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代艺术造型之大美

合集下载

[专业课]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

[专业课]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汉代铜镜特点:体薄平边圆钮装饰表现与程式化特征。

长信宫灯:1968年河北城西汉墓出土灯通体镏金,形态生动别致,其造型为宫女跪坐,双手执灯状高48厘米灯盘可拆卸清洗,屏板可开合,以调整灯的亮度和方向。

宫女右臂胸腹设置为烟道膏烛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可顺烟道沉积以保持内清洁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马踏飞燕:铜奔马,虽然马的三足腾空,一只踏飞燕,但重心稳固,昂首阔步嘶鸣,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是中国青铜艺术史上脍炙人口的佳作。

现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汉代纺织工艺:水平高超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美称汉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如长安西郊的建章宫,宫内有太液池,池内起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这种“一池三岛”的设计对后世的园林布局有深远影响。

古代设计理论的出现与形成:1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而在美学乃至工艺美学理论中贯穿的主要是儒家的礼教观点,这一思想对于后世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其核心是和与适。

和固然是要求符合天地阴阳之和。

符合儒家礼教之和。

适是指建筑的大小,高低应适合人的居住要求,建筑物过大过小阴阳失调,人就会感到不适,因而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2 汉代思想家,美学家,继承孔子“文质彬彬”的观点,在谈到之于质关系时,总是强调两方面的适中(使用装饰两方面相得当,还要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才做到了文质兼备)3由于儒学的影响,当时普遍的审美理想就是只有符合礼教达到“中庸”才算是实用,因此我国古代工艺设计思想也不例外。

4 西汉时,淮南子刘安召集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撰了恢宏巨著《淮南鸿烈》即《淮南子》书中有关于营造设计范畴的论述事理兼备。

精粹隽永是我国古代设计思想史上难得珍贵著述。

作者在这里首先讲述了上古时代帝王对于住房的设计崇尚自然,不事过分的装饰,与民居无异如此才能安定民心,统治天下的道理。

这就发展了墨翟和管仲倡导的朴素,质真的设计审美原则。

汉代的工艺美术特点,装饰特点:1 汉代儒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厚葬之风的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上。

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

经典纹样(中国2秦汉时期)1
• 汉锦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纹
秦汉纹样
• 汉锦乐字纹
秦汉纹样
汉-”长乐明光“锦
团花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 尼雅遗址发掘出土一块织 锦护膊,青底白色赫然织 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 出东方利中国”,还有用 鲜艳的白、赤、黄、绿四 色在青地上织出的汉式典 型的图案:云气纹、鸟兽、 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 形纹,方寸不大内涵丰富。
大几何纹锦
春秋纹样
• 战国锦大菱形纹样
纹样以菱形为外轮廓,内 饰小几何纹,这种组合形式与 结构接近于华南、西南少数民 族的土家锦、苗锦纹样。
春秋纹样
春秋纹样 • 战国锦六边形纹样
春秋纹样
几何纹
多在织物、编结物、木雕、竹编等工艺 品中出现。商代已经能织出菱格纹,这 种造型与织造中经纬呈斜形相交而出菱 形造型有关。春秋战国的菱格纹更为复 杂,有大菱形套小菱形的,类似漆器中 的羽觞(shang),学界称“杯纹”。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Leabharlann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中,
数量最多的要数刺绣。这些色泽如
新的刺绣珍品都有着吉祥而极富诗
意的名称,著名的有“信期绣”、
“乘云绣”、“长寿绣”、“茱萸
绣”等等。
秦汉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汉- “乘云绣”绢(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
春秋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春秋纹样
• 汉代云气纹
春秋纹样 • 战国绮杯纹
以菱形组合成的耳杯纹的形式颇为多见,称之为 “杯纹”,寄寓丰收富裕,生活美好。几何纹可向 四周连续延伸,寓意长寿,故又称“长寿纹”。
秦汉纹样 • 西汉漆器草叶纹
春秋纹样
• 战国锦散点几何纹
春秋纹样 • 战国锦几何填燕纹

汉代工艺美术的成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代工艺美术的成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代工艺美术的成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汉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的开启。

在汉代,工艺美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了当时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工艺美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技术享誉中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代工艺美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式而著称。

无论是金属器、陶瓷器、玉器还是丝织品,汉代的工艺品都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性和技术水平。

其中,汉代的铜器以其精美的装饰和独特的造型成为了当时国内外艺术界的瞩目焦点。

汉代陶瓷器以青瓷、灰陶等为代表,其釉色绚丽、纹饰精美,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

同时,汉代的玉器制作工艺也达到了高峰,玉雕技术精湛,玉质晶莹剔透,成为了当时贵族阶层特有的身份象征。

另外,汉代丝织品在采用染色技术、织造工艺方面不断突破创新,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汉代工艺美术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汉代工艺美术注重自然主题的表现,追求自然之美,强调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描绘。

例如,在陶瓷器的纹饰设计中,汉代工匠们常以动植物、花卉、山水等自然元素作为主题,将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于器物之上。

此外,汉代工艺美术还融合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现了当时的文化多元性。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汉代工艺美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艺术界的珍品。

综上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成就既体现在丰富多样的工艺技术上,也表现在独特的艺术风格中。

汉代工艺美术对后世的工艺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汉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汉代文化的窗口。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

对于汉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这个主题,为了使文章逻辑清晰、有条理,以下是对文章结构的安排:1.2 文章结构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探讨汉代工艺美术的成就:1.2.1 汉代工艺技术的发展在这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汉代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

博大、浪漫、古拙——汉代造型艺术的美学意义

博大、浪漫、古拙——汉代造型艺术的美学意义

R旧ci r cl el之术伦瑷博大、浪漫、古拙——汉代造型艺术的美学意义■TE X T/魏娜“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小拘忌,来允装饰的花纹”。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究竟毫末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被俘来一样,白f l j骄使.决不介怀”。

这些就是鲁迅先生眼中的汉代人。

汉代对秦代实行“焚书坑儒”而毁灭殆尽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继承并发展了先秦诸家的思想文化成果,其中包括北国的传统史化和以楚骚为代表的楚文化的浪漫精神,也吸取了秦代【自i对社会现实、解决现实M题的务实精神,逐步形成r统一的汉民族的文化意识和心理结构。

“作为这个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11I国古代的基本艺术特征在汉代完伞形成,并终j|.成为汉民族的意识传统”。

(李泽厚、刘纪纲《巾同美学史》)博大的胸襟汉代人之所以拥有至今震撼人心的造型艺术,与其博大的胸襟和包容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刚刚步入一统局面的汉代人,而对身外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占有欲。

他们感到天地宇宙如此开阔和繁荣,在艺术创作中试图利用有限的形式表现出人地的无限。

汉代人博大的胸襟和气概主要表现为其包容性和开放性。

他们不拘泥,不小气,有着一种“‘f l-川I异流而皆归于海”的胸怀。

西汉早期,标榜“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流行朝野,成为一f J显学,这个黄老之学足以老庀的道家学说为基础的新道学。

他的新就表现在思想上的包容性,同时也体现了整体汉代人的包容性。

这个托名皇帝,渊源《老子》的黄老之学,已经容纳,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思想。

武帝时期,以苇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应运而牛。

他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听起来这个卵论好像很唯一,很々断,但实际上这时的“儒术”与汉初的黄老之学一样,也是在综合性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儒学,其中尤以对“阴阳”“』£行”观念的吸收最具特色。

汉人博大的胸襟和包容的态度进一步表现在《淮南子》中对“大美”思想的阐述。

中国汉代艺术造型之大美

中国汉代艺术造型之大美

中国汉代艺术造型之大美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心态的写照。

汉代艺术遗存在后世的除了汉代画像石刻外,汉代的书法碑刻、汉代的印章、汉代雕塑、汉代音乐等,都以其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艺术特征,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方式和载体,诠释着这个时代集体的审美意识。

一、面向无垠、天人一体的包容气概汉帝国的勃勃生机和放于四海的广阔视野,使繁富巨大的生活场景成为艺术首要表现的物象。

汉大赋写景图貌、铺排列叙的夸饰,将辽阔的疆土、宏伟的山川、繁华的都市、巍峨的宫殿、广袤的林苑、富足的物产以及帝王恢丽典礼、庄严仪仗、宏大歌舞、豪奢宴饮结合起来,是对自然的美妙和人的创造之功的礼赞,向人们展示了数量众多、体积宏伟、场面广阔、威势无比的巨丽之美。

王充的《论衡·定贤篇》论诸家赋在于“文丽而务巨”,是以铺排宏丽的文辞、以夸饰的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穷造化之精神,尽万类之变态,瑰丽窈冥,无可端倪”,“总众类而不厌具繁”,“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称之。

斯于千态万状,层见迭出者,吐无不畅,畅无不竭”。

赋者在广大宇宙间移步换形,游思畅怀,展示出纷芸驳杂、多彩多姿的美。

因此,赋的空间感之浩大,犹如背负青天,九万里扶摇的大鹏,俯瞰着大千世界滚滚红尘。

司马相如说:“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也。

”闻一多先生称汉赋“凡大为美,其美无以名之”,都深切地揭示了汉赋最基本的美学特征。

汉代建筑同样在追求体天象地、包蕴山海的气派,早在西汉天下初定时,萧何就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理由是“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体现了相容并包而开朗自信的文化意向,力求空前绝后巨丽的建树,以展示出汉代“天人一体”的审美风度。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

”“据坤灵之宝势,承苍昊之纯殷,包阴阳之变化,含元气之烟氢。

”将有限的建筑空间,以六合为本,顺应天地运转之规律,延伸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无限空间中去。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汉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该时期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后代文化。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汉代艺术注重形式的自然和生动。

汉代艺术家注重以自然为本,追求自然的生动与形态感。

在绘画中,常以景物、人物为素材,注重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环境的气氛,使画面富有生气、自然、真实。

其次是汉代艺术注重艺术的实用性。

在汉代,艺术品不仅是供赏玩的物品,同时也是实用的工具,如陶器、玉器、铜器等,这些器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生活和使用价值。

这种实用性的追求,也促进了汉代艺术技术的不断提高。

再次是汉代艺术注重传承和创新。

汉代艺术家不仅注重传承古代的艺术传统,还不断尝试创新,表现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

在汉代,绘画、雕刻、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汉代艺术注重艺术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汉代艺术家不仅注重创作艺术品本身,还深入到社会生活和民间文化中,通过反映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等,表达了人们的感情与思想,以及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发展,塑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风貌。

在今天,汉代艺术的精神仍然具有
很重要的意义,它为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事业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汉代代表性艺术品

汉代代表性艺术品
或执斧捉蛇,以形貌狞猛为特色。东汉石刻艺 术的成就还体现在造型劲健的大型动物雕刻上。 山东临沂石羊岭出土的1对石羊(故宫博物院), 高95厘米,用矩形石材雕成,胸前分别镌刻 “永和五年”(140)、“孝子孙侯”、“孙仲 乔所作羊”等隶书刻铭,形象古朴典雅,富有 装饰趣味。雕造于桓帝延熹(158~167)年间 的汉汝南太守宗资墓石天禄与石辟邪,高约165 厘米,虽遭风化剥蚀,仍具挺拔豪迈之气势。 河南洛阳孙旗屯出土的石天禄与石辟邪,高109 厘米,身长166厘米,躯体矫健,神态威猛,保 存状况最佳。此外,陕西咸阳沈家村出土的1对 石兽、山东嘉祥武氏祠的1对石狮、四川芦山杨 君墓石狮及雅安姚桥高颐墓石辟邪等,均属东 汉晚期的优秀石刻。
• 汉代墓室壁画
• 汉代墓室壁画是一种装饰壁画,兴起于西 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 或地方豪强。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 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源自 •题材内容编辑•
• • • • • • • •
大致可归纳为7类:①表现墓主庄园中生产活动场面的农耕、桑园、放牧、射猎等;
• •
河北望都1号东汉幕壁画
汉代代表性艺术品
• 瓦当 • 何谓瓦当 • 含义:瓦当俗称瓦头,是中国建筑用的一 种陶制品,是处于房檐部的一个筒瓦的端 头,上面常有装饰性的图案和文字。它既 便于屋顶漏水,又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 同时还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
• 汉 成山瓦当
汉 大家常完瓦当
汉 鼎胡延寿保瓦当
汉代雕塑
• 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刻、玉雕、 陶 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术应用范围非 常 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高,举凡大型纪念性石刻、园 林 装饰雕塑、各种明器雕塑及实用装饰雕塑等方面,均 有 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为丰富。 石刻 汉 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 石刻作品上。 雕像一般都是全身体,通过肢体的姿态和动作来突出被雕 刻者的心理活动。中国西汉和东汉的雕塑作品,主要包括 石刻、玉雕、 陶塑、木雕和铸铜等品种。当时,雕塑艺 术应用范围非 常广泛,表现技巧迅速提高,举凡大型纪 念性石刻、园 林装饰雕塑、各种明器雕塑及实用装饰雕 塑等方面,均 有显著发展,留存至今的汉代雕塑遗物极 为丰富。 石刻 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 型 石刻作品上。雕像一般都是全身体,通过肢体的姿态 和动作来突出被雕刻者的心理活动。

简述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

简述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

简述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
汉代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重要的一段篇章,它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征。

汉代艺术经历了立体造型早期、古装派、楚汉文化派、绘画大师派等几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中唐为主要时期的汉代艺术发展系统。

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
1、汉代艺术重视文化传承和神话传说,风格深受古文化的影响,并吸取西亚古代文明的精华。

造型优美、笔划精致、色彩斑斓、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多彩,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汉代艺术以凝练的线条勾勒出华丽的画面,重视立体感,注重空间结构,通过色彩明亮的调和,使艺术形式达到卓越的高度。

3、汉代艺术以精致的笔触表达出表现主义的画面,融合儒家思想,具有清新的空灵感,有一定的宗教性,反映当时宗教信仰的变化及其实践。

4、汉代艺术以圆润线条,将艺术形体描绘得极具立体感,重视表现技法,将不同色彩交融,构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作品在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简言之,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表现出表现主义、宗教信仰、立体造型以及融合古典文化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汉代艺术造型之大美
发表时间:2017-07-04T10:29:40.7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作者:权桂敏
[导读] 汉帝国的勃勃生机和放于四海的广阔视野,使繁富巨大的生活场景成为艺术首要表现的物象。

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266799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心态的写照。

汉代艺术遗存在后世的除了汉代画像石刻外,汉代的书法碑刻、汉代的印章、汉代雕塑、汉代音乐等,都以其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艺术特征,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方式和载体,诠释着这个时代集体的审美意识。

一、面向无垠、天人一体的包容气概
汉帝国的勃勃生机和放于四海的广阔视野,使繁富巨大的生活场景成为艺术首要表现的物象。

汉大赋写景图貌、铺排列叙的夸饰,将辽阔的疆土、宏伟的山川、繁华的都市、巍峨的宫殿、广袤的林苑、富足的物产以及帝王恢丽典礼、庄严仪仗、宏大歌舞、豪奢宴饮结合起来,是对自然的美妙和人的创造之功的礼赞,向人们展示了数量众多、体积宏伟、场面广阔、威势无比的巨丽之美。

王充的《论衡·定贤篇》论诸家赋在于“文丽而务巨”,是以铺排宏丽的文辞、以夸饰的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穷造化之精神,尽万类之变态,瑰丽窈冥,无可端倪”,“总众类而不厌具繁”,“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称之。

斯于千态万状,层见迭出者,吐无不畅,畅无不竭”。

赋者在广大宇宙间移步换形,游思畅怀,展示出纷芸驳杂、多彩多姿的美。

因此,赋的空间感之浩大,犹如背负青天,九万里扶摇的大鹏,俯瞰着大千世界滚滚红尘。

司马相如说:“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也。

”闻一多先生称汉赋“凡大为美,其美无以名之”,都深切地揭示了汉赋最基本的美学特征。

汉代建筑同样在追求体天象地、包蕴山海的气派,早在西汉天下初定时,萧何就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理由是“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体现了相容并包而开朗自信的文化意向,力求空前绝后巨丽的建树,以展示出汉代“天人一体”的审美风度。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

”“据坤灵之宝势,承苍昊之纯殷,包阴阳之变化,含元气之烟氢。

”将有限的建筑空间,以六合为本,顺应天地运转之规律,延伸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无限空间中去。

建筑布局样式到名称一律以天象为准,讲究建筑与天体世界的对应,各种精美的建筑材料的堆砌、罗列,层迭的结构群体铺排、对称,而又附以总览天地人物的壁饰和带有夸张浪漫色彩的飞檐翘脊,形成极致欲令后世人无可复加的宏丽风格。

武帝时期的西北汉简,以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汉简为主,书法笔划的错落不一、刚健豪迈,对字体形势节律的探索与宏阔气度的渲染,是汉时西北职业化的汉简书写者——书佐,对书艺笔意与章法的创新和开拓。

再者就是豫鲁川陕的碑刻与摩崖石刻,“碑”最早是立在宫殿宗庙之前,为观察日影推测时间之用,或为了拴住祭祀之牲。

而立在墓前或放置墓圹中,则是为了施以滑卢,用绳系棺以下墓。

碑上内容,以述德记事彰功美名为主,则自东汉开始。

“自东汉以后,碑碣大盛”,这意味着东汉碑刻与这一时代多记主人生前事迹的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等空前发达是相通相辅的,都是“事死如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的丧葬观念之产物,是旨在彰显人生事功、追求生命不朽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种碑刻多出于黄河流域汉代王族贵胄、官吏地主较为密集的地区。

风格更是多样,结体用笔富于变化。

张迁碑的方正雄健,礼器碑的法度森严,鲜于璜碑的遒劲浑穆,曹全碑的飞动舒展,摩崖刻石的粗犷雄浑,都在磅礴大气中透出天然古拙。

汉代画像砖,是汉代陶塑与地下冥宅的结合,与汉代画像石刻一样,是汉代崇尚厚葬、事死者如生的产物,同样表现出汉代社会的诸多方面。

画像砖是汉墓的建筑材料,由于地域和用途的不同,砖形变化多种,大多为长方形、三角形、矩形等,或空心大砖,或实心小砖。

西汉的画像多是阴线刻,或是小印模依次在泥坯上排列压印出来,前者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后者则浅浮雕与阳线相结合,图案繁密朴拙。

东汉的画像砖所用技法则是浅浮雕、高浮雕、阴线与阳线相交兼施,根据题材而灵活多变。

这种图像将生者对死者的祝愿,内容与汉代画像石刻相同,将现实的和幻想的世界全部囊括。

画像砖以简洁刚健的线条塑造形象,粗放遒劲中不失细腻。

古朴丰满的意境,夸张奔放的运动节奏,壮阔深远的场面,都给后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

南阳新野县出土的杂技戏车、泗水捞鼎、胡汉战争画像砖,使人不禁为其高超的构图、精心的安排、细节的处理所折服。

郑州洛阳一带的画像砖,又以不同于豫南的崭新面目和流转飞动、刚劲婀娜的线条而使人为之一振。

二、传神写心、夸张多变的心灵世界
汉代美学中一种注重生命力量的内核,带来了汉代艺术体写万物风姿神貌的意识。

在“天人合一”观念看来,生命充溢于广大的宇宙,流贯于整个天地自然。

天地万物无不充满着昂然奋进之生命,人类与万物无不是生命的结晶。

因此,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就是表现心灵。

艺术的本质是体现人之鲜活的感性生命和充沛的精神活力。

所谓“言,心声也”、“文,心学也”、“书,心画者”,汉代人树立了中国古代艺术中以人的生命为本位的审美意识。

汉代的石刻、陶塑在继承秦以来的写实艺术的基础上,更注重人与动物内心精神气质的表达,那种神彩飞扬的礼赞人世,夸张的造型,为抒情而省略了大部分细节的大胆与投入,正是汉代人对生命价值的表征。

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取大势、去繁缛,追求神似,以简练、明快而又古拙的风格,兴趣盎然地投入现实生活,表现人的世界,这种充满艺术活力的艺术格调正是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大气磅礴的精神写照。

汉代的陶俑为追求神情韵致,不讲究细节,对五官、衣纹等只作简单交待,进退俯仰,节奏感强,这与秦俑一丝不苟的写实形成对比。

在汉代动物雕塑中,马奔驰嘶鸣的气势、羊且行且嗅的温顺、狗警觉凶猛的神态、猪硕腹凹腰的肥重、护雏的母鸡、昂首的公鸡,都抓住了动物最为典型的一瞬,观察入微,表现自如,从气质的表现上张扬其活力,这就是汉代陶塑的魅力所在。

三、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了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

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

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

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

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

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

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
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你看那“荆轲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气势”。

所以,在这里,动物具有更多的野性。

它们狂奔乱跑,活泼跳跃,远不是那么安静驯良。

它们根本不像唐代那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态伫立。

同样,在这里,不管是神话幻想、历史故事或人物形象,虽然有时表面上也是静止形态,却仍然包含着内在的运动、力量的气势感。

在这里,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亦即其对世界的直接的外在关系(不管是历史情节或现实活动),来表现他的存在价值的。

这不也是一种运动吗?正因为如此,行为、事迹、动态和戏剧性的情节才成为这里的主要题材和形象图景。

形象如此,构图亦然。

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

这也似乎“笨拙”,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

它比后代空灵的美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

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乎显得分外的拙、粗、重。

然而,它不华丽却单纯,它无细部而洗练。

它由于不以自身形象为自足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

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

但它又根本不同于后世文人浪漫艺术的“写意”。

它是因为气势与古拙的结合,充满了整体性的运动、力量感而具有浪漫风貌的,并不同于后世艺术中个人情感的浪漫抒发(如盛唐草书的气势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