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靶向治疗
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疾病,全球范围内的肝癌患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新的治疗方法,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肝癌的靶向治疗肝癌的靶向治疗是指以特定目标结构为靶点,通过抑制或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达到抗肿瘤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其针对性强、毒副作用低,并且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目前,肝癌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于血管生成。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特定受体,可以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例如,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等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已经被应用于临床。
2. 靶向基因突变:肝癌细胞中常常存在着一些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针对这些基因突变的特定药物,可以抑制突变基因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例如,索拉非尼和雷尼替尼等药物可以靶向抑制肝癌细胞中的突变基因BRAF。
3. 靶向免疫逃逸通路:肝癌细胞常常通过激活免疫逃逸通路来抵抗免疫系统的攻击。
通过针对这些免疫逃逸通路的特定药物,可以恢复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例如,PD-1抗体和CTLA-4抗体等药物可以靶向免疫逃逸通路,增强体内免疫系统对肝癌的杀伤作用。
二、肝癌的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的机制来治疗肿瘤,包括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杀伤效应和恢复免疫调节等。
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其持久的治疗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目前,肝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肝癌细胞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通路来抵抗免疫系统的攻击。
通过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检查点通路的活性,恢复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例如,PD-1抗体和CTLA-4抗体等药物已经在肝癌的免疫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研发

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治愈率较低。
目前,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的靶向治疗药物在拓宽肝癌治疗领域、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研发的意义、已有的靶向药物、研发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靶向治疗药物研发的意义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逐渐了解到肝癌的形成和发展与一系列异常启动基因、抑制基因以及信号转导路径的异常活化有关。
传统的化疗药物虽然可以杀伤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但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而靶向治疗药物则能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对于肝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延长患者的寿命。
其次,靶向治疗药物还可以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类型进行靶向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研发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二、已有的靶向药物目前,已经有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在肝癌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多潘立酮。
多潘立酮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从而阻断肝癌的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索未匹克是一种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也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
此外,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药物也在肝癌治疗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三、研发进展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目前仍在不断进行中。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相继问世。
例如,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它可以通过靶向抑制血管生成途径和抑制细胞增殖途径来实现治疗效果。
此外,阿帕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靶向治疗药物,通过抑制多个靶点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同时,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研发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了解肝癌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可以根据其个体基因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
肝癌基因突变治疗方案

摘要: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基因突变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肝癌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案,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和基因治疗等,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肝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基因突变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发现,多种基因的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肝癌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肝癌基因突变治疗方案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通过针对肝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或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靶向治疗药物:(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肝癌细胞中BRAF、EGFR、VEGF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VEGFR2、PDGFRβ等信号通路,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3)仑伐替尼: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VEGFR、FGFR、TIE2等信号通路,对晚期肝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免疫治疗药物:(1)PD-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恢复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2)CTLA-4抑制剂:CTLA-4抑制剂可阻断CTLA-4与B7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T细胞的活性。
3. 化疗化疗是一种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疗药物:(1)多西他赛:多西他赛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奥沙利铂:奥沙利铂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肝癌的靶向治疗

肝癌的靶向治疗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肝癌的治疗问题。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肝癌的靶向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兴治疗手段。
本文将就肝癌的靶向治疗进行探讨,分析其原理和优势,并探索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个体化特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中特定靶点或信号途径,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选择性杀伤。
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具有以下优势:首先,靶向治疗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可以更精确地识别肿瘤细胞,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其次,靶向治疗的药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利用度,可以提高药物的经济效益和治疗效果。
此外,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重耐药性,而靶向治疗可以针对特定的耐药机制,延长对抗肿瘤的有效时间。
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主要以分子靶点为主要选取对象。
目前,已有多个分子靶点被用于肝癌的治疗,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
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了肝癌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靶向VEGFR抑制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从而发挥抗肿瘤的效果。
除此之外,抗EGFR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靶向治疗中,它可以通过靶向EGFR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这些靶向药物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尽管肝癌的靶向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市场上的靶向药物种类相对有限,需要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治疗药物。
其次,由于肝癌的异质性较高,靶向治疗的个体化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靶向药物的耐药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寻找新的分子靶点、提高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个体化水平、探索耐药机制等方面。
综上所述,肝癌的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应用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度的肿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效,但是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应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肝癌靶向治疗的概念肝癌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肝癌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化疗,肝癌靶向治疗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二、肝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癌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免疫治疗药物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基因剪切后再重新组合成可以切入肝癌细胞的细胞中,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由于基因治疗具有针对性,因此其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肝癌细胞内对某些分子进行定向攻击,从而促进肝癌的死亡。
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肝癌靶向治疗的应用肝癌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放射性核素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
其中,药物类肝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肝癌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索拉非尼具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肝癌的发展和转移。
2.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贝伐珠单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肝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阿帕替尼阿帕替尼是一种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对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分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手术切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选择。
本文将介绍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一、肝癌的靶向治疗方法肝癌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内特定分子靶点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常用的靶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疗法、表面受体抑制剂和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
1. 抗血管生成疗法抗血管生成疗法是通过靶向抑制肝癌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索拉非尼”,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信号通路,阻断血管生成。
2. 表面受体抑制剂表面受体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通过靶向抑制特定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常见的表面受体抑制剂包括“索拉非尼”和“阿法替尼”,它们能够抑制肝癌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3.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主要是干扰肝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常见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包括“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它们能够靶向抑制肝癌细胞内关键信号通路,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二、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肝癌靶向药物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不断提高了肝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1. 结合多靶点的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肝癌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与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有关,单一靶点的治疗效果有限。
因此,结合多个靶点进行综合治疗成为一种新的策略。
通过联合应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可以同时抑制多个信号通路,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结合应用索拉非尼和埃克替尼的联合治疗在不同程度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晚期原发性肝癌靶向及免疫治疗知识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癌症治疗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特别是针对晚期原发性肝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热点和希望之光。
本文将介绍晚期原发性肝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的基本知识。
晚期原发性肝癌简介晚期原发性肝癌,又称为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
它常常由肝脏受损或慢性肝炎等情况发展而成,随着疾病的进展,肝癌发展到晚期时,肿瘤通常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限制了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特定靶点或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
这些靶点或通路在肿瘤的生长、扩散和生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靶向治疗能够干扰或阻断这些关键靶点,以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治疗效果。
1.荷尔蒙治疗部分肝癌细胞的生长受雄性激素影响,荷尔蒙治疗可以干扰这种影响,抑制其发展。
2.靶向药物一些药物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如索拉非尼、利妥昔单抗等药物,通常靶向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干扰其生存和扩散。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它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帮助其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且毒副作用较低。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抑制性分子(如PD-1、PD-L1)的作用,使免疫细胞能够攻击肿瘤细胞。
这类药物如阿伟利姆、奥珠单抗等,已在肝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2.CAR(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这是一种个体化的免疫治疗,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具有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临床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功。
两种治疗的优势和限制靶向治疗的优势:靶向治疗通常具有较好的靶向性,能够准确攻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同时,一些靶向药物可以口服,方便患者治疗。
靶向治疗的限制:靶向药物的疗效会因患者肿瘤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一些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未来,可能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等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靶向治疗方案。
同时,靶向治疗可能会与免疫治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更为综合的治疗模式,提高治疗效果,为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肝癌的靶向治疗与药物研究进展

肝癌的靶向治疗与药物研究进展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切除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在某些情况下效果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上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因此备受关注。
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多种靶点及相应的药物正在被研究和应用。
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靶向治疗VEGF是一种介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因子,它是肝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
阻断VEGF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索拉非尼(Sorafenib)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
此外,贝伐单抗(Bevacizumab)和阿帕替尼(Apatinib)等药物也在临床研究中显示了一定的疗效。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治疗EGFR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其过度活化与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相关。
因此,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也备受关注。
目前,靶向EGFR的药物主要包括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吉非替尼(Gefitinib),这些药物通过抑制EGFR激酶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三、丝裂霉素调控激酶(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mTOR信号通路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
雷帕替尼(Rapamycin)及其类似物(雷帕霉素类)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mTOR抑制剂,它们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此外,阿伦替尼(Everolimus)等药物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了一定的疗效。
四、多靶点联合治疗肝癌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因此,单一的靶向治疗效果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的靶向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的肿瘤。
HCC在亚太地区及非洲广泛流行,在西方国家也呈上升趋势[1]。
HCC传统治疗首选手术,但临床上HCC患者多数有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史,临床有约8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
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晚期,HCC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副反应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逐步进展,分子靶向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HCC的治疗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肝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其发生、发展和转移与多种基因的突变、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 其中存在着多个关键性环节[2],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热点,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sorafenib,商品名Nexavar,多吉美),是德国拜尔公司研发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筛选Raf激酶抑制剂时被发现,Raf激酶位于生长因子受体级联下游,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重要分子,索拉非尼不仅对野生型c-Raf呈现强大的抑制作用,而且对b-RafV600E和其它参与血管和细胞生长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也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VEGFR-3,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Fms-相关酪氨酸激酶-3,和c-kit[3]。
非对照的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对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仅做了简单的讨论,设计良好的SHARP试验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随机评估草案),选择标准是经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肝细胞癌,至少有一处可测量未经处理的病灶,ECOG评分0~2分,肝功能Child-Pugh A级,未经过前期系统治疗,902例患者中筛选出602例被随机分配到索拉非尼400mg 2次/d口服组(n=299)或安慰机组(n=303),在中期分析中,索拉非尼组中位总生存(OS)10.7个月,安慰剂组OS 7.9个月,显示44%的提升(危险比:0.69,P值=0.0006),索拉非尼组进展时间(TTP)5.5个月,安慰剂组2.8个月,显示73%的延长(危险比:0.587,P值=0.000007)[4]。
在SHARP试验中,索拉非尼2次/d口服治疗进展期HCC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可控制[5]。
最常见的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所有级别)是腹泻,手足皮肤反应,厌食,恶心,脱发,体重减轻,腹痛,呕吐和出血。
索拉非尼组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占13%,安慰剂组占9%。
索拉非尼组无4级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安慰剂组4级药物相关出血<1%[5]。
Tao Zhang的META分析了2000年~2008年对比索拉非尼/联合化疗与安慰剂/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HCC的3个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统计结果的检验均为双侧,924例患者被分析,索拉非尼为基础化疗组延长了79%的TPP(危险比=0.58,95%CI=0.49-0.69,P<0.001),OS延长37.3%(危险比=0.66,95%CI=0.55-0.78,P<0.001),尽管索拉非尼联合化疗组显著增加了手足综合症和腹泻的频率,但是其他毒性事件无显著差异,这项META分析提出索拉非尼为基础化疗组TPP 和OS优于安慰剂为基础化疗组,无严重毒性反应增加[6]。
Ai Shen的META分析包括了Pubmed, 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资料库的5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1462例不可切除HCC的患者,提出索拉非尼相对于安慰剂提高了疾病控制率(相对危险,1.85;95%CI,1.55,2.20;P<0.001)降低了肿瘤进展风险(危险比,0.61;95%CI,0.51,0.73;P<0.001),降低了致死率(危险比,0.71;95%CI,0.56,0.89;P<0.001)。
亚组分析表明索拉非尼为基础的治疗不论病因、PS评分、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红素、甲胎蛋白水平均是有效的,除了亚组中有前期局部治疗的,索拉非尼相对于安慰剂有更高的不良反应,包括3~4级的手足皮肤反应,皮疹或脱屑,腹泻和高血压,这些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可减轻[7]。
索拉非尼经过较多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及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但有学者近期回顾报道了[8]220例2007年1月~2012年4月可测量的进展期HCC,先前没有接受系统治疗,这些患者中78例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另外14例接受4w方案的阿霉素、顺铂和卡培他滨方案化疗,作为历史对照组比较,在组间基线特征相似,索拉非尼组中位OS 7.2个月(95%CI,5.6-8.8),化疗组中位OS 11.2个月(95%CI,8.1-14.2)(P=0.1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索拉非尼组 3.2个月(95%CI,2.2-4.3),化疗组5.9个月(95%CI,3.6-8.2)(P=0.0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两组中是肝功能损害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结论示虽然一个直接的头对头对照未能做出,但是一些患者呈现了对系统化疗较好的治疗反应,更进一步的评估是有必要的,来研究化疗在不能耐受索拉非尼和难治性HCC中所起的作用。
2舒尼替尼舒尼替尼(sunitinib) 是一种高选择性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能够抑制VEGFR-1 /2 /3、PDGFR-α/β、C-KIT、FLT3和RET 激酶等多种信号通路,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9]。
舒尼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进展期肾细胞癌(RCC)和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10-11]。
舒尼替尼在临床开发中治疗几种固体肿瘤,包括肺癌,结直肠癌和HCC。
在临床前研究中,舒尼替尼抑制血管生成中内皮细胞增殖和管样结构的生成[12],而且它抑制VEGF-和PDGF-诱导的内皮细胞生长[13]。
另外,舒尼替尼也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线性表达它的一些靶点的直接抗肿瘤活性。
一项II期临床试验观察了欧洲和亚洲人群,舒尼替尼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37例不可切除的先前未经系统治疗HCC患者,接受口服舒尼替尼50mg/d 4w,休息2w方案,疾病控制率37.8%,13例患者保持穩定(SD)>3个月,8例患者保持SD>6个月,1例患者被确认为PR,中位TTP 4.8个月,中位OS 10.1个月[14]。
III期临床试验对比舒尼替尼与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HCC安全性和有效性正在进行中。
3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抗VEGF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识别和中和所有的VEGF亚型,阻止VEGF与相应受体结合,进而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存在VEGF受体增加,通透性增高,VEGF依赖性,因此血管生成抑制剂优先作用于肿瘤血管。
II期临床研究显示贝伐单抗治疗进展期HCC呈现轻到中度活性,这与10%~20%的放疗反应率相关[15]。
另一项II期临床研究中,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即GEMOX方案)联合贝伐单抗的方案治疗进展期HCC[16]显示:33例入组的HCC患者中可评价疗效30例,其中24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疗效(80%),AFP下降50%以上者12例(40%),中位总生存时间9.6个月,提示化疗联合贝伐单抗对进展期HCC有一定疗效。
但是,贝伐单抗在肝硬化患者中有潜在严重出血的并发症,率达11%[15]。
总的来说,在临床中推广贝伐单抗治疗进展期HCC之前,总临床获益的确认仍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针对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正在不断研究进展中,Brivanib(BMS一582664),拉帕替尼,西地尼布,SU5416,埃罗替尼,ABT-869等新开发的药物均在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当中,相信随着研究的逐步开展,肝癌治疗有望发生较大突破。
参考文献:[1]El-Serag HB.Epidemi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USA[J]. Hepatol Res,2007,37: S88-94.[2]李青,孙燕.肝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7):1547-50.[3]Masatoshi Kudo.The 2008 Okuda lecture: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From surveillance to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J].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0,25:439-452.[4]Llovet JM,Ricci S,Mazzaferro V,et al. Sorafenib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N. EnglJMed,2008,359: 378-390.[5]Bayer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NexavarR first FDA-ap-proved drug therapy for liver cancer[CD/OL]. URL: [Accessed 2007 Nov21].[6]Tao Zhang,Xin Ding,Dong Wei,et al.Sorafenib improves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 Wolters KluwerHealth,2010;21(3):326-332.[7]Ai Shen,Chengyong Tang,Yefei Wang,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orafenib in Child-Pugh A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Clin Gastroenterol,2013,47:871-888.[8]Eileen L.Yoon, Jong Eun Yeon, Hyun Jung Lee,et al. Systemic Cytotoxic Chemo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Era of Sorafenib Nonavailability[J]. J Clin Gastroenterol,2014;48(3):e22-29.[9]魯光平,潘骥群,邵柏,等.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现况与展望[J].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208-212.[10]Demetri GD,van Oosterom AT,Garrett CR,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after failure of imatinib: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2006,368:1329-1338.[11]Motzer RJ, Hutson TE, Tomczak P, et al.Sunitinib versus interferon alfa in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J]. N Engl J Med,2007,356:115-124.[12]Osusky KL, Hallahan DE, Fu A, et al.The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SU11248 impedes endothelial cell migration,tubule formation, and blood vessel formation in vivo,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existing tumor vessels[J]. Angiogenesis.2004;7:225-233.[13]Mendel DB, Laird AD, Xin X, et al. In vivo antitumor activity of SU11248,a novel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arge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determination of a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relationship[J].Clin Cancer Res,2003,9:327-337.[14]Andrew X,Zhu,Dan G,Duda,Dushyant V,Sahani,et al.Development of Sunitinib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ationale,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and Correlative Studies[J]. The CancerJournal,2009,15(4):263-268.[15]Siegel AB, Cohen EI, Ocean A et al.Phase II trial evaluating theclinical and biologic effects of bevacizumab in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Clin Oncol,2008,26:2992-2998.[16]Zhu AX,B laszkow sky LS,Ryan DP,et al.Phase II studyof gem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in combination with bevacizu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 Clin Oncol, 2006,24( 12):1898-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