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临帖方法

合集下载

书法行书临摹

书法行书临摹

有关书法“行书”的临摹技巧
有关书法“行书”的临摹技巧如下:
1.对临:对照字帖,按照原样来写,写得越像越好。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
通临,即从头到尾临写,一般要求通临两三遍,对所临的帖有总体印象;其次是精临,即对照字帖反复临,最有效的办法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临写。

2.背临:背临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只有能背临才算真正掌握了古法,真正有了新的、
高级的书写习惯和能力,也就具备了创作的基础。

背临不要贪多,要逐字、逐句、逐段、逐页进行,方法比较灵活。

可以选择最喜欢的一页开始,也可以先写一些内容好背诵的词语或句子来唤醒对书法形象的记忆。

背临的结果要对照原帖校对,并及时纠正不足。

3.意临:在“意”上要求高,需要在理解原帖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和意趣,进行再创
作。

此外,在临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分析比较,理解原帖的用笔、结构、章法等要素,分析清楚后再下笔,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由。

同时,也要注意用笔的方法,如起笔、行笔、收笔等,以及墨色的运用,如浓淡、干湿等。

小学四年级书法 教案

小学四年级书法 教案

小学四年级书法教案临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姿势要正确,手臂要放松,笔杆要握稳,不要用力过度。

2)要注意字体的结构和笔画的顺序,尽量保持与范本一致。

3)要注意笔画的粗细和轻重,掌握好墨水的用量。

4)要注意字形的整体美感,不要只注重单个笔画的写法。

三、书法鉴赏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通过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写好毛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研究方法,掌握了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并培养了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书法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多加引导和激发学生们的研究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热爱书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临帖是一项需要专注和思考的活动。

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全神贯注地临帖,不仅要用眼睛看,用手认真写,还要开动脑筋思考如何才能临得像。

为了练字效果更好,要少而精。

每天规定五到十个字,反复写,集中力量打消化它,最好能掌握它。

如果一下子临得太多,容易像抄书一样,印象不深。

不断比较也是很重要的。

临完一遍后,要把自己临的字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看哪一笔写得好,哪一笔写得不好。

要找出差距看出缺点,从而加以改进。

临一遍,比较一遍,改进一遍,不断临、比较、改进,就会越写越像,越写越好。

练字也需要连续不断地持之以恒。

每天练二百多个字,一次性连续不断地写完,才能达到一定的量和效果。

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方法。

研究时要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在生模仿练中,要了解独体字的不同结构特点及一般书写要求,掌握例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方法,进一步体会汉字结构造型的艺术美感,激发学生研究书法的兴趣。

临摹字帖的正确使用方法

临摹字帖的正确使用方法

临摹字帖的正确使用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临摹字帖是提升书法水平、练习字体技巧的一种有效方式。

正确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书法水平和字体技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临摹字帖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字帖选择合适的字帖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书法水平和风格选择不同难度的字帖。

如果是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字帖,慢慢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如果是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字帖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巧。

二、准备好书写工具在临摹字帖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书写工具。

通常用的工具有毛笔、钢笔、彩笔等。

在选择书写工具的时候,可以根据字帖的风格和自己的书写习惯来选取合适的笔。

三、认真观察字帖在临摹字帖之前,我们应该先仔细观察字帖,了解字体的结构、笔画的顺序和书写的技巧。

通过观察字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字体的特点和书写的规范,从而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提高书法水平。

四、按照字帖的要求书写在临摹字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按照字帖的要求来书写。

要保持专注和细心,尽量遵循字帖上的字体结构和笔画顺序。

要注意书写的姿势和动作,保持笔画的稳定和流畅,避免出现断笔、跳笔等情况。

五、多练习多比较临摹字帖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提高。

我们可以多练习同一个字体,多比较不同字体之间的差异,从中学习和吸取经验。

通过多练习多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书法水平和字体技巧。

六、保持耐心和坚持临摹字帖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保持耐心和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要养成每天坚持练习的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字体技巧。

通过正确地使用临摹字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书法水平和字体技巧,从而让自己的书法更加优美、流畅。

希望以上几点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在临摹字帖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2000字】。

第二篇示例: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非常重要。

书法临帖技巧

书法临帖技巧

临帖技巧经验大汇集(一)一、谈读帖王壮弘帖,一般称之谓“法帖”,是专供人们欣赏、研习书法用的。

在临帖之前,读帖的方法和读帖的精细程度,对于临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有人认为临习书法主要着重于临写,而对于临帖之前必须读帖的重要过程,往往是忽略的。

他们习惯于拿起帖来就临,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习惯。

一本名家法帖,对于初学者来说,绝不可能一看就懂,一临就佳。

这就需要不断反复的理解、摹仿,再理解、再模仿……。

也就是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的先能察,后能拟。

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止。

然察总在拟之先。

俗话说“万事理在先”,理就是道理,在做一件事之前,对于这件事的道理,明白的愈深刻愈彻底,做起来就愈容易,愈顺手。

法帖犹如老师,沈尹默先生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

但这个老师是不会开口的,方法全在其中,要你自己主动去请教,这就是“读帖”。

读懂一点,做一点。

不断地懂,不断地做。

这样顺序渐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抄写式地临帖,是很难入门的。

正如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讲的,“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者”。

要临好帖必需读好帖,因此说读帖必需先认真细致的读,如果马马乎乎地读,就会觉得毫无意义,甚至会感到多此一举。

因此读和看不是一码事,和欣赏也不同。

读和诵相似,但比诵深刻。

读有看的意义,但比看仔细,读有欣赏的意思,但比欣赏认真。

认真细致的读帖是个要求,要做到这个要求,还有个怎样正确读帖的方法问题。

如果方法对头,才能达到读帖的要求。

不然拿起一本帖来,就会觉得茫茫然,好象无从读起,就会停留在肤浅的外形上,无法深入。

那幺怎样读帖呢?大家知道,前人留下来的手迹,如今虽然是静静的躺在纸面上,但当时却都是由动的过程形成的。

既然如此,读帖就必须对每一点,每一画,每一行以至通篇认真细致地读,对其中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不轻易地放过,怎样藏锋下笔,怎样换锋行笔,怎样回锋收笔,怎样翻转,怎样顺势连接,何处应提,何处应按,何处疾,何处涩,何处锋中,何处锋侧,联系手腕应如何地动作,把静的字迹逐渐演绎起来,象放电影一样,使他在你的脑际,眼前动起来。

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

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

绪论单元测试1.金文属于()。

A:隶书B:甲骨C:大篆D:小篆答案:C2. ()字体圆润均匀,结构匀称。

A:秦隶书B:汉隶书C:秦小篆D:秦大篆答案:C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张旭——草书B:颜真卿——楷书C:王羲之一一行书D:孙过庭——草书答案:B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旭——楷书B:张旭——行书C:王羲之—一行书D:王羲之一—草书答案:C5. 并称“二王”的是()。

A:王旷、王羲之B:王导、王羲之C:王羲之、王献之D:王次仲、王羲之答案:C6. 王羲之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

A:“唐宋八大家”之一B:“草圣”C:“书圣”D:“初唐四杰”之一答案:C7. 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他最大的特点是()。

A:行B:走C:草D:动答案:A8. 《大盂鼎》是西周()的代表。

A:后期B:中期C:晚期D:早期答案:D9.欧阳修关于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笔为心像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C:学书为乐D: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答案:C10. 怀素练字刻苦,后人盛传他的事迹是()。

A:早起研磨直至写干B:书法独特C:白漆写字D:池水尽墨答案:C11. 古时期中“六艺”中,与书法有关的项目是()。

A:乐B:礼C:书D:御答案:C第一章测试1.相传是谁改进了秦篆,发明了最初的隶书() A:史箍B:程邈C:赵高D:蔡邕答案:B2.王羲之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 A:“书圣”B: “初唐四杰”之一C: “草圣”D:“唐宋八大家”之一答案:A3.千古名篇《兰亭序》是他的什么作品()A:草书B:行书C:楷书D:隶书答案:BA:学书为乐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C:笔为心像D: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答案:D5.王献之的什么书体略胜其父王羲之()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草答案:D6.下列各种文字不属于书法发展时期的文字的是()。

A:篆书B:甲骨文C:楷书D:金文答案:B7.秦隶又被称为()A:古隶B:先隶C:今隶D:现隶答案:A8.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字是()A:金文B:大篆C:隶书D:小篆答案:D9. 隶书兴盛于哪个朝代()A:魏B:晋C:秦D:汉答案:D10. 小篆是在哪一种文字书体中演变过来的()A:大篆B:甲骨文C:楷书D:隶书答案:A第二章测试1. 行书盛于()。

钢笔字临摹范本

钢笔字临摹范本

钢笔字临摹范本1.怎么做可以练得一手好钢笔字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点划练起。

然后再练结构。

对钢笔字来说,最重要的是结构问题,结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美观。

所以要写好钢笔字结体最重要。

但现在有一个很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很难把以前的字体忘掉,在临帖过程中常常把旧习惯带入新字体。

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首先是选择与自己以前的字体载然不同的正楷字进行摹写。

练正楷是为了正形,练上一两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就可以正形。

当形正了以后,也应选择与本人原字体截然不同的,并且是自己认为美观的行书字帖进行临摹。

2.谁的钢笔字帖最适合初中男生练字学生要根据个人的喜好、性格来定,我看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字帖,象顾仲安的字比较秀美的,还有两牺书法家卢中南的字也不错,易上手,很适合初中生学习练字,初中字没有定型,正在字的学习过程中,字帖选择不好影响字的发展趋势!上面我推荐的两种帖都是比较规整的一路字,较美观体,也容易转向行书,学习楷书不是目的,最终是转向社会实用的行书体!这些我都写过,等有了基础再学行书,还是他们二位的行书字。

学子还真须把字练好,会受用一生的。

如果是热爱书法作为业余爱好,打好扎实基本功的话,毛笔、钢笔一起练,选择一些容易上手的帖如:《兰亭序》、宋高宗的《行书千字文》、王羲之的《圣教序》都可。

如仅是想把硬笔字练练好以期适应社会之需而已,大可不必艰难地走“长征路”去学习传统书法,直接练钢笔字即可,先找些我上面讲的钢笔字帖的楷书范本临写一段时间或者临摹一阵子,就楷书而言,如不是主攻楷书而是练就实用型钢笔字行书的话,楷书练到横平竖直不歪就行了,楷书不要太要求!正确的练书法,你时下正当时,因为可以通过记笔记来复习学习过的字,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等工作了再练就是事倍功半了!练好字将学业有成,自荐表向用人单位一投就有了第一个好印象!已经成功一半!但要在不影响中考的前提下,把学业学好,这是第一重要的大事!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时间还是有的!初中中考是关键的时刻,我孩子也是这样的,相信你会把握好的,祝你成功!学业、练字两不误,两者都强。

临帖的三种基本方法,这才是临帖的正确方法,让学书法你事半功倍

临帖的三种基本方法,这才是临帖的正确方法,让学书法你事半功倍

临帖的三种基本⽅法,这才是临帖的正确⽅法,让学书法你事半功倍很多⼈练书法⾮常勤快,⼀本帖⼀本帖地临,⽽且每天临习的时间也很长,可是总是感觉进步不⼤,还是写不好字,这是什么原因呢?嘉强是经常碰到有⼈问这个问题,直播时也很多⼈提过这个问题,于是今天就这个问题写篇⽂章,作⼀下书⾯的回复。

01局部训练法⾸先我们要明⽩,学书法当然要⼤量地临帖或读帖,但这必须基于正确的⽅法之上,⽅法错了,那么努⼒就很可能在浪费时间。

假如说你临了很多帖却依然写不好字,嘉强建议你马上停下来,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概率你的⽅法错了。

⼀般来说,原因是因为只顾着临帖,⽽没有解决局部的问题,所以嘉强建议你停下来进⾏局部的训练,不要再通篇地抄帖了。

怎么做局部训练?⾸先你要把你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出来,假如找不到,那么你就现在写⼀幅作品,马上就能知道问题在哪⾥了。

找到问题后,就针对这个问题进⾏局部的训练,⽐如你的提按不⾏,那么就找到碑帖中的提按线条进⾏单独的训练,假如是连带不⾏,那么就找有连带的字做专项的练习,⼜⽐如是点画不⾏,那么就在碑帖⾥找到你觉得难度较⼤的点画进⾏训练。

上⾯说的这个⽅法是嘉强在实践中总结的⾮常有效的⽅法,很多同学都因为这个⽅法⽽受益,但这个⽅法真正操作起来是有些枯燥的,没有直接抄帖那么爽快,但良药苦⼝,好⽅法也是需要耐⼼实践才能有效果的。

除了局部训练法外,还有⼀些有效的⽅法可以帮助你快速提升书写能⼒,下⾯再介绍两个重要的⽅法。

02⼤量练习法有⼈练字是浅尝辄⽌,练两天休息三天,这样是不可能练好书法的,虽然你临了很多帖,但时间都是分散的,即使⽅法对,也⽆法形成肌⾁记忆,达到熟练书写。

⽐如你⼀天练10000个字,坚持练⼀周,效果⽐你每天练100字练700天效果要好太多,可以快速强化⼤脑的记忆,有⼈说这数量没⼈能做到,虽然只是打个⽐⽅,但你要知道,现在的专业院校的学⽣⼀天练字的时间是8到12个⼩时的,假如你每天只练⼀个⼩时,怎么⽐呢?所以量变才能有质变,集中时间⼤量临帖,是⼀个不错的⽅法。

书法教程4书法临摹方法

书法教程4书法临摹方法

2 碑、帖的特点
❖ “碑”和“帖”都是古代书法的形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规范。其风格境界,应该 说各擅其美,难分轩轾。
❖ “碑”系书法因为特殊场合的限制,书体多用正体(如汉碑 隶书、魏碑正书),且为典重起见,风格多浑厚朴拙。故此 发展而出“碑派”(碑学),其书则着意追求笔墨的“金石 味”。而北魏碑刻因受其地域文化的熏陶,书法体势雄强; 复经刀刻及自然残蚀的“加工”,更增添浑莽之气,因而被 习碑者尊为碑学正宗。
— — 康有为
摹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循序渐进的方法:
120
(1)摹
❖ 学书必须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 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28
(1)写仿影
用透明的纸,蒙在范字或字帖上,照着纸 上显露出来的字迹仿写。要一笔一画地认真 仿写,不使走样,尽量符合笔画顺序规则和 间架结构要求。
(2) 单 钩
❖ ⑼ 走之儿,建之儿部首的字,按先里后外的顺序写,如:进、 延。
❖ ⑽左三包的字,从上到下写,最后一笔是竖折,如:医、巨、臣。 ❖ ⑾底下无挡笔的竖笔最后写,如:干(二干)、羊(兰羊)、半。
其它如午、牛、平、丰、年、中、串等字亦然。 ❖ 以上规则是汉字笔顺的常见规则,但还不能覆盖所有规则。其实,
较为复杂的汉字的笔顺往往是这些规则的综合运用,
❖ 另外,在选择好的范本的同时,还应注重墨迹。这一点很重 要,碑刻拓本再好,终是刀凿痕迹,书家的笔墨韵味已被剔 除。只有古人的墨迹(尤其是真迹)则完全是原来的本像。
❖ 墨迹中书家行笔的起止转折、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可得一 目了然;点画的勾连呼应、用墨的浓淡枯润,都毫芒可辨, 清晰能察;气韵神采,依然如故。古人认为,能或名家真迹 十数字,便可得其笔法。就在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的临帖方法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使其长盛不衰,后继有人,就必须培养出大批的接班人。

书法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其它艺术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五、六年级学生能使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临帖是练习书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通过临帖,可以体会前人的书写法则,汉字笔画,学习他们的运笔方法、结构规律,从中可以体会到中华五千年古老文化的优良传统。

临帖作为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

临帖的成败与否,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自信。

学会正确的临帖方法,对学生的书法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笔者在长期书法教学中发现,大家在临帖时存在下列典型问题:
一、临帖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笔画写不到位,涂描结合。

临帖是为了写字像帖,合乎规范。

但小学生一开始临帖时,常常笔画写不到位而后又加以描补,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靠涂描将笔画写到位的坏习惯。

2.动手不动脑,似临实抄。

学生在临帖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拿出字帖,一眼带过,提笔就写。

看似不错,实则不然,他根本没有看清字帖中范字的点画特征,动手却不动脑,这样看似临帖,实际上是在抄帖。

3.看一笔写一笔,光临不背。

学生开始临帖时,由于对字帖中的字不熟悉,常常是看一笔写一笔,写出的字往往结构松散,笔画孤立,缺乏笔画间的呼应和气韵的上下贯通。

二、原因及对策。

1.要教会学生边临帖边体会,第一个字哪里写得不像,哪个部位临得不准,第二遍加以改进。

在写字的过程中。

要不断加以分析、改进,力求字如法帖。

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就能一笔到位,不再涂描。

2.抄帖并没有把字帖上字的笔画、结构学到手。

要克服这个毛病,也并非难
事。

只要让学生先将字帖中要写的字仔细地看一看,并记住笔画和结构的主要特征,做到“形在心中,意在笔先”,下笔临写时,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心手合一,达到理想的临写效果,也就是背临。

每写一遍。

都要与字帖对照,找出笔画、结构好的方面和差距,下一遍临写时注意缩小差距。

长此以往,进步会更大,抄帖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3.小学生多习楷书,楷书笔画虽各自独立,但笔画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比如,一笔写完再写下一笔时,笔在空中有个走动的线路,同时形成下一笔逆势,这个逆势就是下一笔的藏锋动作,也叫借势落笔,可省藏锋动作,能使笔画自然协调。

因此对字帖中较熟悉的字,可先看两笔或三笔,连续写两笔或三笔,直到过渡到一次就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4.不妨教给学生六种临摹方法。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

要教学生读帖。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1)实临法。

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

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

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

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

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

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

(2)指临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

如在休息时.在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体上,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

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

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采纳;晋人王羲之有磨破衣服的佳话,就是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为例,广为传颂。

(3)心临法。

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

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

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

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

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4)意临法。

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

临习法
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

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等学生有一定临写基本功后可试用。

(5)创作临习法。

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

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

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

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6)临摹互补法。

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

现在还有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

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

说明:未经本站许可,请勿转载肖像图片,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何练好钢笔字?原文地址:/3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