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调查报告/)题目

建始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二、设计(调查报告/)主要内容

(1)对垃圾填埋场所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气、噪声、水环境进行现状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做评价。

(2)分析预测垃圾填埋场项目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噪声源、大气污染源、地表水等)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3)提出更具参考意义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4)通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既定性又定量的得出其环境评价结论,并给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原始资料

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始红岩寺乡镇环境监测报告

垃圾填埋场所在地周围环境情况(照片)

四、要求的设计(调查/)成果

完成建始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课程设计文本结构:1.课程设计任务书 2.课程设计目录 3.课程设计正文(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标准;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预测;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评价结论。) 4.致谢 5.附录 6.参考文献

五、进程安排

设计内容天备注

1 搜集资料0.5

2 设计要求内容的调查 1

3 设计要求中的环境影响预测 1

4 设计要求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1.5

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 1

合计 5

六、主要参考资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6]GB/T14623-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7] GB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8]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9] GB 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月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

随着全县人口增长、工业经济发展,建始县红岩寺镇的垃圾产量也急剧增加。城区生活垃圾的主要危害归纳如下:侵占大量可开发的土地,影响县区今后的发展;严重污染空气,垃圾露天堆放,臭气冲天,鼠患不断,蚊蝇蔓生,传染疾病,由垃圾产生的大量氨、硫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仅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物,并会将垃圾中的有机物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原,任意堆放或简易填埋的垃圾,所含的水分和渗入垃圾中的大气降水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围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就红岩寺镇而言,当务之急是立即着手进行环卫公共设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的建设。垃圾处理场的兴建可减轻垃圾对城市的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红岩寺镇的投资环境,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并为今后逐步达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打下基础。妥善处理红岩寺镇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是建设优美、整洁、文明的红岩寺镇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保障镇区人民正常生活、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兴建将为红岩寺镇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

针对红岩寺镇现有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本着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结合红岩寺镇社会经济实际,建设红岩寺镇垃圾处理工程都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

由于红岩寺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实施过程中会给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规定和深圳市环境保护局项目审批的要求,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1 评价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是具有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公证性,其目的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针对本项目特点,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为:

(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掌握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为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为预测评价本项目的环境效益与环境不利影响提供依据。

(3)预测本顸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各阶段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4)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分析,提出合理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治理措施。

1.2 编制依据

1.2.1 适用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XX.1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 2000.3.20)(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12.2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6)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

(12)《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XX]164号

(13)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城建[2000]120号

(14)《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号

(1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1.2.2 规划依据

(1)《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

(2)《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

(3)《红岩寺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20XX.5)

(4)《建始县红岩寺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2.3 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