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实验2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创新改进

酶催化作用下分解速率,验证酶催化具有高效
性。 ②通过比较不同催化剂条件下 O2 产生量,
证明酶作用只改变催化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二、实验原理
新鲜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过氧
化氢 酶 和 FeCl 3 溶 液 中 的 Fe 3+ , 都 可 以 催 化
H 2 O 2 分解产生 O 2 [3] 。 等浓度等体积的 H 2 O 2
面差均为 43 mm,说明酶不改变反应平衡点,是
[2] 张俊. 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探究[ J] . 中学生物学,
明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而 A 组和 B 组最终液
一种催化剂。
六、实验评价
本改进实验最大的优势在于将教材中验证
— 28 —
出版社,2007:78-79.
2014,30(06) :49-50.
溶液,在不同催化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下最终产生的 O 2 量相
同,可以说明酶作用只改变催化速率不改变反
应平衡点。
三、实验材料
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 3%的 H 2 O 2 溶液,质
量分数为 10% 的 FeCl 3 溶液,质量分数为 10%
鸡肝研磨液,红墨水,铁架台 2 台,试管夹,U 型
管 2 个,10 mL 试管 2 个,橡皮塞,1 mL 注射器
2 支,计 时 器,10 mL 量 筒 1 个,50 mL 量 筒 1
个,橡皮管,研钵,纱布,滴管等。
四、方法步骤
①按照图 1 所示连接两套实验装置,分别
马建才,甘肃省临夏中学,一级教师;拦生发,甘肃省临夏中学,高级教师;马小明,甘肃省临夏中学,一级教师,
通讯作者。
— 27 —
实验教学
教育与装备研究
时间 -液面差曲线,见图 3。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酶的本质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1.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连线)2.酶的本质及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作用场所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生理功能催化作用①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为没有催化剂的反应曲线;③为有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曲线。
4.酶的催化特性(连线)5.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过程。
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
6.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实验原理。
①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
②斐林试剂能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
③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2)实验步骤。
有专一性。
1.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 × ) 2.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 ) 3.酶提供了反应过程中所必需的活化能。
( × ) 4.酶活性的发挥离不开其特定的结构。
( √ )5.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 × ) 6.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 )7.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都是37 ℃。
( × )1.酶相关模型的构建与解读 (1)酶的高效性。
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酶的专一性。
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②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A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图甲曲线分析: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一、版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二、设计内容: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三、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的发现式教学法为设计理念。
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通过探究实验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同时学习本节利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学习。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
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Ⅱ)。
(3)情感目标:①分析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
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3.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
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并以此实验为依托,进行控制变量的分析。
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的探究的相关分析,探究酶的本质。
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酶的作用。
[解决方法]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
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
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1节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教学设计

实验四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安全:1.使用酒精灯加热一定注意按照要求,防止烫伤、烧伤和引发火灾!2.实验材料一律不能入口,以防发生意外!3.H 2O 2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用量筒量取H 2O 2溶液时请小心,切勿将H 2O 2溅在皮肤上或者衣服上,一旦发生要马上用大量清水冲洗!4.实验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同学,以免反应太剧烈,气泡冲出试管到脸上产生危险! 一、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二、知识背景1. 化学反应活化能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任何一个分子要发生化学反应,都必须先被活化,即增加能量。
分子从常态跃迁到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其主要作用是高效性,即在常温常压下能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促进化学反应高效地进行。
2.过氧化氢是一种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
为了避免这种损害,过氧化氢必须被快速地转化为其他无害或毒性较小的物质,而过氧化氢酶就是常常被细胞用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工具。
几乎所有的生物机体都存在过氧化氢酶,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过氧化氢酶尤其丰富,另外在土豆、青椒、鸡血等材料中也较多。
过氧化氢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Fe 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反应如下: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 3溶液中的Fe 3+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三、材料器材1.实验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土豆提取液和青椒提取液;2.试剂:质量分数为3.5%的FeCl 3溶液;③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3.器材: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或恒温水浴锅),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四、方法与步骤(按下表添加试剂并观察现象)H 2O 2 Fe 3+过氧化氢酶H 2O 2 + O 2操作要点:1.取6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序号1、2、3、4、5、6,向各试管内分别加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按序号依次放置在试管架上。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1)

3 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
学生对催化剂的作用效果和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对
验证性实验操作较多,但对酶的认识有限。
从能力层面看
学生已经具备自主预习的能力,并能在团队合作小组实验中,积极思考、 相互讨论,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在初步科学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探究方案并动手实 践完成实验
观察
学生分批进行复燃实验和气球集气实验
●将2号试管放在90℃左 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 泡冒出的情况,并与1号
试管作比较
甲组 ●立即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
和4号试管内液面上方,仔细观察
乙组
●立即将气球套在3号和4号试管 上方,仔细观察
8 教学过程
实验现象
甲组:带火星的木 条在试管3中复燃, 在试管4中猛烈复燃, 发出爆破声
7 实验改进
3.复燃材料: 带火星的木条(烧烤签) 代替卫生香 1、更易得 2、贴近学生生活
7 实验改进
4.验证氧气的量:
分组增设气球集气实验
1、木条复燃验证氧气产生情况
+
2、气球集气进行量化,实验设
计多样化
3、组间讨论交流,活跃课堂
8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导学案:教师设计导学案,提前发
放,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内容。 2.实验材料准备:肝脏、杏鲍菇、土 豆、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 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小 木条,水浴锅等。
实验说课-高中生物
比较过氧化氢 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
说课内容
1 课标分析
目录
3 学情分析 5 重点难点
7 实验改进 98 板书设计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说课稿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说课稿户县第一中学姬海宁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户县一中的生物教师姬海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我将从内容选取、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反思等六个方面来说明我上这节课的前后过程. 一、内容选取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一实验选自人教版必修Ⅰ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酶在体内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本次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酶催化具有高效性的特性,酶在细胞代谢中的重要意义,学生能用酶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掌握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应用对照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体会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
设计对照实验是这一章节中的一个中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实验设计分析题的热点。
通过这一节实验的学习可以为后探究影响细胞呼吸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因素的实验设计与分析以及后面的所有对照试验的设计与分析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学生具有这样的特点:1)学生对无机化学反应接触较多,对催化剂的作用效果和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了解很少,对于酶的相关知识知道的更少,对于酶的作用特点,对照试验实验设计及评价问题等基础知识以前都没有接触过。
2)学生对于验证性实验操作较多,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刚接触不久,对于对照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不熟悉。
3)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合作探究经验,创新意识不够,自己动手验证想法的信心不足。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这节实验的学习与操作,学生将会对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够掌握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技能将大幅提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操作对照组实验。
(2)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3)学会观察因变量的方法,并能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2)技能目标: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并且能科学控制自变量,有效观察和分析因变量。
2013届高考名师导学系列生物必修1 4.12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人教版)

特别提醒 ①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只有 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 不同的温度。 ②本实验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过氧化 氢酶催化的底物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解读
②pH影响酶的活性和结构,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 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氧气生成量的多 少。 (2)实验设计程序 取n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用盐酸或NaOH溶液调整出不同的pH(如5.5、6.0、6.5、 7.0、7.5、8.0、8.5、9.0)→分别滴加等量的同种新鲜的质量 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来检验 氧气的生成情况。
7.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 中性三组
二、非选择题 8.荔枝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能够氧 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 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 了荔枝的新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如小于15%) 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较好的指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 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 面积百分率作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 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 活性的影响。
【解析】由于高温、低温都可能使酶的活性下降甚 至失去活性,因此曲线2代表的也许是最适温度,可 能低于曲线3或曲线4代表的温度。
5.X组和Y组的学生在观察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实验中始终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他们都用同样 的酶、同样的底物和同样的缓冲剂,两组实验的 平均结果如图所示。下面哪一个解释最能说明这 两组结果不同的原因( A )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酶的作用和本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学习目标】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2、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方法【自学感知】(一)细胞代谢的概念: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加热、FeCl3中的以及肝脏研磨液中的均可影响过氧化氢分解为和(2)实验材料:①的体积分数为3%的,质量分数为3.5%的②的质量分数为20%的思考:①实验中过氧化氢要用新配制的原因是②选用的肝脏必须是新鲜的原因是(3)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试管编号 1 2 3 4方法步骤加入物质各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不处理观察气泡产生情况观察卫生香燃烧情况实验结果回答课本实验中的讨论题(4)实验结论:2、控制变量与对照实验(1)自变量:实验中的变量。
因变量:随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对造成影响(2)对照实验:除了以外,其余因素都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和组(3)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回答:①试管1和试管2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量是(列举两个)。
对照组为试管②试管1、试管3和试管4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对照组为试管3、酶的作用、作用原理及意义(1)酶具有作用(2)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①活化能:分子从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②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三)酶的本质1、探索历程(1)巴斯德之前:发酵是一个纯化学过程,与生命活动无关(2)巴斯德: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3)李比希:发酵是酵母菌中的某些物质在酵母菌死亡并裂解后发挥作用(4)毕希纳:从酵母菌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未进行分离鉴定(5)萨姆纳:提取出了脲酶,并证明为蛋白质(6)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页具有生物催化作用2、酶的本质(1)化学本质:(2)产生的场所(细胞内/外),合成的细胞器:(3)发挥作用的场所(细胞内/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名称]过氧化氢溶液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 无臭或有类似臭气的臭气 [用法和用量]清洁伤口 3% [贮藏]遮光、密闭 (10℃~30℃)保存 [有效期]18个月
……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43; O2
尝试设计实验比较:常温、 90℃ FeCL3、过氧化氢酶条件 下反应速率?
结论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不一样,H2O2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酶的作用和本质
• 酶的作用:酶在温和的条件下,可以高效的完成对化学反 应的催化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对照实验
步骤
对照组
1
3% 2ml
试管编号 实验组 2 3
3% 2ml 3%
4
3%
说明 变量
无关变量
一 H2O2 浓度 剂量
2
实验方案
1、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2、用具: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 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3、试剂: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 液。 4、实验步骤: (1)取4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序号1、2、3、4,向各试管内分别加入2 mL过 氧化氢溶液,按序号依次放置在试管架上。 (2)将2号试管放在9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并与1号试管 作比较。
二 反应条件
剂量
2ml
2ml
常温
肝脏研 FeCl 3 90℃ (常温) 磨液常温 自变量
2滴清水 2滴清水
2滴
较多 变亮
2滴
大量 复燃
无关变量
不明显 少量 结 气泡产生 果 卫生香燃烧 不复燃 不复燃
因变量
结论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不一样,H2O2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实验设计原则: ①对照原则:设计对照实验,既要有对照组又要 有实验组。 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或已知实验结果的组。 实验组:人为改变条件或未知实验结果的组 ②单一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 量发生变化外,其他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3
实验演示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步骤 1
3% 2ml
试管编号 2 3
3% 2ml 3%
说明 4
3%
一 H2O2 浓度 剂量
二 反应条件
剂量
2ml
2ml
常温
肝脏研 FeCl 3 90℃ (常温) 磨液常温
2滴清水 2滴清水
2滴
较多 变亮
2滴
大量 复燃
不明显 少量 结 气泡产生 果 卫生香燃烧 不复燃 不复燃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高温或铁离子或过 氧化氢酶的作用下都可分解成水和氧气。 1.根据原理,你认为该实验至少需要几组 试管? 2.该实验以什么现象作为实验观察的指 标? 3.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实验思路: 常温下反应 加热 Fe3+做催化剂 过氧化氢酶
加入试管直接观察 酒精灯水浴加热 滴加FeCl3溶液 猪肝研磨液
思考: 1.为什么要对肝脏进行研磨?而且肝脏要新鲜的? 研磨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便于与反应物 接触。新鲜的肝脏含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高。 2.能否用同一滴管滴加FeCl3 溶液和肝脏研 磨液? 不能,共用滴管会让肝脏研磨液(或FeCl3 ) 残留在试管内,难以判断出H2O2的分解是滴加 哪种溶液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
③ 等量原则:各组加入的试剂要等量
(3)向3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仔细观察 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4)2~3 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这两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哪支 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猛烈。
实验的注意事项: 1 必须用新鲜肝脏做实验材料。 2 实验使用肝脏的研磨液时,加大肝脏内过氧化 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 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 不能共用一个试管吸取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 溶液。 4 过氧化氢有腐蚀性,使用时不要让其接触皮 肤。 5 观察产生氧气多少的途径: 一、观察产生气泡的数目的多少。 二、用无火焰的卫生香来鉴定,氧气多会使无 火焰的卫生香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