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党员读书笔记大全

2015党员读书笔记大全

【篇一:2015年党员学习笔记】

2015年党员学习笔记

时间:2015年3月12日地点:办公室学习形式:自学学习内容:法治思维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

一般认为,法治思维是指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

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

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维“,历经

了四届党代会、15年的时间。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

结合,实行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对干部提出了明确

要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

和法律的模范。”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写到:“深入开展法制

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

围。”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提

要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从上述四届党代会的报告可以看出,十八大对“依法治国”和“依法思维”的提出,是建立在前三届党代会的基础上的。十五大确立了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十八大提出既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把法治作

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从“法治观念”到“法治思维”的转变,是执政

理念上的提升,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从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到提

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

稳定能力”,是执政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彰显

了时代发展对我们党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的新要求。

时间:2015年3月26日地点:四楼会议室学习形式:自学学习

内容:

培养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法治思维方式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无论是顶层设计还

是具体执行,都需要法治思维做保障。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和落实,必须有一系列的条件做保障。从法的一方来看,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既要以与时俱进的法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为依靠,也要以对已

经生效的法律的严格执行为保证。这个过程,既是要求人们培养法

治思维方式的过程,也是要求人们善用法治思维方式看待和解决各

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过程。依法治国的战略,就是要求形成法

治思维的好习惯,把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控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长期坚持不懈。

法治思维是解决改革中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的需要。正如习近平

总书记所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

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可见,只有依靠法治思维,才能更有利于深

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充分体现了要把法治

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改革全程的理念。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四期”阶段,即黄金发展期、转型关键期、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执法不严、群体性事件、

贪污腐败等已经到了不治不可的地步,到了需要标本兼治的时候。

治本,就是把矛盾和问题放在法治的轨道上,通过法律的途径和方

法来解决,这凸显了一个现代化政党科学的执政理念。法治最大的

特征是平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四种平等,分别是起点平等、

机会平等、结果平等、规则平等。他认为前三种平等在任何社会都

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规则平等才能够实现。怎样实现呢?就要通过

制定制度、法律来实现。规则平等是最大的平等,是公平公正的基础,对任何人都有效。正如马克思所说:“当规则利己和偏私的时候,公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法治本身就是规则平等的实现形式,用它

来解决矛盾和问题,才能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思维的提出与现实中法治思维的缺乏有关。新华社有一篇电稿

列举了几个事例。记着跟随一位市委书记调研,书记在车上大谈加

强法治,但下车后指挥拆迁,大手一挥,把这个拆了,把那个拆了。一位曾当过市委书记的领导抱怨:“你说要搞法治,但别人却不信”

有一次他拒绝了干预法院办案的请托,请托人拍桌大叫:“全市都归

你管,法院还能不听你的?!”广西的一位教师曾做过一次对县处级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调研,发现有39.5%的被调查者认为“法律不管用”;5.1%的被调查者认为依法办事只是口号,实际工作中坚持不了;

15.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迎合领导意图办事。这些事例说明,在一部

分党员、干部中间,法治思维的自觉还没有形成,甚至一些执法者

也没有自觉形成法治思维。缺乏法治思维,在工作中,就不可能完

全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违法的行为就可能发生,从而给社会和个

人带来危害。

时间:2015年4月9日地点:四楼会议室学习内容:

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一)充分认识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冲突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人治治国的历史,人治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以基

因的形式代代相传,流淌在国人的血液中。相比而言,依法治国的

实践才刚刚起步。人治俞法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治国理

政的方式。法治思维崇尚良法之治,人治思维信奉贤人之治。只有

在认清人治思维的危害、与法治思维的冲突等问题的基础上,才能

够逐渐压缩人治思维的空间,树立法治思维的主导地位。

在和法治思维对立的一切思维中,人治思维是最突出的一种。著名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于人和法两个字上,

而是在维持秩序所用的力量和所依据的规范的性质。”人治的性质是

权利和利益,法治的性质是法律。二者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法律至上

与权力至尊、保障权利与漠视权利、规范权力与放纵全力、注重程

序与拒斥程序、公开透明与暗箱操作等五个方面。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才能够逐渐压缩人治思维的空间,建立法治思维在社会发展中

的主导地位。

人治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权威神化、法律权威弱化、约束机制软化、权力竞争恶化。在现实生活中,个别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

压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带来的恶劣影响是:首先,在社会上形成

了权力至高无上的消极影响。人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习惯性地

找熟人、托关系,都是受“权大于法”不良影响的反映;其次,破坏

法律尊严。法律的神圣性,不仅仅在法庭上得到体现,在日常生活

和工作中,对法律的维护和遵守也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且后者更

容易形成习惯。遗憾的是,在人治思维的支配下,凭权力压制法律、看人执法的现象却不同程度地践踏着法律的尊严,也导致了人们对

法律的漠视;最后,危害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权利具有平等性,

而权力具有不平等性,和利益紧密相连。人治思维关注的是人的权

力,而非权利。对于掌握权力的人,平等相待甚至奴颜婢膝,而对

于不掌握权力的人,高高在上甚至视如敝屣。表面看这是对人的不

同态度,而在本质上,却是对公平正义理念的挑衅。因此,人治思

维和我们所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政党是格格不入的,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坚决予以摒弃。

【篇二:党员读书心得2015】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蒋海英

修养是人的一生不断进取完善的过程。孔于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共产党员有自己更高境界的修养,最近,我重读了

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是刘少奇1939年在延

安马列学院为学员所作的演讲。曾被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

动的学习文件。书中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进行修养、怎样搞好修养和

锻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党内斗争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在目前的新形

势下,重温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令人倍感亲切,颇

有感受。

理想信念系指人对未来事物有科学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它

促使人们去奋斗、去拼搏。古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人们的言论

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

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作为一

个共产党员,就要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地锤炼革命意志。在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战线,总能涌现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无

李林森、杨善洲,还有无数在各级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党

员干部。他们都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展示了我们共产党员

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刘少奇在党员修养理论中,比较完整

地借鉴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理论。他

把“党性”与“修养”相结合,达

到了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具有中国民

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还特别引用了孟子关于凡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修养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并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共产党员

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

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

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

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

基本要求。其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一)共产党员要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改造自己,提高自

己革命的品质和能力,否则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

(二)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把他们一生的言行、

事业和品质作为自己锻炼和修养的模范,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家。

(三)共产党员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党的纪律和作风、科学知识等各

方面的修养。

(四)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

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此,共产党员既

要有

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

实的实际工作。

(五)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

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共产党

员的党性原则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

(六)共产党员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

作为自己的最高责任。要用正确的态度,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而不被敌人所利用。

党内斗争应该以教育和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教育党和巩固党为最高

目的。

读着这本书我常掩卷沉思:新时代里怎样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怎样加强党性修养?我深深地认识到: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与学习,是一个伴随终身的长期过程。修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我们每一个党员能否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毛泽东同志说过“一

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党性

修养与学习搞一阵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党性修养与学习。只

有一辈子坚持不懈地进行修养的党员,才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

治本色,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名党员教师,

更要适应新的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带头加强

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我将会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激励自己,

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理想信念上做“明白人”。党员同志要具备坚定的理性信念,必须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通过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进一步认识党的执政

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

度一致;同时,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道德品质上做“高尚人”。人格品行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

德水平、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作为党员教师,人格品行有强大的

示范性和辐射性,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这种人格品行主要表现为:光明磊落、忠诚老实、团结同志、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在人格品

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在生活作风上做“清白人”。生活作风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

实反映。我们党员与所有人一样,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也有普通

人所具有的感情和欲望。但是,作为党员教师,这种特殊身份决定

了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而是应该时刻牢记党的优良传统,

做到淡泊名利,严以律己,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共产

党人光明磊落、无私无畏、驱邪除恶的浩然正气,在日常生活中,

自觉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欲的诱惑,永葆清正廉洁

的本色。

在工作中提高党性修养,以党性修养促进工作,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向更先进、更优秀的人学习,尽力做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塑造完善的

人格形象。

【篇三:2015年党员学习笔记】

时间:2015年1月15日地点:乡会议室

学习内容:学习党章

党章是党的最基本性的纲领文件,代表了全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

集中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特别

是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通过学习新党章,进一步了解国家重大事件和对党的重大决策,更

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党章的涵义以及对我们共产党员的职责要求,更

加透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

队组成,它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

最先进和最进步的阶级,因而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

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结

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

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我们党历来重视通过党章以条文形式明确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十七大通过新党章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党员队伍发生深

刻变化,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增加了一些新的表述,对领导干部提

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为我们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工作,努力创新甘于奉献,

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本色。要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

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

强核心。

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党,不仅表现为政治上理论上的成熟,而且还

表现为思想上组织上对党内法规的尊重、维护和有效应用。正如理

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一样,党章一旦为党员

掌握,就会成为推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强大现实力量。因此,作为实践党章的前沿群体,更应该在学习新党章上下功夫,要

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以真诚、积极、认真的态度

对待学习,要以实际、严肃的态度看待党章,从坚定地维护党章的

地位、作用和权威性的高度,切实搞好党章的学习贯彻。

时间:2015年1月20日地点:乡会议室

学习内容:法治思维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

一般认为,法治思维是指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

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

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维“,历经了四届党代会、15年的时间。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对干部提出了明确

要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

和法律的模范。”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写到:“深入开展法制

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

围。”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提

要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从“法治观念”到“法治思维”的转变,是执政

理念上的提升,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从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到提

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

稳定能力”,是执政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彰显

了时代发展对我们党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的新要求。

时间:2015年2月15日地点:乡会议室

学习内容:培养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法治思维方式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无论是顶层设计还

是具体执行,都需要法治思维做保障。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和落实,必须有一系列的条件做保障。从法的一方来看,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既要以与时俱进的法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为依靠,也要以对已

经生效的法律的严格执行为保证。这个过程,既是要求人们培养法

治思维方式的过程,也是要求人们善用法治思维方式看待和解决各

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过程。依法治国的战略,就是要求形成法

治思维的好习惯,把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控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长期坚持不懈。

法治思维是解决改革中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的需要。正如习近平总

书记所说:“各级党员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

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

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可见,只有依靠法治思维,才能更有利于深化

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充分体现了要把法治思

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改革全程的理念。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四期”阶段,即黄金发展期、转型关键期、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在

这个特殊时期,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执法不严、群体性事件、贪

污腐败等已经到了不治不可的地步,到了需要标本兼治的时候。治本,就是把矛盾和问题放在法治的轨道上,通过法律的途径和方法

来解决,这凸显了一个现代化政党科学的执政理念。法治最大的特

征是平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四种平等,分别是起点平等、机

会平等、结果平等、规则平等。他认为前三种平等在任何社会都是

难以实现的,只有规则平等才能够实现。怎样实现呢?就要通过制

定制度、法律来实现。规则平等是最大的平等,是公平公正的基础,对任何人都有效。正如马克思所说:“当规则利己和偏私的时候,公

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法治本身就是规则平等的实现形式,用它来

解决矛盾和问题,才能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时间:2015年3月9日地点:乡会议室

学习内容: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一)充分认识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冲突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人治治国的历史,人治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以基

因的形式代代相传,流淌在国人的血液中。相比而言,依法治国的

实践才刚刚起步。人治俞法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治国理

政的方式。法治思维崇尚良法之治,人治思维信奉贤人之治。只有

在认清人治思维的危害、与法治思维的冲突等问题的基础上,才能

够逐渐压缩人治思维的空间,树立法治思维的主导地位。

(二)营造党员、干部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的外部环境

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逐步改善法

治环境,从外因上形成动力和压力,促进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要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结合中国国情,我们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立法工作,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法律体系。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

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

成和确立之后,只是完成了立法任务的阶段性目标,并不意味着立

法工作的终结,而是在更高起点上的新开始。随后几年,我国在立

法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五大体系和六大任务,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又一个里

程碑。营造法治思维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定长期的

规划。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还需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持久

的宣传,养成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家庭、学校、社会协同配合,长期不懈才能实现。

时间:2015年4月23日地点:乡会议室

学习内容:党员

、干部应自觉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

目前,我国有8600多万共产党员。这个庞大组织的成员如果都能

培养和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对推动依法治国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党员、干部应主动转变观念,在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的

道路上先行一步,作出表率。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律是为人服务的。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不在法律本身,而在于通过完善科学的立法和严格公正的执法,彰显人性,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是发展,本质上还是指人的发展,而非物的层面。因此,党员、干

部只有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摒弃人治思维,自觉培养

法治思维,并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保证人民群

众的合法权益和自由。

认真学习各种法律制度。党员、干部不能是法盲。培养和运用法治

思维,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是前提和基础。如果不懂法,就谈不上

法治思维。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构成是

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

主干,涵盖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了解这些法律内容,才能够按照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行,

切实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当然,还要根据自己和

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在有些情况下,还应当去钻研

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