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判断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紊乱

分析题
某糖尿病患者,化验结果显示:血pH 7.30,PaCO2 31mmHg,SB 16mmol/L,血Na+ 140mmol/L,血Cl104mmol/L。 请分析其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并说明诊断 依据。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pH:降低表明患者有失代偿性酸中毒。 病史:患者有糖尿病史,可能因糖和脂肪代谢 紊乱而使酮体生成增多,引起酮症酸中毒。
正常值: 24 mmol/L
意义: 原发性 ——代碱 原发性 ——代酸
4.实际碳酸氢盐 (actual bicarbonate AB)
概念:实际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隔绝空气 实际血氧饱和度 PaCO2
正常值:24 mmol/L
意义:原发性 ——代碱 原发性 ——代酸
AB=SB
细胞外液
[H+] H++Pr-→HPr
血[K+]
K+
acidosis → hyperkalemia
4. 肾的代偿
(renal compensation)
泌H+
泌NH4+
碳酸酐酶 谷氨酰胺酶
重吸收HCO3-
尿呈酸性
一般代谢性酸中毒, 尿液都为酸性, 但是高 血钾引起酸中毒时会出现碱性尿。
化验指标:AG=Na+-HCO3--Cl-=140-16104=20,AG明显增大,与糖尿病时酮体增加、 有机酸阴离子增加的病史相符。 HCO3-是原发性降低,PaCO2为代偿性降低, 为代谢性酸中毒,与pH变化和病史相符合。
二、呼吸性酸中毒
(Respiratory acidosis)
概念(concept)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如何快速判断酸碱平衡紊乱

例 4. 肺 心 病 , pH7.28 , PaCO2 85.8mmHg , HCO337.8 mmol/L,Cl - 90mmol/L, Na+ 140 mmol/L
一、计算AG:鉴定是否有AG↑型代酸
AG=Na+-(Cl- + HCO3-) =140-(90+37.8)=12.2<17,无AG↑型代酸
二、HCO3-与PaCO2旳变化方向
HCO3-与PaCO2呈同向变化,则需要判断原发、继发 原因,且需要经代偿公式计算。
1、pH(7.28)↓,酸中毒 2、HCO3-(37.8)↑,代碱,与pH变化冲突。
预测HCO3-=24+(PaCO2-40)×0.1±5
=24+(80-40)×0.1±5=28±5
实测HCO3-为27,在代偿范围内,未合并代谢性酸 碱失衡。
四、无AG↑型代酸,不需要作碱补偿:略
五、综合判断酸碱失衡情况
最终判断为:
单纯型呼吸性酸中毒
例3.糖尿病,pH7.30,PaCO2 34mmHg,HCO316mmol/L血,Na+ 140mmol/L,Cl- 104mmol/L
缓冲前AB=AB+△AG=20+(22-12)=30>20.5,(因有 呼吸性酸碱失衡,故与代偿范围比)超出代偿范围之上 限,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五、综合判断酸碱失衡情况 最终判断为:呼碱+AG↑型代酸+代碱
例7.金葡菌肺炎,pH7.61,PaCO2 32mmHg,HCO3-28mmol/L, Na+ 141mmol/L,Cl– 94mmol/L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判断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表8-5酸碱紊乱分类及参数单一酸中毒应有以下三种机制之一:①附加酸增加;②酸排泌减少;③碱的丧失增加;单一碱中毒应有以下机制之一:①附加碱增加;②碱排泌减少;③酸丧失增加。
表5-2 成人血气分析参数值及临床意义*:〔A〕为动脉,〔V〕为静脉〔一〕代性酸中毒代性酸中毒〔原发性cHCO3-缺乏〕时很容易检测出血浆cHCO3-的降低或负的细胞外液碱剩余(ECF-BE),原因包括:1.有机酸产生超过排出速度〔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乳酸酸中毒的乳酸〕。
2.酸〔H+〕排泌减少,如肾衰、肾小管酸中毒,因酸堆积消耗cHCO3-。
3.cHCO3-过多丧失,因肾排泌增加〔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或十二指肠液过多丧失〔腹泻〕,这种血浆cHCO3-的降低会伴随阴离子〔CL-〕的升高或钠的降低。
当这些情况存在时,cHCO3-/cdCO2比例因cHCO3-的减少而降低,其结果是下降的pH刺激呼吸代偿机制,使呼吸加强,降低PCO2从而使pH升高。
实验室检查:cHCO3-浓度可用来估计pH和PCO2,估计pH时,测得cHCO3-浓度加上15得到pH值的小数点后估计值,如一病人测得cHCO3-为10mmol/L(10+15=25)即可估计pH为7.25。
估计PCO2〔mmHg〕以以下公式:PCO2 ±2=1.5〔cHCO3-〕+8PCO2=23±2该公式的临床含义是给出的PCO2值与代性酸中毒程度相适应或者应考虑混合性酸碱紊乱。
另一常用于代偿的估计是PCO2值等于pH的后两位数。
如果一个呼吸性酸中毒叠加到已有的代性酸中毒上,该PCO2值将高于这些估计值。
〔二〕代性碱中毒代性碱中毒〔原发性cHCO3-过剩〕可由剩余碱增加或酸性液体丧失而发生,原发性cHCO3-过剩,cHCO3-/cdCO2比值>20/1。
病人将以换气缺乏使PCO2升高,pH由此又逐渐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浆cHCO3-、cdCO2、PCO2和总CO2均增高,cHCO3-/cdCO2>20。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及判断-精品资料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表8-5酸碱紊乱分类及参数单一酸中毒应有以下三种机制之一:①附加酸增加;②酸排泌减少;③碱的丢失增加;单一碱中毒应有以下机制之一:①附加碱增加;②碱排泌减少;③酸丢失增加。
表5-2成人血气分析参数值及临床意义(一)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原发性CHC03缺乏)时很容易检测出血浆CHC03的降低或负的细胞外液碱剩余(ECF-BE),原因包括:1 •有机酸产生超过排出速度(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乙酰乙酸和B -羟丁酸,乳酸酸中毒的乳酸)。
2•酸(H+)排泌减少,如肾衰、肾小管酸中毒,因酸堆积消耗CHC03-3. CHC03过多丢失,因肾排泌增加(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或十二指肠液过多丢失(腹泻),这种血浆CHC03的降低会伴随阴离子(CL-)的升高或钠的降低。
当这些情况存在时,cHC03-/cdC02匕例因CHC03的减少而降低,其结果是下降的pH刺激呼吸代偿机制,使呼吸加强,降低PC02从而使pH升高。
实验室检查:CHC03浓度可用来估计pH和PC02估计pH时,测得CHC03浓度加上15得到pH值的小数点后估计值,如一病人测得CHC03为10mmol/L(10+15=25)即可估计pH为7.25。
估计PC02mmH)以下列公式:PC02土2=1.5 (CHC03- +8PCO2=2± 2该公式的临床含义是给出的PC02值与代谢性酸中毒程度相适应或者应考虑混合性酸碱紊乱。
另一常用于代偿的估计是PCO值等于pH的后两位数。
如果一个呼吸性酸中毒叠加到已有的代谢性酸中毒上,该PC02值将高于这些估计值。
(二)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原发性CHC03过剩)可由剩余碱增加或酸性液体丢失而发生,原发性CHC03过剩,cHCO3-/cdCO2t匕值>20/1。
病人将以换气不足使PCO旺高,pH由此又逐渐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浆CHC03- cdC02 PC02和总CO2均增高,cHCO3-/cdCO2>2。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酸碱平衡紊乱是指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种病理状态,通常表现为血液pH值的改变。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有四种,分别是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指人体内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过多,导致血液pH 值下降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
常见的原因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乳酸酸中毒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导致体内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使血液pH值下降。
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肾脏无法正常排泄酸性物质,也容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则是由于缺氧、肝功能不全等原因导致乳酸积累过多,使血液pH值下降。
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口干、恶心、呕吐等。
治疗方法包括纠正原发病、补充碱性药物等。
二、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导致血液pH值升高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
常见的原因有呕吐、使用碱性药物、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等。
呕吐会导致胃酸丢失,使体内碱性物质过多;使用碱性药物也会使体内碱性物质过多;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则会使体内酸性物质排泄增加,导致碱性物质过多。
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手脚发麻、肌肉无力、呼吸困难等。
治疗方法包括纠正原发病、补充酸性药物等。
三、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减少,使血液pH值下降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
常见的原因有肺炎、哮喘、肺气肿等。
肺炎和哮喘会导致肺部通气不畅,使二氧化碳排出减少;肺气肿则会导致肺泡通气面积减少,同样会使二氧化碳排出减少。
呼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嗜睡等。
治疗方法包括纠正原发病、辅助通气等。
四、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是指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增加,使血液pH值升高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
常见的原因有高原反应、过度通气等。
高原反应是由于在高海拔地区呼吸急促,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增加;过度通气则是由于呼吸过快,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加。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计算的方法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计算的方法
酸碱平衡紊乱是指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
常见的类型有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和非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
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是指身体通过调整呼吸和肾脏功能来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而非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则是指身体无法通过这些方式来调整酸碱平衡。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酸碱平衡的基本知识
了解酸碱平衡的基本知识,包括pH值、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的影响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酸碱平衡是否失调。
2.检测pH值
pH值是判断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为7.35-7.45。
如果pH值低于7.35,则表示存在酸性过多的情况,而如果高于7.45,则表示存在碱性过多的情况。
因此,检测pH值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酸碱平衡是否紊乱。
3.检测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
正常,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酸碱平衡紊乱。
4.了解病史和症状
了解病史和症状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存在酸碱平衡紊乱。
例如,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等病史,以及呼吸急促、脱水等症状都可能导致酸碱平衡紊乱。
总之,判断酸碱平衡紊乱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包括pH值、
血气分析、病史和症状等。
在判断后,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恢复正常的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紊乱-护理

临床表现观察
呼吸变化
酸碱平衡紊乱可能导致呼 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如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呼 吸抑制等。
心血管系统表现
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心律 失常、心悸等症状。
神经肌肉症状
如烦躁不安、意识障碍、 肌肉颤搐或无力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综合判断,确定是否 存在酸碱平衡紊乱。
05
酸碱平衡紊乱的预防与健 康教育
预防措施与生活指导
饮食调整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蔬菜、水 果和全谷类食物,控制盐和糖的摄入 量,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 游泳、骑自行车等,以增强身体机能 和免疫力。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或消 瘦,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
肝肾功能损害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 损害。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肝肾功 能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肝肾功能状况。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 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如出现这些 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 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
02
酸碱平衡紊乱的评估与诊 断
实验室检查指标
01
02
03
血液pH值
正常范围为7.35-7.45,当 pH值低于7.35时为酸中毒, 高于7.45时为碱中毒。
碳酸氢盐浓度
正常值为22-27mmol/L, 当低于22mmol/L时提示 酸中毒,高于27mmol/L 时提示碱中毒。
二氧化碳分压
正常值为40-45mmHg, 当高于45mmHg时提示呼 吸性酸中毒,低于 40mmHg时提示呼吸性碱 中毒。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二、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一)pH 正常人动脉血pH为7.35-7.45 平均值7.40
➢ 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 pH>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 动脉血pH本身不能区分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不能 判断是代谢性的还是呼吸性的。
(二)动脉血CO2分压(PaCO2)
谢谢
波动范围 12±2mmol/L
➢ 目前多以AG>16mmol/L作为判断是否有 AG增高代谢性酸中毒的界限。
➢ 常见于固定酸增多,如磷酸盐和硫酸盐 潴留、乳酸堆积、酮体过多及水杨酸中 毒、甲醇中毒等。
➢ AG增高还可见于与代谢性酸中毒无关的 情况下,如脱水、使用大量含钠盐的药 物和骨髓瘤病人释放出本周氏蛋白过多 的情况。
SB:是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PaCO2为40mmHg,温度38℃,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 测得的血浆中HCO3-含量。 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
➢ 正常值 22-27mmol/L 平均值 24mmol/L ➢ SB原发增高-代碱 SB原发降低-代酸
AB: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PaCO2 、体温和血氧 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BB原发增加-代谢性碱中毒
(四)缓冲碱(BB)
➢ BB还受到Hb浓度及血液浓缩程度的影响,如失血、贫血时 BB↓,故有人提出碱剩余在反映代谢酸碱变化优于缓冲碱。
(五)碱剩余(BE)
BE:是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 pH 7.40 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
➢ 若用酸滴定-碱过多- BE正值表示 若用碱滴定-碱缺失- BE负值表示
➢ 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 正常值-3.0-+3.0 mmol/L ➢ 原发BE负值增加-代谢性酸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表8-5酸碱紊乱分类及参数
单一酸中毒应有以下三种机制之一:①附加酸增加;②酸排泌减少;③碱的丢失增加;单一碱中毒应有以下机制之一:①附加碱增加;②碱排泌减少;③酸丢失增加。
表5-2 成人血气分析参数值及临床意义
*:(A)为动脉,(V)为静脉
(一)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原发性cHCO3-缺乏)时很容易检测出血浆cHCO3-的降低或负的细胞外液碱剩余(ECF-BE),原因包括:
1.有机酸产生超过排出速度(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乳酸酸中毒的乳酸)。
2.酸(H+)排泌减少,如肾衰、肾小管酸中毒,因酸堆积消耗cHCO3-。
3.cHCO3-过多丢失,因肾排泌增加(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或十二指肠液过多丢失(腹泻),这种血浆cHCO3-的降低会伴随阴离子(CL-)的升高或钠的降低。
当这些情况存在时,cHCO3-/cdCO2比例因cHCO3-的减少而降低,其结果是下降的pH刺激呼吸代偿机制,使呼吸加强,降低PCO2从而使pH升高。
实验室检查:cHCO3-浓度可用来估计pH和PCO2,估计pH时,测得cHCO3-浓度加上15得到pH值的小数点后估计值,如一病人测得cHCO3-为10mmol/L(10+15=25)即可估计pH为。
估计PCO2(mmHg)以下列公式:
PCO2 ±2=(cHCO3-)+8
PCO2=23±2
该公式的临床含义是给出的PCO2值与代谢性酸中毒程度相适应或者应考虑混合性酸碱紊乱。
另一常用于代偿的估计是PCO2值等于pH的后两位数。
如果一个呼吸性酸中毒叠加到已有的代谢性酸中毒上,该PCO2值将高于这些估计值。
(二)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原发性cHCO3-过剩)可由剩余碱增加或酸性液体丢失而发生,原发性cHCO3-过剩,cHCO3-/cdCO2比值>20/1。
病人将以换气不足使PCO2升高,pH由此又逐渐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浆cHCO3-、cdCO2、PCO2和总CO2均增高,cHCO3-/cdCO2>20。
(三)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因肺部排CO2减少,PCO2增高(高碳酸血症)以及原发性cdCO2过剩(CO2吸入)而引起。
实验室检查:血浆cdCO2、PCO2、cHCO3-以及ctCO2均增加。
因ctCO2增加,cHCO3-/cdCO2降低,pH 下降。
(四)呼吸性碱中毒
PCO2降低(低碳酸血症)及原发性cdCO2缺乏是由于增加了呼吸速度和深度而引起。
因此,呼吸性碱中毒根本原因是过多的酸通过呼吸通道排除。
实验室检查:cdCO2、PCO2、cHCO3-以及总CO2都降低,cHCO3-/cdCO2增加,pH升高超过,更大的升高通常含有混合性碱中毒。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两种或三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时,称为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最为常见的是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等
三、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对于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气分析检测的系列指标。
除测定指标pH、PCO2、PO2外,还有计算指标12-16项之多。
根据这些指标,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对其酸碱中毒的类型,代偿程度以及治疗经过的观察,可以得到有价值的诊断。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一般判断
当pH、PCO2、cHCO3-以及值均在参考值范围内时,可认为机体尚无酸碱平衡紊乱发生。
1.一般判断下列有关数据是诊断酸碱紊乱的依据之一。
PCO2<,应考虑呼吸性碱中毒;PCO2>,应考虑呼吸性酸中毒;cHCO3-<22mmol/L,应考虑代谢性酸中毒;cHCO3->27mmol/L,应考虑代谢性碱中毒; > 16mmol/L,应考虑代谢性酸中毒。
其结果与临床症状一致,可考虑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2.评价若临床症状不明显而pH异常,则可从PCO2(mmHg)与cHCO3-(mmol/L)变化程度进行区别,其方法如下:
pH<,cHCO3-×PCO2>1000,应考虑呼吸性酸中毒(因PCO2↑↑↑及cHCO3-↑)。
pH<,cHCO3-×PCO2<1000,应考虑代谢性酸中毒(因PCO2↓及cHCO3-↓↓↓)。
pH>,cHCO3-×PCO2<1000,应考虑呼吸性碱中毒(因PCO2↓↓↓及cHCO3-↓)。
pH>,cHCO3-×PCO2>1000,应考虑代谢性碱中毒(因PCO2↑及cHCO3-↑↑↑)。
以上一般评估可分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但极为粗糙,只能作为初步参考。
为避免对临床上存在的大量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漏判或错判,必须紧密结合临床症状,完整的病史,治疗情况,充分考虑机体的代偿能力,引入“真实cHCO3-”等概念对病人血液酸碱平衡紊乱作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血液酸碱平衡紊乱综合判断
此法结合病史,血气及电解质测定,应用正常人群参考范围,通过酸碱平衡紊乱预计代偿公式以及电中和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三)临床实例
判断实例:
例1.一病人胆道感染输用NaHCO3后,血气分析结果:
pH=,PCO2=(50mmHg),cHCO3-=37mmol/L。
由pH>,cHCO3-×PCO2=1850>1000,先判为原发性代谢性碱中毒。
代偿计算:PCO2=40+(37-24)×±5=~。
因测得PCO2为50 mmHg在该范围内,故PCO2的升高为正常代偿。
结论:代谢性碱中毒
例1.一病人胆道感染输用NaHCO3后,血气分析结果:
pH=,PCO2=,cHCO3-=31mmol/L。
由pH<,cHCO3-×PCO2=1798>1000,故有呼吸性酸中毒。
根据呼吸性酸中毒代偿计算:
急性时:cHCO3-=24+(-40)×±=~L。
慢性时:cHCO3-=24+(-40)×±3=~L。
此表示有代谢性碱中毒存在的可能。
但根据病史应先有代谢性碱中毒。
再根据代谢性碱中毒代偿计算:PCO2=40+(31-24)×±5=~。
因测得PCO2为 mmHg高于该范围上限,表示有呼吸性酸中毒存在。
结论: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例3.某出血性休克病人,血气分析结果:
pH=,PCO2=50mmHg,cHCO3-=18mmol/L。
由pH<,cHCO3-×PCO2=900<1000,故有代谢性酸中毒。
根据代谢性酸中毒代偿计算:PCO2=40-(24-18)×±2=~。
显然测得PCO2高于该范围上限,表示呼吸性酸中毒存在。
结论: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例4.一肾移植术后病人,血气分析结果:
pH=,PCO2=37mmHg,cHCO3-=16mmol/L。
由pH<,cHCO3-×PCO2=592<1000,故有代谢性酸中毒。
代偿计算:PCO2=40-(24-16)×±2=~。
测得PCO2高于该范围上限,表示呼吸性酸中毒存在。
结论: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例5.一病人慢性肺部感染,血气及电解质分析结果:
pH=,PCO2=,cHCO3-=L,Na+=138mmol/L,Cl-=84mmol/L。
因=138-84-=>16mmol/L,故有代谢性酸中毒存在。
又因pH<,cHCO3-×PCO2=>1000,故有呼吸性酸中毒。
再据真实cHCO3-=+-12)=42,及由呼吸性酸中毒慢性代偿计算:
cHCO3-=24+(-40)×±3=~L,证实合并有代谢性碱中毒。
结论: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三)血液酸碱图的应用
酸碱数据的评价常被存在混合有代谢与呼吸因素所复杂化,要想记住不同类型酸碱紊乱变化的参数模式是很困难的。
由此,利用图示描述可变的酸碱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识别酸碱紊乱的类型。
血气变化值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