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法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第二课时:减法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课时: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进行加减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运算方法。
3. 实践与练习: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实践和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实例和练习题。
2. 练习纸:用于学生的实践和练习。
3. 教学卡片:用于小组合作时的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正确率:检查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2. 游戏教学: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和练习加减法。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数学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示范: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进行加减法的步骤讲解和示范。
初中数学思维活动课教案

初中数学思维活动课教案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如分类讨论、归纳总结、推理证明等。
2. 数学思维游戏的开展,如数学谜题、数学竞赛、数学趣题等。
3.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科学中的数学问题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2. 新课: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数学思维方法或数学思维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或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和记忆。
5.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数学思维训练题目,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数学思维方法进行讲解和阐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或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数学思维训练题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测试:定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测试,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七、教学资源:1. 数学思维方法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2. 数学思维游戏的道具和材料。
3. 数学问题的实际案例和数据。
八、教学计划:1. 第一节课:学习分类讨论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相关的数学思维训练。
2. 第二节课:学习归纳总结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相关的数学思维训练。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教案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简单的算式。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数和形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适当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思品教育。
二、社团计划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动手操作、实地考察、亲自测量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使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2、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兴趣小组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3、增加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
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4、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三、活动安排1、活动时间:周四下午2、活动地点:504 班3、活动课题:数学小故事、口算、速算,24 点;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4、活动形式:视频、课题授课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四、活动章程1、每位学员,必须按时参加每节社团活动课,不得随意旷课。
如有身体不适,而不能参加,请与各班的负责人联系,作好请假手续。
2、社团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乱走动,乱说话。
课堂上作好笔记。
3、社团课要准备的器材一律学生自备。
4、期末评比,选出 5 位优秀学员。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在个人表现方面,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 法。他们在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对于未来的学习,我们建议学生们继续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 奥秘和乐趣。
除法运算
通过多次的减法或乘法逆运算,引导学 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运算的方 法和技巧。
数学游戏与竞赛
数学游戏
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如 “24点”、“数独”等,让学生在游 戏中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文化体验
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史、数学家故事等 数学文化内容,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
数学竞赛
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活动,如速算比赛 、应用题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 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 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实践活动二:图形与几何 初步
图形的认识
认识基本图形
通过展示和比较不同形状和大小 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点、线、 面等基本图形元素,理解它们的
特点和性质。
图形的分类
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了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成果展示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在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 进步。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思维能力。
0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热情,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数学活动教案(通用7篇)

数学活动教案(通用7篇)数学活动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
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做客——按数取物(5以内)三、活动目标: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四、活动准备: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子两颗。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五、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
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
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
(类推)(三)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1.教师掷有点卡的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
(重复游戏)2.教师掷有数字的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数学活动教案篇2【活动目标】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

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
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
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
(雪花)2、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
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
(多了一颗白色粒珠。
)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1,5比6少1。
(2)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数学公开课教案篇2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一本笔记本1.2元。
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三年级数学知识,如四则运算、图形认识、长度和重量单位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设计活动,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收获,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能力。
2.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操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活动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
2. 各种数学教具,如小棒、计数器、图形卡片、测量工具(尺子、天平)等。
3. 为小组活动准备的题卡、活动记录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有趣的数学动画,内容可以是关于数字精灵在数学王国里的冒险故事,动画中包含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数字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加法计算等。
2. 动画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从动画中看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活动一:数学小侦探(15分钟)1. 活动规则介绍。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人。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一些数学谜题,谜题可以是关于数字规律、图形变化或者数学运算的。
例如:“有一组数字3、6、9、12、(),请找出括号里的数字。
”或者“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现在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60度,另一个角是70度,那么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5分钟)解答谜题,将答案写在题卡上。
时间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解释解题思路。
2. 活动进行。
学生分组进行谜题解答,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时间到后,按照小组顺序,每组代表上台展示答案并解释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兴趣活动大全教案

初中数学兴趣活动大全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数学兴趣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数独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数学故事分享: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
3. 数学谜语解答: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趣味题解答: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数学创意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数独游戏(15分钟)1. 教师发放数独游戏表格。
2. 引导学生观察数独游戏的规则和特点。
3. 学生独立完成数独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分享解题心得和策略。
三、数学故事分享(1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有趣的数学故事。
2. 学生讲述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或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四、数学谜语解答(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学谜语,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
3. 教师点评并解析谜语的数学原理。
第二课时:一、数学趣味题解答(1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学趣味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
3. 教师点评并解析题目的数学原理。
二、数学创意作品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数学创意作品,如数学手抄报、数学模型等。
2. 学生分享创作思路和心得。
3.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3. 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解答能力:评估学生在数独游戏、数学谜语和趣味题解答中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活动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教学设计活动课教学设计唐会红初中数学活动课教案设计———小立方体的最值个案探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建模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3、学会以教材为本编拟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材料:多组小立方体2、知识:初中数学一年级三视图相关知识及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发现法教学过程:趣味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车牌号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的兴趣,渗透数感意识。
2、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分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3、历经活动和游戏过程,渗透顺序和集合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纸和笔情景引入;师生谈话: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有理数,你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数,想一想,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数,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车牌号的故事。
活动过程:一、车牌号的故事:有个朋友买了新车,有一天,终于可以领到车牌号了,拿到手上一看,大发雷霆:“这是什么号,分明不让我活呀!”工作人员很是纳闷,急忙问:“怎么了?”“00544,我死死,一个4,就已经够可怕的,竟然还两个…呜呜…我不要!”工作人员一看,就笑了,“00544,动动我试试,谁敢动你,多安全呀。
”朋友一听,感觉有道理。
接下来的几年里,确实也没出过什么事儿。
心想,这个号还真是好,于是越开越胆大。
有一天,高高兴兴的开车去上班,只听得“砰”的一声,心想:“哼,谁这么大胆,敢动我的车!”下车一看,车主傲慢的望着他,他本想指着车牌号炫耀一下,没想到,无意中看到对方的车牌号,他愣了一下:44944!学生活动: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数学要增强数感)你还有这样的故事吗?自己编一个更好。
要求: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写在纸条上,说明是听说的,还是自己原创的。
在纸条上注明班级、姓名、性别设计意图:激发数感二、有趣的谜语1、只加一笔,(打一个字)(冲)2、一只公鸡,一只母鸡(打三个字)(两只鸡)3、一只公鸡,一只母鸡(打五个字)(还是两只鸡)4、合法开支,(打一数学名词)(有理数)5、孪生兄妹,(打一数学名词)(相反数)6、物美价廉,(打一数学名词)(绝对值)7、7654321,(打一数学名词)(倒数)学生活动:你能再编一个吗?要求:四人小组,将编好谜语的写在纸条上。
1、标注组长的姓名,和班级2、标注组员的姓名,和班级设计意图:渗透发散思维三、有趣的翻译:1、how are you?翻译: how—怎么, are —是, you—你how ane you怎么是你2、how old are you?翻译: how—怎么, old —老 are —是, you—你,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数据的顺序性四、一根针的故事有一天,一根针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一只刺猬,他挥挥手,向刺猬说了一句话:你知道是什么吗?公交!设计意图:渗透集合思想五、数学游戏“能解开吗”活动内容:1、100人一组,手牵手,牢记左手和右手的人,散开,音乐响起,自由活动,音乐停止,不许动,再手牵手,还原左手和右手的人,不许松开手,可以走动、钻或跨等想办法回到原位,你认为能解开吗?2、注意,左手和右手的人不能记错哦!还原过程中,不能松手!3、想尝试五人一组,再换成10人一组,20人一组,试试看。
4、20个人呢?100个人呢能解开吗设计意图:渗透先简单到后复杂的解题思路六、教师寄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初中数学,扬帆起航!善学善问,欢乐多多,勇往直前,惊喜不断。
七、课后小记中学数学活动实践课《购物》三维目标:1、让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购物优惠措施,并能切合实际、货比三家,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4、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本课题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来源,以有趣的购物活动为载体,通过与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应该怎样科学合理的购物,增强社会常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以实现策略的最优化。
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人人学有所获、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主要围绕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一主线,分四个环节展开研究。
环节一:谈话导入,通过复习折数,引入促销。
明确活动内容及研究性学习这一目标指向。
环节二:自主探究,体验感知。
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对两个具体购买事例进行探究,分别是购买羊毛衫和帮助老师购票。
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具体分析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选择最佳购买场所,懂得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及认知能力,从而使主题研究不断的深入化。
环节三: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前面自主探究获得的经验,进行自主拓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折数,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折扣,请大家完成下表你是怎样求得(板书:现价÷原价=折数)师:各大商场为了吸引顾客,经常进行各种促销活动。
请看(1)满400送400购物券最多打几折?(2)满200返还60现金最多打几折?师:下面我们就根据钱买你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二、活动一题目是:天冷了,乐乐的爸爸想给爷爷买羊毛衫,在选购同一款式羊师:你认为买哪个店里的羊毛衫最实惠为什么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怎样买最实惠,时间是5分钟。
活动后,我让学生们谈一谈感受。
师:大家说的很好,B店销售经理觉得顾客比较少,因此增加促销力度,师:这次你选择哪家店呢?让学生通过这两次购物的选择,说说自己的想法。
并进行小结。
三、活动二练习:出示科技馆的票价:成人票:30元;学生票:打七折;10人团体票:150元(成人、学生均可)。
某班学生要去科技馆参观,请同学们帮他们算一算。
怎样买门票最省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Array:为什么后面两种情况,一个57人,一个58人,选择却不一样呢?四、活动三某电器卖场运进一个型号的洗衣机,洗衣机成本400元,希望售出后能有大约100元的盈利。
请你帮助设计一个促销广告。
五、整理归纳学生回顾购物学问和窍门,谈体会感受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个问题:我设计的活动的结果是开放性的,因此学生在信息交流的过程,有着一定的争论,我在组织活动一时,这其中的引导不够顺畅,耽误点了时间。
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对称美一、活动目的1、通过拼图和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三、活动时间 2课时四、活动准备1.全班同学选出主持人和计分员各1名,其余同学分成8小组,每组4~6人,各设组长1名。
2.活动工具:抢答器,“F”形全等彩色硬纸片,A4空白纸,双面胶,圆规,三角板。
五、活动规则和方式1.全部问题分为:A (抢答题),B(必答题),C(实习作业)共三种类型。
主持人在出示题目之前必须说明题目类型(A、B、C)类题必须按动手中的抢答器进行抢答,答对一题加10分,回答不完全不得分,答错倒扣5分,其他同学可继续抢答。
B类题和C类题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出1~2幅作品上台展示,凡符合题意加20分,有创意则另加5~20分。
3.根据得分情况奖励小组前三名,颁发奖品,本次活动不设个人奖。
4.本规则的解释权属于教师。
六、活动内容第一轮:A类(抢答题)1.联想猜谜,请根据下列提示猜一几何名词,并说明理由。
轴对称图形。
理由如下:全等——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形。
垂直平分线——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折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飞机——飞机是轴对称图形。
2.写出十个具有轴对称结构特征的汉字。
(全部写好后,再按抢答器。
)【参考答案】中、串、甲、由、品、晶、申、里、土……3.在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A B C D E H I K M O T U V W X Y;H I O S X Z; H I O X。
4.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台标,请举出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
【参考答案】福建卫视无线电视凤凰卫视5.轴对称图形都有自己的对称轴,试分别举出一条、二条、三条、四条、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角、矩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
6.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以下来自现实生活的图形中都有圆:a b c一石激起千层浪汽车方向盘铜钱它们看上去多么美丽与和谐,这正是因为圆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性。
请问以上三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分别用上面三个图的代号a,b,c填空)【答案】a b c; a c 。
7.下列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个。
【答案】4个8.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标志,这些标志美观大方,为银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下列标志中,中国银行的标志是_______.A. B. C. D.【答案】 D第二轮:B类(必答题)1.拼图比赛:用两个“”形,全等硬纸片分别拼成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各一个(每组派1名选手上黑板展示)2.设计比赛: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长方形空地上修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所设计的花坛是一个对称图形,美观、大方、实用等特点,图案主要由圆或正方形组成。
(每位同学在A4纸上作图,小组内展开评比,再选送1~2幅作品上黑板演示评比。
【学生作品展示】第三轮:C类(问题思考与训练)(任选一题)1.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许多国家的国旗都具有对称美。
以下是部分国家的国旗,请欣赏:目前中东局势仍然紧张,巴以冲突时有发生。
不过在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帮助下,中东必将最终走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