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现象类材料作文--“习惯性”质疑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摒弃习惯性质疑”写作指导(附:名师解题及范文点评)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摒弃习惯性质疑”写作指导(附:名师解题及范文点评)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一名23岁的青岛女孩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
然而,一些网友疑心她是网络炒作的虚拟人物,甚至有媒体和网友宣称,介绍其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
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此女孩确有其人,相关质疑无中生有。
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哥二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遗憾的是,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质疑, “作秀炒作论”甚嚣尘上。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在写作时,首先要指出现实生活中需要质疑:做科学研究需要质疑精神;面对生活中不公平、非正义的事情,我们也要质疑。
但是对生活中一些温暖而美好的事物,面对一些正能量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相信。
下面是几那么表达思辨性的段落:1.摩尔根对孟德尔的理论存有质疑,在实践后发现了遗传学的微妙;牛顿对前辈们的理论心存质疑,在探索后奠定了他经典力学的地位。
毫无疑问,质疑推动了人类开展,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是在网络兴旺的现在,它已经被一些人歪曲得面目全非。
2.质疑,无疑是人应具有的能力。
西方早就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敢于向真理质疑”的古话,中国也有“善于发问” “勤于思考”的师者教诲流传至今。
但这些质疑都应是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才提出的,而不是像上述事例的质疑那样无厘头,伤人心。
3.诚然,质疑的精神可贵,网络诈骗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但是过多没有根据、带有恶意的质疑,只会让社会降温,人与人之间变得冰冷没有信任。
正确立意:三思而后质疑,调查而后评价;少一份质疑,多一份信任;息质疑之风,育信任之花;不疑尘世光,守护一清辉。
素材及化用袁隆平一一院士遭质疑20XX年,有人翻出湖南车展上袁隆平手摸豪车的照片,评论他生活奢靡腐败;有人翻出袁隆平带大喷泉的豪宅,力将袁老拉下神坛,证明其堕落。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 :“质疑与反思”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押题:“质疑与反思”作文解析及范文【原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狂人日记》中,鲁迅借狂人之口发出了怒吼:“从来如此,便对么?”材料二:意大利杰出的绘画大师莫迪里阿尼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的肖像只有一只眼睛露出来。
别人问他是何用意,他说:“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这是一道带有思辨色彩的新材料作文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体悟人生,考查学生的质疑与反思能力。
材料提供了两则名言:第一则名言出自鲁迅的《狂人日记》,意思是传统或习惯性做法并不一定对,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或习惯性做法,要敢于质疑,勇于除旧迎新;第二则名言强调的是我们要认清自己,需要更多的审视自身存在的缺点,追问成绩背后的不足之处,即要有反思精神。
“质疑”是提出别人的问题,“反思”是思考自身的问题。
考生可以谈“质疑”与“反思”的关系,两者并重;也可以侧重一点,兼及另一点;也可以抓住一个关键词来深入挖掘,显现出思维的深度。
【参考立意】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②携质疑与反思前行。
③勇于质疑权威,推动科学进步。
④可以质疑,但习惯性质疑不可取。
⑤勇敢批判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优秀标题:追风赶月勇自省,质疑尽处见青山手持红烛于幽微,细思自身与周寻以质疑打破常规,以审视提升自己随波逐流应自弃,探寻本心定前路常察世风烟顿散,善审己次第花开三省吾身审自我,正己陋习向阳生【范文展示】常存质疑立世界,心怀反思静吾心岁月骛过,文字叩击出伟大而永恒的回响,先生高呼“从来如此,便对吗”;山陵浸远,画像展现出真挚而深刻的思考,莫迪里阿尼的一只眼睛悟出真谛。
如今沧海翻滚桑田巨移,青年吾侪当常存质疑立世界,心怀反思静己心,振翅展宏图。
诸君且同我揆诸当下,浮沉潏湟当代,人们甘心随波逐流,在洪流中翻出底气对质疑、反思者嗤之以鼻,斜杠青年通而不精,积极废人妄自菲薄,吃瓜群众沦于群尘,嗤笑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可叹,可悲。
质疑有关作文高中

质疑有关作文高中嘿,朋友!你有没有过那种心里有好多问号,忍不住想要问个究竟的时候?我就有!在我们的生活里,质疑这事儿可太常见啦。
就像上次,我们班在讨论一道数学题,大家都说答案是A,可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儿。
我就举起手,大声说:“我觉得答案不是A 呀!”同学们都转过头来看我,那眼神好像在说:“你是不是搞错啦?”老师也看着我,问:“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心里有点紧张,可还是鼓起勇气把我的解题思路说了出来。
结果你猜怎么着?我是对的!这让我明白了,质疑有时候能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东西,找到真正的答案。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
规则是这样定的,可我玩着玩着就觉得有些不公平。
我就说:“这样不太好吧,为啥要这么玩呀?”小伙伴们一开始还不太乐意听,觉得我在捣乱。
但我跟他们仔细解释了为什么我觉得不公平,大家讨论了一下,最后改了规则,玩得更开心了!你看,质疑不只是提出问题,还是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好。
就像探险家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要是不质疑自己走的路对不对,可能就一直走不出去啦。
我们学习也是这样,老师讲的东西,我们不能一股脑全接受,有时候也得想想:“真的是这样吗?”有一回,我在书上看到一个说法,说月亮上没有水。
我就想:“真的没有吗?科学家是怎么知道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去查资料,问老师,最后了解了好多关于月亮的知识。
再说说我表哥吧,他可厉害了!他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讲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他觉得不太对,就自己去查资料,找证据,还跟老师讨论。
最后老师都夸他有自己的思考,敢于质疑。
我就问他:“表哥,你不怕老师生气吗?”表哥笑着说:“怕啥呀,追求真理才重要!”质疑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又像一盏明灯,能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我们不能盲目相信别人说的话,要有自己的判断。
不然就像小绵羊跟着头羊走,都不知道走到哪儿去啦。
所以呀,我们要勇敢地质疑,大胆地去探索,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变得更聪明!你说是不是?。
表现质疑的作文

表现质疑的作文
“哎呀,你怎么又把玩具乱扔啊!”妈妈的声音在客厅里响起。
我看着满地的玩具,撅着嘴说:“我等会儿再收拾嘛!”
妈妈皱着眉头说:“每次都等会儿,你就不能养成好习惯吗?”
我不服气地小声嘟囔:“哼,为什么一定要现在收拾呀。
”
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却引发了我的思考。
妈妈总是要求我这样那样,难道她的要求就一定是对的吗?我开始质疑起来。
就像那次,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游戏,正玩得高兴呢,妈妈喊我回家吃饭。
我说再玩一会儿,妈妈却坚决不同意,还说不按时吃饭对身体不好。
我当时就在想,难道就这一会儿就能对身体有多大影响吗?我质疑妈妈是不是太严格了。
还有一次,我想穿那件我特别喜欢的破洞牛仔裤去上学,妈妈却死活不让,说那样不整洁。
我就奇怪了,破洞牛仔裤怎么就不整洁了呀,同学们都穿呢!我真的很不理解妈妈的想法,难道她的审美就一定比我的好吗?
在学校里也一样,老师说的就一定都对吗?那次老师说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就忍不住在心里质疑,难道宇宙中就没有其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答案,但我就是想质疑一下呀。
我质疑,不是为了故意和大人作对,而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呀。
大人也会犯错呀,他们的观点也不一定全对呀!就像妈妈让我收拾玩具,也许我晚一会儿收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呀。
质疑,让我学会了思考;质疑,让我更加独立;质疑,让我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才不要做一个只会听话的小绵羊呢!我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有时候会被大人说我顶嘴。
哼,那又怎样!我就是要质疑,我就是要成长!我就是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2篇:仅靠“质疑”就能取得进步吗?

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2篇:仅靠“质疑”就能取得进步吗?【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
”那么,仅仅靠“质疑”就能取得进步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此作文题是“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题。
朱熹的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强调了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质疑能够促使人们思考,推动学问的进步。
这对我们认知、思维、纠偏、创新等各方各面,有重要意义。
同时,材料也指出仅仅靠“质疑”很难取得较大进步,则引导考生思考质疑本身的价值或意义问题,以及与进步之间的关系。
质疑是一种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方面,只有对既有结论大胆质疑,才能更好地剔除不良信息,从而实现对其合理内核的传承;另一方面,大胆质疑所带来的新思考与新机遇,将为创新提供可能性。
由此观之,大胆质疑是破旧立新、继往开来的重要条件。
尤其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尤其需要质疑精神,人类的创造创新都是在不断的质疑和反思中形成的。
然而,质疑只是一个起点,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它就只是一种空洞的思考。
仅仅质疑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思考、探索、实践去寻找答案。
如果牛顿只是满足于质疑,而不去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实践,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可能永远也不会被发现。
综上,考生可以围绕“质疑”这一关键词,从其意义(价值)、对学习的重要性,与进步之间的关系等角度来立意构思。
考生可以肯定质疑对进步的重要性,但同时指出仅靠质疑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如思考、探索、实践、坚持等;也可以探讨质疑在不同领域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质疑来促进进步;也可以分析取得进步的多种因素,强调质疑只是其中之一,还需要结合其他积极的品质和行动。
【参考立意】1.质疑与行动并进,沃灌成功之若华2.质疑诚可贵,思考价亦高3.始于有疑,本于释疑,成于进疑4.于学时质疑,于行中进步5.劣疑无用,妙疑且得6.有疑易进,不疑难进7.质疑诚可贵,实践促进步8.质疑与笃行,筑进步之梯【反证法与归谬法】1.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论点。
习惯性质疑的主题作文

习惯性质疑的主题作文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习惯性质疑的怪圈。
不管是看到一则新闻,还是听闻一个观点,甚至是面对身边人的某些行为,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怀疑。
就说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件事儿吧。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和朋友约好了去附近的公园散步。
公园里人不少,有遛弯儿的大爷大妈,有嬉戏打闹的孩子,还有像我们这样趁着好天气出来放松心情的年轻人。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一群人围在一个小亭子旁,好奇心作祟,我俩也凑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年轻人在表演魔术,周围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副扑克牌,嘴里念念有词,然后神奇地从牌里变出了一朵玫瑰花。
这可把大家都惊到了,纷纷鼓掌叫好。
可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这有啥,肯定是事先藏好的!” 这一声质疑,让原本热闹欢快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那个表演魔术的年轻人脸上的笑容也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继续他的表演。
接下来,他又展示了几个更精彩的魔术,比如让一个小球凭空消失,又在另一个地方出现。
每次表演结束,大家都还没从惊讶中回过神来,那个质疑的声音又响起来了:“都是骗人的把戏,肯定有机关!” 这一次,周围的人开始有些不满了,有人说:“你不想看就走,别在这儿捣乱。
” 也有人说:“人家表演得这么好,你就不能单纯欣赏吗?干嘛非得质疑。
”我和朋友在一旁看着,心里也觉得挺不是滋味。
人家辛辛苦苦地表演,给大家带来欢乐和惊喜,为什么就不能得到一些信任和肯定呢?非要用质疑去打破这份美好。
其实,这种习惯性质疑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比如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晒自己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下面就会有人评论说:“这有什么,还不是靠关系。
” 或者看到有人做了一件善事,就会有人怀疑其动机不纯,是不是为了出名。
仔细想想,这种习惯性质疑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也许是因为我们接收的信息太多太杂,以至于很难轻易相信眼前看到的;也许是因为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虚假和欺骗的行为,让我们变得警惕过度;又或许只是有些人纯粹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通过质疑来吸引关注。
关于质疑的作文高中

关于质疑的作文高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的这句名言,道出了质疑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质疑无处不在,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真理的大门;它又像一阵清风,能吹散蒙昧的迷雾。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去参观一个科技展览。
展览上,各种各样新奇的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有一个展位展示的是一款号称“永动机”的装置。
这个装置看起来非常复杂,由许多齿轮、链条和杆子组成,不停地转动着,发出“咔咔”的声音。
展位的工作人员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个“永动机”的神奇之处,说它不需要任何外部能源就能永远运转下去。
周围的观众们都啧啧称奇,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可我却在心里犯起了嘀咕:“这怎么可能呢?根据我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凭空产生啊。
”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这个装置,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首先,这个装置的转动并不是非常平稳,有时候会卡顿一下,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阻碍它。
其次,我注意到装置的一些部位有很细微的磨损痕迹,这说明它在运转过程中是有能量损耗的。
我越看越觉得可疑,忍不住对爸爸说:“爸爸,我觉得这个不是永动机,肯定有猫腻。
”爸爸听了,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哟,小子,你还挺会观察和思考的。
那你说说,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我指了指装置的几个部位,把我的发现和疑惑跟爸爸说了一遍。
爸爸赞许地点点头,说:“不错不错,有自己的想法。
那我们去问问工作人员。
”当我向工作人员提出我的疑问时,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不太自然,但还是强词夺理地说:“小朋友,这是高科技,你不懂。
”我可不买账,继续追问:“那您能解释一下这些磨损痕迹和卡顿是怎么回事吗?”工作人员被我问得哑口无言,最后只好承认这个所谓的“永动机”其实是靠隐藏在底座里的电池驱动的,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才故意说是永动机。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质疑的力量。
如果我当时盲目地相信了工作人员的话,没有提出质疑,可能就会被这个虚假的“永动机”所迷惑,还以为真的有打破物理规律的神奇发明呢。
表现质疑的作文

表现质疑的作文
《我的质疑之旅》
哎呀呀,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可遇到了好多让我忍不住要质疑的事儿呢!
就说那天吧,我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玩游戏。
小明突然说:“我跑得可快啦,比刘翔还快呢!”我一听,就有点怀疑,刘翔那可是世界冠军呀,他怎么可能比刘翔还快呢?我就问他:“你真的比刘翔还快?那你怎么不去参加奥运会呀?”小伙伴们也都哈哈大笑起来,小明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嘿嘿,他肯定是吹牛的啦!
还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很难的数学题,我怎么都听不懂。
我就举手问老师:“老师,您讲的这个方法我怎么觉得不太对呀?”老师看着我,笑了笑说:“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就把我的疑问说了出来,老师听了之后,居然夸我善于思考,还说我的质疑很有道理呢!从那以后,我就更敢于质疑啦!
我觉得质疑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接受别人告诉我们的东西,那我们怎么能进步呢?就像走路一样,如果我们总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那我们怎么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呢?
有时候,我也会想,要是我不敢质疑,那我不是就错过了很多发现真理的机会吗?所以呀,我要一直保持质疑的精神,这样我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觉得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写作:现象类材料作文--“习惯性”质疑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23岁的青岛女孩鲁若晴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
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的虚拟人物;甚至有媒体和网友宣称,介绍鲁若晴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
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鲁若晴确有其人,相关质疑无中生有。
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哥”。
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遗憾的是,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质疑,“作秀炒作论”甚嚣尘上。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习惯性’质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材料提供了两则不应当被质疑却仍被质疑的事件。
一是青岛女孩鲁若晴在微博中记录自己的抗癌故事,其行为既能激励其他癌症患者的抗癌斗志,也能为医务人员治疗白血病提供资料,却被网友和媒体怀疑是有人在炒作并从中获利;二是河南
商丘官员每天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既锻炼了身体,又美化了环境,可是当得知“街净哥”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怀疑他是在作秀和炒作。
本是富有正能量的行为,却被网友带着“习惯性”思维进行质疑。
这是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请以“‘习惯性’质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考生要写的不是正常的质疑,不是做学问搞研究时的质疑态度,而是材料中限定的“习惯性”质疑,即习惯于带着有色眼镜,以个人的狭隘心理怀疑他人的行为动机,即便是好事,也不往好的方面想。
考生写作时必须综合材料内容,审清“习惯性”质疑这一概念,把握准写作对象和主题。
3.价值判断的限制。
“质疑”态度本是好的,但材料提供的“‘习惯性’质疑”却不属于这一范畴。
命题人对网友“习惯性”质疑的态度是否定和批判的,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价值倾向,不可违背材料中给出的价值判断,不能赞扬材料中质疑者的行为。
开放性
1.写作立意是多元的。
写作引导语要求以“习惯性”质疑为主题进行写作。
考生可以思考“习惯性”质疑的性质、危害和影响,可以探究“习惯性”质疑者的心理态度,可以探究“习惯性”质疑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思考如何消除生活中人们的“习惯性”质疑等。
虽然材料限定了写作的关键词,但考生可以从多方面构思立意。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就材料中的两件事进行分析,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习惯性”质疑事件进行探究,还可以联系阅读积累中与这一主题相关的素材构思写作。
只要能紧扣“习惯性”质疑这一写作主题,均为符合题意的内容。
3.文体自由。
对于材料中的“习惯性”质疑行为,考生可以感性表达,写成记叙文;也可以理性思考,写成议论文。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选取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习惯性”质疑现象进行命题。
试题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生活,辨别是非,澄清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用自己的文章干预社会,激浊扬清。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远离“习惯性”质疑。
2.保持阳光心态,拒绝“习惯性”质疑。
3.可以质疑,但不可习惯性质疑。
4.理直气壮回应“习惯性”质疑。
5.变“习惯性”质疑为习惯性相信。
……
偏题立意:
1.关爱白血病患者,彰显人间大爱。
(偏跑,断章取义,脱离“习惯性”质疑的写作主题)
2.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同上)
3.保持真心,远离炒作。
(同上)
4.质疑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冷漠。
(偷换概念,将“习惯性质疑”偷换为“质疑”)
……
下水文
树立阳光心态,远离“习惯性”质疑
张俊杰老师
青岛女孩鲁若晴在微博中记录自己的抗癌故事,商丘官员坚持以捡垃圾的方式进行晨练,二者的行为本是值得赞扬的好事,却遭到了惯于“习惯性”质疑的网友的怀疑,说他们是在炒作和作秀。
这种“习惯性”质疑是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理,是一种极端有害的行为,它让人心远离善良,让社会变得冷漠。
只有远离“习惯性质疑”,才能尽享美好生活。
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必须抛弃过分敏感和过度警惕的心理。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靠炒作走红和获利的人很多,大到娱乐圈里某些明星靠炒作提升人气,小到一些名不经传的主播和网红靠炒作蹭流量。
生活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久而久
之人们就会被洗脑,就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了,就习惯于罔顾事实而发表意见了,就习惯于即便是好事也偏要不往好的方面想了。
这样我们还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吗?整天生活在怀疑一切的环境中,我们难道不累吗?所以,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除了要对网络环境加强监管外,我们还必须抛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过分敏感和过度警惕心理。
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必须树立阳光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是啊,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外物,外物自然带上了我们个人的色彩。
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有佛性;心中有魔,看万物都带恶念。
本材料中,网友的“习惯性”质疑何尝不是其狭隘心理的一种流露?不是其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过激表现?不是其内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种折射?
当瓶子里剩下半瓶水的时候,乐观者会说,还好,还有半瓶水;而悲观者却说,只剩下半瓶水了。
积极向上者才能发现生活之美,心态阳光者才能发现人性之善,怀揣美好者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所以,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必须抛弃狭隘心理,以磊落坦荡之心胸客观公正地对待外物;养成阳光心态,让自己积极乐观起来。
这样,你将发现:鲁若晴在微博中记录自己的抗癌故事,既能激励其他癌症患者的抗癌斗志,也能为医务人员治疗提供临床资料;商丘的“街净哥”每天以捡拾垃圾的方式晨练,既捡拾了垃圾,还能影响更多的人爱护环境。
这都是充满善意的行为,都是值得赞扬的好事。
远离“习惯性质疑”吧,这样,你才能发现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性善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