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十五后牙固定桥石膏蜡型制作3学时
实习十三前后牙固定桥石膏代型制作3学时

实习十三前后牙固定桥石膏代型制作(3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前后牙固定桥可卸石膏代型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实习内容】1.观看可卸代型制作的电教片。
2.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可卸代型模型的临床意义、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实物展台观看可卸代型模型教学标本及常用工具。
4.示教可卸代型模型(单冠)的制作。
5.学生5-10人一组完成可卸代型的制作。
【实验用品】工作模型、模型修整机、技工打磨机、球钻、长柄钨钢梨形(菠萝样)磨头、石膏振荡器、代型钉、代型钉打孔机、气枪、502胶、硬石膏、蜡片、酒精灯、火柴、石膏调拌碗及调拌刀、分离剂、代型锯、模型底座橡皮托、雕刀、铅笔、代型间隙涂料等。
【方法和步骤】1.修整模型用模型修整机修整模型的四周及底部,将底部修成一个平坦的平面并与牙合平面平行,龈缘以下基底的高度要求在10mm以上。
然后用模型舌侧修整机将工作模型内侧多余的部分磨除,形成马蹄状。
最后用锐利的雕刻刀将模型牙合面的石膏瘤去除,检查上下颌模型之间的咬合关系是否正确。
2.工作模型打孔将修整好的工作模型放在打孔机的平台上,钉孔位置尽量设计在基牙颊舌向及近远中向的中央位置,打开电源开关,两手握紧工作模型,将要打孔的牙模型对准定位灯,同时将平台向下按,模型在随平台下降时,接触快速转动的打孔钻,形成所需要的孔。
要求孔要位于基牙近远中和颊舌径的中心点,孔壁与模型地面垂直。
如此打出所需的孔。
3.预备固持沟:用球钻在模型底部预备1条与孔正对并与牙弓轴向垂直的固持沟直至模型外侧壁,可同时在代型安置孔周围预备1-2个固持孔。
4.粘固代型钉打好孔后,用气枪吹净或牙刷清除孔内石膏粉末,将代型钉用502胶水固定在孔内,钉与模型底面垂直,钉与钉之间相互平行,钉的基台部应正好与模型底面平齐,在代型钉末端加小蜡球。
5.灌注模型底座模型底面清理干净后均匀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作分离剂,选择与工作模型大小合适的模型底座模型成型器,按照水粉比调拌适量与模型不同颜色的超硬石膏,震荡条件下注入中,再取少许调好的石膏糊剂,加到模型底部,确保两者之间无间隙或气泡存在,然后将工作模型压入底座成型器中,使复位钉接触到成型器最底部。
实习二离体牙石膏模型的制备(1学时)

实习一口腔检查与病历书写(4学时)[目的和要求]1初步掌握常规口腔检查方法及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2初步掌握口腔科问诊,采集病史的方法和正规的病历书写要求[实习内容]1口腔疾病的问诊和病史采集2常规口腔检查和常用的特殊检查3写一份口腔科门诊病历[实习用品] 口腔综合治疗台,检查器械一套,敷料盒,咬合纸,小冰条,牙胶棒,酒精灯,电活力测试仪,病历首页及副页,《口腔内科学》教材[方法和步骤]1每二位学生互相进行口腔疾病的问诊和病史采集:问诊目的是了解疾病开始发生的时间,表现的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疾病发展的过程和治疗的经过.医生需用和蔼的语调和患者易懂的语言进行询问.在问诊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按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与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关的问题扼要而系统地询问病史.一边询问,一边书写完成病历的“病史”部分(约10-20分钟).2每二位学生互相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和常用的特殊检查2.1检查前的准备a诊室清洁,安静,自然光线充足b着装整洁:工作衣,帽子,口罩c检查口腔综合治疗台各部分功能正常d检查器械的消毒和正确使用e手的消毒:剪短指甲,肥皂洗手,清水冲洗或洗手后带一次性医用手套 f医师和患者体位的调整.医师体位原则上是坐位时,人体的各个部位均保持在肌肉的张力较小,能持续进行口腔治疗工作而不感觉疲劳,自觉最舒服的体位上.医师坐在医师椅位上,两脚底平放地面,两腿平行分开,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头,颈,胸,背,腰部呈自然直立位,前臂弯曲,双肘关节贴近腰部,其高度应与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术者的视线与患者的口腔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20-30cm.医生活动的范围为自患者头顶后方到右前方约60度左右患者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调节患者位置,使患者头部与术者的肘部在同一水平,头部沿矢状位可左右移动.治疗上颌牙时,使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度角.治疗下颌牙时,使下颌平面与地面尽可能平行.2.2口腔检查方法a一般检查方法视诊视诊的内容全身情况:全身发育,四肢,体态,行动.口腔颌面部情况:发育是否正常,面部左右是否对称,有无肿胀或畸形.皮肤的颜色改变,瘢痕和窦道等.若要检查面神经的功能,注意鼻唇沟是否消失,嘱患者闭眼,吹口哨,观察眼睛能否闭合,口角有无歪斜.牙齿和牙列:牙齿的颜色,形态,质地,大小,数目,排列和接触关系;牙体的缺损,着色,牙石,软垢和充填体等情况;牙列的完整和缺损,修复体的情况.口腔软组织:与牙体及其并发病相关的牙龈表征,如牙龈色形质的改变,肿胀程度及范围,是否存在窦道;其他各个部位口腔粘膜的色泽及完整性的改变,有无水肿,溃疡,瘢痕或肿物等.视诊的方法首先检查主诉部位,因为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然后再按一定顺序(如右上→左上→左下→右下)检查其它部位.探诊探诊的内容牙体缺损部位:范围深浅,质地软硬,敏感及露髓与否充填体边缘:密合程度,有无继发龋及充填体悬突牙面的敏感点:确切部位和敏感程度皮肤或粘膜的感觉:感觉的过敏或迟钝,麻醉的效果皮肤或粘膜瘘道的通道:深度,方向,有无渗出,瘘道液性质,瘘道口周围皮肤粘膜牙周袋探诊探诊的方法医师握笔式用口腔科探针进行探诊,选择尖端锐利的探针.动作轻巧有支点,必须有支点,握探针的手指方可有灵敏的感觉.先检查主诉牙和可疑牙,然后按顺序逐个检查.可疑穿髓孔处;不可用力探人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剧烈疼痛和心理压力.瘘道的探诊用钝头探针,探时应顺势推进,不可用力过猛.叩诊叩诊的内容根尖和根周牙周膜的健康状况由叩诊后患牙是否有痛和叩诊牙齿时发出声音的清或浊来辨别;检查牙齿劈裂的部位可由不同方向叩诊后的疼痛来判定.叩诊的方法用平端的手持器械,如口镜,平端镊子的柄端叩诊方向垂直叩和侧方叩,先叩正常对照牙,后叩患牙,一般以邻牙作对照叩诊力量宜先轻后重,一般以叩诊正常牙不引起疼痛的力量为适宜力量.患牙对叩诊的反应,按其与正常牙反应的比较,分别定为:叩痛(-) 用适宜力量叩诊反应同正常牙叩痛(土) 用适宜力量叩诊引起不适叩痛(+) 重叩引起轻痛叩痛(+++) 轻叩引起剧烈疼痛:叩痛(++) 叩痛反应介于(+)和(+++)之间者扪诊扪诊的内容牙齿的动度,牙龈的压痛,肿胀,范围及波动感,牙周袋的溢脓,口腔粘膜的质地,肿物的范围,边缘和活动度,淋巴结的大小,活动或粘连等.扪诊的方法口内扪诊多用单个示指,应戴指套,动作要轻柔;口内双指触扪脓肿的波动感,唇颊部的双指扪诊.口外扪诊常用双手扪诊法扪诊牙齿的“功能动度”时,用示指同时置于患牙及相邻一正常牙的牙颈和龈缘部,让患者作正中合和非正中合运动,示指可以感觉出患牙的异常动度: 0度同正常牙,无异常动度1度仅一个合位有异常动度2度两个以上合位有异常动度咬诊咬诊的内容检查根尖牙周膜的压痛,牙齿的咬合接触,牙合干扰及早接触点的部位.咬诊的方法空咬法:嘱患者咬紧上下牙或作各种咀嚼运动,同时注意牙齿动度和牙龈颜色的改变.咬实物法:选用近似一个牙宽的棉卷或棉签,先检查正常牙,再检查患牙,根据患牙是否疼痛而明确患牙部位.咬合纸法或咬蜡片法:用于检查患者的咬合情况时,应使用薄咬合纸,分别对正中和非正中合位进行咬诊.如果用于确诊单个牙齿的牙合干扰部位,可用一块2-3层厚半个牙尖宽的咬合纸分别垫在不同牙尖的斜面,按正中合和非正中合位顺序检查.患牙咬牙合疼痛明显的着色深处,即为牙合干扰所在处.牙齿松动度检查法用镊子夹住切端或抵住牙合面的窝沟,作唇(颊)舌,(腭)向,近远,中向和上下推(摇)动,按不同的动度记录为:I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小于1mmⅡ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Ⅲ度松动唇(颊)舌(腭)向松动,近远中向及垂直方向也均有松动;或松动幅度大于2mm嗅诊用鼻子辨别气味,对某些口腔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如牙髓坏疽的髓腔内和坏死性龈口炎患者口腔内有特殊的腐败气味.b特殊检查方法牙髓温度测试法冷测法使用综合治疗台上三用枪的冷空气或冷水或使用小冰棒(5-6mm长一端封闭的塑料管内注满水冷冻).将小冰棒置于被测牙的唇(颊)或舌面完好釉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的反应.热测法使用加热的牙胶棒或用注射器注滴热水.将牙胶棒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变软,但不使之冒烟燃烧(约65-70.C),立即置于被测牙的唇(颊)或舌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事项]1作测试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和可能出现的感觉,并嘱患者有感觉时抬手向医生示意2先测对照牙(首选对侧正常的同名牙),再测可疑患牙3避免在有病损的部位以及金属或非金属修复体上作温度测试4用牙胶热测时,牙面应保持湿润,以防止牙胶粘于牙面5用冷,热水作温度测时应注意隔离未被测试的牙齿.如有多个可疑牙,应从牙列后部向前逐个测试温度测试结果的表示及临床意义测试结果是与正常健康牙齿对照的结果,因而不能简单用(+),(-)表示.具体表示法如下:正常:被测牙与对照牙反应相同.敏感:比对照牙反应强烈,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迟缓性痛:即刺激去除后一会儿患牙才出现疼痛反应,并持续一段时间.迟钝:同样的冷,热刺激可引起比对照牙轻微许多的反应.无反应:被测牙对刺激不产生反应.牙髓电活力测验法临床意义:有助于确定牙髓的活力.若患者能感受到电活力计的电刺激,牙髓则被认为有某种程度的活力.但活力测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根据,因为有假性反应的可能,必须结合病史和其它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操作: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消除不必要的恐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嘱患者有“麻刺感”时,抬手示意.将被测牙严格隔离唾液,吹于或擦干,在牙面上放少许导电剂(如牙膏).将已调整好的仪器的工作端放于牙面上,当患者有感觉时,将工作端撤离牙面并记录读数.[注意事项]先测对照牙,再测患牙.每牙测2-3次,取平均数作结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严禁作电活力测试.注意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如牙髓坏死液化,大面积银汞充填体或全冠等.结果:用数字表示,与对照牙相差一定数值则有意义(具体差值因厂家,产品不同而异,可参看说明书).低于对照牙说明敏感,高于对照牙说明迟钝,若达最高值仍无反应,说明牙髓无活力.X线检查:(放射实习)窦道检查法用牙胶尖自窦道口顺其自然弯曲插入,拍X线片可显示与窦道相通的根尖病变处.碘酊染色法可疑牙隐裂时涂碘酊于可疑处的牙面,片刻后用棉球擦去牙面碘酊,若有隐裂则可见裂纹深着色.麻醉检查法当无法确定放敷痛病原牙的部位时,可用局部麻醉法协助定位.若注射麻药后疼痛缓解,则可确定是麻醉区域内的牙齿疼痛.3每位实习学生根据问诊和口腔检查的结果书写一份口腔科门诊病历.病历是诊断和治疗的记录,又是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资料,而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因此,病历书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一位医师基本功的表现,直接影响医教研工作的质量.病历书写要求客观反映情况,一律使用术语表达.字迹要清晰,禁止涂改,伪造.病历书写的要求如下:3.1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出生地,通讯地址及电话号码.3.2病史主诉:就诊时主要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生的时间(主诉三因素) .现病史:按时间顺序记录本次患病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作过何种治疗及目前况,有意义的阴性结果也应记录.既往史:患者与现有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关的既往疾病史和治疗史.其它:有无饮食,药物及其他过敏史,有无全身疾患及家庭或遗传性疾患均应记录.3.3口腔检查记录主诉牙:记清牙位,按口腔检查顺序记录.如龋病,应先描述龋洞的深浅,范围,腐质情况,敏感程度,穿髓与否,叩诊,松动度,扪诊及咬诊的情况,再描述温度测验,活力测及X线片的表现.结合病史有意义的阴性所见也应记录.非主诉牙的牙体疾病及治疗情况,龋病,非龋疾患,充填体的情况等.牙周,粘膜,牙列及颌面部阳性所见均应作一般记录.3.4诊断:主诉疾患诊断要求名称正确,依据充足.诊断不明确时,应记录“印象”或“待诊”,牙体牙髓科疾病二次诊断正确率要求>95%.三次应诊仍不能确诊时,应请上级医师会诊,并详细记录.3.5治疗设计:根据全口情况,按从主到次的原则,作出全面治疗设计.3.6治疗记录:牙体疾病应写明患牙牙位及龋洞,缺损或开髓的部位(符号),主诉牙处理中关键步骤及其所见.如龋洞去腐后的情况,达牙本质层的深度,有无露髓,敏感程度,所用充填材料和所作的治疗.牙髓疾病应记录开髓时情况,是否麻醉,有无出血,出血量及颜色,拔髓时牙髓的外观,根管数目及通畅程度.根管治疗时,还应记录各根管预备情况(第一支锉及最后一支锉的型号)以及工作长度(以mm为单位),所封药物及根充材料以及充填后X线片的表现.复诊病历应记录上次治疗后至复诊时的症状变化和治疗反应,本次治疗前检查情况,进一步治疗的内容以及下次就诊计划.病历书写完毕:医生应签全名,实习或进修医生还应请指导教师签名.[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常规口腔检查方法及常用特殊检查方法的掌握.评定口腔科问诊,采集病史的方法和正规的病历书写要求的掌握.实验二蜡牙洞型的制备(4学时)[目的和要求]通过在蜡牙上预备洞形,掌握各类窝洞特点及制备原则[实验内容]1了解认识各类窝洞在不同牙齿上的外形特点2蜡牙上制备I,Ⅱ,Ⅲ,V类洞形3完成实习报告[实验用品]蜡制模型(包括上颌前牙,下颌第一和第二磨牙各一颗),雕刻刀,小尺[方法和步骤]1观察蜡体牙标本,认识各类窝洞在不同牙齿上的外形,深度,固位形和抗力形设计2蜡牙洞形制备2.1 蜡牙I类洞型的制备a用雕刻刀尖头刻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顺裂沟扩展,牙尖牙嵴处避让,成为圆缓的曲线.b在外形线内0.5mm处,用雕刀平行于牙长轴形成洞侧壁,注意掌握刀的方向和支撑点,准确的按外形成型.c 与侧壁垂直制备洞底,使洞型呈现底平,壁直,侧壁相互平行的标准盒状洞型.洞深度以颊沟洞缘至洞底5mm.d修整侧髓线角,在牙尖下的侧髓线角处作出倒凹.2.2 蜡牙II类洞型制备a用雕刀尖头刻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邻面龈壁作于游离龈下(颈缘线上5mm),龈方大于牙合方,邻面侧壁缘至自洁区.牙合面越过边缘嵴,在颊尖和舌尖之间形成最窄的鸠尾峡部,在近中窝内,形成鸠尾膨大部,鸠尾峡宽度为牙颊舌牙尖之距的l/3.b用雕刀在画线内0.5mm,依外形先制备邻面洞,轴壁与邻面外形一致,深度为3mm,侧壁与轴壁接近垂直,并向洞口微张,龈壁在龈上与轴壁之夹角略小于直角.预备完成的邻面洞,应为龈方大于牙合方的梯形盒状.c 再制备牙合面洞部分,距边缘嵴4mm的轴壁上与轴壁垂直制备髓壁,牙合面沿鸠尾外形制备侧壁使于髓壁垂直,注意鸠尾峡与邻面洞的宽度的比例.颊侧沟洞缘至洞底深度约4mm.d 修整洞型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轴髓线角略圆钝,髓壁与龈壁平行.2.3 蜡牙Ⅲ类洞制备a 用雕刻刀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邻面唇侧缘与唇面平行,切侧缘和龈侧缘向舌侧略聚合,使成为唇方大于舌方的梯形.鸠尾不宜大,越过近中边缘嵴为鸠尾峡部,应为邻面缺损的1/2或2/3,鸠尾膨大部位于舌面凹内,不损伤舌隆突,不越过中线,避免到切1/3区.b 在画线内0.5mm处下刀,先制备邻面洞,轴壁与近中邻面外形相平行,龈壁,切壁与轴壁相垂直,呈唇方大于舌方的梯形盒状,深度为2.5mm.c从邻面轴壁距舌面2.5mm处,近中边缘嵴中份向舌侧制备舌面洞部分,呈鸠尾外形.舌侧髓壁与舌面平行,龈壁,远中壁,切壁与髓壁垂直.鸠尾峡位于边缘嵴内,洞深2.5mm.d 修整洞型,侧壁直,底平,点线角清晰,轴髓线角圆滑,在舌侧的切髓线角和龈髓线角处,鸠尾膨大部作园弧形倒凹.2.4 蜡牙V类洞制备a 用雕刻刀画出已设计好的外形,在所选牙齿的颊(唇)面或舌(腭)面颈1/3部位画出肾形的V类洞形.b 在画线内0.5mm处下刀,先制备近远中洞壁,深度为2mm.分别自近远中沿外形向中间扩展,洞深始终保持2mm左右并与洞底保持垂直.c 修整洞型,侧壁直,轴髓线角圆滑.使洞底成一弧形面,与所在牙面的弧度一致.洞壁与洞底垂直.[注意事项]制备窝洞操作时,注意支点,避免雕刻刀滑脱.[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对各类洞形设计的掌握.实习三口腔科医师的术式,支点与钻针切割硬物练习(4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口腔科医师工作的正确术式2初步掌握口腔综合实习台的使用3初步掌握手机和口镜的握法和支点的应用4初步掌握用钻针切割硬物的方法[实习用品]口腔仿头模实习台,手机,各类钻针,预成硬材料块(地板砖,瓷砖等材料,尺寸约为4cm X 2cm X2cm的长方体,其一末端为圆柱状),铅笔,尺子,刻度探针,橡皮.[实习内容]1教师讲解口腔仿头模实习台的使用及保养2教师讲解和示教口腔科医师工作的术式3练习医师的体位及术式,手机和口镜的握持和支点的应用,在预成硬材料块上按要求切割制备一定洞形4完成实习报告[方法与步骤]1学习口腔综合实习台各部位名称及功能1.1介绍仿头模及颌架的使用方法1.2复习涡轮手机和电动手机的正常使用程序,日常维护及保养方法2练习口腔科医师的体位调节及术式2.1医师体位:原则上是坐位时,人体的各个部位均保持在肌肉的张力较小,能持续进行口腔治疗工作而不感觉疲劳,自觉最舒服的体位上.医师坐在医师椅位上,两脚底平放地面,两腿平行分开,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头,颈,胸,背,腰部呈自然直立位,前臂弯曲,双肘关节贴近腰部,其高度应与仿头模(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水平面土.术者的视线与患者的口腔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20-30cm.医生活动的范围为自患者头顶后方到右前方约60度左右2.2患者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调节合适仿头模位置,使之与术者的肘部在同一水平,沿矢状位可左右移动.治疗上颌牙时,使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度角.治疗下颌牙时,使下颌平面与地面尽可能平行.3练习手机和口镜的握发与支点的应用3.1手机:牙体牙髓科及儿科治疗时用握笔法,修复科和正畸科用直机头修整义齿的操作用掌拇指法.上述两种握持法在进行工作时,都必须有支持点,即支点.一般用无名指做支点.但在某一狭小部位进行一些精确而用力的工作,如使用挖匙刮除腐质时,常用握住工具的中指做支点;有时为了支点更稳固,用无名指和中指共同做支点.支点应放在邻近的硬组织上.支点对正确使用器械非常重要.由于支点支持和限制了器械的走动幅度,可以施用较大的力而不易滑脱损伤邻近组织,要求能用中指或(和)无名指作支点,有了支点,工作时手指才能感觉灵敏,动作才能精细准确.3.2口镜:左手用拇,食指和中指握持口镜柄距柄端1-2cm处,中指在口镜柄的前方,用左手无名指或手掌尺侧轻支在患者的左面颊部作为支点.口镜可以在口腔内前后左右移动和转动.医师从口镜内可以看清楚上颌牙齿的各个部位而保持头颈部的基本直立体位.要求用口镜作以下练习:a正确的握持和支点b用口镜的移动和转动,反射聚光看清仿头模口腔中上颌每一个牙齿的各面和上腭部,注意保持头颈部的基本直立姿势c用口镜牵拉颊部,保护舌部4在预成硬材料块上按下列要求切割制备一定洞形,练习制备一定形状的洞形. 4.1洞形的设计要求a预备一个长5mm,宽2mm,深2mm且两端为弧形的沟,要求线角清楚,底平,侧壁各面相移行.b预备一个长5mm,宽2mm,深2mm的盒状洞形,要求点线角清楚,底平壁直.c预备一个直径5mm,深2mm的半圆形洞,要求底平壁直,线角清楚.d预备一个边长5mm,深2mm的等边三角形洞,要求各线角清楚.e预备一个与a相似的沟,并使沟的一端达到预成材料的一个侧面上.f预备一个与b相似的沟,并使沟的一端达到预成材料的一个侧面上.g预备一个与e相似的沟,并在侧面上预备一个深3mm,长2mm的台阶.h预备一个与g相似的洞,俯视成鸠尾形,鸠尾膨大部宽3mm,峡部宽2mm,在侧面形成梯形,梯形的底边长3mm.注意鸠尾的峡部不应与台阶重叠.i在预成材料的弧形面上预备一个长5mm,宽2mm,深1.5mm的沟,沟的两端为弧形,沟底与表面的曲度相一致.j在预成材料的弧形面上预备一个长约5mm,宽2mm,深5mm的似肾形的沟,向下方弯曲,两端为弧形,沟底面曲度与表面保持一致.[操作步骤]1画轮廓线并将各种洞形的位置摆放设计好2备洞:用裂钻在轮廓线内钻洞,注意支点3扩展洞形:按设计好的洞形选用裂钻扩展,钻针方向垂直于表面,深浅要均匀一致.4修整洞形:将洞形修整成低平壁直,点线角清楚[注意事项]1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口腔综合实习台2不论是用哪种手机,都要求钻针停转时进入口腔,在钻针转动时出入牙齿.要求右手握持手机,左脚踩脚闸3用手机和钻针切割硬材料时,必须有支点[实验报告与评分]评定预成材料上制备洞形的过程与结果实验四窝洞的结构分类及石膏牙备洞(4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窝沟定义,结构,各部分名称及常用的窝洞分类方法2在石膏牙上备洞,掌握G.V.Black各类洞形分类方法[实习用品]各类窝洞的标本,模型及挂图,不同牙位的放大数倍的石膏牙,雕刻刀,铅笔,刻度探针[实习内容]1学习窝洞定义,结构,各部名称,代表符号及牙位表示法2学习G.V.Black窝洞分类法3石膏牙备洞3.1洞形设计要求a I类洞形设计要点:底平,壁直的盒状洞形,点线角清楚,牙尖下方做倒凹形固位.窝洞应包括咬牙合面上的全部窝沟及裂隙(预防性扩展的原则),避开牙尖和嵴.洞缘角为直角,外形线要圆缓.bⅡ类洞设计要点:邻面洞形作合向略小于龈向的梯形.龈壁位于颈缘线上,与髓壁平行;颊舌侧壁洞缘位手自洁区,洞缘角接近直角.颊,舌轴襞略向中线聚合,轴壁与牙长轴平行.咬牙合面洞形为鸠尾形.邻面洞向咬牙合面扩展,包括窝沟在内形成鸠尾洞形的膨大部.在颊舌尖之间缩窄,形成鸠尾峡部,峡部宽度为颊舌牙尖间距的1/3-1/2.鸠尾峡部与轴髓线角不能重叠,轴髓线角应圆钝.邻面洞与咬合面洞内各点线角要求清楚.洞底应达釉牙本质界下0.5mm,洞深:合面前磨牙深 1.5-2.0mm,磨牙为 2.0-2.5mm;龈阶宽前磨牙0.8-1.0mm,磨牙为1.0-1.5mm.c Ⅲ类洞形设计要点:邻面洞形呈唇向略大于舌向的梯形.唇壁与唇面平行,切壁,龈壁略向舌侧聚拢,邻面轴壁与牙齿邻面平行.腭(舌)侧面洞形为鸠尾形,位于舌面窝内舌隆突上方,不过舌侧中线;鸠尾峡部位于边缘嵴内,宽度为邻面切龈向宽度的1/3.切壁不超过牙齿舌面的中1/3,龈壁不损伤舌隆突.龈壁,唇壁,切壁与邻面轴壁垂直,点,线角清楚.洞底应达釉牙本质界下0.5mm;洞深:邻面唇壁约宽1mm,舌面鸠尾深度约为1mm.d V类洞形设计要点:洞形为肾形,位于牙齿颊面或舌面的龈1/3处,切壁止于牙面颈1/3与中1/3交界处,龈壁近龈缘,近远中壁止于轴面角处,洞底(髓壁)为一弧形平面,其弧度与牙齿唇(颊)或舌面弧度一致,洞壁与洞底垂直,线角清楚.洞底应达釉牙本质界下0.5mm,洞深约1mm.[操作步骤]1根据洞形设计要求,在石膏牙上设计窝洞外形,并用铅笔画出窝洞的外形线2将石膏牙置于仿头模上.3使用低速手机,以平头裂钻在石膏牙上制备Ⅰ,Ⅱ,Ⅲ,Ⅳ,Ⅴ洞型.4检查并修整洞形:每完成一个洞形制备后,检查并修整窝洞使其达到以下要求:低平壁直点线角清楚.窝洞的外形线为圆缓曲线.窝洞在咬合面应包括所有的窝沟,在临面应达到自洁区,同时尽量保留牙尖,边缘嵴及斜嵴.临面洞的颊,舌侧洞缘角为直角,略向中线聚拢.鸠尾峡部的比例恰当,宽度为颊舌牙尖间距的1/3-1/2[注意事项]1.雕刻刀应在外形线内下刀,以免扩大洞形2选用合适的支点,用力方向与咬牙合面垂直3勿损伤洞缘的牙面[思考题]请叙述G.V Black窝洞分类法的临床意义[实习报告与评定]1评定对窝洞的类别,结构和各部名称的掌握2评定石膏牙备洞的结果实验五离体牙洞型制备(12学时)[目的和要求]。
牙体石膏模型制作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牙体石膏模型制作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践技能,通过对牙体石膏模型的制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牙体解剖结构,熟悉牙体修复材料的特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牙体石膏模型的制作,使学生掌握牙体石膏模型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实训内容(1)牙体石膏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材料(2)牙体石膏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3)牙体石膏模型的修复与维护2. 实训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牙体石膏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材料选择、步骤等。
(2)示范操作:教师现场示范牙体石膏模型制作的全过程。
(3)学生分组操作:学生按照分组进行牙体石膏模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与讨论:实训结束后,学生总结实训经验,讨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三、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牙体石膏、模型托盘、牙模型、雕刻工具、打磨工具等。
(2)人员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
2. 实训步骤(1)牙体石膏模型的调拌:按照牙体石膏的配比要求,将石膏粉与水混合均匀。
(2)牙体石膏模型的放置:将调好的石膏倒入模型托盘中,将牙模型放入托盘中,调整牙模型的位置,确保石膏模型能够覆盖牙模型。
(3)牙体石膏模型的固化:将托盘放置在固化箱中,按照石膏的固化时间进行固化。
(4)牙体石膏模型的脱模:固化完成后,将石膏模型从托盘中取出。
(5)牙体石膏模型的修复:对石膏模型进行打磨、抛光等处理,使其表面光滑、无气泡。
(6)牙体石膏模型的维护:对制作好的石膏模型进行清洁、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3. 实训总结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牙体石膏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熟悉了材料选择、步骤等要点。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对牙体石膏模型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训成果与分析1. 成果展示本次实训共制作牙体石膏模型10个,其中9个模型符合制作要求,1个模型因操作不当出现气泡,需要重新制作。
实习十四前牙固定桥石膏蜡型制作3学时

实习十四前牙固定桥石膏蜡型制作(3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前牙金属烤瓷固定桥蜡型的制作。
【实习内容】1.多媒体结合实物展台讲解前后牙金属底层冠蜡型的制作。
2.教师示教前牙固定桥金属底层冠蜡型的制作。
3.学生练习并完成前牙固定桥金属底层冠蜡型的制作。
【实验用品】实验十三已做好的可卸代型模型、基底蜡、嵌体蜡、边缘蜡、电蜡锅、蜡刀、雕刀、酒精灯、气枪、代型隙料、蜡型分离剂、喷灯、小弯卡尺、蜡型清洗剂等。
【方法和步骤】1.固位体蜡型的形成:(以滴蜡法为例)取出石膏代型,在预备牙表面涂一层液体石蜡。
将厚0.35-0.5mm的薄蜡片均匀烤软,然后均匀的压贴在石膏代型预备牙的牙冠上,切除多余的蜡片。
也可用浸蜡液法,即将石膏代型在蜡液中均匀涂覆一层。
2.桥体蜡型的形成:在可卸石膏工作模型的缺牙区牙槽嵴处垫上基托蜡片,使与对牙合牙间留出约2mm的间隙。
在基托蜡片上涂层液体石蜡,取一块大小合适的嵌体蜡,烧软后置于基托蜡上,加熔蜡连接固位体蜡型,在蜡未硬固前,取得咬合关系,待蜡硬固后雕刻桥体外形。
用熔蜡封闭蜡片对接处和颈缘部位。
将石膏代型浸入冷水内使蜡硬固后,顺就位道相反方向取下蜡型,检查蜡冠边缘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可复位加蜡直至符合要求。
用喷灯或用棉球蘸水烧热,轻轻擦洗固定桥蜡型表面使之光滑。
使蜡型表面光滑。
完成后的蜡型要求:1)蜡型厚薄应均匀一致,尤其在轴面角及颈缘处。
2)蜡型表面应圆盾光滑,不能有尖锐的棱角和尖嵴。
3)蜡型厚度一致,厚度不得少于0.3mm。
【注意事项】1.堆塑切端解剖外形时,注意微热雕刀,温度不可过高,注意手的支点要稳.用刀的方向和力的大小,以免在修形时造成蜡型移动.变形.脱落。
勿使用锐利工具,以免损伤石膏代型。
2.取出蜡型时,注意取出时要顺戴入道相反方向,以避免折断;也不可用力过大以防止蜡型变形。
3.蜡型完成后如暂时不包埋可以将蜡型置于室温水中保存。
5.制作蜡型的方法多种,本实验只介绍其中的一种方法。
口腔医学专业《实训四 石膏牙模型Ⅲ类洞制备(2学时)》

实训四石膏牙模型Ⅲ类洞制备〔2学时〕一、实训目的1掌握Ⅲ类洞的形状结构、外形特点。
2熟悉石膏牙Ⅲ类洞洞形的设计、制洞的方法和要点。
二、实训内容1演示石膏牙Ⅲ类洞形的设计及制备方法。
2学生在石膏牙模型上制备Ⅲ类洞洞形。
三、实训器材1器械打磨机、车针、三用枪、铅笔。
2材料石膏牙模型。
四、方法和步骤〔一〕复习Ⅲ类洞的相关知识:1Ⅲ类洞: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面洞、邻舌面和邻唇面洞。
2Ⅲ类洞洞形预备要点:〔1〕洞的外形呈圆缓曲线,避开牙嵴。
〔2〕洞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深度,应达牙本质浅层。
〔3〕保护牙髓,洞底应与牙面外形一致,以防穿髓。
〔4〕点、线角清晰而圆钝,洞底平坦。
〔5〕洞缘角呈直角,无短斜面形成。
〔二〕石膏模型Ⅲ类洞形的设计及制备:1设计外形:用铅笔在石膏牙模型上设计窝洞外形,将Ⅲ类洞设计为邻舌面洞。
邻面洞型呈唇向略大于舌向的梯形。
唇壁与唇面平行,切壁、龈壁略向舌侧聚拢,邻面轴壁与牙齿邻面平行。
腭舌侧面洞形为鸠尾形,位于舌面窝内舌隆突上方,不过舌侧中线;鸠尾峡部位于边缘嵴内,宽度为邻面切龈向宽度的1/3。
切壁不超过牙齿舌面的中1/3,龈壁不损伤舌隆突。
龈壁、唇壁、切壁与邻面轴壁垂直,点、线角清楚。
洞底应达釉质牙本质界下,洞深:邻面唇壁约宽1mm,舌面鸠尾深度约为1mm。
2制备邻面洞:从舌面边缘嵴处开扩洞口,进入邻面龋损,轴壁与牙唇壁,切壁、龈壁垂直,而与邻面外形平行,在轴龈和唇轴切点角处做倒凹。
3制备舌面洞:在舌隆突的切方预备鸠尾,宽度为邻面洞舌方宽度的1/3~1/2。
髓壁与舌面外形平行,而与侧壁垂直,狭部圆钝以髓壁为基底,洞缘圆缓、梯圆钝。
4检查修整完成洞形,要求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楚而圆钝。
打磨机应在外形线内开始磨切,预留出修整的空间,以免扩大洞形。
选用适宜的支点,用力方向与牙面垂直。
五、思考题1Ⅲ类洞的根本结构和特点?2Ⅲ类洞制备过程中可以考虑的固位形和抗力形有哪些?〔王家霞〕。
实验十三双端固定桥蜡型制作(8学时)(精)

实验十三双端固定桥蜡型制作(8学时)一、实验内容:1.后牙固定桥的蜡型(wax pattern)制作。
2.后牙固定桥的蜡型铸道的安插(spruing)。
3.后牙固定桥蜡型内外包埋(investing)要求。
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后牙固定桥蜡型制作的方法和要求。
2.了解桥体铸道的安插方法及包埋中的注意事项。
三、实验器材:基底蜡、嵌体蜡、边缘蜡、蜡刀、雕刀、酒精灯、小玻板、气枪、代型隙料、蜡型分离剂、铸道座、铸圈等。
四、方法和步骤:1.在制备基牙代型表面、邻牙、对牙合牙牙合面涂布代型隙料(die spacer),一般为两层,距离肩台(shulder)1~2mm不涂,干固后涂布蜡型分离剂(separating medium)。
2.固位体(retainer)蜡型的制作:同全冠部分。
3.在缺牙区牙槽嵴(edentulous ridge)相当于桥体(pontic)底部的区域也涂布蜡型分离剂。
4.在相当于桥体底部的区域压贴一层红色的铸造蜡片,以标示桥体底部与粘膜接触面的形态及面积。
5.将黑色的铸造蜡烤软形成棒团状,压接在缺牙区,其体积略比牙形小。
6.堆塑桥体外形(waxing up the pontic):切除多余的蜡,根据对颌牙、两侧固位体的关系,堆塑出缺失牙的解剖生理外形、与对颌牙的咬合关系。
7.桥体形态修整(re-contouring):对牙合、颊舌、特别是龈外展隙进行修整。
必要时可以用刀片从邻面分割后,进行桥体底部固位体边缘线的修整。
8.桥体组织面的修整:粘膜接触面最好设计成改良鞍式。
舌侧以牙槽嵴顶为界逐渐脱离接触;近远中向仅中央部分接触,两侧逐渐脱离接触并移行至邻间隙。
取出检查,修整后桥体组织面剩余红色蜡片的范围则为桥体与粘膜接触面的形态和范围。
9.连接体(connector):连接体位置位于牙合方1/2内,约为固为体颊舌径的1/2~1/3,外形园钝,因连接体为固定桥的薄弱环节,应使连接体的横截面积不小于4mm2,以保证桥体的强度。
修复实习指导

实习一印模、模型灌注 (4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制取印模和灌注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2.了解印模和模型材料的性能。
【实习内容】学生间互取印模,并灌注成石膏模型。
【实习用品】口镜、镊子、探针、漱口杯、托盘、酒精灯、火柴、弹性印模材料、水、橡皮碗、调拌刀、振荡器、平钳、模型修整机等。
【方法和步骤】1.操作前准备(1)准备检查器械和漱口杯。
(2)选择托盘两名同学为一组,每人选择一副大小、形状合适的有孔有牙颌托盘,要求托盘与牙弓内外侧间约有3—4mm间隙,足以容纳印模材料。
翼缘不超过粘膜皱襞,并不妨碍唇、颊、舌组织活动。
上颌托盘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区。
若托盘边缘伸展不够,可用蜡片加深或加长至合适为止;若托盘某部位与口腔情况略有差异,可用平钳调改。
2.制取印模(1)调节体位被操作者头部直立,使其下颌与操作者的肘部相平,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接近平行。
(2)取上颌印模取适量弹性印模粉放在橡皮碗内,加入适量水,快速调拌均匀,放人上颌托盘内。
在被操作者的右后方,左手持口镜牵引其左侧口角,右手将托盘用旋转方式放人口内,对正牙列,并使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均匀加压,使托盘就位。
同时在印模料未凝固前,迅速用右手固定托盘,左手将上唇、左侧颊组织向前、向下牵动,以作肌功能修整。
然后用左手固定托盘,同法作右侧肌功能修整,最后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托盘。
待印模材料凝固后,将托盘从口内取出,对照口腔情况检查印模是否清晰,边缘是否完整,有无气泡等。
若符合要求,用清水冲洗后立即灌模。
(3)取下颌印模同法调拌印模料放人下颌托盘。
在被操作者的右前方,用左手持口镜牵引其右侧口角,右手用旋转方式将托盘放人口内,令被操作者舌尖稍向后上卷起并边抖动边压托盘就位,以防产生气泡。
同时以同法作舌、颊肌功能修整,并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托盘,待印模料凝固后取出,符合印模要求后立即灌模。
3.灌注模型(1)调拌石膏在盛有适量水的橡皮碗中缓缓加入石膏粉,水与石膏之比约为1:2。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实验指导

3.完成
3.完成 待蜡型冷却、固形后,用手轻轻将蜡型从代型上取下,检查蜡型的完
整性、密合性,确认蜡型合适后,再将蜡型回复到代型上。最后可用小 棉球蘸水加热后,轻轻擦拭蜡型牙合面、轴面、邻面,使其表面光洁、 平滑一致。至此完成蜡型的制作。
(3)用软毛笔蘸包埋料将蜡型的表面及冠组织面先涂一层,罩 上预备好的暂时铸圈,在振荡器的振荡下,将包埋料顺着侧壁注 入铸圈,直至注满,并将顶端抹平。
5.将包埋好的铸圈写明学号、蜡型重量读数,置于室温安全处, 留下次课备用。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蜡型完成取下后,应尽快安插铸道、清洗、包埋,以防止变
(2)用削尖的铅笔画出颈缘线:在距颈缘线0.5mm以下、宽3mm的范围 内,用技工打磨机夹持大球钻修磨成凹面,形成清晰的牙颈缘,便于制作 熔模的颈缘形态。
代型颈部修整
修整后的代型
(3)将间隙涂料瓶摇匀, 用小毛笔蘸取少量涂料,从 代型的颈缘开始向
面方向均匀涂布一层,先四 周后
面,厚度约20~30μm。代 型颈缘线0.5~1.0mm以内 不得涂布间隙涂料,以保证 固定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性。
1.可卸式模型的制作
(1)在模型修整机上修 整牙列模型:首先磨平石膏模 型底部,使之与平面平行, 同时调磨模型厚度,使模型 底部距需制作可卸式代型的 预备牙颈缘7~8mm。然后 修去模型的唇、舌侧石膏, 使其形成一与成品橡皮底座 相吻合的马蹄形模型。
模型舌侧内磨机
修整模型形成马蹄形
(2)确定复位钉的位置:用铅笔在模型上预备牙及邻牙的颊、舌面画 出各自的牙体长轴线,并延伸到模型基底面,标记出两条线的中点,此 中点即为安放复位钉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十五后牙固定桥石膏蜡型制作(3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后牙固定桥蜡型的制作方法。
【实习内容】
1.多媒体结合实物展台讲解前后牙金属底层冠蜡型的制作。
2.教师示教前后牙金属底层冠蜡型的制作及蜡型包埋。
3.学生练习并完成前后牙金属底层冠蜡型的制作及蜡型包埋。
【实验用品】已做好的可卸代型模型、基底蜡、嵌体蜡、边缘蜡、蜡刀、雕刀、酒精灯、气枪、代型隙料、蜡型分离剂、蜡型清洗剂等。
【方法和步骤】
一.固位体蜡型的形成:(以滴蜡法为例)
1.将工作模型.对牙合模型在水中浸湿,取出石膏代型,在预备牙表面涂一层液体石蜡。
2.取一块厚度为0.35-0.5mm.大小合适的薄蜡片烘软后,均匀的压贴在预备牙牙冠表面,并修去多余部分。
也可用浸蜡液法,即将石膏代型在蜡液中均匀涂覆一层。
3.用熔蜡封闭蜡片对接处和颈缘部位。
4.牙合面蜡型形成:
用蜡刀取嵌体蜡液滴在牙尖区上,然后逐步加蜡恢复牙尖高度。
先在牙尖蜡核上加蜡形成三角嵴,然后在牙尖蜡形成轴外形嵴,最后在牙尖蜡核上加蜡形成近远中牙尖嵴。
逐渐加蜡形成边缘嵴。
用牙科探针加蜡,并仔细雕刻出牙合面应有的解剖外形。
在牙合架上仔细检查正中牙合,非正中牙合时牙合面蜡型与对牙合牙的接触关系,并加以修改。
5.轴面蜡型形成:加嵌体蜡逐步恢复其解剖外形。
要求:
(1)要恢复颊舌面正确的生理凸度。
(2)恢复正常的领接区。
(3)正确的恢复牙合,颊,舌外展隙及领间隙。
舌侧外展隙应大于颊侧外展隙,领间隙应有足够的三角形间隙,但不应过大。
(4)恢复颊沟,舌沟。
(5)颈部边缘要密合,长度要合适。
6.蜡型修正:将蜡型从石膏代型上小型取出,认真检查其内壁是否完整,厚度是否合适。
如不合适则修改至合适。
7.取一小段直径为0.5mm的蜡条粘附于蜡冠舌面颈部处,即完成了蜡型制作。
完成后的蜡型要求:1)蜡型厚薄应均匀一致,尤其在轴面角及颈缘处。
2)蜡型表面应圆盾光滑,不能有尖锐的棱角和尖嵴。
3)蜡型厚度一致,厚度不得少于0.3mm。
二.桥体蜡型的形成:
1.在可卸石膏工作模型的缺牙区牙槽嵴处垫上基托蜡片,使与对牙合牙间留出约2mm的间隙。
2.在基托蜡片上涂层液体石蜡,取一块大小合适的嵌体蜡,烧软后置于基托蜡上,加熔蜡连接固位体蜡型,在蜡未硬固前,取得咬合关系,待蜡硬固后雕刻桥体牙合面外形。
要求
(1)蜡型牙合面颊舌径应比缺失牙牙冠的颊舌径小1/3-1/2。
(2)舌侧近远中径略缩窄,并加大桥体与固位体间舌侧外展隙。
(3)适当减低桥体牙合面得牙尖斜度。
(4)加深颊.舌沟,加添副沟并使发育沟.副沟通过边缘嵴。
3.顺就位道相反方向取下蜡型,检查桥体蜡型各处厚薄是否合适,如某处太薄,可在龈面上加蜡,并在龈面上做非金属部分故为装置。
然后去除缺牙区上的基托蜡片,将蜡型顺救位道方向戴入石膏模型上,要求非金属部分故为装置离缺失牙牙槽嵴顶1mm。
4.用棉球蘸水烧热,轻轻擦洗固定桥蜡型表面使之光滑。
【注意事项】
1.堆塑牙合面解剖外形时,注意微热雕刀,温度不可过高,注意手的支点要稳.用刀的方向和力的大小,以免在修形时造成蜡型移动.变形.脱落。
勿使用锐利工具,以免损伤石膏代型。
2.取出蜡型时,注意取出时要顺戴入道相反方向,以避免折断;也不可用力过大以防止蜡型变形。
3.蜡型完成后如暂时不包埋可以将蜡型置于室温水中保存。
4.锯代型时注意保持基牙与邻牙模型的完整。
5.制作蜡型的方法多种,本实验只介绍其中的一种方法。
6.不同的病例其牙体的解剖不同,不可千篇一律。
【思考题】
蜡型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实习报告与评定】
内容分值得分
蜡型完成的情况80 使用时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