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计算题

机械制造计算题
机械制造计算题

1.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mm 05.025±φ,已知此工序的加工误差分布曲线是正态分布,其标准差σ=0.025mm ,曲线的峰值偏于公差带的左侧0.03mm 。试求零件的合格率和废品率。工艺系统经过怎样的调整可使废品率降低?

1.①画正态分布曲线: ②

49931.0)2.3(2

.3025.003.005.02881

.0)8.0(8

.0025.003

.005.021==+===-=

f z f z

③合格率为:(0.2881+0.49931)×100%=78.741% ④不合格率为:1-78.741%=21.259%

⑤曲线的峰值偏于公差带的左侧,调整工艺系统,使得曲线的分部中心和公差带的中心重合,可以减少不合格率,调整距离为2

03

.0=0.015mm 2.如图所示键槽孔加工过程如下: 1)拉内孔至mm 025

.0075.35+φ;2) 插键槽,保证尺寸x ;3) 热处理

4) 磨内孔至mm 025

.0038+φ ,同时保证尺寸mm H 25

.0040+=。试确定尺寸 x 的大

小及公差。

2.①画尺寸链如图所示:

②封闭环H=25

.0040+,

增环R 1=0125.0019+,ES EI x ,

减环R 2=0125.00875.17+

③875.38875.171940=?-+=x x

2375

.000125.025.0=?-+=+ES ES

0125.00125.000=?-+=EI EI

∴2375

.00125.0875.38++=ES EI x

3一带有键槽的内孔要淬火及磨削,其设计尺寸如图a 所示,内孔及键槽的加工

顺序是:

1.镗内孔至φ39.60+0.10; 2.插键槽至尺寸A ; 3.热处理:淬火;

4.磨内孔,同时保证内孔直径φ400+0.05 和键槽深度43.60+0.34 两个设计尺寸的要求。

现在要确定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尺寸A 及其偏差 (假定热处理后内孔没有胀缩)。

如图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圆、内孔及各表面,现需在铣床上以端面A 定位,铣出表面C 保证尺寸20-0.2mm ,试计算铣此缺口时的工序尺寸。

已知:A 2=40+0.05

A 3=65±0.05 A ∑=20-0.2 求A (1) 尺寸链图

(2) 判断封闭环A ∑=20-0.2 (3)上下偏差与基本尺寸计算

A Σ=A+ A 2―A 3 A =45 BsA Σ= BsA+BsA 2-BxA 3 BsA=-0.1 BxA Σ= BxA+BxA 2-BsA 3 BxA=-0.15 (4)入体尺寸标注:44.9-0.05

(5)校核δ∑= δ+δ2+δ3 = 0.2

4. 镗削一批零件尺寸为mm 24

.00

80+φ的内孔,已知内孔尺寸按正态分布,均方根偏差

mm 04.0=σ,分布曲线中心小于公差带中心为mm 04.0=ε,试计算:

1) 该批工件的不合格品率为多少?

2) 常值系统误差多大?随机误差的分散范围多大? 3) 出现的不合格品是否可修复?

z

0.9 1

1.2

1.5 1.8

2

2.5

3.0 )(z φ

0.3159

0.3413 0.3849

0.4332

0.4641 0.4772

0.4938

0.5

5. 某阶梯轴的尺寸mm A 0

15.0100-=已加工好,今在轴径1d 上铣键槽,要求保证尺寸H 、L 。

已知该轴小外圆直径mm d 01.0130-=φ,大外圆直径mm d 0

18.0260-=φ。工件以大外圆2d 表

面及端面M 作为定位表面,定位元件采用V 形块(α=90°

)及安装在V 形块上的挡块。 试求:

1) 工序尺寸H 、L 的定位误差。(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 2) 若想消除尺寸L 的定位误差应采取怎样的定位方案?

6.图2所示零件,外圆、内孔、端面已加工好,现加工孔φ10H8,要求保证孔轴线与外圆轴线垂直相交,误差不大0.05,以及位置尺寸40±0.05。试:

1)选择加工方法与加工刀具. 2)确定加工的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3)选择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并示意画出.

4)计算所评选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

5)画出该工序的工序简图

7加工图3所示零件,要求保证尺寸(6±0.1)mm 。由于该尺寸不便测量,只好通过测量尺寸L 来间接保证。试求测量尺寸L 及其上、下偏差? 解:(1)由题意,列尺寸链为:

1.06±为封闭环。

(2)解尺寸链可得测量尺寸L 及其上下偏差:

01

.005.016--=L mm

8有一批小轴,其直径尺寸要求为mm 0

035.018-φ,加工后尺寸属正态分布,测量计算得一批工件直径的算术平均值mm x 975.17_

=,均方根差mm 01.0=σ。

(1)试画出尺寸分布曲线与公差带间的关系图,计算合格品率及废品率并分析可修复性。 (2)求系统误差,分析其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 (3)计算工序能力系数。

图3 零件图

L L δ

1.06± 006

.036-05.026±

附表 ?-

=

z z z

d e

z 2

221

π

φ)(

z

1.00 1.50

2.00 2.50

3.00 )(z φ

0.3413

0.4332

0.4772

0.4938

0.49865

作标准化变化,令

5.201

.0975

.1718_

=-=

-=

σ

x

x z 右

101

.0965

.17975.17_

=-=

-=

σx

x z 左

查表得:4938.05.2=)

(φ,3413.0)1(=φ 偏大不合格率%62.04938.05.05.25.0=-=-=)

(大φP ,这些不合格品可修复。 偏小不合格率%86.153413.05.015.0=-=-=)(

小φP ,这些不合格品不可修复。 废品率为%48.16%86.15%62.0=+=P

合格率为%52.83%86.15%62.01=--=P

(2)mm x x 0075.02/035.018-17.975-=-=-=?)(公

产生废品的原因:是对刀不准,_

x 比公差带中心尺寸小,存在系统误差0.0075mm ,车刀位置调得稍稍靠近机床主轴中心了.

改进措施:再把车刀位置调远离机床中心线一个系统误差=0.0075mm 的距离。从而消除常值系统误差存在。

(3)工序能力系数583.001

.06035.06=?==

σT C p 9图示齿坯在V 型块上定位插键槽,要求保证工序尺寸mm H 2

.00

5.38+=。已知:mm d 01.080-=φ,mm D 025

.00

35+=φ。若不计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误差的影响,试求此工序的定位误差。

2)δ

=Td/(2sin a )+TD/2=0.0832

定位(H)

图a所示在工件上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54和对称度0.03。

现有2种定位方案,分别如图b,c,所示。试分别计算2种方

案的定位误差,并选择最佳方案。

图b定位方案:对于尺寸54,

?=

DW

对于对称度0.03,

?=

DW

图c定位方案:

对于尺寸54,

?=

DW

对于对称度0.03,

?=

DW

(完整word版)机械波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检测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 .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 .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D .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波长指的是 ( ) A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B .横波中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 C .纵波中两个密部之间的距离 D .波的传播方向上, 两个相邻的任意时刻位移都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 3.关于波速公式v =λf ,下面哪几句话是正确的 ( ) A .适用于一切波 B .对同一机械波来说,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只有频率f 不变 C .一列机械波通过不同介质时,波长λ和频率f 都会发生变化 D .波长2 m 的声音比波长1 m 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一倍 4. 一列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 A .波速 B .波长 C .频率 D .振幅 5.一列波沿直线传播,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 质点A 的位置与坐标原点相距0.5 m ,此时质点A 沿y 轴正方向运动,再经过0.02 s 将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由此可见 ( ) A .这列波波长是2 m B .这列波频率是50 Hz C .这列波波速是25 m/s D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 轴的负方向 6.如图2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由图可知,这列波 的振幅A 和波长λ分别为( ) A .A =0.4 m ,λ=1 m B .A =1 m , λ=0.4 m C .A =0.4 m ,λ=2 m D .A =2 m , λ=3 m 7.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3所示.此时x =8 m 处 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 4.5 s 图1 图 2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 27、【104199】(计算题)某班级30名学生统计学成绩被分为四个等级:A .优;B .良;C .中;D .差。结果如下: B C B A B D B C C B C D B C A B B C B A B A B B D C C B C A B D A A C D C A B D (1)根据数据,计算分类频数,编制频数分布表; (2)按ABCD 顺序计算累积频数,编制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和向下累计频数分布表。 【答案】 28、【104202】(计算题)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案】(1)该数列是等距式变量数列。 (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100,下限是,、、、、9080706050上限是,、、、、10090807060次数是111625199、、、、; (3)组距是10,组中值分别是 9585756555、、、、 ,频率分别是13.75%31.25%.20%23.75%11.25% 、、。 29、【104203】(计算题) 甲乙两班各有3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甲乙两班考试成绩分类的对比条形图; (2)比较两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答案】 乙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优和良的比重均比甲班学生高,而甲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和差的比重比乙班学生高。因此乙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比乙班好。两个班学生都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考试成绩为良和中的占多数,而考试成绩为优和差的占少数。 30、【104205】(计算题)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下面一组体重身高数据绘制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的特征。 体重(Kg ) 50 53 57 60 66 70 76 75 80 85 身高(cm ) 150 155 160 165 168 172 178 180 182 185 【答案】散点图: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1.单选题 (1)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包括(C)。 A、总体性 B、具体性 C 、总体性和具体性D、同一性 (2)下列指标中不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平均价格 B 、单位成本 C 、资产负债率 D 、利润总额 (3)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C 、资产报酬率D、A、资产总额 B 、总人口 人口增加数 (4)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之间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C 、两者没有关系 两这互为基础(5)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6)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D)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 每一台设备 C 每一台生产设备 D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7)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 分71 分、80 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 B 标志C变量 D 标志值 (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 D 工人工资 9)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D )A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者是连续 变量(10)劳动生产率是(B ) A 动态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流量指标 D 强度指标 (1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B )D、 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

欢迎下载 2 A 统计分组法 B 大量观察法 C 综合指标法 D 统计推断法 (12) (C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A 管理功能 B 咨询功能 C 信息功能 D 监督功能 (13) ( A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 真实性 B 及时性 C 总体性 D 连续性 (14)统计研究的数量是( B ) A 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连续不断的量 D 可直接相加的量 C ) (15 )数量指标 般表现为(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绝对数 D 众数 (16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 ) A 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C 指标和标志之间是不存在关系的 D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 的 2. 多选题 (1) 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学派有( ABCD )。 (2)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C )。 (3)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BD )。 (4) "统计”一词含义有( BCD )。 A 统计研究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3?判断题 1、 现代统计学的核心是描述统计学。 ( F ) 2、 描述统计学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 ( T ) 3、 统计指标可以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 T ) 4、 所有标志都可以用数量表现。 ( F )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A 企业的经济类型 B 劳动生产率 C 企业所属的行业 D 企业的负债总额 A 平均亩产 数 B 人均钢产量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存货周转次 D 统计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部分计算题及答案参考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部分计算题及答案参考 一.一台机器在TCP/IP中设置如下: IP地址:156.56.97.100 子网掩码:255.255.240.0 问:该主机所在的网络属于哪一类网络?其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划分?划分为几个?该主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以及广播地址? 答:1.由A类网的第1字节范围是1-126,B类网的第1字节范围是128-191,C类网的第1字节范围是192-223可知:156.56.97.100所在的网络属于B类网络。 2.标准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而该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故知网络进行了子网划分。 3.由于子网掩码中的240=(11110000)2 可知:借4位做子网号,故子网划分数目是 24-2=14 4.网络地址:156. 56. 97.100 97=( 01100001)2 ?255.255.240.0 240=(11110000)2 156.56. 96.0 见( 01100000)2=96 既网络地址是156.56. 96.0; 广播地址:96.0= ( 01100000 00000000) 2 ?(1111 11111111)2 ( 01101111 11111111) 2=111.255 既广播地址为:156.56.111.255 二.已知网络中的一台主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了172.31.128.255/18,试计算: 1.该网络中子网数目; 2.该网络中总的主机的数目; 3.该主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号以及广播地址; 4.该子网中可分配IP的起止地址范围。 答: 1.由于172.31.128.255/18网段属B类网络,B类网络标准子网掩码位数是否16位。 故子网借位:18-16=2 则子网数目:22-2=2 2.该网络表示主机的位数是:32-18=14 则总的主机数目是:214-2=16382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选择题 1.图1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25s时的波形图,已知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晚0.5s起振,则图2所示振动图像对应的质点可能位于() A.a

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 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 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m/s 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 x=m 6.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从此时刻开始计时,1 1.5 x=m的质点P早回到平衡位置0.3s,下列说法正确的() 的质点Q比23 A.这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P质点简谐运动的频率为2Hz C.简谐横波波速为5m/s D.再过0.8s,x=4.0m处的质点向前移动到x=8.0m处 E.再过0.6s,x=6.5m处的质点正在远离平衡位置 7.在O点有一波源,t=0时刻开始向+y方向振动,形成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距离O点为x1=3m的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甲所示;距离O点为x2=4m的质点B 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距离O点为x3=5m的质点C的振动图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 A.该波的波长为6m B.该波的周期为12s C.该波的波速为1m/s D.10s末A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点的振动速度 8.一列简谐横波,在t=0.6 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1(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 5 .5/==∑∑= 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5==∑∑=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 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 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基础。 2.经济统计学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经济统计的职能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 4.总体是_________。按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数,总体分为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5.标志是总体单位所具有的________和_______,按表现是否相同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 6.统计指标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7.变量根据其取值是否连续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统计总体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 9.按说明现象的性质不同,标志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10.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11.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 A.统计活动 B.统计学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3.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4.()是统计的基础职能。 A.管理功能 B.咨询功能 C.信息功能 D.监督功能 5.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6. 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企业数 D.利润额 7. 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网络基础及Internet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是通 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实现的 (B)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逻辑联系是通 过协议实现的 (C)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可以实现双向通 信 (D)互联网络不属于计算机网络 2.下列硬件中,不属于局域网所使用设备的是() (A)计算机 (B)调制解调器(家用计算机上网) (C)网卡 (D)传输线 3.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一般不包括() (A)总线形 (B)环形 (C)星形 (D)网状形 4.家用计算机上网时所用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

(A)计算机数字信号与电话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 (B)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 (C)数字信号向模拟信号的转换 (D)计算机与局域网的连接 5.以下关于Internet名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来源于International (B)来源于TCP/IP协议 (C)开始就用这个名字 (D)由代表大会决定的 6.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科教网是()(A)C hinaNET (B)C hinaGBN (C)C ERNET (D)C STNET 7.因特网中最基本的IP地址分为A、B、C三类,我国大多采用C类,属于小型网络,它的网络号占用的字节个数是() (A)1 (B)2 (C)3

(D)4 8.以下关于IP地址和Internet域名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个IP地址可以对应一个域名 (B)一个IP地址只能对应一个域名 (C)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多个域名 (D)I P地址和域名没有关系 9.Internet应用信息服务不采用的工作模式是() (A)主机/终端 (B)服务器/客户机 (C)服务器/浏览器 (D)对等 10.为了实现计算机通过有线电视线路联入Internet,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是() (A)电缆调制解调器 (B)网卡 (C)U SB接口 (D)集线器 11.浏览器的默认URL地址() (A)不能设置成,浏览器自动访问的URL地址

(完整版)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一、机械波选择题 1.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周期均为T.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质点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 B.随着时间的推移,c处的质点将向右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1 4 T,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 D.若S2不动,S1沿S1b连线向b运动,则b处质点仍然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2.一列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 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3 4 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A.a处质点的振动图像B.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C.c处质点的振动图像D.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3.一列简谐横波在t=1 3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 点Q的振动图象。则()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4.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

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振幅一定为A B.周期一定为T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 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 E.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x=0和x=0.6m处的两个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15s时A、B的加速度相同 B.该波的波速可能为1.2m/s C.若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波长可能为2.4m D.若该波的波长大于0.6m,则其波速一定为2m/s 6.一列简谐波沿x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cm,周期为T,如图所示,在t=0时刻波上相距50cm的两质点a、b的位移大小都是3cm,但运动方向相同,其中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75cm B.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45cm C.当质点b的位移为+2cm时,质点a的位移为负 D.在 2 3 t T 时刻,质点b的速度最大 7.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向右以4 m/s 的速度传播,振幅为A。某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 (1-4%)/(1-8%)*100%=96%/92%*100%=%结果表明:超额完成%(%-100%) )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元)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元) 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 加下限:600+=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 (上年实际完成=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 1-3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人们将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定义为网络的() A) 拓扑结构 B)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C) 体系结构 D)协议集 (2) 关于网络体系结构,以下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 物理层完成比特流的传输 B) 数据链路层用于保证端到端数据的正确传输 C) 网络层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合的传输路径 D) 应用层处于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3)在因特网中,信息资源和服务的载体是() A) 集线器 B) 交换机 C) 路由器 D) 主机 (4)实现数据压缩与OSI模型中()层密切相关() A)表示层 B)数据链路层 C)物理层 D)传输层

(5)因特网(Internet)的起源可追溯到它的前身() A) ARPAnet B) DECnet C) NSFnet D) Ethernet (6)在TCP/IP体系结构中,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层次分别为() A.应用层和运输 层B.运输层和网络层 C.网络层和链路 层D.链路层和物理层 (7)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把网络划分为三大类,以下不属于其中的 是() A 广域网 B 城域网 C 局域网 D 宽带网 (8)网络中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A. 协议 B. 介质 C. 服 务 D. 网络操作系统 (9)在一座大楼内组建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WAN B. LAN C.

MAN D. PAN (10)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2)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稳定性 B、间歇性、突发性 C、安全性 D、易用性 (13)(4选2)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和()。 A. 点对点传输网络 B. 广播式传输网络 C. 数据传输网络 D. 对等式网络 (14)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 A.接口; B、协议 C、服务 D、对等层

高中物理机械波单元测试及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D.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由此可知()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B、介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C、介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D、介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 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 B、次声波的波长比可闻波短,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波长长 C、次声波的波速比可闻波小,超声波的波速比可闻波大 D、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次声波、可闻波和超声波的波速相等 4.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 某时刻的图象如图1所示. 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5,0), 且此时它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 再经2 s将第一次到达正方向最大位移, 由此可知 ( ) A. 这列波的波长为20 m B. 这列波的频率为 Hz C. 这列波的波速为2.5 m/s 图1 D. 这列波是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的 图2

5.一列机械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2中实线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波形图象变成如图2中虚线所示,波速大小为1 m/s .那么这段时间可能是( ) A .3 s B .4 s C .5 s D .6 s 6.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3所示.此时x =8 m 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 s ( ) A .x =4 m 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B .x =2 m 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C .x =0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 D .x =6 m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7.如图4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一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 m/s ,振幅为4 cm ,频率为 Hz .P 点、Q 点平衡位置相距0.2m 。在t =0时,P 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Q 点 ( ) A .在 s 时的位移为4 cm B .在 s 时的速度最大 C .在 s 时速度方向向下 D .在0~ s 内的路程为4 cm 8.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5甲所示.若从此时刻开始 计时,则图5乙表示a 、b 、c 、d 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 ) A .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乙图为a 图4 甲 乙 图5 2图3

统计学计算题五

统计学第五次作业答案(第十二章指数) 一、简答题 简述编制综合指数的两个基本要点及一般原则; 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原理的两个要点是:第一是引进同度量因素,使全部个体的数量得以综 合;第二是固定同度量因素,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综合指数按其指数化指标区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原则是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即以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且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原则是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即以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且固定在报告期。 二、计算题 解:设原料基期平均价格为0x ,报告期平均价格1x ,基期购进数量为0f ,报告期购进数量为1f ,则有: 11 1 1 3.86610 3.011202715.8 3.72610120730x f x f ?+?= = =≈+∑∑ 00 00 3.20200 2.754801960 2.88200480680 x f x f ?+?= = =≈+∑∑ 011 3.20610 2.751202282 3.136******** x f f ?+?= =≈+∑∑ (1) 总平均价格指数10 3.72 129.17%2.88 x I x = == 总平均价格变动的绝对量: 11001 3.72 2.880.84x f x f f f -=-=∑∑∑∑(元) (2) 固定构成指数1101 1 1 3.72 118.85%3.13 x x f x f I f f = ÷= =∑∑∑∑

各等级平均价格变动的影响额 1101 1 1 3.72 3.130.59x f x f f f -=-=∑∑∑∑(元) (3) 结构影响指数01001 3.13 108.68%2.88 f x f x f I f f = ÷= =∑∑∑∑ 购进数量变动的影响额 01001 3.13 2.880.25x f x f f f -=-=∑∑∑∑(元) (4)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对数关系:129.17%118.85%108.68%=? 绝对数关系:0.840.590.25=+(元)(元)(元) 结果表明:该企业报告期购进的该原料的总平均价格上升了29.17%,即增加0.84元。其中,由于两等级的价格平均上升了18.85%,使总平均价格增加了0.59元;由于购进数量结构变动使得总平均价格上升了8.68%,使总平均价格增加了0.25元。 解:设基期产量为0q ,报告期产量1q ,基期单位成本0p ,报告期单位成本1p ,则有 11 14115462004445030610p q =?+?+?=∑ 00 15100402005038028500p q =?+?+?=∑ 01 15115402005045032225 p q =?+?+?=∑ (3分) (1) 总成本指数11 00 30610 107.40%28500 p q I p q = = =∑∑ 总成本增减额 11 00 30610285002110p q p q -=-=∑∑(元) (2) 单位成本总指数1101 30610 94.99%32225 p p q I p q = = =∑∑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4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某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4%,则劳动生产率的任务仅实现一半。(错)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错) 3、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 4、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错) 5、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对) 6.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时间序列,季节比率大于1,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由于季.的影响使实际值高于趋势值,(对) 7.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错 8.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错) 9.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错) 10.和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错) 11.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对) 12.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错) 13.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4.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对) 15.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错) 16.计量是随机变量。(对) 17.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错) 18.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9.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常性调查(错) 20.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样本均值是可知的。()答案未 21.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个体。(错) 22.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个体的。(对) 23.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错) 24.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25.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错) 26.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错) 27.润这一标志可以用定比尺度来测定。(错) 28.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分,78分,82分,96分,这4个数字是数量指标。(错) 29.术学派注重对事物性质的解释,而国势学派注重数量分析。(错) 30.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对) 31.析中,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水平法和方程两种。(错) 32.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对 33.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错) 34.度具有另外三种尺度的功能。(对) 35.民旅游意向的问卷中,“你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应归属于事实性问题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1-3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人们将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定义为网络的() A) 拓扑结构 B)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C) 体系结构 D)协议集 (2) 关于网络体系结构,以下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 物理层完成比特流的传输 B) 数据链路层用于保证端到端数据的正确传输 C) 网络层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合的传输路径 D) 应用层处于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3)在因特网中,信息资源和服务的载体是 () A) 集线器 B) 交换机 C) 路由器 D) 主机 (4)实现数据压缩与OSI模型中()层密切相关() A)表示层 B)数据链路层 C)物理层 D)传输层

(5)因特网(Internet)的起源可追溯到它的前身() A) ARPAnet B) DECnet C) NSFnet D) Ethernet (6)在TCP/IP体系结构中,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层次分别为() A.应用层和运输层B.运输层和网络层 C.网络层和链路层D.链路层和物理层 (7)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把网络划分为三大类,以下不属于其中的是() A广域网 B城域网 C局域网 D宽带网 (8)网络中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A. 协议 B. 介质 C. 服务 D. 网络操作系统 (9)在一座大楼内组建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WAN B. LAN C. MAN D. PAN (10)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高中物理-“机械波”练习题

高中物理-“机械波”练习题 1.如图所示,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波的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经△t = 0.2s ,波的图象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其波长为2m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若波向右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2s B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0.2s C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波速可能小于9m/s D .若波速是19m/s ,则波向右传播 2.如图所示,波源S 从平衡位置y =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 =0.01s ,产生的机械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 =80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 =1.2m 、SQ =2.6m .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下图所示的四幅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S 、P 、Q 三点振动情况的是(AD ) A .甲为Q 点的振动图象 B .乙为振源S 点的振动图象 C .丙为P 点的振动图象 D .丁为P 点的振动图象 3.一列横波在x 轴上传播,t s 与t +o.4s 在x 轴上-3m ~ 3 的区间内的波形如图中同一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 ①该波最大速度为10m /s ②质点振动周期的最大值为0.4s ③在t +o.2s 时,x =3m 的质点位移为零 ④若波沿x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4s 时刻的波形图,若已知振源在坐标原点O 处,波速为2m /s ,则( D ) A .振源O 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 B .P 点振幅比Q 点振幅小 C .再经过△t =4s ,质点P 将向右移动8m D .再经过△t =4s ,质点Q 通过的路程是0.4m 5.振源O 起振方向沿+y 方向,从振源O 起振时开始计时,经t =0.9s ,x 轴上0至12m 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简谐波,则(BC ) A .此列波的波速约为13.3m /s B .t =0.9s 时,x 轴上6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C .波的周期一定是0.4s D .波的周期s n T 1 46.3+=(n 可取0,1,2,3……) 6.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t =0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 =0.5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只正确的是(B ) 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波长可能是8m C .周期可能是0.5s -5a 0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 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 A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 A.64.5和78.5 B.67.5和71.5 C.64.5和71.5 D.64.5和67.5 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 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