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描写的形象性

合集下载

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是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是它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形象性、语言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点。

再次,文学具有形象性。

文学作品通过形象的描写和刻画,使读者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形象性包括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环境形象的逼真具体等。

通过形象的描写,作品更能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文学具有语言性。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的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语言性包括语言的美感、语言的表现能力和语言的神韵等。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组织和选择,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包括情感性、艺术性、形象性、语言性和社会性。

这些特征使得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价值,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形象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动物、事物等具体形象化的存在。

以下是文学形象的几个特征:
1. 具体性:文学形象通过描述细节和描写特征来使读者形象化地感知到。

通过精确的描绘方式,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出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举止。

2. 独特性:文学形象通过独特的特征和个性来区别于其他形象。

每一个文学形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情感体验和个人特点,使其在作品中成为独立的存在。

3. 意象化:文学形象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直接描写,更多的是通过象征、隐喻和比喻等手法来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通过抽象、间接和多义的表达方式,读者可以在文学形象中找到更深层的含义。

4. 可塑性:文学形象既是作者心灵的产物,也是读者心灵的投射。

每个读者对文学形象的理解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因此形象的意义和形象的形态能够因读者的不同而产生多种可能性。

总之,文学形象通过具体性、独特性、意象化和可塑性等特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内涵。

阅读者可以通过文学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文学形象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启发。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第一,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感知的往往是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主要凝结在作家创造的各具生气的文学形象之中。

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必须诉诸直观可感的形象,这也是文学这门艺术的基本要求。

与哲学主要用概念、科学主要用定理和公式抽象地反映客观世界不同,文学主要是用感性具体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与主观世界。

鲁迅认为,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像科学那样对事理进行细密分析,但能够将人生道理通过辞句描写的形象直接让读者领会,这就进一步阐明了文学形象具体可感的基本特点。

第二,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具体可感的形象不存在文学作品中,而且也同时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和教学科研活动中。

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诚然在任何时候都是文学形象的源泉,但不同的是,文学形象主要是作家的艺术心灵创造的产物,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的结晶。

文学形象不仅可以保留现实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本身具有外部特征和情感、智慧、个性、理想等。

文学形象是以个双面镜,可以同时映照出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作家的丰富心灵。

文学形象比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更能体现人类生活和精神
的多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文学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它内在于形象的鲜活生气和深厚意蕴。

文学形象不仅是具体可感的,而且是生动灵活、意蕴丰富的;不仅能够细致再现对象的外部特征,更擅长深入表现对象的精神世界。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指通过画面感强、具有感官直观性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来使读者形成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形象性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丰富的用词、细腻的描写和想象力丰富的表达方式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

下面将通过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首先,形象性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来体现。

如《红楼梦》中,对黛玉的描写“双溜翠珠笋,柔丝冠白鹤,寒光凝碧网络,风起生香雪。

面如滢渤波,目若秋波盈;窈窕春袭袭,龙翻江宛逶。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们可以清晰地想象出黛玉的容貌,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其次,形象性还可以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将疯子比作“活生生的紫萝兰”,紫萝兰在封建社会被视为瘴癖,而疯子在封建社会也被认为是瘴癖,通过比喻,鲁迅生动地刻画出疯子的形象,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形象性还可以通过语言的音韵、韵律以及节奏感来传达。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流畅韵律、恰如其分的停顿营造出一种宁静、幽远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心境和直观的感受。

形象性还可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实现。

如《红楼梦》中,对席梦思湖的描绘“席梦思湖并不很大,南北长数里,东西宽一二里。

湖上两现抛冰。

冰上桨船参差,皆是胜光的琼花白粉,四面上下三层楼那片风光四下里挂翠缨,人面皆黄金眼”。

通过对湖的形象描绘,将湖的美轻轻别置,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另外,形象性还可以通过隐喻来表达。

如《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通过对杨康性格的描写暗喻了他的反派本质,“两只眼睛嵌得紧紧的,小小的眼珠甚是锐利,不过一眨一眨间,便露出了无尽的阴谋!”通过这种巧妙的隐喻,金庸生动地揭示了杨康内心深处的阴暗和欺骗本性。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与塑造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与塑造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与塑造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而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作品中最具有吸引力和魅力的元素之一。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能够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与思考。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这种塑造对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1. 描述性描写作家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衣着等方面的描述,创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描绘为一个白净秀美、眉如新月的少年,这种形象使读者立刻产生共鸣,心中浮现出一个虚拟的形象。

2. 内心描写作家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包括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内心矛盾等方面的描写。

如毛姆的《人性枷锁》中的查理·斯特瑞克兰德,通过对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的描写,使读者深刻理解到他的矛盾和困惑。

3. 人物的言行举止作家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塑造形象,使读者对人物有直观的了解。

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凸显其个性特征和人品,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他机智、善辩、滑稽的言行举止使他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

二、人物形象的意义与影响1. 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一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读者对人物形象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愿意去了解这个角色,进而产生对整个作品的兴趣。

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2. 增加作品的可信度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塑造,作家能够使其变得更加真实和可信。

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能够给读者带来共鸣,使他们更容易将自己代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这样的情感共鸣增加了作品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3. 传达作家的主题和思想人物形象在作品中承担着传达作家思想和主题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能够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比如奥威尔的《1984》,通过对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的形象塑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反乌托邦社会的恐怖和荒谬。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指文学语言所指称的对象具有形象逼真性和具体可感性的特点,它诉诸接受主体的各种感官,能引起接受主体丰富的形象联想。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生活中有形有象的事物再现出来,如叙事性作品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等;二是将生活中无形无象的事物即思想情感形象化。

如王朔称跳崖自杀为“尝尝自由落体的滋味,默默地躺在深山,血沃中华。

”如李煜在词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每一句都是三个不同意义的词语的排列,但当它们被放在一起构成一首诗(小令)的时候,词语的孤立意义让位于丰富的合成意境,以一个“断肠人”的意象串联起咀嚼不尽的审美内涵。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意象既使作者的哀愁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又使作者的情感与环境的寂寞、荒凉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意境,而读者也通过这些意象窥探到了作者长年漂泊的哀愁。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与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与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与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和表现手法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和表现手法。

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可以使人们对文学作品中的事物有更直观、更深入的印象。

在小说中,通过描写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着风格等细节,可以直观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描写环境气氛、人物内心感受等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境和人物。

在诗歌中,通过细腻的图像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可以让诗歌更具意境和表现力。

二、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表现作品主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给人物、环境或物品附属象征意义,表达出对于作品主题所持的认识和观点。

比如,云雀在中国文学中往往被用来象征爱情,白兔象征纯洁等等。

另一些诗歌或小说则以人物的姓氏或名称作为象征,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名字就隐含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意味。

三、意象表现意象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常常以词语、形象、情感等形式表达主题思想。

在意象的表现中,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变的主题和情感,它让人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并充满对作者思想的探究。

在日本文学中,常常会用“蝉”来表现短暂的生命和热情的激情。

在中国文学中,如《滕王阁序》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等经典的意象表现都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品。

四、对话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往往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情。

通过对话,可以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感受,也可以表达出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情感互动。

在小说中,通过对话可以让人物使其变得更加具有立体的描绘;在戏剧中,则是对话成为戏剧性冲突的关键手段。

五、线性经济学手法线性经济学手法又称叙述式或叙事式,是文学作品最常见、最古老的形式之一。

它是指通过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来表达主题思想、传达作者意图的方式。

在线性经济学手法中,情节、人物、时间和地点是主要创作方向,通过这些因素的安排来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主题。

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形象的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绘,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的特点、性格和行为。

下面将从外貌特征、服饰特点以及行为举止等方面来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1. 外貌特征人物的外貌特征往往是读者最先关注的内容。

表达人物外貌特征时,可以用详细、准确的描写使读者形象感受到人物的形象。

例如,他的五官精致,一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智慧与灵动;高挺的鼻梁和微微翘起的嘴角显现出他的自信与趣味。

黑色的浓密头发整齐地梳理,发丝间隐约透露出淡淡的香气。

他高高瘦瘦的身材洋溢着一股细腻而不失力量感的美。

2. 服饰特点人物的服饰特点是展示人物独特个性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描写人物的穿着,可以让读者对人物的生活习惯、职业身份等有所了解。

例如,他身穿一件修身西装,衬衣细纹显得低调而优雅。

纯黑色的领带系得整整齐齐,完美地点缀了整套服装。

脚踩一双黑色皮鞋,沉稳之中透着精致。

他的穿着品味独特,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好感。

3. 行为举止人物的行为举止是揭示其个性特点、社交能力和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深化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生动立体。

例如,每当他开口说话,语气平和而不失庄重,透露着自信与智慧。

他举手投足之间充满着从容,不论是与上层社会的人交往,还是与普通人打交道,都能融入其中。

他待人接物时总是彬彬有礼,从不过分张扬,却又给人一种亲近感。

人物形象的描写需要适度,不仅要表达出人物的形象特点,还要注意不过分堆砌花哨的形容词和修饰,以免显得刻意和不自然。

通过恰当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特点,增加读者对人物的认同感和阅读的愉悦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

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

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文学的一个好处就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东西。

我们看一篇好的小说或一篇好的散文常常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至其地。

但是文学同时又充满了无尽思考,而它这个思考并不是要固定在一个道上的,或者像儒家固定在人上的,或者像理学把它固定在理上的。

文学既是形象的,又是思考的。

拿《红楼梦》为例,《红楼梦》中有各种非常具体的描写。

比如说“黛玉葬花”,这是非常具体的描写,她拿着花锄、工具去收拾这些花瓣。

特别是像“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整个的一晚上众丫鬟们为贾宝玉过生日的那种欢声笑语的场面。

他们怎么开玩笑,怎么娱乐,到最后,谁靠在谁身上,谁倒在地上,使贾宝玉的生日永远栩栩如生,永不结束。

什么时候翻这本书等于你又参加了贾宝玉的生日晚会。

你确实好像能听到那群小姑娘的笑声,我常常说看《红楼梦》有一个感觉,看的时间长了,连说话都会受他影响。

但是《红楼梦》里面又有最抽象的思考。

比如人到底是从哪来的,一个个体生命消失以后到哪里去。

对贾宝玉有好几种说法,有人说他是一块石头,是女娲补天时所炼就的一块石头,被扔到凡界演化,这是一说。

这一说里面所包涵的一种深渺和悲凉,是几乎无法表达的。

因为石头的特点在于没有生命,无声无息,无冷无热,石头的变化是最少的,是永有的。

但这块石头却变成了贾宝玉,在这个无生命和生命之间,在渺渺之中有一种纽带,这个纽带就是曹雪芹的思考。

降珠由于得了神英使者的灌溉,所以降珠仙子要下凡界用眼泪来还给他这水,后者也变成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

所以《红楼梦》有它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的东西,又有很深的思考。

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文学就是非常明确的,同样描写一件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这个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例外,假设在座的各位中有三个人去郊游,坐车碰到了最惊险的事故,回来之后这三个人各自叙述这次事故的经过,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一定会有侧重,各有风格。

有人强调它的惊险;有人强调它的滑稽;有人可能强调自己的命大,命怎么好。

角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文学的叙述是面向你说,是描写客观的事件。

但是这个客观事件又是被作者个人的情感思想影响的。

各个国家由于民族文化心理不同,对文学的要求是并不一样的,由此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看见月亮就想起了故乡,这个非常普通。

我觉得我们的思维方式都受到了李白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两三岁刚会说话,父母就会教他们学《唐诗》,第一首教的就是李白的《故乡》,这使小孩子从小就在它的脑子里贯穿着一样东西,看见月亮就思念故乡。

但这最初只是李白的,不见得所有的人都见月亮思故乡。

见月亮而思故乡,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过程,但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过程了。

看到月亮然后想到家乡的月亮,而后想到这月光照着我们同时也照着自己的家乡。

在文学作品里面,月亮也好、波浪也好,有时候甚至左右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如果到长江,看见长江水你立刻就觉得“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明文学在对客观对像的把握之中,能够这样的个人化。

我看美国的约翰·契佛的小说,他描写一个女孩子从台阶上往下走,穿着高跟鞋在往下走,他说那个声音像吃冰淇淋碰到玻璃杯时发出的声音。

这样的描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我每次吃冰淇淋的时候我都会用勺子敲。

但是很不幸,不管在哪里,我始终敲不出高跟鞋碰台阶的声音。

但即使敲不出来,他的描写仍然令人叹服。

我刚才就是用实证的方式去检查文学,约翰·契佛说的这是一种感觉,我很喜欢这个比喻,实在是好极了。

这就是非常动人的东西,它不像牛顿的那个定律可以得到检验,这完全是个人的一种感受。

所以有时候一个作家,他会觉得文学是无可替代的,只有在文学之中,他把个人的许多许多特点都表现出来了,表现得比自己的实际还美好。

有时候作家在这方面非常幸福,把东西写得那样美好。

他集中了他最美好的东西,一个比喻、一个感情,比他自己都美好。

我曾经和一个诗人在一起开过玩笑,他的诗写得好极了,为许多女性读者所倾倒,他还常收到女性读者的来信。

但和他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并非那样美好,这也可以说是诗人的一种特性——把美好留给读者,把丑恶留给自己。

我也发现,在文章里常提倡素食的人,他吃起肉来比我还凶。

但他要求别人吃素食的文章的确写得非常好,他可以用主观化、个人化的处理来表达对世界的感受,表达一段历史,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文本。

所以文学的方式是一种人性化方式,是一种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的方式,是一种尽情地发挥人的想象力的方式。

文学的方式是一种想象方式,对于全民族个人想象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好处。

我们现在都讲想象力,我想智商里也包含着想象力,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话,那么一个进行文学创作的人就是要靠创新吃饭。

所有的艺术都要创新,尤其是文学。

画可以画两次,如果说我给一个人画了两幅画,两幅画都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但文学就不同,如果写一篇小说,第一篇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了,你又写一篇和上一篇一样的,在《北京文学》上发表,那可就出丑了。

文学要求想象,要求创新。

在科学里面,你不能把想象当成果。

而在文学里,想象就是成果。

你只要把想象写下来了,这就是成果。

它并不要求真正的实现,就像科幻、爱情小说。

人们在爱情上的想象非常之多,特别是那些没有实现的爱情,往往在文学上表达得特别动人。

如此感人,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没有实现,只是想象;相反,如果你的爱情实现得非常顺利,这个时候,男方不会去向女方背一首爱情诗,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兴奋绝对不是在诗上面;但是如果你失恋了,你会非常急地找一首诗;或者你求爱而不得,你也会给对方一首诗。

本来没有实现的东西是一种悲哀,是一个遗憾。

但是到文学这儿就是一个资源,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文学这个东西,第一,怕你没有想象;第二,怕你想什么就实现什么。

心想事成了就没有文学了。

相反,心想而不能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特别好的文学。

所以这种想象的表达就是文学,而且就是很好的文学。

文学对于人的意义,就是开发人的智力,开发人的想象力,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并不在于具体的,而在于你有了想象的习惯,有了这种表达想象的能力。

文学的艺术形象性恩格斯讲的要“莎士比亚式”不要“席勒式”,就是强调文艺应该用现实的活生生的形象来说话,而不应该把文学当成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不要用文学莱维政治教条和概念做注释,而应当以表现生活形象为它的目的。

“形象”一词原指人对现实世界中所获得的对事物感性面貌的视觉印象。

在文学理论中,可引申为文学作品表达作者意图的感性形式。

形象是形象思维的结果,要使接受者觉得“如见其人,如闻其人,如临其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讲“池塘生春草,室梁落燕泥”是“不隔”,而“酒袚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

一个是具体一个是概念,所以不如前两句贴切。

一、艺术形象的特征艺术是以形象来表现世界的,具体而言艺术形象有以下特点:1、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是对客观事物的表现。

表现:是对作家自我的表现。

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结果,反映人的情感,判断,体验。

由于艺术的对象总是通过作家的审美感受反映到作品中来的,作家的主观情感影响着对客观现实的选择,所谓情以物兴,情以物现。

所以,艺术反映的东西、艺术形象不再是“无我”的,而是“有我”影子、“有我”情感融合的对象了,即不仅是一种物理现实,更是一种心理事实和印象。

艺术形象在形成之时,就已经经历过作者的选择和判断了,是作者根据本身兴趣、态度、体验、生活感受来筛选的。

所以,艺术形象是再现生活与表现自我的统一。

正是如此,同一事物不同人看会哟差异,即使是同一作家写同一事物,心境不同,也会使艺术形象情趣各异。

如古今中外对玉兰花的寄意:纯洁、竞放、生机、寂寞、无奈、落魄……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艺术对于科学而言,不是关注普遍的事物,而是关注个别。

艺术真正的生命在于对个别事物的掌握和描写。

事物的本身特殊性和认识方式的特殊:一是:世界上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物,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片树叶。

任何事物都是个别与特殊的统一体。

二是:特殊性也体现在作者对其感受的特殊上。

方方—太阳。

文学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这要求作家就必须敏锐的捕捉个别的特征,惟其如此,文学世界的艺术形象才会丰富多彩,亘古不绝。

但文学总要通过个别的感性形象,反映出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理性的认识,这既是一般的东西。

若没有统一的一般认识来统理全局,艺术形象就会陷入琐屑;但若都注意一般理性认识的反映,艺术形象就会显得教条、僵化。

△王国维:一番来者,陈言也,去之;二番来者,臭言也,去之;三番来者,精言也,可用之。

△上段中,个别的感性形象,一般指的是:生活现象的内在关系与联系。

因为平凡的生活可以因为艺术家的理解而变得有一种普遍意义。

如《荷塘月色》。

作家通过深入体察生活后得到的新鲜的见解和发现,才具有特殊的价值,否则,感性形象无论多么细致,也只能陷入琐屑平庸,缺乏光彩。

如《西厢记》,一个偷情的故事。

现实中的故事是一个违反伦理、违反社会公理道德的老套的故事,很正常,但是却被作者处理得不寻常:红娘的机智,小姐的越轨,小姐送别时的担忧,始乱终弃,莺莺张生的功成名就,复婚……(如果处理成陈世美的故事就更有意味了……)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痞子蔡对轻舞飞扬):处理情节的意图,虚幻的爱情,忠诚与责任你选择哪一个?二、艺术形象的种类①表现形象:在表现中包含再现,抒情类文学应用极广。

是心理清咖反照自然现实,是自我本性的写照。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温关铭文》:“陌生人,请给斯巴达人捎个口信:我们长眠于此,遵守着他们的训令。

”——死亡,长眠。

这都是主体的人生态度来刻画现实的。

②再现形象。

在再现中进行表现,叙事类文学的主要形式。

客观描述再现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人物行为习惯中反映性格,内在的人生形式;态度决定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善恶,从而反映生活的真实,因为人的行为总是以各种方式进行和存在的。

△坐:一屁股坐下来便吃酒,这个动作表现了一种泼辣和活泼无所拘束。

欠身坐下啊:拘谨;所以,“一个人无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 ——恩格斯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各种人物态度行为的描写,反映出坐着洞察人物性格的高超能力;③典型形象:个别与一般的统一,通过个别体现一般。

现实主义创作的中心问题。

从生活个别形象出发,把个别形象作为艺术概括的起点和源泉,但不能停留在个别特征上,必须深入研究总体概括,反映生活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