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简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高考地理专题1.4 等降水量线图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等降水量线图判读[知识点拨]1. 等降水量线读图方法等降水量线是区域降水量相等的点的连线,它反映了区域降水量的多少和空间差异。
等降水量线图主要用于考查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在高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综合题偶有出现。
2.(1)读值大小及递变①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②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2)描延伸方向①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②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看形状变化①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
②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①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②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典题示例](高考浙江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1)(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审答流程][标准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对点练习]1. (2014·课标Ⅰ,10)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问题。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气温、降水、气候

分布
地 中 海 气 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葡萄、无花果、柑橘、橄榄、小麦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xiaycn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保温作用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 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10° ~25°之间大陆东部 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典型植物 芒果、香蕉、荔枝 自然带 热带季雨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热 带 特点 沙 漠 成因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分布
南北纬20°N~30°之间大陆中、西 部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 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沙拐枣
热带荒漠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温 带 特点 海 洋 成因 性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高考地理微专题六 华西秋雨、中国雨带移动

微专题六华西秋雨、中国雨带移动【点拨高考】近年来,高考地理频频出现气候图表题,而且出题角度也越来越富有新意,由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特征到用有关气候的知识解释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地理现象。
和中国降水相关的气候知识注重结合中国气候变化热点、实际气候特点考查。
华西秋雨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大,因此三考查的重点,中国雨带的移动异常也是高考考查重点。
【知识梳理】一、华西秋雨1、华西秋雨概念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一种气候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
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
华西秋雨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当降水强度稍大时就必然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诸多更大的灾难。
平均来讲,降雨量一般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形成当地第二个峰值。
华西秋雨一般出现在9-11月,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在水文上表现为显著的秋汛。
秋季降水以小雨为主,是典型的绵绵秋雨。
主要是由于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停滞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绵绵不断的阴雨,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2、华西秋雨的成因当夏季风到达鼎盛,南撤到华西地区引发的特殊降雨天气就是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每年进入8月下旬以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
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绵绵不断的华西秋雨。
3、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华西秋雨雨日多,以绵绵细雨为主。
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给人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影响,其有利的方面就是秋雨增加土壤墒情,使土质结构比较疏松,利于播种;但是连阴雨有时会导致湿害,但更多的往往会因长时间缺少光照,植株体光合作用削弱,加之土壤和空气长期潮湿,造成作物生理机能失调、感染病害,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作物结实阶段的连阴雨会导致子实发芽、霉变,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遭受严重影响。
浙江新高考高三地理复习-降水专题

降水的特点描述
描述内容:年降水量多少,季节的季节分配及为稀少;10~50mm为少
雨; 50~100mm为多雨; >100mm为丰富;
总量: 200
400
800 (mm)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湿润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南西北”、“沿海内陆”、
“某地多某地少”等
【经典例题】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图中C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分布特点: 等降水量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夏季风越往西北势力越弱,降水越少,使年等 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明显;
等降水量线与山地走向一致;向西北方向凸出;
C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受夏季风 和山地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充沛;
解题思路
• 1、审题:运用大气环流知识分析尼日利亚降水分布季节差 异的原因
• 2、从材料获取、分析信息:6-8月降水多,雨季 12-次年2月降水少,干季
3、调用所学知识:降水因素(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结合 区域,知识迁移(南亚西南季风)
6-8月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 12月-此年2月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
降
水
特
征
析
描 述
及
成
因
分
【成因分析】
水汽 冷却
一.降水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对降水的影响
大气环流( 气压带 高压带控制处,降水
;低压带控制处,降
基本因素)
水
;
风带 信风、极地东风带控制处,降水 ;西风带控
制处,降水 ;
季风 夏季风控制时,降水 ;冬季风控制时,降水
;
海陆位置 离海远近 沿海降水
2020高考地理知识点:影响降水的9大因素

【导语】备考是⼀种经历,也是⼀种体验。
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点点。
为您提供2020⾼考地理知识点,⼀起看看吧。
降⽔指⼤⽓中⽔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下雪、冰雹等形式,降⽔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的⽔汽供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够的凝结核。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是考虑有没有充⾜的⽔汽和促使⽓流上升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形成降⽔的因素有以下九⼤因素。
⼀.海陆位置 ⼀般来⽔,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距海越远,海洋⽔汽难以到达,降⽔较少;所以降⽔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如我国的降⽔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旱半⼲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距海远近的影响。
⼆.地形 1.⼭脉⾛向与降⽔。
⼭脉⾛向对海洋⽔汽有阻挡作⽤和引导作⽤,如果⼭脉⾛向与海洋⽔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汽的进⼊,使⼤陆内侧降⽔明显减少,如北美⼤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系南北纵列,与来⾃太平洋的湿润的西风⽓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使降⽔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它的影响了;⽽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脉东西⾛向,与西风⽓流来向⼀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流的进⼊,降⽔的分布较⼴泛,海洋性特征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汽难以进⼊,使其更加⼲旱。
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
海洋湿润⽓流在运⾏过程中,如果遇到⼭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定的⾼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即地形⾬,当该⽓流越过⼭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饱和⽔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热的天⽓,即⾬影区。
⼭地降⽔⼀般⽐平地多,就是因为⼭地有促使⽓流上升的条件,⽽平地没有,降⽔较少。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多形成海洋性⽓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少,形成独特的沙漠⽓候;再如我国的福建西部的武夷⼭降⽔就要⽐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西部多,海南岛东部⽐西部多。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

学习资料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班级:科目:3-4 降水一、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充足的水汽;气温降低或者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有凝结核.二、常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等.考点精讲知识系统地形雨:迎风坡气流上升,多地形雨,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锋面雨:锋面处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含较多水汽)被抬升,水汽饱和凝结,形成降水。
台风雨:台风为气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
对流雨: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水汽饱和凝结.我国有许多诗词描写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蕴含地理原理和规律,完成第1题。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体现的主要地理原理是A.山风导致降水B.西风带来降水C.海风迎来降水D.夏季风带来降水【答案】1.A【解析】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能够体现地理原理的词句是“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是指(横断山区)山谷地区多在夜里下雨。
黑夜,山谷地区因地形封闭,散热不畅,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此时山谷两侧山坡气流下沉,山坡上的气流由山上向谷地运动,形成山风,此时山坡与山谷形成的环流称为山风环流,因此“巴山夜雨”的主要地理原理是山风(环流)导致降水,A符合题意。
“巴山夜雨”与西风带、海风、夏季风关系不大或无关,排除B、C、D。
故选A.三、降水的影响因素:根据降水的形成角度可以从这三个角度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一)水汽的多少1.海陆位置(1)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2)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2.迎岸风和离岸风风带:低纬度—-信风;中纬度-—西风;东亚和南亚的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降水较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3.地形①迎风坡水汽较多,背风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如科迪勒拉山系对太平洋进入美洲的阻碍)4.洋流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5.植被覆盖率高及水域广(河湖多),降水多,反之少。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降水因素【答题模式】(1)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2)天气系统:①锋面系统②气压系统(3)下垫面:①海陆位置②地形③洋流④植被和水域⑤城市湿岛效应【高考真题一】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1O分)主要差异:甲地降水量明显大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西南气流和沿海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明显,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高考真题二】图8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上,年降水日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图8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冬半年: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
(5分)夏半年:气温高,(受地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5分)【高考真题三】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
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10分)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强化训练】图 1 为世界某区域 1 月、7 月等压线与主导风向示意图,那不勒斯、巴里的降水量(mm)如图 2 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那不勒斯和巴里的降水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那不勒斯年降水量大于巴里,降水季节差异大。
那不勒斯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
(或:巴里年降水量小于那不勒斯,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巴里地处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冬夏季节之间降水差异小。
)。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征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 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 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
(4)气压带中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副热 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时盛行西南风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球既自转也公转
(考虑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气压带 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幅度约10个纬度。
针对训练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名称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信风 带 西风 带 极地东风带
气流运动方向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高纬—低纬 低纬—高纬 高纬—低纬
性质
湿润
干燥 湿润 干燥 干燥 湿润 干燥
大气环流对降水影响小结:(44页)
冷、干 暖、湿
热、干
热、湿
热、干
暖、湿 冷、干
2、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高度 活动:图中ABCD四点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B )
迎风坡,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降雨量也随之增加。但当 海拔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降水量达最大值,其后随高度的增 加,降水量不是增加而是递减,此高度被称为最大降水高度。
项目
大陆性气候
气温日较差
大
气 气温年较差
大
温 最高气温月 7月(北半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简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而通过对降水的空间分布(如,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的分析判断,来说明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分析是重要的考点,因此对降水分布及其因素分析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气压带或风带)、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大气环流(季风)、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由于降水知识综合性强、空间跨度大,因此降水的分布和成因分析也就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对降水知识的拓展分析,有助于降水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化解。
一、纬度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及分布规律的关系如下: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终年高温多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降水少;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风带→终年温和湿润;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轮流控制→一年中分湿季和干季;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轮流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结合气压带、风带: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降水类型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700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在500-600 之间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地中海气候300-600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50
名称形成原因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
制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
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
候和季风性湿
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
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
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二、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根据中国年降水量图可知,东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线800mm,西北非季风区<400mm,南疆中部<50mm,因而可以得出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其主要是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
例如,山东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省内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550~920毫米之间,全省年平均约710毫米,与同纬度内陆省份相比为降水较丰富的省份。
分布规律是:南部多于北部,东南沿海多于西北内陆,其等降水量线多成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
三、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海陆位置即距海的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就会产生差异,从而产生自沿海向内陆递变(如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
同时降水分布还具有以下规律:副热带少雨带的大陆东部出现多雨区,温带多雨带的大陆内部出现少雨区。
如,读我国东北满洲里
(49.5°N,117.5°E)-绥芬河
(44.5°N,131°E)一线的地形
剖面图,此剖面为西北-东南走
向,A为呼伦贝尔草原;B为大兴
安岭,大致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经过之地,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的分界线;C为东北平原;D为长白山。
从D到A,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逐渐由湿润、半湿润过渡到半干旱地区。
四、下垫面条件对降水的影响
下垫面条件的不同对降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山坡方向对降水的影响。
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而。
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程度决定于地面坡向、气流方向以及地表高程的变化。
例如,马
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其位于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当然还受到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
2.地势高低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在山地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如,喜马拉雅山从山脚下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降水增加,到了海拔1000~1500米左右,降水达到最大,而后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
3.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森林对降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美国东北部大流域上森林覆盖率增加10%,年降水量可增加3%。
4.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一般都是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而间接影响降水,例如,植树造林或大规模砍伐森林、修建水库、灌溉农田、围湖造田、疏干沼泽等,而影响降水量(增大或减少降水量)。
五、各种因素对降水的综合影响
降水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南美洲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差异大,西岸降水多的原因是由于来自海洋的暖湿的西风带来大量降水以及西部高山的抬升作用形成的地形雨,而东岸降水少是由于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隔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为离岸风,水汽难于进入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