经费,每年拨付相应的款项用于课程实施的有关活动,确保经费落实,努力满足新课程对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出的要求,为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安排必须的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课程实施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给予奖励。

4、制度保障: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施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①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施的研究,组织协调和实施,每月召开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②月报制度:学校对实施研究方案,培训计划,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存在问题于每月底报送课改领导小组,月报制度利于课改领导小组掌握实施动态,推广阶段经验,进行过程管理。

③研讨制度:每学期在教学活动中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新课程研究课,确保实施健康发展。

④培训制度:与市级课改培训同步进行,通过不断培训,形成良性循环,注意实施教师与非实施教师之间的观念渗透。

⑤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激励教师课改意识的提高,同时在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优生奖、学科竞赛奖、进步奖、特长奖等,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⑥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新课

改的意见和建议。

⑦选修课指导制度:学校为学生提供课程设施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之前及时提供给学生,加强选课指导,形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和家长共同参加,讲究效率和操作便捷的选课制度,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要担负起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学校要有两个课表:必修课表和选修课表。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九、学校管理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方案

学校为适应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要,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实管理干部,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创新。学校设有教务处、政教处、教科研室、电教中心等与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职能部门,全校高中部下设三个年段。各部门和年段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和课程指导委员会协调下,在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既分工明确,又能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基本能保证新课程实施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实施工作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成立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和课程实施办公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程,积极参加省市两级的通识和教材培训;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配套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实施制度、教师及学生评价制度。

2、实施阶段(-)——实施前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全校起始年段的教师送入实施实施的轨道;实施中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研讨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引入研究实施的层面,广泛动员家长和社会的力量,支持参与课改实施,共同完成实施任务;实施后期的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各种规范,使学校能较科学独立的实施课程改革,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的活动持续化。

十一、新课程设置方案

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

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学分Ⅰ选修学分Ⅱ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时学时

语言与文学语文10 180

根据社会对人

才多样化的需

求,适应学生

不同潜能和发

展的需要,在

共同必修的基

础上,各科课

程标准分类

学校根据当地社

会、经济、科技、

文化发展的需要

和学生的兴趣,

开设若干选修模

块,供学生选择。

第一阶段安排地

方课程12学时,

专题6课时,校外语10 180

数学数学10 180

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 144 历史 6 108

地理 6

108

科学

108 物理 6 108 化学 6 108

(一) 说明: (1)今年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课程学习将分成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8个领域,涉及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科目。

(2)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

(3)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4)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占4学分。

(5)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此外,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6)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Ⅰ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二)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我校高一年新生将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施。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和我校教学资源情况,我校2006届高一年新生新课程第一阶段计划生物

6 108 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本课程18课时。 技术 信息技术 4 72 通用技术 4 72 艺术 音乐 3 54 美术 3 54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98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270 每周3学时

社区服务 2 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课余时间,分散安排

社会实践

6 每学年1周,共3周:集中安排 高中毕业要求 144学分/2448学时 116

1944 22 6

设置如下:

高一年级新生第一阶段课程计划(初案)

学习领域科目及

必修学分

高一高二高三

上学期下学期

语言与文学语文

10

必1

必2

必3

必4 外语

10

必1

必2

必3

必4

数学数学

10 必1

必2

必3

必4

人文与社会政治

8

必1 必2 历史

6

必1 必2 地理

6

必1 必2

科学物理

6

必1 必2 化学

6

必1 必2 生物

6

必1 必2

技术信息技术

4

必修

选1

选2 通用

技术4

艺术艺术

6

音乐鉴赏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

康11

必1 必2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

习15

每周三课时

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10天

2

社会实践

6

每学年一周(高一安排军训一周)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不少于6

学分

每学年《人·自然·社会》12课时,专题6课时,校本课18课时(每

周一课时)

(三)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1、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A.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B.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C. 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D.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E.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养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2、开发原则:

A. 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B. 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C、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3、开发的内容类别:

A. 兴趣类;B、方法类;C、竞赛类;D、活动技能类;E、体育艺术类;F、环境类;G、人文历史类;

4、实施步骤

A. 申报:教师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报学校审批。

B. 审议:学校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选修目录单,分别在校园网和橱窗中公布,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作一定的指导。

C. 编班:根据学生的校本课程选修志愿组织编班,确定上课时间、地点。(注:选修学生人数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规模)

D. 考核评价:

①、教师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教学材料,二看学生选择该课的人数,三看教学成果,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从而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②、学生评价,一看学生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

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四看书面方式考试或考查结果。综合以上四项确定学分。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A. 自主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B. 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C. 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D.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E. 全员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研究性学习

(1)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A.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B.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C.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D. 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E.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

F. 使学生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A、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主管校长,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段长组员:各科备课组长

B、确定参加人员

a、高中全体学生都参加研究性学习。

b、全体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c、鼓励学生广开门路向社会聘请专家、学者和有专长的学生家长等校外人士。

C、选择内容

a、阶段侧重:高一以关心社会,学生生存以及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为主要内容。高二侧重与学科知识相关的专题研究。

b、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重贯彻以下五项原则:

①问题性-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②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③开放性-时间安排、主题确定、研究视角、方法运用、结果表达,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校园向社会,学习途径是开放的,可以检索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媒体;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④综合性-围绕专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

⑤社会性-关注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D、选择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a、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察看、测量、记载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b、实验法:观察法的延伸和扩展。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通过仪器或借助物质手段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有关现象和数据,并对现象、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①制定研究目的,提出有关假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或观察现象后提出)。②制定实验方案(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记录有关现象、数据;③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有关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c、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有关资料,如事例、数据、图表、照片等。

d、调查法:①类型:有跟踪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考察。②形式:问卷式、访谈式、采集数据式。

E、选择组织形式

a、小组合作研究,学生由5-10人组成,自选组长,安排指导教师,分工合作。

b、个人独立研究。

c、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F、时间安排

三年共计15个学分,每个学生通常研究2-3个大课题。或每学期有1-2个小课题。

G、进行选题

a、师生共同学习教育部《实施纲要》、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等,诱发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各班导师归纳、合并问题(专题、课题),然后发布课题指南。

b、在个人自主选题的基础上,研究内容相近的同学5-10人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的问题(专题、课题)。小组自行产生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研究分工及与指导教师的联络,制订研究计划和进度表,拟定研究(活动)方案。

c、小组根据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自行选聘校内相关学科的教师作为导师,也可选聘校外专业人士作为导师,一个研究小组可以选聘多个指导教师,校内教师一人可以受聘担任1-3个研究小组的指导教师。

H、课题评审

学校组织开题评审会,提出开题评审的有关要求。学生选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后,以班为单位。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由各研究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导师和全班同学均可参与回答提问,指导教师根据全班讨论的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价,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议和修改意见。明显不合理,难以实施以及没有充分准备的选题不予通过,小组重新讨论、修改、准备第二次报告。

I、实施和体验阶段

a、搜集、分析、整理、提取各种信息资料。形成有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科研实验。

b、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做好记录。

c、不确定交流,可在小组内、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等范围进行。

d、教师跟踪指导,随时掌握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进程,并给予帮助,做好记录。J、交流展示阶段

a、中期初步交流,各班或全年级举行交流会,由各小组汇报活动进展情况

b、结题成果表述、交流与展示①成果表述:有研究报告、论文、活动设计方案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②成果交流:有网页展示、报告会、辨论会表演、小型展览等③成果展示a)表现形式:研究(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方案(主题班会,专题宣传活动,运动会的设计方案)。科技作品、软盘等。ь)、研究论文(报告):提出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基本结论、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附录。с)、调查报告:包括调查情况,调查结果、调查分析、建议几部分。

c、答辩准备:各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研究之后,要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前者详细叙述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后者则着看描述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等。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进行初步评审,符合基本要求的准备参加班内答辩,不符合要求的重新修改。

d、答辩:答辩由陈述、展示、提问与回答、评语四个部分组成。在以班为单位的答辩过程中,各研究小组推选1-2名同学为主陈述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和指导教师简要汇报开题报告通过后,方案的实施过程,主要分工情况,介绍取

得的主要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收获。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可以要求小组推选回答人,他可以直接要求某一位组员回答。答辩的过程,实际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所需努力方向等。

K、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各个过程所体现的内容特点来进行,包括:选题阶段、开题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a、参与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b、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c、学习和研究方法掌握情况;

d、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e、研究性学习成果;

2、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的教学目标

A. 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B. 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C. 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D. 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2)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

A、确定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有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和调查等

a、军训:包括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

b、社会生产劳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打扫卫生等。

c、郊游: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

d、参观:可以是配合教育专题进行的参观考察活动,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等;也可以是配合研究性学习进行的专项考察和实地参观活动。

e、调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探究性的调查。

B、选择教学方式

以活动体验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C、时间安排

占6个学分,每学年1周,可集中在一周内进行、也可分散教学。高中三年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时总数不得少于两周。所以,高一和高二各安排1周。

D、实施细则

a、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学校在规划社会实践的方案之前,通过多途径综合考察学生班级、人数、经费、意愿以及能够提供的时间或服务机会,还要考虑其他支持开展社会实践的社会机构或社区团体等多种因素,以便制定可行的方案,有效利用附近的教育资源。

b、制定实施计划。学校要与教师、学生、社区机构相关人士通力合作,协商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以备活动时参考。

c、开展相关培训。为达到社会实践的预期效果,在活动之前应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学生熟悉社会实践的内容,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念,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或撰写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d、实践活动。在接受相关培训后,学生即可在学校教师与社区机构相关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开展社会实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心投入,积极体验,并利用学习日记及时记录社会实践体验,养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的意识与习惯。

e、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是学生将社会实践经验转化为学习必得的关键环节。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凭借学习日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以提升批判能力。

E、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A、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B、活动中获得的体验;

C、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

D、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3、社区服务活动

(1)社区服务的教学目标

A. 使学生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B.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C. 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D.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

E.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2)社区服务的实施过程

A.确定教学内容

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有通用内容、特色内容和自选内容。

a、通用内容拥军拥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电脑培训等。

b、特色内容居民小区的公共卫生,社区学校的辅导(上党课,团课:保健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等),板报宣传,维持交通秩序以及其他志愿活动。

c、自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项目上勇于创新。

B、选择教学形式

a、以体验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社区服务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协作开展课外活动、假期活动、专题活动以及特殊纪念目活动等集体社区服务。

b、同时辅以个体进行的社区服务。

C、时间安排

占2个学分,学校一般不作统一安排。学生在教师、班主任的组织下,以班级或小组为

单位,可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进行社区服务活动,高中三年的社区服务活动必须达到10个工作日才可获得2学分。所以,高一和高二各安排1周。

D、实施细则(参照“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

E、社区服务的评价

社区服务的评价以服务接收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为依据,由教师签名核实,按照学分认定的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要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学生自己签名、服务对象的签名和联系方式,以及学生自己的体会等内容。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972 (方案范本系列)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 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培训目标 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

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2020年年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年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下面是两篇小学课改工作计划范文 篇一: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新课改教研活动将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贯彻《朱王堡中心小学课改工作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现对我校新课改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大批有个性有创造力,能肩负起课改重任的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长挂帅参与课改计划制订。 2.学校明确建立领导兼课、备课、评课制度,与教研组挂钩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3.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4.教研组制定具体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确定“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6.学校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及个人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提长教育理念。本学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聘请教研室教研员,课中指导,现场报告,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继续组织部分教师认真参加县、中心校等部门组织开展的课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开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的教育新局面。 二、基本目标 1、通过实施,探索调整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将课程改革与各项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以一、三年级为重点,各年级全面铺开,探索实施新课标的方法、途径,努力将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任务落到实处。 2、以改革课堂教学,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为中心,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平等、互信、合作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索式、小组合作式”为主要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将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项目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4、以新课程改革实施为动力,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研究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成立课改领导小组 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搞好课改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责任,更是我们这些实施者的重要责任。为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我校设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福兴王勇丽 成员:全体教师 四、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的各项改革 1、以教学实践为依托,落实师资培训。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掌握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是做好改革实验工作的重要前提。开学前,

2020年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2020年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2020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20xx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一 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

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1、全体教师间周做课。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活动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培训活动方案 为了有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王远芬工作室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活动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学习内容,以推动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学习目标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让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课标的思路,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详细解读并全面把握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并自觉地将学科课程标准应用于学科教学。 三、学习内容 1.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了解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目标。 3.了解新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4.了解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 5.运用新课标来指导本学科课堂教学。 四、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陈邦强(工作室顾问) 副组长:陈安学 组员: 卢睿(工作室助理)黄菁(工作室成员)王远芬(工作室主持人)谢明盆袁兴惠王倩梁红黄琳兰丽婷

胡园冈李琳黄荣王林张锐赵有忠柳涛张福才杨平刚孙文慧尚兴海 五、学习安排 (一)第一阶段 活动时间:3月22日活动地点:六(2)班教室 参加人员:花梨镇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及王远芬工作室成员 活动内容:新课标学习【第一学段(1—2年级)】 主讲人:黄琳 (二)第二阶段 活动时间:4月12日活动地点:六(2)班教室 参加人员:花梨镇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及王远芬工作室成员 活动内容:新课标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主讲人:黄琳 六、学习要求 1、加强领导。由语文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相关人员全程参与每阶段的活动。 2、确保实效。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本活动的重要性,严肃认真地参与每次活动,在培训时认真做好学习记录,保证学习效果。 王远芬工作室 花梨镇中心小学语文组 2018年3月13日

2020中小学最新课改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最新课改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实现在新课改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构建达标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以导学案编写和使用作为本期课改的重点,一方面抓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教师动手编写导学案,另一方面,很抓导学案的使用落实情况,通过常规检查,跟踪听课评课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体现导学案的价值。 2、课堂基本要求: A、教师主导:民主授课,教师前后累计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左右,师生互动带动生生互动。 B、学生主体:学生在课堂内表现积极主动,情绪热情饱满,勇于自我表现。 C、课堂活动:学生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体验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组织,明确互相分工 组长:郭 职责:负责全校课改工作的总体规划及协调 副组长:肖 职责:负责全校课改的具体事务的组织筹划 成员:语文学科数学学科 组长:谭组长:周 成员:全体语文教师成员:全体数学教师 英语组 组长:崔 成员:代、谢 职责:负责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改的相关材料及工作的实施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为此,在新的阶段下,我校将立足于新课改的实施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派教师去参加上级安排的新课改培训,多去听上级组织的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 五、初步尝试 由于我校教师队伍年龄上呈两极分化,年纪大的近五年陆续退休,再就是近几年招聘的年轻老师,中间层次的没有几人,因此,可以想象我校实施课改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讨论,觉得我校实施课改步子不宜过大在去年五年级实施课改的基础上,新增六年级参与课改,逐步实施。 1)、召开课改专题会议,让教师了解新课改意义和方法。通过网络观看别人的授课方式,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2)、授课模式供参考: 数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实践(或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发散思维,拓展应用,发散思维,,课后,畅谈感受 语文:创高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解决问题,读写结合,总结升华,词句,巩固检测。 英语:创高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单词,读写结合,词句,巩固检测。 进一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交流,拓展升华”的和谐课堂模式,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相融共济的课堂气氛。 六、实施途径 1、在去年五、六年级实施课改的基础上,今年全校(一年级和六年级不作要求)参与课改。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新课改教案,准备讲公开课。从低年级开始到高年级。通过听课的形式让所有老师了解新课改的要求。 2、领导平时经常推门进教室听课,起督导作用,对课改有进步的老师予以表彰,对没进步的老师给予鼓励和帮助。

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XX年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经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它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经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经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经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

2020中小学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20中小学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我校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实施方案 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教务处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学科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是否高效,最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尤为重要。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有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确保新课程标准学习顺利开展,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1、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让广大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 2、通过学校集中培训,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并应用于学科教学; 3、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培训内容 学习下发的VCD光盘中各科课程标准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国培课程中专家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

三、培训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新课标培训工作,要将新标培训作为假期业务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此次培训。 2、根据市教育局安排,要开好三个会:动员会、交流会、总结会。 3、以学校为单位集体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同时要开展学科讨论和交流,并将交流成果形成文稿汇报。 4、培训结束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课标学习考试,考试成绩在中心校的网校公布。 四、时间安排 8月21日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开新课程标准学习动员会,部署培训工作; 8月22日 -8月30日教研组集中学习(8月30日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新课标学习讨论、交流会) 8月31日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学习考核,开课标学习的总结会。

2020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2020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Model Of 2020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Re 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2020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前言: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对每个步骤的详细分析研究,以确定活动的顺利,圆满进行。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2、篇章2: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3、篇章3: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教材改革是改革教材的编排、选择和逻辑,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法的改革是从方法上的改革,重建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模式。下面是有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篇章1:20xx小学课改实施方案范文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真正把课堂教改模式抓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素质,提升我校教育和教科研水

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讨论研究, 决定在我校全面推行“10+30”教学模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 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 展新局面。。 二、组织领导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XX.9.22-9.26)。9月22日上午乡教委召开各校负责人会议,下午我校立即召开校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了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 更新观念,明确了目标。 第二阶段:建章立制,学习研讨阶段(20XX年9月27日— 20XX年10月14日)。一是学校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认真学习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掌 握其操作要领,领悟其内涵;三是学习景州联小、子弟小学、黎阳 学校和任重完小的先进经验。四是加强对各学科基本操作模式的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及措施

涅阳第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等、靠、拿思想严重。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与管理,加大改革

力度,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5、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学期末,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 (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优生,保持优生数量,或优生人数增加,或优生成绩有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或人数有所减少。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

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数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数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数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1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由形式走向实质,搞好小学数学的课改,更好地发挥县实验基地校的引领作用,现结合我班教育实际,特制定出数学下册课程改革计划 一、主要任务 1、解读、试用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按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作评价,提出修改、完善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 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通读并把握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通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试用,验证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探索总结使用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教法,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其应体现的基础性、整体性、均衡性、前瞻性作出评价,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修订、完善建议。 3、探索研究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

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探索研究对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在小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并逐步形成促进不断 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5、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 5、定期进行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6、实验教材的培训学习,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体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科组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10月25日 活动地点:五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 活动内容:新课标学习 为了有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校本期开展新课程标准学习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学习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活动以《新课标(学科)标准》为具体学习内容,以推动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学习目标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让广大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课标的思路,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详细解读并全面把握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并自觉地将学科课程标准应用于学科教学;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并形成案例成果。 三、学习内容 1.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了解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目标。 3.了解新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4.了解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 5.运用新课标来指导本学科课堂教学。 四、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学习安排 (一)第一阶段:自主学习阶段(2016年10月) 每位学科教师认真研读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师要重点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三大核心部分,熟记相关章节,写3000字左右学习笔记。 (二)第二阶段:交流研讨阶段(2016年11月) 教研组组织教师交流讨论: 由组长组织专题学习、教学研讨、交流反思。 1、对比新老课标,找出新理念。新理念大集合:撰写读新课标感受,要有自己鲜明的理念(整理自己的新理念)。 2、如何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根据自己的新理念,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撰写论文。 六、学习要求 1、加强领导。由科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相关人员全程参与每阶段的活动。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共6篇)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共6篇)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共6篇) 第1篇: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南安市天山小学-学年度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

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向素质转轨,书法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

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设计(试行)

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按照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修课程自主选择的基本思路,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特点和必修、选修的具体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容。 2.系统性原则。全面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整体构建普通高中阶段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整体设置和安排必修和选修课程,构建相互衔接、层次递进、具有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均衡性原则。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方案和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学有所长,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办学特色。 4.实效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不同地域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和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普通高中均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并取得实效。 二、培养目标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应全面落实国家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3.具有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课改工作计划2011.3

2011-2012第二学期唐南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本学年度我校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组织各类宣传、研讨、评比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提升教师的改革热情,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加快改革的步伐。以推动课改为中心,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狠抓一个观念的转变,突出一个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为我校教育再上新台阶和教师的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将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建立领导上课、备课、评课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2.每一个校委班子成员都有一个蹲点学校,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把握课改实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3.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4.教研组具体落实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确定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有效性提问,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学生作文批改等等。 6.学校定期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7.积极完成省、市、县、中心校安排的各项教研任务和比赛活动。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1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专专最好文~专专专服专~急所急~供所需档你你你------------- 文下专最佳的地方档 新民校小部新专改专施方案学学 根据《专院专于基专育改革专展的定》和《基专育专程改国教与决教 革专要;专行,》建符合素专育要求的新的基专育专程系的构教教体 要求及我专校的专专~特制专如下本校专施新专程方案。学 一、指专思想, 我校的基专育专程改革专专以《家基专育专程改革指专专要》专教国教 专~以各科《专程专准》专专尺~在新专程理念指专下~专有效地专展新扎专程改革~切专专专专的行专~专专生专方式的专革~深化教教学学学教育改革~使素专育取得突破性专展~以适专校的可持专专展的需教学 要。专专水田小育改革和专展新局面。学教 二、培专目专 要使生具有专主专、集主专精神~专专社主专~专承和专专学国体会 中专民族的专秀专专和革命专专~具有社主专民主法制意专~遵守会国家法律和社公德~逐步形成正的世界专、人生专、价专专~具有会确 社专任感~努力专人民服专~具有初步的专新精神、专能力、科会践学 和人文素专以及专境意专~具有适专专身专的基专知专、基本技能和方学法~具有健的魄和良好的心理素专~专成健康的专美情趣和生壮体 活方式~成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专律的一代新人。 三、专施专程

;一,专理专、专专专念、走专新专程学 1、要改革的育专念~正立起新专程相适专的专素专旧教真确与体 ----------专专最好文~专专专服专~急所急~供所需档你你你------------- 文下专最佳的地方档 ----------专专最好文~专专专服专~急所急~供所需档你你你------------- 文下专最佳的地方档 教教体教学教育精神的育专念~专专全专专《基专专育专程改革专要》及有专专改的文件及专著~专专专育局下专的《阜蒙专专于推专基专专育专真学教教程改革专专方案;专行,》。要求专都要按照专改的专目专~主任教体体 专~定专改的理念策略~倡专全面和专专展的育专念。确与教 2、专行专专培专~专专能把握新专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专程的教 教学教参学方法~专派骨干专加市、专专专的专程改革培专班专专~专专校本全专培专~专室专专专行专改专座。教研 ;二,把握新专程方案~专主专专施。极 1、按照新的专程专专置本年的专程~专专地方专程和校本专划学并 程。保专生在校活专专专专量。学 根据要求~一年专专入专省基专育专程改革专专专展专专~一宁教区 年专的专程专置5科专程加了个学3校本专程~周专专专个数26专专。品德生活与2专专~根据市局室精神一专专安排品德专~一专专安排教研心理健康育容~培专童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专专专~专于探究~教内儿 专专生活。专专4专~音专、美专融合着上~主要培专生的专专能力及人学文素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