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隐性饥饿不容忽视

合集下载

你不了解的“隐性饥饿”,正在摧毁你的健康!

你不了解的“隐性饥饿”,正在摧毁你的健康!

你不了解的“隐性饥饿”,正在摧毁你的健康!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健康是富人的幸福,是穷人的财富。

最新医学证据证明,饮食与慢性病密切相关,70%以上慢性病都是“隐性饥饿”所导致。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中国有3亿人正在遭受“隐性饥饿”,每5个人中至少1个人处在“隐性饥饿”状态,而且以胖人居多。

什么是隐性饥饿?为什么心血管疾病、脑卒中都和饥饿有关?什么是“隐性饥饿”?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除了母乳可以满足6月龄以内的婴儿的营养需要外。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

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人体需要。

隐性饥饿(Hidden Hunger)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均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

一般认为是一种因为无法保证正常营养成分吸收而导致的饥饿症状,重点在元素不平衡而不是饱腹方面的容积。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现象称为“隐性饥饿”。

专家介绍,显性饥饿是能量缺乏的状态,是可以通过“吃饱”解决的;隐性饥饿是微量元素的缺乏,需要通过“吃对,吃好”才能解决。

所以单纯的吃“饱”饭并不能解决“隐性饥饿”这种病。

隐性饥饿是导致亚健康及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隐性饥饿”的表现:1.容易腿抽筋和腰酸背疼——缺钙2.眼睛容易疲倦、干涩——缺维生素A3.皮肤干燥粗糙,没有光泽——缺维生素A、E4.容易牙龈出血、感冒——缺维生素C5.容易口腔溃疡——缺维生素B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素,各种疾病会逐渐显现。

严重可能会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疾病。

)想要避开“隐性饥饿”的陷阱,专家建议均衡营养、科学饮食,从搭配营养早餐开始。

现在很多人为了赶时间,别说来一份营养早餐了,就连每天吃早餐都不一定做得到。

隐性饥饿---身体正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隐性饥饿---身体正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隐性饥饿---身体正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这种“饿”,引发70%慢性病,3亿国人中招!营养师:4类人最易中招身高1.78m,体重180斤,竟营养不良?也许你的身体正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你,“隐性饥饿”中招啦~据2016年中国农科院专题报告,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我们国家“隐性饥饿”的人口数量达到3个亿。

并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及各种亚健康问题都与“隐性饥饿”有关。

中招人群如此庞大,又和绝大多数的慢性病关联,小康妹儿心头一紧:“隐性饥饿”是个啥?中招了后果会不会很严重?该如何应对呢?针对“隐性饥饿”的疑惑,我们特意邀请到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孟德姣来一一解答。

据孟德姣医生介绍,“隐性饥饿”易被忽视,且后果严重。

在日常问诊中,一般只有特殊人群更关注自己的营养状况。

大家对儿童和青少年、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以及老人的营养状况比较关心,却鲜少觉得一般人会营养失衡。

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占死亡原因的比例将达79%。

这已经成为提高中国居民健康素质的巨大障碍。

“隐性饥饿”不易判别,后果严重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成为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

孟德姣医生给我们揭开了“隐性饥饿”的“隐性”面纱,介绍了“隐性饥饿”的常见类别和易患人群。

最常见的“隐性饥饿”缺乏维生素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干眼症,甚至导致儿童发育迟缓;维生素B1摄入不足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忧郁以及记忆力衰退等;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手足抽搐、佝偻病、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等。

你们的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还要让孩子真正地摆脱“隐性饥饿”,能够健健康康茁

你们的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还要让孩子真正地摆脱“隐性饥饿”,能够健健康康茁

你们的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还要让孩子真正地摆脱“隐性饥饿”,能够健健康康茁
来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

隐性饥饿又称营养不良,是指所摄入的营养素不足以满足生长、发育、免疫力和健康所需要的量。

它会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出现代谢疾病,有损健康,甚至致死。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儿童营养的认识,提高营养意识,让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生活中要全面调整营养,多进行膳食结构调整,比如适当摄入膳食纤维、低脂肪等;注意保证每日摄入的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可溶性微量元素,使摄入的营养物质平衡,增强孩子的营养素补充和免疫力,以延缓孩子的衰老。

其次,注意那些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的因素。

比如,避免吃一些型号一样,但营养价值却也不一样的零食,避免跟风吃抗生素类食品或宗教节日食品,避免就行芥蓝叶类食品和重烹调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

最后,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健康喂养,适当提供营养健康的食物给儿童,以便让他们通过充足、健康的膳食来增强免疫力,不上当受骗,摆脱隐性饥饿。

营养意识能拯救孩子的健康,只有正确的营养观念,才能确保孩子们除了营养充足,更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有种饥饿,妈妈看不见

孩子有种饥饿,妈妈看不见

孩子有种饥饿,妈妈看不见作者:竹影来源:《分忧》2019年第02期隐性饥饿(Hidden Hunger)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

一般认为是一种因为无法保证正常营养成分吸收而导致的饥饿症状,重点在元素不平衡而不是饱腹方面的容积问题。

2016年,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中国隐性饥饿的人口达3亿。

有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處于“隐性饥饿”状态下的人数已高达1/3。

尤其贫困地区3~5岁的年龄段,儿童营养状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最常见的隐性饥饿有以下几种:缺铁、缺碘、缺锌、缺维生素A、D。

缺铁性贫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缺碘可使孩子平均智商低10~15;缺锌可导致偏食、复发性口腔炎、性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缺乏维生素A、D可导致佝偻病,单纯缺维生素A可致反复感冒、腹泻和干眼病。

儿童、青少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大脑、身体发育旺盛和迅速的时期。

因此,就要及时适量地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其他营养素。

人的一生有两个阶段是发育最迅速的,一个是婴幼儿时期,一个是青春期,这两个时期如果营养供给不足,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以及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学习。

长期的“隐性饥饿”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1. 隐性饥饿伤健康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中参与多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它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等所必需的一类非分子有机化合物。

若儿童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如儿童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A、缺钙、营养不良等。

2. 带来经济负担“隐性饥饿”不仅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也影响经济。

据世界银行统计,“隐性饥饿”导致的智力低下、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球GDP的3%~5%。

儿童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未来发展,所以儿童的营养健康值得加倍重视。

近两年,相关部门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1.6%。

「隐性饥饿」与70%的慢病有关,有一种饥饿叫做隐形饥饿

「隐性饥饿」与70%的慢病有关,有一种饥饿叫做隐形饥饿

「隐性饥饿」与70%的慢病有关,有一种饥饿叫做隐形饥饿「隐性饥饿」与70%的慢病有关,天天感觉吃撑的你或许也属于这个群体哦!有一种饥饿叫做隐形饥饿。

隐性饥饿,主要指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

它们虽然在人体中含量很小,小于0.01g/kg体重,但却是我们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201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困扰,中国隐性饥饿的人口达到3个亿。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民众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部分营养素的缺乏仍然存在。

而近年来研究逐渐证实,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等都与隐性饥饿有关。

但可怕的是,这些微量营养成分缺乏往往不易被我们发现。

我们该如何避免隐性饥饿?我们不仅要让胃吃饱,更应该让身体能够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推荐以下4点来改善:1. 食物多样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就建议每人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丰富的食物种类互补,就可以避免某种营养素缺乏。

现在大家比较普遍的问题是:① 比起吃肉,果蔬摄入不足,最好每天保证一斤蔬菜半斤水果;② 粮食吃的太精细,很多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都没有了。

建议主食的三分之一可以换成粗粮、谷物。

2. 注意烹调过程在食物的烹调过程中,很多营养素也会悄悄流失掉。

因此要注意:① 洗菜时,流动水清洗即可,不要久泡,也不要切后再清洗,以免水溶性营养素流失。

② 炒制蔬菜时,最好是旺火快炒,或者稍微焯水后最后放入锅中炒制,避免破坏维生素。

③ 淘米的时候,不要反复搓洗。

简单清洗下即可。

3. 选择营养素强食品加工食品可根据个人需求,选一些营养强化剂食品,比如铁强化酱油、碘盐、营养强化面粉,通过在食物中额外添加需要强化的营养素,来保证机体营养供应更均衡。

4. 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根据个人需求,可以购买保健品、药品等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A、B族、C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当然最好遵医嘱,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摄入过量也存在危害。

隐性饥饿是什么?几个方法帮你对抗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是什么?几个方法帮你对抗隐性饥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隐性饥饿是什么?几个方法帮你对抗隐性饥饿
导语: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可根据需要,通过饮食补充微量营养素。

如摄入牛奶、蛋黄、动物肝脏补充维生素A;吃血豆腐、红肉、黑木耳补铁;摄入海带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可根据需要,通过饮食补充微量营养素。

如摄入牛奶、蛋黄、动物肝脏补充维生素A;吃血豆腐、红肉、黑木耳补铁;摄入海带、紫菜等补碘;常吃猕猴桃、柑橘等补充维生素C等。

隐性饥饿是什么?几个方法帮你对抗隐性饥饿
帮你对抗隐性饥饿
为应对隐性饥饿,目前,我国已做出一些努力,比如强化碘盐,虽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其重要意义;给贫困地区6~24个月的孩子发放营养包(豆粉中加入微量营养素),拌到饭里吃,可缓解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此外,政府还应做好营养教育工作,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除了政府,普通人也应学会预防隐性饥饿,具体做法如下:
牢记膳食宝塔。

日常膳食中应牢记膳食宝塔,确保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虾类、蛋类、奶类、豆类的充分、均衡摄入,并控制油、盐食用量。

重点补充四类食物。

调查显示,国人膳食中奶类、豆类制品、粗粮、水产品的消费量远不及推荐量,人们最好重点补充。

奶类和豆类制品富含优质蛋白;粗粮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水产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尝试强化食品。

如今市场上有些强化某些微量营养素的食品,比如加铁酱油、添加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莫让隐性饥饿影响你的营养状况

莫让隐性饥饿影响你的营养状况

莫让隐性饥饿影响你的营养状况近几年,一些关于儿童过度肥胖的问题占据着各大母婴新闻频道的首页,许多人不禁要问,现在条件好了,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为什么健康问题却越来越多?其实不仅是孩子,许多大人也有这样的问题,日常饮食都很正常、管饱,身体素质却越来越不行,专家提醒,现代人,需小心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

一般认为是一种因为无法保证正常营养成分吸收而导致的饥饿症状,重点在元素不平衡而不是饱腹方面的容积。

由此可见,吃饱≠吃好。

5大营养元素流失,你中了几点?药补不如食补,但食物中的一些营养元素在煮食的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流失,因此一些营养学家表示,日常生活中铁、钙、锌、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缺乏较为严重,至此许多人表示不解,铁、锌、维生素就算了,钙和蛋白质为什么会缺失?蛋、奶以及各种肉类可说是天天都吃,缺失的原因何在?钙:钙在体内主要存在于骨骼,牙齿。

人体中99%的钙质存在骨骼牙齿中,支持人体的运动和咀嚼能力。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调查显示,我国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有近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

同时,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检测”的结果,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与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800-1000毫克相去甚远。

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

蛋白质多存在于肉类、豆类、蛋类和牛奶等食物,虽然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成分,却易对消化道产生负担,往往是蛋白质没有补充到,却把肥胖和消化不良培养了起来。

营养元素缺乏,4类人群需谨慎青少年: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对营养的需要量骤增而相当敏感,如果供给不足或不合理,将很容易导致各种营养缺乏症。

许多青少年在这一时间段有明显挑食、偏食,嗜好大量碳酸饮料,以零食当正餐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反应在孩子的身高及体重上。

孩子为何易出现隐性饥饿

孩子为何易出现隐性饥饿

孩子为何易出现隐性饥饿作者:苏学林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7年第07期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处于隐性饥饿的人群高达5亿,其中幼儿及青少年更是高发人群。

常会有家长对此感到不解,现在的孩子吃得这么好,怎么可能饿着。

实际上,造成隐性饥饿的原因很多,且因为不少隐性饥饿议时半会感觉不到,其潜在的危害就会很大,家长必须提高警惕。

什么是隐性饥饿与日常所说的饥饿不同,隐性饥饿是指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与此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素过度摄入。

各种营养素让人体能够正常生长,并确保人体能够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

一旦出现不均衡,人体表现出部分成分过剩而部分成分缺乏的现象,这些营养素缺乏不会产生饥饿的感觉,是一种人体一时难以感觉到的状态,但如果忽视的话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隐性饥饿的危害很大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会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状况,比如众所周知的维生素D缺乏,就会影响钙的吸收,使发育迟缓,不少孩子经常出现的生长痛,也是因为生长速度过快而导致的维生素D缺乏。

缺锌可导致偏食,缺乏维生素A,则会出现眼部畏光、不敢睁眼等症状。

如果隐性饥饿持续时间较长,则可导致贫血、坏血病、口角炎、发育迟缓等。

有研究显示,超过70%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等,均与人体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有关,可以说隐性饥饿的危害非常大,对健康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隐性饥饿的原因有哪些膳食结构不合理、烹调方式不正确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导致维生素、无机盐的大量流失。

而对于孩子来说,导致隐性饥饿最主要的原因是膳食不均衡,比如有的孩子不爱吃饭,只爱吃零食。

有的孩子则受到家庭饮食习惯的影响,过于偏食,例如只吃肉不吃青菜,或者只吃青菜不吃肉。

甚至有的家长喜欢以食物作为奖励,经常带孩子吃洋快餐等,都会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在学校中的配餐营养搭配不够合理也是导致隐性饥饿的原因之—,以小学生为例,每天至少要保证100克肉类,500克左右的蔬菜水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儿童隐性饥饿不容忽视
作者:武进日报编辑部
来源:《幸福家庭》2017年第03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近日发布的“临床营养门诊患儿营养状况调查报告”引起广泛关注。

报告指出,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该院临床营养门诊接诊的1844名儿童中,19.1%存在营养不良,“隐性饥饿” (即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十分普遍。

这一结果让很多家长难以理解,觉得家里条件都不差,吃啥有啥,孩子怎么还会营养不良呢?然而,在专家看来,儿童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普遍。

儿童营养面临双重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已得到改善。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说,一是孩子身高、体重不断增长。

与2002年相比,2012年,6~17岁城市男女儿童身高平均分别增加2.3厘米、1.8厘米,农村孩子平均增加4.1厘米、3.5厘米;二是营养不良率不断降低;三是贫血状况有所改善。

但马冠生也强调,尽管如此,由于自然环境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膳食结构不合理,我国儿童营养仍面临双重挑战:一是营养不良、隐性饥饿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985年,大城市7~22岁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加起来仅为1%,而2014年,这一数字分别达到22.65%和17.45%。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黄承钰教授表示,超重、肥胖的孩子更易出现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

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出现血压偏高的风险为正常体重儿童的4倍。

五个饮食坏习惯
专家指出,儿童营养状况不好主要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以下几个怀习惯最为普遍。

不吃早餐。

调查显示,我国6~11岁儿童中,6.5%没有规律进食,这—数字在12~17岁儿童中高达14.2%孩子们经常不吃早餐,即使吃,早餐质量也较差。

马冠生表示,不规律进食早餐,或早餐食物种类单一,会增加他们超重、肥胖以及患上慢性病的风险。

常吃快餐。

我国儿童快餐食用率较高,尤其是西式快餐。

调查显示,65%的小学生、
58.5%的初中生和53.6%的高中生,每月至少消费1次西式快餐,每月消费大于5次的比例分别为13%、11.8%和9.6%。

黄承钰指出,长期食用高盐、高糖和高脂肪快餐,是诱发超重、肥胖的因素之一,食用次数越多,肥胖发生率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