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作文嗯…读书这事儿啊,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这人啊,打小就爱翻书,啥书都看,真的,就跟小老鼠掉进米缸似的,逮着就不放。
再说说我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事儿吧。
我有个朋友,他也是个书迷。
有一次我们俩聊起一本书,结果发现我们对书里一个情节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那可就热闹了,我们俩就像两只斗架的公鸡,争得面红耳赤的。
我说:“你肯定理解错了,这情节明明就是这个意思嘛。
”他也不甘示弱:“你才错了呢,你根本没看懂作者的意图。
”最后啊,我们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现在想想,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嘛,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有不同的理解,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在咱们这个读书的圈子里啊,还有个挺有趣的传说。
说是有一本书,里面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谁要是能读懂这本书的真正含义,就能找到一笔巨大的宝藏。
哈哈,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也说明了书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性。
其实啊,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宝藏,就看你有没有耐心去挖掘了。
现在啊,读书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了。
以前就是纸质书,现在有电子书啦,还有听书的。
这个听书啊,我一开始还不太明白,心想这听书能有看书过瘾吗?可是有一次我在开车的时候,无聊就试了试听书,嗯…没想到还挺不错的。
就像有个人在你耳边讲故事一样,不过我还是觉得纸质书拿在手里的感觉最踏实,那种翻页的声音,“沙沙沙”的,就像美妙的音乐。
我这是不是扯得有点远啦?不过这就是我读书的一些事儿。
我想问问你们,你们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是像我一样为了一本书和朋友争得不可开交,还是有其他有趣的事儿呢?希望大家都能在读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嗯…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读着读着,就突然发现了那个传说中的宝藏呢,哈哈。
读书声的形容词

1.轻柔如溪流:形容读书声像溪流一样轻柔悠长。
2.如风掠过:形容读书声像微风一样轻盈。
3.美妙的旋律:形容读书声悦耳动听,像优美的音乐旋律。
4.悦耳的低语:形容读书声亲切而温暖,像亲密的低语。
5.安静的呼吸:形容读书声平静内敛,如同自然的呼吸。
6.清澈如泉:形容读书声清亮明净,如同泉水一般。
7.婉转悠扬:形容读书声柔和悦耳,如同优美的歌声。
8.抑扬顿挫:形容读书声起伏有致,富有节奏感。
9.洪亮有力:形容读书声音量饱满,具有力量感。
10.琅琅上口:形容读书声清晰流畅,易于记忆。
人与知识结尾

人与知识结尾1、读书,充实了生活,拓宽了视野。
从书中我们懂得了知识,从书中我们了解了如何全面的评价历史,如何客观认识自我。
从书中能够吸收丰富的营养,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可以使我们受益非浅。
这使我们深深感悟到:书多么繁华,是多少敏感的心灵在喜怒哀乐中碰撞出来的火花。
一本本好书,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思想,如同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前行的路,照映着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激励着我奋勇前进的每一步。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命的必需,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更让自己今后的生命因找到读书这一支点而更加精彩辉煌!2、人生如同一条跑道,一条用知识构成的跑道,你拼命向前跑,眼睛里只有终点,然而你所经过的远比达到终点的那一刻所得到的要多,这一条线也比那最后的一点要长,可是,不管成力还是失败人们似乎都没有离开或者停下来的人,人生就是这样,人生要有目标,知识就是目示,用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去跑完你的知识跑道。
人生犹如一张答卷,你要用知识去答完它,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却丰富多彩。
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像中的简单。
你要去完成,但要完成你必须得有知识。
这样你才会交给人生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生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一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画笔的画师。
我们会不停的用知识去余染它,最终,它将是一幅丰富的画。
也是一幅巨画——知识与人生的完美结合。
3、读书就像把握到了舵,它能使在海上迷航的人冲出迷雾,达到成功的彼岸;读书就像抓住了一条绳索,它能勒住悬崖边的马,重返正道;读书就像控制了方向盘,它能校正错误,使原在崎岖山道上行驶的汽车奔向平坦的大道。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他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并通过努力走向成功。
让我们—起来爱书并努力读书吧!4、知识给了海伦力量,这力量正犹如一根接力棒又传到我手上。
作为一名即将中考的学生,耳边时常充斥着学习辛苦的怨言,面对无形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是放弃这次艰难的攀登还是迎着困难勇往直前?重读海伦·凯勒的着作,她又一次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读书,像呼吸般自然

读书,像呼吸般自然一直以来,我认为读书不是“读书人”、“研究者”这些群体的专利,所以也就无需在读书与高雅活动之间画上等号,给读书贴上高贵的标签,更没有必要将读书这件事人为地提升到遥不可及的高度。
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读书就仅仅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就像我们呼吸那样自然,除非刻意注重才觉察它的存有。
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任何一个生命体征正常的人都离不开呼吸。
我们从来不会时时刻刻想着呼吸对于自己存活的重要性,更不会因为没有强调它的重要性、没有提供一个最起码的安全环境而拒绝呼吸。
读书和呼吸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之后,任何一个个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读书。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个体来说,读书就是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
如果一定要说人与人之间的读书有什么区别的话,可能仅仅在于选择的种类和形式、阅读的数量和时间、所持的目的和态度不同而已。
必须承认,读书是重要的。
作家麦家就以前说过,“阅读有什么好处,不读书的人是不知道的。
因为不读书,你可能连自己都不理解;因为读书,你可能了解所有人,包括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的。
”一般来说,你读多少书,你就有多大的眼界。
有多大的眼界,通常就有多大的世界。
但是,我猜测,真正爱读书的人,一定不会在心里始终想着读书是何等的重要,一定不会等到要有充足多的闲暇时间、有一个舒适清雅的环境才去读书。
他们的读书一定像我们呼吸那样自然。
之所以如此猜测,是因为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在读书时也很少想过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纯粹是习惯使然。
工作之余,吃饭之后,睡觉之前,候车之时,车船之上,只要有独处的时间,我都会顺手取一份报纸、一本杂志或者一本书,随意翻看,有时仅仅看几页就丢在一边,有时也会一口气看完,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情和兴趣,毫无计划性可言。
再者,作为一名教师,偏偏读了很多无关教育尤其是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的闲书,比如每期必看《读者》、《中外文摘》等杂志,比如经常翻阅历史题材的书籍,这似乎与自身专业发展沾不上边,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人生三片海:最大的海是胸怀中的海,最深的海是生命之海,最近的海是身边的书海,这是人生中宽容、博爱和求知的海!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些场景,一些面孔,一些瞬间,串起了生命中一段依旧平凡却又值得珍藏的岁月,而那些最让人感到温暖的记忆,竟或多或少都与读书有关。
我这人从小好读书,但不求甚解,总是蜻蜓点水,在脑子里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
但看过的书却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
很多时候,我的读书状态可以用《捧起第一次的茉莉——读泰戈尔〈新月集〉随记》一文中的一段文字来描绘:“在无数个喧嚣的白天,在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雨天的晦暗里,在暮色的苍茫中;在偶尔小憩的旅途上,在音乐流淌的小屋里;在很多渴望温暖和快乐的时刻,在很多浸满忧伤和寂寞的日子……喜欢看外国文学作品,常常沉醉于那迭荡起伏、文辞兼美而又出人意料的情节中,乐不思蜀。
当然我们泱泱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也有不少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四大名著,我也一一拜读过,对古人的语言概括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寥寥数语便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意蕴深长的画面,而且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每每这时,就对自己深恶痛绝,我怎么就不能写出一诗半句呢?最让我欣赏的是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中国历史上还很少有人有他这么高的造诣,让人望尘莫及。
他一生坎坷,仕途浮浮沉沉,几经磨难,可他一直用出世的态度做人,入世的态度做文,非但没被挫折压垮,旦夕祸福更把他的文笔历练的炉火纯青,晚年写出了更多脍炙人口,更有深度的诗词。
有时也会对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爱不释手,一看起来,就昏天黑地,茶饭不思,一口气看完,只是完了之后整个人像被洗了脑一样,多愁善感、眼睛红肿,半天还回不过神来。
也迷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侠骨柔情、江湖义气、十八般武艺,恨不得抱着书睡觉,看得走火入魔之时,还边看边比划,甚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概。
各种杂志月刊也是我的涉猎目标。
《知音》记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实地再现人间百态,从一个个浓缩的百姓故事中反照自己,咀嚼人生。
关于读书点亮人生演讲稿范文

关于读书点亮人生演讲稿文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做了这样的比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似没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似鸟儿没有翅膀。
〞诗人歌德也发出过同样的感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从古至今,无数的学者、哲人都谈过读书使人快乐的话题,尽管他们已经远离了这个时代,但那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和一句句警示后人的箴言,却势不可挡地穿越时空,鼓励着我在浩渺的书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读书之乐,乐在足不出户,便可遨游天下,悠然领略醉人的景致。
一卷在手,千山万水皆在咫尺之遥。
这里有无限神奇的茫茫宇宙,有亲切可感的片片沃土;有熠熠生辉的埃及金字塔,有蜿蜒延伸的中国古长城;有直插云霄的明珠,有极尽奢华的帆船酒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有不毛之地的黄沙;有崇山峻岭中的袖珍小路,有繁华都市中的田园人家;有五颜六色的海底鱼群,有绚烂缤纷的高原鲜花……书中有出乎想象之外的奇特风景,有超越现实世界的视觉震撼。
所以,我读书,我快乐。
读书之乐,乐在重回历史,以史为鉴,学会珍惜。
一卷在手,古今中外尽在眼前。
读五千年泱泱华夏一步一步从历史深处走来,读后起之秀的美利坚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完成振兴和飞跃;读远古时期野蛮的征战和茹毛饮血的生活,读工业革命如何将人类历史推向现代文明;读始皇的雄才伟略、吞六国实现国家的“大一统〞,读拿破仑的舍我其谁、充满霸气却惨遭“滑铁卢〞;读佛教千年的教义想象释迦牟尼的一生,读基督教徒神圣的朝拜感受耶稣的传奇……书中有读不尽的前人之事,用不完的后世启发。
所以,我读书,我快乐。
读书之乐,乐在随意翻阅,便可冶性情,于各种书籍中寻觅享受。
尽情享受诗歌里的那份潇洒,聆听散文里的那份飘逸,思索小说里的那份严谨,感悟漫画里的那份诙谐。
在神话里学会丰富想象,在童话里学会永葆纯真,在戏剧里认识表演,在歌词里弹奏美妙生活的旋律。
在书法里了解其人其事,在笔锋中联想愿望或苦衷;在食谱里学会营养之道,在菜肴里表达意或感恩……任何一种书籍都是必要的补充,任何一种技巧都会受益终生。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350字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350字《关于读书的演讲稿》篇一《关于读书的演讲稿》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读书这档子事儿。
读书是啥?在我看来,读书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
你想啊,每打开一本书,就像是踏上了一条崭新的路,可能是充满奇幻魔法的霍格沃茨特快列车轨道,也可能是通往大观园那满是爱恨情仇的幽径。
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安徒生童话》,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阿里巴巴,在文字的山洞里发现了数不尽的宝贝。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让我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又在它成功的时候笑出了声。
我想,这大概就是读书的魔力吧,它能让你跟着故事里的角色一起哭一起笑,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情绪忽上忽下。
有人可能会说:“读书有啥用啊?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啥信息没有啊?”哼,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网络上的信息就像是快餐,虽然能填饱肚子,但是没什么营养。
而读书就像是精心烹饪的满汉全席,每一本书都是一道独特的菜,有着丰富的内涵。
比如说读《史记》,那里面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就像一个个老朋友,向你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能从项羽的悲壮里感受到英雄末路的无奈,从张良的智慧里汲取为人处世的哲理。
读书还能让咱们变得更有趣呢。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你读了很多书之后,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在人群中闪闪发光。
你可能会突然冒出一句诗,或者讲一个书中的故事,让周围的人对你刮目相看。
也许有人会说:“哎呀,这样会不会太装了?”我觉得吧,这可不是装,这是知识的自然流露。
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水满了自然会溢出来。
可是呢,读书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有时候,那些厚厚的大部头,看着就头疼。
就像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每一页都是一步,要坚持下去可不容易。
但是当你真正读完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就像登上山顶看到了日出一样,美不胜收。
朋友们,读书吧,不管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还是在寂静的深夜,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在读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不同的自己,体验无数种不同的人生。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2011-10-01 09:05)标签:教学资源我们看似日益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和工具性,当我们把教材、作业、考试等这些用来促进人发展的手段当作教育的目标来追求的时候,最终,孩子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自由。
我们发现,在相当多的学校里,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愉悦和幸福,他们学得很苦、活得很累,甚至厌学。
孩子们喜欢求知但不喜欢去学校,喜欢读书但不喜欢上语文课,喜欢探索科学奥秘但不喜欢学数理化,喜欢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我们的学校到底怎么了?课堂到底怎么了?!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首位的,不是熟背、死记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各类学习情境,让学生个人的新旧知识间产生磨擦,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交换意见的冲动,让学生的认知产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华应龙老师的课,正是这一理论的极好佐证。
20多年来,他致力于探索人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他的课堂教学充盈了时代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做中学”,“玩中学”,清新流动的生命力让学生特别爱上他的“疯狂数学”。
华老师的课,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在无形中向学生们传授着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么做”、“一定这样吗”。
五把金钥匙以一个暗线的方式贯穿着全课,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反思。
体会着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
”他的课堂教学,总的来说给人一种自然和真实的感觉。
自然的、真实的也就是和谐的、美的,这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是艺术的。
我的感悟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用心呵护每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每个足迹,我们的课堂怎能不是高效的课堂?最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是让孩子动手、动眼、动嘴、动脑的学习。
大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即寓教于不教之中,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应当以自学为主,老师教育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二年级组:焦冶霞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
可见让学生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但真正让我萌发让孩子们读书的念头的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我和一位同学的谈话。
一次,我和这位同学都去参加另一位同学的婚礼,参加完后,我们同乘一辆车回家。
大多数同学见面,聊得一般是家庭、孩子、衣服或是回忆曾经在一起度过的时光。
聊工作的不多,因为很难找到共同的话题。
我俩却没聊别的,只聊工作,从东胜到康巴什,大概就是四五十分钟。
因为我们两当时都代一年级语文,不同的是毕业七年,她已经完完整整地代出去一届学生,又返回来代一年级,而我却因为调动工作和生孩子,零零散散的只代过一年级和二年级。
如果把小学六年比喻成一座六层的大楼,我同学已经将整栋楼参观过了,而我只到达二楼的楼梯口,我欣赏到的美景和她欣赏到的差太多了,而且站的更高,将望的更远。
从她对教书经验的侃侃而谈,我得出一个结论: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因为当初在学校她和我差不多,甚至我比她还优秀。
我决定好好教书,重点从让孩子爱上读书入手。
我做了如下工作,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一、借助绘本,培养孩子读书兴趣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
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
第一次接触绘本是在一次外出培训,讲座的老师向大家推荐绘本,并讲了几个绘本故事,当时就非常吸引我,回来之后我就上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再后来就是给学生在网上买绘本,给我家孩子在网上买绘本。
绘本中精美的图画,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含的耐人寻味的知识和哲理。
往往让孩子拿到它就爱不释手,读完它就永不忘怀。
尤其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有很好的功效。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绘本书籍。
二、调动家长,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家长会,我们班的主题是“以书为友,受益终身”,主要就是给家长介绍读书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给孩子买什么样的书,怎样去读以及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等。
我要求孩子们每天读半小时课外书。
我们班的家长很配合,我布置的工作都做得很好,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方面家长付出了很多。
并且很多家长在老师的调动下抽出时间去读书。
期间我不定期地给家长打电话,了解孩子在家的读书情况。
之后每次家长会,都离不开读书这个主题。
三、利用阅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我都带着孩子去阅览室上课,目的是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交给孩子一些读书方法。
比如一开始孩子拿到一本厚厚的书读不进去,总是爱从前往后翻,我就告诉他们读书要静下心来,要像书虫一样钻到书里,从前往后读,才能知道书中的藏有什么。
还有些孩子拿到一本书,随便看两眼,觉得不好看便去换书,我告诉他们一本书不去细细品味,就不知道它的精妙
之处。
就这样,孩子们渐渐地钻进去了。
当我们班的刘炯恺看到有意思的地方不禁发出咯咯的笑声的时候,全班同学并没有被他的笑声吸引过来,而是徜徉在自己的书海中,我发现孩子们爱上看书了。
也就是在孩子们看书的时候我也重游了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及萧红笔下的《胡兰河》。
对鲁迅笔下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了新的认识。
对化小栓、祥林嫂、闰土和孔乙己更增添了几分怜悯。
并正在品味着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四、建立图书目录、图书角和图书借阅记录
我在网上为学生集体购书三次,共138本。
本学期“读书月”活动期间建立图书角每人至少又拿1本书,其中好几个同学拿了好几本,我班现在藏书194本。
平均每人4本书。
第一次集体购的书是绘本,篇幅短小,看起来较快,我采用的方法是给书先编号,按座位蛇形排列每个学生发一本书,一个学生一天看一本书,第二天放学时进行换书,每天换书的时间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
第二次购的书也是先给书编号,然后每人拿一本书。
老师这里放三四本多余的书。
当一个学生看完自己拿的书后,就来我这里换书,而且换书的孩子还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
换书后要在班级图书借阅记录上进行登记。
这样我就可以很好的知道几号书,书名是什么,在哪位同学的手里,并且每个孩子看了多少本书,在借阅记录上也可以查到。
并适当地提醒一些看书慢的同学要利用课外时间多看书。
五、做好“阅读存折”
在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上看过一篇文章叫《“好阅读”与“坏阅读”》,文章中说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了多少。
我比较认同作者的观点,所以我鼓励孩子大量的去阅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跳过去。
我决定等上了高年级让孩子读书时也不去画好词好句,更不用做读书笔记。
我让学生唯一做的是“阅读存折”,就是用一个小本子,将自己读过的书名记下来。
天长日久,日积月累,这将是孩子一笔多么大的精神财富。
我们班里看书最多的一位同学阅读量已达到16万字。
《新课程标准》规定一二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我们班的很多同学已大大超过了这个规定。
读书月期间,我们二年级组组长又设计了专门的表格,并在全年级组整体运用,目的是督促孩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就这样,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和书交上了朋友,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坚持读书,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孩子爱上读书,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习惯!。