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近代民主理论的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重点梳理五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重点梳理五篇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形成条件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1.梭伦改革(奠基)(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黄金时代)(1)时间:公元前5世纪(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3.进步性:(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战后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联系列强侵华史实,认识历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高一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试题

高一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试题1.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A.巴黎公社、法国大革命B.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答案】D【解析】甲、乙所指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分别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根据时间分析,A不对,法国大革命是在18世纪末爆发,而且是资产阶级革命;BC不对,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即20世纪前期爆发;《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在1848年、巴黎公社起义是在1871年,因此时间符合,答案选D.【考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点评:图片型选择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试题提供图片材料(宣传画、漫画、历史照片、文物展示等)及其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二是提出“设问”,指出解题的方向和范围。
这类试题的基本特征是:试题新颖直观、生动活泼;强调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要求考生弄清图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不同学科之间能力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
2.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B.前者直接领导了后者C.前者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后者D.后者丰富了前者的理论【答案】D【解析】该题以邮票为切入点考察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片可知:图一是马克思;图二是巴黎公社。
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巴黎公社虽然不是马克思领导的,思想理论也不是马克思主义,但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是D。
A项错误,后者丰富了前者;BC项错误,后者并不是以前者为指导或者作为理论支撑。
【考点】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点评:马克思所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的指导,工人运动在一个更加深的层次发展起来。
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城邦政治和古罗马帝国政治的不同之处,理解国情对国家政体的影响,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理解其与近代民主制间的关系,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及各国的特色,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和时空观念。
二、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2课,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当今人类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开创的民主制、共和制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贡献。
2.教材内容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内容,分别是“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以时序线索介绍了西方国家从古代至近代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教材逻辑清晰、教材内容丰富,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
但纵观教材,叙事宏大且总结性的历史结论占据绝大篇幅,学生难以得知“为何演变”、“有何特点”等问题,不利于高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学情分析(一)授课对象高二历史方向学生(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史实基础和知识储备,而且教材中包含大量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如雅典民主制、法国等级君主制、美国共和制等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材内容的高度整合与提炼,帮助学生回忆、梳理政治制度演变的同时,也要“瞻前顾后”,着重分析时代前后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延伸。
高二的学生经过选科后,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与关注度有所提升,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任务的讨论与分析。
经过学生信息提取、整合等低阶思维能力有所进步与发展,但是分析、迁移和应用等高阶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层级还尚未达到高考要求,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尤为关注。
四、教学主题与重、难点(一)本课主题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层面,理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古代和中世纪西方政治制度的延伸(二)重、难点重点:了解西方国家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类型难点:分析西方国家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五、教学思路本课教学围绕UBD模式进行,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一大概念的统领下开展教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素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素材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明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
)二、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遇到大事也无人商量。
2.建立: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文渊阁地处宫廷之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左右,故称内阁。
)3.演变:明宣宗时(朱瞻基,年号宣德,明朝第五位皇帝),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内阁成为辅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内阁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到明朝中后期,某些主持内阁的首辅(如万历首辅张居正),威权显赫,六部虽不隶属内阁,但必须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地位反在内阁之下。
为预防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
人物阶段名称阁臣权力明太祖奠定基础殿阁大学士处理文案的侍从明成祖正式确立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明宣宗发展完成内阁大学士票拟权4.性质(特点):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5.评价: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内阁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注:群臣奏章在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章上面,叫做“票拟”。
皇帝对内阁意见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批红”多由司礼监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朝废除宰相最大的弊端就是使司礼监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鼎”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一种食器,还是一种礼器。
《左转》中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的说法。
下列选项与材料中对“鼎”的解释一致的是( )A.高门鼎贵B.三足鼎立C.钟鸣鼎食D.定鼎中原2.(2分)春秋初期,中原诸国视楚国为夷狄。
后来楚国逐渐接受中原诸国之礼,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
春秋后期,吴、越也曾主持中原会盟。
材料信息反映了( )A.楚国实力强大,力压群雄B.会盟推动“夷夏之防”逐渐消失C.列国通过会盟来修好结援D.华夏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3.(2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下列属于秦朝“构筑统一”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严刑峻法,奖励耕战D.编制户籍,整顿风俗4.(2分)《后汉书》中记载樊宏的庄园有“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可以说樊宏的庄园是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经济的典型代表,东汉的庄园经济( )A.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封建土地国有制B.是包含多种形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C.拥有相当规模的私人武装,维护国家统一D.劳动者主要来自宗族内部,人身依附关系弱5.(2分)白居易诗《重赋》曰:“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下列体现“本意在忧人”的是( )A.扩大税收对象B.保证国家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D.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6.(2分)元代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选举一》中指出:“魏晋以来,虽立九品中正之法,然仕进之门,则与两汉一而已。
高一历史近代民主理论的形成

家庭生活剧《老余家的孽债》由沈燕林执导,闫学晶,杜源,张少华,郭东文等主演。老余家的孽债剧情讲述了一笔五十万的巨款神秘失踪,这让余志刚一家陷入了一场巨大的财政危机和情感危机中。该剧聚焦亲情,阐述了父母和子女要互换角度互相理解,家庭才能和谐的道理。 老余家的孽债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北京,原本有着和睦家庭的退休司机余志刚,迎来了他意想不到的厄运。一夜之间,生活了二十年的房子成了还债抵押品,余志刚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心脏病发作进了。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余志刚的小女儿余立秋,却怎么也不明白借钱给自己的东方老总赵东方为何对余家死死相逼, 本看不上眼的房子,也不宽限时间给自己去筹钱。 老余家的孽债剧照 去世的母亲史亚娟留给余立秋保存的五十万存款也不翼而飞,面对老公王建平、哥哥立夏和姐姐立春的责问,余立秋身心交猝,房子、钱、官司,一霎那席卷了这个原本正常的家庭。屋漏偏逢连雨天,余立秋房子和钱的事情还没解决,自己却下了岗失去了,此时立秋和老公王建平围着要不要和赵 司的焦点产生了分歧,原本是编辑的余立秋为了快速挣到钱,出人意料地做起了废品回收的生意,更加深了自己和老公建平之间的矛盾。 就在夫妻两人的感情濒临破裂之时,余家和王家的家长一起联手挽救小夫妻的感情,立秋的父亲余志刚和婆婆建平妈住在了一起,两个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老年人,如何在一个屋檐下上演精彩纷呈的故事?而立秋和余志刚捡废品又会给王家带来怎样的麻烦?同时,阴魂不散的赵东方却一而再,再而 着女主人公余立秋..... 余立秋在艰辛的创业过程中,同时还要抵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了寻找五十万的真相屡遭碰壁,被跌入谷底的余家,还能不能要回本属于自己的房子,余立秋的废品回收事业能不能发展起来,五十万之谜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才能解开?父亲余志刚和婆婆建平妈能不能帮助立秋和建平重归于好?而在一层一层迷雾 的同时,惊讶地发现立秋原来不是余志刚的亲生骨肉! (电视剧:)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如果说阻⽌他⼈获取知识就是扼杀知识,那么对扼杀知识习以为常,就会导致对杀害⼈习以为常——因为确切⽽⾔,⼈就是知识;还会导致对⼈的缺失习以为常。
那么接下来给⼤家分享⼀些关于⾼⼀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知识点1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1、背景:(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守,对外部世界⼀⽆所知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魏源在该书序⾔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了向西⽅学习的具体内容、⽅法和⽬的,引导着⼈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
⼆、“中学为体,西学为⽤”1、背景:(1)外有西⽅列强的侵略(第⼆次鸦⽚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之上,独⽕器乃不能及”。
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师夷长技以⾃强”的思想。
3、⽬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西⽅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场洋务运动,创办了⼀批近代企业,开设了⼀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代表⼈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商业,与外国进⾏商战;b.⽂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然科学知识;c.政治上主张⾰新,实⾏君主⽴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外伤后病人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在考虑诊断时可以基本除外下面哪个诊断A.小脑幕切迹疝B.原发性动眼神经麻痹C.枕叶脑挫裂伤D.中脑损害E.原发性视神经损伤 矿业工程施工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掌握施工要求与检查施工条件、掌握与会审施工图纸以及。A."五通一平"B.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工作C.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D.及时完成施工图纸的收集和整理 不属于筛检评价指标的是A.可靠性B.正常值C.收获量和筛检费用D.真实性E.预测值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心房的左右之分起始于胚胎的A.第1周末B.第2周末C.第3周末D.第4周末E.第5周末 男,30岁,1年来有过2次后腰部阵发剧痛,1d前无尿,为明确尿闭原因,下列检查中应首选A.经静脉肾盂造影B.逆行性肾盂造影C.肾血管造影D.肾CT检查E.KUB平片 关于美曲膦酯(敌百虫)中毒患者的急救措施不妥的是A.对受污染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擦洗B.口服中毒者用清水反复洗胃C.喷洒农药时中毒患者应马上脱去污染衣物D.眼部污染者用2%碳酸氢钠连续冲洗E.早期足量反复给予阿托品解毒 软件的质量属性是衡量软件非功能性需求的重要因素。可用性质量属性主要关注软件系统的故障和它所带来的后果。是能够提高系统可用性的措施。A.心跳检测B.模块的抽象化C.用户授权D.记录/重放 在最低所有权总成本中,时间成本的影响是由于:A.计算供应商的将来和现在的能力和积极性;B.计算未来成本的净现值(NPV);C.要求所有供应商按照当前汇率计算成本;D.买期保值法比如期货买卖。 防锈剂可以用在车身上。A.前纵梁B.挡泥板C.顶盖板 泵是一种将原动机的能转换成被输送体的与动能的机器。 垂体瘤的CT表现正确的是.A.蝶鞍扩大B.鞍底下陷C.瘤周水肿D.肿瘤无强化E.垂体柄移位 男性,68岁。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痰液粘稠,咳痰不爽。近2~3年气急渐进性加重。昨起感气急、胸闷,咳嗽亦有加重,前来门诊,下列处方中哪项是不妥当的A.庆大霉素80000U,肌肉注射,每日2次B.溴己新.(必嗽平)16mg,口服,每日3次C.异丙托品气雾剂吸入D.复方甘草合剂10ml,口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离心分离效果的因素。A.离心温度B.离心机半径C.离心机容量D.离心转速E.离心时间 结核性脑膜炎前驱期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头痛B.惊厥C.纳差、呕吐D.性情改变E.嗜睡、双眼凝视 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A.奶制品B.海产品C.豆制品D.剩饭E.肉制品 汽缸壁的热应力与其内、外壁温差及壁厚A.无关B.平方成正比C.成反比D.成正比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对颅后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是颅脑MRI适应证的是A.颅脑肿瘤B.脑血管病C.颅骨骨折D.颅内感染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是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A.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B.被执行人有异议的C.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D.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在设计过程中,如果业主改变其建设要求,就会引起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这是影响设计进度的因素。A.工程变更的影响B.建设意图和要求改变的影响C.设计各专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影响D.材料代用、设备选用失误的影响 管道施工图中,根据投影原理绘制的管道立体图,称管道轴侧图。A.轴测B.正C.部分D.倾斜 加压载水可使船舶的GM值。A.增加B.减小C.不变D.A、B、C均有可能 体现“培土金”治法的方剂是A.参苓白术散B.四君子汤C.玉屏风散D.补中益气汤E.归脾汤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50岁,因乙肝后肝硬化行原位肝移植术后1个月,抗病毒、保肝及抗排斥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出院。出院后1周突发黄疸、发热再次住院,检查发现T管引流液内可见絮状物首选检查方法A.B超B.腹部CTC.T管造影D.肝动脉造影E.肝穿活检 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定责任疫情报告人的是。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医疗机构C.采供血机构D.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E.社会福利机构 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肠道准备,错误的做法是()A.先嘱患者排尿、排便B.每次用量500~1000mlC.溶液温度39~41℃D.行大量不保留灌肠一次,排除粪便和气体E.液面距肛门40~60cm 大秦艽汤中具有养血活血作用的药物是A.熟地、当归、白芍B.当归、茯苓、白芍C.当归、生地、赤芍D.白术、茯苓、熟地E.生地、白芍、白术 下列方剂中,柴胡用量宜小的是A.补中益气汤B.小柴胡汤C.逍遥散D.四逆散E.以上均不是 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当气温低于度时,应覆盖保温,不得洒水。 充抵保证金的有价证券,在计算保证金金额时,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折算率最高不超过。A.65%B.80%C.90%D.95% κ/λ比率正常范围是A.0.4~1.2B.1.2~2.4C.2.4~5.0D.5.0~6.8E.6.8~11.2 电网实行调度、分级管理。A.统一B.分级C.分阶段D.分层次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是指多长时间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等症状。A.3天B.1周C.2周D.3周E.1个月 以下哪种是婴儿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和矿物质E.水 一胆囊结石患者,突发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腹胀、呕吐。查体:脉率120次/分,BP90/60mmHg,血、尿淀粉酶不高,血钙降低,腹部出现Cullen征。诊断为A.急性重症胆管炎B.急性重症胰腺炎C.急性胰腺炎D.溃疡病E.肠梗阻 正常情况下,鸡的产蛋周期约为A.20hB.24hC.26hD.29h 对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素质一般不要求A.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B.健康的心理C.宗教信仰D.职业道德E.责任感 患者男性,63岁,右耳垂前肿性长大8个月。近期肿物增长较快,痛向耳颞部放散。检查发现肿物约3.5cm、质地硬、有触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右眼睑闭合较对侧迟钝。对于该病来说,以下哪种情况发生率较低()A.区域淋巴结转移B.血行转移C.直接侵犯邻近淋巴结D.沿神经血管束扩展E 产后出血是指阴道流血量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超过A.300mlB.400mlC.500mlD.600mlE.700ml 下列关于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风险揭示管理措施,正确的是。A.商业银行销售各类理财产品,以及商业银行对客户投资情况的评估和分析,都应包含相应的风险揭示内容B.商业银行应用专业术语准确地向客户进行风险揭示C.商业银行通过理财服务销售的其他产品,可以不进行风险揭示D.客户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