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2024鲜版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2024鲜版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contents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古代女性形象塑造•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观念差异•教育启示与课堂实践应用•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诗经》及《国风·邶风》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国风·邶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共十九篇,包括《柏舟》、《绿衣》、《燕燕》等著名诗篇,反映了当时邶地(今河南汤阴境内)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诗经》以四言为主,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关于《静女》的具体作者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位生活在《诗经》成书时期的民间采风者或者专业诗人。

诗人的创作风格朴实自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和白描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诗人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静女》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通过男子对女子等待、赠物、喜悦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情。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纯真爱情和美好生活,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中运用了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02文本解读与赏析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先描绘静女的美丽和娴静,再叙述诗人的爱慕之情,最后表达诗人的愿望和追求。

写作特点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静女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采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意象描绘通过“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等描绘,展现出静女娴静、美丽的形象;同时,借助“贻我彤管”、“自牧归荑”等动作描写,表现出静女的娇羞和可爱。

审美体验诗歌通过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诗两首静女采薇古诗文PPT课件

诗两首静女采薇古诗文PPT课件

从《小雅·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作于西周时期。 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代,有三种说法。一、《诗》毛序:“《采薇》, 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
作品鉴赏
此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 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又反过来使读 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注释译文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3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4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 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诗经两首之静女 采薇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目录
作品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这两章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照 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 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 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 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 百多年的阐释史。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 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 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关于《诗经》
知识链接:《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诗__,歌共总收集入从_____________ 到西_周___初___年___约 五百春年秋间中的叶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风,_______,雅______三部分颂,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 ______,赋_______,_比_____三类。兴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3.《诗经》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重___章___叠_,句反复吟唱。
4.“四书”指_____《___大_,学__》_____《__,中_庸___》____,《_论___语__》___。《孟子》 “五经”指___《___诗__,经_》______《__,尚_书___》____,《_礼___记__》___,《__周___易___》__。 《春秋》
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语意 逐层递进,加深情感,强化主题。
细节描写(“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巧用双关,借物咏人。(“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 借物咏人,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我”对 姑娘的喜爱之情。
形容词词头 “多么”
静女

隐藏,遮掩
徘徊,来回走动 心里迟疑搔首踟蹰。
文雅文静 美丽
等候
角落
出现
喜爱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面目姣好 (美好)
赠送 红色 管箫
鲜明有光
你,代指彤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PPT课件
爱屋及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运用“彤管”“荑”托物抒情。表面是对礼物 的赞美,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 爱之情。
1.这一节在写什么?
静女赠我荑,男子借物抒情,表达对静女的 赞美喜爱之情。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探讨一:彤管与荑草,分别象征着什么?
彤管:初生时红色管状的草
荑:初生的白色茅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__歌__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的诗歌 305 首。
也被称为《诗三百》
内容: 风 雅 颂 手法: 赋 比 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经六义
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反复咏叹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诵读要领
要读出句内节拍,《诗经》四言诗为主, 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静女/其姝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
静女 ============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基础字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踟蹰(chí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静女》
通“馈”, 赠送。 实在、诚然
通“非”, 不是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野外
初生的茅 草
特殊
赠予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荑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不 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2024版高一第一课《静女》PPT课件

2024版高一第一课《静女》PPT课件

3
诗歌中对静女形象的赞美,可以激励现代女性注 重自身美德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美德。
2024/1/29
18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风格分析
2024/1/29
19
《静女》艺术手法鉴赏
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女子娴静、温婉的性格特点,同时也 透露出她内心的喜悦和期待。
独特的场景设置
2024/1/29
01
《静女》是一首描绘静谧女子形象 的古代诗歌,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 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
02
本课程将带领学生走进《静女》的 世界,通过文本解读、意象分析和 情感体验,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4
教材版本及特点
2024/1/29
教材版本
本课程采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教材。
教材特点
该版本教材注重文本细读和文学鉴 赏,通过选文的经典性和时代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5
思考题与课堂讨论
思考题
《静女》一诗中,诗人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静女的形象?这些手法有何作用?
课堂讨论
结合《静女》及其他同类题材作品,谈谈你对古代爱情观的理解。同时,可以 对比现代爱情观,探讨古今爱情观的异同及其原因。
2024/1/29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7
03
诗歌中对静女形象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
知和评价标准。
17
现实意义及启示
1
爱情观教育
通过诗歌中传达的爱情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爱情观,珍视纯真、坚贞的爱情。
2
家庭伦理建设
诗歌中体现的家庭伦理观念,对于现代社会家庭 建设仍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人们注重家庭和谐、 维护家庭稳定。

2024版《静女》PPT课件

2024版《静女》PPT课件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关于《静女》的作者,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是民间采风所得,集合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静女》一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推断为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社会风气较为 开放,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诗中的“静女”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即娴静、 温婉、忠贞等品质。
含蓄蕴藉
诗歌表达含蓄蕴藉,不直 接言明情感,而是通过描 绘景物、动作等来暗示和 传达情感。
婉约柔美
整首诗歌风格婉约柔美, 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 静女的美丽形象和温柔情 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04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诗经文化
《静女》作为《诗经》中的名篇,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风格, 是了解和研究诗经文化的重要载体。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经历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
革。
在文化方面,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此外,春秋时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其中, 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经》中
儒家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其强 的诗歌往往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形成
《诗经》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其余305篇按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160篇;“雅”主要是朝廷乐歌, 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篇。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 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06
诗歌改编与创意应用
现代汉语翻译实践

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ppt课件
审美价值
《静女》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现 了诗歌的审美价值,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有 积极作用。
如何将诗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阅读欣赏
引用化用
通过阅读诗经中的经典诗篇,欣赏其优美 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意境。
在日常交流、写作中,可以引用或化用诗 经中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节奏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调,形成诗歌的内在节奏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 受到强烈的节奏变化,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思考
诗经中其他相似主题诗篇比较
《关雎》
同为爱情诗,描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展现 纯真、健康的爱情观。
《蒹葭》
表达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和思念,情感真挚而 动人。
诗歌以男子的口吻描述了他与心 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表现了青 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
学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学习《静女》,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和意境美。
体会诗歌中运用赋、比、兴等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纯真爱情和美好人性,培养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融入生活
传承弘扬
将诗经中的思想、情感融入日常生活,例 如通过欣赏自然风景、体验人情世态等方 式,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积极参与诗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活动,例如 参加诗歌朗诵、讲座、研讨会等,推动诗经 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传达思想感情
爱情主题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思念之情
抒发了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眷 恋。
人生感悟
借景抒情,寄托了对人生的独特感 悟和思考。

《静女》课件PPT

《静女》课件PPT

《诗经》在章法上_重__章__叠__句___,句式以四言为主。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解题:《静女》 静女:娴静的女子。诗经中 的诗歌的题目一般取自该诗的 首句。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 南汤阴东南。
静女
《诗经·邶(bèi)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 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
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整体感知
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诗歌是以谁的口吻来叙 述的? 一对青年男女相会的情景。第一人称“我”的口吻, 即男子的口吻。
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两处细 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刻画了人 物怎样的性格?
(1)恋人初会时的情景,趣味盎然,富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女子活泼俏皮、多情率真;男子憨 厚朴实。
第二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娴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请同学们再次朗诵全诗
➢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 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等待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说文解字
.
11
解题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汤阴东南。
静女,闲雅的女子。
.
12
.
13
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诗曾作了极为达情传 神的今译,现录如下供您参考: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 约我城角楼上来。 暗里躲着逗人找, 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 我爱你红草颜色鲜, 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 我爱草儿美得怪。 不是你草儿美得怪, 打从美人手里来。
.
5
《诗经》的——内容
★ 共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西周至春秋 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 《诗经》分为“风”“雅”“颂”。
风:即“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乐歌;
.
6
《诗经》的——手法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之源。 主要有“赋” “兴”“比” 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29
.
30
二.你相信爱情吗? 你渴望的爱情是怎么样的? 你觉得当下我们应该追求爱情么?
(期待你的精彩回答)
.
31
.
32
.
33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
.
35
.
1
乌拉特前旗职业中专语. 文组吴旺林制作
2
掌握与《诗经》 相关的基础知 识;
培养结合注释, 初步读懂诗歌 的能力;
了解古人对爱情 的向往, 关照当下 的爱情,自由表 达你对于爱情的 认知;
教学目标
.
3
旷世之作
.
4
《诗经》的——地位
★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 “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六义”:风、雅、颂、兴、比、赋。
.
7
《诗经》 ——诗歌形式
题目:题目取自于句首。 句子:基本句式是四言,朗读时一般读成“22”节拍。 结构:采用叠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 语汇: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连绵词) 叠字(重言)。
.
8
声情并茂
.
9
请同学朗诵,注意节奏及情感
邶风·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比:借物托情。(多为理性现实主义)
象征: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 来表 情达意。(多为浪漫主义的色彩)
彤管:红色是心的颜色,是火的颜 色,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荑草:白色是云的颜色,是雪的颜 色,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无暇。
.
27
六经注我
.
28
一.您认为本首诗描写的 爱情美吗?不妨说一说,
我很在乎你的观点。
.
14
披文入情
.
15
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 什么内容的诗歌?
.
16
.
17
2.第一章主要描写 什么内容?
.
18
.
19
3.第二章主要描写 什么内容?
.
20
.
21
4.第三章主要描写 什么内容?
.
22
.
23
我注六经
.
24
集思广益
如何理解“彤管”、“荑”在 诗歌表达上的作用?
.
25
.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