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近代民主理论的形成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 石器时代的出现2. 农业革命与古代文明的兴起- 农业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早期文明的代表: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3. 秦汉时代的统一与繁荣-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课:欧洲中世纪1. 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形成-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灭亡-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2. 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形态 - 封建君主制的特点- 领主经济的特点3. 教会的权威与信仰的传播- 教会在中世纪社会中的地位- 十字军东征与宗教改革第三课: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 大航海的开启与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特点-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与领袖- 宗教战争对欧洲的影响第四课:近代欧洲的启示1. 工业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政治思潮-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近代政治思潮的兴起与传播3. 近代国际关系与帝国主义- 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第五课:中国近代史概述1. 清末社会的困局与灾难- 清朝政治与经济问题- 内患与外侮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3.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意义-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第六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发展 -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与结果2. 《凡尔赛和约》与战后的国际关系-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与内容- 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与影响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场-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与进程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联合国的成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与意义- 联合国的成立与发展3.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起因与特点- 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第八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发展 -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思想2. 农村包围城市与土地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土地革命的意义与影响3. 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的胜利- 全面抗战的爆发与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九课: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背景与成立- 新中国的初步政治建设2. 社会主义建设与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特点3.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起因和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与发展第十课:冷战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 冷战与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 冷战时期世界的两极格局- 世界国际关系的重心逐渐转向亚洲和中国2. 中苏关系的嬗变与三个世界理论- 中苏关系的冷却与破裂- 中国对世界格局的贡献与主张3. 中美关系的重塑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 中美建交与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一课: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分裂1.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和建设2. 东西方社会主义的分道扬镳-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与后果- 中国与苏联的分裂与对立3. 世界社会主义的衰落与挑战-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困境- 资本主义的复辟与社会主义的挑战第十二课:当代世界格局与发展趋势1.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与组织2. 当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世界主要大国的力量变化与较量- 地缘政治格局的新特征和趋势3. 新世纪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以上是高一历史1到12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完整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2、3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2.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制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英国权利法案C.美国联邦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4.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5.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6.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雅典,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参加公民大会B.入选四百人议事会C.因破产沦为债奴D.参加审判活动7.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指出:“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这段话说明( )A.罗马法对世界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B.世界各国的法律遭到罗马法的任意践踏C.法律是罗马帝国征服扩张的最有力工具D.耶林对罗马法的评价过高,不符合实际8.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战后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联系列强侵华史实,认识历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高一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试题

高一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试题

高一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试题1.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A.巴黎公社、法国大革命B.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答案】D【解析】甲、乙所指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分别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根据时间分析,A不对,法国大革命是在18世纪末爆发,而且是资产阶级革命;BC不对,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即20世纪前期爆发;《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在1848年、巴黎公社起义是在1871年,因此时间符合,答案选D.【考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点评:图片型选择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试题提供图片材料(宣传画、漫画、历史照片、文物展示等)及其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二是提出“设问”,指出解题的方向和范围。

这类试题的基本特征是:试题新颖直观、生动活泼;强调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要求考生弄清图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不同学科之间能力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

2.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B.前者直接领导了后者C.前者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后者D.后者丰富了前者的理论【答案】D【解析】该题以邮票为切入点考察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片可知:图一是马克思;图二是巴黎公社。

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巴黎公社虽然不是马克思领导的,思想理论也不是马克思主义,但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是D。

A项错误,后者丰富了前者;BC项错误,后者并不是以前者为指导或者作为理论支撑。

【考点】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点评:马克思所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的指导,工人运动在一个更加深的层次发展起来。

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

高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上册

高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上册

高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上册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上册的历史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同时也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高一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史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人类最早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陆上。

随着人类的文明开始发展,原始社会逐渐演变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2.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历史横跨几千年,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先后出现了多个朝代和王朝,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制度体系。

3.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跨度更为广泛,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许多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成就,对世界各国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史1. 清朝的兴衰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其兴起主要是由于满洲族的入侵和统一。

然而,清朝的统治并不长久,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陷入危机,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和清朝的覆灭。

2. 近代中国的变革清朝覆灭后,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的改革,包括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对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近代世界的变革近代世界的变革主要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主义的兴起、帝国主义的扩张、世界大战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也对世界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现代史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力量,其成立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斗争。

通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斗争,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鼎”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一种食器,还是一种礼器。

《左转》中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的说法。

下列选项与材料中对“鼎”的解释一致的是( )A.高门鼎贵B.三足鼎立C.钟鸣鼎食D.定鼎中原2.(2分)春秋初期,中原诸国视楚国为夷狄。

后来楚国逐渐接受中原诸国之礼,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

春秋后期,吴、越也曾主持中原会盟。

材料信息反映了( )A.楚国实力强大,力压群雄B.会盟推动“夷夏之防”逐渐消失C.列国通过会盟来修好结援D.华夏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3.(2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下列属于秦朝“构筑统一”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严刑峻法,奖励耕战D.编制户籍,整顿风俗4.(2分)《后汉书》中记载樊宏的庄园有“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可以说樊宏的庄园是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经济的典型代表,东汉的庄园经济( )A.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封建土地国有制B.是包含多种形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C.拥有相当规模的私人武装,维护国家统一D.劳动者主要来自宗族内部,人身依附关系弱5.(2分)白居易诗《重赋》曰:“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下列体现“本意在忧人”的是( )A.扩大税收对象B.保证国家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D.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6.(2分)元代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选举一》中指出:“魏晋以来,虽立九品中正之法,然仕进之门,则与两汉一而已。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梳理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梳理

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英国::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确立——1818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发展——发展——1832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

1.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级革命的结束))。

2.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权利法案》《权利法案》:1689: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①内容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约。

②意义②意义::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确立。

(2) 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8:18世纪前期形成世纪前期形成,,开创者——沃尔波尔开创者——沃尔波尔,,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内阁产生过程内阁产生过程::普选产生下院议员→下院大选→(国王形式上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内阁和政府成员))→(国王批准→(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与首相共进退;;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且控制立法程序。

作为政府和内阁首脑的首相掌握行政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掌握国家大权。

掌握国家大权。

3.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 原因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人教版必修1)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控(人教版必修1)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测控一、选择题1.《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

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本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意志,因而它的革命性和落后性都是由农民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农民的生活环境更加恶化,促使农民不断起来革命;又由于农民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决定了农民的落后性。

C、D两项都是单方面的原因,不能决定其双重性。

答案:B2.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A.规模大、时间长 B.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制定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解析:本题解题关键词是“主要”。

太平天国制定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其内容明确表明要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及的。

A、B、D三项也都是原因,但C项是主要的。

答案:C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是指()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C.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解析:“宗教”“天国”和“民国”三词所体现出的是思想上的差异,即理论上的不同,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A项是实质性的问题,不是直接反映出的问题。

B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涉及。

在太平天国的斗争中,与中外反动势力始终没有妥协,并对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故D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C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A.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有明确的革命纲领、章程、公认的领袖D.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解析:中国同盟会有总章,有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有公认的领袖,建立了国内支部和国外支部,具备革命政党的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 /
[多选]乳腺癌常用显像剂为()。A.67GaB.111In-WBCC.201TlD.99Tcm-MIBIE.99Tcm-DMSA [单选]运动性失语的病灶部位在()A.优势侧颞上回后1/3区域及其周围部分B.优势侧颞枕顶叶结合区C.优势侧额下回后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或皮质下D.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分布区E.优势侧颞上回前1/3区域 [填空题]机车鸣示缓解及溜放信号为()。 [单选]路面交通标线有反光要求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在涂料中掺入或在施工时面撒()。A.玻璃珠B.彩色涂料C.水性涂料D.防眩 [单选]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的麻醉处理哪项不正确()A.应用血管扩张作用的麻醉药B.利用硝普钠降低后负荷C.保持较慢心率D.避免应用氧化亚氮E.避免酸中毒 [单选,A1型题]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A.GMPB.GAPC.GCPD.GLPE.GPP [单选]西方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研究中,以道德认知、判断的发展水平为指标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柯尔伯格D.达维多夫 [填空题]在客户服务中心品质监控中管理者在采用随机监听这种方式进行服务质量管理时需要特别遵守的原则是:()、客观性原则、()、交互性原则。 [单选,A1型题]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残留的生物效应是指()A.停药反应B.过敏反应C.后遗效应D.耐受性E.毒性反应 [单选]1982年,美国()上市交易价值线指数期货,标志着股指期货的诞生。A.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B.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C.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D.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