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就该这样!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题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题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本试卷及格标准(满分为120分):七级及格:80分;八级及格:90分;九级及格:100分。

一、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得分:分1.在( B )中,康氏提出“凡书贵有新意妙理”,揭示了艺术创作的。

答:A《书镜》□B《说分第六》□C《广艺舟双楫》□D 《艺舟双楫》□2.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体系最完整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的( C )。

答:A缪篆□B金文□C甲骨文□D 大篆□3.据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 B ):“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为当代第一。

答:A邓文原□B虞集□C揭僖斯□D吴丘衍□4.西汉时期,( A )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答:A《五凤刻石》□B《莱子侯刻石》□C《居延汉简》□D 《武威汉简》□5.( C )是魏碑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北圣”。

答:A陆柬之□B□智永C郑道昭□D韦诞□6.(D )前段品评当世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之书,后段论学书之要,言简意赅,评论得当。

答:A《书断》□B《书估》□C《文字论》□D《论书》□7.点明“凡书通即变”的观点是( B )中的观点。

答:A《书小史》B《论书》C《书谱》D《三十六法》8.( D )与索靖的书法并称为“一台二妙”。

答:A皇象□B怀素□C柯九思□D卫瓘□9.( D )篇幅不长,但以简洁的语言,分析字形结构,是中国书法史上现存的论述字形结构最早的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A《八诀》□B《书旨论》□C《指意》□D《心成颂》□10. 《画禅室随笔》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 A )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

答:A董其昌□B赵孟頫□C杨凝式□D薛稷□11.“意在笔先”创作观点在书法史上第一次提出是在(A )。

答:A《题卫夫人<笔阵图>后》□B《笔试论》□C《说郛》□D 《论书表》□12.刻于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简称(B )。

答:A大篆□B 甲骨文□C金文□D小篆□《法书要录》十卷,是( C )编撰而成的。

江苏小学硬笔书法一级试卷

江苏小学硬笔书法一级试卷

江苏小学硬笔书法一级试卷1.在隶书里,单字波挑(蚕头雁尾)不超过()个。

[单选题] *A. 一(正确答案)B. 二C. 三D. 四2.“瘦金体”的创造者是()。

[单选题] *A.宋徽宗(正确答案)B.宋高宗C.唐太宗D.唐玄宗3.《曹全碑》的主要特征是:()。

[单选题] *A. 清秀(正确答案)B.粗犷C.雄浑D. 厚重4.楷书四大家是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他们是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朝的()。

[单选题] *A.赵孟頫(正确答案)B.鲜于枢C.杨维桢D.倪瓒5.()一般是笔豪最粗的部位,在书写时不直接接触纸面。

()既储墨又常常直接接触纸面。

写较粗的笔画时常常要用到。

()是笔豪最前端的部分,一般笔画的起笔、收笔和写细笔画要用到。

() [单选题] *A,笔根笔腹笔尖(正确答案)B.笔根笔尖笔腹C.笔尖笔腹笔根D.笔腹笔尖笔根6.书写的坐姿要求是()。

[单选题] *A头正、腰直、臂开、足安B.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正确答案)C.头正、身直、臂开、足平D.头正、身挺、臂开、足安7. “初唐四家”是指()、褚遂良、虞世南和薛稷四人。

[单选题] *A.柳公权B.欧阳询(正确答案)C.颜真卿D.赵孟頫8. 楷书的“唐四家”指()。

[单选题] *A欧阳询、褚遂良、王献之、柳公权B.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正确答案)C.钟繇、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D.欧阳询、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9.汉字以()为基本的成字方式。

[单选题] *A.抽象B.象形(正确答案)C.形声D.会意10.()末端回锋再收起,收笔处比较圆,笔形沉稳坚定。

[单选题] *A.横B.垂露竖(正确答案)C.悬针竖D.短撇11.短撇:呈现为()的形态。

笔画渐渐变细,笔形洒脱有力。

[单选题] *A.短三角形B.长三角形(正确答案)C.正方形D.长方形12.砚是磨墨的用具根据材料不同有石砚、砖砚、陶瓷砚、玉砚等。

书论|清代时期——清人原著《书法秘诀》

书论|清代时期——清人原著《书法秘诀》

书论|清代时期——清人原著《书法秘诀》《书法秘诀》原文译文:【原文】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

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

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

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

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

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

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白话文】凡是想学习书法的人,下工夫可分作三个阶段,初始时要专一,其次要广博,三要脱胎换骨至化境。

每段约三、五年火候才行。

初学者取古人的大家,以一人作为宗主(专攻)。

找对门庭后,脚根要把牢,朝夕沉没其中,务必使笔笔相似,使人一望就知道是从某家嫡系,纵使有人劝说、讥谤我,都不能为之稍有动摇。

常有一笔或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的,此时犹如头触墙壁,全无入路。

他人到此种地步,往往退缩而灰心。

我此时却心更坚,志更猛,功更勤,一往直前,久而久之,则会有部分合辙相应,初段的难处就是这样。

此后才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临时各家外形规范,时时铭记于心中,又要常常回顾开始的宗主,将各家的长处默记并归其源处(我理解为原是某家还属某家。

不知然否),不为所诱惑,工夫到此,约五、六年可以。

到未段则没有其他方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而又时时出入各家,至无古无今无人无我之境,一直写到极其熟练的程度,忽然开朗,层层深入,洞察古人精奥,我笔底自然迸出天机,变化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受束缚又不脱离的境界,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法的承继与创新

书法的承继与创新

书法的承继与创新作者:林阳来源:《中国美术》2014年第02期[编者按]这是最好的时代,或许又是最坏的时代——书法艺术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机遇,书法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书法艺术市场空前繁荣;但有些所谓的书家根本未曾用心临习古代经典碑帖或浅尝辄止,便随心所欲,乱涂乱抹,不识文野。

这是坚定信仰的时期,或许又是令人疑惑的时期——君子立身,务修其本。

许多书法家仍在坚持通过长期努力提高书艺,但有些人已经走捷径自封为“书法大师”,或自称“某书第一”,在各路媒体上屡屡出境,表演欲望强烈,让不知就里者不由得心生敬佩,却不知在那过度炒作、笔走龙蛇的背后,是否有着能够匹配的文化素质?这是光明的季节,或许又是暗流涌动的季节——对于部分能够进入“体制内”,甚至在书法家协会谋得一官半职的书家来说,意味着有了一张按职务大小确定润笔费用的“资格证明”,可谓前途光明,“钱”程似锦;对于那些仍在体制外徘徊,不得其门而入的书法家来说,谋得温饱似乎都并非易事,不得不用尽各种办法向“组织”靠拢。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的“创新”,或许又是一无所有——书法创新不断地被人提起,流行书风却似乎并未真正流行。

质以代兴,妍因俗易,变革本身是时代的需要,但当前放在我们面前让人眼花缭乱的诸多廉价创新,又有多少能真正让人眼前一亮,成为像二王书风那样流传后世的经典?这是书法界存在不少问题的时代,但又是希望之春——如今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书写者惑于金钱名利,钻研书法之心日益淡薄。

甚至有人断言:书法的灵魂已经走远了。

我们提出这些问题,是期望大家能够运用充分的智慧,思考书法的现状与未来,促进中国书法艺术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当今中国艺术舞台上,书法艺术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发展机遇。

伴随着改革开放,师范类院校的书法专业、美术院校的书法专业蓬勃发展,在校学生不断增多,学历教育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再到博士后。

2013年,教育部对在中小学校开设书法课和书法教学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书法家王铎是谁

书法家王铎是谁

书法家王铎是谁书法家王铎的简介王铎(1592年—1652年)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

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进讲「中庸」「唯天下至圣」章,旁及时事,有「百骨如林」语;崇祯切责其敷衍支吾,不能发挥精义。

铎惶惧,俯伏案前待罪。

明年,任侍班。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

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

1644年擢礼部尚书,未到任时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历任东阁大学士、次辅。

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克扬州,福王走芜湖,留王铎守江宁,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迎豫亲王,奉表降,寻至京候用。

历任礼部尚书管宏文院学士,「明史」副总裁,殿试读卷官,「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加太子太保,少保,礼部尚书,铎先以二月间祭告西岳、江渎事竣,乞假归里,于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

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荫孙之凤中书舍人。

长子无党,初仕明为指挥同知;入本朝,官山西河东道。

姜瓖叛时,巡抚祝世昌奏其御贼有功,寻迁济东道。

次子无咎,顺治三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王铎的书法成就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 米芾) 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

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

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邵文龙学书法的千千万万,成家的星星点点。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在学书法过程中进入到误区里,虽痴心不渝,猛志长固,终也无所成就。

下面,我就学习书法中最易深陷其中的十大误区,做一分析与书友们共识。

一、选帖不慎,临帖不精1.如何选帖?选帖,如同拜师,拜字帖的作者为师。

要写好字,就要拜名师。

名师,才能出高徒。

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人人都想进,为什么?就是因为有名师。

古人云:“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

”中国书法有六千年的历史,历代人才辈出。

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古代书法大师,几乎每个中国知识分子都耳熟能详。

他们在书法上的造诣,几乎臻于完美,可谓达到了化境。

他们的作品历经了一代代文人的精鉴和评定,最后被奉为法帖。

而今人没哪个书法家的作品,能真正称得起是“法帖”。

显而易见,选帖应该首选古代的法帖。

当然这也不是说今人书法就不可学习,而是应该在精研传统之后再吸收现代大师的一些长处。

2.选自己喜欢的法帖。

对一种事物的好恶决定一个人的兴趣,兴趣会影响态度,态度又左右着行为,行为决定着结果。

当你一眼就看中的帖,它在风格上会更适合你的审美,更能激起你的共鸣,你在学习临帖的时候则会更关注它的所有细节,尽力去模仿它的各种技法和风格。

即使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你也会很乐意。

所以在选帖的时候,除了要考虑选法帖和最优秀的字帖外,还要考虑选自己喜欢的帖,这样你会更快入门。

只有当你入门之后,随着对书法的学习理解和感悟,你会慢慢地变的理性,即理性地审视历代各流派的书法风格,而过去那种凭兴趣选帖的情绪化选择,最终会被你克服并完全丢弃,这时的你毫无疑问已经在书法上升高了一个层次。

3.怎样临帖?临帖也叫临摹。

临,是照着字帖去写;摹,是用半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之上进行拓写。

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创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桥梁。

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学习到前人创作的经验和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

书法知识竞赛题库

书法知识竞赛题库

1.下列哪位书法家不是和尚?CA怀素B智永C金农D怀仁1下列哪位书法家没有政治污点?AA蔡襄B赵孟C张瑞图D王铎2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的书法大家,他曾经大力提倡魏碑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掀起了魏碑书法创作的高峰.我们的问题是:下列字号中哪一个是康有为的别号.BA青主B南海C石庵D香光3“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B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4下列古代书法家中哪一位不是以写篆书而闻名的?DA李斯B李阳冰C吴昌硕D薛稷5“似我者死,逆我者生”是我国现代哪位艺术家的名言?CA潘天寿B启功C齐白石D李可染6“钻坚仰高,忘其疲劳”语出(B)。

A.《说文解字》B《非草书》C.《散氏盘》D.《画赞》7汉字以(C)为基本的成字方式。

A抽象B.形声C象形D.会意8汉字的成字方式有(D)种。

A.三B.四C.五.D.六9《说文解字》作者是(A)时期人.A.东汉B.西汉C.西晋D.东晋10“装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C)。

A.《说文解字》B.《艺舟双楫》C.《书谱》D.《非草书》11“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過,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语出(C)。

A.许慎B.王羲之C蔡邕D.刘向12圣书文字是(A)使用的文字。

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印度13(B)是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A.英文B.甲骨文C.金文D.纸草文字14秦统一六国之后用于书写诏书等匹配皇帝的专用字体是(C)。

A.金文B.隶书C.小篆D.大篆15(D)是秦朝末年民间从“草篆”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

A.大篆B.小篆C.草书D.隶书16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是(C).A.篆书B.章草C.行书D.隶书17汉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即(A).A.图画B.刻画符号C.图样D.符号18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

A.甲骨文B.金文C.篆书D.纸草文19下列哪部名帖不属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D)A《快雪时晴帖》B《中秋帖》C《伯远帖》D《鸭头丸帖》20著名古文学家董作宾将甲骨文按书法风格划分为(C)个时期。

最新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七-九级)附答案

最新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七-九级)附答案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七-九级)本试卷及格标准(满分为120分):七级及格:80分;八级及格:90分;九级及格:100分。

一、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得分:分1. 西汉时期,( A )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答:A《五凤刻石》□B《莱子侯刻石》□C《居延汉简》□D 《武威汉简》□2.( A )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刻石,被称为“石刻之祖”。

答:A《泰山刻石》□B《峄山刻石》□C《石鼓文》□D《琅玡台刻石》□3.( B )是研究碑学的系统著作,是在金石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书体衍变、书法流派以及书法技巧等方面,结合自己的书学经验论述力倡碑学。

答:A《南北书派论》□B《广艺舟双楫》□C《艺舟双楫》□D《北碑南帖论》□4. 草书由章草发展到今草,相传是由东汉时期的书法家( B )奠定的。

答:A皇象□B张芝□C赵壹□D杜度□5.王国维《“流沙坠简”考释》一文认为:“( D )与二爨相近,为今楷之滥觞。

”答:A《居延汉简》□B《马王堆汉简》□C《武威汉简》D《神爵四年简》□6.唐代( A )《书断》评价钟繇书法:“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答:A张怀瓘□B赵壹□C崔瑗□D阮元□7.篆刻以“印从书出”,对后世篆刻影响很大的是清代(B),并被康有为成为清代篆书的集大成者。

答:A吴让之□B邓石如□C伊秉绶□D赵之谦□8.( D )是书法史上重要的时期,不仅五体发展齐备,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书法家群体,而且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著作,书法开始从实用走向艺术追求。

答:A魏晋南北朝□B宋代□C元代□D汉代□9.( D )是我国最早探讨书法艺术理论的人。

答:A康有为□B萧何□C张怀瓘□D赵壹□10. 梁启超《碑帖跋》评( D )是:“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答:A《石门颂》□B《乙瑛碑》□C《曹全碑》□D 《西狭颂》□11. “日书万字”的元代书家( B )。

答:A杨维桢□B赵孟頫□C康里巎巎□D董其昌□12. 坼壁路”和“屋漏痕”是怀素与( D )从生活和自然中悟出的书法点画的写法,都是师法自然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书法就该这样!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

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

看王铎是怎么临帖的!李刚田: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创作方法,确定了他的书法艺术深深植根于传统之中并终生不移。

董其昌与王铎都是深入二王堂奥、深得古法的书家,但二者在审美上有很大不同。

董其昌长王铎37岁,其书风萧散流畅,清丽典雅,表现出的是孙过庭所谓的“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是一种和谐之美,中和之美,是士夫文人审美的理想境界。

如果说董的特点是“淡雅”二字,王铎则是“雄强”二字,这种审美倾向是与文人崇高的冲和之美有距离的。

王铎主张:“文有矜贵气,有壮丽气,有兵戈气,有寒酸气,有颓败气……全无气,不名为文!”他这里所说的气,可以说是作者自我气质的表现,并要通过动人的、富于个性的形式去表现。

由于王铎于二王的“江左流美”之中注入了雄强的“中原古法”,所以他对古典的继承除了二王及宋人米芾之外,唐人李北海、颜真卿二人的书法也对他影响至深。

对于王铎的雄强之风,前人之论褒贬各有。

梁《评书帖》云:“明季书学竞尚柔媚,至王、张(王铎、张瑞图)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

”王宏《砥斋题跋》道:“文安(王铎谥号)学问才艺,皆不减赵承旨(赵孟),持所少者蕴藉耳。

”站在艺术立场上,则褒其“独标气骨”;站在文人立
场上,则贬其“少者蕴藉”,所持立场不同,见仁见智自然不同。

统观王铎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都在为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动人的雄强气势而变化出新。

王铎重表现、重气势的特点恰好与我们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相符合。

王铎书法立足传统之中又能变化出新,这也正符合时代对书法艺术的要求,这是王铎书法在当代书坛为人重视、效法并形成创作流派的内在原因。

临米芾衰迟帖对照临米芾顾虎头帖小雨帖对照临王羲之临智永临钟繇临张芝临荐福寺碑王铎《临阁帖轴》,1631年作,草书,绫本,纵:277.5厘米,横:45.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王铎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他的奋发努力分不开。

据说,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应期间,从不间断。

临唐代颜真卿书《临王献之帖》绫本,27.7*236.5厘米,四川省博物馆藏临王羲之帖轴五幅王铎草书临王羲之秋月帖王铎草书临王羲之足下帖轴王铎草书临王羲之帖轴王铎草书临王羲之远嘉兴帖轴《千秋馆学古帖》纸本,上海博物馆藏.王铎临古六帖,共计书法作品拟汉张芝书法册页《草书临阁帖卷》,纸本,纵23.8cm,横172cm。

安徽省博物馆藏。

书于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时五十一岁,值明亡前一年,属较晚时期作品,个人风格基本形成,正处在人生遭际突变、心态大乱的前夕。

王铎在书写此帖时,似并未十分顾及原帖的字形,也不在意文章句读,只是不停地凭感觉一任笔墨驰骋地书写下
去,用自己的笔法改变二王的笔势,将其本不连接的草书结体缠绕相续,形成一组一组的疏密空间,并以具有屈铁般刚健之气的线条取代圆转挥运连绵不断的笔势,演绎翻腾跳跃的势态,随机应变,神出鬼没,构成其人独特的艺术境地,与原帖异其情趣。

通卷书法点画雄实,大小不一,字距参差,古朴劲美。

飞腾跳掷,纵横捭阖,大气磅礴,功夫淳深。

其以雄强霸悍的笔力、奇诡怪伟的体势、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

行书临兰亭序王铎《临王昙首昨服散帖》行书临王僧虔帖轴临圣教序(节选)王铎行书《临禇摹兰亭》王铎自画像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

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匾额:天下太平。

楷书巨匾挂上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

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

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饱蘸浓墨,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

登时一片喝彩,齐夸王铎神功。

皇帝惊喜万状,脱口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

”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

王铎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
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1643)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
书写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

满洲入侵中国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病逝故里。

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

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

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

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收入《历代名贤画粹》;永大学士历四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永历五年(1651)被满洲政府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分别收入《新版世界美术全集》、《支那名画宝鉴》。

永历六年卒,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
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收藏的《雪景竹石图》是王铎为睢阳袁枢精心创作的一幅雪竹作品,也是目前能见到王铎唯一的一幅以雪竹为题材的画作。

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

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

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

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

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

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

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

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赠袁枢诗册》计八页四十五行,三百八十一字,自署书于崇祯六年(1633),自作诗五律八首赠河南睢州(今睢县)袁枢(袁可立子),为同时期的又一力作,现为美国杨思胜收藏。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

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