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课件(5)完美版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目录•邓稼先生平与成就•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邓稼先与核武器事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邓稼先的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邓稼先的学术影响与传承邓稼先生平与成就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自幼聪颖好学。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毕业。
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01020304早年经历及教育背景1958年起担任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
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推导且有卓越贡献者,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领导科技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科研生涯与主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又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6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荣誉奖项及国际地位0103020405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权威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勇于创新实践邓稼先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他勇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
不断追求卓越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他的这种追求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极其认真,不容有丝毫差错。
邓稼先 课件(共19张PPT).ppt

合作探究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1.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③渲染(营造)氛围。
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烘托人物的形象; 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3.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③埋下伏笔等。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 (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 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 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 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并讨论一下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
国力衰弱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精读细研
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说说,文章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质和人格。
射成功。 • 这些辉煌的时刻离不开国防科技专家们的无私奉献,他们长年与亲
人分离,在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认识这位为祖国的 强大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学习目标
• 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重点)
合作探究
回顾全文,六个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 文的“小引”,等于
是个帽子;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 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 贡献,是第一部分的 补充、延伸和扩展;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 的延伸;
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 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 之大,也可以说是第
二部分的扩展;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 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充分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勇担风险的崇高精神。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 原子弹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 挺起了脊梁。
【参考一】我心中的“明星”是钟南山。在疫情肆虐中国大地时,八十四岁 高龄的钟南山挺身而出,奔赴疫情第一线,为恐慌的人们打了一针镇静剂, 带领人们与疫情做斗争。
三次手术时间间隔短,身患绝症依然牵挂事业,至死不懈。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通过对比,更能鲜明 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 品质和奉献精神。
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 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 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有中国 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字词识记
( C )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不用感到惭愧。 ( D )每家每户都知道。 ( G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E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
非常感动。 ( A )很少有人知道。 ( B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F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 原籍安徽,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 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邓稼先》课件 (共31张PPT)

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 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小结: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还特别注重把 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运用对比, 自然环境描写的方法,烘托邓稼先是一个忠 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 生的祖国的伟大的儿子。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 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 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
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 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价,他是永恒的骄傲
第六部分
整体感知
2、思考:全文六个部分之间能不能互换顺序?
(1)是全文的“引子”。(2)总写邓稼先的一生 和贡献。(3)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4) 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人物性格。(5)详写 一个例子重点 表现。(6)是全文的总结。
拓展延伸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 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 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种。 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娇子吾纵横。中国男儿,中国 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 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 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 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1
邓稼先
R·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了解 回忆性传记的特点。(重点)
2.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
的手法;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难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PPT精品课件

部分来自《点拨》
9.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彷徨、犹豫辨析 同:两个词均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异:“犹豫”侧重于心理活动,“彷徨”不仅指心 理上犹豫,还表现在行为上,多用于书面语中。 例:面对老师的询问,胡峰犹豫起来:到底是如实 相告呢,还是继续撒谎? 我为此挣扎许久,彷徨不前,不知何时能走出来。
部分来自《点拨》
10.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例句:他年纪虽小,但才气已是锋芒毕露。
11.妇孺皆知: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例句: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们 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不已。
12.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例句:雄武之士当马革裹尸,岂能苟且偷生?
7.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例句:在“儿 童节欢乐歌舞秀”这场演出中,孩子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部分来自《点拨》
8.截然不同: 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截然不同、天壤之别辨析 同:两个词语都有差别极大的意思。 异:“截然不同”指完全不一样,而“天壤之别”指极 大的差别。 例:赵明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李青 截然不同。 在利益面前,一个淡泊如水,视而不见,一个却利欲熏 心,汲汲以求,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爆炸,正沉浸在喜悦中的邓稼先,突然收到妻子许鹿希 的告急:母亲病危。他的心一沉,脑子全乱了。
北京的家,永远让邓稼先牵挂。当他赶回北京时, 早已守候在机场的妻子,没让他回家,带着他直奔医院。
来自《点拨》
消瘦的母亲躺在病床上,床边挂着吊瓶,药水正一滴一 滴地滴进血管里……在母亲年迈体弱,最需要照顾时,邓稼先 却长年在戈壁荒原,把侍奉老父老母和抚养幼子幼女的担子 压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他觉得愧对母亲,更愧对妻子。他 扑上前抓住了母亲的手,另一只手却被妻子握住了。他哭喊 着:“姆妈,我回来了,我在这儿。”弥留之际,母亲已无 法说话,似乎微微睁了睁眼,失神的目光中,似乎透着一丝 安慰、一丝欣喜。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邓稼先》课件PPT5

课文解析
3.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
怎样的精神品质?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为我们的民族做出过伟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的突 出事迹,一起来感受和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民族的进步、历史的发展需要伟大的人物。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 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 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③ 1985 年 重 病 期 间 写 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 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 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
民族的进步、历史的发展需要伟大的人物。
• 殷红 (yān) 鲜红 (xiān)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
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杨振宁(1922—), 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 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 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 理论,香港中文大学讲座 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 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 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 会会员,1957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获得者。
2024年度《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科学家邓稼先简介 • 邓稼先科研经历与成果 • 邓稼先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 《邓稼先》课文内容解读 • 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应用 •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2
01
科学家邓稼先简介
2024/2/2
3
生平与主要成就
2024/2/2
2024/2/2
19
关键段落分析和欣赏
2024/2/2
关键段落一
文章开头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及历史背景,为下文的 具体叙述做铺垫。该段落语言简洁明了,概括性强。
关键段落二
描述邓稼先带领团队研制原子弹的艰辛历程。通过具体数 字和事例,展现了邓稼先的坚定意志和卓越领导才能。该 段落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创新思维
02
在核武器研制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途
径。
批判性思维
03
对已有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批判性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方案,是核武器研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27
06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2024/2/2
பைடு நூலகம்28
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先辈
举办邓稼先诞辰纪念活动,回 顾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VS
表现手法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语言描写、对比手法 等多种方式塑造人物形象。例如,通过描 述邓稼先在工作中的严谨细致、勤奋刻苦 ,展现其科学精神;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 比,凸显邓稼先的谦逊低调和朴实无华。
2024/2/2
21
情感抒发与价值观传递
情感抒发
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邓稼先的敬仰和怀念 之情。作者通过回忆与邓稼先的交往经历, 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 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 模型厅;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工作到天亮。苏联单方 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 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 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邓稼先 杨振宁
整体感知
• 速读文本,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 年 , 安 徽 省 怀 宁 县 )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文中提到的一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奥本海默)
你了解他们吗?
杨振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邓嫁先(左)。 1986年摄于北京。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 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 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 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 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 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 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