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乙肝抗病毒专家共识

乙肝抗病毒专家共识首先把文中可能出现的英文缩写列出来: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细胞癌HCC,核苷(酸)类似物NUCs,普通干扰素IFN,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
我国的HBV感染率较高,1~59岁的人群HbsAg的携带率为7.18%,1~4岁人群HbsAg 携带率为0.96%,尽管与以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携带率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大量HBV感染者携带病毒,乙肝的防治工作形式依然严峻。
慢性HBV携带者中,大部分是围生期和婴幼儿期感染,只有小部分(<5%)是成年期感染。
HBV感染可以分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抗病毒方案和目标会有所不同: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及恢复期。
1.免疫耐受期: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复制活跃,血清ALT正常,肝组织学无或轻微炎症,无肝纤维化或者进展缓慢。
2.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HBV DNA水平降低。
ALT水平反复波动,肝组织学有炎症坏死,肝纤维化进展程度较快。
这一时期自发的HbsAg清除率增加。
3.非活动期:HbeAg消失,出现出现抗-Hbe,HBV水平很低或者检测不到,ALT正常,肝脏炎症减轻,这一期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降低。
4.恢复期:非活动期HBV感染者中,HbsAg清除者预后一般较HbsAg持续阳性者要好,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不断改善,称为恢复期。
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
HBV感染者在不发生肝硬化的情况下,HCC的发生率也较低。
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高危因素有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HCV 感染、HBV-DNA持续高水平、ALT高水平、HbeAg阳性和HBV 基因C型。
治疗前应详细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包括病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生化、病毒学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同时为了除外重叠感染还应该进行抗HCV、抗HDV和抗HIV的检查。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幻灯片PPT

原发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HBV相关HCC患者应在恰中选择HCC治疗措施 的根底上积极进展抗HBV治疗。 建议优先选择ETV或TDF抗病毒治疗〔B1〕 也可酌情选择LAM、LdT、ADV以及IFN-α抗病 毒治疗〔B2〕。
NUCs治疗可降低HCC手术切除后的肿瘤复发率 与病死率
台湾研究纳入4051例HCC手术切除术后未应用NA抗病毒患者与518例 应用NUCs抗病毒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随访6年的病死率与肿瘤复发率 。
67/118 71/118 21/40 22/40 190/328 192/292
Breitenstein S , et al. Br J Surg. 2009
0.94(0.76,1.17)
35.0
0.95(0.64,1.43)
10.8
0.25 0.5
1
2
偏好干扰素 危险比 偏好对照组
肿瘤复发率比较
620例患者Meta分析 :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癌患者采用治愈性治疗
参考文献 Kubo et al.15
死亡率 干扰素 安慰剂
8/15 8/15
Lin et al.17
4/20 5/10
Shiratori et al.16 19/49 13/25
Mazzaferro et al.29 17/76 23/74
第一部分:HBV相关失代偿肝硬化、肝衰 竭、肝移植以及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
HBV相关失代偿肝硬化患者
定义:Child-Pugh分级B/C级肝硬化,以及出现肝性脑病、腹水或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 抗病毒指征:一般建议HBV DNA可检出就应进展抗病毒治疗,局部 专家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HBsAg阳性即可酌情考虑抗病毒治疗 。 治疗疗程:较长,终生治疗。 药物:核苷〔酸〕类似物:首选ETV和TDF〔或LAM/LdT + ADV联 合〕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自2005年12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以来[1],国内外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相关慢性肝病的研究不断深入。
亚太肝脏学会(APASL)、欧洲肝脏学会(EASL)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陆续发布了各自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指南及共识[2-4]。
因此,《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临床肝胆病杂志》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CHB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共识》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可作为当前CHB抗病毒治疗的指导。
然而CHB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共识》内容进行更新。
本《共识》基于目前CHB抗病毒治疗临床实践及研究的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编写,共识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见表2。
表!"文中出现的缩写对照中文名称缩写英文全称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HBVCHBhepatitis B viruschronic hepatitis 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surface antigen of hepatitis B virus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e antigen of hepatitis B viru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aianine aminotransferas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肝细胞癌核苷(酸)类似物HCCNUCshepatoceiiuiar carcinomanucieos(t)ide anaiogue干扰素IFN interferon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 pegyiated interferon表#"数据类型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注释标记证据分级高质量证据进一步研究,结果评估时不可能改变置信度A 中等质量证据进一步研究在评估结果时可能存在对置信度有影响的,可能改变评估B 低质量证据进一步研究在评估结果时极可能对置信度有影响,很可能改变评估,任何评估均不确定C 建议的分级强烈的建议影响建议力度的因子包括证据质量、推定患者重要的结果及花费1较弱的建议参数选择和值的变异性大或有更不确定性:认定是更弱的建议,确定建议的不可靠、高费用或资源消耗2一、背景HBV感染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更新(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更新(全文)本共识中的特殊人群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衰竭患者、肝移植以及肝细胞癌(HCC)患者;处于特殊年龄或生理阶段患者(包括老年患者、儿童患者与妊娠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状态的患者(包括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合并肾脏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需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ALT ≤ 2 × ULN的患者(包括ALT正常且30岁以上与高HBV DNA 载量且ALT 在(1~2)× ULN的患者)。
其他特殊人群,如核苷(酸)类似物(NAs)耐药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已有相关共识发布;对此本共识不再展开论述。
本《共识》是基于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原则编写,循证医学证据及推荐等级见表1。
《共识》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可作为当前此类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
但此类患者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共识》内容进行持续更新。
1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是指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HBV DNA载量高于检测下限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疗程往往较长,大部分患者需终生治疗(A1)。
临床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干扰素(IFN)治疗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肝炎发作或病情加重等不良反应。
出于治疗安全性考虑,一般不建议此类患者采用IFN进行抗病毒治疗。
一项恩替卡韦(ET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5年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n = 69)相比,应用ETV治疗者(n = 482)出现肝脏不良事件(HR = 0.51,95%CI = 0.34~0.78,P = 0.002)、HCC (HR = 0.55,95%CI = 0.31~0.99,P = 0.049)、肝病相关死亡(HR = 0.26,95%CI = 0.13~0.55,P < 0.001)和全因死亡(HR = 0.34,95%CI = 0.18~0.62,P < 0.001)风险均显著降低[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0(026)002
【总页数】6页(P125-130)
【作者】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伴有肾脏损伤及其高危风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2.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 [J],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
3.伴有肾脏损伤及其高危风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4.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 [J],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
5.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更新[J],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乙肝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南

1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IFN治疗可导致部 分患者出现肝炎发作或者病情加重等不良 反应,一般不建议此类患者采用IFN进行抗 病毒治疗。
1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在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方 案中包含抗HBV药物同时抗HBV治疗(B1) • 对暂时不宜行HAART治疗患者建议抗HBV治 疗可选择ADV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B1)。
9合并肾脏疾病患者抗病毒治疗
• CHB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主要包 括两种情况:①HBV相关肾脏损害,主要为 HBV相关肾小球肾炎(HBV-AG)的抗病毒治 疗问题;②合并其他肾病,主要为慢性肾 功能不全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问题。
4 肝细胞癌患者
• HCC并非应用IFN-α的禁忌证,如患者病情需 要且其他条件允许,亦可应用IFN-α抗病毒 治疗。
4 肝细胞癌患者
☆推荐意见5:HBV相关HCC患者应在恰当选
择HCC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抗HBV治 疗,并且建议优先选择ETV或TDF抗病毒治 疗(B1),也可酌情选择LAM、LdT、ADV 以及IFN-α抗病毒治疗(B2)。
10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治 疗的患者
• HBsAg阳性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 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CD20、抗TNF抗体等药物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约 20%~50%可发生不同程度的HBV DNA载量 升高。部分患者可发生转氨酶升高和黄疸 等,重者可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 亡。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 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丁媛媛
慢乙肝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

3 0 岁 以上与高HB V D NA 载 量且AL T在 ( 1 ~2 )×U L N的患
( L AM ) ( n= 3 4 )和 E T V ( n=2 8 ) 治疗 乙 型肝 炎 肝 硬 化
般 患者 的治疗逐渐 趋于规 范 ,而C HB 特 殊患者 由于 循证 医 断积 累,专家委员会将对 《 共识 》内容进行持续更新。 学证 据相对 不足 、相关 指南无 统一 的推荐 意见 等原 因成为 1 H B V相 关 失 代 偿 期 肝 硬 化 患者 临床 治疗 的难 点。为进 一步规 范并优 化这 些特殊 患者 的治 疗, 2 0 1 0 年 《 中华 实验和临床感 染病杂志 ( 电子版 )》 、
一
《 慢 性 乙型肝炎特 殊患者 抗病 毒治疗专 家共识 :2 0 1 4 年更 回顾. 前瞻 性 队列研究 显示 ,与未 进行抗 病毒 治疗 患者 (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9 )相 比,应用E T V治 疗 者 ( n= 4 8 2 ) 出 现 肝 脏 不 良事 ( H R =0 . 5 5 ,9 5 %C I =0 _ 3 1 ~0 . 9 9 ,P= 0 . 0 4 9 ) 、肝 病 相 关
年患者 、儿 童患者 与妊娠 患者 ) ;合 并其他 疾病状 态 的患 死 亡 ( H R=0 . 3 4 ,9 5 %C I =0 . 1 8 ~0 . 6 2 ,P< 0 . 0 0 1 )风 险 均 者 ( 包 括合 并其他 病毒感 染 、合并 肾脏疾病 、合 并 自身免 显著 降低 】 。另研究表 明l O q j  ̄ 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 I s h a k 疫性 甲状腺 功能异 常 以及 需接 受免疫 抑制剂 或细 胞毒 药物 s c o r e≥ 4 )者 经 过 6 年E T V治 疗 后 ,其 I s h a k s c o r e 下 降 平 均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标准与评估 • 治疗方案选择与优化策略 • 患者管理与随访监测策略 • 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 总结与建议
01 引言
慢性乙型肝炎现状及危害
流行情况
全球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疾病,尤其在亚洲地区 。我国是CHB的高流行区,患者数量众多。
多学科协作在推动临床治愈中作用
临床医学与基础医 学的紧密结合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需要 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紧密结 合,通过深入研究病毒与宿主 相互作用机制、免疫应答机制 等,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方 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多学科团队协作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涉及多个 学科领域,如感染科、肝病科 、免疫学、药理学等,多学科 团队协作能够充分发挥各专业 领域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 治愈率。
制定目的
本专家共识旨在明确CHB临床治愈的定义、评估方法和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导,促进 CHB治疗领域的规范化发展。同时,通过推广和应用本专家共识,提高CHB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02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标准与 评估
临床治愈标准定义及内涵
临床治愈定义
指患者经过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乙肝病毒DNA持续阴性,肝脏组 织学改善或恢复正常,且无明显临床 症状和体征的状态。
免疫治疗新策略
免疫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新的免疫治疗策略如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正在不断研发 中,有望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的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编辑患者基因组中 的病毒基因或宿主基因,有望达到治愈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专业学术杂志欢迎投稿!
2007年创刊
2009年创刊
2012年创刊
▪ 两本中文期刊都属于统计源、核心期刊
▪ 一本英文期刊争取尽早进入SCI收录期刊
37
Thank You!
▪ HBV DNA<5 log10拷贝/ml:化疗结束后6个月停药。
HBV DNA>5 停药标准。
log10拷贝/ml:继续治疗直至达到一般患者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停药要结合患者免疫抑制持续时间。
▪ 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密切监测患者HBV病毒学标志物以及 HBV DNA载量等。
35
接受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患者
24
妊娠患者-HBV感染的垂直传播阻断
目前的数据,提示HBV宫内传播的比率在5%以内。 1.妊娠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是关键。 2.免疫阻断失败的患者中约90%母亲为HBeAg阳性。 3.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HBV垂直传播的发生率 :
主要证据来源于LAM、LdT与TDF。
25
LAM/LdT用于HBV感染的垂直传播阻断
拉米夫定 436 429 417 400 385 347 122
Liaw YF, et al. Lamivudin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dvanced live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4; 351: 1521-31.
险,此类患者不建议采用LAM、TDF、ETV、FTC治疗。
33
ETV治疗合并HIV感染患者后可抑制HIV病毒
34 Mcmahon MA. NEJM.
接受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患者
▪ 20%~50%HBsAg阳性患者可发生HBV DNA载量升高,部分患者可 发生转氨酶升高和血胆红素水平升高等。
▪ 对于HBsAg阳性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治疗前2~4周均应用 核苷(酸)类似物预防治疗。
19
第二部分:处于特殊年龄或生理阶段患者: 老年患者、儿童患者与妊娠患者的治疗
20
妊娠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 CHB育龄期妇女的生育规划: 应尽可能在妊娠前完成抗病毒治疗:在孕前6个月完成抗 病毒治疗。
Tran TT, et al. Cleve Clin J Med, 2009 21
妊娠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0.75(0.45,1.25)
12.9
Mazzaferro et al.29 17/76 23/74
0.72(0.42,1.23)
17.5
Sun et al.22
38/118 60/118
0.63(0.46,0.87)
45.0
Lo et al.24
8/40 16/40
0.50(0.24,1.03)
12.0
参考文献 Kubo et al.15
620例患者Meta分析 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癌患者采用治愈性治疗
死亡率 干扰素 安慰剂
危险比
体重(%)
8/15 8/15
0.80(0.44,1.45)
7.5
Lin et al.17
4/20 5/10
0.40(0.14,1.17)
5.0
Shiratori et al.16 19/49 13/25
21/40 22/40
0.95(0.64,1.43)
10.8
Overall
190/328 192/292
0.25 0.5 危险比1
2
偏好干扰素
偏好对照组
0.86(0.76,0.97) ∫2=44%
Breitenstein S , et al. Br J Surg. 2009
肿瘤复发率比较
P = 0.013
Overall
94/318 127/28
0.25 0.5 1
2
偏好干扰素 危险比 偏好对照组
0.65(0.24,0.80) ∫2=0%
Breitenstein S , et al. Br J Surg. 2009
2年病死率比较
P < 0.001
15
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后降低 肿瘤复发率
参考文献 Lkeda et al.15
6年病死率比较 6年HCC复发率%
100 P<0.01
80
60 42.4% 40
29.0%
100 P<0.01
80
54.6%
60
45.6%
40
20
20
0
病未毒治 清疗除组
NAs治 疗组
0
病未毒治 清疗除组
NAs治 疗组
Wu C, JAMA,2012
14
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后降低 患者2年病死率
ADV联合治疗。
6
不推荐IFN用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
Lok ASF. Hepatology. 2009.
7
ETV对照TDF治疗失代偿患者的双盲对照研究证实ETV 与TDF均可改善失代偿患者病毒学与肝功能指标
Liaw YF, Hepatology,2011
8
ETV用于肝硬化患者可降低患者HCC发生率
9
Wong GH, Hepatology,2013
ETV用于肝硬化患者可降低肝脏疾病相关病死率
10
Wong GH, Hepatology,2013
ETV对照LAM+ADV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的荟萃分析
▪ 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研究,其中ETV治疗组206例, LAM+ADV组205例;
▪ 治疗48周时间; ▪ 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
▪ 也可考虑选择初始联合LAM + ADV的方案,但须密 切监测患者肾功能等情况(B1);
▪ 不建议首选LAM(B2)、LdT(B2)与ADV(B2) 等单药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
▪ 不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IFN进行抗病毒治疗 (B1)。
12
原发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 HBV相关HCC患者应在恰当选择HCC治疗措施 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抗HBV治疗。
5
HBV相关失代偿肝硬化患者
▪ 定义:Child-Pugh分级B/C级肝硬化,以及出现肝性脑病 、腹水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的肝硬化患 者。
▪ 抗病毒指征:一般建议HBV DNA可检出就应进行抗病毒治 疗,部分专家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HBsAg阳性即 可酌情考虑抗病毒治疗。
▪ 治疗疗程:较长,终生治疗。 ▪ 药物:核苷(酸)类似物:首选ETV和TDF,或LAM/LdT +
大家好
1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 家共识:
慢性乙型肝炎的特殊患者
▪ HBV相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衰竭患者、肝移植以 及肝细胞癌患者。
▪ 处于特殊年龄或生理阶段患者:老年患者、儿童患者与妊 娠患者。
▪ 合并其他疾病状态的患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合并肾脏 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需接受免疫抑 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
16
临床的问题
1. NUCs治疗后,HBV DNA检测不到了, 为什么HBsAg还持续阳性? 2. NUCs治疗后,HBV DNA检测不到了, 为什么患者还会发展成HCC?
17
HBV生活周期及NUC作用环节
3.5 kb mRNA 2.4 kb mRNA 2.1 kb mRNA 0.7 kb mRNA
29
第三部分:合并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 肾脏病、甲状腺疾病、免疫抑制剂使用
30
合并HCV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 要注意避免IFNα/PEG-IFN与LdT的长期联合应用
31
注意两个差别
▪ 根据交叉抗病毒效果的特点,药物选择的差别 ▪ HARRT治疗患者,和非HARRT治疗患者的差别
32
Zhang H, et al. Hepatology.2014
27
Nuc用于HBV感染垂直传播阻断何时停药?
▪ Zhang等报道303例妊娠期间应用LdT/LAM进行母婴阻断 患者,妊娠结束后4周停用LAM/LdT,随访至分娩8周 5.28%患者出现ALT升高1.38~2.57×ULN,但随访至分 娩后16周,所有患者ALT均复常。
Shiratori et al.16 40/49 23/25
0.89(0.74,1.06)
15.0
Mazzaferro et al.29 44/76 47/74
0.91(0.70,1.18)
23.5
Sun et al.22
67/118 71/118
0.94(0.76,1.17)
35.0
Lo et al.24
合并HIV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 CHB患者应在抗HBV治疗前应筛查HIV感染。 ▪ 绝大多数HBV/HIV合并感染的患者抗 HBV治疗可包含在
HAART中同时进行,如含有TDF+FTC/LAM的治疗方案。 ▪ 特殊患者暂时不宜行HAART治疗,则其抗HBV治疗可选择
ADV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 ▪ 由于LAM、TDF、ETV、FTC单药治疗有诱导HIV耐药的风
与血清学转换率相当; ▪ ETV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改善优于LAM+ADV组(
P < .00001), ; ▪ ETV组患者肾功能损伤几率低于LAM+ADV组(P = .04) ;
11
HBV相关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推荐意见
▪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优先选择强效低耐药的ETV( B1)或TDF(B1)单药治疗;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