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认知功能和BDNF影响的研究进展

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认知功能和BDNF影响的研究进展

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认知功能和BDNF影响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伏硫西汀的简介伏硫西汀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它主要通过阻断5-羟色胺在神经元间的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调节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改善抑郁症状。

伏硫西汀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抑郁症,包括轻度至中度抑郁症和一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

伏硫西汀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包括口服给药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使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更加方便和有效。

伏硫西汀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相对较少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适合长期治疗。

研究发现,伏硫西汀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症状,还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这为其在治疗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额外的优势。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伏硫西汀对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疗效的具体影响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其临床应用。

1.2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伏硫西汀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被广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研究表明,伏硫西汀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状态。

随着对抑郁症疗效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伏硫西汀对认知功能和脑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认知功能是指个体的思维、记忆、学习、注意等方面的能力,而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对神经元生长和保护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伏硫西汀可能通过影响认知功能和BDNF的水平来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鉴于这一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认知功能和BDNF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伏硫西汀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系统性地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希望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伏硫西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伏硫西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BDNF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揭示伏硫西汀对抑郁症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关联机制。

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基于抗抑郁症药物科普分析

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基于抗抑郁症药物科普分析

30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引言抑郁症(depression )临床上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显著的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心理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

另外还有食欲减少,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WHO 指出,21世纪精神疾病是人类的强敌,其中抑郁症占据重要地位,若无法控制该疾病的发展,全人类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严重危害[1]。

根据WHO 统计,目前全球约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抑郁症而自杀,但其中仅仅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过有效专业的治疗[2]。

目前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晰,但却发现了一些治疗抑郁症疾病的有效方式,其中药物治疗占据主要地位[3]。

本文就近年来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及研究进展进行科普式分析和综述。

 ◼1 西药治疗抑郁症在20世纪50年代,异丙嗪与丙咪嗪被意外发现可显著缓解抑郁症状,揭开了人类对抗抑郁症治疗的新篇章,并由此诞生了单胺氧化酶抗抑郁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

但随着对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相继登上治疗抑郁症的舞台,并伴随着更好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近些年,NMDA 受体阻断剂氯胺酮等对抑郁症的积极作用也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方向与新思路。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代表—异丙嗪,它曾是一种抗结核病药,后被偶然发现可以缓解结核病患者的抑郁症状[4]。

随后50年代上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作为抗抑郁药被广泛使用。

单胺氧化酶(MAO )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酶,具有催化单胺类物质氧化脱氨和调节神经细胞内及突触间隙单胺浓度的作用。

MAOIs 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儿茶酚胺的代谢灭活,促使突触部位儿茶酚胺的含量增多,产生抗抑郁的作用,并有降压作用。

新型抗抑郁药氯胺酮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抑郁药氯胺酮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抑郁药氯胺酮的研究进展一、综述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氯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氯胺酮在抗抑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氯胺酮是一种合成的麻醉药物,具有独特的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作用。

与传统抗抑郁药相比,氯胺酮具有起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氯胺酮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于氯胺酮抗抑郁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如谷氨酸、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从而改善抑郁症状;二是通过阻断NMDA受体,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三是氯胺酮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元再生等方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临床研究方面,氯胺酮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一项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氯胺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氯胺酮与其他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焦虑药等)的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尽管氯胺酮在抗抑郁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药物安全性、耐受性、长期使用可能的副作用等。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氯胺酮的作用机制、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使用安全性等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氯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疗效。

关于氯胺酮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有望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1.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与挑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许多患者仍面临药物治疗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寻找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抗抑郁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来降低抑郁症状。

氯胺酮作为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在低剂量下可产生短暂的兴奋作用,可用于治疗抑郁、焦虑和疼痛等疾病。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53・・综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研究进展黄啸季建林抑郁障碍一般包括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发作,两者的治疗原则截然不同,尤其是双相抑郁障碍的治疗主要是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

所谓心境稳定剂,不仅能有效治疗躁狂或抑郁症状,同时不引起转相,而且长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复发,其代表药物为碳酸锂与抗惊厥药(如丙戊酸钠等)。

10余年来,随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SGA不仅具有安全性高、肯定的抗精神病作用,而且也具备心境稳定剂的作用特点,对于双相障碍的治疗与预防也有较好的效果…,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近年来批准的喹硫平可用于治疗双相抑郁发作和单相抑郁发作。

本文将围绕SGA治疗抑郁障碍的近期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文献复习,提高对该领域的重视。

l双相抑郁的治疗对双相障碍的病程观察发现,抑郁发作的时间明显多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时间,抑郁发作的次数一般是轻躁狂和躁狂发作的3倍,治疗难度也明显高于躁狂发作【2J。

双相抑郁发作原则上不主张单纯使用抗抑郁药,尤其是双受体作用机制或多受体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因其容易引起患者症状的转相(转为躁狂相),而应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或在此基础上酌情使用单一受体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

不过,近年来文献报道,SGA亦可起到心境稳定剂的作用,能有效治疗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

有影响的研究如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RCT)大样本双相抑郁研究(bipolardepression,BOLDER)I[31和IIE41。

这两项研究评估了喹硫平治疗双相I型和Ⅱ型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治疗第1周末,喹硫平300mg/d或600me/d治疗组的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减分值均高于安慰剂组(P<0.001),且与镇静、嗜睡等药物作用无关。

治疗第8周末,这两项研究均显示喹硫平有较好的抗抑郁疗效,其中喹硫平300mg/d组MADRS评分的效应值分别为0.67和0.61;600mg/d组效应值分别为0.81和0.54。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XXX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lthough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was the main method of treatment in the past。

drug treatment has e the dominant approach in the last 20 years due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 logy。

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ing chemical-s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XXX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Keywords: n。

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

据统计,中国有大约3000万抑郁症患者,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

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采用心理治疗,而近20年来,药物治疗逐渐成为主导地位。

目前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或(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近年来还发现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谷氨酸传导障碍、神经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这些新发现的病机制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大类构成: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近年来,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而新药的研发也逐渐成为解决抑郁症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讨论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包括药物研发的方向、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等方面。

一、药物研发的方向针对抑郁症治疗的药物研发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药物研发心理药物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抗抑郁药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病因和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特定受体和神经递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逐渐出现。

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其他神经递质的调节机制,并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2. 神经调控技术除了药物治疗外,神经调控技术也成为抑郁症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经颅磁刺激(TMS)和深部脑刺激(DBS)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

这些技术通过电磁脉冲或电流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改变神经元兴奋性,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症状的目的。

未来,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3. 新药靶点的探索除已有的药物研发方向外,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药物靶点。

例如,炎症反应被发现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抗炎药物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重点之一。

此外,新型的抑郁症治疗药物靶点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硫脲受体等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抑郁症新药研发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突破如下: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抑郁症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从大量的临床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辅助药物筛选与设计。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药效,加速药效评价的进程。

2. 基因组学研究近年来,基因组学研究成为了抑郁症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体验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伤、焦虑等症状。

长期不治疗抑郁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幸运的是,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药理学正是研究药物如何产生治疗效果的学科。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一、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 是当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

SSRI类药物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增加神经元之间的5-羟色胺水平,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近年来,SSRI类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有新的药物问世,还有一些关于其机制的重要发现。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SSRI类药物可通过促进神经生成、影响海马神经环路等多种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此外,针对不同个体的药物反应差异,一些研究中的遗传学发现也为个体化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SNRI类药物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erotonin and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SNRI) 是另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

与SSRI类药物不同,SNRI类药物不仅能够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还能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SNRI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

其中,与去甲肾上腺素相关的作用主要与情绪调节有关。

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可以增强脑内的注意力、警觉性和记忆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三、其他抗抑郁药物除了SSRI和SNRI类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抗抑郁药物也在临床中被使用。

这些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四环类抗抑郁药物、MAO抑制剂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指导使用。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6-05T02:06:51.2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月24期作者:罗丽[导读]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罗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抑郁症是比较严重的一个全球问题,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当前在治疗抑郁症时,药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抑制剂、三环类药物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因此,本文对抗抑郁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关键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抑郁症(Depression)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多见于溃疡、神经官能症、帕金森病、糖尿病、器官移植、神经衰弱、中风以及老年人群中。

通常情况下,抑郁症患者发病后,在临床上表现为兴趣减退、情绪低落等症状,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诸多并发症,其中自杀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后果。

研究[1]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单胺氧化酶、多巴胺、5-羟色胺(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过低及其受体功能低下有关。

临床上在对抑郁症进行治疗时,通常以药物为主,但是不同药物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因此,本文对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药物,其中单胺氧化酶(MAO)可见于神经胶质、神经元以及其他细胞内线粒体膜上,也是多巴胺(DA)、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A)比较重要的一个降解酶[2]。

MAO可见于两种同分异构体中,分别是单胺氧化酶B(MAO-B)和单胺氧化酶A(MAO-A),其中前者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而后者则以治疗抑郁症为主。

研究发现,MAOIs可以对MAO活性进行抑制,通过对5-HT和NE降解进行阻止,升高脑内单胺递质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精神卫生 2 0 1 4年第 2 7卷第 6期 h t t p : / / w w w . p s y c h j m . n e t . c n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唐卓君 综述 邹 伟 审校
【 关键词】 抑郁症; 治疗; 进展 中图分类号: R 7 4 9 . 4 文献标识码: B d o i : 1 0 . 1 1 8 8 6 / j . i s s n . 1 0 0 7 3 2 5 6 . 2 0 1 4 . 0 6 . 0 2 9
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 病, 预计在 2 0 2 0年将会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类 疾病
药效往往需要几 抑郁效果的。S 周的时间, 而 5- H T水平在运用这类药物的时候就 会出现提高, 这种延迟作用暗示这类抗抑郁药可引
8 ] 1 , 9 ] , 如基因调控改变 [ 、 起复杂下游调控机制改变 [ 1 0 ] 1 1 - 1 2 ] , 信号通路改变 [ 。 神经回路改变 [
5 - 6 ] 这类药物是临床常用到的一类抗抑郁药 [ 。5-
3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 o n o a m i n eo x i d a s ei n h i b i t o r , M A O I ) 有实验证实 M A O I 可逆转利血平引起的淡漠, 脑单胺含量却升高, 推测其中枢兴奋和抗抑郁作用
。抑郁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 机
5-H T )或去甲肾 制可能是诱发中枢 5-羟色胺 ( N E ) 、 多巴胺 ( D A )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 上腺素 ( 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 近年来还有发现
2 ] 可能与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 [ 、 谷 3 ] 4 ] 氨酸传导障碍 [ 、 神经免疫异常 [ 等因素有关。目
H T为重要的神经递质, 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及病理状 态的调节, 如睡眠、 摄食、 体温、 精神情感调节。研究 发现抑郁症患者 5-H T水平的降低能影响情感水
7 ] 平[ , S S R I s 主要是通过提升 5-H T水平来达到抗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 3 4 ]L a wC K , Y i pP S F , C h a nWS C , e t a l . 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b a r r i e r i n s t a l l a t i o nf o r p r e v e n t i n gr a i l w a y s u i c i d e s i nH o n g K o n g [ J ] .J A f f e c t D i s o r d , 2 0 0 9 , 1 1 4 ( 1- 3 ) : 2 5 4- 2 6 2 . [ 3 5 ]Y o uJ ,L i nM P ,L e u n gF .A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M o d e r a t e dM e d i a t i o n [ J ] .J A b M o d e l o f N o n s u i c i d a l S e l f -i n j u r ya m o n gA d o l e s c e n t s n o r mC h i l dP s y c h o l , 2 0 1 4 . [ 3 6 ]T a n g J ,M a Y ,G u o Y ,e t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a g g r e s s i o na n dn o n - s u i c i d a l s e l f i n j u r y :as c h o o l -b a s e ds a m p l eo f a d o l e s c e n t s [ J ] . P L o So n e , 2 0 1 3 , 8 ( 1 0 ) : e 7 8 1 4 9 . [ 3 7 ]S a r a f f P D , P e p p e r C M .F u n c t i o n s ,l i f e t i m e f r e q u e n c y , a n dv a r i e t y o f m e t h o d s o f n o n-s u i c i d a l s e l f -i n j u r yA m o n g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 J ] .P s y c h i a t r yR e s , 2 0 1 4 , 2 1 9 ( 2 ) : 2 9 8- 3 0 4 . [ 3 8 ]C h a r t r a n dH ,S a r e e nJ ,T o e w s M ,e t a l .S u i c i d ea t t e m p t s v e r s u s n j u r y a m o n gi n d i v i d u a l s w i t ha n x i e t yd i s o r d e r s n o n s u i c i d a l s e l f i i na n a t i o n a l l y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a m p l e [ J ] .D e p r e s s A n x i e t y , 2 0 1 2 , 2 9 ( 3 ) : 1 7 2- 1 7 9 . [ 3 9 ]S h i n g l e t o nR M , E d d y K T , K e s h a v i a hA , e t a l . B i n g e / p u r g e t h o u g h t s i nn o n s u i c i d a l s e l f - i n j u r i o u s a d o l e s c e n t s :A ne c o l o g i c a l m o m e n t a r y [ J ] . I n t J E a t D i s o r d , 2 0 1 3 , 4 6 ( 7 ) : 6 8 4 - 6 8 9 . a n a l y s i s [ 4 0 ]V i c t o r S E ,K l o n s k y E D .C o r r e l a t e s o f s u i c i d e a t t e m p t s a m o n gs e l f -i n j u r e r s :A m e t a-a n a l y s i s [ J ] .C l i nP s y c h o l R e v , 2 0 1 4 , 3 4 ( 4 ) : 2 8 2- 2 9 7 . ( 收稿日期: 2 0 1 4- 1 1- 2 5 )
1 3 ] 性从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 。
前对抗抑郁药物研究主要集中在阐明生物学改变机 制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也很大程度地促进了新药的 研发。 1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 S e l e c t i v eS e r o t o , S S R I s ) n i nR e u p t a k eI n h i b i t o r S S R I s 类抗抑郁药药理机制主要是抑制神经突 触再吸收五羟色胺( 5- H T ) 以提高细胞外神经后突 触与五羟色胺结合水平从而发挥药效。目前常用的 S S R I s 类药物主要是氟西汀、 帕罗西汀、 舍曲林等。
2 三 环 类 抗 抑 郁 药 ( t r i c y c l i ca n t i d e p r e s s a n t s , T C A s ) 三环类抗抑郁药理机制与 S S R I s 类相似, 主要 也是通过阻断胺泵、 减少突触前膜对生物胺的回收, 特别是减少去甲肾上腺素 ( N E ) 和 5-H T的再吸 收, 使突触后受体部位有效神经递质的浓度增高, 起 到抗抑郁作用。常用药物有丙咪嗪、 阿米替林、 氯丙 咪嗪等。有研究证明 S S R I s 类和 T C A s 类抗在临床 S R I s 类抗抑郁药 药效抗抑郁的机制都很相似, 但S 服药的依从性较好。近期也研究证明 T C A s 类抗抑 郁药也能通过激活兴奋性突触改变神经细胞的可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