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成形加工工具电极的设计与制造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具电极的设计与制造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具电极的设计与制造

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 一、概述 二、电火花成形加工 1.电火花加工机床 常见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由机床主体、脉冲电源、伺服系统、工作液循环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 (1)机床主体:包括床身、工作台、立柱、主轴头及润滑系统。用于夹持工具电极及支承工件,保证它们的相对位置,并实现电极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进给运动。 (1) 脉冲电源:把工频的交流电流转换成一定频率的单向脉冲电流。 (2) 伺服进给系统:使主轴作伺服运动。 (3) 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提供清洁的、有一定压力的工作 2.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原理 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工具和工件(正、负电极)之间脉冲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蚀除多余的金属,以达到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及表面质量预定的加工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创造下列条件: (1)必须使接在不同极性上的工具和工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形成放电间隙。一般为0.01~0.1mm左右。 (2)脉冲波形是单向的,如图所示。 (3)放电必须在具有一定绝缘性能的液体介质中进行。 (4)有足够的脉冲放电能量,以保证放电部位的金属熔化或气化。 如图,自动进给调节装置能使工件和工具电极保持给定的放电间隙。脉冲电源输出的电压加在液体介质中的工件和工具电极(以下简称电极)上。当电压升高到间隙中介质的击穿电压时,会使介质在绝缘强度最低处被击穿,产生火花放电。瞬间高温使工件和电极表面都被蚀除掉一小块材料,形成小的凹坑。 1

一次脉冲放电之后,两极间的电压急剧下降到接近于零,间隙中的电介质立即恢复到绝缘状态。此后,两极间的电压再次升高,又在另一处绝缘强度最小的地方重复上述放电过程。多次脉冲放电的结果,使整个被加工表面由无数小的放电凹坑构成 极性效应 (1)什么是极性效应? 在脉冲放电过程中,工件和电极都要受到电腐蚀。但正、负两极的蚀除速度不同,这种两极蚀除速度不同的现象称为极性效应。 (2)为什么会有极性效应? 产生极性效应的基本原因是由于 电子的质量小,其惯性也小,在电场力作用下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即使采用较短的脉冲进行加工也能大量、迅速地到达阳极,轰击阳极表面。而正离子由于质量大,惯性也大,在相同时间内所获得的速度远小于电子。 ①当采用短脉冲进行加工时,大部分正离子尚未到达负极表面,脉冲便已结束,所以负极的蚀除量小于正极。这时工件接正极,称为“正极性加工”。 ②当用较长的脉冲加工时,正离子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加速,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并有足够的时间到达负极表面,加上它的质量大,因而正离子对负极的轰击作用远大于电子对正极的轰击,负极的蚀除量则大于正极。这时工件接负极,称为“负极性加工”。 (3)极性效应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作用 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工件加工得快,电极损耗小是最好的,所以极性效应愈显著愈好, 3.电火花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1)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1)优点 2

线切割加工实验报告doc

线切割加工实验报告 篇一: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演示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编程方法和格式。 2.了解计算机辅助加工的概念和加工过程。 3.熟悉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根运动着的金属丝(直径为0.02~0.3mm的钼丝或黄铜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施加脉冲电流,产生放电腐蚀,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工件接高频脉冲电源的正极,电极丝接负极,即采用正极性加工,电极丝缠绕在储丝筒上,电机带动储丝筒运动,致使电极丝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放电区域,电极丝与工件之间浇注工作液介质。当电频脉冲电源通电后,随着工作液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子高速奔向正极,正离子奔向负极,于是电能转变为动能,粒子间的相互撞击以及粒子与电极材料的撞击,又将动能转变为热能。在放电通道内,正极和负极表面分别成为瞬时热源,达到很高的温度,使工作

液介质汽化、热裂分解、金属材料熔化、沸腾、汽化。在热膨胀、局部微爆炸、电动力、液体动力等综合作用下,蚀除下来的金属微粒随着电极丝和移动和工作液的冲洗而被抛出放电区,于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在脉冲间隔时间内工作液介质消电离,放电通道中的带电粒子复合为中性粒子,恢复了工作液的绝缘性。由于加工过程是连续的,步进电机受控系统的控制,使工作台在水平面沿两个坐标方向伺服进给运动,于是工件就逐步被切割成各种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计算机 2、线切割机床 四、实验内容简述 1. 现场熟悉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控制组件及功能 2. 练习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开关机操作 3. 进行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的安装及调整操作 (1) 电极丝的绕丝、紧丝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购回的丝盘上的电极丝绕在储丝筒上; ②使储丝筒移动到其行程的一端,把电极丝通过导丝轮引向储丝筒端部的螺 钉处并压紧;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具电极的设计与制造

(1)铸铁电极的电极损耗和加工稳定性均较一般,容易起弧,生产率不及铜电极。但是,它的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并且机械加工性能好,因此电极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都容易保证。因此,铸铁是一种较常用的电极材料,多用于穿孔加工。 (2)钢电极的加工稳定性较差、电极损耗较大、生产率也较低、但是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钢电极还有其独特的优点,即把电极和凸模做成一体,实质上就是将凸模加长,加长的部分就用作电极。电火花加工后,把损耗部分切除掉,余下部分可做凸模使用。这种方法使电极的制造工时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所以钢为常用的电极材料之一,多用于一般的穿孔加工。 (3)纯铜电极在加工过程中稳定性好、生产率高、但损耗较大、来源少、价格较贵。由于其韧性大,机械加工性能差、磨削加工困难,其加工精度较低。由于磨削困难,使得难以将电极与凸模连接在一起加工,电极与凸模分别制造使凸模与凹模配合间隙不易均匀。对于电火花型腔加工来说,纯铜电极适用对小型腔及高精度型腔的加工。纯铜电极与其他材料电极相比,在电火花加工中能使模具

达到最细表面粗糙度。 (4)黄铜电极在加工过程中稳定性好、生产率高、与纯铜电极相比价格较低、机械加工性能尚好,但其磨削性能不如钢和铸铁。而黄铜电极的损耗最大。因此,黄铜电极一般用在对加工表面粗糙度较低,尺寸、形状精度要求较高及形状复杂的小孔穿孔加工。 (5)石墨电极的电极损耗小、加工稳定性尚好、易于加工、生产率最高、其价格与铜大体相同,但机械强度较差,尖角处易崩裂。石墨是电火花型腔加工的常用电极材料,适用于大、中、小型腔。由于石墨的热胀系数小,所以,最适于大电极的穿孔加工。 (6)铜钨合金和银钨合金的加工稳定性均很好,电极损耗也均很小,它们的电加工性能优越,而机械加工性能尚好,其磨削性比铜好。但其价格较高,比铜的价格高40倍。因此,主要用于模具中高精度的深孔、直壁孔等的穿孔加工和加工面积小且高精度的型腔加工,以及硬质合金模具的加工。而银钨合金的价格更高,约为铜的100倍,所以它的使用受到限制,一般只用于硬质合金模具的加工。 当用同一种电极材料加工不同材料的模具时,加工情况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即使同是钢件也会因其成分不同而对加工有所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电极材料。 3电极的结构形式 电极的结构形式应根据模具型孔或型腔的尺寸大小,复杂程度及电极的加工工艺性等来确定,常用的电极结构有下列几种形式: (1)整体电极 整体电极就是用一整块电极材料加工出的完整电极,这是型孔或型腔加工中最常用的电极结构形式,图4.2.4所示即为型腔加工用整体电极的结构形式。当电极面积较大时,可在电极上开一些孔,或者挖空以减轻重量。 对于穿孔加工,有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和加工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可以采用阶梯式整体电极。所谓阶梯式整体电极就是在原有的电极上适当增长,而增长部分

发动机点火系统实验 指导书 201204

发动机点火系检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点火提前角的基本原理 3、掌握四缸四冲程发动机凸轮轴信号与各缸四个冲程的关系。 4、掌握点火提前角的测量与调节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1、点火系统的功用 点火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作功。 2、点火系统的类型 发动机点火系统,按其组成和产生高压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电 子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和磁电机点火系统。 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以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借点火线圈和断电器的作用,将电源提供的6V、12V或24V的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电,再通过分电器分配到各缸火花塞,使火花塞两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由于存在产生的高压电比较低、高速时工作不可靠、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检查和维护等缺点,目前正在逐渐被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所取代。 电子点火系统以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借点火线圈和由半导体器件(晶体三极管)组成的点火控制器将电源提供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再通过分电器分配到各缸火花塞,使火

花塞两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与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相比具有点火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汽车上广泛采用的点火系统。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与上述两种点火系统相同,也以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借点火线圈将电源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再由分电器将高压电分配到各缸火花塞,并由微机控制系统根据各种传感器提供的反映发动机工况的信息,发出点火控制信号,控制点火时刻,点燃可燃混合气。它还可以取消分电器,由微机控制系统直接将高压电分配给各缸。微机控制点火系统是目前最新型的点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中、高级轿车中。 磁电机点火系统由磁电机本身直接产生高压电,不需另设低压电源。与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相比,磁电机点火系统在发动机中、高转速范围内,产生的高压电较高,工作可靠。但在发动机低转速时,产生的高压电较低,不利于发动机起动。因此磁电机点火系统多用于主要在高速、满负荷下工作的赛车发动机,以及某些不带蓄电池的摩托车发动机和大功率柴油机的起动发动机上。 其他分类比较见下表

电火花加工

课程名称: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火花加工 1.概述 电火花加工是一种自激放电,故又称放电加工(EDM),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并逐步应用于生产,是目前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特种加工方法之一,在难切削材料、复杂型面零件等的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原理 火花放电的两个电极间在放电前具较高的电压,当两电极接近时,其间介质被击穿后,随即发生火花放电。伴随击穿过程,两电极间的电阻急剧变小,两极之间的电压也随之急剧变低。火花通道必须在维持暂短的时间(通常为后及时熄灭,才可保持火花放电的“冷极”特性(即通道能量转换的热能来不及传至电极纵深),使通道能量作用于极小范围。通道能量的作用,可使电极局部被腐蚀。利用火花放电时产生的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尺寸加工的方法,叫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加工是在较低的电压范围内,在液体介质中的火花放电。 3.特点 1.脉冲放电的能量密度高,便于加工用普通的机械加工方法难于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特殊材料和复杂形状的工件。不受材料硬度影响,不受热处理状况影响。 2.脉冲放电持续时间极短,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传导扩散范围小,材料受热影响范围小。 3.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材料不接触,两者之间宏观作用力极小。工具电极材料不需比工件材料硬,因此,工具电极制造容易。 4.可以改革工件结构,简化加工工艺,提高工件使用寿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基于.上述特点,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几项: 1)制造冲模、塑料模、锻模和压铸模。 2)加工小孔、畸形孔以及在硬质合金上加工螺纹螺孔。 3)在金属板材上切割出零件。4)加工窄缝。 5)磨削平面和圆面。

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演示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编程方法和格式。 2.了解计算机辅助加工的概念和加工过程。 3.熟悉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根运动着的金属丝(直径为0.02~0.3mm的钼丝或黄铜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施加脉冲电流,产生放电腐蚀,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工件接高频脉冲电源的正极,电极丝接负极,即采用正极性加工,电极丝缠绕在储丝筒上,电机带动储丝筒运动,致使电极丝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放电区域,电极丝与工件之间浇注工作液介质。当电频脉冲电源通电后,随着工作液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子高速奔向正极,正离子奔向负极,于是电能转变为动能,粒子间的相互撞击以及粒子与电极材料的撞击,又将动能转变为热能。在放电通道内,正极和负极表面分别成为瞬时热源,达到很高的温度,使工作液介质汽化、热裂分解、金属材料熔化、沸腾、汽化。在热膨胀、局部微爆炸、电动力、液体动力等综合作用下,蚀除下来的金属微粒随着电极丝和移动和工作液的冲洗而被抛出放电区,于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在脉冲间隔时间内工作液介质消电离,放电通道中的带电粒子复合为中性粒子,恢复了工作液的绝缘性。由于加工过程是连续的,步进电机受控系统的控制,使工作台在水平面沿两个坐标方向伺服进给运动,于是工件就逐步被切割成各种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计算机 2、线切割机床 四、实验内容简述 1. 现场熟悉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控制组件及功能 2. 练习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开关机操作 3. 进行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的安装及调整操作 (1) 电极丝的绕丝、紧丝操作

电火花成型机床岗位作业指导书.doc

电火花成型机床岗位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设备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生产规程、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安全环保、常见故障与排 除等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 AGIE IMPACT 2、SODICK A50R 、ROFORM 350S、 ROFORM 100、 ADIGE DMT 1.0 等进口火花机床及国产通用火花机 FN2P、 AUTOFORM 30、 SPD250、 D7125-1 等电火花机床的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3本作业指导书的组成 电火花成型机的性能参数 电火花成型机的工艺控制要求 电火花成型机的操作 电火花成型机的维护保养电 火花成型机的安全、环保 电火花成型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4性能参数 4.1概述 电火花成型机床是模具加工行业的重要机床之一,特别在合金模具生产中更为重要,由于硬质合金 的脆性和高硬度性能,是其他切削机床不可替代的设备之一。它可加工出与电极几何外形一致的型腔, 因此复杂的模具型腔和复杂的硬质合金几何外形用简单的方法和加工工艺加工出电极后,再用电火花成 型机床加工成型,可生产出高精度的硬质合金产品,既简化了工艺又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4.2原理

电火花成型机床应用电源的两个极性在一定(通常为几个至几十个微米)的距离内产生电火花,由 于电火花的高温(高达上千度)使金属熔化脱离工件达到去除金属的目的。 4.3 主要技术性能 表 1 ( 进口机床 ) ROBOFORM ROBOFORM 型号A50R IMPACT 2 EMT 1.0 350S 100 工作台mm 650x500 600x450 500x400 450x280 300x200 尺寸 长 x 宽 工作液mm 850x700x380 860x620x360 800x550x370 755x450x270 600x500x300 槽内部 尺寸 长 x 宽 x高 工作台mm 350x300 350x250 350x250 220x160 250x180 行程 XxY 主轴伺mm 350 350 300 220 250 服行程 电极最kg 50 50 50 50 30 大重量 电源型 A 80 72 64 64 50 号 表面粗μm Ra0.3 Ra0.2 Ra0.2 Ra0.4 Ra0.4 糙度 输入功kw 108.37.5 6.57

电火花成形加工实训

电火花成形加工实训 实训四电火花工具电极找正 1、实训目的 掌握电火花工具电极的找正方法。 2、实训项目 电火花工具电极的找正。 3、实训器材 NH7135NC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工具电极、精密刀口角尺、百分表。 4、实训内容 (1)、型腔模工艺分析 电火花加工中,工具电极的装夹尤其重要。撞击方法可用钻夹头装夹,也可用专用夹具装夹,还可用瑞典3R夹具装夹。工具电极的找正是要确保工具电极与工件的垂直,找正的方法主要有用精密刀口角尺找正、用百分表找正、用电火花放电找正和用工件模板找正。 (2)、工具电极的装夹 ①、用钻夹头装夹工具电极先用内六角头扳手将装在主轴夹具上的内六角螺钉旋松,然后将装夹工具电极的钻夹头固定在主轴夹具上。主轴夹具的装夹部分为900靠山的结构,可将钻夹头稳固地贴在靠山上,最后再用内六角扳手将主轴夹具上的内六角螺钉旋紧,完成工具电极的装夹(图1)。

②、用专用夹具装夹工具电极还可以采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出电极扁夹,作为专用的夹具来装夹工具电极,电极扁夹用于装夹某些尺寸比较小的扁状电极。 ③、用瑞典3R夹具装夹工具电极采用瑞典3R夹具装夹工具电极时,3R夹具与工具电极固定在一起,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加工后再一同装夹到主轴上。这样的方法解决了工具电极拆装后的重复定位问题。 图1 用钻夹头装夹工具电极 (3)工具电极的找正 ①、用精密刀口角尺找正工具电极工具电极装夹完毕后,必须对工具电极进行找正,确保电极的轴线与工件保持垂直,图2所示为用精密刀口角尺找正工具电极。 具体校准方法如下: 图2 用精密刀口角尺找正工具电极图3 用百分表找正工具电极 a.按下手控盒上的“Z-”按钮,将工具电极缓缓放下,使工具

型腔电极的设计

型腔电极设计 下图所示型腔表面粗糙度Ra1.25 (1)设计加工型腔的精加工工具电极(不采用平动修整的工艺方法)。(2)根据工艺参数曲线图表确定峰值电流、脉宽及脉间。并说明该规准所能达到的加工效率、电极损耗率及单边侧面放电间隙。 型腔形状、位置尺寸如下图所示:

型腔内部轮廓图: 一、工具电极形式选择 根据电极外形尺寸的大小与复杂程度、电机结构的工艺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可分为:整体式电极、组合式电极、镶拼式电极。组合式电极:在同一个凹模上有多个型孔时,可将多个电极组合在一起,一次穿孔完成各型孔的加工,这种电极称为组合式电极。镶拼式电极:形状复杂,整体加工困难的电极,可采用镶拼式结构。根据工具电极的部分参数及相关要求,择优选择电极形式为整体式电极 二、选择电参数 在型腔精加工时,需按表面粗糙度(见书本图2-36)来选择

脉宽和峰值电流。而表面粗造度应优于R1.25μm,一般都选用窄脉宽和小峰值电流进行加工,从而再可根据图(见书本图2-35,图2-37和图2-38)来查出相应参数选择,如放电间隙、腐蚀速度和电极损耗。 相应参数选择归纳如下表: 型腔模的加工比较困难,因为是不通孔加工,工作液循环和电蚀产物排除条件差,工具电极损耗后无法靠主轴进给补偿精度,金属蚀除量大,其次是加工面积变化大,加工过程中店规准的变化范围大,并由于型腔复杂,电极损耗不均匀,对加工精度影响大。因此对型腔模电火花加工,既要求蚀除量大,加工速度高,又要求电极损耗低,并保证所要求得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依据精加工的电参数,最主要应注意的是:表面粗糙度、精度(放电间隙)、生产效率和电极损耗。应尽量使腐蚀速度快,电极损耗小,峰值电流小(与尖角有关),所以择优选择第一组数据,i峰=4.3,t0=110,v=0.02,θ%=3.5,s=1.2。

电火花加工实训指导书

电火花加工实训手册 主编:XXX XXX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线切割加工 (2) 第1章实训规划 (2) 1.1实训达到目标 (2) 1.2实训规范要求 (2) 1.3实训作业流程 (3) 第2章快速掌握设备操作 (4) 2.1控制柜组成 (4) 2.2操作步骤 (6) 第3章NC程序编写 (7) 3.1分析图形 (7) 3.23B指令格式及定义 (7) 第4章装夹与找正技巧 (10) 4.1工件的装夹 (10) 4.2工件的定位 (11) 第5章加工操作 (12) 第6章练习题目 (13) 第二部分电火花加工 (16) 第7章实训规划 (16) 7.1实训达到目标 (16) 7.2实训规范要求 (16) 7.3实训作业流程 (16) 第8章快速掌握设备操作 (17) 8.1电火花机床的操作面板介绍 (17) 8.2电极头功能介绍 (18) 8.3工作液槽功能介绍 (18) 8.4 加工操作步骤 (18) 第9章NC程序编写 (19) 9.1电火花加工参数 (19) 9.2加工工艺参数选择 (24) 第10章练习题目 (27) 附件1 电加工实训报告一:快走丝线切割加工;

第一部分线切割加工 第 1 章实训规划 1.1 实训达到目标: 1.学会操作CTW320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2.熟练编写NC程序; 3.熟悉装夹与找正技巧; 4.能独立完成规定零件的加工。 1.2 实训规范要求: 1.实训第一周: (1)每台设备为一组6人,每次2组,时间为2小时; (2)学会操作CTW320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3)熟练编写NC程序; 2.实训第二周: (1)每台设备为一组6人,每次2组,时间为4小时; (2)熟悉装夹与找正技巧; (3)穿丝、紧丝; (4)装夹工件、放电找正; (5)能独立完成规定零件的加工。 1.3 实训作业流程 第一步:认真研究给定的零件图纸,制定待加工部分的工艺方案。 第二步:进行坐标值计算,图形绘制,编写3B格式程序。 第三步:输入程序并检查。 第四步:穿丝、紧丝。 第五步:装夹工件,放电找正。 第六步:按机床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操作,开始加工。 第七步:加工完毕,关闭机床。 第八步:松丝,取出零件。

《电火花线切割编程与加工》实训大纲

《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加工》实训教学大纲 (模具制造专业使用) 一、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训教学目的: 1.认知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结构和分类; 2.掌握零件图的读图方法; 3.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钢尺、角尺等常用量具的使用; 4.掌握电火花加工零件的检测方法和特点; 5.认知电极丝的相关知识; 6.认知工作液的分类和作用; 7.掌握电火花线切割HL系统的功能组成; 8.掌握AUTOP软件的功能组成; 9.掌握PRO软件的功能组成; 10.掌握电火花线切割的维护保养知识; 11.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艺制定方法。 实训要求: 1.能听懂及使用电火花切割的生产基本用语; 2.能读懂简单的机械图样; 3.能熟练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上安装电极丝,调整电极丝的张力,校正电极丝; 4.能为快速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配制和添加工作液; 5.能对简单的零件选择适合的夹具,并进行定位装夹; 6.能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规准参数; 7.能为模具零件编写电火化线切割加工工艺方案; 8.能对电火花加工零件进行检测和分析缺陷产生原因; 9.能根据机械图样编写简单的3B程序; 10.能使用AUTOP线切割自动编程软件对简单零件进行绘图与编程; 11.能使用PRO线切割自动编程软件对简单零件进行绘图与编程; 12.能使用HL线切割控制编程系统加工机械零件;

13.能对常见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及提供解决措施; 14.能对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 二、实训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三、单项实验的内容、要求 实训模块1、认识点火花线切割机床 实训目标: 1.能指出线切割机床的构成; 2.能叙述线切割的加工原理; 3.能叙述电切割设备的分类; 4.能够叙述线切割的加工范畴; 5.具有初步查阅线切割书籍的能力; 6.能够配制加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工作液。 实训项目: 活动一、收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有关资料 活动二、整理资料 活动三、工作实施 活动四、成果展示 活动五、总结评价 实训模块二、3B程序手工编辑与输入 实训目标:

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创新研修课 绝缘陶瓷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验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郭永丰 班号:1108401 姓名:胡昉 学号:111084013 同组人员:张瑞丁海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编程方法和格式。 2.了解计算机辅助加工的概念和加工过程。 3.熟悉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根运动着的金属丝(直径为0.02~0.3mm的钼丝或黄铜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施加脉冲电流,产生放电腐蚀,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工件接高频脉冲电源的正极,电极丝接负极,即采用正极性加工,电极丝缠绕在储丝筒上,电机带动储丝筒运动,致使电极丝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放电区域,电极丝与工件之间浇注工作液介质。当电频脉冲电源通电后,随着工作液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子高速奔向正极,正离子奔向负极,于是电能转变为动能,粒子间的相互撞击以及粒子与电极材料的撞击,又将动能转变为热能。在放电通道内,正极和负极表面分别成为瞬时热源,达到很高的温度,使工作液介质汽化、热裂分解、金属材料熔化、沸腾、汽化。在热膨胀、局部微爆炸、电动力、液体动力等综合作用下,蚀除下来的金属微粒随着电极丝和移动和工作液的冲洗而被抛出放电区,于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在脉冲间隔时间内工作液介质消电离,放电通道中的带电粒子复合为中性粒子,恢复了工作液的绝缘性。由于加工过程是连续的,步进电机受控系统的控制,使工作台在水平面沿两个坐标方向伺服进给运动,于是工件就逐步被切割成各种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计算机 2、线切割机床 四、实验内容简述 1. 现场熟悉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控制组件及功能 2. 练习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开关机操作 3. 进行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的安装及调整操作 (1) 电极丝的绕丝、紧丝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将购回的丝盘上的电极丝绕在储丝筒上; 使储丝筒移动到其行程的一端,把电极丝通过导丝轮引向储丝筒端部的螺钉处并压紧; 打开张丝电机启停开关,旋动张丝电压调节旋钮,调整电压表读数至电极丝张紧且张力合适; 旋转储丝筒,使电极丝以一定的张力逐渐均匀地盘绕在储丝筒上; 待储丝筒以至其行程的另一端时,关掉张丝电机启停开关,从丝盘处剪断电极丝并固定好丝头。 (2) 电极丝垂直校正 在具有U、V轴的线切割机床上,电极丝运行一段时间、重新穿丝后或加工新工件之前,需要重新调整电极丝对坐标工作台表面的垂直度。校正时使用一个各平面相互平行或垂直的长方体,称为校正器具体步骤如下: 擦净工作台面和校正器各表面,选择校正器上的两个垂直于底面

电火花加工用脉冲电源

电火花加工及其脉冲功率电源得研究 电火花加工又称放电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简称EDM),由于其能进行难切削材料与复杂形状零件得加工,而得到广泛得应用。其中最主要得部分就是脉冲电源,脉冲电源得技术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得各项工艺指标,如加工质量精度、加工速度、电极损耗等。本文将对电火花加工得原理及其脉冲电源进行简要介绍与研究。 一、电火花加工得工作原理 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分别接脉冲电源得两极,并浸入工作液中,或将工作液充入放电间隙。通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得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两电极上施加得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产生火花放电。在放电得微细通道中瞬时集中大量得热能,温度可高达一万摄氏度以上,压力也有急剧变化,从而使这一点工作表面局部微量得金属材料立刻熔化、气化,并爆炸式地飞溅到工作液中,迅速冷凝,形成固体得金属微粒,被工作液带走。这时在工件表面上便留下一个微小得凹坑痕迹,放电短暂停歇,两电极间工作液恢复绝缘状态。 紧接着,下一个脉冲电压又在两电极相对接近得另一点处击穿,产生火花放电,重复上述过程。这样,虽然每个脉冲放电蚀除得金属量极少,但因每秒有成千上万次脉冲放电作用,就能蚀除较多得金属,具有一定得生产率。在保持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恒定放电间隙得条件下,一边蚀除工件金属,一边使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最后便加工出与工具电极形状相对应得形状来。因此,只要改变工具电极得形状与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得相对运动方式,就能加工出各种复杂得型面。 工具电极常用导电性良好、熔点较高、易加工得耐电蚀材料,如铜、石墨、铜钨合金与钼等。在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也有损耗,但小于工件金属得蚀除量,甚至接近于无损耗。 工作液作为放电介质,在加工过程中还起着冷却、排屑等作用。常用得工作液就是粘度较低、闪点较高、性能稳定得介质,如煤油、去离子水与乳化液等。 图1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 1-工件;2-脉冲电源;3-自动进给调节装置;4-工具;5-工作液;6-过滤器;7-工作液泵

等离子体实验报告

等离子体分析实验报告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并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应用,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等离子体、单探针、双探针 (一)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i n ,在等离子体中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L E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 Pa 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一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 (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 (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等离子区。 辉光放电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 2,单探针与双探针法的测量原理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

UG电极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UG电极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摘要:UGNX4电极设计模块是UG三维CAD/CAE/CAM软件的一个独立的电极设计模块,该模块提供了设计、验证、制造、管理整个电极过程并使之文件化所需的各种集成化工具,提供了一个柔性、功能全面的且容易操作的分步式电极设计过程,适用于所有常见的电极类型。数控编程与拆电极密不可分,编程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模具哪些部位需要拆电极以及拆的方法和技巧,拆电极的质量度快慢会直接影响加工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UG NX4电极设计模块是UG三维CAD/CAE/CAM软件的一个独立的电极设计模块,该模块提供了设计、验证、制造、管理整个电极过程并使之文件化所需的各种集成化工具,提供了一个柔性、功能全面的且容易操作的分步式电极设计过程,适用于所有常见的电极类型。 1 电极设计原则 1。1 电极的介绍 电火花机放电加工时须用电极,电极主要用于模具的型腔加工,其材料主要是紫铜和石墨,一个完整的电极应该由产品形状、打表分中位、火花位和避空直身位四部分组成。用电极对模具加工属于放电加工,模具的硬度对放电加工是没有影响的。 1.2 模具中拆电极的部位 (1)模具中存在直角或尖角的部位; (2)圆角位太深且所在位置狭窄; (3)由曲面与直壁或斜壁组成的角位; (4)模具结构中存在较深且窄的部位。 另外,对于模具材料硬度特别高,或表面精度要求特别高的部位,当使用普通的数控加工难以达到要求时,也需要使用电火花加工。 1.3 拆电极的原则 (1)铜料成本。电极基准板厚度5mm左右,若两个电极部位距离较大时,不要拆成一个整体式电极。 (2)加工效率。为缩短电火花加工时间,若两个电极部位距离较小,应拆成一个整体式电极。 (3)电极加工的可行性。若拆分的电极无法加工则该电极是无用的。 1.4 拆电极的注意事项 (1)电极基准板的厚度应设定为大于或等于15mm,若以夹紧方式固定电极时,可设定为5mm 左右。 (2)校表位即是基准板边缘与电极脚的距离,可设定为5ram左右。 (3)EDM冲水位的高度即是基准板与模具最高处的距离,可设定为5mm左右,以便于电火

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

创新研修课 绝缘陶瓷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验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郭永丰 班号:1108401 姓名:胡昉 学号:111084013 同组人员:张瑞丁海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以及编程方法和格式。 2.了解计算机辅助加工的概念和加工过程。 3.熟悉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线切割机床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根运动着的金属丝(直径为0.02~0.3mm的钼丝或黄铜丝)作为工具电极,在金属丝与工件间施加脉冲电流,产生放电腐蚀,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工件接高频脉冲电源的正极,电极丝接负极,即采用正极性加工,电极丝缠绕在储丝筒上,电机带动储丝筒运动,致使电极丝不断地进入和离开放电区域,电极丝与工件之间浇注工作液介质。当电频脉冲电源通电后,随着工作液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子高速奔向正极,正离子奔向负极,于是电能转变为动能,粒子间的相互撞击以及粒子与电极材料的撞击,又将动能转变为热能。在放电通道内,正极和负极表面分别成为瞬时热源,达到很高的温度,使工作液介质汽化、热裂分解、金属材料熔化、沸腾、汽化。在热膨胀、局部微爆炸、电动力、液体动力等综合作用下,蚀除下来的金属微粒随着电极丝和移动和工作液的冲洗而被抛出放电区,于是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在脉冲间隔时间内工作液介质消电离,放电通道中的带电粒子复合为中性粒子,恢复了工作液的绝缘性。由于加工过程是连续的,步进电机受控系统的控制,使工作台在水平面沿两个坐标方向伺服进给运动,于是工件就逐步被切割成各种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计算机 2、线切割机床 四、实验内容简述 1. 现场熟悉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控制组件及功能 2. 练习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的开关机操作 3. 进行数控电火花快走丝线切割机电极丝的安装及调整操作 (1) 电极丝的绕丝、紧丝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将购回的丝盘上的电极丝绕在储丝筒上; 使储丝筒移动到其行程的一端,把电极丝通过导丝轮引向储丝筒端部的螺钉处并压紧; 打开张丝电机启停开关,旋动张丝电压调节旋钮,调整电压表读数至电极丝张紧且张力合适; 旋转储丝筒,使电极丝以一定的张力逐渐均匀地盘绕在储丝筒上; 待储丝筒以至其行程的另一端时,关掉张丝电机启停开关,从丝盘处剪断电极丝并固定好丝头。 (2) 电极丝垂直校正 在具有U、V轴的线切割机床上,电极丝运行一段时间、重新穿丝后或加工新工件之前,需要重新调整电极丝对坐标工作台表面的垂直度。校正时使用一个各平面相互平行或垂直的长方体,称为校正器具体步骤如下: 擦净工作台面和校正器各表面,选择校正器上的两个垂直于底面的相邻侧面作为基准面,选定位置将两侧面沿X、Y坐标轴方向平行放好;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

第五章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与编程 第一节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概述 序号:37 主要内容: 一、数控线切割加工机床简介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组成:机床本体、控制系统、脉冲电源、运丝机构、工作液循环机构和辅助装置(自动编程系统)。 线切割机床可分为高速走丝机床和低速走丝机床。 二、数控线切割加工原理及特点 1.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 它是通过电极和工件之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作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利用移动的细金属导线(铜丝或钼丝)作为工具线电极(负电极),被切割的工件为工件电极(作为正电极),在加工中,线电极和工件之间加上脉冲电压,并且工作液包住线电极,使两者之间不断产生火花放电,工件在数控系统控制下(工作台)相对电极丝按预定的轨迹运动,从而使电极丝沿着所要求的切割路线进行电腐蚀,完成工件的加工。 2.数控线切割加工的特点 (1)可以加工难切削导电材料的加工。例如淬火钢、硬质合金等; (2)可以加工微细异形孔、窄缝和复杂零件,可有效地节省贵重材料; (3)工件几乎不受切削力,适宜加工低刚度工件及细小零件; (4)有利于加工精度的提高,便于实现加工过程中的自动化。 (5)依靠数控系统的间隙补偿的偏移功能,使电火花成形机的粗、精电极一次编程加工完成,冲模加工的凹凸模间隙可以任意调节。 三、数控线切割加工的应用 1.形状复杂、带穿孔的、带锥度的电极; 2.注塑模、挤压模、拉伸模、冲模; 3.成形刀具、样板、轮廓量规的加工; 4.试制品、特殊形状、特殊材料、贵重材料的加工。 小结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组成、电极丝(负电极)、工件(正电极)。

电火花成形加工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火花成形加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火花成形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2)验证极性效应特性。 (3)了解轴向放电间隙的控制方法。 (4)了解电参数变化对加工质量及加工速度的影响。 (5)了解不同电极材料的电火花加工工艺性。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电火花成型机床一台。 (2)工具电极(尺寸为φ10mm×100mm的紫铜电极、石墨电极、钢电极)各一根。(3)加工试件(材料为Cr12,尺寸为90mm×30mm×10mm上、下平面的表面粗糙度R α为3.2μm)一块。 (4)游标卡尺和活动扳手各一把。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首先由实验教师介绍电火花加工机床的主要构成,机床和控制柜上各旋钮及按键的功用,工件的装夹,平动量的调节以及加工的操作过程。然后由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1)将试件和工具电极分别安装在工作台和主轴头上,按要求找正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再将控制柜的两脉冲电源分别接到试件和工具电极上(或接到与它们相连的其它导电零件上)。 (2)起动介质循环系统,使介质液面高于加工面,达到规定高度(按机床说明书规定),然后开启脉冲电源,根据加工条件选择电规准,并调整好相应旋钮的档位,按下加工执行键,用手动缓慢下移工具电极,使之进入加工区,待发现有火花出现时转入电极进给的自动控制,加工即可开始。加工时注意观察主轴头、加工区和控制柜上各显示仪表的工作情况及彼此之间变化的关系,记下加工参数,填入表1中。 (3)三根直径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工具电极在同样的电规准条件下,对同一块钢板的三处依次进行电火花加工,主轴垂直进给距离均为5mm(以工具电极端面刚与工件表面接触开始,用百分表读数)。观察它们的加工状况有何不同,待加工结束之后,分别

电火花加工实验

电火花加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2、了解编制电火花成型加工程序的方法。 3、了解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讲解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组成、原理、特点及应用。 2、演示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加工过程。 3、熟悉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加工零件的过程。 三、实验设备 EDM-300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一台,电极 四、电火花成型加工简介 1、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原理:电火花成型加工是电火花加工的一种,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被加工的工件做为工件电极,紫铜(或其它导电材料如石墨)做为工具电极。脉冲电源发出一连串的脉冲电压,加到工件电极和工具电极上,此时工具电极和工件均被淹没在具有一定绝缘性能的工作液(绝缘介质)中。在轴伺服系统的控制下,当工具电极与工件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在脉冲电压的作用下,两极间最近点处的工作液(绝缘介质)被击穿,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形成瞬时放电通道,产生瞬时高温,使金属局部熔化甚至汽化而被蚀除下来,使局部形成电蚀凹坑。这样以很高的频率连续不断地重复放电,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就可以将工具电极的形状“复制”到工件上,加工出需要的型面来。 特点:(1)由于脉冲放电的能量密度高,使其便于加工用普通的机械加工难于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特殊材料和复杂形状的零件,并不受材料及热处理状况的影响。 (2)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材料不接触,两者之间宏观作用力极小,工具电极不需要比加工材料硬,即可以柔克刚,故电极制造更容易。 应用:电火花成型加工一般应用在加工各种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高脆性的导电材

料,并且常用于模具的制造过程中。 2、实现电火花加工的条件 1)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必须加以60V~300V的脉冲电压,同时还需维持合理的工作距离——放电间隙。大于放电间隙,介质不能被击穿,无法形成火花放电;小于放电间隙,会导致积炭,甚至发生电弧放电,无法继续加工。 2)两极间必须充放具有一定绝缘性能的液体介质。电火花成型加工一般用煤油做为工作液。 3)输送到两极间的脉冲能量应足够大。即放电通道要有很大的电流密度,一般为 104~109A/cm2。 4)放电必须是短时间的脉冲放电。一般放电时间为1цs~1ms。这样才能使放电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扩散,从而把能量作用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保持火花放电的冷极特性。 5)脉冲放电需要多次进行,并且多次脉冲放电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散的,避免发生局部烧伤。 6)脉冲放电后的电蚀产物应能及时排放至放电间隙之外,使重复性放电能顺利进行。 电火花加工过程见图2所示。 五、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组成 组成:包括机床本体、脉冲电源、轴伺服系统(Z轴)、工作液的循环过滤系统和基于窗口的对话式软件操作系统。 1、机床本体:床身、工作台、主轴箱等组成。 1)床身:主要用于支承和连接工作台等部件,安放工作液箱等。 2)工作台:用于安装夹具和工件,并带动工件在X、Y向作往复运动。 3)主轴箱:用于装夹工具电极,并带动工具电极作Z向往复运动。 2、脉冲电源:其作用是把50Hz交流电转换成高频率的单向脉冲电流。加工时,工具电 极接电源正极,工件电极接负极。 3、轴向伺服系统:其作用是控制Z轴的伺服运动。 4、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由工作液、工作液箱、工作液泵、滤芯和导管组成。工作液起 绝缘、排屑、冷却和改善加工质量的作用。每次脉冲放电后,工件电极与工具电极之间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指导书

数控机床操作 实训指导书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项目学院 机械制造自动化系 2009年2月1日 数控机床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实训前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数控机床前要紧凑穿戴衣帽,做好安全防护,严禁戴手套操作机床; <2)注意不要在机床周围和床身上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3)机床开始工作前要空运转15min以上,使机床达到热平衡状态,并检查润滑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4)检查刀具,破损失效的要及时更换,注意调整刀具所用工具不要遗忘在机床内; <5)刀具安装好后应进行一、二次试切削,试切削正常方可应用于实训加工。 <6)检查卡具状态是否良好,安装是否紧固,定位是否合理; 2、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实训时两人共同使用一台机床时,应轮流操作,严格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一致; <2)禁止用手或其它任何方式接触正在旋转的主轴、工件或其它运动部位; <3)禁止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操作,更不能用棉丝擦拭工件、也不能清扫机床; <4)各坐标轴手动回零(机床参考点>,若某轴在回零前已在零位,必须先将该轴移动离零点有效距离后,再进行手动回零点。 <5)刃磨和更换刀具时应停机进行,一定要重新对刀并修改好刀补值和刀补号。 <6)程序输入后要检查无误方可保存,并在未装工件以前空运行校验,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加工。 <7)机床运转中,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机床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车;

<8)确认冷却液输出通畅流量充足,经常检查主轴轴承温度,过高时应找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检查处理; <9)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打开机床防护门; <10)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机床由专人专组使用,严禁串岗操作; 3、实训后安全文明注意事项: <1)整理归还量具工具刀具等,避免遗失或损坏; <2)依次关闭机床操作面板上的电源和总电源; <3)检查润滑油、冷却液的状态,及时添加或更换; <4)清除切屑,擦拭机床,打扫卫生,保持整洁。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指导书 一、实训目的 1、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用; 2、掌握数控加工的工作原理; 3、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步骤; 4、熟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各个按键的功用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训设备 1、CGM4300C数控铣床 10台 2、CK6120数控车床 6台 (a> CGM4300C数控铣床 (b> CK6120数控车床 CGM4300C数控铣床和CK6120数控车床由浙江大学研发,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基于WINDOWS开放式数控系统及社会主流数控仿真系统。加工范围广、价格经济、耗材低,广泛应用于数控、模具、机械、机电等专业的实践教案,具有良好的三轴联动铣削加工能力和两轴联动车削加工能力。该机床采用工业标准PC技术和开放式结构设计,兼容性强,可适用先进的CAD/CAM 软件。可任意选择CG2000控制系统、SIEMENS、FANUC等仿真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