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靶向性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治疗]
5
肠道相关
对筛查指标的看法比较一致,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 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两项。
对于≥35岁的男性、具有乙肝病毒(HBV)和(或 )丙肝病毒(HCV)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 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6
肠道相关
常用影像学方法
CT检查 特点: 1.无创 2.分辨率高 3.可协助定性
肠道相关 33
肠道相关
造影
34肠道相关17来自肠道相关治疗作用
TACE 就是经导管既给化疗药物,又给栓塞剂
1、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选择性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供血,封闭肿 瘤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把肿瘤“饿死”。
2、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全身的药物总 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18
适应症
肠道相关
15
肠道相关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catheter Arteril Chemo Embolization
不能切除的 原发性肝癌的 最主要的 介入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栓塞(TACE)非常重要,单纯给予HAI是不 够的。
16
肠道相关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 TACE )
目前为不能切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的 首选疗法
PHC血清标志物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 异常凝血酶原 (DCP) γ-谷氨转酰肽酶及其同工酶II(γ-GT) α-L-岩藻糖苷酶 (AFU)
其它 同工铁蛋白、 α-抗胰蛋白酶、AKP 肝脏穿刺 病理细胞诊断
4
肠道相关
定位诊断
1.B超
2.CT 3. MRI
4.DSA肝A造影

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患者;

肝癌晚期做介入治疗效果如何

肝癌晚期做介入治疗效果如何

肝癌晚期做介入治疗效果如何肝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四,死亡率占据第二,我国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占据世界的55%。

当前在治疗肝癌时所选择的根治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肝移植、消融术,但由于肝癌的起病较为隐匿,所以超过5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状态,失去了根治的机会,而且所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够合理,治疗效果不佳,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

文献报道发现,患者如果未经过治疗,在1年内的生存率仅为17%,通过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但对于许多肝癌晚期患者而言,心中对介入治疗一定有所疑惑,比如有的家属会疑问“什么是介入治疗?”也有的家属会顾虑“年龄大了还适合进行介入治疗吗?”在门诊会经常听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此类疑问。

那么介入治疗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肝癌晚期要进行介入治疗呢?1原发性肝癌是什么?原发性肝癌就是指在肝脏原发的恶性肿瘤,与其他部位转移的恶性肿瘤存在着明显区别。

一般说的肝癌就是指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排名中占据前五,死亡率位居前三。

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肝癌的病情较为隐秘,潜伏期较长,预后较差,与胰腺癌共同称为癌中之王。

早期肝癌的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也不突出,主要是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比如食欲减退、消瘦等,当患者出现肝区疼痛、腹水或者出血等现象时,则代表癌症已经进入到中晚期。

2如何早期发现肝癌?要想早期发现肝癌,就需要大家及时提高警惕,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从而早日发现癌症,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1)肝区疼痛:肝区疼痛是最为常见的肝癌特征,也是绝大部分肝癌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疼痛的表现形式大多数是以间歇性或者持续性隐痛为主,同时也可能会出现钝痛或刺痛感。

(2)消化道症状:早期肝癌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消化症状,比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等等,其中上腹饱胀与食欲不振是最为常见的症状。

在肝癌消化道症状中,腹泻也较为常见,但容易被临床误诊为肠炎。

肝癌介入治疗方案及步骤

肝癌介入治疗方案及步骤

一、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方案及步骤,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二、肝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1. 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2. 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的肝癌患者;3. 肝功能储备不足,无法承受手术的患者;4. 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较差的患者;5. 肝癌合并其他并发症,如胆管阻塞、门脉高压等。

三、肝癌介入治疗的禁忌症1. 严重肝功能衰竭;2. 出血倾向或血液病;3. 肝癌广泛转移,无法进行局部治疗;4. 肝癌合并严重感染;5. 对介入治疗药物过敏。

四、肝癌介入治疗方案1. 介入栓塞治疗: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达到缩小肿瘤、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2. 介入化疗治疗: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药物在肿瘤组织内达到高浓度,发挥抗癌作用。

3. 介入消融治疗:利用射频、微波、激光等能量在肿瘤组织内产生高温,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

4. 介入放射治疗:将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药物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

5. 介入靶向治疗:利用靶向药物或抗体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

五、肝癌介入治疗步骤1. 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病情评估;(2)签署知情同意书;(3)术前禁食6-8小时;(4)建立静脉通路;(5)做好术中监测,如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 介入操作:(1)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在局麻或全麻下,经皮穿刺股动脉,引入导管至肝动脉;(3)在DSA引导下,选择肿瘤供血动脉;(4)根据治疗方案,注入栓塞剂、化疗药物、放射性药物或靶向药物;(5)观察肿瘤变化,调整剂量;(6)拔除导管,压迫穿刺点。

3. 术后处理:(1)观察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2)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及时压迫止血;(3)术后禁食2-4小时,给予清淡饮食;(4)观察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处理;(5)术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6)定期复查,观察肿瘤变化及治疗反应。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一、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肝脏肿瘤就好比是树上的苹果,苹果是通过树根、树干获得营养水分才能长大,而肝脏肿瘤是通过肝动脉获得营养才能长大。

TACE治疗在国内亦称为介入疗法或介入治疗,目前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肝癌介入治疗就是准确找到肿瘤供血血管,经纤细的微导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肿瘤内,把血管“堵”起来,“隔离”病灶,最后达到“饿死”或“毒死”癌细胞的效果。

肝癌的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CT、B超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插入肝脏的肿瘤区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法。

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因此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二、肝癌的介入治疗有什么优势?至于相对于其他肝癌治疗方式的优势,肝癌介入治疗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1、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肝癌部位,可以实现靶向治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无需手术:介入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时间。

3、疗效显著: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具有疗效显著的优点。

4、应用范围广:介入治疗适用于各种肝癌类型,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等。

5、可重复治疗:介入治疗可以重复治疗,对于一些复发性肝癌患者来说,可以有效地延长生存期。

三、肝癌介入微创治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1)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目前,TACE已被国际公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最为经典的介入治疗手段。

TACE经皮肤穿刺一个小口,将很细的导管直接插管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用碘油和其他颗粒状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养,起到“饿死”肿瘤的目的,同时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聚集在肿瘤内起到“毒死”肿瘤的作用(局部给药约大于全身给药浓度的200倍以上),且全身毒副作用较静脉化疗明显减少。

仅通过大腿根部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达到精准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较于外科手术——“动刀开胸开腹”,内科放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TACE真正做到绿色微创治疗的目的。

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

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

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 ?我国曾经是肝病大国。

以前,在农村,由于医学知识缺乏、卫生条件不好、疫苗未全面普及等,常常是一个家庭里有几个都患有肝病。

随着国家的强大,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医学知识的普及,卫生条件好了,肝病的患病率直线下降。

但肝癌在现在,仍旧是非常常见的疾病。

我国很早就开始致力于肝病治疗的研究,现在有了许多的治疗方法。

放射介入治疗就是治疗肝癌一种的方法。

1.肝癌介入治疗肝癌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

顾名思义,原发性肝癌就是肝脏自身发生癌变,长了肿瘤;继发性肝癌是指其他地方的癌细胞扩散到了肝脏上,引发肝细胞发生癌变。

肝癌介入治疗主要针对原发性肝癌。

肝癌在早期,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故很难被患者发觉,一旦患者感觉不适,到医院就诊,可能就已经是肝癌中晚期了。

肝癌介入治疗一般是针对手术切除肿瘤效果已经不好的肝癌晚期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

一般是在患者大腿血管处开个口子,插入导管,导管顺着血管到达肝脏病灶处,找到给肿瘤提供血液的血管,通过三种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由导管给肿瘤注入放射药物杀死癌细胞,“毒死肿瘤”;堵塞给肿瘤供血的血管,“饿死肿瘤”;堵住供血血管,然后给肿瘤注入药物,让肿瘤死得更彻底。

一般注入肿瘤的药物都是放射性药物。

医学研究发现正常的肝细胞只有20%左右的血液是由肝动脉供应,而其他部分是由门静脉供应,而肝癌细胞的血液80%~90%是来自肝动脉。

这给肝癌介入治疗法提供了解剖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也是肝癌介入治疗法的最基础的原理。

2.肝癌介入治疗的实际使用情况药能治病,但是是药也有三分毒。

对于肝癌介入治疗法,要看到它的效果,也要知道能使这种治疗法达到最佳效果的条件。

肝癌介入治疗需要住院进行手术,但相对肝脏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没有很大的创口,患者很快就可以出院。

但同时,介入治疗不能彻底切除肿瘤,只是切断营养让其自己萎缩,不如切除来得彻底,因此也一般用于晚期患者延长生命,或是缩小肿瘤,给手术切除肿瘤创造条件。

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怎么样?介入治疗是目前肝癌治疗手段之一,它是通过对人体局部麻醉,从右侧大腿根部股动脉向动脉腔内插入一细软的导管,并将该导管的末端送至肝癌的营养动脉,向肝癌内送入血管栓塞物和化疗药,达到杀死癌细胞的效果。

介入治疗技术相对比较完善,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一种手段之一。

但介入治疗对肝脏功能损伤较大,所以两次治疗间隔时间较长,且不适宜长期应用。

为了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不妨服用一些能够减轻治疗副作用增强身体免疫力的药物。

中药人参精华提取物人参皂苷Rh2能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力,保护正常细胞不受化疗药物的伤害,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对肝癌、胰腺癌、脑胶质瘤等多种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目前人参皂苷Rh2产品中,品牌产品今幸胶囊的含量最高,为16.2%。

另外,人参皂苷Rh2还具有抗炎止痛、改善食欲和睡眠的作用,很多患者在服用后都有不错的效果。

人参皂苷Rh2——肝癌患者的新希望在我国肝癌是一种高发的癌症,资料显示,肝癌在恶性肿瘤死亡中居第二位,号称“癌中之王”。

肝癌的起病比较隐匿,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当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病情往往已属于中晚期。

而且肝癌易发生转移,肝癌甚至在3厘米大小的时候,就可能发生转移了。

因此在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许多肿瘤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但肝癌仍然是一个凶残的恶魔。

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切除、手术经血管的治疗和经手术的局部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中医药治疗是中晚期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对这些病人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发现,红参中含量极微的人参皂苷Rh2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凋亡。

给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人参皂苷Rh2治疗肝癌具有以下特色: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延长患者生存期。

肝癌之所以病情进展如此之快,主要是由于癌细胞增殖速度远远高于正常细胞。

人参皂苷Rh2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使癌细胞的生长受抑制,并能使部分癌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向正常方向逆转,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减少肝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及护理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及护理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

方法268例肝癌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护理。

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及皮肤、饮食、心理方面的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询问患者反应,做好各种记录。

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结果268例患者均接受肝癌介入治疗,通过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术后进行悉心的护理照料,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肝癌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但大多患者都不能在治疗最佳时期及时发现疾病。

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成为最佳选择,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局部性的化疗方法,采取股动脉插管的方式将抗癌药物注入患者体内。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工作好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康复情况[2,3]。

本院2014年对268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268例肝癌患者中,男185例,女83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43岁;患者在术前均经过B超、CT或MRI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1. 2 介入方法对患者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取仰卧位,使用Seldinger技术在X线透视下置入肝动脉导管。

进入腹腔手术视野后,需要患者的呼吸配合,将造影剂注入,对肝总动脉或者腹腔动脉造影。

确定癌肿后,再注入化疗药物进行动脉栓塞。

手术完成后拔管,局部压迫穿刺点,然后进行绷带加压包扎。

1. 3 护理方法1. 3. 1 术前护理①术前检查协助患者完成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输血前四项、甲胎蛋白、心电图、X线片、腹部超声及CT等检查。

②术前皮肤护理:术前1 d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是否有破损、感染、皮肤病及瘢痕等情况后常规备皮。

术前沐浴,更换手术衣。

③饮食护理:对于部分存在营养不良情况的患者,应建议选择合适的食物,情况较为严重的要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来增强患者的手术忍耐程度。

④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手术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手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居全球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前列。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的新进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导管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简称TACE)通过将抗肿瘤药物直接输送到肝癌部位,封堵肝癌部位供血的肝动脉,同时减少心脏和肾脏供血的副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的方法。

然而,传统的TACE治疗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药物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稀释,仅有一部分药物能够达到肝癌灶,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新型的TACE技术逐渐应用于肝癌的治疗。

例如,利用介入导航系统的辅助下,能够更加精确地将药物输送到肝癌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一些新型的缓释药物也被应用于TACE治疗中,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肝癌灶内的驻留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TACE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经导管消融治疗经导管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简称PAT)是一种无创的肝癌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引导至肝癌灶并进行热疗或冷冻疗法,直接破坏肿瘤细胞。

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PA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并且可以针对较小的肝癌灶进行治疗。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导管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射频消融技术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消融技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热能,进行热疗杀灭肝癌组织。

除此之外,微波消融技术和冷冻消融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特定的生长信号途径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一些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波涛等证实氟尿嘧啶类脂纳米粒(5-FU ELSE) 冻干粉剂能明显改善氟尿嘧啶在体内的分布,约 70%药物浓集于肝。
陈江浩等实验表明阿霉素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脂 纳米粒(NADM)对肝脾表现明显的靶向性,而 血、心、肺、肾中的药物分布减少。米托蒽醌聚 乳酸缓释纳米粒冻干针剂在肝脏分布明显高于米 托蒽醌水针剂,给药24小时后药物在肝脏的分布 保持在80%以上,说明药物不仅具有肝靶向性而 且具有缓释性。
表皮细胞生因子受体(EGFR)是目前研究 最多的信号传导分子靶点。许多肿瘤细胞 表面有EGFR的表达或高表达,而且往往预 示侵袭性高、进展迅速、预后不良。 EGFR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结合后 可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并可使正常细胞 恶变,还可影响肿瘤血管与间质的生长, 促进肿瘤的转移no T等报道了对330例不能手术切除 的原发性肝癌和110例肝转移癌经肝动脉使 用碘化油和碘化油与化疗药的乳剂治疗的 研究:330例原发性肝癌1、2、5年的生存 率分别为85%、52%、34%,110例肝转 移癌1、2、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1%、 32%、22%。
李欣等经动物实验证明5-FU白芨微球栓塞后肿瘤 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肿瘤坏死以重度坏死为主。
肝癌靶向性介入治疗
1.栓塞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
微 血 管 密 度
UFLP栓塞组
未栓塞组
我们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鼠肝移植瘤模型TAE后残肝 肿瘤VEGF表达是增强的,微血管密度增加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AI
栓塞前 栓塞后
N=15 tAI=0.711,P>0.05 tPI=5.31,P<0.01 tSPF=2.96,P<0.05
PI
SPF
AI:凋亡指数 PI:增殖指数 SPF:S期细胞比例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是在不断变化的,其 对任何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TACE术后残存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促生长 类因子表达增强,可导致残存肝癌的复发和 转移潜能增加,使正常的肝组织具备肝癌发 生的土壤
碘化油(lipiodol) 血管栓塞微球(microsspheres)、微囊 (microcapsules) 脂质体(liposomes) 纳米粒(nanoparticles) 磁性微球(magneticmicrosperes) 复合乳剂(multiple emulsion)、微乳 (microemulsion)、细胞载体(cellular carriers) 免疫纳米粒(immune nanoparticles)、免疫 脂质体 (immune liposomes)
研究表明,肝癌中存在EGFR的高表达,与肝癌的 形成、生长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EGFR是肝癌复 发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能成为肝癌治 疗的靶点, 吉非替尼(Gefitinib Iressa)是选择性EGFR酪 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以治疗多种EGFR表达的肿瘤 均有效。近年的实验表明,将吉非替尼作用于肝 癌细胞可阻止其生长,还可阻止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生成,提示可抑制肝癌的转移。
包括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体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浸润淋 巴细胞等,也包括目前仍在探索的干细胞, 但细胞分离培养困难、靶向肿瘤特性不确 切,尚待深入研究。
定义: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 它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 部位,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 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 织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 一种方法。
药物—大分子结合物(drug-macromolecular conjugates)
药物-配体结合物(drug-ligands conjugates)
药物-单克隆抗体结合物(drug-monoclonal antibody conjugates)等新型DDS(drug deliver systems,DDS)和前体药物,这些DDS 和前体药物可通过介入疗法或静脉注射、口服给 药而使药物相对地浓集于某些病变器官、组织或 细胞。上述这些靶向药物或制剂分别从器官(组 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实施靶向治疗。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肿瘤区域的血管 生长密切相关。血管靶向治疗以肿瘤血管 内皮细胞表面存在的组织特异分子为靶标, 肿瘤部位新生血管高表达肿瘤特有的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因而可以 作为血管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肝癌组织 大多血供丰富,研究表明,肝癌组织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呈高表达,并在肝 癌的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黎维勇等用5-FU白芨微球对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肝动脉栓塞后研究表明, 5-FU白芨微球体内过 程符合二室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和表关分 布容积(Vc)明显增大,分布半衰期(T1/2α)和 消除半衰期(T1/2β)明显延长,分别为对照组 的3.7倍和9.38倍(P<0.01),清除率降低。
纳米粒是利用天然高分子或合成的化学物 质为载体制成的载药微粒直径1-100nm.依 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纳米球和纳米囊: 药物可包埋或溶解在纳米粒的内部,也可 吸附或偶合在其表面。血管内注射纳米粒 后,纳米粒主要为网状内皮系统(RES)吞 噬。
这种通过受体封闭、活酶抑制、刺激物拮抗等手 段,以病变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相对手术、化疗、 放疗三大传统治疗手段而言,具有最彻底的“治 本”功效。
优点: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显著、基本不 损伤正常组织。 主要包括: 信号转导抑制剂。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
表皮细胞生因子受体(EGFR)
Soma等研究表明,经动脉或静脉注射载柔 红霉素聚氰基丙烯烷脂纳米粒,肝脏 kupffer细胞吞噬大量纳米粒,成为一种重 要的储药库,降解纳米粒能不断的释放出 游离的药物至肝脏肿瘤组织,同时被激活 的吞噬细胞释放出毒性因子,潜在地提高 了药物疗效。
利用某些细胞具有靶向肿瘤部位的特性, 可直接实施免疫攻击,也可作为受体细胞 携带病毒载体和(或)外源基因进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