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仕女画看唐代妇女妆饰制度

合集下载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
唐代仕女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中描绘了许多富有细节的服饰和装饰。

这些服饰的设计和用料精美,展示了唐代的时尚和文化特征。

唐代仕女画中常见的服饰包括长袍、宽袖、半挂襦裙、披风、头饰和鞋子等。

这些服
饰的款式、形状和颜色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唐代女性的长袍款式非常多样化,从紧身的鹅黄色长裙子到灵动的裙摆蓝色长
裙都有。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宽袖长袍,这种长袍袖子宽松,使得女性在舞蹈和走动时能够
更加自由和轻盈。

其次,半挂襦裙也是常见的唐代女性服饰。

这种襦裙只有下摆可以下垂,上面没有丝
绒等装饰,穿起来非常舒适。

此外,唐代女性还常常配戴宽腰带,用来收紧身形和为服装
增加一些花纹,使得服饰更有层次感。

第三,唐代女性的头饰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发髻和发簪。

发髻通常是
一种高高的头发结,有时会加些珠子等装饰,使得头发看起来非常华丽。

发簪则是一种插
在头发上的长条状装饰品,既简单又典雅。

最后,唐代女性的鞋子也颇有特色。

唐代女性常穿芭蕾鞋样的舞鞋,这种鞋子鞋面和
鞋底都比较轻薄,适合女性在跳舞和行走时使用。

总的来说,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精美绝伦,既体现了唐代时尚的特点,又体现了唐代
文化的魅力。

这些服饰的设计和用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唐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黄金时期,仕女画作为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对当时的服饰美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深受当时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展现出了唐代仕女的优美姿态和不同场景中的服饰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视唐代服饰美的窗口。

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主要包括头饰、衣着和饰物。

在头饰方面,唐代女性常常佩戴发髻、发饰和髻钗。

发髻多以盘发和挽发的形式呈现,繁复而不失整齐,发饰则常常搭配花朵、珠宝或者丝带,增添了女性的娇媚与风姿。

髻钗则是佩戴在发髻上的饰物,有的是金银首饰,有的是玉石珠宝,富丽堂皇,展现了唐代女性的美丽形象。

在衣着方面,唐代仕女着装常以长袍、宽袖、短裙为主,这种服饰不仅展现了唐代女性的端庄与娇柔,也体现了唐代服饰的典雅与奢华。

唐代女性还常佩戴各种饰物,如项链、手镯等,这些饰物多以金银玉石为材质,造型优美,富有装饰性和美感。

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不仅体现了当时女性的个人美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唐代服饰注重流畅、柔美和舒适,充分展现了女性的魅力和个性。

从唐代仕女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女性的服饰多以绸缎、丝绸、绫罗等质地为主,色彩鲜艳丰富,花纹图案繁复变幻,体现了唐代服饰注重色彩搭配与图案设计的特点。

唐代服饰还注重细节和工艺,常常采用刺绣、织金、刻花等工艺,增加服饰的华丽感和立体感。

这些特点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服饰美的追求和推崇,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服饰在设计与制作上的精湛之处。

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还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唐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因此唐代的服饰美不仅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营养,展现出了多元化与综合性的特点。

从唐代仕女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服饰在同一画面上并存,有的是北方服饰,有的是南方服饰,有的是异域风情,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也为后世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产。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

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唐代仕女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它表现的是唐代时期的女性生活场景和服饰美。

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较为开放、繁荣的一个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相对提高,这一时期的服饰也十分丰富多彩。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

头饰唐代女性的头饰十分精美,有单簪、双簪、三簪等多种形式。

单簪是一根长针,常常用来束发,从而使发髻整齐;双簪是两根簪子,常常用来穿在发髻和发××之间,起到固定头发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装饰;三簪则是三个簪子,一般是两簪固定发髻,另一簪插在发××上。

发髻唐代女性的发髻也是十分讲究的,一般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大小不一,但基本上都是高高隆起的。

发髻的做法非常复杂,需要用到发髻网、发帚、簪子等多种工具,同时还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这一时期的女性发髻丰富多彩,不仅有团髻、蝴蝶髻、梳髻等多种形式,还常常搭配各种发饰进行装饰。

服饰唐代女性的服饰也十分精美,一般分为上衣、裙子和外袍三部分。

上衣一般是窄袖、立领、贴身设计,裙子则是长裙、半裙两种,外袍也有长袍、短袄等多种形式。

这一时期的服饰十分讲究细节,常常进行刺绣、织花等处理,让服饰更加富有质感和立体感。

鞋子唐代女性的鞋子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镂空绣鞋。

这种鞋子有时会在鞋跟处加上结带,穿上后能够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娇媚。

此外,这一时期的女性鞋子还常常搭配丝袜进行搭配,让女性更加妩媚动人。

总之,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是一种极具历史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了唐代女性生活中的细节和精神面貌,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形式。

唐代仕女瓷画中的妇女发饰艺术

唐代仕女瓷画中的妇女发饰艺术
照。 所谓 峨髻 。 就是 从额 头梳 起到 一定 高度后 把头 发 翻 向脑后 的发型 。 髻 高耸巍 峨似 陡峭 山峰 . 发 据说 发
“ 人行 ” 丽 中仕 女 的发 式 便 属 于 云髻 。 乌黑 的头 发 似 朵朵 黑云 , 曲般飘逸 。 云 还有 范敏 棋 的作 品“ 春游 ” 粉
品 中 . 长仕 女 图的李 映 华 , 作 品 “ 擅 其 丽人 赏花 图 ” 及
翻新 、 层出不穷 。 髻鬟品》《 台记》 据《 、妆 诗书记载, 唐
代 妇女 发 式 有二 十 余种 , 峨髻 、 髻 、 有 云 丫髻 、 螺髻 、
堕 马髻 等等 ,从 一个 侧 面勾 画 出唐代 女 性独 有 的审
彩 瓷 瓶 [ 见 图 1 , 瓶 中一 美 丽 女子 手 执 纨 扇 , 1 ] ( )瓷 悠
闲 自在 , 上 云髻 乌 黑 亮 泽 , 翻卷 的云 朵 , 似层 头 像 又
层 山峦 叠起 . 妩媚 动人 。 ( ) 堕 髻 : 种 髻 式 早 在 汉 魏 时 期 就 已经 出 3倭 这
关键 词 唐 代 ; 女 ; 画; 髻 ; 仕 瓷 发 配饰
发饰 : 意为 头发 上 的装 饰 。 饰 头发是 唐代 女性 装 美 的重要 内容 , 代女 性 头上 的装 饰不 仅 异 常丰 富 , 唐 而且 精美 绝伦 。在魏 晋六 朝 的战 乱和 隋朝 短 暂 的安 宁之 后 , 中国终 于迎来 了盛 世巅 峰 的唐 代 , 如百 花 而 盛 开般 的钗环 粉黛 , 代更 呈 现 出前所 未 有 的丰腴 、 唐
中对 头发 的钟 爱 和 重视 则 达 到 了登 峰 造极 的程 度 。
在 赵 紫 云 陶瓷 作 品“ 贵妃 图 ” 。 们 可 以领 略 中 我 到唐 代美 女杨 贵妃 的峨 髻发式 风采 。 面中 , 媚 的 画 娇 杨 贵妃 身 穿 透 明纱 衣 、 轻柔 帔 帛 、 飘飘 欲 仙 、 风情 万 种 , 发 髻高束 耸立 , 有半脸 之 高 , 其 足 尽显 雍 容华贵 。 () 2 云髻 : 朝初 期 , 唐 女性 的发 式 仍 然 沿袭 隋代

从唐代仕女画中发现仕女头部妆扮之美

从唐代仕女画中发现仕女头部妆扮之美

从唐代仕女画中发现仕女头部妆扮之美第一章唐代仕女画的兴起顾名思义,“仕女画”即是指描绘“仕女”的绘画作品。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畴。

在古代的时候,“士女”与“仕女”是通用的。

《诗经》日:“士与女,方秉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勺药”,“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在秦代以前,士与女为两个相反的意思,士代指男性,女代指女性,也专指未婚的男女。

秦代之后,“士女”才渐渐合并为一个名词,且专指上层社会的贵族女.眭。

在绘画中,最早使用“士女”一词的是在唐代,见于初唐朱景玄所著的《唐朝名画录》中,提到周昉、陈闳、张萱、程修己……等人都善画“士女”,在画家评述中也多次提及“士女”一词,又如“周昉……又画士女,为古今冠绝”“张萱……画士女乃周叻之伦”“陈闳……人物士女可居妙品”等。

仕女画作为美人画的同义词,首先对象得必须具备美丽的外表、容貌、身材、姿态更符合唐朝人民普遍所认同的美的标准。

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

帝国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沉醉。

唐代妇女脸上的妆容,前期是继承了前朝的传统妆容方式,只是比前朝更为夸张和富丽。

后期则是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

第二章唐代仕女的发型发饰与面妆第一节发型与发饰唐朝人生活奢侈浪漫,妇女们对装饰也十分注重。

她们的妆容力求浓艳,饰物讲究华美。

说到发式的话,虽然自古就人人皆梳发髻,但是在唐朝花样更多,而且喜欢将发髻加高。

贵妇人们大多喜欢用假发来增加发量,头发上再装点首饰,有簪、有钗、有梳子,还有已经化繁为简的金步摇。

1发型唐代妇女发型千姿百态,多种多样。

唐·段成式在《髻鬟品》中写道:“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明皇帝宫中有双环望仙髻,回鹘髻,贵妃作愁来髻。

贞元中有归顺髻,又有闹扫妆髻。

长安城中有盘桓髻,惊鹄髻,又抛家髻及倭堕髻”。

其实当时发髻的名称远远不止这些;另外还有百合髻,堕马髻,百叶髻和螺髻等等。

然而这些发髻的名称并没有画出形状,也没有做出说明。

唐代女性的“时世妆”与唐代仕女画

唐代女性的“时世妆”与唐代仕女画

面 靥 又 叫 笑 靥 ,天 然 的 面 靥 又 名 酒
花妆。新疆 阿斯塔 那、 甘肃安西榆林窟等 萨 图》中女 性 供 养 人 的 眉 形 又 回 归 柳 叶 涡 . 指 面 部 皮 肤 上 的 小 凹 陷 , 是 多在 笑 时
地 出 土 的壁 画 中 , 性 把 胭 脂 抹 在 脸 颊 和 眉 ” 女 。

圆 点 , 有 将 花 钿 剪 成 新 月 形 或者 钱 币 也
羽毛 、宝 石 、螺 钿 等 ,信 手 拈 来 .时 变 时 形 贴 在 两颊 。 6 描 斜 红 . 斜 红 是 在 颧 部 两 侧 画 上 月 牙 状 红 色
之一 ,在 白的基础上 以红色调的
胭 脂 修 饰 面 容 .可 以达 到 人 面
桃花 相映 红”6的美态 。敷铅粉 _
后 ,调 匀胭 脂 抹 在脸 颊 上 ,浓者 称 为 酒 晕 妆 , 者 称 为 桃 花 淡
作八字低 。 妍媸黑 白失本态 , 妆成尽 似含 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 斜红不 晕赭面状 。日 ”] 此处的 “ 时世妆”特指
一般 用胭 脂 画 较 浓艳 , 方 面 受西 域 影 响 , 时也 与 她 刘 裕 的女 儿 寿 阳公 主 所 创 的 梅 花 妆 。 作 颊 贴 花 钿 或 点 绘 模 仿 酒 涡 , 一 同 制 们 豪迈 洒脱 的个 性 有 关 。
3 画黛 眉 .
花钿 的材 料 有 金 箔 片 、 珠 、 骨 、 鳞 、 珍 鱼 鱼
妆” 。或 者先在脸 部大面 积涂抹
9 一 8
服饰艺术
簪 花 仕胭 脂 底 色 来 然 透
行 前 卫 的 时妆 ” 盛 唐 后 期 , 。 周畴 所绘 的 疆 吐 鲁 番地 区出土 的 绢 画和 泥 头木 身俑 额

唐代仕女画中的花钿妆饰

唐代仕女画中的花钿妆饰

乐 窟 中的 壁 画 《 庭

花钿

是用金





翠 等材料

嘘 随融

故谓 之 呵胶



这种呵胶

只要
环 夫人 供 养群像 》 敦 煌 藏 经 洞所 出 的

经过 加 工 制成 薄片
有 的剪成 圆形

对着 它呵 嘘
会 热 气 就 能使 之 变得软
. ”
捣 《 引路 菩 萨 》绢 画 张 萱 的 《 练 图 》 周
)

现 存早 期 佛教 造 像 实物 中的


这里 所指的


是 指 粘贴



长 河 西 晋 永 宁 二 年 墓 所 出 土 的汉 代 陶
确 有 眉 中点
白毫

的佛 像


当时妇 女
面饰: 有

唐代



今妇人 饰用



有 的 妇 女 的额 中有 类似 花 钿 的饰
虽 然不 是 很 了解佛 教
但 至 少也 认 为这
识 到 那 个 时代 的女 性形 象

将 图 案涂在 自己脸部
贴花钿

韩 僵《 意 》 说 密


呵 花贴 鬓
她们大多曲

女 性几 乎 天 天 都要 重 复 的功课

粘寒发
多人


凝酥光透 猩猩血

经 过 洛水 几
眉丰颊 腴


雍 容 自若

从唐代仕女画谈唐代女性妆容之美

从唐代仕女画谈唐代女性妆容之美

从唐代仕女画谈唐代女性妆容之美作者:崔向英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5期摘要:唐朝是一个多种文化并存,兼容并蓄的朝代,它能够把外来的审美特点一一吸收,融铸于自己的风格之中,为自己发展增加新的营养和动力,而绘画作品就是反映这一特点的有力证据,我们能从中窥见人物的妆容及精神风貌从而看出整个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仕女画妆容审美从唐代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女性妆容的魅力,当时的女性所崇尚的是“以胖为美” 的审美观。

所谓的“以胖为美”并不是像现代所说的满身赘肉,而是形容她们的身体凹凸有致,体态丰腴,有富有高贵之气。

而且她们还在在妆容上,搭配样式新奇、精巧的发型和名目繁多的发饰,展现出了大唐丽人仪态万千、别具韵味的美丽,更加引人入胜。

[1]一、传神新奇的眉妆唐代的女性通常是以黛(青黑色的颜料)画眉,眉形非常的多,在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中就曾出现过三种不同形状的眉形。

而且唐玄宗就曾命人画出《十眉图》,连皇帝都如此重视眉毛,那唐代的女性画眉盛行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吧!她们之所以把眉的修饰放在首位,是有原因的,因“巧画娥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在后宫里眉画得好,人们便确信这个嫔妃便可以得到帝王的宠爱。

随着唐代经济的兴衰起伏,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女性眉妆也因此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继承细眉、风行阔眉、回归细眉一个演变过程。

唐代女性的画的眉形样式特别的多,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2]二、独具特色的唇妆从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的女性是樱桃小口,这是因为唐代女性对唇妆有自己的独特的化妆手法,她们会在敷面的时候,就把双唇也涂成白色,这样在点唇时候就可以随意的点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了,在当时最让人青睐的就是这种娇小浓艳的樱桃小口了,所谓“樱桃小口一点点”就是这样妆扮出来的。

对于化妆而言,唇部的修饰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简单的修饰一下唇部,整个人都会显得神采奕奕。

唐代修饰唇部一般用口脂,它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口红和唇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 可见画眉在唐妆中, 已占首席地位。 一般来说, 秦汉 以来流传的长眉在唐妆中并不流行,唐眉妆常画的一 为“ 柳叶眉” , 形似柳叶, 弯曲秀丽。像 《 步辇图》 和张萱 所绘的 《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中都有清晰的描绘。而另一 种, 也是宫廷内外更为流行的, 则是阔眉。初唐时的阔 眉一般画的很长, 浓重醒目, 且变幻无穷, 有两头尖的, 有眉梢上扬的,有一头尖,一头分梢的,可谓诡形殊 态。而到了盛唐末年, 则流行起短式的阔眉, 有如桂叶 般画于眉处, 所以也称 “ 桂叶眉” , 如《 簪花仕女图》 中, 五位雍容贵妇均为 “ 桂叶眉” ,为她们的妆容平添了浓 重华贵的气息。而同样在盛唐末年的《 纨扇仕女图》 中, 我们却又发现这些宫廷妃子们又换了一种眉妆,愁眉 不展, 很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八字眉。其实这也是盛唐末 到中唐非常流行的一种眉式,形似八字,所以也叫 “ 八 字宫眉” , 现在的人不喜欢八字眉, 觉得它不好看, 但在 当时,就连尊贵的一国公主大婚之日,也做此眉妆,就 如李商隐诗中所说 “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 黄” , 足见时人视之为美的程度。 *’ 粉妆 胭脂红粉, 大概是历朝妇女都不能舍弃的东西, 就 连英姿飒爽的花木兰, 出征回来, 还要 “ 当窗理云鬓, 对 镜帖花黄” 呢, 更别说 “ 当户理红妆” 了。而唐代妇女的 红妆, 更是超乎前朝的红腻厚重, 有个小故事说杨贵妃 体丰怯热, 一到夏天, 很不好过, 拿巾帕拭汗, 巾帕都被 脂粉融化后的汗染成桃红。虽然夸张, 却也多少反映出 当时情况。在盛唐妆饰制度中,一般可分为三种妆式: - ! . 檀晕妆: 此法是妆前胭脂与粉调和, 变为檀红色, 直 接抹以面颊,颜色均匀,庄重文静,多为成年妇女所 桃花妆: 此法先抹白粉, 然后双颊上胭脂, 额、 用。( *) 鼻、下巴均留白,国画中所说 “ 三白”既从这种妆容而 ( 来。 此妆多为年轻女子所用。 飞霞妆: 此法先在面部 ,) 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浓艳的称 “ 酒晕 妆” , 清淡的就是“ 飞霞妆” 。 ,’ 唇妆 到了唐代,女子们所用的唇脂已经很近似于现在 的口红了, 有论寸的管状, 也有盒装, 或以丝绵、 纸片或 金箔剪成圆形或花瓣形,然后浸透胭脂汁,晒干使用, 非常方便携带。但不论是哪种, 都有很强的覆盖力, 目 的是改变唇形, 使之变为樱桃小口。据宋人陶谷 《 清异 录》 载, 仅晚唐三十多年间, 妇女点唇名目就有 !" 种之 多,但总体来说,唐妇女的点唇均以娇小浓艳为美,也 就是我们说的樱桃口。一般为达到这个目的, 她们往往 用白粉将自己原来的唇形一并覆盖,重新在唇中点出 很小的樱桃或桃花形状。在唐代的仕女图中, 这点是非 常一致的。 /’ 面靥 额黄与花钿:有人曾在唐代一些仕女的壁画中发 现一些妇女的面颊两侧酒窝处, 有两个圆点, 而有的妇 女则在额头上点着黄色的圆点或画着小花。 其实。 这些 都是唐朝妆面一些特殊的风尚。两颊的圆点称为“ 的” , 也叫圆靥,而更有爱美的女子,不满足只画圆点,便在
在魏晋六朝的战乱和隋短暂的安宁之后,中华大 地终于迎来了她的盛世颠峰。这一时期, 国家繁荣, 性 灵放纵,历史舞台上出现了流丽辉煌的一幕。百舸争 流, 繁华似锦, 盛唐的风流之气弥散在每一个人心中。 而如百花盛放般的钗环粉黛,更在这太平世界得风气 之先, 摈弃了秦汉沉重的宽袍大袖, 也不要六朝娇弱的 啼妆愁眉,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腴, 健康, 娇媚, 生机勃 勃的狂欢气息。这一时期, 妇女的妆饰制度也呈现出多 元化,富丽妩媚的文化特色,闪烁在诗人流丽的诗句 中, 不朽于画师传神的妙笔下。千百年流逝了, 辉煌已 湮灭, 所有的娇媚都已成为历史, 只有班驳的画卷辗转 流传下来, 静守昔日芳华。那么, 就让我们透过岁月尘 封,一起去追寻已逝去一千多年的那 “ 云鬓花颜金步 摇” 的美丽吧。 一、 发髻 在流传至今的唐代仕女图中,经常会有人对那些 贵妇头上高高堆起的发髻惊叹不已,满头乌发高高盘 起, 插满金钿、 发梳和花朵, 再配上雪白丰润的脸颊, 浓 艳娇小的唇, 的确是雍容华贵。而她们也大多都有着非 常美丽的名称, 引领着千年之前一朝的时尚。 !< 云髻 云髻是一种六朝以来非常常见的发式,唐代的女 子们不过是把它改造的更为妖娆。翻开阎立本所做的 《 步辇图》 , 我们就可以看见它。在图中有九位抬着唐太 宗的宫女,她们体态娇柔,穿一样的红裙, 梳一样的发 髻。我们可以看见她们的发髻连同额发一起做成朵云 之状, 弯曲富于变化, 这便是云髻的典型样式了, 给人 一种清秀娇美的感受。 8< 峨髻 看过唐 《 簪花仕女图》 的人一定都会对里面五位贵 妇那小山一样高耸的发髻留有深刻印象,其实那就是 中晚唐时期非常流行的峨髻。所谓峨髻, 顾名思义, 就 是发髻高耸巍峨, 似陡峭山峰。据说发髻的高度, 往往 高达 79 厘米以上,是一种唐代独特的适合丰腴美人, 非常雍容华贵的发式。往往这种发髻都要与富丽的纱 罗相配, 高髻上簪鲜花, 饰金钿, 以示夺人。 ・!"#・
899:

# 第 ・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 67 期
$%&’()* %+ ,)-.&)( /’0)( 1%2)3-%()* 2%**454
;&5 899:

从唐代仕女画看唐代妇女妆饰制度
李 浩
#6"998 ? = 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 摘要 A 文章凭借唐代工笔仕女画来探索唐朝女性的发髻、 妆面、 首饰等妆饰制度。 @ 关键词 A 唐朝; 仕女; 发髻; 妆面; 首饰 @ 中图分类号 A B8#8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A !6"7 C 99#6 = 899: ? 9# C 9!"# C 98 7< 螺髻 螺髻本是儿童发式, 因形似螺壳而得名。而到了唐 代, 因为这种发髻梳起来清纯别致, 许多成年女子也开 始采用。在永泰公主墓中出土的壁画, 其中一位体态纤 秀, 手捧高足玻璃杯的宫娥, 头上所盘的就是这种螺髻。 #< 丫髻与丫鬟 未成年的女孩子,大人们总会爱怜的喊她们 “ 丫 头” , 却不知这样喊有段由来。古时候的女孩子到了 !: 岁, 如果还没有出阁, 就要在头顶上高高梳起两个尖尖 的, 左右对称的发髻, 因为像树枝的丫杈, 所以就被称 为“ 丫髻” 或“ 丫头” , 后来流传下来, 就成了年轻女孩亲 昵的称呼。而唐朝的少女, 又有了一种新的梳法, 不再 把头发盘在头顶, 而是把头发挽成圆环, 一左一右垂在 双耳旁,更显天真烂漫之童女形态, 这种就不再叫 “ 丫 ” “ ” 《 》 《 髻 , 而叫了 丫鬟 。在 王氏礼佛图 和 虢国夫人游春 图》 中, 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双鬟的发式。慢慢地, 这两 “ ” 种梳法就在唐朝有了区别, 年幼女童梳 丫髻 , 到了待 嫁年龄就要改梳 “ 丫鬟” ,一旦出嫁,就改为少妇的发 髻。而如果过了婚龄还未出嫁, 那么也只能梳“ 丫鬟” 。 如杜甫在 《 负薪行》 中所描述的那样, 由于四川的战火 连绵, 许多妇女四五十岁仍没有出嫁, 尽管她们已两鬓 班白, 却依然要梳着少女时期的双鬟。 二、 妆面 为了相配那些富丽妖娆, 如云如山的高髻, 唐代的 女子们不可说不花心思, 几百年间, 唐代的女子创造了 异常独特的, 犹如牡丹花般娇娆雍容的唐风妆容, 使唐 代美女的形象在历朝历代的粉黛中光彩夺目, 别致风流。 !< 眉妆 早在 《 诗经・卫风・硕人》 中就已有了 “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的句子, 可见古人对眉色之美的 重视。而到了唐代, 眉妆风流更是盛极一时, 几乎成了 妇女的普遍装饰。就是小女孩,都要学着大人的模样, 对镜描绘, 如李商隐在 《 无题》 中所写 “ 八岁偷照镜, 长 眉已能画” 。而杨贵妃那个美丽的妹妹虢国夫人,自恃 美貌, 不施脂粉, 却还是 “ 淡扫娥眉朝至尊” 。她的姐夫 唐明皇更是深有爱眉之癖, 令画上各种花纹形状,有的如星,便叫 “ 黄星 靥” , 有的如杏核, 便叫 “ 杏靥” , 有的饰以花卉, 叫“ 花 靥” ,更有标新立异者在脸上画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 饰, 远看如伤痕, 时人称之为“ 斜红妆” 。而在《 簪花仕女 》 图 中我们所见贵妇额间的黄色圆点, 也就是通常我们 所说的额黄,不过这几位贵妇人所采用的是 “ 染画法” 来画额黄, 形式也比较简单。而更为复杂美丽也更易操 作的则是贴花子, 也就是花钿, 也叫 “ 花黄” 。它是以各 种薄片材料制成各色各形的花朵,如寿阳公主的梅花 妆, 就是贴在额间的一种美丽的梅花形花钿。这种薄薄 的花钿花色繁多,且操作容易,用时用呵胶贴于额上, 卸妆则以热水一敷即可取下。在许多唐仕女画中我们 都可看见各色花钿, 这种额妆华美精致, 对唐妆的风流 富丽平添光彩。 三、 首饰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在 《 长恨歌》 里描写杨贵妃的 美态, 曾有 “ 云鬓花颜金步摇” 一句, 许多人都一直误以 为是指贵妃的头发、容貌和步态美丽,却不清楚 “ 金步 摇” 其实是一种首饰, 汉代已有, 在唐大为盛行。这种步 摇在汉朝时常做为树枝状, 长长垂下, 上悬片片金叶。 而唐代盛行的则是以金玉制成鸟雀形,在鸟雀口中垂 下珠串。所以一走路,头上垂下的珠串便随之晃动摇 颤, 非常婀娜多姿。而除了步摇, 梳子也是唐朝女子非 《 常喜爱的装饰, 我们在 《 捣练图》 、 纨扇仕女图》 等许多 仕女图中都可以见到这一点,有的是喜欢插两把大梳, 而有的则是头上插各式小梳, 如唐诗所说的 “ 满头行小 ” 梳, 当面施圆靥 。除步摇、 梳子之外, 唐朝妇女还特别 喜欢在头上簪戴大朵的鲜花, 在《 簪花仕女图》 中, 个个 身披轻纱的贵妇人, 桂眉峨髻, 都无一例外在峨髻上簪 着大大的花朵, 使人想起 “ 风带舒还卷, 簪花举复低” 这 样美好的诗句。其实不仅鲜花, 就连假花在当时也是风 靡一时,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金钿, 用金、 银、 铜等材料制 成花朵状饰物插戴于发中,而在唐诗中经常见到的翠 钿, 如“ 金缕翠钿浮动” 中所说的, 也是唐代非常受欢迎 的饰物,制法是在花钿的基础上加贴一层翠绿色的鸟 羽, 在一些壁画中也可以找到这种首饰的踪迹。 云髻,桂眉,额黄,花钿……每一个美丽的词语后 都有着一个古老的消逝的梦幻,和所有严肃的历史不 同的是, 这是闺阁间的游戏和秘密, 也是闺阁间流传的 智慧, 同时也是手工艺人们的智慧和艺术, 他们在千余 年前的轻笑走动和活色生香中,共同缔造了独特璀璨, 富丽娇娆的唐代妆饰文化, 成就了盛唐另一方面, 不朽的 美丽传奇。 参考文献: $ ! % 周汛& 高春明 ’ 中国古代服饰大观 $ ( % ’ 重庆: 重庆 出版社& !))#’ $ * % 王淑铭 ’ 中国传世名画 $ ( % ’ 济南:山东出版社, *++!’ $ , % 郎绍君 ’ 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 ( % ’ 北京: 中国青年 出版社,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