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的应用比较

合集下载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介入栓塞术麻醉中的比较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介入栓塞术麻醉中的比较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介入栓塞术麻醉中的比较摘要:目的:探究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介入栓塞术麻醉中的比较情况。

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介入栓塞术患者总计43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实验A组(21例)和实验B组(22例),分别使用气管插管以及喉罩通气。

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水平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表现情况。

结果:实验A 组患者的SBP以及DBP在T1和T4时上升的幅度比实验B组患者的SBP以及DBP 在T1和T4时上升的幅度较大,实验A组患者的HR在T1和T4时上升的幅度比实验B组患者的HR在T1和T4时上升的幅度较大。

实验B组患者出现呛咳的情况较少一些。

实验B组患者出现躁动的情况较少一些。

实验B组患者出现呕吐的情况较少一些。

结论:喉罩通气在此手术中的效果比气管插管较好一些,可保持患者相关指标的稳定,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崇。

关键词:喉罩通气;气管插管;介入栓塞术麻醉神经外科疾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比较复杂的疾病,主要是由颅内动脉瘤等原因引起,目前可使用介入栓塞术治疗[1]。

介入栓塞术是一种新式的治疗方式,其属于微创治疗,安全性较高,但是麻醉也是关键的一部分。

患者的呼吸状况也将影响麻醉的情况。

为了探究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的比较情况,特此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抽选我院近一年期间收治的神经外科介入栓塞术患者总计43例,其中男性患者总共有24例,女性患者总共有19例,年龄范围28至64岁,均龄(43.2±3.55)岁。

将所选取的患者重新分组,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

实验A组有21例患者,实验B组有22例患者。

所选取的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同时其在进行研究之前处于禁食禁饮的状态,患者参加研究均属自愿,了解此项研究的差异。

实验A组和实验B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作比较,无差别,可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方法在手术之前的半个小时向患者注射东莨菪碱,使用相关仪器对患者的心电图,心率等指标水平进行监测[2]。

选择性的使用喉罩或插管在全麻术中的比较

选择性的使用喉罩或插管在全麻术中的比较

选择性的使用喉罩或插管在全麻术中的比较喉罩作为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一种通气道,被普遍用于全麻术中呼吸道的管理,可以保留自主呼吸也可行正压通气。

在全麻控制呼吸中,可以代替气管插管,也常常用于困难气道的处理。

目前喉罩(双管喉罩)在全麻术中的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本文旨在总结近两年这项技术在我院全麻中的应用情况,以便掌握其优点,选择合适的手术麻醉方式,在满足手术要求情况下,减少全麻中气管插管带来的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 AⅠ~Ⅱ级。

年龄35~69岁,身高153~175c m,体重45~75k g。

随机硬币法分为两组:喉罩(LM A)组和气管插管(T T)组,每组30例,均给术前用药。

手术种类:乳腺手术、体表包块手术、疝结扎修补术、泌尿系检查及钬激光碎石、躯干四肢手术等。

1.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B P)、心率(H R)、心电图(EKG)、脉搏氧饱和度(SP 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 t C O2)。

连接麻醉机,操作者面罩去氮给氧开始麻醉诱导。

LMA组:咪唑安定0.04 m g/k g,芬太尼3 μg/k g,异丙酚2 m g/kg,阿曲库胺 0.6mg/kg。

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调整喉罩的位置,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无明显阻力,喉罩位置正确,固定后机械通气。

TT组: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 2mg/kg。

阿曲库胺 0.6mg/kg。

意识消失后用喉镜暴露声门置入气管导管。

听诊双肺呼吸音并调整导管的深浅,确定导管位置正确,固定后机械通气。

两组潮气量为8 ml/kg,呼吸频率为 12次/min。

间断静注芬太尼、异丙酚,吸入七氟醚加深麻醉,喉罩组仅在诱导时给阿曲库胺,但气管插管组必须间断给予阿曲库胺加深麻醉,术毕清醒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前即刻及后1~3m in,苏醒拔管后即刻的BP、SPO2、PetCO2、HR。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比较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比较
苏醒 良好 的优点 , 值得推广 。
参 考 文献
1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 . 3 M]第
版.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 社 , 0 : 3- 2. 人 2 48 95 O 9
2 La T: in K M ̄k Y T t. o ai n o vf H. lI C mp r o fs o a1 s e
多 , 醉对循环 呼吸 的管理科 要求较 高 , 麻 本研究可以通过喉罩 与气管插管的 比较 , 了解喉罩在老年 人麻 醉中的应用 。
资 料 与 方 法
统计学方法 : 用 Ss8O软件 , 采 PS. 所 有 数 据 均 采 用 X±S 示 。 表
结 果
除术的麻醉 时, 具有 操作简 单 、 血管 反 心 应刺激小 、 血流动力学稳定 、 气道损伤小 、
3 O5 5. 6
通气之 间的一种新型通气工具 , 具有操作
简 单 、 管刺 激 小 、 后 无声 音 嘶 哑 等优 对气 术 点 。喉 罩置 入后 拔 出时 引起 的心 血 管 反应 较 气管 插 管轻 微 。B组 拔 管 后 心 率及 血压
前) ,插管后 ( T, 置喉罩后 ) , 管前 ( 拔 拔 喉 罩 前 ) 拔 管 后 ( 喉 罩 后 ) 4 的 T, 拔 T
9 李家 贵 , 忠. 介苗 与 细 胞 因子 或 化疗 药 物 陈 卡 联合应 用 对膀胱 癌细 胞株 BU一 7抑 制作 用 I 8
2 0 2 ( 0 7 3— 1 . 0 6,7 1 ): 1 7 4
5 Ha sa e A , e lr MA , ir D e . u l d n D Wh e e Ah e i C, t 1 a E e t ffn r v s a r a me fta st n l f c t e i l te t nto n i o a o a c r i c l c r i o t a i u l te—Gu f el ac n mawi b c l sCa me t h l en i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

接麻 醉机行控 制呼吸 。根据 患者体重选用 喉罩型 号 3 一 O 4 k3号 ,O 9 g 9g 5 一6k 4号 ,O 8k 5 。根据以下标准确定 7一 9 g 号
气管导管喉罩位置是否 正确 : 1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 ;2 () ()
正压手控通气时无异常气流从 口内发出;3 出现标准呼气 () 末二氧化碳分压( E C 2 波形 , PT O ) 符合上述标准后放置牙垫 妥善固定 。 行机 械通气潮气量 8 1m/g - 0l , k 通气频率 1一1 O 2 次 / ,E C 25 4m , 分 P T O 3- 0 g气道峰压 不超 过 2 c H 0麻醉 0m 2. 维持用药 :丙治酚 4 S g gh - m / .,瑞芬太尼 01 .u/g k . —02 g . kh 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术 中患者有体动则追加维库溴铵静
() 7 6: 9 3
1 96 1 -1 4 9 :41 4
在治疗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了脑卒 中患者在躯 干和骨 盆控制能力提高的条件下 , 四肢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 , 对 提高了四肢的恢 复速度 ,在通过反复 的被动或主动运动作
用于本体感受器 , 向高级中枢传人信息 , 以促进整体运动功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 夺 寺 夺 寺 孛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寺 - ・ 夺 夺 夺 串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牵 夺 夺 夺 夺 夺 ÷ 夺 孛 夺 争 4 争
脉推注。记录诱导前( 0 、 T )置喉罩或气管导管前 ( 1 、 T )喉罩 置入或气管插 管即刻(’)之后 3 (' 、 ( 4 、 出 r 、 I 2 分 1 )6分 T )拔 3 气管 导管或喉罩 时( 5 的平均动脉 压 ( A )心率 ( T) M P、 HR) 、

喉罩置管与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通气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喉罩置管与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通气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喉罩置管与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通气中应用的对比分析喉罩置管和气管插管是常用于院前急救通气的两种方法,它们都能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使氧气能够顺利地进入肺部,而二氧化碳则能被顺利地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过,喉罩置管和气管插管也各有一些优缺点,本篇文章将就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喉罩置管的优缺点喉罩置管是一种采用口咽部插入喉罩形成通气通道的急救技术。

它通常用于患者无法正常呼吸或呼吸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地建立通气通道。

喉罩置管的优点如下:1. 过程简单:喉罩置管需要的设备少,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了急救速度,为患者争取了时间。

2. 非侵入性:与气管插管相比,喉罩置管更加安全,因为它不需要插入患者的气管,使患者的食管和声带避免受到损伤和刺激。

3. 吸氧效果好:喉罩置管可提供较高的呼气末正压,当呼气过程中喉罩被闭合时,可以在肺内形成较佳的气体“保护隔板”,从而增加肺容积和组织氧合。

喉罩置管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喉罩置管一般不适合在小于6岁的儿童和成人上使用,并且不适合作为长期通气方式。

2. 较难实现呼吸机辅助带动:由于喉罩置管内外压差较小,呼吸机难以通过压力传导方式进行呼吸机辅助。

3. 可能出现误吸:喉罩置管置入位置的精度和固定程度较低,在通气过程中容易发生食物和口腔分泌物误吸。

气管插管是一种将气管插管通过口、鼻部插入进入气管,形成通气通道的急救技术。

与喉罩置管相比,气管插管的优点如下:1. 抗干扰能力更强:在患者呼吸道或气道中存在大量异物或分泌物的情况下,气管插管更加具有复原定位的优势,保证呼吸通畅。

2. 吸氧效果优秀:相比喉罩置管,气管插管可以更有效地维持呼吸道通畅,从而增加肺容积和组织氧合。

3. 适用范围广:气管插管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患者且可长时间使用。

1. 实施难度较大:相比喉罩置管,气管插管需要更多的固定设备和专业技能,操作遇到困难容易造成意外损伤。

气管插管麻醉与喉罩在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气管插管麻醉与喉罩在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气管插管麻醉与喉罩在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比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在进行全麻手术时,气管插管麻醉和喉罩是两种常见的麻醉方式。

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手术类型。

本文将对气管插管麻醉和喉罩在全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以帮助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做出更加科学的选择。

气管插管麻醉是一种通过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内,将气管与呼吸机连接,使患者保持人工通气状态的麻醉方式。

这种方式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和熟练程度,但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呼吸道,稳定供氧。

它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对呼吸道管理要求高的情况,例如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

而喉罩是一种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次性气道设备,其结构独特,可以有效地保护气道,便于插入和拔出,使得全麻手术的操作更加简便。

喉罩适用于一些不需要长时间呼吸道管理的手术,例如拔牙、胃镜检查等。

接下来我们将从操作难度、通气效果、并发症等几个方面对两种方式进行比较。

一、操作难度气管插管麻醉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因为需要准确地将气管插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内,一旦操作不慎,可能导致患者气道损伤、误吸等严重后果。

相比之下,喉罩的操作难度相对较低,只需将其插入患者口腔即可,不需要准确定位,因此相对更加容易上手。

二、通气效果气管插管麻醉可以通过连接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持续人工通气,保障氧供,使得手术期间患者的通气效果更加稳定和可控。

而喉罩同样也可以保障患者的氧供,但其通气效果相对不如气管插管麻醉稳定,容易出现气道漏气、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

三、并发症气管插管麻醉可能导致气道损伤、误吸、声带损伤等并发症,尤其对于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来说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而喉罩相对来说并发症较少,因为它不需要通过气管插入,对患者的气道刺激相对较小。

在全麻手术中,气管插管麻醉和喉罩各有其适用的场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来选择。

对于需要长时间呼吸道管理、对通气效果要求较高的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可能更加合适;而对于手术时间较短、对通气要求不高的手术,喉罩可能更为便捷。

双管型喉罩与气管导管通气在全麻时应激反应比较

双管型喉罩与气管导管通气在全麻时应激反应比较

在 操 作 过 程 中 无 1例 患 者 出现 严 重
年 龄 2 ~ 0岁 .体 重 4 ~ 5 g的患 者 8 溴 铵 . 酸 钠 林 格 液 的输 入 速 度 为 1 m/ 心 动 过 缓 或 严 重 低 血 压 ,整 个 操 作 过 程 06 57k 0 乳 5l g h 例 。术 前 无 心 血 管 和 慢 性 阻 塞 性保 持 在 10 。 P: o% 记录两 P MA 组 拔 管 后 1 例 套 囊 有 血 迹 L 0
痛发生率。所有数据 采用 均值± 标准差表示 , 间比较 采用成组 t 组 检验 , 内比较采用双 因素方差分析 , 组 计数资料
比较 采 用 卡 方 检 验 . P 00 以 < .5为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结 果 两 组 MAP和 HR 的 基 础 值 比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L P MA组 插 管 后 即刻 、 管 后 3 n的 MA 插 mi P和 HR较 1r 降低 ( < .1 。 操 作 过 程 中 无 1例 患 者 出 现严 重 心 动 过 缓 或 r组 P O0 ) 在 严 重 低 血 压 。P MA 组 拔 管 后 1 L O例 套 囊 有 血 迹 ( 5 )’ 组 为 8例 ( 0 )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2% , 丌 2% , P 00 ) .5 。拔 管 时 r 6 % 出 现呛 咳 或挣 扎 反 应 , 后 2 2 I r组 5 术 、4小 时 咽痛 发 生 率 分 别 为 2 % 、25 , P MA组 均 无 0 2 .% 而 L 拔 管 反 应 和 术 后 咽 痛 。 结 论 喉罩 放 置 方 便 . 易 损 伤 喉 头 及 引起 明 显 的 心 血 管 反 应 , 患 者 对 喉 罩 的 耐 受 性 不 且 好 。 一种简便易行的管理呼吸道的方法 。 是 关键词 喉 罩 ; 管 插 管 ; 激 气 应

喉罩与面罩、气管插管在小儿麻醉中的利与弊

喉罩与面罩、气管插管在小儿麻醉中的利与弊

喉罩与面罩、气管插管在小儿麻醉中的利与弊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安置于咽喉腔、用气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咽喉通气的人工气道。

作为一种通气道控制技术,1983年在国外开始应用于临床,在英国很多医院的使用率可达全麻的50%以上[1]。

而在我国却作为一种新技术正在推广。

为探讨喉罩与面罩,气管导管在小儿麻醉中的利和弊,我院自2013年取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我科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诱导和维持麻醉。

通过近几年的小儿麻醉臨床观察,分析比较,总结了喉罩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值得推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小儿手术都是些短小且对肌松要求不是很高的手术,自2013年以来所有需要全麻手术的患儿,患儿年龄4~10岁,体重15~35 kg。

ASA 病情分级为Ⅰ~Ⅱ级。

手术时间30~90 min。

所有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观察患儿在麻醉诱导前、术中以及术后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后的无创血压、HR、SpO2的数值,比较术中麻醉效果,气道管理及对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

1.2方法患儿禁食8 h,禁水4 h,术前30 min 肌注地西泮0.1~0.2 mg/kg,阿托品0.01~0.02 mg/kg。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顺序连接ECG、SpO2、无创血压监测,开放静脉通道后输注乳酸林格液。

麻醉诱导前面罩吸氧给氧去氮3~5 min。

要求保留自主呼吸给予面罩吸氧,麻醉诱导给予芬太尼 3.0 ug/kg,丙泊酚 1.0 mg/kg。

要求肌松不保留自主呼吸的给予喉罩或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诱导给予芬太尼3.0 ug/kg,丙泊酚1.0 mg/kg,阿曲库铵0.3 mg/kg,在药物完全起效后行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

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微量泵输入,适时追加芬太尼,必要时给予阿曲库铵0.3 mg/kg。

术毕前5~10 min停药,待自主呼吸出现后行辅助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
付金厚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473010 【摘要】目的评估喉罩(LMA)和气管插管通气气道管理效果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

方法70例病人分成两组,每组35例。

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全麻(Ⅰ组),对照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Ⅱ组)。

观察两组病人在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MAP、HR)及呼吸状况(SpO2、P ET CO2),3分内置放通气装置的成功率,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口腔粘膜损伤、咽喉痛的发生率),体位变化时通气道需重新放置的发生率。

结果在通气装置置入、维持及拔管期间Ⅰ组比Ⅱ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两组呼吸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操作简易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Ⅰ组远高于Ⅱ组;并发症差异性显著;耐受性Ⅰ组远高于Ⅱ组,且吸入麻醉药浓度较低;在通气装置可靠性方面,Ⅱ组远高于Ⅰ组。

结论喉罩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通气方式之一,其操作简易并发症少,能有效节省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困难插管中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通气方法。

【关键词】喉罩;气管插管;全麻;血流动力学;耐受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70例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kg/m2,男27例,女43例,年龄18—72岁择期手术的病人,无经口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禁忌症,其中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4例,乳腺癌根治术29例,锁骨或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每一种类手术按随机原则
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无心血管和肝肾功能异常,无呼吸系统疾患(包括口腔、咽喉、气管和肺)
1.2 方法: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

两组均于操作前5分吸氧,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Ⅰ组不用肌松剂,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消失后,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

根据患者体重选用喉罩型号30—49kg3号,50—69kg4号,70—89kg5号。

根据以下标准确定气管导管喉罩位置是否正确:(1)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2)正压手控通气时无异常气流从口内发出;(3)出现标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波形,符合上述标准后放置牙垫妥善固定。

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通气频率10—12次/分,P ET CO235—40mg,气道峰压不超过20cmH2O.
麻醉维持用药:丙泊酚4—8mg/kg.h,瑞芬太尼0.1—0.2ug/kg.h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

术中患者有体动则追加维库溴铵静脉推注。

记录诱导前(T0)、置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2)、之后3分(T3)、6分(T4)、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P ET CO2、SpO2,拔通气装置的反应(如挣扎、呛咳等),记录术后24小时咽痛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用双因素方差分
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流动力学的比较两组MAP和HR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插管后即刻、插管3分、拔管后即刻的MAP和HR 均较Ⅱ组低(P<0.05),见表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MAP 、HR的变化(χ±s)
组别时间 MAP(mmHg) HR(次/分)
ⅠT0 75.0±6.5 72±13
T1 64.3±7.5 63±12
T2 85.6±7.5 80±10
T3 79.6±7.2 70±15
T4 74.5±6.8 64±12
T5 82.0±8.3 63±15
ⅡT0 76.0±7.2 82±10
T1 68.5±9.7 58±6
T2 117.2±23.2※1102±26※2※3
T3 105.7±19.8※295±23※2※3
T4 93.4±8.3 70±12
T5 114.6±13.5※390±23※2※3
注:Ⅱ组与Ⅰ组比较,※1 P<0.01,※2P<0.05,与T0 比较,※3 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比较:Ⅰ组丙泊酚(556.36±75.36)mg,维库溴铵(7.50±1.50)mg,瑞芬太尼(671.25±45.80)ug; Ⅱ组丙泊酚(568±8
3.63)mg,维库溴铵(15.60±
4.30)mg,瑞芬太尼(727.50±3
5.90)ug 。

Ⅱ组术中所用维库溴铵的量,明显高于Ⅰ组(P<0.05)。

2.3 不良反应和术后苏醒所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停药后5—10分苏醒。

Ⅰ组和Ⅱ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分别为55%,5%,Ⅰ组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1),拔管时Ⅱ组70%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术后24小时咽痛发生率为21%,而Ⅰ组均无拔管反应和术后咽痛(P<0.05)。

3 讨论
喉罩通气道是英籍麻醉师Brain于1983年发明并率先使用的新型气道外通气道[1],随后迅速在临床麻醉和急救医学中普及应用。

在欧美发达国家全麻时LMA使用率已超过50%[2],其既可保留自主呼吸,也可用于IPPV控制呼吸。

近年来,国内麻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LMA其独特的特点,在技术方面引进了喉罩通气,与气管内插管相比,喉罩通气操作简单,不需特殊器械,容易掌握,提高了气道管理速度和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患者耐受性良好[3]。

本研究中,Ⅰ组在喉罩置入和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与Ⅱ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心率增快及血压升高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表明喉罩置入拔出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较气管导管拔出时轻微。

喉罩通气作为一种通气方法,对喉头及气管
不产生机械性损伤,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这也提示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患者,如无喉罩使用的禁忌症,应以喉罩通气为首选,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心血管方面严重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Ⅰ组的麻醉药物用量与Ⅱ组相比较,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无明显的差异,但肌松药的用量,Ⅰ组明显较Ⅱ组少。

术后体内残留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及其代谢产物诱发的残余肌松效应,可引起患者呼吸抑制,导致术后发生意外。

因此,降低肌松药用量有利于减少残余肌松反应的发生,更利于患者的恢复[4]。

全身麻醉经喉罩通气可在不进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可维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肌松药用量,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LMA通气全麻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全麻方式。

【参考文献】
1.安刚,薛富善. 现代麻醉学技术.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
2.
2.Archie Ian Feremy Brain The largnel mask airway—new concept in management. Br J Ananestl,1983,55:803—805.
3.郑颖,连文法,汪春英,等. 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麻乳腺癌根治术的比较.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288—290.
4.黎笔熙,季蒙,陈利民,等. 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2):1037—10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