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下水超采情势及种植结构调整对策的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摘要】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和人口中心之一,长期以来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已经达到了严重超过补给能力的程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综合治理方案,旨在保护河北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引言】地下水是河北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农业、工业和饮用水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近年来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活动的加剧,导致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在此提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

【问题评估】地下水超采已经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塌陷、土壤盐碱化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原因有:不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式、缺乏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没有有效的补给措施等。

【治理目标】该综合治理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地下水的补给能力、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恢复地下水位,减少地表塌陷和土壤盐碱化等。

【治理措施】1. 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方案:根据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能力和需求量,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总量,并且实施动态调整措施。

2. 加强地下水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管理制度,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监督和管理,严禁违法超采行为。

3.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加大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的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力度,提高用水效率。

4. 发展替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其他替代水资源,如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

5. 加强地下水补给措施:采取合理的水源补给措施,包括人工引水、水库蓄水、人工降雨等。

6. 加强地下水保护区建设:划定并严格执行地下水保护区范围,限制污染源,保护地下水质量。

【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明确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时间、责任部门和预算。

2. 设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超采问题。

3.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利用新技术和方法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率和补给能力。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地下水超采是指地下水的开采速度超过了地下水补给速度,导致地下水储量的减少。

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对地下水位、水量和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开采许可制度,限制地下水开采的总量和速度,确保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开展地下水补给工程。

采取人工补给、水源调度和增加天然补给等措施,提高地下水的补给能力。

建设地下水补给设施,通过回灌和人工充注等方式,将河流、湖泊和降水等水源引入地下水层,增加地下水储量。

加强节水措施的实施。

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微喷灌、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加大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监督和管理,限制浪费和滥用水资源的行为。

加强保护水源地的工作。

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水源保护区边界,禁止污染源的建设和活动。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大对工业排污企业的监管,确保废水排放达标。

加强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政府部门和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地下水超采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开展地下水保护教育,培养公众节约用水和保护地下水的习惯。

治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需要多措并举,包括加强监测和管理、开展补给工程、实施节水措施、保护水源地和加强宣传教育等。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保障河北省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河北省水利厅水资源处收稿日期:2019-08-21按照省委、省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省地下水超采形成原因、综合治理主要措施、所取得的压采效果以及今后措施建议进行调研,提出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关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1.地下水超采主要原因分析河北省绝大部分国土面积位于海河流域。

基于海河流域特殊的地形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源短流急、上大下小的扇形格局,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了深远影响。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我省主要河道基本上没有控制性工程,除农村开凿的人力、畜力取水浅井以外,地下水也基本上处于天然状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区域内河网密布,湖淀众多,生态环境较好。

但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人民群众生活艰难。

虽然当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多为汛期过流,有效利用量并不充足,洪旱灾害交替发生,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很低。

根治海河以来,我省修建了一大批水库,开辟了子牙新河、漳卫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等单独入河通道,抗御洪涝灾害能力极大提高,对水资源的调蓄控制能力也大为提升。

从我省自产水资源量看,1980年第一次评价水资源总量236亿m 3,第二次评价205亿m 3,第三次评价初步成果157亿m 3,3次评价结果减少的绝对值和比例都在明显增加,减少原因除降雨有所影响外,主要是下垫面的变化直接导致地面径流减少、地下水补给不足。

而下垫面的变化,主因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引起,包括城市发展、水利工程、交通建设、开垦农田、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以及地下水开采等等影响,直接影响了我省气候的变化和地面径流汇聚、地下水补给。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口增加、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我省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地势平坦、光热充足,具备粮食生产的先天条件,在重点保障粮食安全的总体部署下,大量抽取地下水保障农业生产,在粮食连年丰产的同时,也造成了地下水严重超采,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每年超采地下水60亿m 3以上。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我国河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采和管理,河北省的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导致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致使地表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并对当地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此,河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地下水超采区,以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一、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首先,河北省政府应该在地下水超采区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明确地下水的开采对象、采取措施、管理机制等内容,加强对地下水开采单位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应该加强对违规开采地下水的处罚力度,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政府应该推广节水技术,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设备和节水型生产线等措施,降低对地下水的依赖和开采量。

同时,应该加大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监测和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利用的情况,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水资源补给措施为了缓解地下水超采问题,政府应该加强水资源补给措施。

一方面,应该加大水库、大型水利工程和节水型灌区等建设投入,通过水资源调剂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人工补给技术的推广,包括地下水人工补给、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让水量。

四、加强地下水资源监测和管理为了更加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政府应该加强水资源监测、管理和控制,要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并制定相关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

五、加强治理工程建设最后,政府应该加强治理工程建设,开展针对地下水超采问题的实地研究和探讨,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治理工程建设应包括地下水人工补给设施、水资源调配设施、水库建设及河道改建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去除超采区的症结,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地下水超采问题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河北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产区,地下水资源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来源。

然而,由于快速城镇化和过度的工业化,地下水资源被超采和污染已经成为了河北省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超采区,保护地下水资源。

一、识别超采区和污染源首先,需要识别超采区和污染源。

利用地下水位监测和水质监测技术,可以精确计算出超采量和污染程度,确定超采区和污染源。

同时,需要对超采区和污染源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案。

二、减缓超采减缓超采是治理超采区的关键措施。

这种措施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超采区的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的供给,以及不同行业的用水量和用水质量。

具体来说,需要推广节水技术,建立水资源节约型社会,遏制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的现象。

同时,还需要建设水利工程,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如从外部引水、采用天然透水性可以充分利用降雨的构筑物等。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除了减缓超采外,加强水资源保护也是治理超采区的重要措施。

此类措施通过减少环境污染和水源保护,为地下水资源提供保护。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禁止直排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改用污水处理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多种污染物排放。

2. 建立水资源保护伞,保障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需要,减小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这类措施还可以通过制定优先保护区来压缩开采范围,分区分行业地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

3. 对于污染源,需要采用污染防治技术进行治理。

四、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监管和执法也是治理超采区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需要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及时掌握超采区和污染源的情况,对超采企业和违规排放的工厂进行处罚,提高企业合规运行的意识。

同时,要建立用水计量和审核制度,对超采企业的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审核,减少违规用水的现象。

综上所述,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识别超采区和污染源、减缓超采、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监管和执法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地下水超采是指地下水的开采速度超过了地下水补给速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
水资源逐渐减少的现象。

河北省是我国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地区之一,对于河北省地下水超
采区的治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措施。

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要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调查和
评价,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状况。

在超采区要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管控,限制开采量,
确保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要加大对节水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村地区和居民普及水资源
节约利用的知识,提高人们对节水技术的认识和应用。

在农业生产方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城市居民方面,鼓励安装节水器具、开展减少用水的宣传
活动。

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加大对地下水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建设污水处理站,治理农业
非点源污染,加强化肥农药的管理,防止其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避免
在地下水补给区建设高污染性的工业企业。

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治理超采区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地下水超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的
研究,深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规律。

推进水资源调控工程的研究和建设,通过水库、灌溉渠道和水井等方式调节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的储存量。

治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大对节水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加大科研力度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只有通过各种措施的相互配合,
才能有效地治理地下水超采问题,保证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近年来,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超过了其再生能力,导致了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地下水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对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如何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进行有效治理,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超采区的划定与评估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主要依据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地下水资源补给、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地下水质量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需要通过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和分析,识别出地下水位下降较为严重的区域,层析出超采区范围。

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超采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再生能力。

通过对超采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和地下水质量的变化进行调查,进行超采区的评估和划定。

只有明确超采区的范围和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

二、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管理针对地下水超采区,应优化和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调控机制,明确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总量控制、分区分级管理,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情况,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采水行为,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是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原因之一,推广和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治理地下水超采的重要途径。

应加大对农业灌溉水利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提高灌溉水利设施的效率和利用率。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降低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替代水资源为了减缓地下水超采的压力,河北省应加大对替代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发展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将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农业、工业和生活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河北省地下水资源的不断被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水质恶化,甚至出现地面塌陷的情况。

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治理超采区,保护地下水资源,成为了当务之急。

有必要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为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的调查研究,可以为超采区的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指导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治理政策。

通过本次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推进。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以应对当前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

对于地下水超采现状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所在,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本研究也将对地下水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解决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推动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意义地下水是人类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也是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逐渐增加,导致了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的严重加剧。

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地下水超采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进行治理,不仅能够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也可以保障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需求。

研究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超采现状,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9, 8(6), 575-580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jwrrhttps:///10.12677/jwrr.2019.86065The Situation of Over-Exploitation Aquifer in Hebei Province and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Cropping System Adjustment Countermeasure Junyong Ma1,2, Chunlian Zheng1, Hongkai Dang1, Kejiang Li2, Caiyun Cao1,2*1Dryland Farming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Hengshui Hebei2Th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Drought-Resistance Research of Hebei Province, Hengshui HebeiReceived: Sep. 19th, 2019; accepted: Nov. 12th, 2019; published: Nov. 19th, 2019AbstractFocusing on the over-exploitation aquifer in Hebei province, its present situation,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 The annual over-draw amou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 was around 40 × 108 m3 - 60 × 108 m3, and with the precipitation growing less in recent years, the over-exploitation tended to be more serious. The main cause of the over-exploitation was due to mismatch between the crop-growing that need too much irrigation and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Thus shift the cropping system from high ir-rigation-relying to less irrigation-relying was one of the efficient countermeasures. But the adaptation of the less-irrigation cropping system would limit the water use and lead to yield and income decrease for farmers, so subsidy had to be paid and cost occurred for over-exploitation mit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tic result, for the adopted two main models, the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 fallow and summer corn season growing model had a direct cost 3.03 RMB/m3, indirect cost 4.57 RMB/m3, and total cost 8.21 RMB/m3, and saving irrigation water for 2475 m3/hm2 each year, with yield reduction for 45.5%; the to-tal rain-fed crop growing model had a direct cost 3.64 RMB/m3, indirect cost 5.56 RMB/m3, and total cost 9.2 RMB/m3, and saving irrigation water for 3300 m3/hm2each year, with yield reduction for 61.2%. Making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models, the first one had comparatively lower cost and less yield loss, it was better than the later one.KeywordsHebei Province, Over-Exploitation Aquifer, Cropping System, Economic Analysis河北地下水超采情势及种植结构调整对策的经济分析马俊永1,2,郑春莲1,党红凯1,李科江2,曹彩云1,2*作者简介:马俊永(1965-),男,河北博野县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节水和作物营养研究。

*通讯作者。

河北地下水超采情势及种植结构调整对策的经济分析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 衡水 2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试验室,河北 衡水收稿日期:2019年9月19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2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9日摘要针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漏斗问题,对当前地下水超采的情势、成因、对策等进行了分析。

河北省常年地下水超采量40~60亿m 3,近年随降雨量减少,超采呈增加趋势。

地下水超采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耗水作物种植与水资量不匹配造成,因此与水资源量相匹配的种植结构调整是治理超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推行限水种植制度会不同程度造成粮食产量和农民收益降低,因此需要生态补偿和产生治理成本。

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推行的两种节水种植模式中,一季休耕一季雨养模式直接治理成本为3.03元/m 3,间接成本4.57元/m 3,综合成本8.21元/m 3,每a 节约灌溉水2475 m 3/hm 2,同时造成周年粮食减产45.5%;完全雨养旱作模式直接治理成本为3.64元/m 3,间接成本5.56元/m 3,综合成本9.2元/m 3,每a 可节约灌溉水3300 m 3/hm 2同时造成周年粮食减产61.2%。

两种治理模式比较,一季休闲一季雨养模式治理成本相对较低,并且粮食减产少。

关键词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漏斗,种植结构,经济分析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Wuhan University.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现状与超采原因1.1. 地下水超采现状根据2003年开展的河北省水资源调查资料,河北省水资源总量204.7亿m 3,可利用水资源量约80%。

常年用水量200~220亿m 3,年水资源超用量40~60亿m 3 [1] [2]。

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河北省降雨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资料显示每10 a 减少7.6 mm [3],而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呈一定增加趋势,70年代为88.0亿m 3、80年代为123.5亿m 3、90年代为122.3亿m 3、2000年为128.6亿m 3,2003年现状年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的开采为严重超采(TDS < 1 g/L),产生了水位降落漏斗[4],说明河北省的地下水超采量也呈现一定增加趋势。

于2014~2016年在河北省实施的地下水超采试点中,2013基准年全省年超采量达到59.6亿m 3,并以此作为超采治理的目标[5]。

近30a 全省已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m 3 [6],因此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迫在眉睫。

1.2. 主要超采原因用水量与水资源禀赋不匹配的矛盾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的根本原因,由于河北省地表水资源十分匮乏,因此超用的主要是地下水,导致了地下水超采漏斗。

而工业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发展灌溉及高耗水作物的种植,加剧了地下水超采漏斗的发展。

历史上河北省曾经是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以致于一些低洼地区还经常出现水患。

而历史上河北的黑龙港地区河道沟渠水比较多,地下水位较高,一直土壤盐碱较严重。

为了治水1963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

随着山区水库建设和打井发展灌溉农业,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表水逐渐萎缩河北地下水超采情势及种植结构调整对策的经济分析消逝,地下水持续超采,诱发了大范围的地下水超采漏斗。

根据2016年水资源公报,农业用水比例占总用水量70.1%,其中灌溉用水占64.1% [7]。

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约233万hm2 (3500万亩),河北省小麦的ET在400~450 mm,生长季节降雨只能满足总耗水量的1/4~1/3,其余需要灌溉来满足[8]。

而河北粮食生产的90%来自灌溉农业,因此大规模发展的灌溉农业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和生活用水增加也加剧了地下水超采。

2. 调整种植结构治理对策的经济分析灌溉农业在河北省用水结构的比例最大,因此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水种植模式,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种植制度是地下水超采治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自2014~2016年在河北实施的地下水超采治理试点,轮作休耕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

目前“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已经发展到13.3万hm2 (200万亩) [9]。

另外还小面积试点了封井纯雨养旱作模式。

鉴于这些模式与传统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相比,在灌溉和产出上有较大差异,并且需要不同的生态补偿成本。

因此下面以常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为对照,就不同模式的投入成本、节水效果和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为节水种植制度和治理地下水超采提供理论借鉴。

目前河北省推广的种植制度调整治理超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季雨养一季休耕”模式,即在常规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模式中,只种植一季玉米,小麦季节休闲,每hm2补贴7500元;一种是完全雨养旱作模式,即小麦玉米均不灌溉(封井),作物完全靠雨养,该模式每hm2补贴12,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