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图
捣练图教学反思

捣练图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捣练图是一种教学工具,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知识点和概念,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然而,捣练图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捣练图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包括教学设计、学生参预度、知识迁移、教师角色和评估方法。
一、教学设计:1.1 捣练图的结构和布局是否合理?捣练图应该清晰地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避免信息过于拥挤或者混乱。
1.2 捣练图的配色和图形是否符合学生的审美和认知习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配色和图形,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1.3 捣练图的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捣练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参预度:2.1 学生在捣练图教学中的主动参预度如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思量和讨论,以增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学生对捣练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读捣练图,培养他们的图形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3 学生在捣练图教学中的反馈和评价如何?教师应该及时采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捣练图的设计。
三、知识迁移:3.1 学生在捣练图教学后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捣练图中的知识点和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2 学生在捣练图教学后能否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和领域中?教师应该匡助学生发现知识的联系和共通之处,培养他们的学科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3.3 学生在捣练图教学后能否将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拓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捣练图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量和扩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师角色:4.1 教师在捣练图教学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如何?教师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路人,匡助他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捣练图。
4.2 教师在捣练图教学中的激发和激励作用如何?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捣练图欣赏》课件

花鸟题材
捣练图中的花鸟题材常将花鸟 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寓意吉 祥和美好。
应用领域
1
文化传承
捣练图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被用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
艺术收藏
捣练图作品备受艺术收藏家的喜爱,代表着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
3
艺术教育
捣练图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被用于教育机构教授艺术和绘画技巧。
总结
捣练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瑰宝,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引领着人们 进入古老而神奇的绘画世界。
2 意蕴深厚
每一幅捣练图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思想,常常有隐藏的象征意义。
3 张弛有度
捣练图在绘画构图上追求形神兼备,既有恢弘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表现。
分类
人物题材
捣练图中常出现具有历史或传 说背景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 国古代人文风貌。
山水题材
山水题材是捣练图中的重要主 题,通过描绘山水,表达了中 国人对自然景色的崇拜和赞美。
《捣练图欣赏》PPT课件
捣练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风格,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备受关注。 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捣练图的历史背景、特点、分类以及应用领域。
历史背景
捣练图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捣练图主要用于宫廷绘画,作为皇帝和贵族们的艺术 欣赏品。
特点
1 纤毫毕现
感。
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知识点

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知识点在八年级美术上册中,捣练图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捣练图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它是在绘画过程中通过手指或细毫反复按磨来达到鲜明的色彩和艺术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捣练图的相关知识点。
一、捣练图概念捣练图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它指的是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反复按磨来达到鲜明的色彩和艺术效果。
捣练图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它可以使画面变得清晰、明确、具有层次感和透明感。
二、捣练图的特点1.色彩鲜明在捣练图中,色彩鲜明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捣练图可以使颜色更加鲜明,提高画面的色彩对比度,让画面更加明亮。
2.透明感强在捣练图中,透明感非常强,可以使画面变得轻盈、亮丽。
同时,在画水墨画时,通过捣练图技法,可以表现出水墨的透明而自然的笔墨效果。
3.层次分明捣练图可以使画面具有层次感,让画面更加有深度。
同时,捣练图技法还可用于表现质感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
三、捣练图的运用捣练图技法在中国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花鸟画中,捣练图可以让花叶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而生动;在山水画中,捣练图可以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四、捣练图的技法1.运用指头在捣练图技法中,运用指头十分关键,指头可以代替毛笔进行着色和表现。
当运用指头进行捣练时,需控制压力大小,使之与画面线条的宽度和颜料的浓度相适应,避免划伤纸面。
2.运用细毫捣练图也可以用细毫代替指头,运用细毫可以更加精细地表现画面。
3.运用色彩捣练图在运用色彩方面也具有很大的特点,经常运用有机强鲜明的颜料,这样更能凸显出捣练图的艺术效果。
总之,掌握捣练图技法对于美术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实际绘画中,通过灵活运用捣练图,可以使画面更加透明、色彩更加鲜明、层次更加分明。
捣练图绘画手法的美学鉴赏

总结与评价
1
此外,《捣练图》还蕴含着深 刻的女性意识
2
画面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是被动 地被描绘和欣赏的对象,而是 作为劳动主体出现,展现了她
们勤劳、坚韧和智慧的一面
3
这种女性意识的出现,不仅是 对传统绘画中女性形象的一种 突破,也是对当时社会性别观
念的一种挑战
6
传承与发展
传承与发展
《捣练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之作, 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这幅画作不仅代表 了唐代宫廷画的艺术成就,而且对于研究 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在传承过程中,《捣练图》对 于后世画家和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一种启 示和借鉴,它所蕴含的美学元素和艺术手 法为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具体的色彩运用上,张萱注重表现物象 本身的色彩变化。例如,在描绘妇女们的 服饰时,他根据不同服饰的材料和纹理, 施以不同的颜色和浓淡变化。在描绘丝绢 时,则突出了丝绢本身的白色和光洁度,
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亮丽和鲜活
4
表现手法之美
表现手法之美
除了构图、线条和色彩之美外, 《捣练图》还通过多种表现手法 展现了其美学价值。首先,张萱 通过对劳动场景的细致刻画,展 现了唐代宫廷女子的生活状态和 劳动风貌。这种写实主义的表现 手法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富有生 活气息
此外,张萱还善于运用线条的组合与排列,营造出一种形式美感。例 如,在描绘丝绢熨平的画面时,他运用了一系列的短线,形成一种类 似于水波纹的图案,既表现了丝绢的质感,又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3
色彩之美
色彩之美
01
02
《捣练图》的色彩运用也极具特色。张萱 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赋色法,以浓淡 相宜的色彩表现出物象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整幅画作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以温馨、恬 静之感。同时,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富有变化的画面效果
《捣练图欣赏》课件

捣练图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成为历代画家学习的范本
由于《捣练图》在绘画技巧和构图方面的卓越表现,它成为了中国画坛上众多画家学习和模仿的范本,影响了众 多后世的绘画作品。
开创工笔重彩画新篇章
张萱的《捣练图》以其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开创了工笔重彩画的新篇章,对后世的工笔绘画风格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CATALOGUE
捣练图的艺术特色
构图特点
01
02
03
对称性
画面左右对称,表现出和 谐、稳定的视觉效果。
层次感
通过远近、虚实的手法, 呈现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 。
细节描绘
对服饰、道具等细节的精 细刻画,增强了画面的生 活气息。
色彩运用
丰富性
运用多种颜色,使画面色彩丰富、饱 满。
情感表达
色彩的运用传达出情感和氛围,使画 面更加生动。
《捣练图欣赏》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捣练图简介 • 捣练图的艺术特色 • 捣练图的文化内涵 • 捣练图的影响与价值 • 捣练图的传承与保护
01
CATALOGUE
捣练图简介
作者介绍
唐代画家张萱
《捣练图》的作者张萱是唐代著 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作品多 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是唐代工 笔重彩画的杰出代表。
作品概述
画作内容
《捣练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在捣练、熨烫、缝制过程中的场 景。画中人物形象生动,刻画细致入微,是唐代工笔重彩画的杰出代表。
艺术特色
作品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设色艳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画中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唐代贵族妇女的优雅气质和生活状态。
捣练图课件

解 读 捣 练 图
唐代女子服饰——红裙飞袖随心舞
衫、襦,就是短上 衣,是唐代女性最 常见的衣服。衫是 夏装,较薄,襦是 冬装,有夹的和棉 的。唐初的衫比较 短小,袖子窄,掖 进裙腰。后来变得 逐渐宽大。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捣
练
图
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 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 缝纫的劳动场面。金箔绢本,宽37厘米,长147厘米, 于1912年被波士顿美术馆中国· 日本美术部部长日本 人冈仓天心非法从中国抢走,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
种
写意画
画家小传
张萱----(唐)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名冠。 流传下来的著名作品是《捣练图》和《虢国 夫人游春图》。
“练”丝制品的一 种。练织成的时 候质硬,必须煮 过,漂白,再用 杵捣,才能柔软 洁白。
第一组描 绘四个人 以木杵捣 练的情景;
解 读 捣 练 图
第二组 画两人, 一人坐 在地毡 上理线, 一人坐 于凳上 缝纫, 组成了 织线的 情景;
解 读 捣 练 图
解 读 捣 练 图
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 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
妇女都有着丰颊肥体.臃肿高贵的身体形象。
唐代女子服饰——红裙飞袖随心舞
捣练图作品简要评析
作者 属于 构图 绘画 色彩 精彩 细节 及年 什么 样式 技法 代 画种
《捣练图》_纠结的宫中女性

请你把页面摊平,现在你看到的就是《捣练图》卷的全貌。
全卷一共有十二个人。
其中,有九位成年小女孩当然,这些解释都不是“标准答案”,只是为我们欣赏这幅画提供了一种视角。
缝纫组缠线棍和底座2.帘栊 :挂着竹帘的格子窗。
栊是一种有横直格的窗子。
开坐着。
在古代,人们认为箕坐是非常无礼的坐法。
不过到了中古时期,跪坐制度开始松弛了,唐代就是坐姿和坐具发生重大变化的过渡时期。
两位女士的坐这一组人物有三位成年女性,两名少女,一个小女孩。
小女孩最有趣,她钻在白练下面,调皮地玩耍。
两名少女已经参加劳动,但还只是做辅助的事,一个在看管炭火,一个在帮着扶住白练。
三位成年女性都中正专心干活的黄裙女士捏一把汗。
或许,每位长大的女性心里,都住着一个这样的小女孩。
我们不妨把画卷中三个年龄段的女性,看成古代女性的三个人生阶段,由天真活泼到矜持守成,在无可奈何中,她们举起熨斗想要烙平时光的褶皱。
缝纫组中络线的女子在正式场合这样坐才合乎礼节:屈膝降腰,两膝着地,两脚的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上。
在今人看来,这样的坐法其实就是“跪坐”。
跪坐是不舒服的,为什么古人还要求这样做呢?因为汉代以前不流行穿合裆裤,如果在席上箕踞而坐,两腿左右叉开,容易暴露隐私部位。
熨烫组女子额上的花钿和发髻上的梳子花钿和梳子手持团扇照看火盆的少女4.《捣练图》的原作已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 《捣练图》,据传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
有人认为,扇面图画有宋画风格,尽管画家忠实地摹画原作,却也留下了一点自己的印迹。
捣练图教学反思

捣练图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捣练图是一种常用于教学中的图示工具,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对捣练图教学进行反思,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合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捣练图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捣练图的设计与布局1.1 捣练图的设计要符合学习目标:捣练图应该清晰地展示学习目标,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设计捣练图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避免过于复杂或者抽象的图示,以免造成学习难点。
1.2 捣练图的布局要合理有序:捣练图应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布局,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知识的组织结构和内在关联。
同时,捣练图中的各个元素应该有明确的标识和说明,避免学生产生困惑或者误解。
1.3 捣练图的颜色和字体要恰当选择:捣练图的颜色和字体选择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视觉习惯,避免过于花哨或者含糊不清的效果。
同时,字体大小和颜色的搭配也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可视性,以方便学生理解和阅读捣练图。
二、捣练图的内容和表达2.1 捣练图的内容要准确全面:捣练图应该准确地展示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重要内容,避免遗漏或者错误的信息。
在设计捣练图时,可以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确保捣练图的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致。
2.2 捣练图的表达要简洁明了:捣练图应该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和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和记忆。
同时,捣练图中的文字说明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叙述和晦涩难懂的术语。
2.3 捣练图的示例和应用要具体生动:捣练图可以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应用场景,匡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在设计捣练图时,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其应用过程和结果。
三、捣练图的引导和反馈3.1 捣练图的引导要明确指导:捣练图应该通过明确的引导,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捣练图中,可以使用箭头、标签等工具,指示学生的注意点和思量方向,引导学生在图示中进行思量和推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女子服饰——红裙飞袖随心舞
颜色有白、青、绯、 绿、黄、红等,又以 红衫为多 。各种色 彩浓艳的裙子登上时 尚舞台的中心。红、 紫、黄、绿争奇斗艳, 尤以红裙为姣姣者。
唐代女子服饰——红裙飞袖随心舞
披帛用时将它披搭在肩 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
腰线提至胸下,在视觉 上延长下身比例
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
画面构图之精妙
画面中的人物各有分工,有坐有站,有高有低, 起伏变化,整体呈现“凹”字形,画面连贯, 像一幅连环画,内容相互呼应。重点描绘人物 的动态神情,细节传神,线条流畅,设色富丽, 充分体现盛唐工笔仕女画的高度水平。
唐代女子服饰——红裙飞袖随心舞
上襦下裙是唐代妇女的 主要服式,在隋朝至初 唐时期,女性一般上身 着窄袖短褥,下着紧身 长裙,裙腰高系,一般 都在腰部以上,甚至系 于腋下,并用丝带系扎, 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美 感。
妇女都以肥胖为 主,有着丰颊硕 体.臃肿高贵的 身体形象。头饰 都是直竖型,梳 把较高,横面较 窄。
• 总结讨论: • 1、《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 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 2、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 要特点是什么?
作业格式:
《捣练图》作品赏析 作品简介:(作者 年代 分类 简单叙述画面 描写的内容) 作品艺术特点:(服饰线条 色彩妆容 动作 形态 ) 唐代审美特点:身材 妆容 服饰 我欣赏:畅所欲言 自由发挥
仕女画
• “仕女”原指中国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 中国古代绘画中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 物画,称之为仕女画。
作 者
宋徽宗赵佶(摹本)——北宋倒数 第二个皇帝。他在政治上昏庸腐朽, 但擅长书画,在他统治期间,宋代 宫廷绘画最为兴盛。他对书画艺术 的爱好和提倡,客观上促进了宋代 绘画的发展。 张萱,唐,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 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以擅绘贵 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名冠。流传下来的著名 作品是《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面分解:
• 长卷画面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劳动 工序分为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场景 • 第二组:两个人,一个坐在地毯上理线, 一人坐在凳子上缝纫 • 第三组:几个人熨烫的场景,一个挥着扇 子烧炭的女孩,还有一个淘气的小女孩在 布低下玩乐
捣 练
解 读 捣 练 图
此图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全画共九人骑马,前 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画面描写了一个在 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 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 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
第一组描绘四个 人以木杵捣练的 情景; “练”丝制品的一 种。练织成的时 候质硬,必须煮 过,漂白,再用 杵捣,才能柔软 洁白。
缝 纫
解 读 捣 练 图
第二组画两人, 一人坐在地毡 上理线,一人 坐于凳上缝纫, 组成了织线的 情景;
解 读 捣 练 图
熨 烫
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 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 一、以上图片属于哪个朝代? • 二、上图人物都有什么特点? • 三、以上几幅图有什么不同特点?
作品分析——
1、此图名称?作者?年代? 2、作品中人们在干什么? 3、本图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4、请描述一下你认为最生动有趣的形象?
捣练图
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 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缝纫的劳动场面。金 箔绢本,宽37厘米,长147厘米,于1912年被波士顿美术馆中 国· 日本美术部部长日本人冈仓天心非法从中国抢走,现藏美国 波士顿美术馆;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
捣练图
----盛女性的生活
你认识这些图片吗?
唐代鲜于庭诲墓出土的 三彩陪葬俑,为三彩技 乐俑中的罕见珍品。唐 代陶瓷技术有了突飞猛 进发展,除了“南青北 白”瓷业之外,三彩陶 器在唐代烧造达到鼎峰 时期,创造了浓艳瑰丽 的唐代艺术风格。
盛唐时期的工笔重彩代表作,画面表现盛唐时期几位 头簪大花的贵族妇女在私家庭院中闲庭漫步的情景, 画面人物体态丰肥,衣着华丽,动作轻柔舒展。绘画 技法娴熟,色彩浓艳又不失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