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图唐朝仕女画的欣赏教学设计
捣练图 教学设计

《捣练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对《捣练图》的赏析,不能仅仅看成是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再现,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而应从传神的细节描写去探讨构图、色彩、透视等方面,从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的教学新理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的水平。
进而掌握方法去评述并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欣赏《捣练图》中细节的描写,并使学生掌握画家的构图、透视、色彩等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欣赏《捣练图》的分析方法,去评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欣赏视频,来了解电视剧中的大唐生活和我们今天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出《捣练图》
(二)新授过程:
1、自学5分钟,回答老师的问题。
(1)《捣练图》的作者是谁?
(2)作者简介
(3)画面多少人
(4)画面的人在做什么?
2、分析构图。
通过图解图构的形式来了分解《捣练图》,从图解图构的形式的了解《捣练图》的构图呈现H型,来保证画面的稳固。
3、分析色彩。
4、通过《捣练图》来了解唐代的人物特点。
(三)课堂实践过程:
学生来跟课堂所讲,来分析另一部唐代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并写出欣赏稿。
(四)展示和评价学生的欣赏稿
八、评价与小结: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捣练图》的特点,《捣练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初中美术人美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捣练图《捣练图盛唐女性的生活》教案

欣赏课《捣练图—盛唐女性生活》一、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树立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思想。
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意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则说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及历史烙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提高学生对多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学生由初一进入初二,在认知上面有所提升,这节课本身在欣赏方面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将学生的视野从作品的形式美感和主题意蕴提升至文化层面,以求帮助学生学会用文化眼光来审视美术作品。
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必然带有当时文化的痕迹,所以可以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赏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所承载的特定文化特征。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作品的欣赏、研究,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研讨,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及民俗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的社会文化价值,进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从《捣练图》看唐代人物画造型的主要特点与艺术风格。
2、教学难点:如何联系时代背景,让学生通过细节的观察,比较准确地掌握一些唐代历史人文信息。
三、教学过程:(一)、在轻缓的古典民乐声中,学生欣赏图片,引出课题《捣练图—盛唐女性的生活》。
(二)、内容分段介绍,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写实主义精神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对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及人物的刻画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独特魅力。
01捣练图教案

o课题:捣练图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教材分析:《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是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 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本课是欣赏课,先对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东西进行了解, 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接,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的种类与特点,在欣赏中增加对中国传统画的认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也是对中国历史的进一步探求。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同时期的仕女图进行图片的观看, 在对图片进行认识、感知、分析、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意识与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老师的疑难解答,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学生能够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能够知道当时的创作背景。
教学SL点:引导学生对仕女画的的了解。
以及对仕女画的特点。
掌握《捣练图》的欣赏。
教学难点:学生不了解当时朝代的背景所知道的不能与所看到的更好的结合。
教学方法:1、教法:教师讲解、图片欣赏、同学交流、共同探讨。
2、ﻩ学法:老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交流,通过图片的展示与讲解,共同完成此次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学具准备:教材教学过程:园收藏。
1860年“火烧圆明园” 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丁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捣练图(1)

<<捣练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此课《捣练图》的赏析,不能仅仅看成是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再现,而应从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传神的细节描写去探讨,从而理解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鉴于七年级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好问,教师应做到“放”,即“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思考,“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各抒己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水平,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提升审美水平,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还使用讲授法、问题法、多媒体的直观法,让学生有所比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2、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
3、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教学难点:画中刻画的人物如何做到传神,如何体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视频直观导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
引出问题: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
请同学们看课本封二到第三页。
(板书课题)学生观看影片,仔细观察画面,讨论后解决问题,发表见解。
二、学习新内容请看第三页顶端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问题:什么是仕女画?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
问题:1、什么是捣练?1、什么是熨烫?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
01 捣练图 教案 (2)

课题:捣练图课时:一课时(45分钟)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七年级(上)教材分析:《捣练图》这幅作品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
它以中国的传统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丝织品的一种)、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全画不画任何背景,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
三个部分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教学目标:通过对《捣练图》这幅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丰富同学们关于唐代时期的女性生活和绘画知识。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介绍作者张萱、创作背景及绘画知识。
《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公元713—755年)之作,京兆(陕西省西安)人,开元时曾任史馆画直。
“善起草”,对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尤擅长仕女画;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
当时的绘画兴旺鼎盛,产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优秀画家,遗留下诸多异彩焕发的艺术杰作,《捣练图》就是其一;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
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
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2、了解唐代人物画的概况,并了解唐代人物画在整个古代人物画中的发展概况。
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画家有张萱、周肋等,张萱是周昉的的老师,其工细妍丽,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唐代以其焕烂备致、雅俗共赏的绘画品质和异彩纷呈的绘画门类,一直屹立于古代美术的颠峰。
在唐代这个宫廷绘画盛行和蓬勃发展的时代,工笔人物画也迈向了造型准确、色彩饱满、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技法趋于完善的又一高峰。
3、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的欣赏方法和技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唐代女性生活——《捣练图》教案设计

◇准惫课件。
◇准备关于赵佶的相关资料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作者及年代;《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作品风格等
2、版块评比。
3、撰写感受或美术论文。
将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结论及制作网页的经过等记叙下来
将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或对其中较感兴趣的一点撰写成美术论文。
通过欣赏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关注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将网页上传到校网站或因特网,对各小组设计制作的版面进行评比,设以下几个奖项:组织奖、创意奖和技术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分组评价古代绘画和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搜集古代绘画的印刷品。了解怎样收藏古代艺术作品,增强自己的鉴赏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学情分析
1.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缺少了解,只能在历史课了了解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要让学生更加细致了解张萱的这幅作品。
2.通过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画家所使用的技法,都给我们提供了古代绘画的欣赏的重点。增强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捣练图

人美版八年级上《捣练图》教案捣练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捣练图》为例,了解中国古代仕女画的基本风格,了解工笔画线条细腻、色彩柔丽的优美风格,掌握中国画长卷式构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欣赏、比较、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了解掌握《捣练图》的技法特点和审美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绘画动人的美感和高超的技巧,培养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捣练图》看唐代人物画造型的主要特点与艺术风格。
2、教学难点如何联系时代背景,让学生通过细节的观察、比较准确的掌握一些唐代的历史人文信息。
三、本课知识点:1、通过欣赏《捣练图》了解中国唐代仕女画的基本特征。
2、简单了解一些唐代女性生活、劳作等情况。
3、知道唐代著名画家张萱、周昉,宋代画家赵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五、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资料《武媚娘传奇》、《狄仁杰京都神龙》片段。
师:这两段视频的主人公一个是千娇百媚范冰冰版的武媚娘,一个是霸气十足刘嘉玲版的武则天。
这两个武则天哪一个的妆容更贴近历史??真实的大唐可跟电视剧一样?你在生活中熨烫过衣服吗?如果唐代也有熨烫衣服,那用的会是什么样的工具呢?让我们带着种种疑问,走进今日课堂,绘画名作欣赏《捣练图》,从一幅图画入手,触摸历史的脉络,领略大唐的风采,了解唐代审美特征。
二、新课传授板书课题《捣练图》(一)、学生预习课文,出示本节课知识点:1.什么是仕女画?2、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你知道他吗?3、《捣练图》分哪几部分?它的构图是什么形式?你喜欢哪一个人物?4、唐代人物造型特点是什么?(二)、了解作者1、学生解答相关知识作者是谁?哪个朝代?谁的摹本?(P1,作者张萱,唐朝,传宋徽宗摹本。
)2、出示图片了解张萱、宋徽宗赵佶——在位25年,靖康二年,(也就是岳飞《满江红》里的“靖康耻,犹未雪”。
捣练图教学设计

捣练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捣练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学生能够掌握《捣练图》中人物的形态、服饰、动作等细节,提高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学习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人物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临摹、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能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培养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捣练图》的艺术特点,包括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
分析《捣练图》中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理解其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人物画的创作,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如何让学生理解《捣练图》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捣练图》的相关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等。
2、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捣练图》的高清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作品的细节和整体效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捣练图》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临摹和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现代劳动场景的图片,如工厂车间、农田劳作等,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提问: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进行劳动的?引出课题《捣练图》。
2、知识讲解(15 分钟)介绍《捣练图》的作者张萱,以及他在唐代人物画领域的地位和贡献。
讲解《捣练图》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
分析《捣练图》的艺术风格,包括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
重点讲解人物的形态、服饰、动作等细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生动性和写实性。
3、作品欣赏(15 分钟)展示《捣练图》的高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场景和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捣练图》唐朝仕女画的欣赏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使整个教学成为既能传授理论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陶冶情操的动态功能过程。
二、教材分析:《捣练图》主要描绘的是唐代宫廷妇女丝织劳动的场面。
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
突破了以前人物画只画宗教烈女题材,而转入对生活中妇女形象的描绘。
主要知识点有:仕女画,唐朝仕女的特点,中国古代人物画“以形写神”技法特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欣赏,使学生知道欣赏一幅画的一般过程。
2、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独特魅力。
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3、通过欣赏唐代仕女画,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画的内涵,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欣赏作品时,结合唐朝的社会风貌,探究出唐朝仕女画的特点。
解决办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画中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再从发式、服装等方面一步步探究。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以形写神”的独特魅力。
解决办法: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静——动——静)感受过程。
既有亲身模仿体会,又有画面比较欣赏感受。
五、教学准备:
1、收集大量的资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
六、板书设计;
《捣练图》———唐朝仕女画的欣赏
捣练仕女
大唐风格以形写神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已经在历史课上领略了唐朝建筑的雄伟宏大,也欣赏过了唐诗的雅韵,今天我们共同感受唐朝仕女画的独特魅力。
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突出学科的横向联系
(二)、解题
首先课题里出现两个我们陌生的词“捣练”、“仕女”。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书上的注解给我一个简洁的解释。
学生看书回答“捣练的美女图”自然过度到新课内容。
(三)、新课环节、
1、构图形式
课件出示“捣练图”介绍一下张萱。
最主要的是他突破了以前的宗教、孝女、烈女的题材,而转入对现实生活中妇女生活的描绘。
{如果有学生发现和书上的作者不一样,再介绍以下赵佶,顺便提一下保护历史文物书画} 然后让学生在长卷横幅图中找出哪一部分是捣练图。
教师根据学生找的出示捣练局部图。
再出示缝纫、熨烫局部图,让学生观察图找答案并命名。
三个部分相对独立,又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画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很随意的情况下了解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独特构图形式。
2、审美观点
提问:如果以我们今天的审美眼光看画中的人物形象,她们美吗?提问:为什么唐代“以胖为美”?学生观察画面回答问题:“不美”、“太胖了”。
学生有可能回答“生活好或提到杨贵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唐朝的经济繁荣富强,社会和谐安定。
设计意图:设置贴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问题,让学社感觉欣赏一幅作品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
3、服装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画面谈一谈她们的服装有哪些特点?学生观察画面讨论回
答:答案有:宽大、低领、裙子长且腰际很高、有帔肩等。
结合图片补充分析解说。
唐朝妇女在服装穿着的富贵、典雅、华丽、夸张的特点张显了唐朝妇女地位较高,思想意识开放的一面。
4、美容美饰
课件出示唐朝仕女复原图。
让学生观察讨论她们的眉、嘴、头发等有哪些特点。
(1)、眉毛:曲眉、蛾眉
(2)、嘴:樱桃小嘴
(3)、脸部:额头贴花子
(4)、发饰:流行高髻,喜在头上戴簪、釵或花。
5、唐朝仕女画形象特点
课件出示唐朝仕女画的形象特点:
唐朝仕女画在描绘仕女形象上以丰腴的体态、宽松透明的衣带、乌黑发亮的高髻、富贵华丽的外貌、以及奢华的生活为主,形成了大唐特有的风格。
并展示大唐风格的作品。
(绘画、唐三彩、壁画)在此介绍一下张萱、周昉。
6、感受“以形写神”的魅力(设置了“静—动—静”感受“以形写神”过程)
课件出示形成大唐风格的因素。
受到以形写神美学思想的影响。
(1)、讲解什么是“以形写神”?
(2)、让学生找出画中哪些动作和姿态能体现“以形写神”?学生观察画面找动作和姿态
(3)、让学生模仿画中的动作感受一下。
随便讲以下熨烫的局部构图。
学生上台模仿动作
(4)、以中国古代人物画和西方人物画作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以形写神”的特点。
出示中晚唐时期周昉《挥扇仕女图》与委拉斯凯兹《宫娥》引导学生比较欣赏。
(5)、写意人物画更能体现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
如《太白行吟图》与《杨贵妃》比较欣赏。
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7、归纳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学生讨论归纳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以笔墨、线条塑造形象,以形写神。
8、课堂延伸
我们通过欣赏《捣练图》了解了这么多唐朝的社会风貌。
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不同时代的印迹,笔墨当随时代。
课件出示《捣练图》的局部《缝纫图》与油画《纺织女》{西}委拉斯凯兹比较,让学生试分析它们的社会背景有什么不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学生讨论比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全方位欣赏作品,锻炼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回忆一下:我们欣赏一幅作品应从哪几方面去欣赏?用我们通俗一点的说法:
1、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内容)
2、怎么画的?(表现形式)
3、反映怎样的社会风貌?抒发作者的怎样情感?(抒发情感)
这就是欣赏作品的一般方法。
学生参与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总结欣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运用,为以后欣赏打下基础。
八、反思:我以前的教学设计太注重作品的人文性,没有突出美术课的特征。
经过老教师的指点,我改变了教学思路。
以学生的眼光审视作品,设置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把枯燥无味的欣赏课变的生动活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