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靶向性介入治疗
肝细胞性肝癌治疗方案

摘要肝细胞性肝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HCC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细胞性肝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概述肝细胞性肝癌(HCC)是指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80%以上。
HC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酒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由于肝脏解剖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根治性切除术:对于单发、直径≤5cm、无血管侵犯、无远处转移的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术后需进行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2)肝移植:对于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肝移植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肝移植的适应症包括:多发性肿瘤、肿瘤直径较大、肝功能失代偿等。
肝移植术后复发率较高,需长期随访。
2. 介入治疗(1)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TACE是HCC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使肿瘤血供减少,肿瘤细胞缺血坏死。
TACE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放疗等联合使用。
(2)射频消融(RFA):RFA是利用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单发、直径≤5cm的HCC患者。
3. 药物治疗(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肝功能良好的晚期HCC患者。
(2)仑伐替尼: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肝功能良好的晚期HCC患者。
4. 靶向治疗(1)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营养供应。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肝功能良好的晚期HCC患者。
(2)阿替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是一种抗PD-L1单克隆抗体,可激活T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新进展和技术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新进展和技术近年来,原发性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技术,这些创新的方法为患有肝癌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治疗进展和技术,包括肝脏移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一、肝脏移植肝脏移植是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患者的肝脏替换为健康的供体肝脏,可以彻底清除癌细胞并恢复肝功能。
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不断提高,使更多的患者有了得到肝脏移植的机会。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靶点进行的精确治疗方法。
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信号通路,可以阻止肿瘤的进展和扩散。
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如索拉非尼和达沙替尼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力量来抵抗肿瘤。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可以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能力,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四、局部化疗局部化疗是一种通过直接向肿瘤部位输送药物来治疗肝癌的方法。
与传统的全身化疗相比,局部化疗可以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同时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
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介入性治疗技术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等已被广泛用于肝癌的治疗。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总结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发性肝癌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新进展和技术。
肝脏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局部化疗等方法的出现,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都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治疗辅助手段。
我们相信,在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肝癌介入治疗方案及步骤

一、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方案及步骤,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二、肝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1. 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2. 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的肝癌患者;3. 肝功能储备不足,无法承受手术的患者;4. 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较差的患者;5. 肝癌合并其他并发症,如胆管阻塞、门脉高压等。
三、肝癌介入治疗的禁忌症1. 严重肝功能衰竭;2. 出血倾向或血液病;3. 肝癌广泛转移,无法进行局部治疗;4. 肝癌合并严重感染;5. 对介入治疗药物过敏。
四、肝癌介入治疗方案1. 介入栓塞治疗: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达到缩小肿瘤、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2. 介入化疗治疗: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药物在肿瘤组织内达到高浓度,发挥抗癌作用。
3. 介入消融治疗:利用射频、微波、激光等能量在肿瘤组织内产生高温,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
4. 介入放射治疗:将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药物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
5. 介入靶向治疗:利用靶向药物或抗体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
五、肝癌介入治疗步骤1. 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病情评估;(2)签署知情同意书;(3)术前禁食6-8小时;(4)建立静脉通路;(5)做好术中监测,如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 介入操作:(1)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在局麻或全麻下,经皮穿刺股动脉,引入导管至肝动脉;(3)在DSA引导下,选择肿瘤供血动脉;(4)根据治疗方案,注入栓塞剂、化疗药物、放射性药物或靶向药物;(5)观察肿瘤变化,调整剂量;(6)拔除导管,压迫穿刺点。
3. 术后处理:(1)观察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2)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及时压迫止血;(3)术后禁食2-4小时,给予清淡饮食;(4)观察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处理;(5)术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6)定期复查,观察肿瘤变化及治疗反应。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一、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肝脏肿瘤就好比是树上的苹果,苹果是通过树根、树干获得营养水分才能长大,而肝脏肿瘤是通过肝动脉获得营养才能长大。
TACE治疗在国内亦称为介入疗法或介入治疗,目前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肝癌介入治疗就是准确找到肿瘤供血血管,经纤细的微导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肿瘤内,把血管“堵”起来,“隔离”病灶,最后达到“饿死”或“毒死”癌细胞的效果。
肝癌的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CT、B超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插入肝脏的肿瘤区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法。
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因此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二、肝癌的介入治疗有什么优势?至于相对于其他肝癌治疗方式的优势,肝癌介入治疗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1、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肝癌部位,可以实现靶向治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无需手术:介入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时间。
3、疗效显著: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具有疗效显著的优点。
4、应用范围广:介入治疗适用于各种肝癌类型,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等。
5、可重复治疗:介入治疗可以重复治疗,对于一些复发性肝癌患者来说,可以有效地延长生存期。
三、肝癌介入微创治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1)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目前,TACE已被国际公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最为经典的介入治疗手段。
TACE经皮肤穿刺一个小口,将很细的导管直接插管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用碘油和其他颗粒状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养,起到“饿死”肿瘤的目的,同时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聚集在肿瘤内起到“毒死”肿瘤的作用(局部给药约大于全身给药浓度的200倍以上),且全身毒副作用较静脉化疗明显减少。
仅通过大腿根部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达到精准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较于外科手术——“动刀开胸开腹”,内科放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TACE真正做到绿色微创治疗的目的。
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

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 ?我国曾经是肝病大国。
以前,在农村,由于医学知识缺乏、卫生条件不好、疫苗未全面普及等,常常是一个家庭里有几个都患有肝病。
随着国家的强大,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医学知识的普及,卫生条件好了,肝病的患病率直线下降。
但肝癌在现在,仍旧是非常常见的疾病。
我国很早就开始致力于肝病治疗的研究,现在有了许多的治疗方法。
放射介入治疗就是治疗肝癌一种的方法。
1.肝癌介入治疗肝癌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
顾名思义,原发性肝癌就是肝脏自身发生癌变,长了肿瘤;继发性肝癌是指其他地方的癌细胞扩散到了肝脏上,引发肝细胞发生癌变。
肝癌介入治疗主要针对原发性肝癌。
肝癌在早期,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故很难被患者发觉,一旦患者感觉不适,到医院就诊,可能就已经是肝癌中晚期了。
肝癌介入治疗一般是针对手术切除肿瘤效果已经不好的肝癌晚期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
一般是在患者大腿血管处开个口子,插入导管,导管顺着血管到达肝脏病灶处,找到给肿瘤提供血液的血管,通过三种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由导管给肿瘤注入放射药物杀死癌细胞,“毒死肿瘤”;堵塞给肿瘤供血的血管,“饿死肿瘤”;堵住供血血管,然后给肿瘤注入药物,让肿瘤死得更彻底。
一般注入肿瘤的药物都是放射性药物。
医学研究发现正常的肝细胞只有20%左右的血液是由肝动脉供应,而其他部分是由门静脉供应,而肝癌细胞的血液80%~90%是来自肝动脉。
这给肝癌介入治疗法提供了解剖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也是肝癌介入治疗法的最基础的原理。
2.肝癌介入治疗的实际使用情况药能治病,但是是药也有三分毒。
对于肝癌介入治疗法,要看到它的效果,也要知道能使这种治疗法达到最佳效果的条件。
肝癌介入治疗需要住院进行手术,但相对肝脏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没有很大的创口,患者很快就可以出院。
但同时,介入治疗不能彻底切除肿瘤,只是切断营养让其自己萎缩,不如切除来得彻底,因此也一般用于晚期患者延长生命,或是缩小肿瘤,给手术切除肿瘤创造条件。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居全球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前列。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的新进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导管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简称TACE)通过将抗肿瘤药物直接输送到肝癌部位,封堵肝癌部位供血的肝动脉,同时减少心脏和肾脏供血的副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的方法。
然而,传统的TACE治疗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药物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稀释,仅有一部分药物能够达到肝癌灶,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新型的TACE技术逐渐应用于肝癌的治疗。
例如,利用介入导航系统的辅助下,能够更加精确地将药物输送到肝癌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一些新型的缓释药物也被应用于TACE治疗中,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肝癌灶内的驻留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TACE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经导管消融治疗经导管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简称PAT)是一种无创的肝癌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引导至肝癌灶并进行热疗或冷冻疗法,直接破坏肿瘤细胞。
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PA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并且可以针对较小的肝癌灶进行治疗。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导管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射频消融技术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消融技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热能,进行热疗杀灭肝癌组织。
除此之外,微波消融技术和冷冻消融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特定的生长信号途径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一些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
肝癌治疗方案

肝癌治疗方案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案与肿瘤的类型、分期、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目前肝癌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1.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治疗是首选。
如果患者体质健康、肝功能完好,且肝癌腺体较小,手术切除治疗能有效遏制肿瘤的病情恶化。
但对于已经转移的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就无法发挥很好的疗效。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微波、射频和气氛消融等方式。
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经皮肝动脉插管,通过向肝动脉内注射化疗药物,将药物随动脉血流传到肿瘤部位进行治疗。
而微波、射频和气氛消融则是通过肝脏微波电磁场、电流和高温等手段将肝癌组织破坏掉。
3.放疗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直接照射肝癌病灶,从而杀灭癌细胞的方法。
而对于多发性肝癌和深入肝脏深度较深的患者来说,放疗的治疗效果会较差。
4.化疗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式,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破坏癌细胞。
但化疗常常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5.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指的是利用对癌细胞特异性较强的分子靶标来药物治疗肝癌,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要远远小于常规治疗方式。
靶向治疗的药物包括索拉非尼和替尼等,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综上所述,肝癌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身体情况、肿瘤的类型、分期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肝癌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注意身体保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
肝癌中晚期介入治疗方案

一、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上升。
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居世界前列,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其中,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在肝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重点介绍肝癌中晚期介入治疗方案。
二、肝癌中晚期介入治疗的适应症1. 肝癌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2. 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3.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或肝静脉癌栓的患者;4. 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5. 肝癌合并胆道阻塞的患者;6. 肝癌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
三、肝癌中晚期介入治疗的方法1.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TACE是肝癌中晚期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肝脏的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术前准备: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全身状况。
术前进行过敏试验,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
(2)手术过程:患者取平卧位,局部麻醉后,在X光透视下,将导管插入股动脉,进入肝动脉,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
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术后拔管,压迫穿刺点,包扎。
(3)术后处理:患者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等。
术后给予抗感染、止痛、补液等治疗。
2. 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C)TAC与TACE类似,但仅注入化疗药物,不注入栓塞剂。
适用于肝癌体积较小、肝脏功能较好的患者。
3. 经皮肝动脉栓塞术(TAE)TAE与TACE类似,但仅注入栓塞剂,不注入化疗药物。
适用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或肝静脉癌栓的患者。
4. 经皮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TARE)TARE是TACE的一种改良方法,使用放射性栓塞剂代替化疗药物和普通栓塞剂。
适用于肝癌合并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
5. 经皮肝静脉导管化疗术(TVAC)TVAC是将化疗药物注入肝静脉,直接作用于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ver
协和医院 2004
基因治疗:免疫性基因
有研究表明大鼠体内应用 TNF-α可引起多种
试验性肿瘤的消退 , 且已有人临床使用 TNF-α治
疗肿瘤患者
Ki67染色
rmhTNF结合TACE对肿瘤MVD和ki67的影响(协和医院,2004)
基因治疗:自杀基因
自杀基因是某些病毒、细菌等原核 生物,具有特殊功能的酶类基因,把此类基 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后,产生的酶能将无毒
肝癌的基因治疗的方式主要有:
免疫基因治疗(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白介 素12、α2干扰素、β2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 子α),反义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如 p53基因等)、自杀基因疗法(HS-tK等)、 耐药逆转治疗、溶瘤病毒治疗、RNA干扰技 术等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载体有病毒载体(腺病毒、逆转 录病毒等)和非病毒载体两类。Gerolami等 报道,来源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的慢病毒载体可以在体内或体外有效地感 染人HCC细胞,无论采用何种给药方式,未 发现体内正常肝细胞被明显的转染。
肝癌的靶向性介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
武汉协和医院 冯敢生 郑传胜
介入治疗对肝癌细 胞生物学行为的影 响
肝癌细胞表现出“耐缺血性”、“耐栓塞性”
1.栓塞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
微 血 管 密 度
UFLP栓塞组
未栓塞组 我们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鼠肝移植瘤模型TAE后残肝 肿瘤VEGF表达是增强的,微血管密度增加
限制基因临床治疗的 主要因素
外源基因转染成功率较低 安全性有所顾虑
未来介入基因联合治疗的发展方向
选择更加有效的目的基因并联合应用,作用于肿 瘤治疗不同的环节
将TACE与基因治疗联合应用,可采用目前最常用
的“三明治”法,同时作好基因与化疗药物的联
合,并尝试制备附有治疗基因的特制栓子;
对肝癌TACE术后分子学行为研究为基因治疗找到
二.细胞水平的靶向治疗
利用某些细胞具有靶向肿瘤部位的特性, 可直接实施免疫攻击,也可作为受体细胞 携带病毒载体和(或)外源基因进行治疗。 包括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体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浸润淋 巴细胞等,也包括目前仍在探索的干细胞, 但细胞分离培养困难、靶向肿瘤特性不确 切,尚待深入研究。
药物—大分子结合物(drug-macromolecular conjugates) 药物-配体结合物(drug-ligands conjugates) 药物-单克隆抗体结合物(drug-monoclonal antibody conjugates)等新型DDS(drug deliver systems,DDS)和前体药物,这些DDS和前 体药物可通过介入疗法或静脉注射、口服给药而 使药物相对地浓集于某些病变器官、组织或细胞。 上述这些靶向药物或制剂分别从器官(组织)、 细胞和分子水平实施靶向治疗。
新的靶基因,克服介入治疗的副作用。
四. 结束语: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21世纪 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向和潮流,随着分子生 物学研究的深入,可供临床研究和应用的 分子靶点越来越多,但目前它还是一个年 轻的领域,还有许多未知空间有待探索, 许多数据和结果仍有矛盾有争议。分子靶 向药物和传统的化疗相比,更多的是作为 抑制剂,常常需要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 怎样联合及怎样选择合适的患者才能使其 疗效最佳,这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2. 栓塞可以促进残存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兔VX2肝移植瘤模型TACE术后未栓塞 的瘤细胞增殖指数增加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栓塞前 栓塞后
N=15 tAI=0.711,P>0.05 tPI=5.31,P<0.01 tSPF=2.96,P<0.05
术后6天ECT 协和医院 2008 利卡丁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定义:通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 疗作用的基因以一定的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 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通过药物手段来逆转某 些基因发生的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研究方向 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治疗基因
寻找更好的载体增加转染效率
选择更合适的导入途径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联合基因治疗 将免疫基因、抑癌基因、反义基因、自杀 基因等联合应用,各种基因协同作用,能发挥更有 效的抗肿瘤效应。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自杀基因和免
疫基因的联合应用,已有取得了较单一基因治疗效
果好的结果
Lin等构建了腺病毒介导的蜂毒肽(MEL)基因和AFP启动 子系统,在肝癌的体内、体外实验都产生了明显的抗肿瘤 效应。
纳米粒是利用天然高分子或合成的化学物 质为载体制成的载药微粒直径1-100nm.依 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纳米球和纳米囊: 药物可包埋或溶解在纳米粒的内部,也可 吸附或偶合在其表面。血管内注射纳米粒 后,纳米粒主要为网状内皮系统(RES)吞 噬。
于波涛等证实氟尿嘧啶类脂纳米粒(5-FU ELSE) 冻干粉剂能明显改善氟尿嘧啶在体内的分布,约 70%药物浓集于肝。
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 P53 基因被称为“基因卫士”,是与人 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 一旦细胞基因组 DNA遭受损害, P53蛋白将启动DNA的修复程序;
如果修复失败, P53又能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
诱导细胞自杀,阻止具有癌变倾向的基因突变的
细胞产生。P53 基因的失活与肝癌的发生、发展
密切相关。
三.分子水平的靶向治疗
定义: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 它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 部位,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 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 织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 一种方法。 这种通过受体封闭、活酶抑制、刺激物拮抗等手 段,以病变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相对手术、化疗、 放疗三大传统治疗手段而言,具有最彻底的“治 本”功效。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单抗)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杀 伤肿瘤细胞,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 前肝癌靶向治疗中常用的MAb载体有抗甲胎 蛋白(AFP)抗体,抗铁蛋白抗体、抗人肝 癌单抗HIII、HAb18和HAb25等,常用的效 应分子有弹头、放射性核素(131I和 125I)、化疗药物(阿霉素、丝裂霉素及 博莱霉素等)毒素及细胞因子等。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肿瘤区域的血管 生长密切相关。血管靶向治疗以肿瘤血管 内皮细胞表面存在的组织特异分子为靶标, 肿瘤部位新生血管高表达肿瘤特有的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因而可以作 为血管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肝癌组织大 多血供丰富,研究表明,肝癌组织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VEGF)呈高表达,并在肝癌 的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或低毒的药物前体转化成细胞毒性代谢产物,
从而导致细胞自杀
基因治疗: RNA干扰技术的应用
RNA干扰是指双链RNA引起的mRNA 水平互补 序列基因表达的关闭 , 即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 因沉寂 , 是生物体进化过程中抵御外来基因和
病毒感染的进化保守机制。RNA 干扰技术不仅
被广泛地运用于基因功能研究 , 而且在基因治 疗中显示出极大潜力
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
反义基因疗法是利用反义基因在转录
和翻译水平阻断某些异常基因的表达,以 期阻断瘤细胞内异常信号的传导,使瘤细 胞进入正常分化的轨道或引起瘤细胞凋亡。 反义基因包括反义RNA、反义DNA和核酶三 类
基因治疗:反义VEGF寡核苷酸与碘油混合
1d 3d 6d
混
合
组
Liver
TAI 组
表皮细胞生因子受体(EGFR)
研究表明,肝癌中存在EGFR的高表达,与肝癌的 形成、生长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EGFR是肝癌复 发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能成为肝癌治 疗的靶点, 吉非替尼(Gefitinib Iressa)是选择性EGFR酪 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以治疗多种EGFR表达的肿瘤 均有效。近年的实验表明,将吉非替尼作用于肝 癌细胞可阻止其生长,还可阻止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生成,提示可抑制肝癌的转移。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干预实验表明, TNP-740、苏拉明、内皮抑素、金属蛋白 酶抑制剂BB-94(batimastat)、干扰素ɑ 等多种抗血管生成剂均可通过阻断VEGF 与VEGFR的结合而抑制肝癌组织的生长和 侵袭转移。Bevacizumab(Avastin)通过 特异性抑制恶性肿瘤中VEGFR阻断肿瘤的 血液供应,使肿瘤不能在体内播散。
一.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
Konno T等报道了对33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 原发性肝癌和110例肝转移癌经肝动脉使用 碘化油和碘化油与化疗药的乳剂治疗的研 究:330例原发性肝癌1、2、5年的生存率 分别为85%、52%、34%,110例肝转移癌1、 2、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1%、32%、22%。
李欣等经动物实验证明5-FU白芨微球栓塞后肿瘤 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肿瘤坏死以重度坏死为主。 黎维勇等用5-FU白芨微球对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肝动脉栓塞后研究表明, 5-FU白芨微球体内过程 符合二室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和表关分布容 积(Vc)明显增大,分布半衰期(T1/2α)和消除 半衰期(T1/2β)明显延长,分别为对照组的3.7 倍和9.38倍(P<0.01),清除率降低。
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 国内有研究经肝动脉途径灌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 癌的疗效,治疗组生存期最短14d,最长405d,平均 238.1d。对照组生存期最短18d,最长167d,平均 80.7d(p<0.01),证实了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 有效。 免疫组化染色P53蛋白
P53腺病毒注射液(协和医院 2006)
单克隆抗体
Al-Iufti RA等报道了使用131I-碘化油 在体外对肝癌和结直肠癌细胞株放射治疗 的研究:131I-碘化油对肝癌和结直肠癌细 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其细胞毒性随剂量 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