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2 乙酸

合集下载

3.2.2 乙酸 学案(含答案)

3.2.2 乙酸 学案(含答案)

3.2.2 乙酸学案(含答案)第2课时乙酸一.乙酸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与酸性1乙酸的分子结构2官能团1概念反映一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基团。

2常见官能团有机物CH3COOHC2H5OHCH3CHOCH2CH2官能团COOHOHCHONO23.乙酸的物理性质1乙酸俗称醋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2熔点16.6,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

4乙酸的酸性乙酸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写出乙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2Na2CH3COOH2CH3COO2NaH2。

2NaOHCH3COOHOHCH3COOH2O。

3Na2O2CH3COOHNa2O2CH3COO2NaH2O。

4Na2CO32CH3COOHCO2CH3COOH2OCO2。

乙酸与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乙醇水碳酸乙酸羟基氢的活泼性酸碱性中性中性弱酸性弱酸性与Na反应反应反应反应与NaOH不反应不反应反应反应与NaHCO3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反应例1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A金属钠B溴水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答案B解析A项,钠与乙酸反应快于钠与乙醇的反应,苯不与Na反应,能区别;B项,溴水与乙醇.乙酸互溶,与苯萃取而使溴水层颜色变浅,不能区别;C项,Na2CO3溶液与乙酸放出CO2气体,与乙醇混溶,与苯分层,能区分;D项,紫色石蕊溶液与乙酸混合变红色,与乙醇混溶,与苯分层,能区分。

规律总结鉴别乙醇和乙酸一般选用紫色石蕊溶液.NaHCO3溶液.Na2CO3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铜粉末也能区别乙醇和乙酸。

乙酸能与氢氧化铜和氧化铜反应,而乙醇不能。

例2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B1mol 苹果酸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C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 反应生成1molH2DHOOCCH2CHOHCOO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苹果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都能发生酯化反应,A项正确;羟基不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1mol苹果酸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羟基和羧基均能与金属Na 反应,故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1.5molH2,C项错误;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写为或,即二者为同一物质,D项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教案
一、基本信息
1. 化学名称:二乙酸
2. 分子式:C4H6O4
3. 分子量:146.1 g/mol
4. 物态:固体
5. 性质:无色结晶,易溶于水,呈酸性
6. 用途:食品添加剂、医药制剂、溶剂等
二、二乙酸的结构
1. 二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2. 二乙酸的官能团分析
3. 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三、二乙酸的合成及反应
1. 二乙酸的合成反应
2. 二乙酸的酸碱中和反应
3. 二乙酸的酯化反应
四、实验
实验一:二乙酸的制备
实验二:二乙酸的性质测试
实验三: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五、知识点回顾与拓展
1. 二乙酸的水解反应机理
2. 二乙酸与金属的反应
3. 二乙酸在工业上的应用
六、练习题
1. 请写出二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并分析其官能团。

2. 请简要描述二乙酸的合成反应过程。

3. 二乙酸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是什么?
七、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并自行查阅二乙酸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撰写一份小论文。

八、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乙酸的基本信息、结构、性质、反应及应用,并进行了实验操作,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

乙酸-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酸-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4-
一廿日
-5-
一、乙酸物理性质
色态: 无色液体 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沸点: 117.9℃ (易挥发) 熔点: 16.6℃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溶解性: 和水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6-
二、乙酸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HO
H CC O H
结构简式: CH3COOH
饱和一元羧酸:CnH2nO2(n≥1) 甲酸(蚁酸):HCOOH 乙二酸(草酸):HOOC-COOH 苯甲酸(安息香酸): COOH
-33-
六、酯类
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 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如 梨里含有乙酸异戊酯,苹果 和香蕉里含有异戊酸异戊酯 等。酯的密度一般小于水, 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 乙醚等有机溶剂。酯可用作 溶剂,也可用作制备饮料和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是什么?
-14-
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 就变得香醇,特别鲜美。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15-
探究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操作要点: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体 积约为2手指高度,导管不 能插入液面(试管下面垫上 抹布) (2)乙酸乙酯层大约有1手 指层高时停止加热。 (3)闻产物的气味后充分 震荡试管再闻产物的气味
探究酯化反应的可能脱水方式
+ + CH3COOH
HOCH2CH3
浓硫


CH3COOCH2CH3
H2O
+ + CH3COOH
HOCH2CH3
浓硫


CH3COOCH2CH3
H2O
同位素示踪法
浓硫酸

化学:3.2《乙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化学:3.2《乙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20.8℃,易挥发
推测: 醛基的性质
想 一 想 ?
O C H
结构分析
O CH3 C H
O
发生在
O C
醛基
H
C
O
H 上的反应,断碳氧双键之一
发 生 在
C H
上的反应 ,受C=O的影响,断碳氢键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O CH 3 C H +H2
O
Ni

H H
CH3 C
H 注意:C=O和C=C双键不同,通常情况下,乙醛不 能和HX、X2、H2O发生加成反应。 OH O
3. 由以上两点得出反应规律:
乙 醇
氧 化
还 原
乙 醛
氧 化
乙 酸
4. 醛基的检验方法: (1)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有光亮的银镜生成 (2)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热煮沸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思考
乙醛能被氧气、弱氧化剂银氨溶液、 氢氧化铜氧化,能否被强氧化剂溴水、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溴水、酸性高锰酸钾都能使乙醛氧化 (5)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乙醛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银氨溶液的配制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 mL 2%的AgNO3溶液,一边振荡试 管,一边逐渐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
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通常叫做银氨溶液。
生成 沉淀 NH3· H2 O NH4+ + OH-
AgNO3 + NH3· H2O = AgOH↓+ NH4NO3 Ag+ + NH3· H2O = AgOH↓+ NH4+ AgOH + 2NH3· H2O = Ag(NH3) 2OH + 2H2O

【化学】3.2.2《乙酸》课件(苏教版必修2)

【化学】3.2.2《乙酸》课件(苏教版必修2)
酯化反应属于 取代反应。
=
C2H5
浓H2SO4
O
CH3 C
=
18O
C2H5 + H2O
3、乙酸的化学性质
(2)酯化反应
小结:
O
酸性 酯化反应
CH3—C—O—H
[信息提示]
官能团:反映一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基团
如-OH、-COOH、-CHO等
(2)酯化反应
浓H2SO4 CH3COOH + HOC2H5 △ CH3COOC2H5+H2O
定义: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叫做酯化反应
O
CH3—C—O—C2H5
乙酸乙酯
思考:对比乙酸和乙醇的结构,酯化反应中
化学键怎样断裂又是怎样成键的?
3、乙酸的化学性质
(2)酯化反应
探究酯化反应可能的反应方式
二、乙酸 2、乙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 16.6℃,低于16.6℃就凝结成冰 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 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二、乙酸 3、乙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结论 向醋酸溶液 中滴加石蕊 溶液变红 醋酸呈酸性 实 溶液 验 向醋酸溶液 醋酸能与碳酸钠 1 中滴加碳酸 有气体逸出 反应,说明醋酸 的酸性强于碳酸 钠溶液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乙酸
[复习提问] 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下列转变3CHO
CH3COOH
醋的来历?
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他儿 子黑塔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从山西 迁到镇江。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把 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时,一 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 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美。烧菜时放了一些, 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故醋 在古代又叫“苦酒”

乙醇和乙酸 PPT课件

乙醇和乙酸 PPT课件
试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与碳酸酸性的强弱? 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CH3COO H+Na2CO3= 2CH3COONa 写出醋酸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 H2O+CO2↑
2CH3COO H+CaCO3= (CH3COO)2Ca H2O+CO2↑
(2)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步骤:药品及添加 的先后顺序:乙__醇__、__浓__硫__酸___、__乙__酸___________
乙酸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
CH3COO H+HOC2H5 △ CH3COOC2H5+H2O
含酯的水果-
如何测出乙酸与乙醇反应,哪种物 质提供-H,哪种物质提供-OH?
同位素原子示踪法
浓硫酸
CH3CO 18O H+HOC2H5 △
CH3COOC2H5+H218O
实验现象:碳__酸__钠__饱__和__溶___液__的__上__方__有__无__色__透_明 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__有__浓__硫__酸__存__在__、__加__热__的__条__件__下__,__乙醇与
化剂,并加热。
产生淡蓝 色火焰
烧杯壁上出 现液滴,石 灰水不浑浊
烧杯壁上出 现液滴,石 灰水不浑浊
思考: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测定
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根据分子式 及各原子的价键关系写出乙醇的两
种可能的结构_C__H_3_-_O__- _C__H_3______、 _____________C__H_3_C__H_2_O__H_____,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3.2.3《酯油脂》课件.ppt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3.2.3《酯油脂》课件.pptx

三、酯 油脂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
软脂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三、酯 油脂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O R1 C O
O R2 C O
O
R3 C O
CH2 CH CH2
(1)R1、R2、R3可以代表 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2
)R1
、R2、
R

3
相同

不同。
(3)天然油脂、动、植物 体内的油脂大都为混合物, 无固定熔沸点。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三、酯 油脂
脂肪(动物油脂 固态) 油 ( 植物油脂 液态 )
三、酯 油脂
1、酯 油脂的存在
自然界中的有机酯
含有:丁酸乙酯
含有:戊酸戊酯
含有:乙酸异戊酯
三、酯 油脂 酯: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生成的乙酸乙酯就是一种酯
乙酸乙酯
三、酯 油脂 酯: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生成的乙酸乙酯就是一种酯 酯的化学性质:在酸或碱存在下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O
CH3C-OC2H5+H-OH
O
H+ CH3C-OH+C2H5OH
O
CH3C-OC2H5+NaO-H
O
CH3C-ONa+C2H5OH
三、酯 油脂
1、酯 油脂的存在 自然界中的油脂
三、酯 油脂 3、油脂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有明显的油腻感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三、酯 油脂
4、油脂的化学性质

必修2乙酸

必修2乙酸

R`—COO—CH2 R``—COO—CH R```—COO—CH2
代 表 物 CH3COOC2H5 C17H35COOCH2 制法:酸(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反应制得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1)水解生成酸和醇 性质 (2)油脂发生皂化反应 (3)甲酸某酯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酸和醇通过脱水而生成的一类有机物为酯 O R—C—OR ’ 低级酯有芳香气味 水解反应 O R—C—OR ’ + H2O
无机酸或碱
O R—C—OH + R’OH
水解历程:酸上羟基醇上氢 水解条件:无机酸或碱作催化剂
当用NaOH作催化剂时
CH3COOCH2CH3 + H2O NaOH CH COOH + CH CH OH 3 3 2 CH3COOH + NaOH CH3COONa + H2O 总的反应可表示为:
资料卡片
自然界中的有机酸
草酸 安息香酸 (苯甲酸) (乙二酸)
COOH COOH COOH
CH2—COOH
蚁酸(甲酸)
HCOOH
HO—C—COOH
柠檬酸 CH2—COOH
未成熟的梅子、李子、杏子 等水果中,含有草酸、安息香 酸等成分
五、酯
1、定义: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 ━OR′
取代后的产物。
CH3COOH
你知道醋中酉字旁是怎么来的吗?
传说在古代山西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 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他觉得酿酒后酒糟扔 掉可惜,就放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 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 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 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 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反应中乙醇和乙酸的转化率能达到百分之百吗? 为什么?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在试管内的乙酸乙酯是浮在碳酸钠溶液上 层,还是沉在试管底部,还是与Na2CO3融为一体? 为什么?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水中溶解性
无色 _____
易 液体 强烈刺激性气味 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弱酸性
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
-+H+。
变红 ①和指示剂作用:能使石蕊溶液_____。
② 和 活 泼 金 属 反 应 ( 如 Mg) : Mg+2CH3COOH→(CH3COO)2Mg+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和 金 属 氧 化 物 反 应 ( 如 CaO) : CaO+2CH3COOH→(CH3COO)2Ca+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和 碱 反 应 [ 如 Cu(OH)2] : Cu(OH)2 + 2CH3COOH―→(CH3COO)2Cu+2H2O。 ⑤ 和 碳 酸 盐 反 应 ( 如 Na2CO3) : Na2CO3 + 2CH3COOH―→2CH3COONa+CO2↑+H2O。
②、④变红, ②、④>①、 其他不变 ③
【问题讨论】 a.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 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试管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 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填“能”或“不能”)换成NaOH溶液, 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
解析:乙醇与浓硫酸混合会剧烈放热,若将乙醇 倒入浓硫酸中会引起液滴飞溅;由于乙酸乙酯不 溶于碳酸钠溶液且浮在上层,故可用分液漏斗加 以分离。 答 案 : (1) 乙 醇 与 浓 H2SO4 混 合 时 放 热 , 因 浓 H2SO4 的密度大于乙醇,所以混合时应向乙醇中 边摇动边慢慢加入浓H2SO4 ,冷却后加乙酸 (2) 浓H2SO4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3)不能。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4)浮在上层, 因为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
(2)酯化反应 酯和水 ①概念:醇和酸作用生成_________的反应。 ②反应原理 乙醇和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羟基 氢 ③断键原理:酸脱______,醇脱羟基上的____。
思考感悟 2.用结构式表示出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 的断键位置。 【提示】 酯化反应中,酸断开碳氧单键,醇断 开氧氢键。如:
6.注意事项 (1)装置 ①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使生成 的乙酸乙酯及时蒸出,从而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②加热前,大试管中常加入几片碎瓷片,目的是 防暴沸。 ③导气管末端恰好接近液面,目的是防倒吸。 (2)浓硫酸的作用 浓硫酸的作用主要是催化剂、吸水剂。加入浓硫 酸可以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并促使反应向生成 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
探究整合应用
乙醇、水、碳酸、乙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1.设计实验验证 (1)给四种物质编号 ①H—OH,② ,③CH3CH2—OH, ④ (碳酸)
(2)设计实验 操作 a.四种物质各取少量 于试管中,各加入紫 色石蕊试液两滴 b.在②、④试管中, 各加入少量碳酸氢钠 溶液 现象 结论(—OH 中H原子活泼 性顺序)
变式训练2 有机物:①CH2OH(CHOH)4COOH; ②CH3CH2CH2OH;③CH2===CH—CH2OH; ④CH2===CHCOOCH3 ;⑤CH2===CH—COOH 中,能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的是( ) A.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A。①②不能发生加成反应,④不能发 生酯化反应,③⑤均可以,故选A。
答案:A
3.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方 法是( ) A.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 答案:C
课堂互动讲练
乙酸的酯化反应
1.实验原理 CH3COOH+HO—CH2CH3 △ CH3COOCH2CH3+H2O
浓H2SO4
【思路点拨】 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准确找出甲、乙装置的差别,并结合丙的改进 之处判断出乙的合理性和丙的优点。 (2)制取气体或有气体参与的实验,组装好仪器后, 第一步操作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3)除杂质的基本原则及物质的分离方法。
【解析】 根据甲、乙装置的差别及丙的改进装 置便知应选择乙装置,这样可防止倒吸,这也是 改进后干燥管的作用之一。由于乙醇与乙酸均易 挥发,因此制取的乙酸乙酯中会混有这两种物质, 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和乙酸,同时还降 低了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所以可用分液的方法分 离,但若用NaOH溶液,NaOH会中和CH3COOH, 而使乙酸乙酯又全部水解掉,故不能用NaOH溶 液。 【答案】 【装置设计】乙 能防止倒吸
正确理解酯化反应
(1)酯化反应机理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 与醇分子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而生成了水, 余下部分结合生成酯。即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2)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酸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 是含氧无机酸,可以是一元酸,也可以是多元酸, 醇也可以是一元醇或多元醇。例如: 甲酸甲酯: 丙酸乙酯: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试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解析】 据苹果醋的结构简式知道该分子中含 有的官能团为羧基和羟基,分子式为C4H6O5,因 两种官能团均能与Na反应,故1 mol该物质完全 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H2为1.5 mol×22.4 L/mol= 33.6 L。因含羧基,溶液显酸性,能与NaOH溶液 反应,加入石蕊试液会变红,与乙醇发生酯化反 应,有羟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1)羟基 羧基 (2)C4H6O5 (3)33.6 (4)ABCD
【问题讨论】a.装置的气密性 b. CH3COOH+ C2H5OH 3COOC2H5 CH △ +H2O c.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使其分层析出 不 能 若 用 NaOH 溶 液 , 则 NaOH 会 中 和 CH3COOH 而使生成的乙酸乙酯又彻底水解, 导致 实验失败 d.分液
第2课时 乙酸
课前自主学案
第2课时
课堂互动讲练
探究整合应用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自主学习 一、乙酸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C2H4O
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OOH
官能团 —COOH (羧基)
思考感悟 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温度较低时,无水乙 酸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若在实验室中遇到 这种情况时,应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提示】 可将试剂瓶用手或热毛巾捂热,也可 放在温水浴中温热,待冰醋酸熔化后,倒出即可。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在一试管中加入3 mL 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 边慢慢加入2 mL浓H2SO4和2 mL乙酸。 (2)如图连接好装置。 (3)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 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4.实验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 且能闻到香味。 5.实验结论 乙酸在浓H2SO4 并加热的条件下与乙醇反应生成 了不溶于水的乙酸乙酯。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①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 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挥发出来的 乙醇;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溶液分 层,便于得到酯。 (4)酯的分离 对于生成的酯,通常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将酯和 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
特别提醒:可用原子示踪法证明酯化反应的实 质:用含 18O的乙醇参与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 (CH3CO18OC2H5)分子中含 18O原子,表明反应物 羧酸分子中的羟基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 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生成酯(即水中的氧原子 来自于羧酸)。
3COOCH2CH3+H2O。 CH △
催化剂
三、官能团 反映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基团叫官能团。如: 中的_______, 中 的 _______ ,
—OH CH3CH2—OH中的_______,
中的
_______ ,乙酸中的 ____________ ,烯烃中的 __________ 。
浓H2SO4
变式训练1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 题: (1)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应怎样操作?为 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 入3 mL 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 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2011年吉安高一检测)下面是甲、乙、 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 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 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 列三套实验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