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与五脏
人体脏腑的气血运行图

人体脏腑的气血运行图作者zjg99人体脏腑的气血运动图,可以做为很多疾病的分析图。
与太极一样,春夏秋冬为一个圆运动,生老病死也为一个圆运动,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等等也都是一个圆运动,同样在人体也存在这么一个与自然相应的圆运动图,周而复始的运行着,维持着我们的健康。
这个圆运动以脾与胃为中心点,脾与胃,一个主升一个主降。
肝胆相随之,共同来运行水火,阴阳。
以达到水火相济,阴阳平行。
而疾病的发生,则是因此圆运动的某一处失常,而使整个圆动发生障碍。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于肝,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饮食进入胃,其中营养精微物质通过肾阳的温醺,在脾的运化升清作用下,与肝的疏泄作用上归到肺,在肺中与清气结合化为赤血传到心,再通过肺的肃降功能,通调水道功能传到肾,而糟魄入膀胱。
胃主受纳,主降,糟魄物质则走肠而排出。
这是机休整个对食物的新城代过程。
也就是圆运动过程。
糖尿病的异常与这个圆运动的那些方面有关呢?第一,糖尿病消瘦快。
肌肉,脂肪组织委缩。
脾主四肢肌肉,所以与脾关系大。
脾的功能是吸收运化升清精微物质,脾功能失常后,精微物质无法运化,无法给机体利用,所以消瘦。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胰腺的分泌腺分泌胰岛素不足,所以根本原因是胰腺的问题。
而在中医里面,《难经·四十二难》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
《中医大辞典》谓:“散膏,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又说:“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
”清·叶霖在《难经正义·四十二难》中说“散膏”,“胰,附脾之物,形长方,重约三、四两,横贴胃后,……与胆汁入小肠同路,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云。
”[3]叶氏明确提出“散膏”即“胰腺”。
山雷先生亦认可叶氏之说,其在《难经汇注笺正·卷中·四十二难》说:“谓有散膏半斤,则脾不中虚,膏何可贮,今西国学者,谓胃后有甜肉一条,长约五寸,……所生之汁,如口中津水,则古所谓散膏半斤,盖即指此。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是人体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
肝气尚能总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但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肝阴、肝血具有易亏虚的特点。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或不及,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以及肝脏阴阳制约关系的失调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
肝阳、肝气失调,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
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之由亦多在肝阴、肝血不足。
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
肝阴、肝血失调,肝的阴血失调,均以亏损为其特点。
阴虚则阳亢,而形成肝阳上亢、阴不制阳、阳气升动无制,肝风内动等。
肝的阴血失调,主要可导致肝血虚亏、肝阳上亢,以及肝风内动等。
肝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眩晕:多由肝阴不足,阴虚阳亢。
肝之阳气升动,上扰清窍所致。
目花:多由肝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肝血所养而致。
耳鸣:多为情志抑郁,肝郁气滞,郁久则化火生热,或火怒伤肝,肝胆之火亢进,上扰清窍所致,甚则清窍被蒙,可成重听。
巅顶、乳房、两胁、少腹疼痛及囊肿疼痛:上述部分,皆为肝经循行所过。
若肝郁气滞,气机阻塞,或痰气交阻,或气血互结,以致经气不利,脉络不通,则可于上述部位出现胀痛,或形成肿块。
若气郁化火上窜于头部,则可发作巅顶剧痛。
关节屈伸不利,筋挛拘急、抽搐:多为肝之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四肢麻木:多由肝血不足,不能滋养经脉肌肤,或由于风痰流窜经脉,络脉气血不和所致。
急躁易怒: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若肝郁气滞,气郁而化火,肝火亢盛,或肝之阴气升动太过,肝阳亢逆,则可致性情急躁而易怒。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肾为"先天之本"。
五脏气血阴阳关联中药销售推荐理念及销售技巧

五脏气血阴阳关联中药销售推荐理念及销售技巧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经验。
其中,五脏气血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药销售中,合理运用五脏气血阴阳学说,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建议。
五脏气血阴阳学说与中药销售五脏气血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体内五脏(心、肝、脾、肺、肾)的气血循环和阴阳升降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在中药销售中,运用五脏气血阴阳学说,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心理需求和身体状况,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建议。
例如,在了解客户的五脏状况后,可以推荐相应的中药补品,以补充相应的气血和强化脏腑功能,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中药销售推荐理念在中药销售过程中,除了使用五脏气血阴阳学说进行分析和提供合理建议外,还需要结合以下一些重要的销售理念:1. 个性化服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
在中药销售中,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的病史、家族病史、体质等等,提供个性化的中药建议。
2. 产品质量中药的质量对于客户的信任和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需要了解所销售的中药产品的来源和信誉,这样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产品建议。
3. 效果评估客户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建立在中药产品的效果上,因此,在销售中需要重视效果评估。
销售人员可以向客户主动了解产品的使用反馈,以及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客户评估产品效果。
中药销售技巧除了以上的销售理念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销售技巧,以帮助提高销售额,增强客户满意度:1. 问候客户在进行中药销售时,问候客户并主动了解客户的关注点和需求可以帮助建立客户关系。
同时,因为中药可能需要持续使用,因此,在建立关系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户的购买需求。
2. 了解客户心理在中药销售中,有些客户可能对中药产生疑虑或抵触情绪。
这时,销售人员需要在了解客户的背景和担忧后,积极分享一些相关的中药知识和应用经验,以便让客户充分了解中药的效果和安全性,降低客户的疑虑。
脏腑学说与气血(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1

脏腑功能
概说
五脏功能 六腑功能
概说
藏象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
五脏六腑提要
一、藏象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隐藏,内脏 象:征象,形象。 藏象学说:以“象”观“藏(脏)”的学说。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 以经络为纽带,以气血津液为媒介,以五行学说为 间架结构的一个整体。将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 及情感活动分归五脏而总统于心。
肾
(水-阴)
4、功能结构:
阳
消长平衡
脏
心 肺 脾 肝 肾
阴 脏气-----脏血-----脏阴-----脏阳 心气 肺气 脾气 肝气 肾气 心血 肺血 脾血 肝血 肾精 心阴 肺阴 脾阴 肝阴 肾阴 心阳 肺阳 脾阳 肝阳 肾阳
功能结构
功能系统
5、功能系统:
脏—腑—体—华—窍—液—志 释义: 脏:五脏即心、肺、脾、肝、肾。 腑: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体:五体即皮、肉、筋、骨、脉。 华:五华即毛、发、面、唇、爪甲。 窍:五官即眼、耳、鼻、舌、口。 液:五液即汗、泪、涕、唾、涎。 志:五志即喜、怒、悲、思、恐。(惊、忧)
1气血关系2呼吸与血行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血液生成血液运行血液神志脾为生气之源上输谷气肺为主气之枢吸入清气肝藏血调节全身血液肺主气调节全身之气在肺相合化生宗气全身气机升降的道路气机升降气血运行调节气血运行肝肝藏血贮存血液调节血量脾统血统摄血液血循脉内母子关系水能涵木相互滋生精血互生相互制约藏泄互用肾先天生后天先天后天相互滋生脾后天养先天肾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开合有度一心与小肠心心主血心火下降于小肠小肠化物心小肠小肠小肠化物清者上奉心肺化而为血二肺与大肠呼吸正常肺大肠气机调畅大肠大肠传导传导排便正常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脾性恶湿脾喜燥则阳健而能运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五肾与膀胱肾肾为水脏气化津液下输膀胱肾膀胱开合有度膀胱膀胱为水腑储存排泄尿液消化功能疏泄胆汁帮助消化精神情志肝胆相济勇敢乃成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气血健康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一、讲座概述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气血健康的讲座,主讲人为我国知名中医专家。
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对气血健康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讲座的心得体会总结。
二、气血与健康的关系1. 气血是生命的根本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充足,人体才能保持健康;气血不足,则会导致各种疾病。
气血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2. 气血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中医认为,气血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
心主血脉,肺主气,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水液。
五脏六腑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气血的运行,保障人体健康。
3.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气血才能顺畅运行。
若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易导致疾病发生。
三、气血不足的表现及危害1. 气血不足的表现(1)面色苍白或萎黄;(2)头晕眼花,精神不振;(3)食欲不振,消化不良;(4)失眠多梦,容易疲劳;(5)月经不调,痛经;(6)免疫力下降,易感冒。
2. 气血不足的危害(1)影响身体健康,易患疾病;(2)影响生活质量,影响工作;(3)加速衰老,缩短寿命。
四、改善气血健康的措施1. 饮食调养(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2)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3)适量摄入中药材,如红枣、枸杞、黄芪等。
2. 运动养生(1)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2)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3)学会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3. 中医调理(1)针灸、拔罐、按摩等;(2)中药调理,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五、讲座心得体会1. 提高对气血健康的认识通过本次讲座,我对气血健康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气血健康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重视日常养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调养,以保持气血健康。
3.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讲座中,专家传授了许多中医养生知识,我将认真学习,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传承中医文化作为中医文化的传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如何补五脏之气血?

如何补五脏之气血?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停地忙碌着,过多地费心费力,使得我们的脏腑承受巨大的压力。
此时,我们的身体中的各个脏腑功能都会提前衰退,气血津液出现明显缺乏、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腹胀便秘等病症缠上我们。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调养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对脏腑的调养。
《黄帝内经》提到: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
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心脏为所以器官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是血脉之总枢纽,担负着气血的总调配。
此外,心脏还为精神、意志、思维活动之总指挥,在身体中占据着绝对地位。
如今,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对心脏的呵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吃些莲子、桂圆、红枣、麦冬等食物调养心脏。
人之衰老,器官之衰竭一般都是在肝脏开始的。
因此,益气养血最好从养肝开始。
平时多吃些酸味、甜味食物,如枸杞、高粱、牛肉、枣等,可补肝养血。
脾胃可以在机体生长过程中不断地摄取营养,进而维持人体正常发育和生命活动。
人在进入中老年之后常常会觉得劳累,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就会随之变得衰弱,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之功就会受阻,很多疾病都跟着出现。
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平时多吃些粗茶淡饭,如薏苡仁粥、大枣等健脾养胃之品。
肺为人体脏腑之骄脏。
在五脏里,肺的位置最高,易被寒热邪气侵袭。
一旦肺气不调,呼吸系统就会跟着出问题。
此时,平时多吃些银耳、百合、雪梨等润肺食物,进而呵护我们的肺脏。
我们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活动过程都有着密切关系,一个人步入老年之后,肾气会逐渐衰微,精不足,气的化生就会没有源头,不能很好地温煦、激发、推动脏腑之气。
精不化血,阴血不足还会导致体内的气血阴阳亏损、危害扩及脏腑、四肢等,对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伤害。
“气血为标,五脏为本”,详解人体气血由来

“⽓⾎为标,五脏为本”,详解⼈体⽓⾎由来⼈体⽓⾎从何⽽来?⽓⾎虽掌握⼈体⽣杀⼤权,但这权⼒却握在五脏的⼿中。
离开五脏的辅佐与⽀持,⽓⾎就成了⽆源之⽔,⽆本之⽊!⽓、⾎、津液是构成⼈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是⼈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理活动的产物,也是组织器官进⾏⽣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不断运动具有很强活⼒、极其细微的物质;⾎是循⾏脉内的红⾊液体;津液是⼈体⼀切正常⽔液的总称。
从⽓、⾎、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区分阴阳,⽓具有温煦、推动的作⽤,属于阳;⾎和津液是液态物质,具有滋润、滋养作⽤,属于阴。
可是,⽓、⾎、津液不会凭空⽽来,它们是天地⼈共同造化的结果。
它们既来源于看不见的物质,⼜依赖于看得见的物质,所以,我们要想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就要弄清楚它们的来源和出处,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捍卫它们。
季风是个好动的⼥孩,是⼀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的美编。
她的⼯作就是每天对着电脑胡思乱想,然后⾯对电脑屏幕涂来画去。
慢慢地,她变成了⼀张“电脑脸”——发⾊枯黄、神情呆滞、⾯⽆笑容,并缺乏⽣活热情。
每天坐地铁来来回回,隔着玻璃窗,季风⾃⼰也意识到电脑脸的危害。
于是她决定改变⾃⼰,上班的时候,她⾯带微笑,并且隔⼀段时间就⾛到窗前,做⼀下眼保健操,⽤温热的双⼿按摩⾯部,好好吃,好好睡,好好运动……慢慢地,“电脑脸”不见了,⼤家都说她越来越漂亮了,季风这时候突然意识到,原来⽓⾎不是平⽩⽆故就产⽣的,它们也需要⼈为培养和锻炼。
就像上⾯这位叫季风的⽩领⼀样,我们总是以为健康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天然礼物,⽓⾎是取之不尽⽤之不竭的,其实,这个世界上我们拥有的⼀切都要靠努⼒才能获得,不劳当然⽆获,⽓⾎也是这样。
那么⽓⾎是怎样产⽣的呢?1.⽓的⽣成⼈是天地⾃然的产物,《黄帝内经》中将⼈⽣活的场所称之为“⽓交”,“⽓交”是下降的“天⽓”和上升的“地⽓”相互交汇的地⽅。
⼈既然⽣活在“⽓交”之中,就必然和天地万物⼀样,都是由⽓构成,并且是⽓体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了⼈体。
完整word版五脏六腑及气血状况的自我判断

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的自我判断1. “三浊”与脾胃《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思是说多数浮肿和胃胀,腹胀之类的肿满病,与脾密切相关。
体内湿浊引起的不适和病变,也大多源自于脾虚。
这里重点说说“湿”。
常常听到人们提起“寒湿”,“湿气”,“湿浊”,“痰湿”等概念,这些提法基本相当于中里老师所言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中里的提法通俗易懂,更能方便大众。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很多半成品会渗入血液,流向全身各处,成为三浊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种是脾胃不好,运化能力差,食物残渣蕴积在肠胃,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一部分废物渗入血液,成为三浊。
这些三浊危害巨大,可能淤塞经脉血管,可能堆在肝脏促成脂肪肝,可能随血液上头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寝不安),可能堆积成脓瘤肿块,可能滋生病菌病毒等等,完全称得上是万病之源。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正好指明了方向,调治各种“湿浊”之病,健脾胃绝对是上上之选的方便法门。
2.肌肉状况――脾主肉脾主肉--《内经》。
肌肉松懈,没有弹性,或者肌肉少而肥肉,囊肉多,说明脾胃不好。
一种情况是脾胃不能将食物转化成气血来濡养肌肉,未充分消化的半成品转变为肥肉,囊肉,堆在身体各处;另一种更差,如果脾胃很弱,甚至不能化生出足够的血气来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行,身体就会透支肌肉里储存的糖来救急(肌肉是个巨大的糖库,是身体的能量仓库),出现肌肉消烁的现象。
一些大伤元气的人,比如经历化疗,放疗,大型手术的病人等等,也会因为血气严重不足,出现类似现象,他们的肉都是松垮夸的,肌肉透支殆尽。
3. 观察婴儿看脾胃婴儿的脾胃功能是比较弱的。
粥汤类最容易消化,所以刚出生时只能喝奶,渐渐的才能喝粥,吃些细碎而软的食物,到一定程度才能吃干饭。
到了儿童阶段依然爱吃甜食(脾之味为甘,甜味是脾对应的味道)。
由此可见,对于脾胃虚的人,吃粥饧类和细碎而软的食物是很好的对治方法。
――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有吃这类食物才觉得舒服,或嗜好甜食,就说明脾胃比较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面色少华等
意识模糊、精神抑郁、神志痴呆、 喃喃自语、躁扰发狂等 心烦口渴、小便赤涩灼痛等。
肾——藏精,滤毒,先天之本。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不断地培育与充养
常见病症 1. 精液亏虚----精化髓,脑为髓海,髓海亏虚,细胞受损, 易造成记忆力,免疫力等功能下降
水谷饮食经脾胃运化而生成津液,津液与营气结合,可生成血,血藏于肝,精藏于肾, 精血本为同源。肾中之精又可化生为髓,以养脑充骨。
2. 滤毒功能失调----易造成体内垃圾毒素沉积
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 生理功能: 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②主水(蒸腾气化); ③主纳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在体为骨(生长),主骨生髓 (骨、脑、脊),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开窍于耳及二阴,在 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主骨藏精,主生 发、生育及生殖
生长发育机能衰退; 生殖机能衰退; 生殖机能虚性亢进;
肾主水 肾主纳气 肾开窍于耳 肾生髓主骨,齿为 骨之余 腰为肾之府 肾之华在发 肾与膀胱通表里
蒸腾、气化失司 摄纳无权 开窍失养 髓海不充
骨失充养 精血不足 气化不利
肺——过滤血液(生成与运行)、娇脏 常见病症 1. 肺功能衰弱----易鼻塞、打喷嚏、流鼻涕 2. 不能及时供应氧气----肺功能变弱,血液质量变差
脾脏生理功能: ①主运化; ②主升清,升举; 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营养肌肉),主四肢(水谷精微 的充养)。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清洁口腔、保护口腔 黏膜、促消化); 脾与胃相表里。
中医辩证五脏——脾
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脾主统血 脾主升清 病理变化 脾气虚弱 脾不统血 脾虚气陷 临床表现 腹胀、便溏、泄泻、水肿 尿血、便血、崩漏 头目眩晕、内脏下垂
中医辩证五脏——肾脏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小儿发育不良,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成人早衰,健忘恍惚,精神呆钝; 男子阳痿早泄,精冷,精少不育; 女子闭经宫寒不孕,性欲减退,崩漏。 浮肿,腰以下肿甚 气喘,呼多吸少,得以一吸为快 耳聋耳鸣 眩晕、健忘 腰膝酸痛,小儿骨软无力,出牙 迟 ; 成人易于骨折,牙齿松动,脱落 头发早白、稀疏、易脱; 尿频、尿急、尿热、尿痛
肝主筋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肾主骨
脾主肉 心主脉 肺主皮毛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脾——统血,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气血生 化之源。 常见病症 1. 统血功能失调----易造成出血等病症 2. 运化功能失调----易造成消化系统失调,身体所需营养无 法正常产生。
胃气虚弱 脾与胃相 表里
胃气虚衰
胃脘痞满、隐痛喜按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
心脏——推动血液流动 1、心主血脉(心与脉相连)能推动 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 2、心主神智,即心主神明,指人体生命的活动外在表现或 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力。 常见病症 1、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血流不畅,则面色无华,脉象 细而无力,甚至血液运行无力,血液淤滞,面色青紫,心 绞痛、心梗等; 2、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
肝阴虚证
气郁化火、热病后期,或 头晕、目涩,胁痛等虚热症状,舌红、少苔、 水不涵木,肝阴不足,虚 乏津,脉弦细数 热内扰 素体阳盛,或气郁化火, 或房劳、年老、水不涵木, 眩晕耳鸣,头晕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 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 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脉细数 阳偏亢
肝阳上亢证
结 束
中医辩证五脏—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与小肠 心为表里。心藏神。
生理 功能 病理变化 心血虚 临床表现 心悸、健忘、眩晕,面色淡白或萎 黄,唇、舌淡 心悸、胸闷、心绞痛等; 头疼、头晕;
心主血脉
心脉痹阻 瘀阻脑络
神气不足
心主神志 邪扰心神 心与小肠 表里 心火下移
皮毛依赖肺的精气以滋养和温煦,皮毛的散气与汗孔的开合也与肺之宣发功能密 切相关。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肝——藏血,排毒,主疏泄、刚脏 常见病症 1. 疏(疏通畅达)泄(发泄、生发)功能失调----易造成气滞或气郁,从
而导致血行不畅,同时肝郁脾虚,还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影响气血 的生成。
2. 排毒功能失调----易造成血液垃圾毒素无法正常代谢,血 液杂质,粘稠度增加 3. 藏血功能失调----易造成出血,漏血或血虚等问题
气 血 与 五 脏
五行与五脏
在中医里,常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 系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窍 形体 情志 五液 五季 五味 五气
木
火 土
肝
心 脾
胆
小肠 胃
目
舌 口
筋
脉 肉
怒
喜 思
泪
汗
春
夏 长夏
酸
苦 甘
风
暑 湿
涎 xian 涕
唾
金
水
肺
肾
大肠
膀胱
鼻
耳
皮毛
骨
悲
恐
秋
冬
辛
咸
燥
寒
《黄帝内经》记载:
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 ①生疏泄; 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升、动、散) ,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 肝与胆相表里
中医辩证五脏——肝
生理功能 肝血虚证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久病、嗜血,或脾胃气虚 眩晕、视力减退、经量少、肢麻手颤等血虚 生化不足,营血亏虚,肝 症状,舌淡,脉细 血不足,组织器官失养
中医辩证五脏——肺 病理变化
生理功能 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久咳伤肺,或脾虚湿运, 咳喘无力、气短而咳,自汗、气虚,舌淡、 肺失充养,呼吸无力 苔白,脉弱 久咳、汗出、烟酒、辛 干咳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等虚热症状, 辣、痨虫等,耗损肺阴, 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虚热内扰
肺阴虚证
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生理功能: ①主气,司呼吸; ②主宣发肃降;(肺气不宣、肺失肃降) ③通调水道(肺行水); ④朝百脉主治节;(调节呼吸、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运动、辅心调节气血运行、 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