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多胎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第一章羊舍设计第一节基本要求一、羊群结构在人工授精条件下,种公羊数应占成年母羊数的1%~2%。
另外,还要有2%~3%的试情公羊。
在自然交配条件下,每25~35只母羊需配备一只种公羊。
二、羊舍面积及运动场1、羊舍面积及运动场:表1-1 羊舍及运动场面积参考值2、羊舍温度:最适宜温度:14~22℃,夏季要防暑,冬季要加温。
3、饲草储备:每只羊的日补饲量可按干草2.0~3.0kg来安排。
育成羊、羔羊分别按成年羊的75%、25%计算。
表1-3舍饲羊主要日粮储备参考标准单位:kg/日·头4、饮水量:饮水要安全卫生成年母羊和羔羊舍饲需水量分别为10L/只·日和5L/只·日。
冬季要饮温热水。
第二节布局方案养殖一般建议生活区与养殖区分离,养殖区与风向平行一侧分别建设饲草料棚、青贮窖,下风口建设粪场。
第三节主要设施建设方案一、羊舍建设标准化羊舍。
为有效防止疾病发生,提高羊的成活率和增重速度,羊只须养殖在舍内高床上,即在羊舍内建设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处架设高架床。
根据羊只生活习性和达到获得优质产品的目的,应考虑为羊群建造冬暖夏凉的圈舍。
寒冷地区的羊舍宜建在避风向阳的地方,炎热多雨地区宜选在高燥通风之处。
床可用钢筋、水泥或木(竹)条制作漏缝板块,板面横条宽30厘米,厚3.5厘米,漏缝宽1.0~1.5厘米,以使粪尿从缝隙中漏到地面。
漏缝过狭易积粪,过宽则易造成羊只踩空折断羊腿(结合当地气温、雨雪、海拔、区域特点,采取适当的建筑设计)。
羊舍是座北朝南,墙体是砖混结构,屋架是木梁的三角结构,屋面是瓦椽结构。
整个结构有利于夏天通风、冬天保暖。
羊舍的长度不超过40米,羊舍宽有5米(双列式)、7.5米(三列式)、10米(四列式)。
羊舍要有换气窗。
通道:舍内通道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般为1.2~2.5m。
地面:一般为砖地地面,羊舍地面需高出舍外地面20~30cm。
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肉羊喂养管理技术规程为了使我企业羊养殖业旳健康发展和健康羊肉进入市场,我司由畜牧技术人员对辖区内羊养殖制定此项喂养管理技术规程,以规范羊旳健康养殖,防止滥用抗生素,保证我企业生产健康旳羊产品,特制定此项规程。
本规程合用肉羊旳喂养管理,内容包括肉羊生产过程中羊舍环境、选种、饲料、兽药、防疫、喂养各环节。
一、场址和圈舍建设规定羊圈舍选建在地势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旳地方。
应置于居民区下风区域。
规定周围3公里范围内无大型厂矿企业、肉类加工厂以及其他畜牧场污染源。
羊舍规定通风、干燥、采光充足和排水良好,在羊舍里设有专用饲料槽,饮水槽。
根据生产旳不一样需要对羊场进行分区,分为生产区、隔离区、污粪处理区、饲料储备区、管理人员生活区,各区域之间要有5-10米旳隔离带,防止疾病旳互相传播。
二、污粪及污水处理排污系统:羊舍每天分上、下午进行两次打扫,保持栏内和周围环境清洁,羊粪打扫后,搜集运往发酵池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
三、消毒制度羊圈(舍)周围环境定期用生石灰消毒。
羊场进出口、污粪池及下水管道等用消毒液定期进行消毒。
在进入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消毒室,对进入生产区旳喂养员、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进行紫外线消毒。
定期对生产区饲料槽、饮水槽、饲料车及运送车辆、饮水设备等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对生产区旳各分区用生石灰定期进行消毒。
四、羊只旳引入及繁育根据当地旳气候条件选择优质旳种公羊,有助于羊只繁育旳成活率及养殖场旳发展。
运用波尔山羊、黑山羊等优良羊种旳冻精,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旳方式进行繁殖培养后裔。
或购进当地羊,购进旳羊应隔离观测,经临床健康检查无病,并附有检疫合格证,方可进入羊场。
五、饲草料旳管理及使用5.1粗饲料包括苜蓿、玉米秸秆、稻草等。
属基地种植,无发霉、变质、异味旳饲料。
5.2 饲料原料:应具有一定旳新鲜度,发霉、变质、结块、异味旳原料不得使用。
5.3 小羊平均每天喂给牧草1kg;成羊平均每天喂给牧草2kg。
肉羊有什么饲养管理方法

肉羊有什么饲养管理方法肉羊有什么饲养管理方法随着羊肉价格的上涨和养殖政策的调整,农区家庭肉羊养殖发展较快,但养殖效益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家庭肉羊养殖场主对肉羊的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肉羊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肉羊饲养管理方法1 种草养羊技术羊为草食家畜,采食范围比较广。
农区可充分利用草山草坡种植优质牧草对羊进行补饲,提高养殖效益。
1.1 选种1.1.1 牧草品种选择人工种草适宜选择的草种有多花黑麦草、高丹草、光叶紫花苕等一年生牧草,以及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白三叶等多年生牧草。
在水源条件较好的良土良田,可以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季多花黑麦草,或选用肉羊喜食的高丹草与多花黑麦草轮作种植,即9月中旬播种多花黑麦草,翌年4月底5月初收割后播种高丹草。
对于坡耕地,由于土壤比较贫瘠,选用耐干旱、耐贫瘠、肉羊喜食的紫花苜蓿与苇状羊茅、鸭茅等草种混播种植。
1.1.2 肉羊品种选择在肉羊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主要通过引进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产肉性能好的南江黄羊、波尔山羊、成都麻羊等优良种公羊与适应性强、繁殖力高、母性好的本地母羊进行杂交,其后代生长快,经济效益高。
1.2 牧草收获及贮藏一般禾本科牧草在抽穗至初花期、豆科牧草在现蕾至初花期收割。
收获后的牧草露水或水分含量高,应在饲喂前进行晾晒,产量多时可青贮或制成干草进行贮藏。
如果饲喂青草较多,为了保证干物质采食量和能量需要,需补饲一些优质干草。
2 标准化羊舍建设2.1 选址选择高燥、平坦、背风向阳、有一定坡度、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地点建舍。
2.2 圈舍建设单列式:圈舍长30 m,宽8.5 m,高5 m,前后墙高3.8 m,中间通道长1.5 m。
双列式:圈舍长30 m,宽15.5 m,高5 m,前后墙高3.8 m,中间通道长1.5 m。
运动场位于羊舍后方,砖墙高1.5 m。
圈门高1 m,宽0.9 m。
窗户距漏缝地板1.2 m,高1 m,宽0.9 m。
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址
1. 环境条件: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2. 畜舍建设:建设畜舍时要考虑保温、隔离、通风、排污等因素,并合理规划畜舍布局,安装合适的饮水和喂食设施。
二、选种
1. 种羊选择:选择健康、品种纯正、体格健壮的种羊,避免患病或带有遗传疾病的种羊。
2. 配种选用:配种时要选择与种羊血缘远、外形优良、生产性能好的母羊。
三、饲养管理
1. 饲料配比:根据肉羊生长期需要,合理搭配饲料,确保提供足够的营养。
2. 饲喂方式:定时定量喂养,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提高饲料利用率。
3. 健康管理:定期对肉羊进行疫苗接种、驱虫、体检等,确保
肉羊健康。
四、疾病防治
1. 出现疾病症状时要及时隔离患病肉羊,避免传染。
2. 定期清理和消毒畜舍,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五、销售
1. 选择适当时机出售成品肉羊,确保市场需求和价格。
2. 与有经验的养殖户或养殖公司合作,增加销售渠道和销售量。
以上就是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要点,希望养殖户在养殖肉羊时能够按照规程操作,提高肉羊的生产效益。
肉羊养殖的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的技术措施肉羊养殖是指通过人工饲养方法培育出适合人类食用的优质羊肉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为了获得更高的羊肉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下面是肉羊养殖的一些常用技术措施。
一、品种选择在肉羊养殖中,品种的选择是关键一步。
常用的肉羊品种有太湖羊、小尾寒羊、蒙古细毛羊等。
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生长速度、体型和繁殖能力,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对于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二、饲养管理1.圈舍设计:合理的圈舍设计能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肉羊能够充分休息和舒适地生活。
圈舍大小、通风、排污等设施需合理配置,确保羊群的卫生和安全。
2.饲料管理:提供合理的饲料是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应根据羊群的品种、年龄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配饲,保证羊群获得均衡的营养。
同时,饲料要新鲜、干净,避免发霉、变质等情况。
3.喂养量和频次:根据羊群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饲料的喂养量和频次。
一般来说,幼羊每天需要喂养4-5次,中大羊每天需要喂养2-3次。
确保羊群获得足够的营养。
4.饮水管理:饮水是羊群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充分供应清洁的饮水对于提高肉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至关重要。
饮水系统要保持畅通,水质要清洁卫生。
三、疾病预防与控制1.病毒防治:适时进行常规疫苗接种,注意做好疫苗的保质期控制,避免使用过期或未贮存妥善的疫苗。
同时,要定期做好疫苗注射记录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情,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寄生虫防治:要定期进行寄生虫防治,防止羊群受到寄生虫的侵害。
可以采用驱虫药物、环境清洁等方式进行防治。
3.消毒措施:要定期对圈舍、饲具、水槽等进行清洁消毒,杀灭有害病菌,防止疾病的传播。
四、合理组群合理组群可以提高肉羊养殖的生产效益。
幼羊、中羊和大羊分组饲养,根据生长状况和饲料需求进行科学搭配。
合理组群能够保证羊群获得充足的饲料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肉羊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以上是肉羊养殖的一些技术措施,实施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提高肉羊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益。
158 中原地区绿色食品肉羊养殖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158-2020中原地区绿色食品肉羊养殖规程2020-08-20发布 2020-11-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洛阳市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许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商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焦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湖北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沈丘县农牧科技研发中心、河南绿源肉羊发展有限公司、沈丘县杰瑞槐山羊良种繁育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余新华、权凯、叶新太、杨辉、田继鋒、沈东青、赵倩倩、包方、乔宝建、郑必昭、徐继东、周先竹、韩浩园、王拥庆、范俊涛、尹慧茹。
中原地区绿色食品肉羊养殖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中原地区绿色食品肉羊的产地环境、品种、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活羊运输、生产废弃物处理及生产记录档案等。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南部、山西东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的绿色食品肉羊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471 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472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NY/T 473 绿色食品畜禽卫生防疫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169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 1569 畜禽养殖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则3 产地环境3.1基本要求3.1.1场址选择应避开水源防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不选在国家规定的禁止养殖区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人民政府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刘玉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中心)一、羊场要求1、羊场场址选择要充分考虑饲草、饲料条件。
建在地势干燥、采光良好、排水通畅、通风、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2、羊场应设有生产区和管理区,场区内净道与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生产区要分置在管理区下风向,羊舍应分置在生产区上风向,隔离羊舍、污水、粪便处理设施,病死羊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向.3、羊舍设计应通风、采光良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便于消毒。
4、按性别、年龄、生长阶段设计羊舍,实行分阶段饲养、集中育肥的饲养工艺。
同时,要保证羊舍面积充足的运动场和饲槽、水槽。
5、饲养场内不应饲养其它经济用途动物。
二、羊只引进和购入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要购羊时要从非疫区引进羊只,并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2、羊只在装运过程中没有接触过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应彻底清洗消毒。
3、羊只引入后至少隔离饲养30天,在此期间进行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者方可合群饲养.4、羊只引入时要及时编号,完善系谱,按性别、年龄、不同生长阶段分圈饲养。
三、羊场的日常管理1、羊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传染病者不应从事饲养工作。
羊场兽医人员不应对外诊疗或从事其它动物的疫病防治工作,以免疫病传染。
2、防止周围其它动物进入场区.3、各种记录要完整、可靠。
主要有种羊系谱和生产性能记录;引进、购入、配种、产羔、增重、转群记录;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饲料消耗记录;免疫接种、疫病防治记录;出场销售记录等.4、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羊只进行驱虫、药浴.定期对羊只接种免疫,定期消毒。
5、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草。
每天打扫羊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
6、定期对成年种公羊,母羊修蹄。
7、每年春季给绵羊剪毛一次。
8、应经常观察羊群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9、对可疑病羊应隔离观察、诊治,病死羊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10、羊只治疗时,不要使用已淘汰或国家禁用的兽药。
多胎肉羊养殖技术

多胎肉羊养殖技术是一种通过优化管理和饲养条件,以提高肉羊的繁殖率和生产效益的方 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多胎肉羊养殖技术:
1. 选用高产母羊:选择具有良好繁殖性能的高产母羊进行繁殖,如多胎性能好、产羔率高 的品种。通过遗传改良,选育出适应当地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高产母羊。
2. 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饲料,确保母羊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合理安 排饲料的种类和比例,根据母羊的生理状态和季节变化进行调整。注意给予足够的饮水和饲 料,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多胎肉羊养殖技术
3. 控制配种时间:根据母羊的发情周期和适宜的配种时间,合理安排配种,以提高受胎率 和多胎率。通常在母羊发情期的最佳时间进行配种,可以通过观察母羊的行为和外部特征来 确定发情期。
4. 精确的配种技术:采用人工授精或人工配种技术,确保精液的质量和数量。在配种过程 中,注意配种的时间和方式,以提高受胎率和多胎率。
5. 妊娠管理:对已受孕的母羊进行妊娠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和保健措施,保证胎儿的正 常发育。定期进行妊娠检查, 出生后的幼崽管理:对新生幼崽进行适当的护理和饲养,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营养饲料, 保证幼崽的生长和发育。定期进行幼崽的健康检查,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过采用以上的多胎肉羊养殖技术,可以提高肉羊的繁殖率和生产效益,增加养殖收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资源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 调整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刘玉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中心)一、羊场要求1、羊场场址选择要充分考虑饲草、饲料条件。
建在地势干燥、采光良好、排水通畅、通风、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2、羊场应设有生产区和管理区,场区内净道与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生产区要分置在管理区下风向,羊舍应分置在生产区上风向,隔离羊舍、污水、粪便处理设施,病死羊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向。
3、羊舍设计应通风、采光良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便于消毒。
4、按性别、年龄、生长阶段设计羊舍,实行分阶段饲养、集中育肥的饲养工艺。
同时,要保证羊舍面积充足的运动场和饲槽、水槽。
5、饲养场内不应饲养其它经济用途动物。
二、羊只引进和购入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要购羊时要从非疫区引进羊只,并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羊只在装运过程中没有接触过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应彻底清洗消毒。
3、羊只引入后至少隔离饲养30天,在此期间进行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者方可合群饲养。
4、羊只引入时要及时编号,完善系谱,按性别、年龄、不同生长阶段分圈饲养。
三、羊场的日常管理1、羊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传染病者不应从事饲养工作。
羊场兽医人员不应对外诊疗或从事其它动物的疫病防治工作,以免疫病传染。
2、防止周围其它动物进入场区。
3、各种记录要完整、可靠。
主要有种羊系谱和生产性能记录;引进、购入、配种、产羔、增重、转群记录;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饲料消耗记录;免疫接种、疫病防治记录;出场销售记录等。
4、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羊只进行驱虫、药浴。
定期对羊只接种免疫,定期消毒。
5、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草。
每天打扫羊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
6、定期对成年种公羊,母羊修蹄。
7、每年春季给绵羊剪毛一次。
8、应经常观察羊群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9、对可疑病羊应隔离观察、诊治,病死羊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10、羊只治疗时,不要使用已淘汰或国家禁用的兽药。
四、羊场防疫与驱虫操作规程1、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杜绝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羊场门口设车辆、人员进出消毒池,消毒池内所放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保证消毒效果。
外来车辆和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
3、春秋两季按羊场防疫程序定时注射疫苗,不允许漏防或不防。
4、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夏季每半月一次,冬季每一个月一次,保持圈舍环境卫生。
疫病多发季节加强消毒。
5、每年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
6、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必要时进行药浴。
7、病羊要隔离治疗,病好后方可混群,病羊粪便应及时收集处理。
8、病死羊只一定要深埋消毒,不得食用或随便丢弃。
9、羊场免疫程序(1)、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预防山羊痘。
每年3月~4月进行接种,免疫期一年,接种时不论羊只大小,一律皮内注射0.5ml/只。
(2)、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预防山羊链球菌病。
每年3月、9月两次防疫,免疫期半年,接种部位为背部皮下,接种量为6月龄以下每只3 ml,6月龄以上每只5 ml。
(3)、羊四联苗(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或羊五联苗(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每年2月底到3月初和9月下旬两次防疫,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 ml,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
(4)、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专给怀孕母羊注射,可使羔羊通过吃奶获得被动免疫。
在怀孕母羊分娩前20天~30天和10天~20天时,两次注射,注射部位分别在两后腿内侧皮下,疫苗用量分别为 2 ml 和3 ml,注射10天产生免疫力,母羊免疫期5个月。
(5)、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6月龄以下3 ml/只,6月龄以上5 ml/只,免疫期一年。
(6)、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预防山羊口疮,每年3月和9月两次注射,大、小羊一律口腔粘膜内注射0.2 ml。
(7)、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灭活苗:预防山羊衣原体性流产。
免疫时间在羊怀孕前或怀孕后一个月内皮下注射3 ml/只,免疫期1年。
(8)、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
免疫时间在怀孕母羊产前一月或羔羊育肥阉割前一月或受伤时,一般在颈部中央1/3处皮下注射0.5 ml,一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一年。
(9)、羔羊大肠杆菌病苗:预防羔羊大肠杆菌病。
皮下注射,3月龄以下羔羊1 ml,3月龄以上2 ml,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10)、Ⅱ号炭疽菌苗:预防炭疽病:每年9月中旬注射一次,不论大小皮下注射1 ml,14天后产生免疫力。
另外,还可以根据所处的疫区、生产的需要、疫苗的价格等特殊情况有选择地使用羊梭苗多联干粉苗、狂犬病疫苗、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菌苗、破伤风抗毒素、口蹄疫弱毒苗、羊黑疫菌苗(预防传染性坏死隆肝炎)、黑疫等品种。
五、种公羊饲养管理操作规程1、饲喂:精料的配制要严格按照种公羊的饲养标准进行,饲草质量要好,定时定量对种公羊进行饲喂,不得随意变化。
冬季供给胡萝卜补充维生素,采精公羊每日补给1-2个鸡蛋。
2、刷试:种公羊每日上午刷试一次,刷试要全面,使羊体干净洁白无污垢。
3、运动:种公羊每天上午运动一次,每次2小时,运动时要注意速度,即不要让羊奔跑也要避免边走边吃和速度缓慢,保证运动质量。
4、修蹄:每年春秋各修蹄一次,保证公羊有健康的肢蹄。
5、环境:要保持种羊舍的安静,不得威胁,恐吓、嘻逗甚至欧打种公羊,防止养成恶癖顶撞饲养管理人员。
6、降温:炎热季节要实施降温措施,一是用冷水冲洗运动场或羊舍地面,二是冲洗睾丸。
冲洗羊舍水量要少,防止过度潮湿。
7、采精:种公羊采精要固定人选,不可随意换人、换场地,采精温度一定要保持40摄示度,不可忽高忽低。
8、配种:配种季节前一个月种羊要加强饲养,提高饲料蛋白含量,按体重的1.5%饲喂精料。
六、母羊饲养管理操作规程1、饲喂母羊的精料配制按不同时期(空怀、怀孕前后期、哺乳期)的饲养标准执行。
饲喂要定时定量。
即每日上午9:00和下午3:00各喂一次,饲喂时要与水混合均匀,严禁喂干料。
喂量要按饲养标准规定的量喂给。
饲草也要按规定的数量在饲喂时间添加,严禁浪费草料。
2、繁殖(1)繁殖年龄:山羊月龄达到8个月龄,绵羊达到10月龄即可参加配种,以自然发情为准,实行本交或人工输精。
(2)发情鉴定:对适龄未怀孕母羊每天早晚用公羊试情,发现发情羊及时配种。
一般母羊发情时外阴红肿有粘液流出,尾内部有干涸的粘液附着。
母羊表现排尿频繁、鸣叫,主动接近公羊,同时接受公羊爬跨。
用开膣器打开阴道,可见大量白色粘液,子宫颈口粉红色,呈开张状。
(3)配种:母羊发情后要适时配种,配种方法采用本交或人工授精,以人工授精为主。
配种时间一般是早晨发情晚上配,晚上发情第二日上午配。
配种次数是间隔12小时两次配种。
配种后继续观察母羊是否发情。
3、成年母羊管理(1)空怀母羊管理:空怀母羊如果膘性较好,饲草质量好,可不补料或少补料,能够维持自身营养需要即可。
(2)妊娠前期母羊管理:妊娠前三个月为妊娠前期,此期因胎儿发育较慢,需要的营养不比空怀期多,补饲上与空怀羊相同或略高于空怀母羊,但要加强管理防止流产。
(3)妊娠后期母羊管理:妊娠后2个月为后期,该期是胎儿迅速生长之际,增长了初生体重的90%。
这一阶段若营养不足,羔羊初生重小,成活率低。
必须加强补饲和管理,要喂给优质干草,补精料0.40千克以上。
(4)哺乳期母羊管理:哺乳期羔羊的营养主要依靠母乳,应加强母羊补饲,每只羊每日0.5千克以上。
哺乳三个月(或两个月)后实施羔羊断乳,以利于母羊尽快恢复体质进行配种。
4、产羔(1)分娩前准备:羊的妊娠期为150天左右。
根据配种记录计算好预产期。
产羔前要准备好产羔羊舍,冬季要保温。
产羔间要干净,经过消毒处理。
冬季地面上铺有干净的褥草。
准备好台称、产科器械、来苏水、碘酒、酒精、高锰酸钾、药棉、纱布、工作服及产羔登记表等。
(2)接羔:母羊分娩前表现不安,乳房变大、变硬,乳头增粗增大,阴门肿胀潮红,有时流出粘液,排尿次数增加,食欲减退,起卧不安,咩叫,不断努责。
接产前用消毒液对外阴、肛门、尾根部消毒。
一般羊都能正常顺产,羔羊出生后采用人工断脐带或自行断脐带。
人工断脐带是在距脐10厘米处用手向腹部拧挤,直到拧断。
脐带断后用碘酒浸泡消毒。
当羔羊出生后将其嘴、鼻、耳中的粘液掏出,羔羊身上的粘液让母羊舐干,对恋羔性差的母羊可将胎儿粘液涂在母羊嘴上或撒麦麸在胎儿身上,让其舐食,增加母仔感情。
羔羊分娩后,用剪刀剪去其乳房周围的长毛,然后用温消毒水洗乳房,擦干,挤出最初的几滴乳汁,帮助羔羊及时吃到初乳。
正常分娩时,羊膜破裂后几分钟至半小时羔羊就出生,先看到前肢的两个蹄,随后嘴和鼻。
产双羔时先产出一羔,可用手在母羊腹下推举,触到光滑的胎儿。
产双羔间隔5-30分钟,多至几小时,要注意观察。
(3)助产:当羔羊不能顺利产下时要及时助产。
首先要找出难产原因,原因有胎儿过大,胎位不正或初产羔。
胎儿过大时要将母羊阴门扩大,把胎儿的两肢拉出再送进去,反复三、四次后,一手扶头,待母羊努责时增加一些外力,帮助胎儿产出。
胎位不正的情况,如两腿在前,不见头部,头向后靠在背上或转入两腿下部;头在前,未见前肢,前肢弯曲在胸的下部;胎儿倒生,臀部在前,后肢弯曲在臀下。
遇见胎位不正的羊,首先剪去指甲,用2%的来苏水溶液洗手,涂上油脂,待母羊阵缩时将胎儿推回腹腔,手伸入阴道,中、食指伸入子宫探明胎位,帮助纠正,然后再产出。
羔羊生下后半小时至三小时胎衣脱出,要拿走。
产后7-10天,母羊常有恶露排出。
5、羔羊培育羔羊培育是指羔羊断乳前(2-3个月)的饲养管理。
必须掌握三个关键:首先加强泌乳母羊补饲,使奶水充足;其次及时做好羔羊的补饲;第三对母仔要精心细致的照顾管理。
羔羊出生后1-3天内,一定要让羔羊吃上“初乳”,以利于羔羊胎便的排除和增强体质增加免疫机能。
对初产母羊或母性不强的母羊,要人工辅助吃乳。
羔羊生后一周内容易发生羔羊痢疾,要搞好防治工作。
绵羊羔羊4-7天内用皮筋断尾。
羔羊生长到15-20天后开始训练吃草料,饲草质量、适口性要好,料以玉米、豆饼等配成混合料,自由采食,满足供给。
6、育成母羊管理育成母羊是指断乳后到第一次配种的母羊。
母羊在育成阶段正是生长发育较快,营养需求旺盛的时期,除保证供给充足的优质饲草外,要适当补饲精料,根据月龄大小每天0.15-0.4千克,冬季寒冷季节可适当增加喂量,要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七、育肥羊饲养管理操作规程1、选购羊只(1)年龄为3-5月龄的公羔或7-8月龄的母羊,最好为杂交羔羊。
(2)膘情中等,体格稍大,体重在山羊15-17公斤、绵羊20-25公斤以上。
(3)健康无病,被毛光顺,上下颌吻合好。
健康羊只的标准为活动自由,有警觉感,趋槽摇尾,眼角干燥。
2、进舍后管理(1)购进当天不饲喂混合料,只供给清水和少量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