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

合集下载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作家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作家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解读【摘要】徐志摩是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他感情四外冲溢,在激情驱使下,就“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这些花雨内容斑驳陆离,思想复杂;语言浅显,多用口语,感情奔放;形式多变,追求艺术技巧。

本文从诗歌的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解读《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浓烈深厚的情感。

【关键词】情感对比叙事想象形式用韵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第一次读到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立时想起金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一词,如此明确地表述出一个爱情故事的甜美与悲伤并直接地体现出诗歌的主题,深深的打动了我,读起来很揪心。

这首诗的对比格局、叙事手法、重章叠句、用韵和谐使得他的浓重情感都达到了诗歌最不易达到的高度,令人不忍卒读,悲伤至极!一、情感变化落差大,前后对比形成张力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①相对立的、冲突或者意义互相逆反的对比可以给艺术作品带来巨大的艺术张力,从而产生一种美感。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不喜欢壮烈。

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是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仍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②她这里提出的“参差的对照”的说法,是对“对比”的最好表述。

《偶然》赏析(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歌)

《偶然》赏析(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歌)

《偶然》赏析(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歌)偶然①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①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

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

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纪念徐志摩》)。

的确,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

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

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

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风向吹》赏析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风向吹》赏析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风向吹》赏析《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写于1928年3月,可以说较为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其时彷徨、苦闷和迷惘的情绪。

这首诗在反复喟叹“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和连续描写的梦境中,似乎述说了一个爱情的故事。

一个迷失方向无所适从的男子,只好“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在梦中,他曾被他钟爱的女子的“温存”所“迷醉”,沉浸在她“甜美”的“光辉”。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她”却“负心”而去,一切都化作了“伤悲”,从此,“悲哀”的生活使人“心碎”,“黯然”代替了梦里的“光辉”。

诗的结尾尽管对当初梦里的辉煌表示了无限的怀恋,而心灵深处的“黯然”却是无法排遣的。

眼下所谓“梦里的光辉”,正处在“黯淡”的阴影笼罩之下,最终诗人还是徘徊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迷境之中,仍然是找不到拨解迷途的正确答案。

1927年以后,面对社会风云的急剧变化,徐志摩满腹惆怅,不知所措,感情极度矛盾。

在与这首诗写于同时的《新月的态度》中提出:“我们先不问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可是,在这首诗中,他还是反复咏唱了,“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可见这首诗正是他心的袒露,灵的呼唤,正是恍然如梦的人生困境的写照。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

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声,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全诗共四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

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

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呢?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徐志摩赏析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徐志摩赏析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徐志摩赏析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初冬的夜,是一种淡淡的微凉的触感。

退去了一天的浮躁,那些细细碎碎的犹如阳光般温暖的时光在我脑海中不停地放映着。

在这样安静的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只听得自己的呼吸声伴着那浅浅吁回的乐曲在这个房间飘荡。

夜,如此地寂,仿佛这个世界与我毫不相干,任我独自欢喜独自忧。

这样的夜晚很容易让人想起过去的事,呼吸很轻,回忆很重。

其实我知道,他在我心中其实从未远离过,所以想起来还是那么地清晰。

记得那个时候的阳光是那么地灿烂,记得那斑驳的树影下你明明灭灭的笑靥,记得曾经一起走过的安静的小路,记得你传达给我的所有的温暖的关怀,记得可是,我忘记的又要谁来告诉我呢?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他的温暖,我的迷醉。

有人说,想起一个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想起你是一件让我温暖的事,也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尽管时光一点一点地在我的生命里走失,可我也不会忘记那些曾经在我内心深处生根发芽的美好的事。

也许那些于你看来是风轻云淡的日子,可是对我来说那是我生命里一场无息的花开。

你曾经给予给我的温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在我的心底大肆泛滥,直至成灾。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把那些关于你的日子当作我的一场美梦,我不会因为梦醒时分的孤寂而恐惧,相反,我还很庆幸有这样一场美梦让我用尽所有的力气去回味、留恋。

梦里的我是笑着的,快乐感从心窝蔓延至四肢百骸,嘴角弯起的弧度,是想起了你的容颜楚楚。

还记得四目相对时的怦然心动,那一瞬于你也许只不过是平淡流年里的时光流转,可于我,却是定格一世的浪漫永恒。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曾经,我一直以为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潇洒。

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写作,一个人安然。

可是,遇到你一切便偏离了预想的轨迹。

不忍心看你心伤神黯郁郁寡欢,只想在你最孤单的时候默默地守候在你的身边。

我不知道风阅读答案

我不知道风阅读答案

篇一:我不知道风阅读答案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阅读答案试题时间:2013-8-1 10:29:18 点击:核心提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徊。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徊。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1)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3)“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

(4)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说法不同,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理想的,也有人认为二者都对。

你是怎样理解的?:(1)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

(3)这两句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

这四个语句都采用了比喻中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都是抽象的情绪,“甜美”“黯淡”“悄悄”“沉默”等;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箫”“今晚的康桥”等。

(4)从徐志摩的相关文章中,我们应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徐志摩说:“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

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变与不变》徐志摩 原文及赏析

《变与不变》徐志摩 原文及赏析

《变与不变》徐志摩原文及赏析徐志摩,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情感抒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思索的世界。

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变与不变”这一主题反复出现,蕴含着他对人生、爱情、自然以及时间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洞察。

在徐志摩的诗作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变化的力量。

他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四季的更替、风云的变幻,都展现出了世界的动态与无常。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风的方向不定,象征着人生的变幻莫测,我们如同在梦中,随着这股无形的力量飘荡,无法预知未来的走向。

这种对变化的感知,并非是消极的哀叹,而是对生活中不确定性的一种敏锐捕捉。

然而,在这变化的洪流之中,徐志摩又始终坚守着某些不变的东西。

那便是对真爱的追求,对美好理想的执着。

在《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尽管时光流转,人事已非,但诗人对康桥的那份深情,那份眷恋,始终未曾改变。

这种不变的情感,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在生活的波涛中为他指引着方向。

徐志摩笔下的爱情,也是变与不变的交织。

爱情中的激情与浪漫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消减,但那份深沉的爱意,那份心灵的契合,却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致梁启超》)这里体现了他对理想爱情的坚定信念,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内心对于纯粹爱情的追求从未动摇。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徐志摩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新旧观念的交锋,使得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

而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积极拥抱新的思想和文化,另一方面又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观念保持着尊重和珍视。

在徐志摩的作品中,变与不变并非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关系。

变化是生活的常态,它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去探索未知,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现代诗歌阅读答案

现代诗歌阅读答案

现代诗歌阅读答案第一篇:《郭沫若_偶成》月在我头上舒波,海在我脚下喧豗,我站在海上的危崖,儿在我怀中睡了。

第二篇:《现代诗歌阅读答案》学习目标:1、巩固现代诗歌阅读知识。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阅读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回答问题。

(本题为选做题)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1)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甜美而又哀伤(2)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你能发现诗中的“她”指什么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理想偶成阅读诗歌答案。

偶成阅读诗歌答案。

二、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4题。

(3、4题为选做题)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柔媚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不矛盾。

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偶成阅读诗歌答案。

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徐志摩众多诗歌作品中的一篇,也是具有标志性的一篇。

全诗一共六小节,每节四句,每小节的前三句相同,作者把主要情感放在了每节的第四句。

从每小节的第四句来看,“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她的温存,我的迷醉”“甜美是梦里的光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在梦的悲哀里心碎”“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作者含蓄的描述了一个恋爱的心路过程,由起初的迷失方向,无所适从只好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到后来的他遇见了喜爱女子,在女子的温存里迷醉,再到后来的不知为何女子对他不再留恋转身离去,他又在女子的负心中伤悲,到最后他在悲哀里心碎,在梦的光辉里黯淡。

曾迷醉在女子温存里的甜美变成黯淡,残酷的现实使人悲伤心碎。

而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梦里,并不是现实生活中,自己就像是做了一场失恋的梦一样,独自一人迷醉,独自一人伤悲,淡淡的哀伤从字里行间散发出来,感染着读者。

若是把这首诗和作者徐志摩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我想这让他迷醉又伤悲的女子应该就是林徽因了吧。

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感情可能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明白,或者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这样惺惺相惜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情感是什么。

在诗中,诗人向我们叙述了他自己的感受,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听诗人娓娓道来。

当我们静下心来读诗时,就能从“在梦的轻波里依洄”一句看出徐志摩与林徽因初遇相识的美妙,就是在这个初遇里,徐志摩对林徽因产生了无法自拔的感情,在这段感情中,他无法自拔也沉醉其中,沉醉在这个荡着轻波的梦中,在梦中依洄飘荡。

不知过了多久,故事的主角们又再一次的相遇,而这次的相遇是他自以为单相思的转折点,因为他发现他的爱恋得到了回应,故事的女主角同样也不可自拔的爱上了他。

于是诗人发出“她的温存,我的迷醉”的幸福感叹。

就现实而言,林徽因的爱让徐志摩雀跃,也让他更加爱她。

她的温存不仅让他迷醉,还是梦里甜美的光辉。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一句就进一步的描述了他们相互吸引的甜美的内心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创作时间:1928年
作者:徐志摩
作品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注:这首诗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

作品赏析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

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诗人那段罗曼史的影子。

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

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

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

徐志摩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要
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

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

……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

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

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

……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

……”(《“新月”的态度》)这里说的既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

其实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过这种“回复天性”的主张(《落叶》、《话》、《青年运动》等)。

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

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

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

这样的一个梦,它决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

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负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从这一点上,倒可以推衍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一层积极的意义。

由于这首诗,许多人把“新月”诗人徐志摩认作了“风月”诗人。

然而,当读者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读者自可以领略到另一个与平常的错觉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