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章 线粒体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基础)第五章线粒体和叶绿体

(细胞生物学基础)第五章线粒体和叶绿体
细胞生物学基础第五章:线粒体和叶绿

$number {01}
目 录
• 引言 • 线粒体概述 • 线粒体的生物学特性 • 叶绿体概述 • 叶绿体的生物学特性 •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与联系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概述
01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个 重要细胞器,分别负责细胞的呼 吸和光合作用。
02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能量转换的协同作用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细胞的能 量平衡。
代谢调节的相互作用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可以通过信号转导途径相互 调控。
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和功能在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发生变化, 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
04
叶绿体概述
叶绿体的定义和功能
总结词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主要功能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详细描述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主要负责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将光 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植物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 糖,并释放氧气。叶绿体含有绿色的叶绿素,因此得名。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差异
功能不同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而叶绿体的 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分布不同
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部分植物细胞中;而叶绿体仅存在于植 物细胞中,特别是绿色植物细胞。
成分不同
线粒体中含有丰富的酶和蛋白质,而叶绿体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和蛋白质。
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
总结词
线粒体具有多种形态和结构,包括圆形、杆状、螺旋形等,其结构由外膜、内膜、基质 和嵴组成。

细胞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糖尿病
线粒体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干预线粒体反应有助于疾病控制
02
神经退行性疾病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疾病发展密切相关
03
寻找治疗这些疾病的新途径
结语
线粒体在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了解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探索其与 细胞衰老、疾病的关联,对于揭 示细胞生命活动的奥秘、预防疾 病、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未 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对线粒体 的认识,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 启示和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 谢谢观看
03 Wallace DC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 in disease and aging
结语
总的来说,线粒体作为细胞内的 重要功能器官,其结构和功能对 于细胞生物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 义。通过深入研究线粒体,可以 揭示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疾病 的发生机制,为人类健康和疾病 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希望未来的 研究能够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 造福人类。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use the reference line in PPT.
线粒体的凋亡调 控因子
线粒体凋亡通路受到多种调控因子的影响, 包括Bcl-2家族成员、凋亡诱导因子等。 这些调控因子在细胞内维持凋亡过程的平 衡,保证细胞凋亡的正确进行。对线粒体 凋亡调控因子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 凋亡的机制。
03 参与细胞凋亡
线粒体还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和细胞信号传导
线粒体与细胞代谢
细胞呼吸
线粒体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维持细胞代谢的正常
01
进行
04
生物化学过程

第04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习题答案

第04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习题答案

第04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习题答案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名词解释1.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亦称发酵作用。

3.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简称RQ,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2的摩尔数与吸收氧的摩尔数之比。

4.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孩度,以单位鲜重、干重或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放出的CO2的重量(或体积)或所吸收O2的重量(或体积)来表示。

5.糖酵解:是指在细胞质内所发生的、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6.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

又称为柠像酸环或Krebs环,简称TCA循环。

7.戊糖磷酸途径,简称PPP或HMP。

是指在细胞质内进行的一种葡萄糖直接氧化降解的酶促反应过程。

8.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随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9.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伴随着ADP被磷酸化为ATP 的作用。

10.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电子传递给氧,并形成H2O或H2O2的氧化酶类。

11.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

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仍有一定的呼吸作用。

12.无氧呼吸消失点:又称无氧呼吸熄灭点,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的氧浓度,称为无氧呼吸消失点。

二、填空题1.有氧与无氧参与糖酵解阶段2.细胞质细胞质细胞质线粒体衬质3.铜4.酚氧化酶铜5.抗氰呼吸6.P/O比7.高8.呼吸作用正常进行9.DNP(2,4-二硝基酚) Na3PO4三、选择题1.B 2. B 3.A 4.B 5.B 6.C 7.A 8.B 9.C 10.C四、是非判断与改正1.(√) 2.(√)3.(√)4.(?)减慢 5.(√)6.(?)不相同 7.(?)12%~13%以下五、问答题1.呼吸作用多条路线论点的内容和意义如何?植物呼吸代谢多条路线论点是汤佩松先生提出来的,其内容是是:(1)呼吸化学途径多样性(EMP、PPP、TCA等);(2)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电子传递主路,几条支路,如抗氰支路)。

郑州大学《人体寄生虫学》在线测试

郑州大学《人体寄生虫学》在线测试

《人体寄生虫学》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可经胎盘感染的线虫是A、蛔虫B、钩虫C、广州管圆线虫D、蛲虫2、引起乳糜尿的寄生虫是A、班氏丝虫B、马来丝虫C、旋毛虫D、蛔虫3、寄生虫卵产出后不离开人体即具有感染性的线虫是A、蛔虫B、钩虫C、旋毛虫D、蛲虫4、新鲜粪便污染食物,人食入后有可能感染A、蛔虫B、钩虫C、旋毛虫D、以上都不对5、引起幼虫移行症的线虫A、旋毛虫B、蛔虫C、犬钩虫D、丝虫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旋毛虫病的生活史特点是A、人可同时作为其中间宿主和终宿主B、无体外发育期C、猪是重要的保虫宿主D、成虫寿命较短E、幼虫在人的有核细胞内寄生2、寄生于人体盲肠的线虫是A、蛔虫B、钩虫C、旋毛虫D、蛲虫E、鞭虫3、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线虫是A、钩虫B、鞭虫C、蛔虫D、旋毛虫E、蛲虫4、防治蛲虫病的主要措施是A、治疗病人和带虫者B、控制传播媒介C、注意个人卫生D、消灭保虫宿主E、防止再感染5、丝虫病常见的晚期体征有A、急性淋巴管(结)炎B、睾丸炎、精索炎C、乳糜尿、鞘膜积液D、象皮肿E、丝虫热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经口感染的寄生虫并非全部寄生于消化道,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虫并非全部经口感染。

正确错误2、班氏丝虫病及马来丝虫病都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正确错误3、粪检虫卵是诊断多种肠道线虫病主要方法。

正确错误4、从人体粪便中排出的受精蛔虫卵立即具有感染性。

正确错误5、旋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因此,幼虫可在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可产幼虫,从而反复增殖。

正确错误《人体寄生虫学》第02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可引起游走性皮下包块的人体吸虫是A、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B、卫氏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C、斯氏狸殖吸虫,华支睾吸虫D、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2、华支睾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终宿主的A、总胆管B、胆囊C、肝胆管D、肝脏3、日本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A、虫卵B、尾蚴C、童虫D、成虫4、以尾蚴为感染阶段的吸虫是A、华支睾吸虫B、日本血吸虫C、斯氏狸殖吸虫D、卫氏并殖吸虫5、日本血吸虫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是A、尾蚴性皮炎B、虫卵引起肉芽肿导致肝硬化C、成虫堵塞肠系膜静脉D、童虫引起肺部病变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以水生动物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的吸虫是A、日本血吸虫B、斯氏狸殖吸虫C、华支睾吸虫D、卫氏并殖吸虫E、布氏姜片吸虫2、预防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有效措施为A、不生食鱼、虾B、不生食溪蟹C、不喝生水D、不生食猪肉E、不生食蝲蛄3、吸虫的生活史特点是A、需要中间宿主B、第一中间宿主多是淡水螺C、与水关系密切D、有保虫宿主E、发育过程均经蜕皮4、肝吸虫的主要致病作用是A、代谢产物刺激胆管内皮细胞脱落及增生B、合并感染引起胆道炎C、堵塞胆管D、影响全身发育E、直接破坏肝细胞5、斯氏狸殖吸虫寄生于人体的特点是A、虫体到处窜扰,难以定居B、可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C、虫体很难发育成熟D、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引起肺脏损害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寄生于人体的吸虫都属于复殖目正确错误2、只有吸虫才具有吸盘结构正确错误3、人体吸虫完成生活史都离不开水正确错误4、人体内的肺吸虫只寄生在肺部正确错误5、日本血吸虫成虫在血管内寄生,因此病原学检查是取外周血检查虫卵。

细胞生物学中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分析

细胞生物学中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分析

细胞生物学中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分析线粒体是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之一,它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将围绕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展开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线粒体的结构。

线粒体是一个膜包裹的细胞器,它由内膜、外膜和以内膜为界的间质构成。

内膜呈现出许多足够形成折痕的圆形突起结构,称为线粒体内膜结瘢,这些结瘢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提高了线粒体内膜上的酶活性。

而外膜则是光滑的,与细胞质相接。

内外膜之间的空腔被称为间质,其中包含有线粒体DNA、线粒体RNA、线粒体核糖体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细胞内能量分子ATP。

线粒体内存在着丰富的酶系统,包括氧化还原酶、脱氢酶和羧化酶等,这些酶通过逐步氧化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有机物,最终生成ATP。

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产生的电子还参与到细胞内的电子传递链中,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此外,线粒体还参与到合成、降解和调节细胞内的多种物质,如胆固醇、脂肪酸、某些氨基酸等。

在线粒体的功能中,维持细胞的能量供应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而这与线粒体内膜的结构密切相关。

内膜上的结瘢为线粒体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使得线粒体内能更多地容纳氧化磷酸化过程所需的酶系统和ATP合成机器。

此外,线粒体内膜上的运输通道也是线粒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外膜之间的间质空腔为线粒体提供了许多重要的酶体,如线粒体核糖体用于合成线粒体内的蛋白质,线粒体DNA和RNA参与到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和调节过程中。

线粒体还参与到细胞的凋亡过程中。

当细胞发生应激、损伤或异常,线粒体上的一些蛋白质会释放出来,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这些蛋白质包括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成员、凋亡调节蛋白Bcl-2家族成员等。

这些蛋白质的释放会导致线粒体内膜的通透性增加,使得线粒体内部的物质外泄,从而催化并执行细胞凋亡过程。

除了能量代谢和凋亡调控外,线粒体还参与到细胞的信号传导过程中。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2017年第4期作者简介:李莎莎(1994.9-),女,河南周口人,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

□李莎莎线粒体与细胞凋亡摘要:线粒体是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其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开启细胞凋亡的关键。

本文就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和主要的相关凋亡蛋白及其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线粒体;细胞凋亡;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凋亡相关蛋白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4-0126-01中国图书分类号:Q2-33文献标志码:A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0)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04.095细胞凋亡作为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且高度有序的死亡方式,其在个体正常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凋亡发生异常会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如凋亡受阻引发的肿瘤发生、神经细胞凋亡加速产生的老年性痴呆等[1]。

作为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既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也是细胞凋亡的控制中心,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细胞凋亡息息相关。

1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与细胞凋亡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具双层膜的细胞器,需通过特异性载体来完成相应物质的跨膜转运,其中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泵对形成和维持线粒体跨膜电位至关重要。

质子泵将质子从基质泵入膜间隙,由此形成的质子动力势可推动ATP 的生成,在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2]。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非选择性跨膜蛋白复合体,其开放状态是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

正常情况下,MPTP 呈周期性开放状态,允许分子质量较小的质子或离子进入内室以维持线粒体内环境渗透压平衡。

内外凋亡信号刺激细胞将会促进MPTP 的开放,所以MPTP 的开放是一个自我放大的过程。

同时,MPTP 持续不可逆的开放将引起线粒体吸水肿胀,进而外膜发生胀破,膜间隙内相关促凋亡因子释放入细胞质中,由此引发凋亡的发生。

2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2.1细胞色素C (Cytc )Cytc 由前细胞色素C 和亚铁血红素两个无活性的前体分子组成。

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04章 动物的呼吸作用习题

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04章 动物的呼吸作用习题



的结果。
8.早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时常翻种,其目的就是使
9.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是
三、选择题
1.苹果贮藏久了,组织内部会发生:( )
A. 抗氰呼吸
B. 酒精发酵
,PPP 途径的抑制剂是
2. 在植物正常生长的条件下,植物的细胞里葡萄糖降解主要是通过:( )
A. PPP
B.EMP-TCA
3.植物组织衰老时,戊糖磷酸途径在呼吸代谢途径中所占比例( )
C.糖酵解
C.EMP
C.维持一定水平
C.光呼吸
C.线粒体中
C.线粒体
C.乙醛酸体
C.TCA


9.如果呼吸途径是通过 EMP-TCA 途径,那么 C1/C6 应为:( )
A. 大于 1
B.小于 1
10.在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中,不含金属的氧化酶是( )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四、是非判断与改正
B.酚氧化酶
1.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的。( )
2.有氧呼吸中 O2 并不直接参加到 TCA 循环中去氧化底物,但 TCA 循环只有在 有 O2 条件下进行。( )
3.在完整细胞中,酚与酚氧化酶处在不同细胞区域中。( )
4.提高环境中 O2 的含量,可以使 EMP 速度加快。( )
5.涝害淹死植株,是因为无氧呼吸进行过久,累积酒精,而引起中毒。( )
6.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都会出现呼吸跃变现象。( )
7.绿色植物光呼吸的底物与呼吸作用的底物是相同的。( )
8.淀粉种子安全含水量应在 15%~16%以下。( )
五、问答题
1.呼吸作用多条路线论点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试题-04章 糖代谢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试题-04章 糖代谢

第4章糖代谢1.思考题1.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2.比较糖的有氧氧化与无氧酵解的特点。

3.简述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2.名词解释1.糖酵解2.糖异生3.三羧酸循环4.乳酸循环3.英汉互译1.糖酵解2.糖异生3.磷酸戊糖途径4.血糖5.糖原磷酸化酶6.糖原合酶7.三羧酸循环8.底物水平磷酸化9.胰岛素10.胰高血糖素11.pyra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12.substrate cycle13.Glucose-6-phosphate14.citrate synthase15.branching enzyme4.选择题1.哺乳动物肝中,2分子乳酸转变成葡萄糖需要多少分子ATP? A.2B.3C.4D.5E.62.目前一般认为哪种酶是三羧酸循环速度的主要调节点? A.柠檬酸合酶B.顺乌头酸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苹果酸脱氢酶E.琥珀酸脱氢酶3.丙酮酸氧化分解时,净生成ATP分子数是:A.12ATPB.15ATPC.18ATPD.21ATPE.24ATP4.下述哪个产能过程不在线粒体?A.三羧酸循环B.脂肪酸β-氧化C.电子传递D.糖酵解E.氧化磷酸化5.下述有关糖原代谢叙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cAMP激活的蛋白激酶促进糖原合成B.磷酸化酶激酶由磷酸化作用被活化C.磷酸化酶b由磷酸化作用被活化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活化腺苷环化酶从而使cAMP水平升高E.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的活性受蛋白激酶A调控6.下述哪步反应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一分子高能磷酸化合物?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B.α-酮戊二酸→琥珀酸C.琥珀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反应中,NTP代表: 7.在草酰乙酸+NTP→ND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O2A.ATPB.CTPC.GTPD.TTPE.UTP8.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A.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B.内酯酶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D.己糖激酶E.转酮醇酶9.糖原的1个葡萄糖基经糖酵解可生成几个ATP? A.1B.2C.3D.4E.510.6-磷酸果糖激酶-1的最强变构激活剂是A.AMPB.ADPC.2,6-双磷酸果糖D.ATPE.1,6-双磷酸果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线粒体核编码蛋白质的转运
• 1.需要条件
• ⑴ 基质导入序列(matrix-targeting sequence ,MTS)。 • ⑵ 分子伴侣:保持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的非 折叠状态 NAC:与少数前体蛋白相互作用,增加蛋白转运的
准确性。
hsc70:和绝大多数的前体蛋白结合,使前体蛋白
打开折叠,防止已松弛的前体蛋白聚集。
2、分子运动产生的动力协助多肽链穿越线 粒体膜
• mthsp70可与进入线粒体腔的前导肽链交联,防止了 前导肽链退回细胞质)
布朗棘轮模型:在蛋白质转运孔道内,多肽链做布 朗运动摇摆不定,一旦前导链自发进入线粒体腔 ,立即有一分子Mthsp70结合上去,防止前导链退 回细胞质,随着肽链进一步伸入线粒体腔,就会 结合更多的Mthsp70分子。
嵴内腔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三)基粒(ATP合酶/ F0F1ATP酶)
头部 (偶联因子F1):圆球形,突入内腔, 具有酶活性,催化ADP→ATP 柄 部: 连接头部和基部,调控质子通道
基部 (F0偶联因子) :嵌于内膜中,有物种差异,连接 F1和内膜,质子流向F1的穿膜通道
四、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二)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1、线粒体的自主性
第四章
线粒体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电镜下,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 囊结构。
左为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右为线粒体超微结构模式图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由两层单位膜套叠而成 的封闭的囊状结构。
(1)线粒体有自己有自己的遗传系统: 线粒体DNA(mtDNA)
(2)线粒体有自己的蛋白质合成体系: 有自己的mRNA、tRNA和rRNA以及蛋白质合成所 需的其 它组分(核糖体、氨酰tRNA合成酶等)。
(二)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2、线粒体自主性的限制
• mtDNA分子量小、基因少、编码的蛋白质只占线粒 体蛋白质的10%, 90%线粒体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 在细胞质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去。而实现线粒 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要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 因组编码的。 • 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必须依 靠核内的遗传信息才能完成自我的复制。所以线 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一) 外膜 :
膜间腔 (外腔)
外膜
嵴 内膜
线粒体最外层所包绕
的一层单位膜,厚约
5~7nm。
嵴间腔 (内腔)
嵴内腔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一)外膜(outer membrane) 线粒体最外层所包绕的一层单位膜,厚约5~7nm。 ⑴ 组成:1/2为脂类,1/2为蛋白质。 ⑵ 特点: 外膜的蛋白质包括多种转运蛋白,它们形成较大的 水相通道跨越脂质双层,使外膜出现直径2~3nm的 小孔,允许通过分子量在10 000以下的物质,包括一
五、线粒体核编码蛋白质的转运
• 2. 转运过程
⑴ 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保持非折叠状态、与 受体结合。 ⑵分子运动产生的动力协助多肽链穿越线粒 体膜;
⑶多肽链在线粒体基质内重新折叠。
核 编 码 蛋 白 质 的 线 粒 体 转 运
(1)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保持非折叠状 态、与受体结合。
• 前体蛋白和hsp70分子伴侣结合,防止前体蛋白折叠。前 体蛋白到达线粒体膜,与hsp70解离,与膜受体结合,进 入内、外膜通道。
些小分子多肽。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 内膜 :
膜间腔 (外腔)
外膜
嵴 内膜
由一层单位膜构成, 厚5nm,通透性差, 有高度选择通透性, 借助载体蛋白控制 内外物质的交换。
嵴间腔 (内腔)
嵴内腔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内膜(inner membrane) 比外膜稍薄,平均厚4.5nm,是一层单位膜。
结构:
①基质腔(matrix space):也称内腔,由内膜直接 包围的空间,含有基质。
②膜间腔(intermembrane space):也称外腔,内膜
与外膜之间的空间。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内膜(inner membrane) 结构: ③嵴(cristae):内膜上有大量向内腔突起的折叠。 ④嵴间腔(intercristae space ):嵴与嵴之间的内腔 部分。
⑤嵴内空间(intracristae space):由于嵴向内腔突
进造成的外腔向内伸入的部分。
Mitochondria and Energy Conversion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 内膜 : 嵴 :
膜间腔 (外腔)
外膜
嵴 内膜
形态和排列方式差别很大。
主要两种类型:
板层状
小管状 嵴间腔 (内腔)
3、多肽链在线粒体基质内重新折叠
• 基质作用蛋白酶MPP ,切除大多数蛋白的基质导入序列 。mthsp70作为折叠因子,在另外一套分子伴侣如hsp60
、hspl0的协助下折叠。 。
本章复习题
• 1、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 2、线粒体为何被称为半自主性的 细胞器? • 3、核中编码的蛋白质向线粒体基 质中的转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