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机械效率A

合集下载

12.3机械效率(讲义)学生版

12.3机械效率(讲义)学生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简单机械》第3节 机械效率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 知识点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 一 有用功和额外功 ★ 3 3 22二 机械效率★★ 4 4 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 2 四杠杆和斜面的机械效率★★22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有用功(W 有) :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如右图,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W 有=GhG :物体的重力; h :物体提升的高度;2.额外功(W 额):对人们没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W 总):利用机械做功时,对机械所做的功叫做总功;4.说明: (1)W 总=W 有+W 额(2)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单位都是焦(J )。

5.杠杆和斜面做功:【例题1】水桶掉进水里,打捞时桶里带些水,下列所述中属于有用功的是()A.把桶中水提高做的功B.手对绳子拉力做的功C.提整个桶做的功D.把桶提高做的功【变式练习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B.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C.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例题2】卖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喝茶水的人,从桌面上端起盛茶水的茶杯,就两人克服茶杯重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是有用功B.都是额外功C.对喝茶的人而言是有用功D.对卖茶杯的人而言是有用功【变式练习2】如图所示,小明用桶把一些沙子运上三楼。

在此过程中()A.小明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是总功B.小明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C.小明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D.小明克服桶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例题3】如图所示,斜面长度为4m,高度为1.5m,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50N,将重为100N 的物体由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J,拉力做总功J,物体受到的摩擦力N。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3节机械效率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3节机械效率课件
[解析] (2)这箱货物运动的速度:
v=st=255 ms=0.2 m/s。 拉力做的功:W=Fs=594 N×5 m=2970 J,
拉力做功的功率:
P=Wt=229570sJ=118.8 W。
(3)对这箱货物做的功是有用功:
W 有=Gh=1500 N×1 m=1500 J, 拉力做的功是总功:W 总=W=2970 J,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7月2021/7/272021/7/272021/7/277/27/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021/7/272021/7/27July 27, 2021
有用功:W 有=F 弹簧测力计 s=4 N×1 m=4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W有=45
J J=80%。
第3节 机械效率
例4 [2015•陕西中考] 如图12-3-4甲所示,工人沿斜面 把一箱货物从底端拉进车厢。货物移动的距离s与时间t的关 系如图乙所示。在此期间,工人拉这箱货物沿斜面匀速运动 时的拉力为594 N。此斜面长为5 m,高为1 m,这箱货物重为 1500 N。
(5)第3、4次实验只是改变了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 没变,所以可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无关。
第3节 机械效率
[规律总结]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机械摩擦、动滑轮重及被 提升的物重等因素有关,而与重物上升的高度、提升速度无 关。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不同,其机械效率会改变。
第3节 机械效率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 被提升的高度___无__关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机械效率》课件(共12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机械效率》课件(共12张PPT)
所以,越穷的人越应该保守和谨慎。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逻辑:我一无所有,哪怕失败也不过 继续做穷人。所以穷人没负担,所以穷人可以失败无数次。 这种意识是很可怕的。
人们常常有两个逻辑错误。 我认为应该避免: 第一:我很穷。失败了不过继续做穷人,所以我不怕失败,所以我失败的机会很多。 这种观念是很可怕的。穷人的失败会严重降低你现有的生活质量,让你惨上更惨, 雪上加霜,甚至妻离子散,走投无路。
只有当你有足够多的资本时,允许你失误的次数才会逐渐增加。拥有足够多的资本,哪怕尝试 个三番五次失败了,也不会伤你元气。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的机遇是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的。 这时代表面上人人机会平等,但是给穷人的机会非常有限。王思聪失败一次不过是兴趣爱好的失 败,而你失败一次则是生存生活的失败。穷人,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思考,因为没有钱,知识就是 你最大的财富。穷人,更应该谨慎和保守,因为生活不允许你失败。
所以:当年香港楼市崩盘、日本楼市崩盘、美国楼市危机,全民的财富真的蒸发了吗?蒸发了!因 为全社会的财富都不见了,消失了。但如果说实话:财富蒸发只是谎言!真相是:财富被掠夺了! 财富从大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少数人手中的过程,就是被掠夺的过程。
你要意识到: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一个泡沫慢慢崩溃,然后一个新的泡沫不断兴起的过程。泡沫 无法避免,除非不发展。各行各业都一样,任何可以用钱衡量的东西都一样,只不过周期不同。所 有的一切都仿佛诈骗,又仿佛梦境,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死循环。
练一练
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 F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 由端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 (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W有 Gh
W总 Fs

第12章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第12章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R
东方心韵
D O N G F A N G X IN Y U N
新/动/力/学/习/小/镇
湖北东方心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XI ND ONGL I
1.滑轮组机械效率(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动滑轮上绳子 的股数,h—物体被提升的高度,f—物体水平运动受到的摩擦力)
XI ND ONGL I
4.(2019 重庆)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 800 N 的重 物缓慢匀速竖直提升 3 m,人对绳的拉力 F 为 500 N,不计绳重和滑轮 转轴处的摩擦,则( B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9 m B.动滑轮的重力为 200 N C.人通过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1 500 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53.3%
竖直:η=WW有 总=GFhs =nGF
水平:η=WW有 总=Ffss物绳=nfF
2.斜面的机械效率:η=WW有 总=GFhs (s—斜面长, h—斜面高 )
XI ND ONGL I
1.(2018 安徽)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 F=50 N 时,恰好可以使物体 A 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 200 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 约为 80 N,假如在 5 s 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 0.6 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
XI ND ONGL I
7.小明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长度 s=0.50 m 的 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弹簧测力计将重为 G=5.0 N 的物块从斜面底端 匀速拉至斜面顶端.
XI ND ONGL I
(1)小明在实验中,调整斜面的高度为 h=0.22 m,将物块从斜面底 端匀速拉至顶端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4.0 N,则有用功为 1.1 J,机械效率为 55%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1.8 N.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3节  机械效率

在“学雷锋,见行动”的活动中,小明坚持每天 给孤寡老奶奶挑水。有一次在井边提水时,小明 不小心将水桶掉到水里去了,他设法将水桶捞上 来。在“提水”和“捞桶”这两个过程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C
A.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B.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总功 C.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桶捞上来的时候,对桶做的 功是有用功 D.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桶捞上来的时候,桶里带一 些水,对桶和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解 : (1) W 总 Fs 800N 4 m 3200 J
( 2 )W 有 S 4 G h G 2000 N m 2000 J n 4
G F
( 3 )W 额 W 总 W 有 3 2 0 0 J 2 0 0 0 J 1 2 0 0 J
W有 2000 J ( 4 ) 6 2 .5 % W总 3200 J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
它表示什么意思?
使用起重机提升重 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 功的比值是60%,也可 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 有60%,另外的40%是 额外功.
W有 W总
W有 W有 W额 W总 W额

W总
(在允许的条件下)
四、斜面的机械效率
1.把物体拉上斜面 时,额外功是什么? (克服物体与斜面 之间的摩擦力而做 功) 2.探究一下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它的倾斜程度不同 时,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请思考: (1).怎样计算总功? W总= Fs (2).怎样计算有用功? W有= G h (3).实验中需要测量哪几个物理量? 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再测量两次斜面的机械效率
人 拉 滑 轮 做 功
总功 780J
桶重20N 地面到三楼高6 m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A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A案)
2、额外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
W额(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力做的功)
3、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人对机械做的功 )
W总=W有+W额

W总=Fs
演示实验:
用一动滑轮、滑轮组分 别让重为1N钩码均上升0.2m, 记下测力计示数。 1.计算两种实验方法中有用 功、总功、额外功。 2.分析所做额外功的原因。
?。
?,
设计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
怎样改变物重?需测量的物理量?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器 材有哪些?
温馨提示:
1.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
记录、分析数据
次 钩码所受的 提升的 数 重力G/N 高度h/m 1 2 3 有用功 W有用/J 拉力 F/N 绳端移动 的距离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机械效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有 W总
学点二: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3.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 75%,表示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升旗手将重 15N的国旗升高 10m做了200J的功,则有用功为 J,机械效率 为 。
永远小于1 ∴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作业
设计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动滑轮重的关系。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 骤。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5. 小明用了下列三种方法把重 100N的沙子从一楼运到 三楼,请从做功的角度分析,人做的有用功一样多吗?总 功一样多吗?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3节 机械效率 课件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3节 机械效率 课件3

提升我是 目的,有 利用价值, 是有用功
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 W 有用
W总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提升了3m,而它的 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效率是多少?
解: 起重机提升重物所用的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F=G=mg=0.6 ×103 kg ×10 N / kg=6 × 103 N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斜面 长 s/m
有用 总功

W总
W有/J /J
机械 效率
结论
• 1、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 2、斜面的接触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小结:
有用功:对我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机械效率η= W 有用
电动机 80%-90%.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想一想
1、什么是使用斜面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呢?
探究活动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前请猜想: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 因素有关?
斜面 接触面 木块
倾斜 粗糙程 重
程度 度
G/N
斜面 高 h/m
沿斜 面拉 力 F/N
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W有用 = G h=6 × 103 N ×3m=1.8 × 104 J
起重机的电机所做的功是总功:W总=3.4× 104J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
η
= W有
W总
1.8 × 104 J =
3.4 × 104 J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课件第3节 机械效率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课件第3节 机械效率
教学课件
物理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有用功和额外功
机械效率 小结 练习
提出问题
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下图画了三种办法。 同学们讨论一下: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 好,为什么?
学 生 讨 论
有用功
利用机械的时候,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提起重100N的沙子提高6m所做的有用功为
达标检测
1.用一个动滑轮把重100N的沙子提到9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
力是60N,那么做的总功是 1080 J,有用功是 900 J ,机械效率 是 83.3% 。 2.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物抬高20cm,手 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20N,手下降的高度是 40 cm,人做的总功 是 88 J,有用功是 80 J,这根杠杆的机械效率是 90.9% 。
有用功 额外功
小结
总功
机械效率
η = W有用
W总
W有用=G·h=100N×6m=600J
W额外=G人h +G桶h=400N ×6m+20N
×6m=2520J
返回W额外
W总=W有用+W额外=600J+2520J=3120J
η = W有用
W总
=600J/3120J=19.2%
W有用=G·h=100N×6m=600J W额外=G动h+G桶h=10N ×6m+20N ×6m=180J
训练场
练习1 练习2 达标检测
练习1
计算这三种办法运沙子的机械效率
答案
练习2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 是额外功? 提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 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提水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4、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
5、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学习过程
复习引入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作用,二是物体要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

自主学习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来归纳: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这样的功叫做_________,用__________表示。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时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表示。

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_______________。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试牛刀
(1)问:本实验中总功W有用=
(2)问:本实验中总功W总=
(3)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W额外=
二、机械效率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表示,总_________1
4、物理意义: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自我进行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
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
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
(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3.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将重为30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2m的距离,物体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300N,水平拉力F=125N,拉力做的总功为______J,拉力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拉力做的额外功为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当堂检测
1、用甲、乙两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及绳重,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B .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C .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D .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2、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提升重物的速度,可以增大有用功
B .减小定滑轮的重力,可以减小额外功
C .增大提升重物的高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D .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3、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 的物为F ,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A 点的拉力为F A ,则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f 2F A
B .f 3F
C .F A 2F
D .G 2F
4、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和绳重,把一个重为20 N 2 m ,
所用拉力F 为12.5 N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滑轮重7.5 N
B .4 s 内拉力F 做功25 J
C .4 s 内拉力F 的功率为6.25 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5、小聪测量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先后进行了次实
验,将钩码分别匀速竖直提升h 1和h 2的高度(h 1>h 2)。

对两次实验中一些物理
量进行比较,正确的是(其中s 为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H 为动滑轮上升的高
度)( )
A .s 1=s 2
B .H 1=H 2
C .η1=η2
D .W 有用1=W 有用2
6、小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90 kg 的物体提升3 m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400 N ,
不考虑绳重及摩擦(g 取10 N /kg ),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动滑轮的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